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进风离心风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双进风离心风机.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96761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96761A21申请号201410418400422申请日20140822F04D29/42200601F04D29/6620060171申请人广东海信家电有限公司地址52833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德胜西路北1号72发明人梁之博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代理人林丽明54发明名称一种双进风离心风机57摘要本发明是一种双进风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双进风叶轮及电机,双进风叶轮安装在电机的转轴上并置于蜗壳内,所述蜗壳包括前盖板、后盖板及置于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的蜗壳围板,前盖板和后盖板在对正。
2、双进风叶轮的位置开设有前进风通道和后进风通道,蜗壳围板开设有出风通道,所述蜗壳在对应出风通道的位置设有蜗舌,所述蜗舌包括蜗舌曲面,蜗舌曲面位于出风通道一侧,所述蜗舌曲面为内凹、且非对称的曲面。本发明的蜗舌曲面采用内凹、且非对称的曲面,一方面可以降低旋转噪声,另一方面,由于靠近叶轮前、后端圈的蜗舌轮廓线采用深舌形式,靠近叶轮中盘的蜗舌轮廓线采用浅舌形式,这样可克服由于叶轮出口速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问题,有利于提高风量、风压和效率。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96761ACN1。
3、04196761A1/1页21一种双进风离心风机,包括蜗壳(1)、双进风叶轮(2)及电机(3),双进风叶轮(2)安装在电机(4)的转轴上并置于蜗壳(1)内,所述蜗壳(1)包括前盖板(11)、后盖板(13)及置于前盖板(11)与后盖板(13)之间的蜗壳围板(12),前盖板(11)在对正双进风叶轮(2)的位置开设有前进风通道(40),后盖板(13)在对正双进风叶轮(2)的位置开设有后进风通道(42),蜗壳围板(12)开设有出风通道(41),所述蜗壳(1)在对应出风通道(41)的位置设有蜗舌(14),所述蜗舌(14)包括蜗舌曲面(142),蜗舌曲面(142)位于出风通道(41)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
4、蜗舌曲面(142)为内凹的曲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进风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曲面(142)为内凹、且非对称的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进风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曲面(142)由前倾斜曲面(142A)和后倾斜曲面(142B)连接构成,且蜗舌曲面(142)的最凹处位于前倾斜曲面(142A)和后倾斜曲面(142B)的交线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进风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倾斜曲面(142A)与后倾斜曲面(142B)光滑过度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进风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进风叶轮(2)包括有前端圈(21)、后端圈(22),以及设置在前端圈(21)和后端圈。
5、(22)之间的中盘(23),所述前倾斜曲面(142A)和后倾斜曲面(142B)的交线所在平面与所述中盘(23)的中平面沿电机(3)的轴向方向的距离L5M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进风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曲面(142)为内凹的弧形曲面。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双进风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围板(12)的前后端的轮廓线沿电机(3)轴向投影重合,且蜗壳围板(12)在靠近出风通道(41)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板(121),蜗舌(14)固定在固定板(121)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进风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14)为单独成型。权利要求书CN104196761A1/4页3一。
6、种双进风离心风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机,尤其是一种双进风离心风机,属于双进风离心风机的改进技术。背景技术0002目前,大吸力吸油烟机已经成为行业主流,双进风离心风机具有流量系数大、压力系数高和结构紧凑等特点,符合大吸力油烟机的使用需求。0003离心风机蜗壳出口附近带有舌状结构,称为蜗舌,它的作用是将导向蜗壳出口的气流进行分流,防止部分气体在蜗壳内循环流动。根据蜗舌的长度以及蜗舌离叶轮的径向距离的不同,蜗舌分为尖舌、深舌、浅舌和平舌等形式。尖舌最长、离叶轮的径向距离最短,对风量、风压和效率最有利,但噪音最大;而平舌最短、离叶轮的径向距离最长,对风量、风压和效率最不利,但噪音最好。对于。
