《一种生态环保的生物处理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生态环保的生物处理系统.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354584.1 (22)申请日 2017.04.06 (73)专利权人 张立奎 地址 432200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 黄家垅24号 (72)发明人 张立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002 代理人 汤财宝 (51)Int.Cl. A01K 67/033(2006.01) A23K 10/26(2016.01) A23K 10/37(2016.01) A23K 10/20(2016.01) A23K 50/90(2016.01)。
2、 C05F 9/02(2006.01) C05F 17/02(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生态环保的生物处理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环保的生物处理 系统, 包括系统底面和设置在所述系统底面周围 的系统侧边, 所述系统底面设有底部溢水孔盖口 和底部排污水孔盖口, 所述系统底面上设有贯穿 系统底面的生物分离洞和用于供生物爬行至生 物分离洞的上端的连接装置, 所述系统侧边上设 有用于配置溢水管的溢水管口、 用于配置进水管 的进水管口和用于配置排污水排放管的排污水 管口。 本实用新型能减少人类生活中生成的废弃 有机物的污染,。
3、 减少高成本的机械投入, 防止对 环境的二次污染, 改善养殖工人的工作环境, 同 时该系统采用养殖产品多元化的组合立体式循 环养殖, 生态环保, 生态化养殖、 功能集约化, 还 具有占地面积少、 产量高、 易管理及劳动强度小 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206612044 U 2017.11.07 CN 206612044 U 1.一种生物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系统底面和设置在所述系统底面周围的系统 侧边, 所述系统底面设有底部溢水孔盖口和底部排污水孔盖口, 所述系统底面上设有贯穿 所述系统底面的生物分离洞和供生物爬行至所述生物分离洞的上端的连接装置, 所述系。
4、统 侧边上设有用于配置溢水管的溢水管口、 用于配置进水管的进水管口和用于配置排污水排 放管的排污水管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分离洞设有多个, 且多个所述生物分离洞均垂直地设置在所述系统底面的边缘处, 所述生物分离洞的上端口 的高度小于所述系统侧边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装置的上端面呈斜 坡状, 所述连接装置的斜坡最上端延伸至所述生物分离洞的上端口, 所述连接装置的斜坡 最下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系统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底面上设有多个可 移动位置的移。
5、动隔栏孔, 所述移动隔栏孔的底端设有支撑脚; 所述移动隔栏孔的横截面呈 由多个相邻的圆形或多边形组成的栅格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侧边的相对两侧分 别对应地设有溢水管口、 进水管口和排污水管口, 所述溢水管口、 进水管口和排污水管口均 采用弧形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底面为向下的凹型 面, 所述底部溢水孔盖口和底部排污水孔盖口设置在所述系统底面的中部位置; 所述底部 溢水孔盖口与自动溢水管连接; 所述底部排污水孔盖口与排污水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
6、统侧边的底端设有多 个用于搬运的系统把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侧边的内侧壁上设 有用于放置生物防逃盖板的凹槽; 所述凹槽的高度高于所述生物分离洞的上端口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侧边上设有向上延 伸的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支撑连接上层系统的下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生物处理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底面呈矩形, 所述 系统侧边上设有多个相同高度的所述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装配线、 杆、 网或挡板 的安装孔。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612044 U 。
