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施工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726654A43申请公布日20140416CN103726654A21申请号201410012672422申请日20140110E04G21/0020060171申请人北京城建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地址100029北京市朝阳区安苑东里三区10号72发明人陈晓玮蒙争杰沃海燕张方金奕王运卿先丽娜段劲松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5代理人黄威胡上海54发明名称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空间定位,建立异形薄壳的立体模型,并进行剖切,形成切片,建立所有切片的坐标数据库,将水平截。
2、面与剖切面的交点作为控制点,形成控制点坐标数据库;其次进行测量放线;(2)模架架设所述模架包括内部的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主龙骨、设置于所述主龙骨上的次龙骨以及覆盖于所述次龙骨上的模板;(3)钢筋工程沿着模板外侧设置钢筋,形成钢筋网;(4)混凝土施工现场分区分段浇筑混凝土形成薄壳;(5)壳体卸荷并同时进行监测。本发明通过采用造型木,搭建完成形成异形薄壳的模板,成形后的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形状与受力情况满足设计要求。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726654ACN103。
3、726654A1/2页21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空间定位,空间定位分为两个步骤首先为虚拟建模步骤,建立所述异形薄壳的立体模型,然后采用BIM软件,选取相互平行的多个剖切面将所述异形薄壳的立体模型进行剖切,相邻两个所述剖切面形成一切片,所述切片厚度在100MM300MM之间,在所述异形薄壳的曲率变化较大的区域,减小该切片的厚度,导出每一个切片的DWG格式的图纸,建立所有切片的坐标数据库,并采用间隔相等的水平截面截取该所述异形薄壳的立体模型,将水平截面与剖切面的交点作为控制点,形成控制点坐标数据库;其次进行测量放线步骤在首层地面放出参考线,对于预设高度以。
4、下的部分利用首层地面进行定位放线,对于预设高度以上的部分则在通过设置测量放线平台后再进行定位放线通过设在首层地面或测量放线平台上的全站仪,根据所述控制点坐标数据库确定所述异形薄壳的内表面上的控制点和控制线;(2)模架架设所述模架包括内部的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主龙骨、设置于所述主龙骨上的次龙骨以及覆盖于所述次龙骨上的模板四个部分,根据步骤(1)中所得到的切片图纸确定所述主龙骨和次龙骨的形状;(3)钢筋工程沿着模板外侧设置钢筋,形成钢筋网;(4)混凝土施工现场分区分段浇筑混凝土形成薄壳;(5)壳体卸荷并同时进行监测,所述壳体卸荷步骤是逐步拆除所述模板和支撑架,所述监测步骤包括应力监测和变形。
5、监测,其中,所述应力监测根据BIM软件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确定需要监测内力的杆件,在所述杆件上设置应变计,定时读取每个应变计的数值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所述变形监测根据BIM软件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确定需要监测位移的监测点,采用全站仪定时扫描每个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模架架设具体包括21搭设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采用十字盘脚手架,所述十字盘脚手架的每个立杆的上端设有顶托,根据所述异形薄壳的壳体顶面的弧度调整每个顶托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22架设主龙骨,确定主龙骨的形状利用BIM软件导出字母轴方向上每个切片。
6、的平面、立体以及每个切片的多个剖面的DWG格式图纸,根据切片的形状确定组成每一个切片的主龙骨数量和形状,从而精确绘制每一根主龙骨的形状并进行编号,然后加工出主龙骨,分别架设于所述顶托上;23在主龙骨上沿与主龙骨相交的方向架设次龙骨,并采用小料将次龙骨支垫到设计高度,其中,次龙骨的形状确定利用BIM软件导出数字轴方向上的切片图纸,并确定每根次龙骨的弦高,次龙骨采用三层方木交错叠加放置,以满足现场曲率的变化;24在次龙骨上并沿着所述次龙骨的方向铺设模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龙骨包括两种类型最大弦高大于或等于8CM的第一类主龙骨;最大弦高小于8CM的。
