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7243370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41293.9

申请日:

20110817

公开号:

CN102948484B

公开日:

2014102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C11/02

主分类号:

A23C11/02

申请人:

晨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潘子明,吴政伦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内湖区行爱路139号

优先权:

CN201110241293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孟阿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其中,该添加维生素C的豆奶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成,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其中,该抗坏血酸的添加剂量为25-50mg/100mL;该添加维生素C盐类的豆奶则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盐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成,该抗坏血酸盐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25-50mg/100mL;该添加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则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成,该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25-50mg/100mL。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豆奶饮品;以及一具有抗坏血酸离子的添加物;其中,所述添加物为一抗坏血酸,该抗坏血酸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25-50mg/100mL;就能够将人体消化液之中的待消化物质中的葡萄糖酸铁的铁释放促进率提升至45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抗坏血酸取制于天然食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抗坏血酸取制于化学合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豆类可为下列任一种:黄豆与黑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可进一步地添加下列任一种添加物:玄米、牛奶、咖啡、红茶、燕麦、鸡蛋。 6.一种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豆奶饮品;以及一具有抗坏血酸离子的添加物;其中,所述添加物为一抗坏血酸盐,该抗坏血酸盐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25-50mg/100mL;就能够将人体消化液之中的待消化物质中的葡萄糖酸铁的铁释放促进率提升至458%。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抗坏血酸盐取制于天然食物。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抗坏血酸盐取制于化学合成。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抗坏血酸盐可为下列任一种:抗坏血酸钙、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锌、与抗坏血酸钾。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豆类可为下列任一种:黄豆与黑豆。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可进一步地添加下列任一种添加物:玄米、牛奶、咖啡、红茶、燕麦、鸡蛋。 12.一种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豆奶饮品;以及一具有抗坏血酸离子的添加物;其中,所述添加物为一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该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25-50mg/100mL;就能够将人体消化液之中的待消化物质中的葡萄糖酸铁的铁释放促进率提升至458%。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取制于天然食物。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取制于化学合成。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可为下列任一种:异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钙、异抗坏血酸钠、异抗坏血酸锌、与异抗坏血酸钾。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豆类可为下列任一种:黄豆与黑豆。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可进一步地添加下列任一种添加物:玄米、牛奶、咖啡、红茶、燕麦、鸡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豆奶,特别是涉及一种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 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具有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的功效。

背景技术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报告,缺铁为现 代人不可忽视的营养缺乏问题之一,铁缺乏的问题除了盛行于经济落后的 开发中国家外,在经济富裕的欧美先进国家也没有完全解决。缺铁为一渐 进而连续的变化过程,初期为体内储存的铁耗尽,使得血液中运送的铁短 缺,而逐渐地不敷造血组织的需要,最后导致血红素的合成不足,而造成 贫血症状,因此,贫血是缺铁末期的症状。

美国自1943年开始强制实行面粉营养强化措施,添加的营养素包括维 生素B1、B2、烟碱素与铁,然而根据美国健康调查NHANES III(1988-1994), 美国缺铁盛行率以生育年龄女性有9-11%最高,其次是1-2岁幼儿9%,50 岁以上女性也有5-7%之多,男性缺铁率则低于2%。瑞典的调查指出其青少 年的缺铁盛行率超过15%,女性甚至高达40%,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以女性 较男性为严重。

根据人体与动物实验证实,缺铁会影响人体两项免疫功能:中性白血 球吞噬细菌能力降低以及T淋巴细胞对细胞增生剂或抗原的反应降低。此 外,缺铁还会增加铅中毒的危险,其原因在于缺铁时小肠负责铁吸收的蛋 白质DMT1表现增加,但是它缺乏专一性,故对其他二价金属元素,例 如铅、铬等重金属的吸收率也伴随增高。

另外,研究也指出,影响铁吸收的主要因素包括铁的化学形式以及铁 的可用率(bioavailability),其中,铁的化学形式可区分为“血铁质” (heme iron)与“非血铁质”(non-heme iron)两种。“血铁质”主要来 自肉类,其吸收不受其它饮食成分的影响,吸收率平均25%;“非铁血质” 来自各种植物性食品,如铁蛋白(ferritin)以及铁补充剂等,其吸收率 平均约7.5%。饮食成分会影响“非血铁质”的吸收率,因此,铁可用率代 表食物或饮食中可被人体正常消化、吸收并供生理利用的铁,这是综合数 个生理过程的结果,所述生理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1)消化;(2)小肠 细胞摄入铁(iron uptake)与血液运输;以及(3)形成功能性蛋白质以 执行生理功能。此外,许多研究与实验发现,促进吸收铁吸收率的成分包 括维生素C以及禽、畜、鱼贝等动物的肌肉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在25-100 mg之间与铁吸收率有正比关系,当维生素C的添加剂量超过100mg则无进 一步的效益。禽、畜、鱼贝等动物的肌肉蛋白质,其消化分解的小分子产 物可以与铁形成可溶性错合物以增加铁的溶解度而促进吸收。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豆奶为常见的饮品之一,也被称为豆浆。豆奶 是一种以黄豆(或黑豆)为原料而制成的饮品,其简易的制作方法如下:(1) 将黄豆放在水中浸泡约3至8个小时,黄豆泡发后呈椭球状;(2)将黄豆 磨碎或用粉碎机打碎,并用纱布将豆渣分离,以得到生豆奶;以及(3)将水 加入生豆奶之中,并煮沸生豆奶持续5至10分钟。由于生豆奶具有会引 发过敏的黄豆皂碱,引此,由黄豆渣所获得的生豆奶必须加以煮沸,以破 坏会引发过敏的黄豆皂碱,如此,食用豆奶才不会引发过敏。

豆奶极富营养和保健价值,富含蛋白质和钙、磷、铁、锌等几十种矿 物质以及维他命A、维他命B等多种维生素;此外,豆奶的蛋白质含量比 牛奶还要高,价廉物美的蛋白质来源;并且,豆奶之中更含有大豆皂甙、异 黄酮、卵磷脂等有防癌健脑意义的特殊保健因子;再者,豆奶也不含乳 糖,故对于具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有鉴于豆奶所富有的高 度营养价值,学者认为,适当的饮用豆奶能够防止衰老、糖尿病、高血 压、冠心病、癌症、脑中风、支气管炎、老年痴呆、便秘、肥胖等疾病,而 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然而,豆奶虽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也含有大量的草酸与植酸,这 两种物质容易与铁离子螯合,形成不溶性的草酸亚铁与植酸铁沉淀,大幅 降低人体对铁的吸收,故,长期饮用豆奶者,有可能会因铁质吸收被抑制 而造成缺铁性贫血。

