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多功能自救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矿用多功能自救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466761.0 (22)申请日 2016.05.20 (73)专利权人 山东科技大学 地址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 区前湾港路579号 (72)发明人 樊克恭 王腾飞 吕卫新 龙军波 靳春强 贾文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7205 代理人 王连君 (51)Int.Cl. A62B 7/08(2006.01) A62B 9/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矿用多功能自救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
2、一种矿用多功能自救器, 包括箱体、 箱盖、 制氧罐及氧气检测仪, 所述箱体 为上端开口的方形结构, 其内部由两个十字相交 的隔板分成四个空腔。 所述箱盖位于箱体的上 方, 箱盖的一侧与箱体的上端铰接。 制氧罐位于 箱体的左前腔内, 制氧罐的顶部通过弯管连接有 呼吸软管, 呼吸软管的末端设置有口具。 箱体的 右前腔内设置有伸缩支架, 伸缩支架末端与可镶 嵌在箱体右侧壁上的聚光灯铰接。 所述氧气检测 仪位于箱体的右后腔内, 氧气检测仪的探测头伸 出箱体右侧壁的外部。 箱体左后腔的底部设置有 可放置药瓶的支架。 该自救器结构巧妙, 实用性 强, 功能强大, 能够实时快速准确监测井下环境 的含氧量并及。
3、时提醒工人, 帮助工人及时进行自 救。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5626757 U 2016.10.12 CN 205626757 U 1.一种矿用多功能自救器, 包括箱体、 箱盖、 制氧罐及氧气检测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 体为上端开口的方形结构, 其内部由两个十字相交的隔板分成四个空腔; 所述箱盖位于箱 体的上方, 箱盖的一侧与箱体的上端铰接; 所述制氧罐位于箱体的左前腔内, 制氧罐的顶部 通过弯管与呼吸软管的一端连接, 呼吸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口具, 呼吸软管和口具可放置 于左前腔内; 箱体的右前腔内设置有伸缩支架, 伸缩支架一端固定在隔板上, 另一端与可镶 嵌在。
4、箱体右侧壁上的聚光灯铰接; 所述氧气检测仪位于箱体的右后腔内, 氧气检测仪的探 测头伸出箱体右侧壁的外部; 箱体左后腔的底部设置有可放置药瓶的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多功能自救器, 其特征在于, 呼吸软管与口具连接的 一端还设置有鼻夹, 鼻夹位于口具的一侧; 所述左前腔的内壁上安装有开口管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多功能自救器, 其特征在于, 弯管由金属或硬质塑料 制成, 其上部配置有开关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多功能自救器, 其特征在于, 箱体左侧的外壁上配置 有可挂接于腰带上的穿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多功能自救器, 其特征在于, 箱。
5、体的右前腔内设置有 蓄电池, 蓄电池通过导线与聚光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矿用多功能自救器, 其特征在于, 氧气检测仪由蓄电池为 其供电, 氧气检测仪与镶嵌在箱体右侧壁上的LED显示屏电连接; 氧气检测仪还连接有报警 器, 与报警器相对的出声孔位于LED显示屏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用多功能自救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前侧壁的顶部 设置有折叠板, 折叠板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具有荧光功能的电子表和指南针。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626757 U 2 一种矿用多功能自救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安全技术领域, 具体涉。
6、及一种矿用多功能自救器。 背景技术 0002 根据国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但是传统的自救器 只有遇到危险时为工人提供氧气这个功能, 太过单一。 煤矿生产是地下作业, 自然条件和生 产条件都比较复杂, 工人行走在井下采掘工作面, 回风巷以及存放易燃易爆的工作环境中, 如果不能够及时了解氧气的浓度, 极容易产生危险。 因此对煤矿井下氧气浓度的连续检测 是现代煤炭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并且工人在地下工作不方便知道时间和很难分清楚方 向, 万一发生危险耽误逃生机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矿用多功能自救器, 该 自救。
