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良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结构改良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028198.2 (22)申请日 2018.01.11 (71)申请人 泉州市临峰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62324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乐峰镇 乐峰街613号 (72)发明人 潘国良 (51)Int.Cl. A62B 1/2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结构改良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 (57)摘要 一种结构改良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 包括嵌 设于楼层隔板的本体框架、 第一开口、 第二开口、 第一盖板装置、 第二盖板装置以及一救助袋, 所 述救助袋包括外筒布、。
2、 滑降布、 螺旋滑道以及底 部出口, 所述螺旋滑道的上端与第一开口相连 通, 所述螺旋滑道的下端与所述底部出口相连 通。 在本发明中, 使用者可以直接打开第一盖板 装置和第二盖板装置, 使得救助袋降落到楼下, 楼上的使用者便可由第一开口进入螺旋通道, 并 借助于滑降布的引导支撑和自身重力共同作用, 缓慢滑落并抵到楼下, 整个过程使用者的操作难 度极其简单, 并且整个过程均在室内进行, 因而 能够极大便利于老弱病残的逃生操作, 而且逃生 过程不会存在任何危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108211145 A 2018.06.29 CN 108211145 A 1.一种结构改良。
3、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嵌设于楼层隔板的本体框架、 设置于该本体框架上端并与上层楼层地板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开口、 设置于该本体框架下端 并与下层楼层天花板空间相连通的第二开口、 盖设于该第一开口位置的第一盖板装置、 盖 设于该第二开口位置的第二盖板装置以及一救助袋, 所述救助袋的上端安装于所述本体框 架内, 第一使用状态时, 所述救助袋的下端伸出第二开口后并抵到接近下层楼层地板空间 位置, 第二使用状态时, 所述救助袋的收纳并容置于所述本体框架内, 所述救助袋包括外筒 布、 呈螺旋形设置在该外筒布内侧的滑降布、 由所述外筒布和所述滑降布界定而形成的螺 旋滑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筒布底。
4、端的底部出口, 所述螺旋滑道的上端与第一开口相连通, 所述螺旋滑道的下端与所述底部出口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结构改良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救助袋的底 部设置有防震垫, 所述底部出口位于该防震垫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结构改良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布的底 端还设置有用于开启或者闭合所述底部出口的拉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结构改良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板装 置包括一上盖板以及一锁固单元, 所述本体框架包括嵌设于上层楼层地板的第一边框、 嵌 设于下层楼层天花板的第二边框以及用于连接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主体支撑。
5、框, 所述上 盖板一侧枢接于所述第一边框, 所述锁固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上盖板另一侧的上锁固件以 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撑框上的下锁固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结构改良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盖板装 置包括一下盖板, 所述主体支撑框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上盖板和下盖板同时打开或闭合的 联动控制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结构改良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监控组 件, 该监控组件包括至少一传感器、 一控制器、 一无线发射器以及一蓄电池, 所述传感器的 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使能端相连, 所述无线发射器的使能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相 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
6、结构改良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为一 用于感测锁固单元动作的传感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结构改良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为一 用于感测联动控制单元动作的传感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结构改良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监控组件还 包括一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无线接收器, 所述锁固单元为电子锁固单元, 该电子锁 固单元的使能端连接于所述控制器上。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211145 A 2 一种结构改良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灾逃生装置, 尤其是指一种结构改良的火灾紧急逃。