因此,有鉴于饮用豆奶具有强身健体的辅助功效以及铁为人体所不可 或缺的营养,本发明的发明人极力加以研究,冀望研发出不会对人体铁吸 收率造成影响的豆奶饮品,经过多次的实验验证,最终,本发明的发明人 提出一种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豆奶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 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 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 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 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 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 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豆奶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 添加维生素C的豆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得人们饮用该添加维生素C 的豆奶后,会因为抗坏血酸所解离出的抗坏血酸离子的作用,而避免发生 体内铁可用率被抑制的现象,进一步地,更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非 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添加维生素C盐类的豆奶,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得人们饮用该添加维生素C盐类的豆奶后,会因为 抗坏血酸盐所解离出的抗坏血酸离子的作用,而避免发生体内铁可用率被 抑制的现象,进一步地,更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添加维生素C盐类的豆奶,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盐(ascorbate)于以至少一豆类 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成,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其中,该抗坏 血酸盐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25-50mg/100mL,从而更加适于实 用。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添加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 豆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得人们饮用该添加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 豆奶后,会因为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所解离出的抗坏血酸离子的作用,而 避免发生体内铁可用率被抑制的现象,进一步地,更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 收率,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添加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 豆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ascorbate)的立体异构 物(stereoisomer)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成,可增加 小肠对铁的吸收率,其中,该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 子的剂量为25-50mg/100mL。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 本发明提出的其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 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成,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其中,该抗坏血酸 的添加剂量为25-50mg/100mL。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C的豆奶,其中所述的该抗坏血酸取制于天然食物。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C的豆奶,其中所述的该抗坏血酸取制于化学合成。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C的豆奶,其中所述的该豆类可为下列任一种:黄豆 与黑豆。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C的豆奶,其中所述的其可进一步地添加下列任一种 添加物:玄米、牛奶、咖啡、红茶、燕麦、鸡蛋。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 发明提出的其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盐(ascorbate)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 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成,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其中,该抗坏血酸盐 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25-50mg/100mL。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C盐类的豆奶,其中所述的该抗坏血酸盐取制于天然 食物。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C盐类的豆奶,其中所述的该抗坏血酸盐取制于化学 合成。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C盐类的豆奶,其中所述的该抗坏血酸盐可为下列任 一种:抗坏血酸钙(Calcium Ascorbate)、抗坏血酸钠(Sodium Ascorbate)、 抗坏血酸锌(Zinc Ascorbate)、与抗坏血酸钾(Potassium Ascorbate)。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C盐类的豆奶,其中所述的该豆类可为下列任一 种:黄豆与黑豆。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C盐类的豆奶,其中所述的其可进一步地添加下列任 一种添加物:玄米、牛奶、咖啡、红茶、燕麦、鸡蛋。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再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 据本发明提出的其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ascorbate)的立体异构物(stereo isomers)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成,可增加小肠对铁 的吸收率,其中,该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 为25-50mg/100mL。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其中所述的该抗坏血酸的立体 异构物取制于天然食物。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其中所述的该抗坏血酸的立体 异构物取制于化学合成。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其中所述的该抗坏血酸的立体 异构物可为下列任一种:异抗坏血酸(Erythorbic Acid)、异抗坏血酸钙 (Calcium Erythorbate)、异抗坏血酸钠(Sodium Erythorbate)、异抗坏血 酸锌(zinc Erythorbate)、与异抗坏血酸钾(Potassium Erythorbate)。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其中所述的该豆类可为下列任 一种:黄豆与黑豆。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其中所述的其可进一步地添加 下列任一种添加物:玄米、牛奶、咖啡、红茶、燕麦、鸡蛋。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 据本发明提出的其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于以至少一豆类为 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成,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其中,该抗坏血 酸的添加剂量为10025-30050mg/100mL。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 可知,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为了达成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本发明的 发明人提出一种添加维生素C的豆奶,借由添加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饮品内而制成,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其 中,抗坏血酸的添加剂量为25-50mg/100mL。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 体异构物的豆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借由多组实验数据的 佐证,本发明所提出的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 的豆奶,的确可提升人体内铁的可用率,经由上述,可以得知本发明具有 下列的优点:

1、由于本发明的所提出的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 体异构物的豆奶可提升人体内铁的可用率,因此,其可用以替代人们经常 饮用的传统豆奶,使得经常饮用豆奶的人们可以免除罹患缺铁性贫血的疑 虑,且可继续其饮用豆奶的习惯。

2、本发明的所提出的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 构物的豆奶,可添加玄米、牛奶、咖啡、红茶、燕麦、鸡蛋等物质,使得 人们在饮用本发明的豆奶时,除了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之外,也可获 得除了豆奶以外的不同口感,一举两得。

3、本发明的所提出的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 构物的豆奶,可不限于以直接将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 构物添加入豆奶的方式达成,也可提供调配好的具有维生素C、维生素C盐 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一粉末配方予豆奶制造商,再由制造商调配而 得。

综上所述,本发明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 的豆奶,其中,该添加维生素C的豆奶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于以至少一豆 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成,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其中,该抗 坏血酸的添加剂量为25-50mg/100mL;该添加维生素C盐类的豆奶则借由 添加一抗坏血酸盐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成,该抗坏 血酸盐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25-50mg/100mL;该添加维生素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则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于以至少一豆类为 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成,该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所贡献的抗坏血酸 离子的剂量为25-50mg/100mL。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着的进步,并具有明 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 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 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 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铁剂添加量与豆奶可释放铁浓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2是抗坏血酸与抗坏血酸盐对于添加硫酸亚铁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 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3是硫酸亚铁豆奶添加不同抗坏血酸盐类但具有相同抗坏血酸离子 浓度时的平均可释放铁浓度的曲线图。

图4是抗坏血酸与抗坏血酸盐对于添加甘胺酸亚铁的豆奶的可释放铁 浓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5是甘胺酸亚铁豆奶添加不同抗坏血酸盐类但具有相同抗坏血酸离 子浓度时的平均可释放铁浓度的曲线图。

图6是抗坏血酸与抗坏血酸盐对于添加焦磷酸铁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 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7是焦磷酸铁豆奶添加不同抗坏血酸盐类但具有相同抗坏血酸离子 浓度时的平均可释放铁浓度的曲线图。

图8是抗坏血酸与抗坏血酸盐对于添加葡萄糖酸铁的豆奶的可释放铁 浓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9是葡萄糖酸铁豆奶添加不同抗坏血酸盐类但具有相同抗坏血酸离 子浓度时的平均可释放铁浓度的曲线图。

图10是异抗坏血酸钠对于添加葡萄糖酸铁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关 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 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添加维生素C、维生 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 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 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以下将配合图示,并通过实验,以详尽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豆奶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中所常见的饮品之一,因此,可想而知,人们 必定经常饮用豆奶。然而,研究发现,豆奶虽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也含 有大量的草酸与植酸,其中,草酸与植酸这两种物质容易与铁离子螯合,而 形成不溶性的草酸亚铁与植酸铁沉淀,导致人体对铁的吸收率的下降,因 此,长期饮用豆奶的人极有可能会因为铁吸收率被抑制之故,而造成缺铁 性贫血。

此外,研究也指出,人体适量地摄取维生素C会促进小肠对铁的吸收 率,其原因为维生素C能降低抑制物质(例如:草酸与植酸)与铁的结合 力,使得铁离子在小肠中更容易释放成水溶性的形式,并被人体所吸收(请 见参考文献1:Hallberg L,Brune M,Rossander-Hulthén L(1987).Is there a physiological role of vitamin C in iron absorption?Ann N Y Acad Sci.,498:324-32,以及参考文献2:Hunt JR,Mullen LM,Lykken GI,Gallagher SK,Nielsen FH(1990).Ascorbic acid:effect on ongoing iron absorption and status in iron-depleted young women.Am J Clin Nutr.Apr;51(4):649-55)。在此,必须特别说明的是,维生素C除了最常 见的酸式抗坏血酸以及经中和后产生的抗坏血酸盐,例如,抗坏血酸钠、抗 坏血酸钙、抗坏血酸钾、以及抗坏血镁等;维生素C存在有人工合成的维 生素C的立体异构物,即,异抗坏血酸。

承上述,为了使得经常饮用豆奶的人们可以免除罹患缺铁性贫血的疑 虑,且可继续其饮用豆奶的习惯,本发明借由将一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添加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成一种添加维生素C的 豆奶,其中,该添加维生素C的豆奶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且该抗坏 血酸的添加剂量为25-50mg/100mL。此外,必须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抗坏 血酸(即维生素C)可取制于天然食物也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制成,故,对 于添加于该以豆类为制造原料的饮品的抗坏血酸而言,并不限定为天然取 得的抗坏血酸或化学合成的抗坏血酸;另外,由于黄豆与黑豆皆可用以制 成豆奶,故该豆类的原料可不限定为黄豆或黑豆。