7、器便于工人在井下行走时随身佩戴, 实时监测所处环境的氧气浓度, 并且根据情况及 时做出反应, 进行自救。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矿用多功能自救器, 包括箱体、 箱盖、 制氧罐及氧气检测仪, 所述箱体为上端 开口的方形结构, 其内部由两个十字相交的隔板分成四个空腔。 所述箱盖位于箱体的上方, 箱盖的一侧与箱体的上端铰接。 所述制氧罐位于箱体的左前腔内, 制氧罐的顶部通过弯管 与呼吸软管的一端连接, 呼吸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口具, 呼吸软管和口具可放置于左前腔 内。 箱体的右前腔内设置有伸缩支架, 伸缩支架一端固定在隔板上, 另一端与可镶嵌在。
8、箱体 右侧壁上的聚光灯铰接。 所述氧气检测仪位于箱体的右后腔内, 氧气检测仪的探测头伸出 箱体右侧壁的外部。 箱体左后腔的底部设置有可放置药瓶的支架。 0006 优选地, 呼吸软管与口具连接的一端还设置有鼻夹, 鼻夹位于口具的一侧。 所述左 前腔的内壁上安装有开口管卡。 0007 优选地, 弯管由金属或硬质塑料制成, 其上部配置有开关阀。 0008 优选地, 箱体左侧的外壁上配置有可挂接于腰带上的穿扣。 0009 优选地, 箱体的右前腔内设置有蓄电池, 蓄电池通过导线与聚光灯连接。 0010 优选地, 氧气检测仪由蓄电池为其供电, 氧气检测仪与镶嵌在箱体右侧壁上的LED 显示屏电连接。 氧气检。
9、测仪还连接有报警器, 与报警器相对的出声孔位于LED显示屏的一 侧。 0011 优选地, 所述箱体前侧壁的顶部设置有折叠板, 折叠板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安 装有具有荧光功能的电子表和指南针。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该自救器结构巧妙, 实用 性强, 功能强大, 能够实时快速准确监测井下环境的含氧量并及时提醒工人, 帮助工人及时 进行自救。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5626757 U 3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矿用多功能自救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矿用多功能自救器的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
10、1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6 结合图1和图2, 一种矿用多功能自救器, 包括箱体1、 箱盖2、 制氧罐3及氧气检测仪 4, 所述箱体1为上端开口的方形结构, 箱体1内部两个隔板11十字相交将其分成四个空腔, 所述箱体1左侧的外壁上配置有可挂接于腰带上的穿扣12。 所述箱体1前侧壁的顶部设置有 折叠板5, 折叠板5的一侧与箱体1的外壁铰接, 所述折叠板5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 分别安装 有具有荧光功能的电子表51和指南针52, 帮助工人在光线较暗的井下选择合适的行走及逃 生路线。 所述箱盖2位于箱体1的上方, 箱盖2的一侧与箱体1的上端铰接, 箱盖2的另一侧安 装有卡扣2。
11、1, 所述卡扣21与箱体1侧壁上端的弹性凸块相配合。 0017 所述制氧罐3安装于箱体1的左前腔13内, 制氧罐3的顶部通过弯管31与呼吸软管 32的一端连接, 所述弯管31由金属或硬质塑料制成, 其上部配置有开关阀131, 在需要吸氧 的情况下, 可打开开关阀131, 制氧罐3内的氧气可通过弯管31进入呼吸软管32内。 呼吸软管 32的另一端设置有口具33, 所述呼吸软管32与口具33连接的一端还设置有鼻夹34, 所述鼻 夹34位于口具33的一侧。 所述左前腔13的内壁上安装有开口管卡35, 开口管卡35固定在隔 板11的侧壁上, 在不需要吸氧的情况下, 可将呼吸软管32放置于箱体1的左前腔。
12、13的内部, 把连接口具33的一端安装到开口管卡35上, 便于在使用时快速取出连接呼吸软管32的口具 33, 避免慌乱中出错找不到口具33。 0018 箱体1的右前腔14内设置有伸缩支架6, 伸缩支架6一端固定在隔板11上, 另一端与 可镶嵌在箱体1右侧壁上的聚光灯7铰接, 通过伸缩支架6可将聚光灯7从箱体1右侧壁上上 拉出, 聚光灯7可实现转向, 当矿灯出现问题是, 打开聚光灯7并调节好其的照射方向, 达到 应急的效果, 所述聚光灯7一侧的箱体1侧壁上设置有开关71。 所述箱体1的右前腔14内还设 置有蓄电池8, 蓄电池8通过导线与聚光灯7连接。 所述氧气检测仪4位于箱体1的右后腔15 内,。
13、 氧气检测仪4的探测头41伸出箱体1右侧壁的外部, 能够及时探测到设备所处环境的氧 气浓度。 所述氧气检测仪4由蓄电池8为其供电, 氧气检测仪4与镶嵌在箱体1右侧壁上的LED 显示屏9电连接, 氧气检测仪4将检测到的氧气浓度的数据显示到LED显示屏9上。 同时, 氧气 检测仪4还与位于箱体1的右后腔15内的报警器10电连接, 当环境的氧气浓度低于某一设定 值的情况下, 报警器10会发出警报, 与报警器10相对箱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出声孔, 所述出 声孔位于LED显示屏的一侧。 箱体1的左后腔16底部设置有可放置药瓶的支架161, 便于工人 快速找到药品服用。 0019 当然,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 改型、 添加或替换, 也应 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5626757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205626757 U 5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205626757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