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72313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05437.3

申请日:

2014.08.18

公开号:

CN104131571A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17/04申请日:20140818|||公开

IPC分类号:

E02D17/04

主分类号:

E02D17/04

申请人: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东明; 刘子丽; 刘红; 李晓峰; 王万龙; 罗萍

地址:

400084 重庆市大渡口区西城大道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代理人:

伍伦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中将冠梁及水平支撑标高提高至零层板上部位置高度,支护体系不变,将灌注桩钢筋上方预留出一段高度,采用现浇形式浇筑冠梁、水平支撑及支撑柱;最后完成建筑物零层板施工后,再进行拆撑。本发明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施工风险小,安全系数高,有效的加快施工进度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包括设计放样后先进行灌注桩施工的步骤,然后完成灌注桩上方的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的步骤,然后完成土方开挖的步骤,然后完成建筑基础施工的步骤,其特征在于,设计时将冠梁以及水平支撑的标高位置提高至建筑物零层板上表面标高超出100-700mm(优选为500mm)的高度,灌注桩施工时按照灌注桩施工标准进行施工,灌注桩中采用的钢筋结构设计为超出灌注桩对应高度,使得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其上方留有向上延伸出灌注桩的一段钢筋结构;然后进行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时采用支模现浇的方式得到,其中设置的支撑模具中包括一段位于灌注桩上方钢筋结构外部的模具结构,使得浇注形成冠梁以及水平支撑的同时一体成形得到位于灌注桩上端的一段支撑柱,靠该支撑柱实现对冠梁的支撑同时使得冠梁高度超出建筑物零层板上表面标高100-700mm;完成土方开挖和建筑基础施工的步骤后,再完成建筑物零层板施工,然后才拆除水平支撑。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灌注桩施工步骤完成后,先完成在灌注桩外围设置一圈双轴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步骤,然后再继续完成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当完成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步骤后在冠梁外侧的双轴水泥土搅拌桩上方填土形成一个向外下方倾斜的倒护坡,然后在倒护坡底部设置一圈排水沟,完成后再进行土方开挖。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时将冠梁以及水平支撑的标高位置提高至建筑物零层板上表面标高超出500mm。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的水平支撑包括对撑结构和角撑结构。

