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电话机、有线电报、计算机及其信息网络系统以及电视机、录放像机、卡拉OK机、收(录)音机、转扩机、传真机、显示器、(遥)控制器和作为计算器或计算机内、外部功能转换以及作为计数器、解读器和运算器等元器件之用的等一切有电信号传输内、外部通道的接收器(含接收发生器)进行单机(排他性)或联机、分机共处(兼容性)等形式的对任意条(对)或种电信号发生源通道如电话发生器输出端,有线电报发生端,计算机及其信息交换网络发生源,和机外室内天线、室外天线、卫星天线、共用天线、有线电缆、闭路共用电缆,双机相向信号源,联机共用信号源,分机各自信号源,计算器或计算机内、外部信号源等一切发生器或接收发生器之各种形式的电信号源进行任意选择性转换(切换)或指令性转换(切换)的双重万能功能转换器或交换机或计算器与计算机等内部元器件或者2以上进位制之任何进位制之计数器、解读器、运算器等装置以及附属之元器件即开关自动转换(切换)指令性主呼寻的器和从令性应呼寻的器装置。 电视机等接收器自身通常只能插接一个机外信号源,如与录(放)象机等接收发生器或发生器等联机运作时,通常也只能使用一个信号源,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双信号源互相转换之装置出现,但是这种装置只能同时使用两个信号源,而且是单机使用,如果联机1台,只能单机使用一个信号源,而联机两台就无法使用任何机外信号源了。而且这种转换器不能实现一次性插接所有信号输出、输入接插头(座)之后不变,即能起到可任意进行或者单机(排他性)或者联机或分机共处(兼容性)等各种形式的对接收或者输出的信号在有相对应功能相关联者之间进行任意转换(切换)之作用,而是需要反复分解组合各相关联者之间的信号传递接插头(座),这对于电视机或录(放)象机等接收器或接收发生器、发生器等的信号端子(接插头或座)是一种磨损和伤害,对于操作者是一种枯燥和乏味,而对于实现任意选择性使用各种信号源以及单、联、分机等组合形式的转换以及各自的功能在相关联者之间的转换也甚为不便。同时,现有的电话、有线电报、传真机、计算机网络系统之交换机其容量极限仍嫌不足,而且一般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似乎尚无国产的或者是属于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同类或更先进的交换机装置系统。另外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等用之开关自动转换(切换)主呼寻的器和应呼寻地器装置也有待于本国开发和向更先进型发展。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可供两种(台)以上接收器(含接收发生器)以及发生器共同使用的,在一次性插接所有信号传递接插头(座)或线头、端子等完毕后不变,即可实现单机(排他性)或联机、分机共处(兼容性)等组合形式的转换,并能对多种(或处)信号源进行任意接收选择,同时使各自的功能如:选、收、录、放、转、扩、传真、显示、(遥)控制以及运算、数据信息储取等在相关联者之间进行任意选择转换(切换)传递等和可以做为计算器或计算机内、外部的功能转换器之用以及可以较大地增加现有的电话、有线电报、传真机、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等的容量极限的属于中国自己的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装置以及2以上进位制之任何进位制之计数器、解读器、运算器等装置和本国的和/或较为先进的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用之开关自动转换(切换)主呼寻的器装置和开关应呼寻的器装置。