7、单侧进风的离心风机,由于气流从叶轮进口到叶轮出口需要转过90,在叶轮出口靠近前盘侧存在较大的流动分离,形成低速的涡流区,这样就导致叶轮出口速度沿轴向分布不均匀,靠近叶轮后盘侧速度高,靠近叶轮前盘侧速度低。如果采用直蜗舌,就无法兼顾这种不均匀的叶轮出口气流。采用尖舌,对靠近叶轮前盘侧的低速出口气流有利,可以大大降低该部分气流产生回流的几率,但对靠近叶轮后盘侧的高速出口气流不利,会产生很大的旋转噪音。采用平舌则对靠近叶轮后盘侧的高速出口气流有利,但对靠近叶轮前盘侧的低速出口气流很不利,很容易产生回流,风量、风压和效率都会急剧下降。0004为了克服传统蜗舌的缺陷,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506。
8、396公开了“一种能双面进风的欧式吸油烟机的风机蜗壳结构”,其公开了一种不对称的单向倾斜蜗舌结构,该技术采用了“有源降噪”原理,使叶轮出口气流对蜗舌冲击扰动产生的旋转噪音的频率沿轴向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位差,这种具有相位差的噪音源(尤其是相位相反的噪音源)叠加后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减,有利于降低旋转噪音。该技术对于单进风的离心风机是合理的,但对于能双面进风的离心风机就不太合适。为了解决双面进风离心风机的蜗舌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7429653公开了“一种具有双进风结构的吸油烟机离心风机”,其公开了一种双向倾斜的蜗舌结构,其倾斜方向是由叶轮中盘向叶轮前、后端圈方向倾斜,即靠近叶轮中盘处采用。
9、深舌设计,靠近叶轮前、后端圈处采用浅舌设计。这种倾斜蜗舌对降低气动噪音是有一定贡献的,但不利于蜗壳内尤其是蜗舌处的气流流动。原因是离心叶轮出口气流沿轴向分布是不均匀的,双进风叶轮出口流速由前端圈至中盘逐渐变大,再由中盘至后端圈逐渐变小。所以采用由叶轮中盘向叶轮前、后端圈方向倾斜的蜗舌在其靠近叶轮前、后端圈侧很容易产生流动分离,形成较大的逆压梯度,导致回流的产生,致使部分气体在蜗壳内循环流动,降低了风机的风量、风压和效率。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旋转噪说明书CN104196761A2/4页4音、提高风量的双进风离心风机。0006为了达到上述。
10、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双进风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双进风叶轮及电机,双进风叶轮安装在电机的转轴上并置于蜗壳内,所述蜗壳包括前盖板、后盖板及置于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的蜗壳围板,前盖板在对正双进风叶轮的位置开设有前进风通道,后盖板在对正双进风叶轮的位置开设有后进风通道,蜗壳围板开设有出风通道,所述蜗壳在对应出风通道的位置设有蜗舌,所述蜗舌包括蜗舌曲面,蜗舌曲面位于出风通道一侧,所述蜗舌曲面为内凹的曲面。0007上述方案中,由于蜗舌曲面为内凹的曲面,使叶轮出口气流对蜗舌冲击扰动产生的旋转噪音的频率沿轴向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位差,有利于降低旋转噪音,另一方面,由于靠近叶轮前、后端圈的蜗舌轮廓线采用深舌。
11、形式,靠近叶轮中盘的蜗舌轮廓线采用浅舌形式,克服了由于叶轮出口速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问题,有利于提高风量、风压和效率。0008为了进一步降低旋转噪音,上述蜗舌曲面为内凹、且非对称的曲面。0009优选地,上述蜗舌曲面由前倾斜曲面和后倾斜曲面连接构成,且蜗舌曲面的最凹处位于前倾斜曲面和后倾斜曲面的交线处。0010优选地,上述前倾斜曲面与后倾斜曲面光滑过度连接。0011上述双进风叶轮包括有前端圈、后端圈,以及设置在前端圈和后端圈之间的中盘,所述前倾斜曲面和后倾斜曲面的交线所在平面与所述中盘的中平面沿电机的轴向方向的距离L5MM。即使得两个倾斜曲面的交线尽可能与叶轮的中盘对齐,以便获得更好的降噪效果。0。
12、012另一方案,上述蜗舌曲面为内凹的弧形曲面。0013为了便于蜗舌的安装,上述蜗壳围板的前后端的轮廓线沿电机轴向投影重合,且蜗壳围板在靠近出风通道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板,蜗舌固定在固定板上。0014为了简化工艺,上述蜗舌为单独成型。0015本发明的双面进风离心风机蜗壳的蜗舌采用由叶轮前、后端圈分别向叶轮中盘方向倾斜的双向倾斜结构形式,一方面,使叶轮出口气流对蜗舌冲击扰动产生的旋转噪音的频率沿轴向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位差,这种具有相位差的噪音源叠加后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减,有利于降低旋转噪音,达到降低旋转噪声。另一方面,由于靠近叶轮前、后端圈的蜗舌轮廓线采用深舌形式,靠近叶轮中盘的蜗舌轮廓线采用浅舌形式,。