7、第二类主龙骨;其中,所述第一类主龙骨包括沿剖切面设置并与顶托接触的主方木,粘结于所述第一主方木的上表面并沿着所述第一主方木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造型木,所述第一造型木的上表面权利要求书CN103726654A2/2页3与其对应的切片的形状相同,以及夹在所述第一造型木两侧并与所述第一主方木和第一造型木粘结的以增加强度的条木;所述第二类主龙骨包括沿剖切面设置并与顶托接触的第二主方木,位于所述第二主方木上方并沿着第二主方木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造型木,所述第二造型木的上表面与其对应的切片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造型木与第二主方木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木。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施工方法,其。
8、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模架架设的步骤中还包括架设外模的步骤在所述异形薄壳的坡度大于30的区域设置外模,所述外模采用钢板网。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混凝土施工中,根据所述异形薄壳的坡度将其分为坡度小于30的区域和坡度大于30的区域,坡度小于30的区域一次性浇筑;坡度大于30的区域按照竖向壳体施工方法施工每900MM高分为一段,浇筑一次,每段混凝土浇筑时应对称进行。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中添加膨胀纤维抗裂剂,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膨胀纤维抗裂剂占水泥用量的812。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混。
9、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5)中的壳体卸荷过程具体为沿主龙骨的方向选定若干轴线,相邻的两个轴线之间间隔有多排主龙骨;先将位于所述轴线上的支撑立杆的顶托下降一定距离A,然后将位于相邻的两个轴线之间的支撑立杆上的顶托下降一定距离B,其中B大于A,使顶托对模板的支撑由面支撑改为线支撑;并且根据变形和应力监测数据调整卸荷顺序。8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在进行测量放线时,所述预设高度为4M5M。权利要求书CN103726654A1/6页4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异形薄壳施工技术领域,具。
10、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共建筑物,例如剧院、车站、博物馆采用独特的外形设计,以达到美观、标新立异的效果。例如中国的中央电视台的大楼、鸟巢等。与常见的长方体、球形等规则的形状相比,这些建筑统称为异形建筑。很多异形建筑采用异形薄壳结构,而异形薄壳结构一直以钢结构施工为主,即由钢材组成薄壳结构。而针对异形薄壳的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则缺少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发明人为解决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施工的难题,经过探索试验得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施工方法,完成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0。
11、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施工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0005(1)空间定位,空间定位分为两个步骤首先为虚拟建模步骤,建立所述异形薄壳的立体模型,然后采用BIM软件,选取相互平行的多个剖切面将所述异形薄壳的立体模型进行剖切,相邻两个所述剖切面形成一切片,所述切片厚度在100MM300MM之间,在所述异形薄壳的曲率变化较大的区域,减小该切片的厚度,导出每一个切片的DWG格式的图纸,建立所有切片的坐标数据库,并采用间隔相等的水平截面截取该所述异形薄壳的立体模型,将水平截面与剖切面的交点作为控制点,形成控制点坐标数据库;0006其次进行测量放线步骤在首层地面放出参。
