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米红薯复合方便直条米粉的生产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 领域。
背景技术
米粉是深受人们喜欢、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直条米粉的传统生产工艺为: 早籼米→浸泡→粉碎→挤压蒸煮→老化1→复蒸→老化2→梳洗→干燥→切割→ 杀菌→包装。这种经过挤压方式生产的米粉分子结构紧密,即食性很低,复水难, 需要蒸煮才能食用。迄今为止,还没有采用酵母菌进行限制性发酵生产方便米粉 的工艺。米粉经过发酵后不仅可生成糖类、多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还 可部分降解淀粉和蛋白等成分,同时加入的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会使米 粉的蛋白质溶出,提高大米蛋白的利用率,使其更易吸收。此外,发酵过程中生 成的酒精,采用适当方式加热可转化为酒精水蒸汽。酒精水蒸汽为双亲性分子, 对物料中的小分子有机质和水分(包括结合水)都具有强吸收作用。在酒精水蒸 汽逸出过程中,会增加米粉孔洞结构,提高复水性能。
红外线是一种具有热作用的射线。中短波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干燥 过程能做到内外一致,且具有很好的空化作用。在干燥过程中,不同物料具有不 同的吸收波长,采用相匹配波长的红外线进行处理,热量传递过程能耗更少,基 本不会改变产品原有色泽和口感。
微波是频率在300兆赫-300000兆赫的电波。当被干燥物质放在微波场中时, 极性分子以每秒几十亿的高频来回摆动、摩擦,微波电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能, 使得物料温度升高,水分迅速由内而外扩散。微波干燥是内源性加热所以使得干 燥时间大大缩短,但是由于微波场的分布问题和物料内部极性分子分布不均使得 普通微波干燥有不均匀现象产生。为了克服微波干燥的不均匀性,本发明采用微 波脉冲干燥,通过间歇性的向干燥腔中进气而形成压力差,从而产生喷动的气流, 能够带着物料使其运动到微波场中的任意一点,从而减轻了加热不均的现象,避 免了烧焦点的出现,提高了产品品质。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直条米粉口味单一,营养价值不高,复水性差、食用不方便的问题, 提供一种可同时改善米粉复水性、食味品质和营养价值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米红薯复合方便直条 米粉的生产方法:
(1)生产工艺为:早籼米→浸泡→粉碎→添加红薯淀粉,混匀→限制性发 酵→双螺杆挤压→老化→复蒸→梳洗→真空-红外协同干燥→微波脉冲干燥→直 条米粉切割→包装;
(2)生产工艺中的添加红薯淀粉为:红薯淀粉与早籼米的质量比为13:87;
(3)生产工艺中的限制性发酵为:分别用30-32℃纯净水保温浸泡乳酸菌和 酵母菌28-30min得乳酸菌悬液和酵母菌悬液,将乳酸菌悬液加入米浆混匀,于 36-38℃恒温密闭发酵1.8-2.0h,然后将酵母菌悬液加入米浆后充分拌匀,于36-38 ℃恒温发酵2.8-3.0h,得到限制性发酵米浆;其中酵母菌菌种的添加量为2.8-3.0 ×109cfu/100g米粉,乳酸菌的添加量为1.8-2.0×1010cfu/100g米粉;
(4)生产工艺中的真空-红外协同干燥为:将米粉置于红外线场中,调节干 燥室中真空度为0.05-0.06MPa,红外线波长3-4μm,红外线热源温度480-500℃, 热源与米粉相距8-10cm,干燥至直条米粉含水量为18-20%;
(5)生产工艺中的微波脉冲干燥为:微波强度26-28w/g,温度控制为66~68 ℃,间歇时间为2min,干燥至直条米粉含水量为8-10%。
具体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原料浸泡:选取早籼米,淘洗3遍以上,20-36℃水中浸泡3-4h;