7、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随着高层建筑越建越多, 越建越高, 高楼火灾也频频发生。 高层建筑一旦 发生火灾, 安全通道被滚滚浓烟和烈焰封住, 居住在高楼上的人很难逃脱火海。 有的会自制 绳索逃生, 有的顺着外墙管道下滑, 发生坠落险情的情况在所难免。 有的忍受不了高温炙 烤, 选择跳楼, 死伤现场惨不忍睹。 而更多的人无路可逃, 窒息而死。 0003 目前的火灾消防云梯和水龙, 由于设备的局限, 基本满足不了50 米以上高层建筑 的火灾救助。 2010 年发生在上海的高楼大火中, 火灾至上而下, 由于消防云梯和消防水龙 达不到火灾楼层的高度, 致使数百人火场丧生, 是我们记忆犹新。
8、的惨痛实例。 残酷的事实令 我们急于寻求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0004 有鉴于上述问题,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201110144148.9) 披露了一种高楼救生 梯, 其在逃生时主要用箱盖外救生锤击碎封孔玻璃, 箱盖开启, 拴好救生腰带和伸缩式安全 带, 从折叠梯下行至下层楼层, 重复上层楼层救生梯操作, 最后到达地面。 以上救生梯虽然 能为消防领域增加了一个便捷逃生途径,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有以下不足之处: 1、 逃生者需要通过建筑物外部实现逃生, 老弱病残容易因为恐高而不敢或者不能及时使 用; 2、 操作难度大, 危险性强, 不能应用于阳台全封闭的房屋。 发明内容 0005 。
9、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 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逃生梯 存在的使用难度大及需要克服心理障碍的缺陷。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改良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 包括嵌设于楼层隔板的本体框架、 设置于该本体 框架上端并与上层楼层地板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开口、 设置于该本体框架下端并与下层楼层 天花板空间相连通的第二开口、 盖设于该第一开口位置的第一盖板装置、 盖设于该第二开 口位置的第二盖板装置以及一救助袋, 所述救助袋的上端安装于所述本体框架内, 第一使 用状态时, 所述救助袋的下端伸出第二开口后并抵到接近下层楼层地板空间位置, 第二使 用状态时,。
10、 所述救助袋的收纳并容置于所述本体框架内, 所述救助袋包括外筒布、 呈螺旋形 设置在该外筒布内侧的滑降布、 由所述外筒布和所述滑降布界定而形成的螺旋滑道以及设 置在所述外筒布底端的底部出口, 所述螺旋滑道的上端与第一开口相连通, 所述螺旋滑道 的下端与所述底部出口相连通。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救助袋的底部设置有防震垫, 所述底部出口位于该防震垫的一侧。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外筒布的底端还设置有用于开启或者闭合所述底部出口的拉链。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盖板装置包括一上盖板以及一锁固单元, 所述本体框架包括 嵌设于上层楼层地板的第一边框、 嵌设于下层楼层天花板的第二边框以及用。
11、于连接第一边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8211145 A 3 框和第二边框的主体支撑框, 所述上盖板一侧枢接于所述第一边框, 所述锁固单元包括设 置于所述上盖板另一侧的上锁固件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撑框上的下锁固件。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第二盖板装置包括一下盖板, 所述主体支撑框内还设置有用于控 制上盖板和下盖板同时打开或闭合的联动控制单元。 0011 进一步的, 还包括一监控组件, 该监控组件包括至少一传感器、 一控制器、 一无线 发射器以及一蓄电池, 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使能端相连, 所述无线发射器 的使能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 0012 进一步的, 所。
12、述传感器为一用于感测锁固单元动作的传感器。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传感器为一用于感测联动控制单元动作的传感器。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监控组件还包括一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无线接收器, 所述 锁固单元为电子锁固单元, 该电子锁固单元的使能端连接于所述控制器上。 0015 和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 本发明结构简单、 使用和操作均极为方便, 通过直接在楼层隔板设置本体框架, 当楼 层遭遇火灾时, 使用者可以直接打开第一盖板装置和第二盖板装置, 使得救助袋降落到楼 下, 楼上的使用者便可由第一开口进入螺旋通道, 并借助于滑降布的引导支撑和自身重力 共同作用, 缓慢。
13、滑落并抵到楼下, 之后再由楼下同样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逐楼向下逃生, 整 个过程使用者的操作难度极其简单, 并且整个过程均在室内进行, 因而能够极大便利于老 弱病残的逃生操作, 而且逃生过程不会存在任何危险。 0016 2、 在本发明中, 通过设置监控组件, 可以便于对楼层中各个火灾紧急逃生装置进 行监控, 管理部门可以实时监控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情况, 有效防止各个火灾紧急逃生装 置被非法滥用。 0017 3、 在本发明中, 各个火灾紧急逃生装置还可以设置成由火灾指挥部门终端控制才 能开启的工作模式, 当需要火灾时, 火灾指挥部门可以向各个火灾紧急逃生装置的无线接 收器发送解锁命令, 使得电子锁。
14、固单元进行解锁, 号召业主紧急逃生, 发布火灾逃生指令, 对于火灾逃生的大数据分析和指挥控制提供极大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为本发明中所述火灾紧急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发明中所述火灾紧急逃生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发明中所述火灾紧急逃生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一。 002。