12、考线,对于预设高度以下的部分利用首层地面进行定位放线,对于预设高度以上的部分则在通过设置测量放线平台后再进行定位放线通过设在首层地面或测量放线平台上的全站仪,根据所述控制点坐标数据库确定所述异形薄壳的内表面上的控制点和控制线;0007(2)模架架设所述模架包括内部的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主龙骨、设置于所述主龙骨上的次龙骨以及覆盖于所述次龙骨上的模板四个部分,根据步骤(1)中所得到的切片图纸确定所述主龙骨和次龙骨的形状;0008(3)钢筋工程沿着模板外侧设置钢筋,形成钢筋网;0009(4)混凝土施工现场分区分段浇筑混凝土形成薄壳;0010(5)壳体卸荷并同时进行监测,所述壳体卸荷步骤是逐步。
13、拆除所述模板和支撑架,所述监测步骤包括应力监测和变形监测,其中,0011所述应力监测根据BIM软件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确定需要监测内力的杆件,在所述杆件上设置应变计,定时读取每个应变计的数值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说明书CN103726654A2/6页50012所述变形监测根据BIM软件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确定需要监测位移的监测点,采用全站仪定时扫描每个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0013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的模架架设具体包括001421搭设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采用十字盘脚手架,所述十字盘脚手架的每个立杆的上端设有顶托,根据所述异形薄壳的壳体顶面的弧度调整每个顶托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
14、001522架设主龙骨,确定主龙骨的形状利用BIM软件导出字母轴方向上每个切片的平面、立体以及每个切片的多个剖面的DWG格式图纸,根据切片的形状确定组成每一个切片的主龙骨数量和形状,从而精确绘制每一根主龙骨的形状并进行编号,然后加工出主龙骨,分别架设于所述顶托上;001623在主龙骨上沿与主龙骨相交的方向架设次龙骨,并采用小料将次龙骨支垫到设计高度,其中,次龙骨的形状确定利用BIM软件导出数字轴方向上的切片图纸,并确定每根次龙骨的弦高,次龙骨采用三层方木交错叠加放置,以满足现场曲率的变化;001724在次龙骨上并沿着所述次龙骨的方向铺设模板。0018作为优选,所述主龙骨包括两种类型最大弦高大于。
15、或等于8CM的第一类主龙骨;最大弦高小于8CM的第二类主龙骨;其中,所述第一类主龙骨包括沿剖切面设置并与顶托接触的主方木,粘结于所述第一主方木的上表面并沿着所述第一主方木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造型木,所述第一造型木的上表面与其对应的切片的形状相同,以及夹在所述第一造型木两侧并与所述第一主方木和第一造型木粘结的以增加强度的条木;所述第二类主龙骨包括沿剖切面设置并与顶托接触的第二主方木,位于所述第二主方木上方并沿着第二主方木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造型木,所述第二造型木的上表面与其对应的切片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造型木与第二主方木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木。0019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模架架设的步骤中还包括架设。
16、外模的步骤在所述异形薄壳的坡度大于30的区域设置外模,所述外模采用钢板网。0020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混凝土施工中,根据所述异形薄壳的坡度将其分为坡度小于30的区域和坡度大于30的区域,坡度小于30的区域一次性浇筑;坡度大于30的区域按照竖向壳体施工方法施工每900MM高分为一段,浇筑一次,每段混凝土浇筑时应对称进行。0021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中添加膨胀纤维抗裂剂,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膨胀纤维抗裂剂占水泥用量的812。0022作为优选,其中步骤(5)中的壳体卸荷过程具体为沿主龙骨的方向选定若干轴线,相邻的两个轴线之间间隔有多排主龙骨;先将位于所述轴线上的支撑立杆的顶托下降一定距离A,然后将位。