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利用各种开关,如:电子开关、微电子开关、集成电路开关、信号开关和某些电力开关等以及单向、双向和多向选择开关等的常断/常通功能,或者常断或常通功能,附以相应的和必要的线路连接,构成一定的转换(切换)逻辑通道,并配以一切相应的内、外部附件,如接插线头(座)、端子等,同时在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开关的前置(即信号发生端或接收端之回路)单机专用输出信号区部分附加某种号码编制控制指令性开关自动寻的主呼装置,而在其后置(即信号的接收端或发生端之回路)单机专用输入信号区部分附加某种号码编制控制从令性开关自动寻的应呼装置,即成为多信号源(含发生器)暨多接收器(含接收发生器)双重万能功能转换器(含交换机)和计算器或计算机内、外部功能转换器以及2以上进位制之任何进位制之计数器、解读器和运算器等装置及其附属元器件之开关即自动转换(切换)指令性主呼寻的器装置和从令性应呼寻的器装置。
对开关逻辑线路的连接,具体规定为:在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等的转换开关矩阵中,凡是与信号的发生端(或接收端之回路)直接相连者为开关的前置端(即初级端),而凡是与信号的接收端(或发生端之回路)直接相连者为开关的后置端(即次级端)。无论是作为电话交换机等用之正极做(接)地开关或者作为电视机、录放象机等功能转换器之负极为(接)地开关均是如此。同时规定,前置与后置构成方式可以互相对调,即原前置之组合形式可对调为现后置,同时原后置之组合形式必须对调给现前置,但二者原来连接的对象不变。另外规定,在前置与后置中不得包含针对接收发生器自身的接收端次级和发生端初级,即,接收发生器自身发生端发生的信号不得重返自身的接收端以形成错误逻辑导向。最后规定,单刀单向选择开关交换机开关矩阵中每位单机专用的前置要对应其它容量以内之各单机的后置并联出一位开关的前置(初级)端来,但自身的后置端除外,同理,每位单机专用的后置要对应其它容量以内的各单机的前置并联出一位开关的后置(初级)端来,而自身的前置端除外,前后置各自并联后要交叉对应,即如前置是分散交叉式并联,则后置必定是集中式并联,反之亦然。而单刀多向选择开关交换机开关矩阵中,每位单机专用的前置,要纵向并联出对应其它容量以内的各单机的前置掷位来,其中针对自身的前置掷位应空位,而每一位单机专用的后置要在横向上将刀对应其它容量以内的各单机的前置掷位做任意指令性或从令性之寻的移动,但因针对自身的前置掷位是空位,而没有接收到信号,从而实现前述之逻辑规定。或者前、后置之掷位与刀的位置对调,效果相同。经此逻辑安排后,以电话交换机为例:某甲电话欲与某乙电话对话,则首先摘机后,发生端经单机专用的本局回路和端点进入交换机单机专用的本局拨号开关中,而与开关矩阵中的该机专用前置连接,只要在此之前无任何其它电话先行寻呼某甲,而产生忙音,则某甲即可以通过拨号脉冲(或音频等)发生器向前置的开关自动转换(切换)主呼寻的器发出某乙电话号码编制的主呼寻的指令,同时某甲接收端矩阵开关专用的后置立即自动处于主动应呼状态,而某乙电话接收端在交换机中的专用矩阵开关后置上的从令性开关自动转换(切换)应呼寻的器接到主呼的指令后,即与主呼通过刀实现桥接(至于刀或掷位是在前置(初级)端还是在后置(次级)端不限,但应以统一规定为好。)然后某乙电话在交换机上专用的本局拨号开关立即启动某乙电话之振铃器,某乙电话振铃。在规定时间内,如某乙电话未摘机,则振铃器自动停止工作,同时,某甲前置与某乙后置之刀与掷位的桥接分离,寻机主呼线路被中止撤线。而在规定时间内某乙电话摘机,则某乙电话通过发生端进入该机专用的本局回路,经端点进入该机专用的交换机本局拨号开关中,再进入其专用的矩阵开关的前置,然后由其开关自动转换(切换)主呼寻的器发出被动式寻的指令,而与处于主动应呼状态的某甲之后置(次级)端发生协调动作,实现桥接,从而完成某甲与某乙电话对话的双线回路之建立,使之可以实现同时或分别相向送话与受话之功能。而通话完毕,或者任一方先行挂机,则交换机中该前、后置的刀与掷位分离,双线回路中止而实现撤线。如果举行电话联席会议等,则可通过本局交换机或联网交换机中继线路等将主讲者之开关的专用前后置直接接驳转换(切换)给相关联的各单机专用的前、后置上,即主讲电话专用的并联开关前置,同时分别与相对应的相关联之电话单机的后置桥接,而相关联之各单机专用的前置要与主讲电话的专用并联开关后置桥接,由交换机本身硬性完成,从而建立起主讲单机与众多的相关联之单机联机共用双线回路。
