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7241715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601231.4

申请日:

20121115

公开号:

CN203029860U

公开日:

2013070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2B31/00,A62B99/00

主分类号:

A62B31/00,A62B99/00

申请人:

西南交通大学

发明人:

王圆宾,刘熠宇,滕子健,董大伟

地址: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处

优先权:

CN201220601231U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张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由底板100,支撑臂200、张紧装置300、缓冲装置、第一顶盖500,活动凸缘600和第二顶盖700组成;底板100为六边形板材,其上设置有通槽110,有五只角设置有凸缘120;张紧装置300具有六个支板310,支板通过铰链320与中心六角板330联接:缓冲装置为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400;本实用新型平时可做书桌或花台使用,当地震发生时,避难人员可以快速进入救生舱。救生舱采用高强度框架结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地震发生时的房屋倒塌等因素导致的死亡,同时使用桥架与桁架结构可以减少材料使用。

权利要求书

1.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其特征在于,由底板(100),五个固定支撑臂(200)、一个活动支撑臂(210),张紧装置(300)、缓冲装置、第一顶盖(500),活动凸缘(600)和第二顶盖(700)组成;底板(100)为六边形板材,其上设置有通槽(110),有五只角设置有凸缘(120);张紧装置(300)具有六个支板(310),支板通过铰链(320)与中心六角板(330)联接:缓冲装置为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400);安装时,各支撑臂(200)的一端插入所述底板通槽(110),另一端用螺钉与第一顶盖(500)联接;五个支板(310)顶住相应的支撑臂,压下中心六角板(330)使铰链(320)伸展以张紧五个支撑臂;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400)拼合为一六边形板块,卡合在在所述第一顶盖(500)的六边形边框(510)内;第二盖顶(700)亦卡合覆盖在所述六边形板块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凸缘(600)上设置有通槽(61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时救生设备,尤其是型家用地震救生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来,地球板块运动比较活跃,地震多发,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 的损失。同时,地震对人类的心灵也造成了严重的创伤。现今,地震几乎已成 了一个敏感词汇,许多人谈之色变,视之如洪水猛兽。

地震发生的时候,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但这两个波的传播速度不一样。 一般来说,纵波的速度快,所以总是比横波先到达地面。这个概念就好比闪电 和雷声同时发生,人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纵波的速度虽然快,但 其破坏力相对于横波而言,要小得多。因此当感受到纵波时,人可以在横波到 达前这段时间进入救生舱。

地震中的伤害来源有两种:直接灾害(房屋倒塌;桥梁、铁路、公路、码 头、机场、等工程设施遭直接破坏)和间接灾害(地震引发的海啸、滑坡、火 灾、瘟疫等)。

现有的救生舱大多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难以搬运,而且影响家居布置的 合理美观,不适合普通家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小型家用地震救 生舱,使之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手段来实现的。

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由底板100,五个固定支撑臂200、一个活动支撑 臂210,张紧装置300、缓冲装置、第一顶盖500,活动凸缘600和第二顶盖 700组成;底板100为六边形板材,其上设置有通槽110,有五只角设置有凸 缘120;张紧装置300具有六个支板310,支板通过铰链320与中心六角板330 联接:缓冲装置为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400;安装时,各支撑臂200的一 端插入所述底板通槽110,另一端用螺钉与第一顶盖500联接;五个支板310 顶住相应的支撑臂,压下中心六角板330使铰链320伸展以张紧五个支撑臂; 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400拼合为一六边形板块,卡合在在所述第一顶盖 500的六边形边框510内;第二盖顶700亦卡合覆盖在所述六边形板块之上。

本实用新型家用救生舱,平时可做书桌或花台使用,当地震发生时,避难 人员可以快速进入救生舱。救生舱采用高强度框架结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地 震发生时的房屋倒塌等因素导致的死亡,同时使用桥架与桁架结构可以减少材 料使用。此外救生舱内设有应急工具箱,包括食物、水、药物、电池、手电筒、 收音机、通讯设备等工具,可供避难人员在救生舱中长时间生存。

附图说明

图1为救生舱的主体结构示意图(人进入后的救生舱形态)。

图2为救生舱的底板外观图。

图3为救生舱支撑臂外观图。

图4为救生舱的张紧装置外观图。

图5为救生舱的第一顶盖外观图。

图6为救生舱的顶部缓冲装置外观图。

图7为救生舱的顶部缓冲装置装配示意图外观图。

图8为救生舱的第二顶盖外观图。

图9为救生舱的桌面(选配)外观图。

图10为救生舱的平时状态外观图。

图11为救生舱的活动活动凸缘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1-11中可看到: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由底板100,支撑臂200、 张紧装置300、缓冲装置、第一顶盖500和活动凸缘600组成;底板100为六 边形板材,其上设置有通槽110,有五只角设置有凸缘120,;张紧装置300具 有六个支板310,支板通过铰链320与中心六角板330联接:缓冲装置为六块 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400。

