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717512 上传时间:2018-03-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6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46836.2

申请日:

2014.04.14

公开号:

CN103967173A

公开日:

2014.08.06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4B 2/84申请公布日:2014080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2/84申请日:20140414|||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84

主分类号:

E04B2/84

申请人:

北京工业大学

发明人:

董宏英; 王超超; 曹万林; 刘文超; 宋朝阳

地址: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代理人:

纪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适用于低、多层建筑体系;小径竹木的直径为60mm以下,长度在2m以上;小径竹木的水平间距为300mm到400mm,放至于墙体中间,钢丝直径为6mm到8mm,钢丝的竖向间距为400mm到500mm,钢丝从小径竹木中间穿过将小径竹木连接成为整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其特征在于:该十字形生土墙包括小径竹木(1)、钢丝(2)、生土(3);小径竹木(1)由钢丝(2)连接成整体的十字形置于生土墙中间形成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径竹木(1)的直径为60mm以下,长度在2m以上;小径竹木(1)的水平间距为300mm到400mm,放至于墙体中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丝(2)直径为6mm到8mm,钢丝(2)的竖向间距为400mm到500mm,钢丝(2)从小径竹木(1)中间穿过将小径竹木(1)连接成为整体。

4.
  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作顺序如下:
S1将小径竹木(1)按设计间距插于基础内,并夯实基础,或浇筑基础梁钢筋混凝土;所述小径竹木(1)排列成十字形;
S2将钢丝(2)从小径竹木(1)中穿过使得小径木材成为整体构成十字形,在基础上表面抄测放线,找平基础梁上表面,按生土墙厚度弹出双实线;
S3按照弹出的双实线搭扣模板,在搭扣的模板内填入生土(3),振捣夯实;
S4撤除模板形成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

说明书

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人类最早的建筑方式之一,生土建筑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球。中国黄土高原64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乡村居民,大多仍然居住在窑洞及其他生土建筑中。在人们普遍关注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的今天,特别是中国西北地区,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致使该地区经济落后,森林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我们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及生态文明的社会层面上,重新审视“生土”这一古老的建筑材料时,就清醒地认识到“生土”是西北地区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建筑材料。由于生土材料的抗弯、抗剪、抗折强度很低,致使生土建筑在抗震能力方面存在着先天性不足。中国又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绝大部分地区地震活动还相当强烈。历次地震后的宏观调查表明,生土建筑震害普遍十分严重,但也有一些生土建筑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和地震摇撼,依然完好无损。这就说明,生土结构只要设计合理,构造措施得当,也能满足抗震要求。
我国木材的供需矛盾,不仅是数量问题,更多的是结构性问题。目前国内木材供应的特点是小径材多,大径材少。由于小径材的抗折、抗压、抗剪能力差,在传统的木质建筑中得不到应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构造简单,易于施工,内藏钢木网格 的十字形截面生土墙。
相比与传统的生土材料墙,内藏的钢木网格使其抗弯、抗剪、抗折强度、抗震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小径竹木的应用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有效的缓解了我国的木材供需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构造简单,造价低廉,施工方便,提高竹木利用率,提高生土材料抗弯、抗剪、抗折强度,耐久抗震一体化等优点的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以期有效解决传统生土材料的抗弯、抗剪、抗折强度低,致使生土建筑在抗震能力方面存在着先天性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本发明所述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该生土墙包括小径竹木1、钢丝2、生土3;
具体而言,小径竹木1的直径为60mm以下,长度在2m以上;小径竹木1的水平间距为300mm到400mm,放至于墙体中间,钢丝2直径为6mm到8mm,钢丝2的竖向间距为400mm到500mm,钢丝2从小径竹木1中间穿过将小径竹木1连接成为整体。
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作顺序如下::
S1将小径竹木1按设计间距插于基础内,并夯实基础,或浇筑基础梁钢筋混凝土;所述小径竹木1排列成十字形;
S2将钢丝(2)从小径竹木1中穿过使得小径木材成为整体构成十 字形,在基础上表面抄测放线,找平基础梁上表面,按生土墙厚度弹出双实线;
S3按照弹出的双实线搭扣模板,在搭扣的模板内填入生土3,振捣夯实;
S4撤除模板形成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
本发明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适用于低、多层建筑。由钢丝和小径竹木组合而成的钢木网格使得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相比于传统的生土材料墙有更高抗弯、抗剪、抗折强度,提高了生土墙的抗震性能,其采用的小径竹木,提高了木材利用率,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截面图;
图2是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立面图;
图中:1.小径竹木、2.钢丝、3.生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中1-3所示,本发明的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主要由小径竹木1、钢丝2、生土3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小径竹木的直径为60mm以下,长度在2m以上;小径竹木的水平间距为300mm到400mm,放至于墙体中间,钢丝直径为6mm到8mm,钢丝的竖向间距为400mm到500mm,钢丝从小径竹木中间穿过将小径竹木连接成为整体。
以上是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此。