该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最大的特点是:每台电话(或接收发生器、接收器、发生器或信号源等)因都有各自专用的前、后置,即处于某种专线状态,但又随时可以与任意选定之目标机建立双线回路,只要本机没有被先行寻机或对方没有已经与他方建立联系,就绝不会出现因其他任何不相关之电话的相互对话而产生占线之现象,主呼摘机后占线的唯一可能是有人已先行与主机建立联系,而主呼发出寻的指令后占线的唯一可能是应呼已经先行与其它单机建立了联系,在共用回路方式中,这种占线概率是其它占线概率中最小的,所以单机专用前、后置回路方式就使每台电话的通话利用率及其随机性极大地得到提高,因此也就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而同时在本局交换机以外的各单机之专用线路则不做任何之改变。
计算机信息交换网络以及计算器或计算机内部功能转换器之工作原理大致如此。而作为普通之用的电视机、录放象机和卡拉OK机等功能转换器只要将信号源或发生器(含接收发生器之发生端)本机信号输出主电路或本信号源信号输出主电路与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的该机专用开关前置连接,回路则接于该机或该信号源专用开关的后置,而接收器(含接收发生器之接收端)则将接收端主电路接于该机专用的后置,而将回路接于该机专用的前置,这样即可实现与任意信号源(含发生器)以及与任意接收器(含接收发生器)在有对应功能的相关联者之间进行任意之转换(切换)之选择,并可实现单机(排他性)或联机、分机共处等任意形式的运作状态,以实现其功能之转换。如果给该功能转换器也附加上开关自动转换(切换)寻的元器件装置,则该功能转换器即成为自动(遥)控制万能功能转换器。最后需要附加说明的是:凡是自带信号弱电电源的信号源(含发生器)因不是采用电话等在交换机本局拨号开关中安置直流电源的方法,故应取消其本局拨号开关方式之直流电源而改由其各自专用的前、后置直接进入转换器开关矩阵中,或者变交流信号为直流载波信号并给其以号码之编制及其附件而通过其专用的本局拨号开关或直接进入电话交换机的开关矩阵中。
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之附属元器件开关自动转换(切换)指令性主呼寻的器和从令性应呼寻的器装置,其元器件可以是由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装置组成,或电子线路控制装置以及声控(普通音或八度音乐音或古乐音或超声波、次声波等一切听得见或听不见的声音)与接收装置,光控(普通光或红外光、紫外光、彩色光、单色激光或各种频谱之彩色激光等一切可见与不可见之光)与接收装置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使刀对掷位处于常通或常断状态,而在信号经过某甲专用前置并主呼寻的后而进入某乙专用后置则某乙专用后置对其它单机的前置信道立即自动处于常断状态,而只有该有主呼信号的前置与应呼之后置实现刀与掷位的桥接呈现常通状态。这可以由机械弹簧的复位来完成,或者磁路的相吸与相斥功能之转换来完成,以及利用微型刀驱动马达技术,或者电子、微电子、集成线路等的等电位电位差电流导向或者磁动力刀驱动马达以及电子线路控制和利用半导体二极管单向导电功能等技术来完成,其中发光二极管如赋于单向导电功能可起主呼信号和导通器双重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单刀单向选择矩阵开关双重万能功能转换器之交换机线路原理示意图。
图2是单刀多向选择矩阵开关双重万能功能转换器之交换机线路原理示意图。
