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7131569 上传时间:2019-09-2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1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201014.4

申请日:

20160316

公开号:

CN205626931U

公开日:

2016101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3B47/02

主分类号:

A63B47/02

申请人:

厦门汉江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蔡挥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青礁村大路150号之3

优先权:

CN201620201014U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包括手把主体、套筒和固定装置,套筒固定安装在自动捡球机的推杆上,手把主体可垂直转动穿设在套筒内,固定装置用以保持手把主体和套筒相对固定,手把主体的两端具有弯折的扶手,扶手固定于向后位置时用于推拉,扶手固定于水平向前位置时用于放置收集篮。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用于推拉,还可以用于放置收集篮,包装运输时还能减少体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把主体、套筒和固定装置,套筒固定安装在自动捡球机的推杆上,手把主体可垂直转动穿设在套筒内,固定装置用以保持手把主体和套筒相对固定,手把主体的两端具有弯折的扶手,扶手固定于向后位置时用于推拉,扶手固定于水平向前位置时用于放置收集篮,扶手固定于垂直向下位置时用于减少运输体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具有螺杆,套筒上开设螺纹孔,手把主体沿同一圆周方向开设若干凹槽,螺杆穿过螺纹孔后卡在凹槽内实现手把主体的固定,若干凹槽分别对应扶手不同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侧壁开设通孔,通孔处安装有螺母,螺杆穿过螺母和通孔后卡在凹槽内,所述螺杆安装有旋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凹槽包括水平凹槽和推拉凹槽,螺杆卡在推拉凹槽时扶手斜向后倾斜,螺杆卡在水平凹槽时扶手水平向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凹槽还包括垂直凹槽,螺杆卡在垂直凹槽时扶手垂直向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凹槽和扶手处于同一平面,水平凹槽和垂直凹槽均与推拉凹槽呈135度布置,螺母则安装在套筒向后斜向上45度位置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主体由左手把、右手把和转轴组成,手把主体通过转轴穿设在套筒内,左手把和右手把分别固定安装在转轴的两端,所述若干凹槽则形成于转轴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形成左连接端和右连接端,左手把和右手把由空心管制成,左手把和右手把分别固定套设安装在左连接端和右连接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端的直径小于套筒内径,左手把预先内置安装有钢套,通过钢套固定套设在左连接端上,左手把、钢套和左连接端上开设对应的侧向焊接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右连接端的直径小于套筒内径,右手把预先内置安装有钢套,通过钢套固定套设在右连接端上,右手把、钢套和右连接端上开设对应的侧向焊接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

背景技术

球类运动特别是乒乓球和网球均存在捡球难的问题,因此训练时往往准备整筐的球,每当打完一个球,不去捡以节约时间,从筐中拿出另外一个球继续练,直至打完满满一筐球以后,再将满地的球重新捡起,该过程需要不停的起身将球放进框子里,这样周而复始加重了原本就超负荷的身体的负担。为解决该问题,捡球机应运而生,用以减轻运动的负担和节省时间。

自动捡球机由用于提升球的球提升箱体、用于聚拢球的收集臂、用于推拉的手把、用于支撑手把的推杆和用于放置球的收集篮。根据不断的用户体验,用球量较大的场地,往往一个收集篮难以将所有的球都装满,而现有的自动捡球机一次只能放置一个收集篮,因此需在场地和储物室之间多次来回搬运收集篮。

鉴于此,本发明人为此研制出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手把不仅可以用于推拉,还可以用于放置收集篮,包装运输时还能减少体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包括手把主体、套筒和固定装置,套筒固定安装在自动捡球机的推杆上,手把主体可垂直转动穿设在套筒内,固定装置用以保持手把主体和套筒相对固定,手把主体的两端具有弯折的扶手,扶手固定于向后位置时用于推拉,扶手固定于水平向前位置时用于放置收集篮,扶手固定于垂直向下位置时用于减少运输体积。

