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7248893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6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20128081.7

申请日:

20180125

公开号:

CN207803319U

公开日:

201809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N25/28,A01N35/06,A01N43/08,A01P3/00,A01P1/00,A01P7/04,A61K41/00,A61K9/52,A61K9/50,A61K47/04,A61K47/40,A61K47/46,A61P9/14

主分类号:

A01N25/28,A01N35/06,A01N43/08,A01P3/00,A01P1/00,A01P7/04,A61K41/00,A61K9/52,A61K9/50,A61K47/04,A61K47/40,A61K47/46,A61P9/14

申请人:

安徽旭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吕小辉,束震,曾卫国,许晖

地址: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大学科技园9号楼二层西侧

优先权:

CN201820128081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杨红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属于微生物微囊技术领域,该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为圆形颗粒,包括吸附有竹红菌素的二胺化MCM‑41介孔球囊芯和包覆在囊芯表面的双层囊壁层,囊壁层从里到外包含酵母菌细胞壁层和β‑环糊精层,制备的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具竹红菌素的功效,通过控制二胺化MCM‑41介孔球的孔径控释竹红菌素的释放速率,且双层壁材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具有易储存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为圆形颗粒,包括囊芯(1)、包覆在囊芯(1)表面的囊壁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囊芯(1)为吸附有竹红菌素(11)的二胺化MCM-41介孔球(12),所述的囊壁层(2)从里到外包含酵母菌细胞壁层(21)和β-环糊精层(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颗粒的粒径为0.1-0.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胺化MCM-41介孔球(12)的球径为100-150nm,孔径为10-2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β-环糊精层(22)的厚度为10-15μ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微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

背景技术

竹红菌素一种新型光敏剂和血卟啉衍生物相比,具有原料易得易纯化、三重态量子产率高、单重态氧量子产率高、光毒性高、暗毒性低、从正常组织的排出速度快等优点,关于朱红菌素作为光敏剂的专利文献报道很多,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452956A,竹红菌素作为光敏剂治疗浅层微血管疾病,中国专利公开号CN1481680采用竹红菌素作为光敏剂制备光活化农药。由于对光的敏感性,直接使用竹红菌素会产生原料的浪费,降低竹红菌素的功效。

微囊化技术一般指利用物理、化学以及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将化学物质或生物材料包覆在囊壁材料中,使其缓慢释放甚至控制释放。微囊化具有以下主要优势:1)保护敏感的有效成分,减少空气、光等环境因素的影响;2)其常见状态为干粉或微囊悬浮剂,溶剂用量相对较少,可降低环境压力及减少资源浪费;3)可显著降低对高等动物、非靶标生物等的毒性;4)可延缓芯材释放,延长持效期;5)可减少或掩蔽不良气味等。通过微囊化技术可以很好制备出具有缓释性能的多功能微囊颗粒。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为圆形颗粒,包括囊芯、包覆在囊芯表面的囊壁层,所述的囊芯为吸附有竹红菌素的二胺化MCM-41介孔球,所述的囊壁层从里到外包含酵母菌细胞壁层和β-环糊精层。

优选的,所述圆形颗粒的粒径为0.1-0.2mm。

优选的,所述二胺化MCM-41介孔球的球径为100-150nm,孔径为10-20nm。

优选的,所述β-环糊精层的厚度为10-15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二胺化MCM-41介孔球作为载体,由于其均一且在纳米尺度上联系可调变的孔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规则有序的六方孔道结构和水、热、电稳定性好的特点,即可以通过孔径大小来调节竹红菌素的释放速率,并对吸附在孔道内的竹红菌素进行结构性能的保护作用。

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酵母菌细胞壁和β-环糊精层作为囊壁层采用双层壁材结构,提高整个颗粒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防止颗粒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挤压而导致芯材的流失,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且壁材对环境无污染,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结构示意图;

1、囊芯,2、囊壁层,11、竹红菌素,12、二胺化MCM-41介孔球,21、酵母菌细胞壁层, 22、β-环糊精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一种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为圆形颗粒,从里到外包括囊芯1和囊壁层2,囊芯1是由吸附有竹红菌素11的球径在100-150nm,孔径在10-20nm范围内的二胺化MCM-41 介孔球12的构成,优选的球径为150nm,孔径为10nm,吸附的竹红菌素11量最大,且控释效率最好,将囊芯1填充于酵母菌细胞内,酵母菌的细胞壁形成包覆在囊芯1外部的第一层囊壁酵母菌细胞壁层21,最后为了保证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的稳定性在第一层囊壁酵母菌细胞壁层21外部包覆有厚度15μm的β-环糊精层22,由于β-环糊精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分子空腔,制备的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具有缓释性能,且所用的囊壁层2对环境无污染,是绿色环保的微囊颗粒,制备的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的粒径在0.1-0.2mm范围内。

在使用过程中,将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与水混合,加热水温β-环糊精层22囊壁吸水慢慢溶解并形成孔网结构,在此过程囊芯1吸附有竹红菌素的二胺化MCM-41介孔球12慢慢进行竹红菌素11的释放,整个过程无不良副产物产生,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且双层囊壁层2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具有易储存的优点。

上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的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128081.7 (22)申请日 2018.01.25 (73)专利权人 安徽旭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大学 科技园9号楼二层西侧 (72)发明人 吕小辉 束震 曾卫国 许晖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 司 11403 代理人 杨红梅 (51)Int.Cl. A01N 25/28(2006.01) A01N 35/06(2006.01) A01N 43/08(2006.01) A01P 3/00(2006.01)。