13、这样彻底克服了由于叶轮出口速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问题,有利于提高风量、风压和效率。附图说明00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双进风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1朝F方向的投影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双进风离心风机蜗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双进风离心风机蜗壳(隐藏蜗壳前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离心风机的蜗壳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蜗舌的结构示意图;图8本发明实施例2双进风离心风机蜗壳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CN104196761A3/4页5图9为图8朝H方向的投影视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蜗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7下面结合具体。
14、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0018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
15、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0019实施例1本发明的双进风离心风机如图1至7所示,包括蜗壳1、双进风叶轮2及电机3,双进风叶轮2安装在电机4的转轴上并置于蜗壳1内,电机4通过电机固定支架固定6在蜗壳1内,所述蜗壳1包括前盖板11、后盖板13及置于前盖板11与后盖板13之间的蜗壳围板12,前盖板11在对正双进风叶轮2的位置开设有前进风通道40,后盖板13在对正双进风叶轮2的位置开设有后进风通道42,前进风通道40和后进风通道42分别安装有进风圈5,蜗壳围板12开设有出风通道41,且在出风通道41的出风端口处设有蜗壳法兰15,前盖板11、蜗壳围。
16、板12和后盖板13靠近出风通道41的出风端口处的位置均与蜗壳法兰15连接。0020上述蜗壳1在对应出风通道41的位置设有蜗舌14,所述蜗舌14包括蜗舌前端面141、蜗舌曲面142、蜗舌后端面143和固定面144,蜗舌前端面141与前盖板11贴近或接触,蜗舌后端面143与后盖板13贴近或接触,蜗舌曲面142位于出风通道41一侧,且蜗舌曲面142为内凹的曲面,固定面144位于与蜗舌曲面142相对的一侧,本实施例中,蜗舌14为单独成型,蜗壳围板12的前后端的轮廓线沿电机3轴向投影重合,蜗壳围板12在靠近出风通道41的位置设置有固定板121,蜗舌14的固定面144与固定板121接触,且蜗舌14与固定板。
17、12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0021本实施例中,上述蜗舌曲面142为内凹、且非对称的曲面,优选的,蜗舌曲面142由前倾斜曲面142A和后倾斜曲面142B光滑过度连接构成,且蜗舌曲面142的最凹处位于前倾斜曲面142A和后倾斜曲面142B的交线处,前倾斜曲面142A和后倾斜曲面142B的交线所在平面偏离蜗舌14的中间平面。上述双进风叶轮2包括有前端圈21、后端圈22,以及设置在前端圈21和后端圈22之间的中盘23,所述前倾斜曲面142A和后倾斜曲面142B的交线所在平面与所述中盘23的中平面沿电机3的轴向方向的距离L5MM,即使得前倾斜曲面142A和后倾斜曲面142B的交线尽可能与双进风叶轮2的中盘。
18、23对齐,以便获得更好的降噪效果。002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蜗舌14采用由叶轮的前、后端圈21、22分别向叶轮中盘23方向倾斜的双向倾斜结构形成的蜗舌曲面142,使得蜗舌14靠近叶轮前、后端圈21、22的蜗舌轮廓线采用深舌形式,靠近叶轮中盘23的蜗舌轮廓线采用浅舌形式,克服了由于叶轮出口说明书CN104196761A4/4页6速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问题,有利于提高风量、风压和效率,另外,使叶轮2出口气流对蜗舌曲面142冲击扰动产生的旋转噪音的频率沿电机的轴向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位差,这种具有相位差的噪音源叠加后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减,有利于降低旋转噪音,达到降低旋转噪声。0023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双进风。
19、离心风机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为如8至10所示,上述蜗舌曲面142为内凹的弧形曲面,且蜗舌曲面142的前端边缘与固定面144的距离大于蜗舌曲面142的后端边缘与固定面144的距离,即是蜗舌前端面141的高度大于蜗舌后端面143的高度,使得蜗舌曲面142处于非中间对称状态,有利于提高风量、风压和效率,也达到降低旋转噪声的较好效果。0024本实施例的双进风离心风机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0025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196761A1/5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96761A2/5页8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96761A3/5页9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96761A4/5页10图6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4196761A105/5页11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4196761A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