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及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13510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7CN104213510A21申请号201410512273422申请日20140929E01D21/00200601E01D19/1020060171申请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地址210046江苏省南京市尧化门新尧路18号72发明人谭平全有维刘丹沈兴东邓军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239代理人王雅辉54发明名称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及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包括桥梁梁体和钢管脚手架,还包括组合钢模板、两根拉杆、第一斜撑、第二斜撑、第三水。
2、平斜撑、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和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还公开组合钢模板的固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1、设计组合钢模板;12、安装组合钢模板;13、安装拉杆;14、安装第一斜撑、第二斜撑和第三水平斜撑;15、安装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和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匝道桥梁的防撞墙的浇筑模板是采用木模板,木模板的使用次数少,浇筑出的混凝土表面不光滑,增加了平整和加固混凝土表面的抹灰找平这道工序;原本木模板大多数是手工制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木工本身,因此对木材的消耗量大等的问题。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
3、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13510ACN104213510A1/2页21一种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桥梁梁体4侧边的钢管脚手架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组合钢模板、拉杆5、第一斜撑6、第二斜撑7、第三水平斜撑9、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0和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1;所述组合钢模板包括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固定于桥梁梁体4上待浇筑防撞墙内外两侧位置处;所述拉杆5分别对拉固定于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斜撑6的上端固定于内侧钢模板1上端外壁上,下端固定于桥梁。
4、梁体4上;所述第二斜撑7的上端固定设置在钢管脚手架8上,下端固定于外侧钢模板2下端外壁上;所述第三水平支撑9的一端固定于内侧钢模板1下端外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桥梁梁体4上;所述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0的上端与外侧钢模板2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钢管脚手架8上;所述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1的上端与内侧钢模板1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桥梁梁体4上。2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固定方法,在桥梁梁体4侧边搭设钢管脚手架8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11、依据所需施工的匝道桥梁防撞墙的尺寸设计组合钢模板组合钢模板包括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所述内侧钢模板1。
5、和外侧钢模板2能分别与待浇筑防撞墙两侧贴合;12、将步骤11中的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固定于桥梁梁体4上待浇筑防撞墙内外两侧位置处;13、在步骤12中的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的上端及下端采用拉杆5对拉连接;14、采用第一斜撑6支撑步骤13中的内侧钢模板1上端,所述第一斜撑6的上端固定于内侧钢模板1上端外壁上,下端固定于桥梁梁体4上;采用第二斜撑7支撑步骤13中的外侧钢模板2下端,第二斜撑7的上端固定设置在钢管脚手架8上,下端固定于外侧钢模板2下端外壁上;采用第三水平支撑9支撑步骤13中的内侧钢模板1下端,第三水平支撑9的一端固定于内侧钢模板1下端外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桥梁梁体4上;15、。
6、采用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0拉住外侧钢模板2上端,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0的上端与外侧钢模板2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钢管脚手架8上;采用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1拉住内侧钢模板1上端,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1的上端与内侧钢模板1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桥梁梁体4上;所述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中的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固定权利要求书CN104213510A2/2页3于桥梁梁体4的翼缘板14上,所述翼缘板14的底面设有向外伸出的底模15,所述底模伸出部分的上表面。