7、2 一种生态环保的生物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弃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 涉及一种生态环保的生物 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养殖场、 屠宰场、 蔬果种植及批发市场、 食品单位及加工厂、 餐饮部门和家庭 等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等废弃有机物, 针对该类的废弃有机物, 无害化的处理方 法是对其进行生态环保循环处理再利用。 0003 针对原料为各畜禽养殖场及各餐饮、 食品单位所产的废弃有机物和餐厨垃圾的生 态综合处理方法为: 首先把统一收集运回处理厂的餐厨垃圾进行预处理, 使含油量10, 含水量70, 调节含水量采用滤出多余水分, 然后向餐厨垃圾原料中。
8、加入适量粗秸杆粉; 在预处理后的餐厨垃圾中拌入EM有益微生物菌群原液接种, 比例为1吨含油量10, 含水 量70的餐厨垃圾中放入450-600mlEM有益微生物菌群原液菌种, 调节PH值为4-8; 再用 上述处理完的有机废弃垃圾做饲料饲养相应的生物。 0004 而现有的单位或农户养殖蝇蛆、 黑水虻、 蚯蚓等, 并将其作为饲料中鱼粉的替代物 或直接做饲料, 但现有的养殖设备成本较高, 占地面积较大, 而且养殖工人的工作环境恶 劣, 甚至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 养殖产品的繁殖率低, 生物习性转化及产量均不够理想, 同 时现有的养殖管理成本较高, 养殖过程难以规模化及标准化。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生态环保的 生物处理系统, 该系统解决了现有养殖过程存在的产量低、 成本高等缺陷。 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生态环保的生物处理系统, 其包括系统底 面和设置在所述系统底面周围的系统侧边, 所述系统底面设有底部溢水孔盖口和底部排污 水孔盖口, 所述系统底面上设有贯穿所述系统底面的生物分离洞和用于供生物爬行至所述 生物分离洞的上端的连接装置, 所述系统侧边上设有用于配置溢水管的溢水管口、 用于配 置进水管的进水管口和用于配置排污水排放管的排污水管口。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 所述生物分离洞设有多个。
10、, 且多个所述生 物分离洞均垂直地设置在所述系统底面的边缘处, 所述生物分离洞的上端口的高度小于所 述系统侧边的高度。 养殖的生物在生长至特定阶段后可通过所述连接装置爬行至所述生物 分离洞内, 以起到生物生长特性的自动分离作用。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 所述连接装置的上端面呈斜坡状, 所述连 接装置的斜坡最上端延伸至所述生物分离洞的上端口, 所述连接装置的斜坡最下端的高度 高于所述系统底面。 每个所述生物分离洞的周边可设有两个所述连接装置, 两个所述连接 装置间隔90度设置且分别抵靠至所述系统侧边, 或者, 所述连接装置呈1/4的锥形状围绕设 置在所述生物分离洞口的周边。。
11、 所述连接装置还可起到加固连接所述系统侧边的作用。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06612044 U 3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 所述系统底面上设有多个可移动位置的移 动隔栏孔, 所述移动隔栏孔与生物生长习性相适应, 所述移动隔栏孔的底端设有支撑脚, 以 使所述移动隔栏孔的底端与所述系统底面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移动隔栏孔的横截面呈由多 个相邻的圆形或多边形组成的栅格状。 所述移动隔栏孔可以采用类似于生物生长习性环境 的蜂巢状结构, 优选采用正六边形的单元结构, 且内部形成的网格通道倾斜设置, 其倾斜角 度可采用与水平面呈30-50度的夹角, 较为优选的角度为35度。
12、。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 所述系统侧边的相对两侧分别对应地设有 溢水管口、 进水管口和排污水管口, 所述溢水管口、 进水管口和排污水管口均采用弧形开 口。 通过该弧形开口的结构, 可使上层养殖系统的对应的管道得以安全可靠地摆放, 三种管 道口的摆放位置可根据养殖中具体的需求来设定, 包括直径大小、 开口位置及三者直径的 相互位置和间距, 均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设置。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 所述系统底面为向下的凹型面, 便于排污, 所述底部溢水孔盖口和底部排污水孔盖口可以设置在所述系统底面的中部位置; 所述底部 溢水孔盖口与自动溢水管连接, 用于系。