另外,由于维生素C具有多种型式,因此,根据维生素C的不同型 式,在本发明之中,也借由将一抗坏血酸盐(ascorbate)添加于以至少一豆 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成一种添加维生素C盐类的豆奶。其中,同 样地,该添加维生素C盐类的豆奶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且该抗坏血 酸盐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25-50mg/100mL。对于该添加维生素 C盐类的豆奶而言,抗坏血酸盐可为抗坏血酸钙(Calcium Ascorbate)、抗 坏血酸钠(Sodium Ascorbate)、抗坏血酸锌(Zinc Ascorbate)、与抗坏血 酸钾(Potassium Ascorbate);当然,如同前述本发明的添加维生素C的豆 奶,对于该添加维生素C盐类的豆奶而言,并不限定其抗坏血酸盐必须为 天然取得的抗坏血酸盐或者化学合成的抗坏血酸盐。

再者,根据维生素C的不同型式,在本发明之中,又借由将一抗坏血 酸(ascorbate)的立体异构物(stereoisomer)添加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 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成一种一种添加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的豆 奶,其中,该添加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也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 收率,且该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25-50 mg/100mL。并且,添加于该豆类饮品内的该抗坏血酸立体异构物可为下列 任一种:异抗坏血酸(Erythorbic Acid)、异抗坏血酸钙(Calcium Erythorbate)、异抗坏血酸钠(Sodium Erythorbate)、异抗坏血酸锌(zinc Erythorbate)、与异抗坏血酸钾(Potassium Erythorbate)。

如此,经由上述,本发明所提出的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 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已清楚地被描述及揭露。接着,为了证明人体饮 用该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之后,的确 可提升体内铁的可用率,以下将通过多组实验加以证明此一事实。其中,实 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为“体外消化透析法(in vitro digestion and dialysis)”,此方法为测定经模拟人体胃液、肠液消化过的食物所释放的 铁离子,以可释放铁作为人体可吸收铁的指标。

首先,实验采用硫酸亚铁七水合物作为标准品,并将硫酸亚铁七水合 物的水溶液进行体外消化透析处理,并测定经消化后硫酸亚铁水溶液的可 透析铁。结果显示,铁离子浓度为100ppm的硫酸亚铁水溶液经胃液和肠 液作用后,仅剩下50.39%的铁离子可被释放,这表示,人体肠胃会自然地 抑制49.61%的铁,使得人体摄取的铁无法全部被释放与吸收。

另外,根据美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的数据库,可以得知豆奶的总铁含量约为每一百公克0.4mg(即4 ppm),但是体外消化透析测试的结果完全无法侦测到可释放铁,这代表人 们饮用豆奶之后,除了肠胃道的自然抑制之外,豆奶中的成份也会抑制铁 离子释放,使得豆奶所含的铁无法完全释放给人体吸收。

为了改善此一抑制现象,本发明进行了第一个实验,即,将抗坏血酸 与抗坏血酸钠分别加入豆奶之中,并测定豆奶经体外消化透析处理后的可 释放铁。请参阅下列表(一),豆奶经体外消化透析处理后的可释放铁的统 计表。

表(一)豆奶经体外消化透析处理后的可释放铁的统计表

*相对释放率=(铁释放率)/(硫酸亚铁水溶液的铁释放率)

如上述表(一)所示,添加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钠在豆奶内,可明显降 低豆奶对铁释放的抑制力,使铁离子能释放到消化液中;若添加更高剂量 的抗坏血酸,则可让原本会被肠胃液抑制而无法释放的铁也释放出来,因 此,经由实验证明,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钠能促进豆奶中铁的释放。

为了更进一步地证明添加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盐、或抗坏血酸立体异 构物在豆奶内,的确可增强豆奶的铁释放率,在本发明之中,又进行了第 二个实验,即,将硫酸亚铁七水合物、甘胺酸亚铁、焦磷酸铁、以及葡萄 糖酸铁分别加入豆奶之中,并测定豆奶经体外消化透析处理后的可释 放铁。接着,将上述四种铁依不同的铁浓度梯度添加至豆奶中,测定其经 体外消化透析后的自然释放率,并以可释放铁浓度恰开始随添加量增加而 上升的点为基准,将该添加量视为对相对应铁剂在豆奶中开始明显被大量 抑制的浓度(即,抑制起始浓度),其实验的结果整理如下表(二)。

表(二)添加不同铁剂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计表

*数值标示粗体者表示为抑制起始浓度

请参阅图1,是铁剂添加量与豆奶可释放铁浓度的关系曲线图,其 中,如上述表(二)与图1所示,可以得知硫酸亚铁、甘胺酸亚铁、焦磷酸 铁、以及葡萄糖酸铁的抑制起始浓度分别为20ppm、20ppm、50ppm、以及 30ppm。接着,以20ppm硫酸亚铁、20ppm甘胺酸亚铁、50ppm焦磷酸铁、以 及30ppm葡萄糖酸铁为基础,分别将抗坏血酸(维生素C)以及抗坏血酸盐添 加于添加有20ppm硫酸亚铁的豆奶之中,并测试硫酸亚铁豆奶的铁释放 率,实验结果整理于下列表(三)、表(四)、表(五)、表(六)、以及 表(七);并且,在表(三)、表(四)、表(五)、表(六)、以及表(七)之中,抗 坏血酸简称为VC、抗坏血酸钠简称为NaVC、抗坏血酸钾简称为KVC、抗坏 血酸钙简称为CaVC。

表(三)添加20ppm硫酸亚铁与抗坏血酸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计表

表(四)添加20ppm硫酸亚铁与抗坏血酸钠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 计表

*其中由抗坏血酸钠所解离的抗坏血酸离子含量为87.5%

表(五)添加20ppm硫酸亚铁与抗坏血酸钾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 计表

*其中由抗坏血酸钾所解离的抗坏血酸离子含量为82.2%

表(六)添加20ppm硫酸亚铁与抗坏血酸钙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 计表

*其中由抗坏血酸钙所解离的抗坏血酸离子含量为89.8%

表(七)抗坏血酸离子对添加20ppm硫酸亚铁的

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计表

请另外参阅图2,是抗坏血酸与抗坏血酸盐对于添加硫酸亚铁的豆奶的 可释放铁浓度的关系曲线图,同时,请另外再参阅图3,硫酸亚铁豆奶添加 不同抗坏血酸盐类但具有相同抗坏血酸离子浓度时的平均可释放铁浓度的 曲线图。如上述表(三)、表(四)、表(五)、表(六)、以及表(七)、图2、以 及图3所示,可以得知,对于添加硫酸亚铁的豆奶而言,基本上,其可释 放铁浓度随着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盐的添加量而增加,并且,当抗坏血酸 或抗坏血酸盐的添加量达到一定的量时,添加硫酸亚铁的豆奶的可释放铁 浓度便不会再有显著的上升。

继续地,分别将抗坏血酸以及抗坏血酸盐添加于添加有20ppm甘胺酸 亚铁的豆奶之中,并测试甘胺酸亚铁豆奶的铁释放率,实验结果整理于下 列表(八)、表(九)、表(十)、表(十一)、以及表(十二)。

表(八)添加20ppm甘胺酸亚铁与抗坏血酸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 计表

表(九)添加20ppm甘胺酸亚铁与抗坏血酸钠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 统计表

*其中由抗坏血酸钠所解离的抗坏血酸离子含量为87.5%

表(十)添加20ppm甘胺酸亚铁与抗坏血酸钾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 统计表

*其中由抗坏血酸钾所解离的抗坏血酸离子含量为82.2%

表(十一)添加20ppm甘胺酸亚铁与抗坏血酸钙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 的统计表

*其中由抗坏血酸钙所解离的抗坏血酸离子含量为89.8%

表(十二)抗坏血酸离子对添加20ppm甘胺酸亚铁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 度的统计表

请另外参阅图4,是抗坏血酸与抗坏血酸盐对于添加甘胺酸亚铁的豆奶 的可释放铁浓度的关系曲线图,同时,请另外再参阅图5,甘胺酸亚铁豆奶 添加不同抗坏血酸盐类但具有相同抗坏血酸离子浓度时的平均可释放铁浓 度的曲线图。如上述表(八)、表(九)、表(十)、表(十一)、以及表(十二)、 图4、以及图5所示,可以得知,对于添加甘胺酸亚铁的豆奶而言,基本 上,其可释放铁浓度随着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盐的添加量而增加,并且,当 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盐的添加量达到一定的量时,添加甘胺酸亚铁的豆奶 的可释放铁浓度便不会再有显著的上升。