参照图1:接收发生器(16)之B1、B2、B3、B4、B5和B6分别代表任意门本局电话以及其它本局之各局间中继线路电话、汇接中继线路电话、长途中继线路电话以及主中心、区域中心和总局等各交叉交换选择层次的中继线路电话或者任意台(或种)接收器、发生器以及接收发生器、计算机或计算器内部之各接收与发生元器件或者计算机外部信息传递交换网络系统等一切有数字号码及其编、解码附件的信号源(含发生器)和接收器(含接收发生器),但其信号如果是交流信号则需要将其改变为直流载波信号(图中均未画出)等等。以(16)之电话B6为例:通过摘、挂机开关(15)之摘机,经该机交换机外单机专用线和端点(11),启用其交换机矩阵开关线路中的专用前置(6)而成为主呼电话,只要该机在矩阵开关中的专用后置(1)没有先行接收到任何其它单机的主呼信号,即不会产生忙音,证明该线路可用,即通过本局拨号脉冲(或音频等)开关(12)发出由应呼(被呼)电话号码编制的开关自动转换(切换)主呼寻的指令给其前置(6)上的主呼寻的器(图中未画出),该主呼寻的器(图中未画出)即发出寻的信号,同时,该机在矩阵开关中的专用后置(1)及其并联组(2)和掷位(或刀)(3)立即自动进入主动应呼状态。而被寻的之电话机专用后置(1)及其并联组(2)和掷位或刀(3)只要没有先行与其它任何单机建立联系,其从令性应呼寻的器(图中未画出)接到主呼指令后立即产生协调动作,使之在矩阵开关中的交叉对应的二者各自专用的前置之刀或掷位(5)与后置之掷位或刀(3)实现桥接,其结果是,(16)之B6在其交换机中专用的单机本局拨号开关(7)中的正极接地等电位(10)将电压通过应呼电话之后置(1)输向该机之专用的单机本局拨号开关(7)中的电源(8)的负极,形成两个相同电源的串联,使其电压成倍增加,再通过电源(8)的接地正极接地等电位(9)传给(10),这时振铃器(14)接此双倍电压后启动,应呼电话振铃。如超过规定时间,应呼电话未摘机,则振铃器(14)自动关机,而原来实现桥接的前置(5)与后置(3)因其主呼与应呼寻的器接获振铃器(14)关机信号后而使其自动分离撤线,主呼寻机线路中止。而在规定时间内,应呼电话通过其摘、挂机开关(15)摘机,则经其单机专线和端点(11)进入交换机中其专用的本局拨号开关(7)中,再进入其单机专用的前置(6)与并联组(4)和刀或掷位(5)中,而启动其主呼寻的器,使之发出被动式主呼指令,而处于主动应呼状态的主呼电话B6的后置(1)及其并联组(2)和掷位或刀(3)立即响应,使二者交叉对应的前、后置之刀(或掷位)(5)与掷位(或刀)(3)产生协调动作,实现桥接,从而完成主呼电话B6与应呼电话之间可同时或分别相向送话与受话的双线回路之建立。其相互对话的工作原理是:双方各自通过送话器(图中未画出)将语音调制的直流电源等电位(9)与(10)的失衡与平衡补偿电流导向而输出、输入的载波电信号互相相向传递,又同时通过各自的(电话)听筒(13)将该信号拾音还原成语音,实现相互对话。如果举行电话联席会议等,则须通过本局交换机将主讲电话的前置(6)及其并联组(4)和各刀或掷位(5)与其它相关联和相对应之本局电话单机或联网(局间、汇接、长途、主中心、区域中心和总局等)交换机中继线路电话的后置(1)对其并联组(2)中的与主讲的前置之刀或掷位(5)相对应的掷位或刀(3)实现硬性桥接,同时,又将主讲电话的后置(1)及其并联组(2)和各掷位或刀(3)与其它相关联和相对应的上述之电话的前置(6)及其并联组(4)中的与主讲的后置之掷位或刀(3)相对应的刀或掷位(5)实现硬性桥接,从而完成主讲单机与众多的相关联之单机联机共用双线回路,实现主讲同时与所有相关联者之相互对话。由于该矩阵开关线路中排除了接收发生器(16)自身的发生端之信号通道(6)之(4)中的(5)与自身的接收端通道(1)之(2)中的(3)这两个刀(或掷位)与掷位(或刀),所以保证了接收发生器(16)可以避免将自身发生端发出的信号又重返自身接收端之错误。而该本局交换机矩阵开关中每位单机专用的前置(6)要对应其它容量极限以内之各单机的后置(1)并联出一位开关的前置初级端(刀或掷位)(5)来,形成并联组(4),但自身的后置(1)除外。同理,每位单机专用的后置(1)要对应其它容量极限以内的各单机的前置(6)并联出一位开关的后置次级端掷位或刀(3)来,形成并联组(2),但自身的前置(6)除外。而使前、后置并联组(4)与(2)交叉对应,即如果前置是分散交叉式并联组(4),则后置必定是集中排列式并联组(2)。反之亦然,即前、后置的并联组合方式可以互相对调,但是原来所连接的对象即前置与后置或者初级与次级不得改变。图1之矩阵开关总数公式为:公式1,Z=X(Y-1)。