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967173A43申请公布日20140806CN103967173A21申请号201410146836222申请日20140414E04B2/8420060171申请人北京工业大学地址100124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72发明人董宏英王超超曹万林刘文超宋朝阳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代理人纪佳54发明名称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适用于低、多层建筑体系;小径竹木的直径为60MM以下,长度在2M以上;小。

2、径竹木的水平间距为300MM到400MM,放至于墙体中间,钢丝直径为6MM到8MM,钢丝的竖向间距为400MM到500MM,钢丝从小径竹木中间穿过将小径竹木连接成为整体。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967173ACN103967173A1/1页21一种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其特征在于该十字形生土墙包括小径竹木(1)、钢丝(2)、生土(3);小径竹木(1)由钢丝(2)连接成整体的十字形置于生土墙中间形成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形截面。

3、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径竹木(1)的直径为60MM以下,长度在2M以上;小径竹木(1)的水平间距为300MM到400MM,放至于墙体中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丝(2)直径为6MM到8MM,钢丝(2)的竖向间距为400MM到500MM,钢丝(2)从小径竹木(1)中间穿过将小径竹木(1)连接成为整体。4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作顺序如下S1将小径竹木(1)按设计间距插于基础内,并夯实基础,或浇筑基础梁钢筋混凝土;所述小径竹木(1)排列成十字形;S2将钢丝2从小径竹木(1)中穿过使得小径木材成为整。

4、体构成十字形,在基础上表面抄测放线,找平基础梁上表面,按生土墙厚度弹出双实线;S3按照弹出的双实线搭扣模板,在搭扣的模板内填入生土3,振捣夯实S4撤除模板形成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权利要求书CN103967173A1/2页3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作为人类最早的建筑方式之一,生土建筑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球。中国黄土高原64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乡村居民,大多仍然居住在窑洞及其他生土建筑中。在人们普遍关注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的今天,特别是中国西北地区,由于历。

5、史上的种种原因致使该地区经济落后,森林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我们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及生态文明的社会层面上,重新审视“生土”这一古老的建筑材料时,就清醒地认识到“生土”是西北地区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建筑材料。由于生土材料的抗弯、抗剪、抗折强度很低,致使生土建筑在抗震能力方面存在着先天性不足。中国又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绝大部分地区地震活动还相当强烈。历次地震后的宏观调查表明,生土建筑震害普遍十分严重,但也有一些生土建筑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和地震摇撼,依然完好无损。这就说明,生土结构只要设计合理,构造措施得当,也能满足抗震要求。0003我国木材的供需矛盾,不仅是数量问题,更多的是结构性问。

6、题。目前国内木材供应的特点是小径材多,大径材少。由于小径材的抗折、抗压、抗剪能力差,在传统的木质建筑中得不到应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构造简单,易于施工,内藏钢木网格的十字形截面生土墙。0004相比与传统的生土材料墙,内藏的钢木网格使其抗弯、抗剪、抗折强度、抗震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小径竹木的应用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有效的缓解了我国的木材供需矛盾。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构造简单,造价低廉,施工方便,提高竹木利用率,提高生土材料抗弯、抗剪、抗折强度,耐久抗震一体化等优点的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以期有效解决传统生土材料的抗弯、抗剪、抗折强。

7、度低,致使生土建筑在抗震能力方面存在着先天性不足的问题。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及制作方法,本发明所述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该生土墙包括小径竹木1、钢丝2、生土3;0007具体而言,小径竹木1的直径为60MM以下,长度在2M以上;小径竹木1的水平间距为300MM到400MM,放至于墙体中间,钢丝2直径为6MM到8MM,钢丝2的竖向间距为400MM到500MM,钢丝2从小径竹木1中间穿过将小径竹木1连接成为整体。0008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作顺序如下说明书CN103967173A2/2页400。

8、09S1将小径竹木1按设计间距插于基础内,并夯实基础,或浇筑基础梁钢筋混凝土;所述小径竹木1排列成十字形;0010S2将钢丝2从小径竹木1中穿过使得小径木材成为整体构成十字形,在基础上表面抄测放线,找平基础梁上表面,按生土墙厚度弹出双实线;0011S3按照弹出的双实线搭扣模板,在搭扣的模板内填入生土3,振捣夯实0012S4撤除模板形成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0013本发明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适用于低、多层建筑。由钢丝和小径竹木组合而成的钢木网格使得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相比于传统的生土材料墙有更高抗弯、抗剪、抗折强度,提高了生土墙的抗震性能,其采用的小径竹木,提高了木材利用率,。

9、节约了资源。附图说明0014图1是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截面图;0015图2是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立面图;0016图中1小径竹木、2钢丝、3生土;具体实施方式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0018如图1中13所示,本发明的十字形截面内藏钢木网格的生土墙,主要由小径竹木1、钢丝2、生土3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小径竹木的直径为60MM以下,长度在2M以上;小径竹木的水平间距为300MM到400MM,放至于墙体中间,钢丝直径为6MM到8MM,钢丝的竖向间距为400MM到500MM,钢丝从小径竹木中间穿过将小径竹木连接成为整体。0019以上是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不限于此。说明书CN103967173A1/2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3967173A2/2页6图2说明书附图CN10396717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