7、设有层板3,所述外侧钢模板的底端位于底模15上,且贴合于层板3的内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板3的内侧一端设有便于外侧钢模板2贴合的坡面。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4中的第一斜撑6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A,30A60;步骤14中的第二斜撑7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B,30B60。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4中每相邻两根第一斜撑6之间的距离为。
8、1000MM;每相邻两根第二斜撑7之间的距离为1000MM;每相邻两根第三水平支撑9之间的距离为1000MM。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3中拉杆5对拉连接前,在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之间的上下开口处分别设置支撑杆12;位于同一开口处的相邻两根支撑杆12之间的距离为500MM。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中的内侧钢模板1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钢筋13,所述定位钢筋13固定于桥梁梁体4上。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权利要求。
9、1所述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相邻两个内侧钢模板1之间的接缝处,以及每相邻两个外侧钢模板2之间的接缝处均采用双面胶或密封膏的密封处理。权利要求书CN104213510A1/5页4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及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及方法,适用于桥梁工程中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式护栏施工。背景技术0002现有技术中匝道桥梁的防撞墙的浇筑模板是采用木模板,木模板的使用次数少,而且浇筑出的混凝土表面不光滑,增加了平整和加固混凝土表面的抹灰找平这道工序。更进一步原本木模板大多数是手工制作,质。
10、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木工本身,因此对木材的消耗量大。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匝道桥梁的防撞墙的浇筑模板是采用木模板,木模板的使用次数少,而且浇筑出的混凝土表面不光滑,增加了平整和加固混凝土表面的抹灰找平这道工序。更进一步原本木模板大多数是手工制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木工本身,因此对木材的消耗量大等的问题。0004本发明的设计思想是,采用组合钢模板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木模板。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及方法,以提高使用次数,浇筑出的混凝土表面也非常光滑,甚至可以省去平整和加固混凝土表面的抹灰找平这道工序;减少。
11、用工量和木材消耗量,减弱对人工技术的依赖,提升工程速度和质量,木材消耗量相对传统建筑减少了8767。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7一种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桥梁梁体侧边的钢管脚手架;还包括组合钢模板、拉杆、第一斜撑、第二斜撑、第三水平支撑、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和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0008所述组合钢模板包括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固定于桥梁梁体上待浇筑防撞墙内外两侧位置处;0009所述拉杆分别对拉固定于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的上端和下端;0010所述第一斜撑的上端固定于内侧钢模板上端外壁上,下端固定。
12、于桥梁梁体上;0011所述第二斜撑的上端固定设置在钢管脚手架上,下端固定于外侧钢模板下端外壁上;0012所述第三水平支撑的一端固定于内侧钢模板下端外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桥梁梁体上;0013所述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的上端与外侧钢模板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钢管脚手架上;0014所述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的上端与内侧钢模板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桥梁梁体上。说明书CN104213510A2/5页50015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方法,在桥梁梁体侧边搭设钢管脚手架后,还包括如下步骤001611、依据所需施工的匝道桥梁防撞墙的尺寸设计组合钢模板组合钢模板包括内侧钢模。
13、板和外侧钢模板;所述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能分别与待浇筑防撞墙两侧贴合;001712、将步骤11中的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固定于桥梁梁体上待浇筑防撞墙内外两侧位置处;001813、在步骤12中的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的上端及下端采用拉杆对拉连接;001914、采用第一斜撑支撑步骤13中的内侧钢模板上端,所述第一斜撑的上端固定于内侧钢模板上端外壁上,下端固定于桥梁梁体上;采用第二斜撑支撑固步骤13中的外侧钢模板下端,第二斜撑的上端固定设置在钢管脚手架上,下端固定于外侧钢模板下端外壁上;采用第三水平支撑支撑步骤13中的内侧钢模板下端,第三水平支撑的一端固定于内侧钢模板下端外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桥梁梁。