15、2 图4为本发明中所述火灾紧急逃生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二。 0023 图5为本发明中所述火灾紧急逃生装置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8211145 A 4 整的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 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5 参照图1、 图2、 图3、 图4和图5。 一种结构改良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 包括嵌设于楼 层隔板1的。
16、本体框架2、 设置于该本体框架2上端并与上层楼层地板1a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开 口20、 设置于该本体框架2下端并与下层楼层天花板1b空间相连通的第二开口21、 盖设于该 第一开口20位置的第一盖板装置3、 盖设于该第二开口21位置的第二盖板装置4以及一救助 袋5, 所述救助袋5的上端安装于所述本体框架2内, 第一使用状态时, 所述救助袋5的下端伸 出第二开口21后并抵到接近下层楼层地板空间位置, 第二使用状态时, 所述救助袋5的收纳 并容置于所述本体框架2内, 所述救助袋5包括外筒布50、 呈螺旋形设置在该外筒布50内侧 的滑降布51、 由所述外筒布50和所述滑降布51界定而形成的螺旋滑道52以。
17、及设置在所述外 筒布50底端的底部出口53, 所述螺旋滑道52的上端与第一开口20相连通, 所述螺旋滑道52 的下端与所述底部出口53相连通。 0026 参照图1、 图2、 图3、 图4和图5。 所述救助袋5的底部设置有防震垫54, 所述底部出口 53位于该防震垫54的一侧。 所述外筒布50的底端还设置有用于开启或者闭合所述底部出口 53的拉链。 0027 参照图1、 图2、 图3、 图4和图5。 所述第一盖板装置3包括一上盖板30以及一锁固单 元6, 所述本体框架2包括嵌设于上层楼层地板1a的第一边框22、 嵌设于下层楼层天花板1b 的第二边框23以及用于连接第一边框22和第二边框23的主体。
18、支撑框24, 所述上盖板30一侧 枢接于所述第一边框22, 所述锁固单元6包括设置于所述上盖板30另一侧的上锁固件60以 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撑框24上的下锁固件61。 0028 参照图1、 图2、 图3、 图4和图5。 所述第二盖板装置4包括一下盖板40, 所述主体支撑 框24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上盖板30和下盖板40同时打开或闭合的联动控制单元7。 0029 参照图1、 图2、 图3、 图4和图5。 上述使用方便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还包括一监控组 件8, 该监控组件8包括至少一传感器80、 一控制器81、 一无线发射器82以及一蓄电池83, 所 述传感器80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81的使能端相连,。
19、 所述无线发射器82的使能端与所述控 制器81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传感器80为一用于感测锁固单元6动作的传感器80。 所述传感器 80为一用于感测联动控制单元7动作的传感器80。 所述监控组件8还包括一输出端与所述控 制器81相连的无线接收器84, 所述锁固单元6为电子锁固单元6, 该电子锁固单元6的使能端 连接于所述控制器81上。 0030 和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 本发明结构简单、 使用和操作均极为方便, 通过直接在楼层隔板1设置本体框架2, 当 楼层遭遇火灾时, 使用者可以直接打开第一盖板装置3和第二盖板装置4, 使得救助袋5降落 到楼下, 楼上的使用者便可由第。
20、一开口20进入螺旋通道, 并借助于滑降布51的引导支撑和 自身重力共同作用, 缓慢滑落并抵到楼下, 之后再由楼下同样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逐楼向 下逃生, 整个过程使用者的操作难度极其简单, 并且整个过程均在室内进行, 因而能够极大 便利于老弱病残的逃生操作, 而且逃生过程不会存在任何危险。 0031 2、 在本发明中, 通过设置监控组件8, 可以便于对楼层中各个火灾紧急逃生装置进 行监控, 管理部门可以实时监控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情况, 有效防止各个火灾紧急逃生装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8211145 A 5 置被非法滥用。 0032 3、 在本发明中, 各个火灾紧急逃生装置还可以。
21、设置成由火灾指挥部门终端控制才 能开启的工作模式, 当需要火灾时, 火灾指挥部门可以向各个火灾紧急逃生装置的无线接 收器84发送解锁命令, 使得电子锁固单元6进行解锁, 号召业主紧急逃生, 发布火灾逃生指 令, 对于火灾逃生的大数据分析和指挥控制提供极大的便利性。 0033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结构改良的火灾紧急逃生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文 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 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 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 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 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8211145 A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7 CN 108211145 A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8 CN 108211145 A 8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9 CN 108211145 A 9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0 CN 108211145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