17、于相邻的两个轴线之间的支撑立杆上的顶托下降一定距离B,其中B大于A,使顶托对模板的支撑由面支撑改为线支撑;并且根据变形和应力监测数据调整卸荷顺序。0023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在进行测量放线时,所述预设高度为4M5M。0024本发明的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施工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采用造型木,搭建完成形成异形薄壳的模板,从而完成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施工,成形的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形状与受力情况满足设计要求。说明书CN103726654A3/6页6附图说明0025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立体模型图。0026图2为对图1所示的异形薄壳的三维模型进行空间定位。
18、过程示意图。0027图3示出了其中一个切片以及支撑架的结构。0028图4示出了一根立杆和其顶端的顶托的结构。0029图5为图3中的部分切片以及设置的主龙骨的放大示意图。0030图6为第一主龙骨的结构示意图。0031图7为图6的BB向示意图。0032图8为第二主龙骨的结构示意图。0033图9为图8的CC向示意图。0034图10为本实施例所采用的次龙骨在未弯曲时的结构示意图(只示出其中一段)。具体实施方式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0036以下,以图1所示的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为例说明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其中图1所示的三维立体模型是某剧院的BIM。
19、模型。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施工方法。BIM软件是建筑领域常用的软件。字母轴和数字轴也是建筑领域的定位的两个相互垂直的轴线。0037本实施例的混凝土结构的异形薄壳的施工方法,依次进行如下步骤0038(1)空间定位,空间定位分为两个步骤首先为虚拟建模步骤,根据设计方案,建立如图1所示的异形薄壳的立体模型。然后采用BIM软件,选取字母轴和数字轴方向上的相互平行的多个剖切面分别将异形薄壳的立体模型进行剖切,相邻两个剖切面形成一切片,切片厚度在100MM300MM之间,在异形薄壳的曲率变化较大的区域,减少该切片的厚度,导出每一个切片的DWG格式的图纸,建立所有切片的坐标数据库。需要说明的是,沿着字母。
20、轴方向所得到的切片可称为第一切片,对应于设置主龙骨,根据第一切片的形状确定主龙骨的形状和数量。沿着数字轴方向所得到的切片可称为第二切片,用于确定次龙骨的弯曲程度。所谓的切片厚度也就是相邻两个剖切面之间的距离是可调整的,本实施例中选取为300MM,实际上就是按照300MM300MM在地面画参考线,垂直于地面并通过每条参考线的平面即为剖切面。以上所述的参考线包括横向参考线和纵向参考线。本实施例中分别沿着选取字母轴或数字轴方向进行剖切,实际上选取任何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剖切都是可行的,根据所要建造的异形薄壳的形状进行灵活选取。0039在图2中,横向参考线和纵向参考线均以附图标记15表示。这些横向参考。
21、线和纵向参考线的交点参考点作为观察点,从而确定异形薄壳1内部上的每个控制点P1的坐标。异形薄壳1上的控制线和控制点是这样选择的,从地面开始,以一定步长高度,例如300MM,设置一水平截面,该水平截面与异形薄壳1上的相交点连起来即为控制线,该控制线与剖切面相交的点即为控制点,图2中仅标出其中一个控制点,即P1点。首先需要在虚拟模型中,确定这些控制点的三维坐标值,在施工时,只要控制这些控制点的坐标,便能控制异形薄壳1的形状。在异形薄壳1的曲率变化较大的部分,如果采用300MM300MM的间说明书CN103726654A4/6页7距不能很好地控制其形状,则采用加密的方式,即采用100MM100MM的。
22、间距设置控制点和控制线。0040其次进行测量放线步骤在首层地面放出参考线,对于预设高度以下的部分利用首层地面进行定位放线,本实施例中预设高度选为42M,该高度根据施工需要而确定。位于地面上的纵横垂直交叉的参考线形成参考点,在实际测量时,以这些参考点作为观察点,根据从上述三维模型得到的控制点的坐标,通过设在首层地面的参考点上的全站仪来确定这些控制点在施工时的实际位置。并在后续过程中持续进行监测,保证施工得到的异形薄壳1与设计形状一致。0041为了便于观测,以及从有利于施工的角度出发。对于预设高度以上部分则在通过设置测量放线平台再进行定位放线,即搭设测量放线平台,通过设在测量放线平台上的全站仪,根。
23、据控制点坐标数据库确定异形薄壳1的内表面上的控制点,从而进一步确定控制线。搭设测量放线平台好处是,相当于将观测点向上平移,从而降低观测难度。0042在上述步骤中,空间定位是通过三维模型而确定控制点的坐标,并在后续施工中确保控制点的位置正确。而测量放线则是根据空间定位情况在工地上进行实际的操作,为施工提供依据,测量放线是根据空间定位的数据为依据的。0043(2)模架架设模架包括内部的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上的主龙骨、设置于主龙骨上的次龙骨以及覆盖于次龙骨上的模板四个部分,根据步骤(1)中所得到的切片图确定主龙骨和次龙骨的形状;按照BIM软件计算出的切片图,地面上测设出与壳体同轴线、等精度的1500。