14、体上;002015、采用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拉住外侧钢模板上端,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的上端与外侧钢模板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钢管脚手架上;采用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拉住内侧钢模板上端,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的上端与内侧钢模板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桥梁梁体上;所述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束。0021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2中的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固定于桥梁梁体的翼缘板上,所述翼缘板的底面设有向外伸出的底模,所述底模伸出部分的上表面设有层板,所述外侧钢模板的底端位于底模上,且贴合于层板的内侧。本发明中设置层板的目的是,由于外侧钢模板不是紧贴在桥梁梁体的翼缘板上,所以下口要。
15、采用底模与层板封闭,使得外侧钢模板紧贴在桥梁梁体的翼缘板上。翼缘板为箱梁结构的悬挑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梁体浇筑完成后,再在其上支立防撞墙组合钢模板,利用翼缘板底模和层板起对外侧钢模板的密封支撑作用。0022进一步改进,所述层板的内侧一端设有便于外侧钢模板贴合的坡面。0023进一步改进,步骤14中的第一斜撑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A,30A60;步骤14中的第二斜撑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B,30B60。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第一斜撑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A,第二斜撑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B;能有效地保证内侧钢模板与外侧钢模板的稳定性。0024进一步改进,步骤14中每相邻两根第一斜撑之间。
16、的距离为1000MM;每相邻两根第二斜撑之间的距离为1000MM;每相邻两根第三水平支撑之间的距离为1000MM。0025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3中对拉杆对拉连接前,在内侧钢模板和外侧钢模板之间的上下开口处分别设置支撑杆;位于同一开口处的相邻两根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为500MM。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设置的支撑杆用于保证组合钢模板之间的开口距离,控制防撞墙的截面尺寸。0026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2中的内侧钢模板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钢筋,所述定位钢筋固定于桥梁梁体上。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中内侧钢模板下端的两侧均设置的定位钢筋有效地的保证了内侧钢模板的位置精度,提高了防撞墙的位置准确度。0027进一步改进。
17、,所述每相邻两个内侧钢模板之间的接缝处,以及每相邻两个外侧钢模板之间的接缝处均采用双面胶或密封膏的密封处理。本发明在模板之间的接缝处采用双说明书CN104213510A3/5页6面胶或密封膏的密封处理,有效地避免了跑浆现象;同时提高了防撞墙的线性圆顺,位置准确。0028本发明中的组合钢模板尺寸设计是符合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T502142013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其组合钢模板的具体尺寸需根据所需施工的匝道桥梁防撞墙的尺寸进行设计,其组合钢模板的制作方法与现有技术中的木模板的制作方法是相同,因此,本发明中不详细描述组合钢模板的制作过程。002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
18、果是0030组合钢模板使用次数是木模板的数十倍,浇筑出的混凝土表面也非常光滑,甚至可以省去平整和加固混凝土表面的抹灰找平这道工序。可以减少用工量和木材消耗量,减弱对人工技术的依赖,提升工程速度和质量。0031原本木模板大多数是手工制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木工本身。而钢模板只需通过拼装就位即可,对人工的要求不是很高。相关数据显示,使用钢模板的用工量比之前少了30,木材消耗量相对传统建筑减少了8767。0032由于两侧模板受力不平衡时容易出现内倾或外倾现象,在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受力后会产生位移,垂直度发生偏差,导致防撞墙不成直线,外观较差,将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正确安装模板是保证防撞墙外观质。
19、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采用本发明的组合钢模板施工方法在采用上述措施加固后,可以使模板产生的挠度较小,混凝土防撞墙的外形尺寸精度有明显的提高,效果显著。附图说明0033图1为本发明装置施工现场的安装位置示意图。0034图2为图1的C处放大图。0035图3为组合钢模板的配置图。0036其中,1为内侧钢模板,2为外侧钢模板,3为层板,4为桥梁梁体,5为拉杆,6为第一斜撑,7为第二斜撑,8为钢管脚手架,9为第三水平支撑,10为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1为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2为支撑杆,13为定位钢筋,14为翼缘板,15为底模。具体实施方式0037下面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
20、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0038为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3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003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0040实施例0041本实施例中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构,包括桥梁梁体4、钢管脚手架8、组合钢模板、拉杆5、第一斜撑6、第二斜撑7、第三水平支撑9、第一花篮螺栓与说明书CN104213510A4/5页7钢丝绳组合件10和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1;0042组合钢模板包括内侧钢模板1和。