式中,Z为本局交换机容量极限内(16)之开关总数,X为信号源(含发生器)信号输出即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信号输入之单机专用前置信道(6)之数量,Y为接收器(含接收发生器之接收端)信号输入即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信号输出之单机专用后置信道(1)之数量,“1”代表矩阵开关中单机自身的前置(6)和自身的后置(1)。按照此公式1和其逻辑线路及转换之规定,万门电话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需要安排出9999万个开关来,这似乎显得开关太多,但开关的转换(切换)方式简便而又可靠,更易实现全自动化,但是必须对该矩阵开关存在的分布电容耦合场效应,电位差场效应等降到尽量小或彻底消除,还有信号的波形相位匹配,线路的阻抗匹配,平行线间的电磁互感效应(并行导线同向电流通过磁场产生相斥力,但同门主回路并行则其磁场更使电流畅通,而且对信号的波形不产生干扰)和导纳、电容效应,以及连接导线的电阻、电感与低通滤波器效应等都必须加以考虑和进行必要的恰到好处的降低、消除或匹配,利用光电耦合器或磁耦合器等来降低或消除分布电容耦合场效应等以及利用其它技术对上述之各种可能出现的潜在偏差进行纠偏,都是现有技术做得到的,故本专利不对此详述。参照图2,图2中的与图1中的上述各点完全相同,不再重述。图1之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的容量可以做到接近于无限大,这只要利用电子或微电子、集成线路块等技术完全做得到,只要将直流电源(8)或者变交流信号为直流载波信号器(图中未画出)以及振铃器(14)等的体积尽量缩小。或者从有限求无限,即通过有限容量的本局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的联网或联机来实现容量的无限大化。
参照图2:图1之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等可以用图2之单刀多向选择矩阵开关及其逻辑线路转换通道等代替。但是该单刀多向选择矩阵开关中的所有开关,其掷位数必须统一一致,否则无逻辑性。其开关的掷位数公式为:公式2,a=b+1,式中,a为单个开关的掷位数,b为一定进位制掷位之进位制数,“1”代表其中的虚位掷位。开关总数公式为:公式3,Z=abc,式中Z为该矩阵开关中容量极限内的开关总量同公式1,a和b同公式2,c为本局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等之容量极限数。其中实有的单机或实有中的部分单机之专用的开关总数公式为:公式4,Z=abn,式中Z同公式1和公式3,a和b同公式2和公式3,n为本局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容量极限内任意实有中的单机数量。该公式2、公式3和公式4连同其矩阵开关逻辑线路转换(切换)通道除了可用于制作同图1之功能和作用完全相同的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外,还可以用于制作计算器或计算机等内、外部功能转换器元件以及2以上任何进位制之计数器、解读器和运算器等之用。该矩阵开关为纵横制式,其开关掷位较之图1之单刀单向选择矩阵开关要少,而且随着开关掷位进位制的无限扩大化而趋近于单机专用单个开关,这可以通过电子开关、微电子开关、集成线路及其开关以及部分信号开关等来实现,如果单机专用的本局拨号开关(7)及其电源(8)或变交流信号为直流载波信号器(图中未画出)以及振铃器(14)等等的体积尽量缩小或者亦使之电子化、或微电子化、集成块化等等,则其容量接近于无穷大化则更为现实。也可以从有限求无限,即通过有限容量的本局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等与其它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等的联网或联机来实现其容量的无限大化。