24、MM1500MM的方格网,支撑架按照现场的方格网搭设,测量人员随时对支撑架的位置准确性和垂直度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0044(3)钢筋工程沿着面板外侧设置钢筋,形成钢筋网,钢筋接头全部采用搭接,提前将部分钢筋截断,提前考虑钢筋的搭接位置,避开钢筋较密的位置;0045(4)混凝土施工现场分区分段浇筑混凝土形成薄壳;0046(5)壳体卸荷并同时进行监测,壳体卸荷步骤即是逐步拆除模板和支撑架,监测步骤的内容包括应力监测和变形监测,其中,0047应力监测根据BIM软件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确定需要监测内力的杆件,在杆件上设置应变计,定时读取每个应变计的数值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0048变形监测根据。
25、BIM软件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确定需要监测位移的监测点,采用全站仪定时扫描每个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其中,全站仪设置于步骤1放线时确定的参考点(观测点)上。0049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步骤(2)的模架架设具体包括005021支撑架搭设,如图3所示,支撑架采用十字盘脚手架6,如图4所示,每个立杆61的上端设有顶托62,根据异形薄壳1的壳体顶面的弧度调整每个顶托62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并且顶托62的高度也可进行调整;005122架设主龙骨,确定主龙骨的形状利用BIM软件导出字母轴方向上每个切片的平面、立体、以及每个切片的多个剖面的DWG格式图纸,如图3所示,根据切片的形状确定组。
26、成每一个切片的主龙骨数量和形状,从而精确绘制每一根主龙骨的形状并进行编号,然后加工出主龙骨,分别架设于顶托上。其基本方法是采取化曲为直的方式,多个主龙骨拼接成一个切片的形状。从切片的侧面看,每个主龙骨相当于其一条弦,采用造型木形成所设计说明书CN103726654A5/6页8的切片的形状。005223在主龙骨上沿与主龙骨相交的方向架设次龙骨,并采用小料将次龙骨支垫到设计高度,其中次龙骨的形状确定利用BIM软件导出数字轴方向上的切片图,并确定每根次龙骨的弦高。如图10所示,次龙骨7采用三层方木71交错叠加放置,以满足现场曲率的变化,制作次龙骨7的方木71为条形木,具有较大的弹性,图10所示出的次。
27、龙骨处于还未弯曲的状态,在施工时,逐层设置弯曲的方木71,组成次龙骨。为了保证图纸上薄壳结构曲率的变化,次龙骨方向平行于数字轴线方向,通过计算确定次龙骨间距为300MM,高度不小于82MM。根据数字轴方向切片图,绘制出每根次龙骨弦高,次龙骨全部采用35MM80MM的方木,次龙骨的弦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方木、模板小料支垫到相应高度。005324在次龙骨上并沿着次龙骨的方向铺设模板。模板的底板全部采用15MM优质木胶合板,全部加工成300600(MM)尺寸,沿着次龙骨的方向铺设。模板铺设完毕,即为异形薄壳的内表面的形状,为确保施工质量,在铺设主龙骨、次龙骨以及模板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测量,要确保每个。
28、顶托中心的三维坐标与设计的三维坐标一致。为了确保与设计的模型的形状一致,根据在步骤(1)确定的控制点的坐标进行控制,只要控制点的坐标与设计的坐标一致,基本就保证了异形薄壳的形状与设计的形状一致。0054以下结合图4图9说明主龙骨的设置情况,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制作和施工方便考虑,根据最大弦高而确定选择不同种类的主龙骨。0055主龙骨包括两种类型最大弦高大于或等于8CM的主龙骨为第一类主龙骨;最大弦高小于8CM的主龙骨为第二类主龙骨。其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类主龙骨5包括沿剖切面设置并与顶托接触的第一主方木51,粘结于第一主方木51的上表面并沿着第一主方木5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造型木52,第。
29、一造型木52的上表面521与其对应的切片的形状相同,以及夹在第一造型木52两侧并与第一主方木51和第一造型木52粘结的以增加强度的条木53。第一造型木52与第一主方木51也可以为一体的结构,通过采用截锯和推台锯进行截面加工,采用平刨、压刨将加工面刨平刨光,然后用电刨划线进行曲面切割,最后用太尔胶粘结成型。如果从节省材料以及制作方便方面考虑,第一造型木52也可以单独加工成型后再与第一主方木51粘结,第一造型木52的上表面521的形状一般为弧形,其具体形状根据切片的形状而确定,并且第一造型木52的上表面521的形状,在第一造型木52的长度方向上并不是相同的,而是根据切片的形状而确定,也就是说,在切。