继续地,分别将抗坏血酸以及抗坏血酸盐添加于添加有50ppm焦磷酸 铁的豆奶之中,并测试焦磷酸铁豆奶的铁释放率,实验结果整理于下列表 (十三)、表(十四)、表(十五)、表(十六)、以及表(十七)。

表(十三)添加50ppm焦磷酸铁与抗坏血酸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 计表

表(十四)添加50ppm焦磷酸铁与抗坏血酸钠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 统计表

*其中由抗坏血酸钠所解离的抗坏血酸离子含量为87.5%

表(十五)添加50ppm焦磷酸铁与抗坏血酸钾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 统计表

*其中由抗坏血酸钾所解离的抗坏血酸离子含量为82.2%

表(十六)添加50ppm焦磷酸铁与抗坏血酸钙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 统计表

*其中由抗坏血酸钙所解离的抗坏血酸离子含量为89.8%

表(十七)抗坏血酸离子对添加50ppm焦磷酸铁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 的统计表

请另外参阅图6,是抗坏血酸与抗坏血酸盐对于添加焦磷酸铁的豆奶的 可释放铁浓度的关系曲线图,同时,请另外再参阅图7,是焦磷酸铁豆奶添 加不同抗坏血酸盐类但具有相同抗坏血酸离子浓度时的平均可释放铁浓度 的曲线图。如上述表(十三)、表(十四)、表(十五)、表(十六)、以及表(十 七)、图6、以及图7所示,可以得知,对于添加焦磷酸铁的豆奶而言,基 本上,其可释放铁浓度随着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盐的添加量而增加,并 且,当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盐的添加量达到一定的量时,添加焦磷酸铁的 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便不会再有显著的上升。

继续地,分别将抗坏血酸以及抗坏血酸盐添加于添加有30ppm葡萄糖 酸铁的豆奶之中,并测试葡萄糖酸铁铁豆奶的铁释放率,实验结果整理于 下列表(十八)、表(十九)、表(二十)、表(二十一)、以及表(二十二)。

表(十八)添加30ppm葡萄糖酸铁与抗坏血酸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 统计表

表(十九)添加30ppm葡萄糖酸铁与抗坏血酸钠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 的统计表

*其中由抗坏血酸钠所解离的抗坏血酸离子含量为87.5%

表(二十)添加30ppm葡萄糖酸铁与抗坏血酸钾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 的统计表

*其中由抗坏血酸钾所解离的抗坏血酸离子含量为82.2%

表(二十一)添加30ppm葡萄糖酸铁与抗坏血酸钙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 度的统计表

*其中由抗坏血酸钙所解离的抗坏血酸离子含量为89.8%

表(二十二)抗坏血酸离子对添加30ppm葡萄糖酸铁的豆奶的可释放铁 浓度的统计表

表(二十三)抗坏血酸离子对添加铁的豆奶的铁释放率的统计表

请另外参阅图8,是抗坏血酸与抗坏血酸盐对于添加葡萄糖酸铁的豆奶 的可释放铁浓度的关系曲线图,同时,请另外再参阅图9,是葡萄糖酸铁豆 奶添加不同抗坏血酸盐类但具有相同抗坏血酸离子浓度时的平均可释放铁 浓度的曲线图。如上述表(十八)、表(十九)、表(二十)、表(二十一)、表(二 十二)、表(二十三)、图8、以及图9所示,可以得知,对于添加葡萄糖酸 铁的豆奶而言,基本上,其可释放铁浓度随着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盐的添 加量而增加,并且,当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盐的添加量达到一定的量时,添 加葡萄糖酸铁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便不会再有显著的上升。

如此,经由上述各种实验结果,可以得知添加各种铁剂的豆奶的可释 放铁浓度,并且,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盐类对各种铁剂在其抑制起始浓度 促进铁释放最有效率的添加量及铁释放促进率列于下表(二十四)。

表(二十四)维生素C离子促进各种铁剂在豆奶中的铁释放率的最有 效率剂量与铁释放促进率

*其中铁释放促进率=(添加抗坏血酸后的可释放铁)/(未添加抗坏血酸 的可释放铁)

如此,经由上述所列出的实验数据,可以轻易了解维生素C与维生素C 盐类在人体内的确可造成的铁的释放率的增加。因此,若以葡萄糖酸铁作 为标准,则维生素C添加于豆奶内较佳的添加量为25-50mg/100mL。

另外,众所周知,抗坏血酸(维生素C)具有一立体异构物 (stereoisomer),名为异抗坏血酸,在物理与化学性质与其相近,但生理 功能较低。虽然异抗坏血酸无法被人体的酵素利用,但因其化学性质与抗 坏血酸相近,因此,在本发明之中,也通过实验结果,而认定抗坏血酸的 立体异构物也具有促进豆奶中铁离子释放的功效。实验过程如下:将异抗 坏血酸钠添加至含有葡萄糖酸铁26.09mg/100mL(铁添加浓度30ppm) 的豆奶之中,并测定豆奶的可释放铁,并且实验结果整理如下表(二十四) 所示。

表(二十四)添加30ppm葡萄糖酸铁与异抗坏血酸钠的 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计表

请另外参阅图10,是异抗坏血酸钠对于添加葡萄糖酸铁的豆奶的可释 放铁浓度的关系曲线图。如上述表(二十四)以及图10所示,可以得知,当 豆奶中异抗坏血酸离子添加量与抗坏血酸离子相同时,促进铁释放的效果 也几乎一样。由于异抗坏血酸与抗坏血酸互为光学异构物,当异抗坏血酸 或其盐类(异抗坏血酸钠、异抗坏血酸钾、异抗坏血酸钙、以及异抗坏血酸 锌)溶于水时会解离出带负电的异抗坏血酸离子,其物理与化学性质与抗坏 血酸离子差异不大,故同样具有促进豆奶中铁离子释放的效果。

此外,必须另外说明的是,由于市售的豆奶种类繁多,例如:玄米豆 奶、牛奶豆奶、燕麦豆奶、咖啡豆奶、红茶豆奶、蜜豆奶等,因此,对于 本发明的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而 言,也可借由添加玄米、牛奶、咖啡、红茶、燕麦、鸡蛋等物质,使得人 们在饮用本发明的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 奶之时,除了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之外,也可获得除了豆奶以外的不 同口感,一举两得。

另外,本发明所提出的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 构物的豆奶,并不限于以直接将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 构物添加入豆奶的方式达成;实际上,也可提供调配好的具有维生素C、维 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一粉末配方予豆奶制造商,再由制造 商进行调配,这样不失为一个制造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的方式;其中,该粉末配方的内容物组成列于下列表(二 十五)。

表(二十五)添加于豆奶之中的具有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 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粉末配方

如上述表(二十五)所表列,该粉末配方由多种内容物组合而成,包 括:维生素C钠盐(NaVC)、乳酸菌、酵母菌、与麦芽糊精,其中,该乳酸 菌采用NTU 101乳酸菌粉,该酵母菌则为超高B群酵母粉。在此,必须特 别说明的是,由于粉末配方在进行超高温灭菌(UHT)时会耗损大约25%维生 素C钠盐的量,因此,在进行超高温灭菌(UHT)之前,因此,必须事先预添 加25%维生素C钠盐的量在粉末配方,以作补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 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 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 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 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 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 内。

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pdf(4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948484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10.22 CN 102948484 B (21)申请号 201110241293.9 (22)申请日 2011.08.17 A23C 11/02(2006.01) (73)专利权人 晨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内湖区行爱路 139 号 (72)发明人 潘子明 吴政伦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435 代理人 孟阿妮 CN 101822291 A,2010.09.08, CN 1711856 A,2005.12.28, (54) 发明名称 添加维。