说明书

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基础基坑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行业中,基坑是指为进行建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基坑为建筑基础开挖的临时性坑井,属于临时性工程,其作用是提供一个空间,使基础的砌筑作业得以按照设计所指定的位置进行。一般情况下,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的基坑叫深基坑。
深基坑支护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深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的措施。深基坑施工时,一般需要先设置支护结构,然后才开挖土方。
目前我国深基坑施工多数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作为支护体系,即在基坑周边设置一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灌注桩形成排桩,然后在灌注桩上方设置一圈冠梁,冠梁中间设置水平支撑,形成内撑式支护结构体系。
这种现有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灌注桩只能在土内施工,冠梁及水平支撑设置在灌注桩顶部,故为了方便以及节省成本(因为建设方提供场地标高所限,室外地坪标高低于±0.00满足散水要求,冠梁及水平支撑采用土模支护)等原因,冠梁及水平支撑标高一般在自然地坪下部。而±0.00标高位置(或零层板位置)一般在自然地坪上部。地下部分承重墙体施工需与零层梁板连接成整体,而不拆除水平支撑无法施工承重墙体,或施工后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等因素。所以存在建筑基础施工完成后必须拆撑才能施工建筑物零层板的现象。在拆撑时,会导致基坑边坡失稳风险及拆撑安全事故风险,故这种现有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存在拆撑时风险较大的缺陷。深基坑中塌方、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为工程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深基坑及支撑拆除也被列为工程中最重要的两种危险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施工风险小,安全系数高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包括设计放样后先进行灌注桩施工的步骤,然后完成灌注桩上方的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的步骤,然后完成土方开挖的步骤,然后完成建筑基础施工的步骤,其特征在于,设计时将冠梁以及水平支撑的标高位置提高至建筑物零层板上表面标高超出100-700mm(优选为500mm)的高度,灌注桩施工时按照灌注桩施工标准进行施工,灌注桩中采用的钢筋结构(一般为钢筋笼)设计为超出灌注桩对应高度,使得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其上方留有向上延伸出灌注桩的一段钢筋结构;然后进行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时采用支模现浇的方式得到,其中设置的支撑模具中包括一段位于灌注桩上方钢筋结构外部的模具结构,使得浇注形成冠梁以及水平支撑的同时一体成形得到位于灌注桩上端的一段支撑柱,靠该支撑柱实现对冠梁的支撑同时使得冠梁高度超出建筑物零层板上表面标高100-700mm;完成土方开挖和建筑基础施工的步骤后,再完成建筑物零层板施工,然后才拆除水平支撑。
本方法中,将冠梁及水平支撑标高提高至零层板上部位置高度,支护体系不变,将灌注桩钢筋上方预留出一段高度,采用现浇形式浇筑冠梁、水平支撑及支撑柱。这样,可以在完成建筑物零层板施工后才进行拆撑,拆撑时可以在零层板上进行,故极大地降低了拆撑造成的风险,安全系数非常高。支撑柱和冠梁以及水平支撑采用支撑面具一体浇筑成型,施工方便快捷,提高施工效率且保证了形成的支撑的稳定性。支撑后拆能将原关键工作变为非关键工作,能有效的加快施工进度。所以,采用本方法的方案能有效保证基坑支护受力稳定,有效的避免了对基础底板混凝土加固(基础底板与支撑结构进行的压顶混凝土加固)后造成悬挑结构受力不均匀导致的塌方现象。理由:中上部支撑改为顶部支撑能有效提高受力,同时顶部支撑不拆除能有效保证受力。同时,现有技术中拆撑属于高空作业(离底板高度较高),本方案中现拆撑方案离现有零层板高度仅为500mm。能有效避免拆撑风险。
作为优化,在灌注桩施工步骤完成后,先完成在灌注桩外围设置一圈双轴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步骤,然后再继续完成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当完成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步骤后在冠梁外侧的双轴水泥土搅拌桩上方填土形成一个向外下方倾斜的倒护坡,然后在倒护坡底部设置一圈排水沟,完成后再进行土方开挖。
这样形成的止水帷幕结构,施工操作简单且形成向外倾斜的倒护坡并设置排水沟,保证了止水效果良好,利于汛期雨水防汛。同时倒护坡为向外倾斜的结构,无需设置额外的不必要的(上下过道位置仍需要)临边防护设施,节省了费用支出。
作为优化,设计时将冠梁以及水平支撑的标高位置提高至建筑物零层板上表面标高超出500mm。该高度在满足建筑物零层板的正常施工的情况下最大程度节约了施工进度,节省了施工成本。
作为优化,设置的水平支撑包括对撑结构和角撑结构。这样采用对撑结构和角撑结构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支撑系统稳定的持续时间,保证水平支撑效果的同时节省了设施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施工风险小,安全系数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支护结构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支护结构的单边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作为一种优选的设施方式:本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包括设计放样后先进行灌注桩施工的步骤,然后完成灌注桩上方的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的步骤,然后完成土方开挖的步骤,然后完成建筑基础施工的步骤,其特点,设计时将冠梁以及水平支撑的标高位置提高至建筑物零层板上表面标高超出100-700mm(优选为500mm)的高度,灌注桩施工时按照灌注桩施工标准进行施工,灌注桩中采用的钢筋结构(一般为钢筋笼)设计为超出灌注桩对应高度,使得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其上方留有向上延伸出灌注桩的一段钢筋结构;然后进行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时采用支模现浇的方式得到,其中设置的支撑模具中包括一段位于灌注桩上方钢筋结构外部的模具结构,使得浇注形成冠梁以及水平支撑的同时一体成形得到位于灌注桩上端的一段支撑柱,靠该支撑柱实现对冠梁的支撑同时使得冠梁高度超出建筑物零层板上表面标高100-700mm;完成土方开挖和建筑基础施工的步骤后,基坑土方回填,再完成建筑物零层板施工,然后才拆除水平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灌注桩施工步骤完成后,先完成在灌注桩外围设置一圈双轴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步骤,然后再继续完成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当完成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步骤后在冠梁外侧的双轴水泥土搅拌桩上方填土形成一个向外下方倾斜的倒护坡,然后在倒护坡底部设置一圈排水沟,排水沟位于双轴水泥土搅拌桩外侧位置,完成后再进行土方开挖。
具体实施方式中,设计时将冠梁以及水平支撑的标高位置提高至建筑物零层板上表面标高超出500mm。
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的水平支撑包括对撑结构和角撑结构。
上述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支护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标号1表示灌注桩,标号2表示灌注桩上方形成的支撑柱,标号3表示冠梁,标号4表示水平支撑中的对撑结构,标号5表示角撑结构,标号6表示倒护坡,标号7表示排水沟,标号8表示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标号9表示零层板。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双轴水泥土搅拌桩采用交叉桩位,以更好地利于止水。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①便于加快主体施工进度:该方案不影响支护体系受力及主体结构正常施工,可以在土方回填完成、零层板施工完成后再行拆除,框架结构不影响上部主体施工;②减少拆撑风险:包括基坑边坡失稳风险及拆撑安全事故风险(深基坑施工中最主要的两大风险),即土方回填完成使地下室外墙与周边土体紧密结合,能很好的控制基坑边坡稳定以避免塌方、零层板施工并养护完成能控制拆撑安全事故以避免高空坠落与物体打击风险。③有利于汛期防汛:护坡可做成倒护坡,汛期雨水不会向基坑回灌;④护坡为倒护坡,有效减少临边防护费用。