30、片的多个剖面,根据剖面的形状而确定第一造型木52的上表面521的不同部位的形状,也就是通过确定第一造型木52的上表面521上的若干个截面的形状,相邻的截面之间部分平滑过渡,达到与设计曲面近似的目的。选取的截面越多,制成的第一造型木52的形状就与设计图越接近。0056由于第二类主龙骨的最大弦高小于8CM,故第二类主龙骨采取另一一种结构。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类主龙骨4包括沿剖切面设置并与顶托接触的第二主方木41,位于第二主方木41上方并沿着第二主方木4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造型木42,第二造型木42的上表面421与其对应的切片的形状相同,第二造型木42与第二主方木41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木43。多。
31、个支撑木43使第二造型木42在第二主方木41的长度方向上保持预定的弧度。同理,第二造型木42的上表面421在垂直于第二造型木42的长度方向上的弧度根据切片的截面的形状加工而成。0057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步骤2模架架设的步骤中还包括架设外模的步骤说明书CN103726654A6/6页9根据异形薄壳的坡度将其分为两部分,坡度大于30的区域设置外模,外模采用钢板网,每段外模的支设高度为900MM,形成一道流水施工段。坡度大于30的区域,混凝土不容易成型,故增加外模,使其容易成型凝固,并保证成型后的形状与设计形状相同。0058具体地,步骤4混凝土施工中,根据异形薄壳的坡度将其分为两种区域,坡度。
32、小于30的区域和坡度大于30的区域,采用全站仪将分界线定位在模板上。其中,坡度小于30的区域一次性浇筑;坡度大于30的区域按照竖向壳体施工方法这是比较常规的施工方法施工每900MM高分为一段,浇筑一次,每段混凝土浇筑时应对称进行,尽量使其模板、成型后的薄壳内部受力一致、均匀。为保证混凝土的成型质量,混凝土中添加膨胀纤维抗裂剂,其中膨胀纤维抗裂剂占水泥用量的812(重量百分比)。0059为了保证在卸荷过程,异形薄壳的变形符合设计要求,其中步骤(5)中的壳体卸荷过程具体为沿主龙骨的方向选定若干轴线,相邻的两个轴线之间间隔有多排主龙骨;先将位于轴线上的支撑立杆的顶托下降一定距离A,然后将位于相邻的两。
33、个轴线之间的支撑立杆上的顶托下降一定距离B,其中B大于A,即顶托对模板的支撑由面支撑改为线支撑;并且根据变形和应力监测数据调整卸荷顺序。在本实施例中,选择相邻的两个轴线之间间隔五排主龙骨,B选择为10MM,A选择为5MM。这样,逐步由面支撑改成线支撑,然后在间隔卸荷,直到模板全部拆除。0060当拆除模板及支撑系统时,由于支撑逐渐拆除,结构内力将重新分布,同时结构位形也发生变化,卸载阶段是一个结构应力重分布的过程,结构的内力不断地发生变化,壳体在卸载过程中,诸多复杂因素对其施工过程及结构性态的影响事先难以精确估计,通过实时监测已布置应变计的壳体的内力,可直观了解结构的内力是否处于安全范围内,以便。
34、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针对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过大变形或异常状况,采用全站仪定时扫描结构支撑点的三维坐标,观察是否出现位移值异常偏大的点,若出现应采取措施及时补救。例如采取增加支护,改变拆卸模板的顺序等。0061复杂大跨度的混凝土异形薄壳结构在国内首次出现,设计及施工均无任何参考资料,我们在施工方案编制阶段遇到了极大困难,最终经研究决定走一条BIM建模并且现场实体模型指导施工来不断完善的工艺技术路线,通过设计单位提供切片图和BIM软件建模来获得结构的平面位置、空间坐标、模板位置,钢筋加工与安装、混凝土施工技术都得到很好地保证。0062当然,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3726654A1/6页10图1说明书附图CN103726654A102/6页1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726654A113/6页12图3说明书附图CN103726654A124/6页1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3726654A135/6页14图6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3726654A146/6页15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3726654A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