2、 A01P 1/00(2006.01) A01P 7/04(2006.01) A61K 41/00(2006.01) A61K 9/52(2006.01) A61K 9/50(2006.01) A61K 47/04(2006.01) A61K 47/40(2006.01) A61K 47/46(2006.01) A61P 9/1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红菌素光敏剂微 囊颗粒,属于微生物微囊技术领域, 该竹红菌素 光敏剂微囊颗粒, 为圆形颗粒, 包括吸附有竹红 菌素的二胺化MCM-41介孔球囊芯和包覆在囊芯 表面。

3、的双层囊壁层, 囊壁层从里到外包含酵母菌 细胞壁层和-环糊精层, 制备的竹红菌素光敏 剂微囊颗粒具竹红菌素的功效, 通过控制二胺化 MCM-41介孔球的孔径控释竹红菌素的释放速率, 且双层壁材层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 具 有易储存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7803319 U 2018.09.04 CN 207803319 U 1.一种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 为圆形颗粒, 包括囊芯(1)、 包覆在囊芯(1)表面的囊 壁层(2),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囊芯(1)为吸附有竹红菌素(11)的二胺化MCM-41介孔球(12), 所述的囊壁层(2)从里到外包含酵母菌。

4、细胞壁层(21)和 -环糊精层(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形颗粒的粒径 为0.1-0.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 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胺化MCM-41介 孔球(12)的球径为100-150nm, 孔径为10-2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环糊精层(22) 的厚度为10-15 m。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803319 U 2 一种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生物微囊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竹红菌素光敏。

5、剂微囊颗粒。 背景技术 0002 竹红菌素一种新型光敏剂和血卟啉衍生物相比,具有原料易得易纯化、 三重态量 子产率高、 单重态氧量子产率高、 光毒性高、 暗毒性低、 从正常组织的排出速度快等优点,关 于朱红菌素作为光敏剂的专利文献报道很多,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452956A, 竹红菌素作 为光敏剂治疗浅层微血管疾病,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481680采用竹红菌素作为光敏剂制备 光活化农药。 由于对光的敏感性, 直接使用竹红菌素会产生原料的浪费, 降低竹红菌素的功 效。 0003 微囊化技术一般指利用物理、 化学以及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将化学物质或生 物材料包覆在囊壁材料中, 使其缓慢释放。

6、甚至控制释放。 微囊化具有以下主要优势:1)保护 敏感的有效成分, 减少空气、 光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其常见状态为干粉或微囊悬浮剂, 溶 剂用量相对较少, 可降低环境压力及减少资源浪费; 3)可显著降低对高等动物、 非靶标生物 等的毒性; 4)可延缓芯材释放, 延长持效期; 5)可减少或掩蔽不良气味等。 通过微囊化技术 可以很好制备出具有缓释性能的多功能微囊颗粒。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 为了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 一种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 为圆形颗粒, 包括囊芯、 包覆在囊芯表。

7、面的囊壁 层, 所述的囊芯为吸附有竹红菌素的二胺化MCM-41介孔球, 所述的囊壁层从里到外包含酵 母菌细胞壁层和 -环糊精层。 0006 优选的, 所述圆形颗粒的粒径为0.1-0.2mm。 0007 优选的, 所述二胺化MCM-41介孔球的球径为100-150nm, 孔径为10-20nm。 0008 优选的, 所述 -环糊精层的厚度为10-15 m。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二胺化MCM-41介孔球作为载体, 由于其均一且在纳米尺度上联 系可调变的孔径、 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 规则有序的六方孔道结构和水、 热、 电稳定性好 的特点,。

8、 即可以通过孔径大小来调节竹红菌素的释放速率, 并对吸附在孔道内的竹红菌素 进行结构性能的保护作用。 0011 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酵母菌细胞壁和 -环糊精层作为囊壁层采用双层壁材结构, 提高整个颗粒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防止颗粒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挤压而导致芯材的流失, 提 高原料的利用率, 且壁材对环境无污染, 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7803319 U 3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

9、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 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结构示意图; 0014 1、 囊芯, 2、 囊壁层, 11、 竹红菌素, 12、 二胺化MCM-41介孔球, 21、 酵母菌细胞壁层, 22、 -环糊精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 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 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 如图1, 一种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 为圆形颗粒, 。

10、从里到外包括囊芯1和囊壁层 2, 囊芯1是由吸附有竹红菌素11的球径在100-150nm, 孔径在10-20nm范围内的二胺化MCM- 41 介孔球12的构成, 优选的球径为150nm, 孔径为10nm, 吸附的竹红菌素11量最大, 且控释 效率最好, 将囊芯1填充于酵母菌细胞内, 酵母菌的细胞壁形成包覆在囊芯1外部的第一层 囊壁酵母菌细胞壁层21, 最后为了保证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的稳定性在第一层囊壁酵 母菌细胞壁层21外部包覆有厚度15 m的 -环糊精层22, 由于 -环糊精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分子空腔, 制备的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具有缓释性能, 且所用的囊壁层2对环境无污 染, 是绿。

11、色环保的微囊颗粒, 制备的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的粒径在0.1-0.2mm范围内。 0017 在使用过程中, 将竹红菌素光敏剂微囊颗粒与水混合, 加热水温 -环糊精层22囊 壁吸水慢慢溶解并形成孔网结构, 在此过程囊芯1吸附有竹红菌素的二胺化MCM-41介孔球 12慢慢进行竹红菌素11的释放, 整个过程无不良副产物产生, 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且双层 囊壁层2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 具有易储存的优点。 0018 上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的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 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 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 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 质性的改进, 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 均在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 准。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7803319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7803319 U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