所述固定装置具有螺杆,套筒上开设螺纹孔,手把主体沿同一圆周方向开设若干凹槽,螺杆穿过螺纹孔后卡在凹槽内实现手把主体的固定,若干凹槽分别对应扶手不同的位置。

所述套筒侧壁开设通孔,通孔处安装有螺母,螺杆穿过螺母和通孔后卡在凹槽内,所述螺杆安装有旋钮。

所述若干凹槽包括水平凹槽和推拉凹槽,螺杆卡在推拉凹槽时扶手斜向后倾斜,螺杆卡在水平凹槽时扶手水平向前。

所述若干凹槽还包括垂直凹槽,螺杆卡在垂直凹槽时扶手垂直向下。

所述推拉凹槽和扶手处于同一平面,水平凹槽和垂直凹槽均与推拉凹槽呈135度布置,螺母则安装在套筒向后斜向上45度位置处。

所述手把主体由左手把、右手把和转轴组成,手把主体通过转轴穿设在套筒内,左手把和右手把分别固定安装在转轴的两端,所述若干凹槽形成于转轴上。

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形成左连接端和右连接端,左手把和右手把由空心管制成,左手把和右手把分别固定套设安装在左连接端和右连接端。

所述左连接端的直径小于套筒内径,左手把预先内置安装有钢套,通过钢套固定套设在左连接端上,左手把、钢套和左连接端上开设对应的侧向焊接孔。

所述右连接端的直径小于套筒内径,右手把预先内置安装有钢套,通过钢套固定套设在右连接端上,右手把、钢套和右连接端上开设对应的侧向焊接孔。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手把主体可以根据需要转动位置,然后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后使用。将手把主体转至水平向前位置时,即可将装满球的收集篮放置其上方,增加了收球量,减少了劳动强度。弯折的扶手可增加和收集篮的接触面积,保证收集篮的平稳性,防止倾翻。将手把主体向下转至垂直位置时,可减少包装运输时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 A-A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施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 B-B向的剖视图;

图7是自动捡球机手把处于斜向后倾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自动捡球机手把处于垂直向下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自动捡球机手把处于水平位置放置有收集篮时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手把主体10,推杆20,收集篮30,套筒1,通孔11,螺母12,固定装置2,螺杆21,旋钮22,扶手3,左手把4,右手把5,转轴6,左连接端61,右连接端62,钢套7,侧向焊接孔8,凹槽9,推拉凹槽91,水平凹槽92,垂直凹槽9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包括手把主体10、套筒1和固定装置2。套筒1固定安装在自动捡球机的推杆20上,具体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

手把主体10可垂直转动穿设在套筒1内,固定装置2用以保持手把主体10和套筒1相对固定。手把主体10的两端具有弯折的扶手3。如图7所示,扶手3固定于向后位置时,用于推拉。如图9所示,扶手3固定于水平向前位置时,用于放置收集篮30。如图8所示,扶手3固定于垂直向下位置时,则用于减少体积。

手把主体10由左手把4、右手把5和转轴6组成,手把主体10通过转轴6穿设在套筒1内,左手把4和右手把5分别固定安装在转轴6的两端。

结合图5所示,转轴6的两端分别形成左连接端61和右连接端62。左手把4和右手把5由空心管制成,左手把4和右手把5分别套设安装在左连接端61和右连接端62,并以焊接的方式固定。

为了方便转轴6穿过套筒1,需将左连接端61或右连接端62的直径设置呈小于套筒1内径。本实施例以左连接端61的直径小于套筒1内径为例。

由于左连接端61的直径减小,为此需在左手把4内,预先内置安装有钢套7,通过钢套7固定套设在左连接端61上,以填补左手把4和左连接端61之间的间隙。

安装顺序为,先将右手把5焊接固定在右连接端62,然后将转轴6穿过套筒1,再将钢套7和左手把4套在左连接端61上。为了方便焊接和美观性,在左手把4、钢套7和左连接端61上开设对应的侧向焊接孔8,通过向侧向焊接孔8内焊接,将左手把4、钢套7和左连接端61固定。

结合图1和图4所示,其中固定装置2具有螺杆21,螺杆21上安装有旋钮22。套筒1侧壁开设通孔11,通孔11处安装有螺母12,螺杆21穿过螺母12和通孔11后顶置转轴6上,以防止转轴6转动。为增加固定效果,转轴6沿同一圆周方向开设若干凹槽9,螺杆21穿过螺母12和通孔11后卡在凹槽9内,从而将转轴6牢牢固定在套筒1上。也可以省去上述的螺母12,而直接在套筒1的侧壁开设螺纹孔。