图2中(16)之B1~B6所代表者同图1,但同时又代表计算器或计算机内部或外部之用之2以上进位制之计数器,解读器、运算器等。但同时凡带自身交流信号源之交变信号均须变成直流载波信号,或者取消本局拨号开关(7)中的直流电源(8)。即如果某甲是计数器,则某乙又可以是解读器,而某丙又可以是运算器等等,以不同进位制掷位开关的首尾衔接来完成计数、解读以及运算上的进位,而每一进位上的计数、解读和运算完毕后,要重新进行下一进位上的计数、解读和运算等,直至将某信息数据或数字等逐一进位进行计数、解读、运算或转换(交换),最后再将各进位上之结果加总即为总的结果。即,根据公式3,S1-1(或S2-1、S3-1、S4-1、S5-1、S6-1……)代表个位进位,而S1-2(或S2-2、S3-2、S4-2、S5-2、S6-2……)代表十位进位,而S1-3(或S2-3、S3-3、S4-3、S4-3、S5-3、S6-3……)代表百位进位,S1-4(或S2-4、S3-4、S4-4、S5-4、S6-4……)代表千位进位,S1-5(或S2-5、S3-5、S4-5、S5-5、S6-5……)代表万位进位,S1-6(或S2-6、S3-6、S4-6、S5-6、S6-6……)代表十万位进位,……以此类推可以无穷,而进位制的实现是利用公式2,即,每个开关的掷位数是该进位制数b再加上1,其中“1”是虚位掷位(9),安排在最后即该虚位掷位不与任何实位上的信道连接,而只与下一进位上的刀(20)连接,而本开关之刀(20)如与该虚位掷位(19)连接,等于实现了进位,即通过(19)与下一进位上的刀(20)的连接自动进入了下一进位,以此类推而实现进位之无穷化以及进位制之明确化。如果其中任一进位上开关的刀(20)与该开关上的虚位掷位(19)相脱离,同时与其中的任何一位实位掷位(18)发生桥接,都将意味着该进位开关以后的所有开关之信号通道被关闭,即该进位以后之进位及其开关上的数字或信号都被取消,而该进位上与刀实现桥接的实位掷位上的信号或数字以及其代表的进位都被计数或解读或投入运算,然后将以前所有进位上的数字及其代表的进位累加在一起,即成为总的计数或解读或运算之结果。对单刀多向选择开关给定一定的线路与转换逻辑关系并附以一定的计算公式,即可以成为2以上任何进位制之计数器、解读器和运算器等这在另外的专利中曾有说明,但和本专利中说明的有许多不同,二者各有特点,如借用须实现两个专利的相互转让。
上述之信号逻辑通道及转换关系等以及公式2、公式3、公式4同样适用于电话等交换机或电视机、录放象机、卡拉OK机等功能转换器,可起到和图1之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同样之作用,不再赘述。不同的是该矩阵开关单机专用前置(6)或后置主信道(17)相当于图1之并联组(4),但其在开关矩阵中为各单机前置(或后置)开关掷位(18)之共用并联之信号主通道或连线,表现为纵的关系,但对应自身专用的后置(1)或前置(6)之刀(20)之实位掷位,为一空位,以保证避免自身发生端发出的信号又重返自身接收端之错误。此原理适用于计算器或计算机内外部功能转换器但对于计数器、解读器和运算器等,则该实位空位掷位应代表单机自身之数字或应有之数字,否则计数、解读与运算等等无以为继。由于该开关最后的掷位为虚位(19)不与其它实位发生直接联系,而只与下一进位上的开关的刀(20)相连接,从而形成前者之刀(20)通过前者的虚位掷位(19)而与后面的刀(20)之串联,以此类推,可以无穷,使该信号通道无限延伸,表现为横的关系,其中任何一个进位上开关的刀(20)一旦脱离虚位掷位(19)而与某一实位掷位(18)桥接,都将意味着该开关以后各进位之开关上的信号通道被关闭,而该进位开关上的与刀(20)桥接的实位掷位(18)之占有的某专用信道被启用。其作用和功能等同图1的。因其每台单机都在开关矩阵中都有其各自专用的前置和后置信道,因此和图1的一样,既可实现同任意电话单机等的对话,又不会发生争抢共用信道之麻烦,因此极大地提高了每台电话的通话利用率及其随机性,从而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同时,本局交换机以外的各单机专线不做任何之改变。另外其开关随着掷位进位制的无限扩大化而趋近于一台单机一个开关,这可以利用电子、微电子、集成线路及其开关等技术而实现。因此一个单刀多向选择矩阵开关之本局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其容量可以接近于无穷大化或者从有限求无限即通过有限容量的本局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的联网或联机来实现其容量的无限大化,同理适用于计算器或计算机内、外部之功能转换器或计数器、解读器、运算器等。