21、外侧钢模板2;0043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固定于桥梁梁体4上待浇筑防撞墙内外两侧位置处;拉杆5分别同时对拉设置在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的上端和下端;第一斜撑6的上端固定于内侧钢模板1上端外壁上,下端固定于桥梁梁体4上;第二斜撑7的上端固定设置在钢管脚手架8上,下端固定于外侧钢模板2下端外壁上;第三水平支撑9的一端固定于内侧钢模板1下端外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桥梁梁体4上;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0的上端与外侧钢模板2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钢管脚手架8上;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1的上端与内侧钢模板1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桥梁梁体4上。0044本实施例中用于匝道桥梁防撞墙施工的组合。
22、钢模板固定方法,在桥梁梁体4侧边搭设钢管脚手架8后,还包括如下步骤004511、依据所需施工的匝道桥梁防撞墙的尺寸设计组合钢模板组合钢模板包括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能分别与待浇筑防撞墙两侧贴合;004612、将步骤11中的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固定于桥梁梁体4上待浇筑防撞墙内外两侧位置处;0047此步骤中的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重锤球找竖直的方法,保证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固定于匝道桥梁防撞墙的内外两侧。0048此步骤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步骤12中的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固定于桥梁梁体4的翼缘板14上,翼缘板14的底面设有向外伸出的。
23、底模15,底模伸出部分的上表面设有层板3,层板3的内侧一端设置有便于外侧钢模板2贴合的坡面;外侧钢模板的底端位于底模15上,且贴合于层板3的内侧。本实施例中的层板3固定在底模15上,外侧钢模板2的下端与层板3贴合紧密;本实施例中设置层板的目的是,由于外侧钢模板2不是紧贴在桥梁梁体4的翼缘板14上,所以下口要采用底模和层板封闭,使得外侧钢模板2紧贴在桥梁梁体4的翼缘板14上。翼缘板14为箱梁结构的悬挑部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梁体4浇筑完成后,再在其上支立防撞墙组合钢模板。0049此步骤中的内侧钢模板1下端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钢筋13,定位钢筋13固定于桥梁梁体4上。有效地保证了内侧钢模板1和外。
24、侧钢模板2的位置精度和稳定性,提高了防撞墙的位置准确度。005013、在步骤12中的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的上端及下端采用拉杆5对拉连接;0051此步骤中的拉杆5对拉连接前,需先在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之间的上下开口处分别设置支撑杆12;位于同一开口处的相邻两根支撑杆12之间的距离为500MM。所述支撑杆用于保证组合钢模板之间的开口距离,控制防撞墙的截面尺寸。0052本实施例中的拉杆5采用现有技术中的M16拉杆对拉,能有效地保证内侧钢模板1和外侧钢模板2受力不平衡时容易出现内倾或外倾现象。005314、采用第一斜撑6顶住步骤13中的内侧钢模板1上端,第一斜撑6的上端接触内侧钢模板1上端。
25、,下端固定在桥梁梁体4上;采用第二斜撑7顶住步骤13中的外侧钢模板2下端,第二斜撑7的上端固定设置在钢管脚手架8上,下端顶住外侧钢模板2下端;说明书CN104213510A5/5页8采用第三水平支撑9顶住步骤13中的内侧钢模板1下端,第三水平支撑9的一端顶住内侧钢模板1下端,另一端固定在桥梁梁体4上;0054此步骤中第一斜撑6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A,30A60;步骤14中的第二斜撑7与水平面之间形成一个锐角B,30B60。本实施例中锐角A优选角度为60,锐角B优选角度为30。本实施例中的锐角A和锐角B;能有效地保证内侧钢模板1与外侧钢模板2的稳定性。0055此步骤中每相邻两根第一斜撑6之间。
26、的距离为1000MM;每相邻两根第二斜撑7之间的距离为1000MM;每相邻两根第三水平支撑9之间的距离为1000MM。005615、采用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0拉住外侧钢模板2上端,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0的上端与外侧钢模板2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钢管脚手架8上;采用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1拉住内侧钢模板1上端,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1的上端与内侧钢模板1上端相固定,下端固定在桥梁梁体4上;所述组合钢模板固定结束。0057此步骤中采用第一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0和第二花篮螺栓与钢丝绳组合件11拉住外侧钢模板2和内侧钢模板1的上口,防止组合钢模板上浮和便于组合钢模板上口。
27、线型调整。0058本实施例中每相邻两个内侧钢模板之间的接缝处,以及每相邻两个外侧钢模板2之间的接缝处均采用双面胶或密封膏的密封处理。本发明在模板之间的接缝处采用双面胶或密封膏的密封处理,有效地避免了跑浆现象;同时提高了防撞墙的线性圆顺,位置准确。0059本实施例中所说的钢管脚手架8,为施工现场搭建的便于操作人员操作的架台,其具体的搭建过程为现有技术,因此,本实施例中不作详细的说明。0060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发明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说明书CN104213510A1/3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4213510A2/3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104213510A103/3页11图3说明书附图CN104213510A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