如图6所示,若干凹槽9包括推拉凹槽91、水平凹槽92和垂直凹槽93。螺杆21卡在推拉凹槽91时,如图7所示,扶手3斜向后倾斜。螺杆21卡在水平凹槽92时,如图9所示,扶手3水平向前,用于放置收集篮30。螺杆21卡在垂直凹槽93时,如图8所示,扶手3垂直向下,以减少自动捡球机的体积,防止运输时手把主体10晃动。

根据设计需要可通过调整三个凹槽9的角度值,来改变扶手3斜向后倾斜的角度,比如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为,预先确定推拉凹槽91的初始角度为,使推拉凹槽91和扶手3处于同一平面。水平凹槽92和垂直凹槽93均与推拉凹槽91呈135度布置,螺母12则安装在套筒1向后斜向上45度位置处。如图4所示,此时螺杆21卡在推拉凹槽91内时,扶手3斜向后倾斜的角度即为45度。

使用时,将手把主体10转至水平向前位置时,即可将装满球的收集篮30放置其上方,弯折的扶手3可增加和收集篮30的接触面积,保证收集篮30的平稳性,防止倾翻,此时的手把主体10同样可以用于推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依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201014.4 (22)申请日 2016.03.16 (73)专利权人 厦门汉江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 道青礁村大路150号之3 (72)发明人 蔡挥 (74)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35203 代理人 李宁 (51)Int.Cl. A63B 47/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 用手把, 包括手把主体、 套筒。

2、和固定装置, 套筒固 定安装在自动捡球机的推杆上, 手把主体可垂直 转动穿设在套筒内, 固定装置用以保持手把主体 和套筒相对固定, 手把主体的两端具有弯折的扶 手, 扶手固定于向后位置时用于推拉, 扶手固定 于水平向前位置时用于放置收集篮。 本实用新型 不仅可以用于推拉, 还可以用于放置收集篮, 包 装运输时还能减少体积。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7页 CN 205626931 U 2016.10.12 CN 205626931 U 1.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 其特征在于: 包括手把主体、 套筒和固定装置, 套筒 固定安装在自动捡球机的推杆上, 手把主体可垂直转动穿设在套筒内, 。

3、固定装置用以保持 手把主体和套筒相对固定, 手把主体的两端具有弯折的扶手, 扶手固定于向后位置时用于 推拉, 扶手固定于水平向前位置时用于放置收集篮, 扶手固定于垂直向下位置时用于减少 运输体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装置具有 螺杆, 套筒上开设螺纹孔, 手把主体沿同一圆周方向开设若干凹槽, 螺杆穿过螺纹孔后卡在 凹槽内实现手把主体的固定, 若干凹槽分别对应扶手不同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侧壁开设 通孔, 通孔处安装有螺母, 螺杆穿过螺母和通孔后卡在凹槽内, 所述螺杆安装有旋钮。 。

4、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 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干凹槽包括 水平凹槽和推拉凹槽, 螺杆卡在推拉凹槽时扶手斜向后倾斜, 螺杆卡在水平凹槽时扶手水 平向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 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干凹槽还包 括垂直凹槽, 螺杆卡在垂直凹槽时扶手垂直向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拉凹槽和扶 手处于同一平面, 水平凹槽和垂直凹槽均与推拉凹槽呈135度布置, 螺母则安装在套筒向后 斜向上45度位置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把主体由左 手把、 右手。

5、把和转轴组成, 手把主体通过转轴穿设在套筒内, 左手把和右手把分别固定安装 在转轴的两端, 所述若干凹槽则形成于转轴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的两端分 别形成左连接端和右连接端, 左手把和右手把由空心管制成, 左手把和右手把分别固定套 设安装在左连接端和右连接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连接端的直 径小于套筒内径, 左手把预先内置安装有钢套, 通过钢套固定套设在左连接端上, 左手把、 钢套和左连接端上开设对应的侧向焊接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 其特征在于: 。

6、所述右连接端的 直径小于套筒内径, 右手把预先内置安装有钢套, 通过钢套固定套设在右连接端上, 右手 把、 钢套和右连接端上开设对应的侧向焊接孔。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626931 U 2 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材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 背景技术 0002 球类运动特别是乒乓球和网球均存在捡球难的问题, 因此训练时往往准备整筐的 球, 每当打完一个球, 不去捡以节约时间, 从筐中拿出另外一个球继续练, 直至打完满满一 筐球以后, 再将满地的球重新捡起, 该过程需要不停的起身将球放进框子里, 这样。