安装时,将救生舱底板100至于地面,先安装5个固定支撑臂200。各支 撑臂200的一端插入所述底板通槽110,其另一端插入所述等边三角形衍架构 造400的盲槽内。再将底部张紧装置放入底板,用力压下压下中心六角板330 使铰链320伸展以张紧六个支撑臂,五个支板310顶住相应的支撑臂则可将5 条固定支撑臂张紧。安装第一顶盖500,并用螺钉将第一顶盖500和支撑臂锁 紧。然后将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400拼合为一六边形板块,卡合在在所述 第一顶盖500的六边形边框510内,卡合后的结构如图7。最后,在六边形板 块覆盖安放(可采用楔槽卡合或螺钉固定等多种固定安放方式)一六边形的第 二顶盖700,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也为平时使用时显得更加美观,见图1。

平时使用时,第二顶盖上还可覆盖安装桌面800或其它构造,增加日常的 实用性能。

地震发生时,进入救生舱后,安装最后一条活动支撑臂(结构与固定撑臂 相同),活动支撑臂的上端通过螺栓与第一顶盖500联接,下端插入活动凸缘 600上的通槽610,用锁扣锁紧后即完成安装,锁紧之后如图1所示。拆卸时, 按相反顺序拆下即可,注意取下张紧装置时应旋下起盖螺钉。

以上所陈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在不脱 离本实用新型方法实质的前提下,在实际实施中可以做出若干更改应包含在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2986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7.03 CN 203029860 U *CN203029860U* (21)申请号 201220601231.4 (22)申请日 2012.11.15 A62B 31/00(2006.01) A62B 99/00(2009.01) (73)专利权人 西南交通大学 地址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 111 号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处 (72)发明人 王圆宾 刘熠宇 滕子健 董大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51200 代理人 张澎 (54) 实用新型名称 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 (5。

2、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家用地震救生 舱, 由底板100, 支撑臂200、 张紧装置300、 缓冲装 置、 第一顶盖 500, 活动凸缘 600 和第二顶盖 700 组成 ; 底板 100 为六边形板材, 其上设置有通槽 110, 有五只角设置有凸缘 120 ; 张紧装置 300 具 有六个支板310, 支板通过铰链320与中心六角板 330 联接 : 缓冲装置为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 400 ; 本实用新型平时可做书桌或花台使用, 当地 震发生时, 避难人员可以快速进入救生舱。 救生舱 采用高强度框架结构设计, 可以有效避免地震发 生时的房屋倒塌等因素导致的死亡, 同时使用桥 架。

3、与桁架结构可以减少材料使用。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6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29860 U CN 203029860 U *CN203029860U* 1/1 页 2 1. 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 其特征在于, 由底板 (100) , 五个固定支撑臂 (200) 、 一个活 动支撑臂 (210) , 张紧装置 (300) 、 缓冲装置、 第一顶盖 (500) , 活动凸缘 (600) 和第二顶盖。

4、 (700) 组成 ; 底板 (100) 为六边形板材, 其上设置有通槽 (110) , 有五只角设置有凸缘 (120) ; 张紧装置 (300) 具有六个支板 (310) , 支板通过铰链 (320) 与中心六角板 (330) 联接 : 缓冲 装置为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 (400) ; 安装时, 各支撑臂 (200) 的一端插入所述底板通槽 (110) , 另一端用螺钉与第一顶盖 (500) 联接 ; 五个支板 (310) 顶住相应的支撑臂, 压下中心 六角板 (330) 使铰链 (320) 伸展以张紧五个支撑臂 ; 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 (400) 拼合为 一六边形板块, 卡合在在所述。

5、第一顶盖 (500) 的六边形边框 (510) 内 ; 第二盖顶 (700) 亦卡 合覆盖在所述六边形板块之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之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凸缘 (600) 上设 置有通槽 (610)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029860 U 2 1/2 页 3 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时救生设备, 尤其是型家用地震救生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近来, 地球板块运动比较活跃, 地震多发,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同时, 地震对人类的心灵也造成了严重的创伤。现今, 地震几乎已成了一个敏感词汇, 许多。

6、 人谈之色变, 视之如洪水猛兽。 0003 地震发生的时候, 同时产生纵波和横波, 但这两个波的传播速度不一样。一般来 说, 纵波的速度快, 所以总是比横波先到达地面。这个概念就好比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 人 们总是先看见闪电, 再听见雷声。纵波的速度虽然快, 但其破坏力相对于横波而言, 要小得 多。因此当感受到纵波时, 人可以在横波到达前这段时间进入救生舱。 0004 地震中的伤害来源有两种 : 直接灾害 ( 房屋倒塌 ; 桥梁、 铁路、 公路、 码头、 机场、 等 工程设施遭直接破坏 ) 和间接灾害 ( 地震引发的海啸、 滑坡、 火灾、 瘟疫等 )。 0005 现有的救生舱大多体积和重量都比。