2、生素 C、 维生素 C 盐类或维生素 C 立体 异构物的豆奶 (57) 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添加维生素 C、 维生素 C 盐类或维生素 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 其中, 该添 加维生素 C 的豆奶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于以至少 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成, 可增加小 肠对铁的吸收率, 其中, 该抗坏血酸的添加剂量为 25-50mg/100mL ; 该添加维生素 C 盐类的豆奶则借 由添加一抗坏血酸盐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 的一饮品内而制成, 该抗坏血酸盐所贡献的抗坏 血酸离子的剂量为 25-50mg/100mL ; 该添加维生 素 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则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的 立体异构物于。

3、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 内而制成, 该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所贡献的抗 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 25-50mg/100mL。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赵世华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2 页 附图 10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2页 附图10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948484 B CN 102948484 B 1/1 页 2 1.一种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 : 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豆奶饮品 ; 以 及一具有抗坏血酸离子的添加物 ; 其中, 所述添加物为一抗坏血酸, 该抗坏血酸。

4、所贡献的抗 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 25-50mg/100mL ; 就能够将人体消化液之中的待消化物质中的葡萄糖 酸铁的铁释放促进率提升至 458。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豆奶组合物 , 其特征在于该抗坏血酸取制于天然食物。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豆奶组合物 , 其特征在于该抗坏血酸取制于化学合成。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豆奶组合物 , 其特征在于该豆类可为下列任一种 : 黄豆与黑 豆。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豆奶组合物 , 其特征在于其可进一步地添加下列任一种添加 物 : 玄米、 牛奶、 咖啡、 红茶、 燕麦、 鸡蛋。 6.一种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 : 以至少。

5、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豆奶饮品 ; 以 及一具有抗坏血酸离子的添加物 ; 其中, 所述添加物为一抗坏血酸盐, 该抗坏血酸盐所贡献 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 25-50mg/100mL ; 就能够将人体消化液之中的待消化物质中的葡 萄糖酸铁的铁释放促进率提升至 458。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豆奶组合物 , 其特征在于该抗坏血酸盐取制于天然食物。 8.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豆奶组合物 , 其特征在于该抗坏血酸盐取制于化学合成。 9.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豆奶组合物 , 其特征在于该抗坏血酸盐可为下列任一种 : 抗坏 血酸钙、 抗坏血酸钠、 抗坏血酸锌、 与抗坏血酸钾。 10. 如权利要求 。

6、6 所述的豆奶组合物 , 其特征在于该豆类可为下列任一种 : 黄豆与黑 豆。 11.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豆奶组合物 , 其特征在于其可进一步地添加下列任一种添加 物 : 玄米、 牛奶、 咖啡、 红茶、 燕麦、 鸡蛋。 12. 一种豆奶组合物 , 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 : 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豆奶饮品 ; 以及一具有抗坏血酸离子的添加物 ; 其中, 所述添加物为一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 该抗坏 血酸的立体异构物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 25-50mg/100mL ; 就能够将人体消化液 之中的待消化物质中的葡萄糖酸铁的铁释放促进率提升至 458。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豆奶组合。

7、物,其特征在于该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取制于天 然食物。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取制于化 学合成。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可为下列 任一种 : 异抗坏血酸、 异抗坏血酸钙、 异抗坏血酸钠、 异抗坏血酸锌、 与异抗坏血酸钾。 16. 如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豆奶组合物 , 其特征在于该豆类可为下列任一种 : 黄豆与黑 豆。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豆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可进一步地添加下列任一种添加 物 : 玄米、 牛奶、 咖啡、 红茶、 燕麦、 鸡蛋。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948484 。

8、B 2 1/32 页 3 添加维生素 C、 维生素 C 盐类或维生素 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豆奶, 特别是涉及一种添加维生素 C、 维生素 C 盐类或维生素 C 立 体异构物的豆奶, 具有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的功效。 背景技术 0002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 (FAO/WHO) 的报告, 缺铁为现代人不可忽视 的营养缺乏问题之一, 铁缺乏的问题除了盛行于经济落后的开发中国家外, 在经济富裕的 欧美先进国家也没有完全解决。缺铁为一渐进而连续的变化过程, 初期为体内储存的铁耗 尽, 使得血液中运送的铁短缺, 而逐渐地不敷造血组织的需要, 最后导致血红素。

9、的合成不 足, 而造成贫血症状, 因此, 贫血是缺铁末期的症状。 0003 美国自 1943 年开始强制实行面粉营养强化措施, 添加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 B1、 B2、 烟碱素与铁, 然而根据美国健康调查 NHANES III(1988-1994), 美国缺铁盛行率以生育 年龄女性有 9-11最高, 其次是 1-2 岁幼儿 9, 50 岁以上女性也有 5-7之多, 男性缺铁 率则低于2。 瑞典的调查指出其青少年的缺铁盛行率超过15, 女性甚至高达40, 有明 显的性别差异, 以女性较男性为严重。 0004 根据人体与动物实验证实, 缺铁会影响人体两项免疫功能 : 中性白血球吞噬细菌 能力降低以及。

10、 T 淋巴细胞对细胞增生剂或抗原的反应降低。此外, 缺铁还会增加铅中毒的 危险, 其原因在于缺铁时小肠负责铁吸收的蛋白质 DMT1 表现增加, 但是它缺乏专一性, 故 对其他二价金属元素, 例如铅、 铬等重金属的吸收率也伴随增高。 0005 另外, 研究也指出, 影响铁吸收的主要因素包括铁的化学形式以及铁的可用 率 (bioavailability), 其中, 铁的化学形式可区分为 “血铁质” (heme iron) 与 “非血铁 质” (non-heme iron) 两种。 “血铁质” 主要来自肉类, 其吸收不受其它饮食成分的影响, 吸收 率平均 25 ;“非铁血质” 来自各种植物性食品, 。

11、如铁蛋白 (ferritin) 以及铁补充剂等, 其 吸收率平均约 7.5。饮食成分会影响 “非血铁质” 的吸收率, 因此, 铁可用率代表食物或饮 食中可被人体正常消化、 吸收并供生理利用的铁, 这是综合数个生理过程的结果, 所述生理 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 : (1) 消化 ; (2) 小肠细胞摄入铁 (iron uptake) 与血液运输 ; 以及 (3) 形成功能性蛋白质以执行生理功能。 此外, 许多研究与实验发现, 促进吸收铁吸收率的成分 包括维生素 C 以及禽、 畜、 鱼贝等动物的肌肉蛋白质, 维生素 C 含量在 25-100mg 之间与铁吸 收率有正比关系, 当维生素 C 的添加剂量超。

12、过 100mg 则无进一步的效益。禽、 畜、 鱼贝等动 物的肌肉蛋白质, 其消化分解的小分子产物可以与铁形成可溶性错合物以增加铁的溶解度 而促进吸收。 0006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 豆奶为常见的饮品之一, 也被称为豆浆。 豆奶是一种以黄豆 ( 或黑豆 ) 为原料而制成的饮品, 其简易的制作方法如下 : (1) 将黄豆放在水中浸泡约 3 至 8 个小时, 黄豆泡发后呈椭球状 ; (2) 将黄豆磨碎或用粉碎机打碎, 并用纱布将豆渣分离, 以 得到生豆奶 ; 以及 (3) 将水加入生豆奶之中, 并煮沸生豆奶持续 5 至 10 分钟。由于生豆奶 具有会引发过敏的黄豆皂碱, 引此, 由黄豆渣所获得的生。

13、豆奶必须加以煮沸, 以破坏会引发 说 明 书 CN 102948484 B 3 2/32 页 4 过敏的黄豆皂碱, 如此, 食用豆奶才不会引发过敏。 0007 豆奶极富营养和保健价值, 富含蛋白质和钙、 磷、 铁、 锌等几十种矿物质以及维他 命 A、 维他命 B 等多种维生素 ; 此外, 豆奶的蛋白质含量比牛奶还要高, 价廉物美的蛋白质 来源 ; 并且, 豆奶之中更含有大豆皂甙、 异黄酮、 卵磷脂等有防癌健脑意义的特殊保健因子 ; 再者, 豆奶也不含乳糖, 故对于具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不会产生副作用。 有鉴于豆奶所富有的 高度营养价值, 学者认为, 适当的饮用豆奶能够防止衰老、 糖尿病、 高血压、。