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31571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31571A21申请号201410405437322申请日20140818E02D17/0420060171申请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地址400084重庆市大渡口区西城大道1号72发明人陈东明刘子丽刘红李晓峰王万龙罗萍74专利代理机构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代理人伍伦辰54发明名称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中将冠梁及水平支撑标高提高至零层板上部位置高度,支护体系不变,将灌注桩钢筋上方预留出一段高度,采用现浇形式浇筑冠梁、水平支撑及支撑柱;最后完成建筑物零层板施。

2、工后,再进行拆撑。本发明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施工风险小,安全系数高,有效的加快施工进度的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31571ACN104131571A1/1页21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包括设计放样后先进行灌注桩施工的步骤,然后完成灌注桩上方的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的步骤,然后完成土方开挖的步骤,然后完成建筑基础施工的步骤,其特征在于,设计时将冠梁以及水平支撑的标高位置提高至建筑物零层板上表面标高超出100700MM(优选为500MM)的高度,灌注桩。

3、施工时按照灌注桩施工标准进行施工,灌注桩中采用的钢筋结构设计为超出灌注桩对应高度,使得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其上方留有向上延伸出灌注桩的一段钢筋结构;然后进行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时采用支模现浇的方式得到,其中设置的支撑模具中包括一段位于灌注桩上方钢筋结构外部的模具结构,使得浇注形成冠梁以及水平支撑的同时一体成形得到位于灌注桩上端的一段支撑柱,靠该支撑柱实现对冠梁的支撑同时使得冠梁高度超出建筑物零层板上表面标高100700MM;完成土方开挖和建筑基础施工的步骤后,再完成建筑物零层板施工,然后才拆除水平支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灌注桩施工步骤完成后,先完成在灌注桩外围设。

4、置一圈双轴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步骤,然后再继续完成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当完成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步骤后在冠梁外侧的双轴水泥土搅拌桩上方填土形成一个向外下方倾斜的倒护坡,然后在倒护坡底部设置一圈排水沟,完成后再进行土方开挖。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时将冠梁以及水平支撑的标高位置提高至建筑物零层板上表面标高超出50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的水平支撑包括对撑结构和角撑结构。权利要求书CN104131571A1/3页3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基础基坑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背景技术。