7、较大, 难以搬运, 而且影响家居布置的合理美 观, 不适合普通家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 使 之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手段来实现的。 0008 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 由底板 100, 五个固定支撑臂 200、 一个活动支撑臂 210, 张 紧装置 300、 缓冲装置、 第一顶盖 500, 活动凸缘 600 和第二顶盖 700 组成 ; 底板 100 为六边 形板材, 其上设置有通槽 110, 有五只角设置有凸缘 120 ; 张紧装置 300 具有六个支板 310, 支板通过铰链3。

8、20与中心六角板330联接 : 缓冲装置为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400 ; 安装 时, 各支撑臂 200 的一端插入所述底板通槽 110, 另一端用螺钉与第一顶盖 500 联接 ; 五个 支板310顶住相应的支撑臂, 压下中心六角板330使铰链320伸展以张紧五个支撑臂 ; 六块 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 400 拼合为一六边形板块, 卡合在在所述第一顶盖 500 的六边形边框 510 内 ; 第二盖顶 700 亦卡合覆盖在所述六边形板块之上。 0009 本实用新型家用救生舱, 平时可做书桌或花台使用, 当地震发生时, 避难人员可以 快速进入救生舱。救生舱采用高强度框架结构设计, 可以有效避免地震发。

9、生时的房屋倒塌 等因素导致的死亡, 同时使用桥架与桁架结构可以减少材料使用。此外救生舱内设有应急 工具箱, 包括食物、 水、 药物、 电池、 手电筒、 收音机、 通讯设备等工具, 可供避难人员在救生 舱中长时间生存。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为救生舱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 人进入后的救生舱形态 )。 说 明 书 CN 203029860 U 3 2/2 页 4 0011 图 2 为救生舱的底板外观图。 0012 图 3 为救生舱支撑臂外观图。 0013 图 4 为救生舱的张紧装置外观图。 0014 图 5 为救生舱的第一顶盖外观图。 0015 图 6 为救生舱的顶部缓冲装置外观图。 0016。

10、 图 7 为救生舱的顶部缓冲装置装配示意图外观图。 0017 图 8 为救生舱的第二顶盖外观图。 0018 图 9 为救生舱的桌面 ( 选配 ) 外观图。 0019 图 10 为救生舱的平时状态外观图。 0020 图 11 为救生舱的活动活动凸缘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2 在图 1-11 中可看到 : 小型家用地震救生舱, 由底板 100, 支撑臂 200、 张紧装置 300、 缓冲装置、 第一顶盖 500 和活动凸缘 600 组成 ; 底板 100 为六边形板材, 其上设置有通 槽 110, 有五只角设置有凸缘 120, ; 张紧装置 。

11、300 具有六个支板 310, 支板通过铰链 320 与 中心六角板 330 联接 : 缓冲装置为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 400。 0023 安装时, 将救生舱底板 100 至于地面, 先安装 5 个固定支撑臂 200。各支撑臂 200 的一端插入所述底板通槽 110, 其另一端插入所述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 400 的盲槽内。再 将底部张紧装置放入底板, 用力压下压下中心六角板 330 使铰链 320 伸展以张紧六个支撑 臂, 五个支板 310 顶住相应的支撑臂则可将 5 条固定支撑臂张紧。安装第一顶盖 500, 并用 螺钉将第一顶盖 500 和支撑臂锁紧。然后将六块等边三角形衍架构造 400 。

12、拼合为一六边形 板块, 卡合在在所述第一顶盖500的六边形边框510内, 卡合后的结构如图7。 最后, 在六边 形板块覆盖安放(可采用楔槽卡合或螺钉固定等多种固定安放方式)一六边形的第二顶盖 700, 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 也为平时使用时显得更加美观, 见图 1。 0024 平时使用时, 第二顶盖上还可覆盖安装桌面 800 或其它构造, 增加日常的实用性 能。 0025 地震发生时, 进入救生舱后, 安装最后一条活动支撑臂 ( 结构与固定撑臂相同 ), 活动支撑臂的上端通过螺栓与第一顶盖 500 联接, 下端插入活动凸缘 600 上的通槽 610, 用 锁扣锁紧后即完成安装, 锁紧之后如图 1。

13、 所示。拆卸时, 按相反顺序拆下即可, 注意取下张 紧装置时应旋下起盖螺钉。 0026 以上所陈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在不脱离本实 用新型方法实质的前提下, 在实际实施中可以做出若干更改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以内。 说 明 书 CN 203029860 U 4 1/6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29860 U 5 2/6 页 6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29860 U 6 3/6 页 7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29860 U 7 4/6 页 8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29860 U 8 5/6 页 9 图 9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29860 U 9 6/6 页 10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29860 U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