14、 冠心病、 癌症、 脑 中风、 支气管炎、 老年痴呆、 便秘、 肥胖等疾病, 而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0008 然而, 豆奶虽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但也含有大量的草酸与植酸, 这两种物质容易 与铁离子螯合, 形成不溶性的草酸亚铁与植酸铁沉淀, 大幅降低人体对铁的吸收, 故, 长期 饮用豆奶者, 有可能会因铁质吸收被抑制而造成缺铁性贫血。 0009 因此, 有鉴于饮用豆奶具有强身健体的辅助功效以及铁为人体所不可或缺的营 养, 本发明的发明人极力加以研究, 冀望研发出不会对人体铁吸收率造成影响的豆奶饮品, 经过多次的实验验证, 最终, 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一种添加维生素 C、 维生素 C 盐类或维生。

15、 素 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 0010 由此可见, 上述现有的豆奶在结构与使用上, 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 而亟待加 以进一步改进。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 但长久 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 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此 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添加维生素 C、 维生素 C 盐类或维生素 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 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 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 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克服现有的豆奶存在的缺陷, 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添加维生素 C 的豆奶, 所要解决的。

16、技术问题是使得人们饮用该添加维生素 C 的豆奶后, 会因为抗坏血酸 所解离出的抗坏血酸离子的作用, 而避免发生体内铁可用率被抑制的现象, 进一步地, 更可 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 非常适于实用。 0012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新型的添加维生素 C 盐类的豆奶, 所要解决的 技术问题是使得人们饮用该添加维生素 C 盐类的豆奶后, 会因为抗坏血酸盐所解离出的抗 坏血酸离子的作用, 而避免发生体内铁可用率被抑制的现象, 进一步地, 更可增加小肠对铁 的吸收率, 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0013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新型的添加维生素 C 盐类的豆奶, 所要解决的 技术问题是借由添加。

17、一抗坏血酸盐 (ascorbate) 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 而制成, 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 其中, 该抗坏血酸盐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 25-50mg/100mL, 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0014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新型的添加维生素 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 所要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得人们饮用该添加维生素 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后, 会因为抗坏血酸的 立体异构物所解离出的抗坏血酸离子的作用, 而避免发生体内铁可用率被抑制的现象, 进 一步地, 更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 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0015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新型。

18、的添加维生素 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 所要 说 明 书 CN 102948484 B 4 3/32 页 5 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 (ascorbate) 的立体异构物 (stereoisomer) 于以 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成, 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 其中, 该抗坏血酸的 立体异构物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 25-50mg/100mL。 0016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 出的其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 (ascorbic acid) 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 成, 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 其中, 该抗坏。

19、血酸的添加剂量为 25-50mg/100mL。 0017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8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 C 的豆奶, 其中所述的该抗坏血酸取制于天然食物。 0019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 C 的豆奶, 其中所述的该抗坏血酸取制于化学合成。 0020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 C 的豆奶, 其中所述的该豆类可为下列任一种 : 黄豆与黑豆。 0021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 C 的豆奶, 其中所述的其可进一步地添加下列任一种添加物 : 玄米、 牛奶、 咖啡、 红茶、 燕麦、 鸡蛋。 0022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 出的其借由添。

20、加一抗坏血酸盐 (ascorbate) 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 制成, 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 其中, 该抗坏血酸盐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 25-50mg/100mL。 0023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24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 C 盐类的豆奶, 其中所述的该抗坏血酸盐取制于天然食物。 0025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 C 盐类的豆奶, 其中所述的该抗坏血酸盐取制于化学合成。 0026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 C 盐类的豆奶, 其中所述的该抗坏血酸盐可为下列任一种 : 抗坏血酸钙 (Calcium Ascorbate)、 抗坏血酸钠 (Sodi。

21、um Ascorbate)、 抗坏血酸锌 (Zinc Ascorbate)、 与抗坏血酸钾 (Potassium Ascorbate)。 0027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 C 盐类的豆奶, 其中所述的该豆类可为下列任一种 : 黄豆与黑 豆。 0028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 C 盐类的豆奶, 其中所述的其可进一步地添加下列任一种添加 物 : 玄米、 牛奶、 咖啡、 红茶、 燕麦、 鸡蛋。 0029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再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依据本发明提 出的其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ascorbate)的立体异构物(stereoisomers)于以至少一豆类 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成, 可。

22、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 其中, 该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 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 25-50mg/100mL。 0030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31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 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 其中所述的该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取 制于天然食物。 0032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 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 其中所述的该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取 制于化学合成。 0033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 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 其中所述的该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可 为下列任一种 : 异抗坏血酸 (Erythorbic Acid)、 异抗坏血酸钙 (Calcium Erythorb。

23、ate)、 异 抗坏血酸钠 (Sodium Erythorbate)、 异抗坏血酸锌 (zinc Erythorbate)、 与异抗坏血酸钾 (Potassium Erythorbate)。 说 明 书 CN 102948484 B 5 4/32 页 6 0034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 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 其中所述的该豆类可为下列任一种 : 黄 豆与黑豆。 0035 前述的添加维生素 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 其中所述的其可进一步地添加下列任一 种添加物 : 玄米、 牛奶、 咖啡、 红茶、 燕麦、 鸡蛋。 0036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依据本发明提 出的其。

24、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 (ascorbic acid) 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制 成, 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 其中, 该抗坏血酸的添加剂量为 10025-30050mg/100mL。 003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 本发 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 : 为了达成本发明的主要目的, 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一种添加维生 素C的豆奶, 借由添加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饮品内而制 成, 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 其中, 抗坏血酸的添加剂量为 25-50mg/100mL。 0038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添加维。

25、生素 C、 维生素 C 盐类或维生素 C 立体异构物的 豆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 借由多组实验数据的佐证, 本发明所提出的添加维生 素 C、 维生素 C 盐类或维生素 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 的确可提升人体内铁的可用率, 经由上 述, 可以得知本发明具有下列的优点 : 0039 1、 由于本发明的所提出的添加维生素C、 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 奶可提升人体内铁的可用率, 因此, 其可用以替代人们经常饮用的传统豆奶, 使得经常饮用 豆奶的人们可以免除罹患缺铁性贫血的疑虑, 且可继续其饮用豆奶的习惯。 0040 2、 本发明的所提出的添加维生素 C、 维生素 C 盐类或维生。

26、素 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 可添加玄米、 牛奶、 咖啡、 红茶、 燕麦、 鸡蛋等物质, 使得人们在饮用本发明的豆奶时, 除了可 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之外, 也可获得除了豆奶以外的不同口感, 一举两得。 0041 3、 本发明的所提出的添加维生素 C、 维生素 C 盐类或维生素 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 可不限于以直接将维生素 C 维生素 C 盐类或维生素 C 立体异构物添加入豆奶的方式达成, 也可提供调配好的具有维生素C、 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一粉末配方予豆奶 制造商, 再由制造商调配而得。 0042 综上所述, 本发明添加维生素 C、 维生素 C 盐类或维生素 C 立体异构物的豆。

27、奶, 其 中, 该添加维生素 C 的豆奶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 制成, 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 其中, 该抗坏血酸的添加剂量为 25-50mg/100mL ; 该添加 维生素 C 盐类的豆奶则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盐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而 制成, 该抗坏血酸盐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 25-50mg/100mL ; 该添加维生素 C 立体 异构物的豆奶则借由添加一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 内而制成, 该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25-50mg/100mL。 本发 明在技术上有显着的进步, 并具有明。

28、显的积极效果, 诚为一新颖、 进步、 实用的新设计。 0043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 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 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 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44 图 1 是铁剂添加量与豆奶可释放铁浓度的关系曲线图。 说 明 书 CN 102948484 B 6 5/32 页 7 0045 图 2 是抗坏血酸与抗坏血酸盐对于添加硫酸亚铁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关系 曲线图。 0046 图 3 是硫酸亚铁豆奶添加不同抗坏血酸盐类但具有相同抗坏血酸离子浓度时。