5、0002建筑行业中,基坑是指为进行建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基坑为建筑基础开挖的临时性坑井,属于临时性工程,其作用是提供一个空间,使基础的砌筑作业得以按照设计所指定的位置进行。一般情况下,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的基坑叫深基坑。0003深基坑支护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深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的措施。深基坑施工时,一般需要先设置支护结构,然后才开挖土方。0004目前我国深基坑施工多数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作为支护体系,即在基坑周边设置一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灌注桩形成排桩,然后在灌注桩上方设置一圈冠梁,冠梁中间设置水平支撑,形成内撑式支护结构体系。

6、。0005这种现有的深基坑支护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灌注桩只能在土内施工,冠梁及水平支撑设置在灌注桩顶部,故为了方便以及节省成本(因为建设方提供场地标高所限,室外地坪标高低于000满足散水要求,冠梁及水平支撑采用土模支护)等原因,冠梁及水平支撑标高一般在自然地坪下部。而000标高位置(或零层板位置)一般在自然地坪上部。地下部分承重墙体施工需与零层梁板连接成整体,而不拆除水平支撑无法施工承重墙体,或施工后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等因素。所以存在建筑基础施工完成后必须拆撑才能施工建筑物零层板的现象。在拆撑时,会导致基坑边坡失稳风险及拆撑安全事故风险,故这种现有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存在拆撑时风险较大的缺。

7、陷。深基坑中塌方、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为工程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深基坑及支撑拆除也被列为工程中最重要的两种危险源。发明内容000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施工风险小,安全系数高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包括设计放样后先进行灌注桩施工的步骤,然后完成灌注桩上方的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的步骤,然后完成土方开挖的步骤,然后完成建筑基础施工的步骤,其特征在于,设计时将冠梁以及水平支撑的标高位置提高至建筑物零层板上表面标高超出100700MM(优选为500MM)的高度,灌注桩施工时按照灌注桩施。

8、工标准进行施工,灌注桩中采用的钢筋结构(一般为钢筋笼)设计为超出灌注桩对应高度,使得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其上方留有向上延伸出灌注桩的一段钢筋结构;然后进行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时采用支模现浇的方式得到,其中设置的支撑模具中包括一段位于灌注桩上方钢筋结构外部的模具结构,使得浇注形成冠梁以及水平支撑的同时一体成形得到位于灌注桩上端的一说明书CN104131571A2/3页4段支撑柱,靠该支撑柱实现对冠梁的支撑同时使得冠梁高度超出建筑物零层板上表面标高100700MM;完成土方开挖和建筑基础施工的步骤后,再完成建筑物零层板施工,然后才拆除水平支撑。0008本方法中,将冠梁及水平支撑标高提高至零层板上部位置。

9、高度,支护体系不变,将灌注桩钢筋上方预留出一段高度,采用现浇形式浇筑冠梁、水平支撑及支撑柱。这样,可以在完成建筑物零层板施工后才进行拆撑,拆撑时可以在零层板上进行,故极大地降低了拆撑造成的风险,安全系数非常高。支撑柱和冠梁以及水平支撑采用支撑面具一体浇筑成型,施工方便快捷,提高施工效率且保证了形成的支撑的稳定性。支撑后拆能将原关键工作变为非关键工作,能有效的加快施工进度。所以,采用本方法的方案能有效保证基坑支护受力稳定,有效的避免了对基础底板混凝土加固(基础底板与支撑结构进行的压顶混凝土加固)后造成悬挑结构受力不均匀导致的塌方现象。理由中上部支撑改为顶部支撑能有效提高受力,同时顶部支撑不拆除能。