7、周而复始 加重了原本就超负荷的身体的负担。 为解决该问题, 捡球机应运而生, 用以减轻运动的负担 和节省时间。 0003 自动捡球机由用于提升球的球提升箱体、 用于聚拢球的收集臂、 用于推拉的手把、 用于支撑手把的推杆和用于放置球的收集篮。 根据不断的用户体验, 用球量较大的场地, 往 往一个收集篮难以将所有的球都装满, 而现有的自动捡球机一次只能放置一个收集篮, 因 此需在场地和储物室之间多次来回搬运收集篮。 0004 鉴于此, 本发明人为此研制出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 有效的解决了上述 问题, 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 手把。

8、不仅可以用于推拉, 还可 以用于放置收集篮, 包装运输时还能减少体积。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 包括手把主体、 套筒和固定装置, 套筒固定安装在 自动捡球机的推杆上, 手把主体可垂直转动穿设在套筒内, 固定装置用以保持手把主体和 套筒相对固定, 手把主体的两端具有弯折的扶手, 扶手固定于向后位置时用于推拉, 扶手固 定于水平向前位置时用于放置收集篮, 扶手固定于垂直向下位置时用于减少运输体积。 0008 所述固定装置具有螺杆, 套筒上开设螺纹孔, 手把主体沿同一圆周方向开设若干 凹槽, 螺杆穿过螺纹孔后卡在凹槽内实现手把。

9、主体的固定, 若干凹槽分别对应扶手不同的 位置。 0009 所述套筒侧壁开设通孔, 通孔处安装有螺母, 螺杆穿过螺母和通孔后卡在凹槽内, 所述螺杆安装有旋钮。 0010 所述若干凹槽包括水平凹槽和推拉凹槽, 螺杆卡在推拉凹槽时扶手斜向后倾斜, 螺杆卡在水平凹槽时扶手水平向前。 0011 所述若干凹槽还包括垂直凹槽, 螺杆卡在垂直凹槽时扶手垂直向下。 0012 所述推拉凹槽和扶手处于同一平面, 水平凹槽和垂直凹槽均与推拉凹槽呈135度 布置, 螺母则安装在套筒向后斜向上45度位置处。 0013 所述手把主体由左手把、 右手把和转轴组成, 手把主体通过转轴穿设在套筒内, 左 手把和右手把分别固定安。

10、装在转轴的两端, 所述若干凹槽形成于转轴上。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626931 U 3 0014 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形成左连接端和右连接端, 左手把和右手把由空心管制成, 左手把和右手把分别固定套设安装在左连接端和右连接端。 0015 所述左连接端的直径小于套筒内径, 左手把预先内置安装有钢套, 通过钢套固定 套设在左连接端上, 左手把、 钢套和左连接端上开设对应的侧向焊接孔。 0016 所述右连接端的直径小于套筒内径, 右手把预先内置安装有钢套, 通过钢套固定 套设在右连接端上, 右手把、 钢套和右连接端上开设对应的侧向焊接孔。 0017 采用上述方案后, 本实用新型的手。

11、把主体可以根据需要转动位置, 然后通过固定 装置固定后使用。 将手把主体转至水平向前位置时, 即可将装满球的收集篮放置其上方, 增 加了收球量, 减少了劳动强度。 弯折的扶手可增加和收集篮的接触面积, 保证收集篮的平稳 性, 防止倾翻。 将手把主体向下转至垂直位置时, 可减少包装运输时的体积。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0019 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1 图4是图3 A-A向的剖视图; 0022 图5是本实施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是图5 B-B向的剖视图; 0024 图7是自动捡球机手把处于斜向后倾斜位置时。

12、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8是自动捡球机手把处于垂直向下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9是自动捡球机手把处于水平位置放置有收集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 标号说明 0028 手把主体10, 推杆20, 收集篮30, 套筒1, 通孔11, 螺母12, 固定装置2, 螺杆21, 旋钮 22, 扶手3, 左手把4, 右手把5, 转轴6, 左连接端61, 右连接端62, 钢套7, 侧向焊接孔8, 凹槽9, 推拉凹槽91, 水平凹槽92, 垂直凹槽93。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 行详细阐述。 0030 如图1-3所示, 是。