29、的 平均可释放铁浓度的曲线图。 0047 图 4 是抗坏血酸与抗坏血酸盐对于添加甘胺酸亚铁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关 系曲线图。 0048 图 5 是甘胺酸亚铁豆奶添加不同抗坏血酸盐类但具有相同抗坏血酸离子浓度时 的平均可释放铁浓度的曲线图。 0049 图 6 是抗坏血酸与抗坏血酸盐对于添加焦磷酸铁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关系 曲线图。 0050 图 7 是焦磷酸铁豆奶添加不同抗坏血酸盐类但具有相同抗坏血酸离子浓度时的 平均可释放铁浓度的曲线图。 0051 图 8 是抗坏血酸与抗坏血酸盐对于添加葡萄糖酸铁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关 系曲线图。 0052 图 9 是葡萄糖酸铁豆奶添加不同抗坏血酸盐类但。

30、具有相同抗坏血酸离子浓度时 的平均可释放铁浓度的曲线图。 0053 图 10 是异抗坏血酸钠对于添加葡萄糖酸铁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关系曲线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 附图及较佳实施例, 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添加维生素 C、 维生素 C 盐类或维生素 C 立体异构 物的豆奶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 特征及其功效, 详细说明如后。 0055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添加维生素 C、 维生素 C 盐类或维生 素 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 以下将配合图示, 并通过实验, 以详尽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0056 豆奶。

31、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中所常见的饮品之一, 因此, 可想而知, 人们必定经常饮用 豆奶。 然而, 研究发现, 豆奶虽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也含有大量的草酸与植酸, 其中, 草酸 与植酸这两种物质容易与铁离子螯合, 而形成不溶性的草酸亚铁与植酸铁沉淀, 导致人体 对铁的吸收率的下降, 因此, 长期饮用豆奶的人极有可能会因为铁吸收率被抑制之故, 而造 成缺铁性贫血。 0057 此外, 研究也指出, 人体适量地摄取维生素 C 会促进小肠对铁的吸收率, 其原 因为维生素 C 能降低抑制物质 ( 例如 : 草酸与植酸 ) 与铁的结合力, 使得铁离子在小肠 中更容易释放成水溶性的形式, 并被人体所吸收 ( 请见参。

32、考文献 1 : Hallberg L, Brune M, Rossander-Hulthn L(1987).Isthere a physiological role of vitamin C in iron absorption ? Ann NY Acad Sci., 498 : 324-32,以 及 参 考 文 献 2 : Hunt JR, Mullen LM, LykkenGI, Gallagher SK, Nielsen FH(1990).Ascorbic acid : effect on ongoingiron absorption and status in iron-deplete。

33、d young women.Am J ClinNutr.Apr ; 51(4) : 649-55)。在此, 必须特别说明的是, 维生素 C 除了最常见的酸式抗坏血酸以及经中和后产 生的抗坏血酸盐, 例如, 抗坏血酸钠、 抗坏血酸钙、 抗坏血酸钾、 以及抗坏血镁等 ; 维生素 C 说 明 书 CN 102948484 B 7 6/32 页 8 存在有人工合成的维生素 C 的立体异构物, 即, 异抗坏血酸。 0058 承上述, 为了使得经常饮用豆奶的人们可以免除罹患缺铁性贫血的疑虑, 且可继 续其饮用豆奶的习惯, 本发明借由将一抗坏血酸 (ascorbic acid) 添加于以至少一豆类为 制造原。

34、料的一饮品内, 而制成一种添加维生素 C 的豆奶, 其中, 该添加维生素 C 的豆奶可增 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 且该抗坏血酸的添加剂量为 25-50mg/100mL。此外, 必须特别说明的 是, 由于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可取制于天然食物也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制成, 故, 对于 添加于该以豆类为制造原料的饮品的抗坏血酸而言, 并不限定为天然取得的抗坏血酸或化 学合成的抗坏血酸 ; 另外, 由于黄豆与黑豆皆可用以制成豆奶, 故该豆类的原料可不限定为 黄豆或黑豆。 0059 另外, 由于维生素 C 具有多种型式, 因此, 根据维生素 C 的不同型式, 在本发明之 中, 也借由将一抗坏血酸盐 (as。

35、corbate) 添加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 而 制成一种添加维生素 C 盐类的豆奶。其中, 同样地, 该添加维生素 C 盐类的豆奶可增加小 肠对铁的吸收率, 且该抗坏血酸盐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剂量为 25-50mg/100mL。对于 该添加维生素 C 盐类的豆奶而言, 抗坏血酸盐可为抗坏血酸钙 (Calcium Ascorbate)、 抗 坏血酸钠 (Sodium Ascorbate)、 抗坏血酸锌 (Zinc Ascorbate)、 与抗坏血酸钾 (Potassium Ascorbate) ; 当然, 如同前述本发明的添加维生素 C 的豆奶, 对于该添加维生素 C 盐类的 。

36、豆奶而言, 并不限定其抗坏血酸盐必须为天然取得的抗坏血酸盐或者化学合成的抗坏血酸 盐。 0060 再 者, 根 据 维 生 素 C 的 不 同 型 式, 在 本 发 明 之 中, 又 借 由 将 一 抗 坏 血 酸 (ascorbate) 的立体异构物 (stereoisomer) 添加于以至少一豆类为制造原料的一饮品内, 而制成一种一种添加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的豆奶的豆奶, 其中, 该添加维生素C立体异构物 的豆奶也可增加小肠对铁的吸收率, 且该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物所贡献的抗坏血酸离子的 剂量为 25-50mg/100mL。并且, 添加于该豆类饮品内的该抗坏血酸立体异构物可为下列任 一种 : 。

37、异抗坏血酸 (Erythorbic Acid)、 异抗坏血酸钙 (CalciumErythorbate)、 异抗坏血酸 钠(Sodium Erythorbate)、 异抗坏血酸锌(zincErythorbate)、 与异抗坏血酸钾(Potassium Erythorbate)。 0061 如此, 经由上述, 本发明所提出的添加维生素C、 维生素C盐类或维生素C立体异构 物的豆奶, 已清楚地被描述及揭露。 接着, 为了证明人体饮用该添加维生素C、 维生素C盐类 或维生素 C 立体异构物的豆奶之后, 的确可提升体内铁的可用率, 以下将通过多组实验加 以证明此一事实。其中, 实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为 。

38、“体外消化透析法 (in vitro digestion anddialysis)” , 此方法为测定经模拟人体胃液、 肠液消化过的食物所释放的铁离子, 以可 释放铁作为人体可吸收铁的指标。 0062 首先, 实验采用硫酸亚铁七水合物作为标准品, 并将硫酸亚铁七水合物的水溶液 进行体外消化透析处理, 并测定经消化后硫酸亚铁水溶液的可透析铁。 结果显示, 铁离子浓 度为 100ppm 的硫酸亚铁水溶液经胃液和肠液作用后, 仅剩下 50.39的铁离子可被释放, 这表示, 人体肠胃会自然地抑制 49.61的铁, 使得人体摄取的铁无法全部被释放与吸收。 0063 另外, 根据美国农业部(United 。

39、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的数据 库, 可以得知豆奶的总铁含量约为每一百公克 0.4mg( 即 4ppm), 但是体外消化透析测试的 结果完全无法侦测到可释放铁, 这代表人们饮用豆奶之后, 除了肠胃道的自然抑制之外, 豆 说 明 书 CN 102948484 B 8 7/32 页 9 奶中的成份也会抑制铁离子释放, 使得豆奶所含的铁无法完全释放给人体吸收。 0064 为了改善此一抑制现象, 本发明进行了第一个实验, 即, 将抗坏血酸与抗坏血酸钠 分别加入豆奶之中, 并测定豆奶经体外消化透析处理后的可释放铁。请参阅下列表 ( 一 ), 豆奶经体。