13、统内部生物通气和防止系统内水位过高; 所述底部 排污水孔盖口与排污水管连接, 用于排污和生物防逃。 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 所述系统侧边的底端设有多个用于搬运的 系统把手。 优选地, 所述系统侧边的每侧均设有两个内凹的所述系统把手, 以使得工人在搬 运移动该系统时更加方便。 001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 所述系统侧边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放置生 物防逃盖板的凹槽; 所述凹槽的高度高于所述生物分离洞的上端口的高度。 通过设置所述 凹槽, 用于配置生物防逃盖板, 可有效地阻隔生物爬行至系统侧边外部。 001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 所述系统侧边上设有。
14、向上延伸的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连接上层系统的下端面。 通过在系统侧边的上方设置所述支撑架, 可 方便地将下层与上层系统间隔开, 所述支撑架的高度可根据具体养殖需求来设置, 所述支 撑架可采用加固用的直角支架, 通过系统加层设置以便于形成集约化的立体化养殖。 001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 所述系统底面呈矩形, 所述系统侧边上设 有多个相同高度的所述支撑架; 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用于装配线、 杆、 网或挡板的安装孔。 通 过在所述安装孔上装配线、 杆、 网或挡板等辅助装置, 以便于形成符合生物生长习性的养殖 环境, 有助于提高养殖产品的产量。 0016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
15、用新型提出生态环保的生物处理系统, 可以充分有效地 利用大小养殖场、 屠宰场、 蔬果种植及批发市场、 食品单位及加工厂、 餐饮部门和家庭等产 生的低成本的废弃有机物, 该系统能够促进生物习性进行充分地转化处理, 处理过程无臭 味、 无异味, 且无二次污染, 能够产出的高蛋白性的饲料, 可喂养出特色的小型畜禽和水产 养殖产品, 以及产出高效的生物有机肥, 并可将其施用于植物, 以促进植物的快速生长, 从 而得到更好品质的有机农产品, 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改善。 0017 本实用新型的生物处理系统, 能减少人类生活中产生的废弃有机物的污染, 减少 高成本的机械投入, 减少环境污染, 可以改善养殖。
16、工人的工作环境, 避免劳动工人在废弃有 机物造成的危害环境中长期工作。 同时该系统采用养殖产品多元化的组合立体式循环养 殖, 为生态环保的多功能系统, 减少污染, 生态化养殖、 功能集约化, 还具有占地面积少、 产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206612044 U 4 量高、 易管理及劳动强度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8 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物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0019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物处理系统的中部剖视图。 0020 图中: 1.系统底面, 2.系统把手, 3.底部溢水孔盖口, 4.底部排污水孔盖口, 5.移动 隔栏孔, 6.连接装置, 7.生物分离洞, 。
17、8.溢水管口, 9.进水管口, 10.排污水管口, 11.系统侧 边, 12.凹槽, 13.支撑架, 14.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 例及其之间任意组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参考图1及图2, 提供一种生态环保的生物。
18、处 理系统, 其包括系统底面1和设置在所述系统底面1周围的系统侧边11, 所述系统底面1设有 底部溢水孔盖口3和底部排污水孔盖口4, 所述系统底面1上设有贯穿所述系统底面1的生物 分离洞7和用于供生物爬行至所述生物分离洞7的上端的连接装置6, 所述系统侧边11上设 有用于配置溢水管的溢水管口8、 用于配置进水管的进水管口9和用于配置排污水排放管的 排污水管口10。 0023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生物分离洞7设有多个, 且均垂直地设置 在所述系统底面1的边缘或拐角处, 所述生物分离洞7的上端口的高度小于所述系统侧边11 的高度。 养殖的生物在生长至特定阶段后可通过所述连接装置6。
19、爬行至所述生物分离洞7 内, 以起到生物生长特性的自动分离作用。 0024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连接装置6的上端面呈斜坡状, 所述连接 装置6的斜坡最上端延伸至所述生物分离洞7的上端口, 所述连接装置6的斜坡最下端的高 度高于所述系统底面1。 每个所述生物分离洞7的周边可设有两个所述连接装置6, 两个所述 连接装置6间隔90度设置且分别抵靠至所述系统侧边11, 或者, 所述连接装置6呈1/4的锥形 状围绕设置在所述生物分离洞7口的周边。 所述连接装置6还可起到加固连接所述系统侧边 11的作用。 0025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系统底面1上设有多个可移动位置的移。