10、有效保证受力。同时,现有技术中拆撑属于高空作业(离底板高度较高),本方案中现拆撑方案离现有零层板高度仅为500MM。能有效避免拆撑风险。0009作为优化,在灌注桩施工步骤完成后,先完成在灌注桩外围设置一圈双轴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步骤,然后再继续完成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当完成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步骤后在冠梁外侧的双轴水泥土搅拌桩上方填土形成一个向外下方倾斜的倒护坡,然后在倒护坡底部设置一圈排水沟,完成后再进行土方开挖。0010这样形成的止水帷幕结构,施工操作简单且形成向外倾斜的倒护坡并设置排水沟,保证了止水效果良好,利于汛期雨水防汛。同时倒护坡为向外倾斜的结构,无需设置额外的不必要的(上下过道位。

11、置仍需要)临边防护设施,节省了费用支出。0011作为优化,设计时将冠梁以及水平支撑的标高位置提高至建筑物零层板上表面标高超出500MM。该高度在满足建筑物零层板的正常施工的情况下最大程度节约了施工进度,节省了施工成本。0012作为优化,设置的水平支撑包括对撑结构和角撑结构。这样采用对撑结构和角撑结构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支撑系统稳定的持续时间,保证水平支撑效果的同时节省了设施成本。0013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施工风险小,安全系数高的优点。附图说明0014图1为本发明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支护结构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0015图2为图1的支护结构的单边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

12、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0017作为一种优选的设施方式本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包括设计放样后先进行灌注桩施工的步骤,然后完成灌注桩上方的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的步骤,然后完成土方开挖的步骤,然后完成建筑基础施工的步骤,其特点,设计时将冠梁以及水平支撑的标高位置提高至建筑物零层板上表面标高超出100700MM(优选为500MM)的高度,灌注桩施工时按照灌说明书CN104131571A3/3页5注桩施工标准进行施工,灌注桩中采用的钢筋结构(一般为钢筋笼)设计为超出灌注桩对应高度,使得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其上方留有向上延伸出灌注桩的一段钢筋结构;然后进行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时采用支模现浇。

13、的方式得到,其中设置的支撑模具中包括一段位于灌注桩上方钢筋结构外部的模具结构,使得浇注形成冠梁以及水平支撑的同时一体成形得到位于灌注桩上端的一段支撑柱,靠该支撑柱实现对冠梁的支撑同时使得冠梁高度超出建筑物零层板上表面标高100700MM;完成土方开挖和建筑基础施工的步骤后,基坑土方回填,再完成建筑物零层板施工,然后才拆除水平支撑。0018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灌注桩施工步骤完成后,先完成在灌注桩外围设置一圈双轴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步骤,然后再继续完成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当完成冠梁以及水平支撑施工步骤后在冠梁外侧的双轴水泥土搅拌桩上方填土形成一个向外下方倾斜的倒护坡,然后在倒护坡底部设置一圈排水沟。

14、,排水沟位于双轴水泥土搅拌桩外侧位置,完成后再进行土方开挖。0019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设计时将冠梁以及水平支撑的标高位置提高至建筑物零层板上表面标高超出500MM。0020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的水平支撑包括对撑结构和角撑结构。0021上述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支护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标号1表示灌注桩,标号2表示灌注桩上方形成的支撑柱,标号3表示冠梁,标号4表示水平支撑中的对撑结构,标号5表示角撑结构,标号6表示倒护坡,标号7表示排水沟,标号8表示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标号9表示零层板。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双轴水泥土搅拌桩采用交叉桩位,以更好地利于止水。0022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便于加快主体施工进度该方案不影响支护体系受力及主体结构正常施工,可以在土方回填完成、零层板施工完成后再行拆除,框架结构不影响上部主体施工;减少拆撑风险包括基坑边坡失稳风险及拆撑安全事故风险(深基坑施工中最主要的两大风险),即土方回填完成使地下室外墙与周边土体紧密结合,能很好的控制基坑边坡稳定以避免塌方、零层板施工并养护完成能控制拆撑安全事故以避免高空坠落与物体打击风险。有利于汛期防汛护坡可做成倒护坡,汛期雨水不会向基坑回灌;护坡为倒护坡,有效减少临边防护费用。说明书CN104131571A1/1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3157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