40、外消化透析处理后的可释放铁的统计表。 0065 0066 表 ( 一 ) 豆奶经体外消化透析处理后的可释放铁的统计表 0067 * 相对释放率 ( 铁释放率 )/( 硫酸亚铁水溶液的铁释放率 ) 0068 如上述表(一)所示, 添加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钠在豆奶内, 可明显降低豆奶对铁 释放的抑制力, 使铁离子能释放到消化液中 ; 若添加更高剂量的抗坏血酸, 则可让原本会被 肠胃液抑制而无法释放的铁也释放出来, 因此, 经由实验证明, 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钠能促 进豆奶中铁的释放。 0069 为了更进一步地证明添加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盐、 或抗坏血酸立体异构物在豆奶 内, 的确可增强豆奶的铁释放率,。

41、 在本发明之中, 又进行了第二个实验, 即, 将硫酸亚铁七水 合物、 甘胺酸亚铁、 焦磷酸铁、 以及葡萄糖酸铁分别加入豆奶之中, 并测定豆奶经体外消化 透析处理后的可释放铁。接着, 将上述四种铁依不同的铁浓度梯度添加至豆奶中, 测定其 经体外消化透析后的自然释放率, 并以可释放铁浓度恰开始随添加量增加而上升的点为基 准, 将该添加量视为对相对应铁剂在豆奶中开始明显被大量抑制的浓度 ( 即, 抑制起始浓 度 ), 其实验的结果整理如下表 ( 二 )。 0070 说 明 书 CN 102948484 B 9 8/32 页 10 0071 表 ( 二 ) 添加不同铁剂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计表 0。

42、072 * 数值标示粗体者表示为抑制起始浓度 0073 请参阅图 1, 是铁剂添加量与豆奶可释放铁浓度的关系曲线图, 其中, 如上述表 ( 二 ) 与图 1 所示, 可以得知硫酸亚铁、 甘胺酸亚铁、 焦磷酸铁、 以及葡萄糖酸铁的抑制起始 浓度分别为20ppm、 20ppm、 50ppm、 以及30ppm。 接着, 以20ppm硫酸亚铁、 20ppm甘胺酸亚铁、 50ppm 焦磷酸铁、 以及 30ppm 葡萄糖酸铁为基础, 分别将抗坏血酸 ( 维生素 C) 以及抗坏血 酸盐添加于添加有 20ppm 硫酸亚铁的豆奶之中, 并测试硫酸亚铁豆奶的铁释放率, 实验结 果整理于下列表 ( 三 )、 表 (。

43、 四 )、 表 ( 五 )、 表 ( 六 )、 以及表 ( 七 ) ; 并且, 在表 ( 三 )、 表 (四)、 表(五)、 表(六)、 以及表(七)之中, 抗坏血酸简称为VC、 抗坏血酸钠简称为NaVC、 抗坏血酸钾简称为 KVC、 抗坏血酸钙简称为 CaVC。 说 明 书 CN 102948484 B 10 9/32 页 11 0074 0075 表 ( 三 ) 添加 20ppm 硫酸亚铁与抗坏血酸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计表 说 明 书 CN 102948484 B 11 10/32 页 12 0076 0077 表 ( 四 ) 添加 20ppm 硫酸亚铁与抗坏血酸钠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

44、的统计表 0078 * 其中由抗坏血酸钠所解离的抗坏血酸离子含量为 87.5 说 明 书 CN 102948484 B 12 11/32 页 13 0079 0080 表 ( 五 ) 添加 20ppm 硫酸亚铁与抗坏血酸钾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计表 0081 * 其中由抗坏血酸钾所解离的抗坏血酸离子含量为 82.2 说 明 书 CN 102948484 B 13 12/32 页 14 0082 0083 表 ( 六 ) 添加 20ppm 硫酸亚铁与抗坏血酸钙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计表 0084 * 其中由抗坏血酸钙所解离的抗坏血酸离子含量为 89.8 说 明 书 CN 102948484 。

45、B 14 13/32 页 15 0085 0086 表 ( 七 ) 抗坏血酸离子对添加 20ppm 硫酸亚铁的 0087 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计表 0088 请另外参阅图 2, 是抗坏血酸与抗坏血酸盐对于添加硫酸亚铁的豆奶的可释放铁 浓度的关系曲线图, 同时, 请另外再参阅图 3, 硫酸亚铁豆奶添加不同抗坏血酸盐类但具有 相同抗坏血酸离子浓度时的平均可释放铁浓度的曲线图。如上述表 ( 三 )、 表 ( 四 )、 表 ( 五 )、 表 ( 六 )、 以及表 ( 七 )、 图 2、 以及图 3 所示, 可以得知, 对于添加硫酸亚铁的豆奶而 言, 基本上, 其可释放铁浓度随着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盐的。

46、添加量而增加, 并且, 当抗坏血 酸或抗坏血酸盐的添加量达到一定的量时, 添加硫酸亚铁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便不会再 有显著的上升。 说 明 书 CN 102948484 B 15 14/32 页 16 0089 继续地, 分别将抗坏血酸以及抗坏血酸盐添加于添加有 20ppm 甘胺酸亚铁的豆奶 之中, 并测试甘胺酸亚铁豆奶的铁释放率, 实验结果整理于下列表(八)、 表(九)、 表(十)、 表 ( 十一 )、 以及表 ( 十二 )。 0090 0091 表 ( 八 ) 添加 20ppm 甘胺酸亚铁与抗坏血酸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计表 说 明 书 CN 102948484 B 16 15/32 页。

47、 17 0092 0093 表 ( 九 ) 添加 20ppm 甘胺酸亚铁与抗坏血酸钠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计表 0094 * 其中由抗坏血酸钠所解离的抗坏血酸离子含量为 87.5 说 明 书 CN 102948484 B 17 16/32 页 18 0095 0096 表 ( 十 ) 添加 20ppm 甘胺酸亚铁与抗坏血酸钾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计表 0097 * 其中由抗坏血酸钾所解离的抗坏血酸离子含量为 82.2 说 明 书 CN 102948484 B 18 17/32 页 19 0098 0099 表 ( 十一 ) 添加 20ppm 甘胺酸亚铁与抗坏血酸钙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计。

48、表 0100 * 其中由抗坏血酸钙所解离的抗坏血酸离子含量为 89.8 说 明 书 CN 102948484 B 19 18/32 页 20 0101 0102 表 ( 十二 ) 抗坏血酸离子对添加 20ppm 甘胺酸亚铁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计 表 0103 请另外参阅图 4, 是抗坏血酸与抗坏血酸盐对于添加甘胺酸亚铁的豆奶的可释放 铁浓度的关系曲线图, 同时, 请另外再参阅图 5, 甘胺酸亚铁豆奶添加不同抗坏血酸盐类但 具有相同抗坏血酸离子浓度时的平均可释放铁浓度的曲线图。如上述表 ( 八 )、 表 ( 九 )、 表 ( 十 )、 表 ( 十一 )、 以及表 ( 十二 )、 图 4、 以。

49、及图 5 所示, 可以得知, 对于添加甘胺酸亚铁 的豆奶而言, 基本上, 其可释放铁浓度随着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盐的添加量而增加, 并且, 当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盐的添加量达到一定的量时, 添加甘胺酸亚铁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 度便不会再有显著的上升。 说 明 书 CN 102948484 B 20 19/32 页 21 0104 继续地, 分别将抗坏血酸以及抗坏血酸盐添加于添加有 50ppm 焦磷酸铁的豆奶 之中, 并测试焦磷酸铁豆奶的铁释放率, 实验结果整理于下列表 ( 十三 )、 表 ( 十四 )、 表 ( 十五 )、 表 ( 十六 )、 以及表 ( 十七 )。 0105 0106 表 ( 十三 ) 添加 50ppm 焦磷酸铁与抗坏血酸的豆奶的可释放铁浓度的统计表 说 明 书 CN 102948484 B 21 20/3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