20、 动隔栏孔5, 所述移动隔栏孔5与生物生长习性相适应, 所述移动隔栏孔5的底端设有支撑 脚, 以使所述移动隔栏孔5的底端与所述系统底面1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移动隔栏孔5的横截 面呈由多个相邻的圆形或多边形组成的栅格状。 所述移动隔栏孔5可以采用类似于生物生 长习性环境的蜂巢状结构, 优选采用正六边形的单元结构, 且内部形成的网格通道倾斜设 置, 其倾斜角度可采用与水平面呈30-50度的夹角, 较为优选的角度为35度。 0026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系统侧边11的相对两侧分别对应地设有 溢水管口8、 进水管口9和排污水管口10, 所述溢水管口8、 进水管口9和排污水管口10均采。
21、用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206612044 U 5 弧形开口。 通过该弧形开口的结构, 可使上层养殖系统的对应的管道得以安全可靠地摆放, 三种管道口的摆放位置可根据养殖中具体的需求来设定, 包括直径大小、 开口位置及三者 直径的相互位置和间距, 均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设置。 0027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系统底面1为向下的凹型面, 所述底部溢 水孔盖口3和底部排污水孔盖口4可以设置在所述系统底面1的中部位置, 便于排污; 所述底 部溢水孔盖口3与自动溢水管连接, 用于系统内部生物通气和防止系统内水位过高; 所述底 部排污水孔盖口4与排污水管连接, 用于排污和生物。
22、防逃。 0028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系统侧边11的底端设有多个用于搬运的 系统把手2。 优选地, 所述系统侧边11的每侧均设有两个内凹的所述系统把手2, 以使得工人 在搬运移动该系统时更加方便。 0029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系统侧边11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放置生 物防逃盖板的凹槽12; 所述凹槽12的高度高于所述生物分离洞7的上端口的高度。 通过设置 所述凹槽12, 用于配置生物防逃盖板, 可有效地阻隔生物爬行至系统侧边11外部。 0030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 所述 系统侧边11上设有向上延伸的支撑架13,。
23、 所述支撑架13用于支撑连接上层系统的下端面。 通过在系统侧边11的上方设置所述支撑架13, 可方便地将下层与上层系统间隔开, 所述支 撑架13的高度可根据具体养殖需求来设置, 所述支撑架13可采用加固用的直角支架, 通过 系统加层设置以便于形成集约化的立体化养殖。 0031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系统底面1呈矩形, 所述系统侧边11上设 有多个相同高度的所述支撑架13, 所述支撑架13优选设置在所述系统底面1的四角处, 进一 步优选地, 所述支撑架13的横截面呈直角, 两个直角边分别与所述系统侧边11相邻的两边 重合; 所述支撑架13上设有用于装配线、 杆、 网或挡板的安装孔。
24、14。 通过在所述安装孔14上 装配线、 杆、 网或挡板等辅助装置, 以便于形成符合生物生长习性的养殖环境, 有助于提高 养殖产品的产量。 003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生态环保的生物处理系统, 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养殖场、 屠宰场、 蔬果种植及批发市场、 食品单位及加工厂、 餐饮部门和家庭等产生的低成本的废弃 有机物, 该系统能够促进生物习性进行充分地转化处理, 处理过程无臭味、 无异味, 且无二 次污染, 能够产出的高蛋白性的饲料, 可喂养出特色的小型畜禽和水产养殖产品, 以及产出 高效的生物有机肥, 并可将其施用于植物, 以促进植物的快速生长, 从而得到更好品质的有 机农产品, 实现人类生。
25、存环境的自然改善。 003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生物处理系统, 结构材料、 尺寸大小及层高设置均可以根 据实际养殖的需求来确定, 经济实用, 能减少人类生活中产生的废弃有机物的污染, 减少高 成本的机械投入, 减少环境污染, 可以改善养殖工人的工作环境, 避免劳动工人在废弃有机 物造成的危害环境中长期工作。 同时该系统采用养殖产品多元化的组合立体式循环养殖, 生态环保, 减少污染, 生态化养殖、 功能集约化, 还具有占地面积少、 产量高、 易管理及劳动 强度小的特点。 0034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206612044 U 6 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206612044 U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8 CN 206612044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