附属元器件之开关自动转换(切换)指令性主呼寻的器和从令性应呼寻的器可利用无线电频谱遥控技术,或者音频声控技术以及光谱信号控制技术等来作编码信号源和解码接收器,而利用机械复位弹簧或磁路相吸与相斥之功能转换、微型刀驱动马达、以及电子、微电子或集成线路等的电位电位差电流导向或者磁动力刀驱动马达以及电子线路控制和利用半导体二极管单向导电功能等技术使处于常通或常断状态的开关之刀与掷位实现在单机专用的某甲前置和某乙后置中,只要有一对前置初级端(5)或(18)与后置次级端(3)或(20)有信号通过,或者前、后置方式对调,只要有一对前置初级端(3)或(20)与后置次级端(5)或(18)有信号通过,则其它各前、后置之初、次级端均自动进入断路状态。其中无线电频谱技术应设置不会产生干扰之频谱(道)来进行编码和解码,这在技术上可行,但可供利用的频谱(道)有限。而音频声控技术则实用的多,可利用普通音频,或者八度音乐音频、或者古音乐音频,或者超声波、次声波等一切听得见与听不见的声音音频(波)。而光谱控制技术则更为实用,相当于海上两船的旗语或灯光信号语,即利用普通光的不同组合形式的明、灭来编码和解码,或者是利用不同色彩的光,或者红外光、紫外光、单色激光、不同色彩的激光等等一切形式与种类的可见光或不可见光等来编码或解码。而如果赋于发光二极管单向导电功能则可使之具有主呼信号和导通器双重作用。以上为制作原理与技术方案,均可利用现有技术,故不对其具体实例加以描述(以上图中均未画出)。
另外,还有单刀双向选择矩阵开关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其开关总数公式为:公式5,Z=(X+Y-2)d,式中,Z、X、Y同公式1,“2”中的每一个“1”分别代表单机专用的自身前置和后置,d即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的容量极限数。或者公式6,Z=(X+Y)n,式中Z、X、Y和n同公式1、公式4和公式5。即其前置和后置是分别通过其各自在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中专用的前置开关矩阵和后置开关矩阵的连接,即前置接于后置开关矩阵的首位开关的刀上,而后置接于前置开关矩阵的末位开关的刀上,同时,前、后置开关矩阵中都分别排除了单机专用的自身前置和后置之信道,而该前、后置开关矩阵之间的末位前置开关之刀与首位后置开关之刀之间则不做任何之连接,而构成其矩阵开关的。或者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容量极限内的部分或全部单机各自专用的前置都分别部分或全部接于若干个或同一个后置开关矩阵中的首位开关的刀上,而各自专用的后置则分别部分或全部接于若干个或同一个前置开关矩阵的末位开关的刀上,同时前后置开关矩阵则包含了容量极限内的全部信道;但是,单机自身前置不得将信号反输给自身的后置的规定需通过特别制约机制来完成。该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等的功能及作用等同图1和图2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果采用公式6将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即在容量极限内可能会出现若干单机或全部单机争抢若干或同一信道之现象,因此该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等的本局容量不宜过大,但可通过有限求无限,即通过联网或联机来实现无限大之容量。同样,该交换机或功能转换器等的矩阵开关中也存在着电位差场效应、分布电容耦合场效应等等同图1和图2的基本相同的可能的潜在偏差,亦须加以降低或消除或适当的匹配来进行纠偏(以上图中均未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