13、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自动捡球机分向复用手把, 包括手把主体 10、 套筒1和固定装置2。 套筒1固定安装在自动捡球机的推杆20上, 具体可通过焊接方式固 定。 0031 手把主体10可垂直转动穿设在套筒1内, 固定装置2用以保持手把主体10和套筒1 相对固定。 手把主体10的两端具有弯折的扶手3。 如图7所示, 扶手3固定于向后位置时, 用于 推拉。 如图9所示, 扶手3固定于水平向前位置时, 用于放置收集篮30。 如图8所示, 扶手3固定 于垂直向下位置时, 则用于减少体积。 0032 手把主体10由左手把4、 右手把5和转轴6组成, 手把主体10通过转轴6穿设在套筒1 内, 左手把4和右手。

14、把5分别固定安装在转轴6的两端。 0033 结合图5所示, 转轴6的两端分别形成左连接端61和右连接端62。 左手把4和右手把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626931 U 4 5由空心管制成, 左手把4和右手把5分别套设安装在左连接端61和右连接端62, 并以焊接的 方式固定。 0034 为了方便转轴6穿过套筒1, 需将左连接端61或右连接端62的直径设置呈小于套筒 1内径。 本实施例以左连接端61的直径小于套筒1内径为例。 0035 由于左连接端61的直径减小, 为此需在左手把4内, 预先内置安装有钢套7, 通过钢 套7固定套设在左连接端61上, 以填补左手把4和左连接端61之。

15、间的间隙。 0036 安装顺序为, 先将右手把5焊接固定在右连接端62, 然后将转轴6穿过套筒1, 再将 钢套7和左手把4套在左连接端61上。 为了方便焊接和美观性, 在左手把4、 钢套7和左连接端 61上开设对应的侧向焊接孔8, 通过向侧向焊接孔8内焊接, 将左手把4、 钢套7和左连接端61 固定。 0037 结合图1和图4所示, 其中固定装置2具有螺杆21, 螺杆21上安装有旋钮22。 套筒1侧 壁开设通孔11, 通孔11处安装有螺母12, 螺杆21穿过螺母12和通孔11后顶置转轴6上, 以防 止转轴6转动。 为增加固定效果, 转轴6沿同一圆周方向开设若干凹槽9, 螺杆21穿过螺母12 和。

16、通孔11后卡在凹槽9内, 从而将转轴6牢牢固定在套筒1上。 也可以省去上述的螺母12, 而 直接在套筒1的侧壁开设螺纹孔。 0038 如图6所示, 若干凹槽9包括推拉凹槽91、 水平凹槽92和垂直凹槽93。 螺杆21卡在推 拉凹槽91时, 如图7所示, 扶手3斜向后倾斜。 螺杆21卡在水平凹槽92时, 如图9所示, 扶手3水 平向前, 用于放置收集篮30。 螺杆21卡在垂直凹槽93时, 如图8所示, 扶手3垂直向下, 以减少 自动捡球机的体积, 防止运输时手把主体10晃动。 0039 根据设计需要可通过调整三个凹槽9的角度值, 来改变扶手3斜向后倾斜的角度, 比如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为, 预。

17、先确定推拉凹槽91的初始角度为, 使推拉凹槽91和扶 手3处于同一平面。 水平凹槽92和垂直凹槽93均与推拉凹槽91呈135度布置, 螺母12则安装 在套筒1向后斜向上45度位置处。 如图4所示, 此时螺杆21卡在推拉凹槽91内时, 扶手3斜向 后倾斜的角度即为45度。 0040 使用时, 将手把主体10转至水平向前位置时, 即可将装满球的收集篮30放置其上 方, 弯折的扶手3可增加和收集篮30的接触面积, 保证收集篮30的平稳性, 防止倾翻, 此时的 手把主体10同样可以用于推拉。 0041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凡依 本案的设计思路所做的等同。

18、变化, 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626931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7 页 6 CN 205626931 U 6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7 页 7 CN 205626931 U 7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7 页 8 CN 205626931 U 8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4/7 页 9 CN 205626931 U 9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5/7 页 10 CN 205626931 U 10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6/7 页 11 CN 205626931 U 11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7/7 页 12 CN 205626931 U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运动;游戏;娱乐活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