(2)粉碎:用60目网筛锤片式粉碎机粉碎,米粉过80目网筛,得到米浆;
(3)添加红薯淀粉:往米浆中添加红薯淀粉,混匀,调节米粉水分含量为 36-38%;红薯淀粉与早籼米的质量比为13:87;
(4)限制性发酵:分别用30-32℃纯净水保温浸泡乳酸菌和酵母菌28-30min 得乳酸菌悬液和酵母菌悬液,将乳酸菌悬液加入米浆混匀,于36-38℃恒温密闭 发酵1.8-2.0h,然后将酵母菌悬液加入米浆后充分拌匀,于36-38℃恒温发酵 2.8-3.0h,得到限制性发酵米浆;其中酵母菌菌种的添加量为2.8-3.0×109cfu/100g 米粉,乳酸菌的添加量为1.8-2.0×1010cfu/100g米粉;
(5)挤压:将拌好的物料通过双螺杆挤压机进行榨粉;
(6)老化:将榨出的米粉条送入温度40~46℃,湿度85~90%的环境中老化 22~24h;
(7)复蒸:将老化后的米粉条送入蒸柜里,复蒸2~4min;
(8)梳洗:将复蒸后的米粉条放入水池内浸泡1~2min,清除米粉上残留的 吐浆,悬挂梳理;
(9)真空-红外协同干燥:将米粉置于红外线场中,调节干燥室中真空度为 0.05-0.06MPa,红外线波长3-4μm,红外线热源温度480-500℃,热源与米粉相 距8-10cm,干燥至直条米粉含水量为18-20%;
(10)微波脉冲联合干燥:微波强度26-28w/g,温度控制为66~68℃,间歇 时间为2min,干燥至直条米粉含水量为8-10%;
(11)直条米粉切割、包装。
本发明工艺与现有技术的不同点之一在于:
1、使用复合菌(乳酸菌和酵母菌)对米粉进行前处理发酵,增加了米粉中 蛋白质的溶出量,提高了米粉的营养价值。发酵后米粉平均粒径为8-20μm,更 有利于形成均匀致密的凝胶,制成的米粉有较好口感,表面光滑。同时发酵过程 中产生的乙醇,在榨粉过程中受到挤压和热作用而释放出来,形成孔洞结构,有 助于提升米粉的复水性能。
2、采用一次老化法,适当延长米粉挤压后的老化时间,而在米粉复蒸后进 行快速梳洗,控制米粉的老化。
3、该生产工艺连续紧凑,真空-红外干燥与微波脉冲协同干燥减轻了加热不 均的现象,可增加米粉孔洞结构,提高复水性能,同时避免了烧焦点的出现,提 高了产品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复水率的测定:准确称取方便直条 米粉成品Ag置于烧杯中,加入5倍沸水并立即加盖复水8分钟后立即沥干并用 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称重Bg,复水率用B/A表示。
实施例1:
(1)原料浸泡:早籼米去杂,淘洗3遍,36℃水中浸泡3h;
(2)粉碎:用60目网筛锤片式粉碎机粉碎,米粉过80目网筛,得到米浆, 调节米粉水分含量为36%;
(3)拌粉:用拌粉机混合均匀;
(4)挤压:将拌好的物料通过双螺杆挤压机进行榨粉;
(5)老化:将榨出的米粉条送入温度46℃、湿度90%的环境中老化22h;
(6)复蒸:将老化后的米粉条送入蒸柜里,复蒸2min;
(7)梳洗:将复蒸后的米粉条放入水池内浸泡2min,清除米粉上残留的吐 浆,悬挂梳理;
(8)热风干燥:热风温度为50℃干燥至直条米粉含水量为10%;
(9)直条米粉切割、包装。
实施例2:
(1)原料浸泡:选取早籼米,淘洗3遍,36℃水中浸泡3h;
(2)粉碎:用60目网筛锤片式粉碎机粉碎,米粉过80目网筛,得到米浆;
(3)添加红薯淀粉:往米浆中添加红薯淀粉,拌匀,调节米粉水分含量为 36%,红薯淀粉与早籼米的质量比为13:87;
(4)挤压:将拌好的物料通过双螺杆挤压机进行榨粉;
(5)老化:将榨出的米粉条送入温度46℃、湿度90%的环境中老化22h;
(6)复蒸:将老化后的米粉条送入蒸柜里,复蒸2min;
(7)梳洗:将复蒸后的米粉条放入水池内浸泡2min,清除米粉上残留的吐 浆,悬挂梳理;
(8)热风干燥:热风温度为50℃干燥至直条米粉含水量为10%;
(9)直条米粉切割、包装。
实施例3:
(1)原料浸泡:选取早籼米,淘洗3遍,36℃水中浸泡3h;
(2)粉碎:用60目网筛锤片式粉碎机粉碎,米粉过80目网筛,得到米浆;
(3)添加红薯淀粉:往米浆中添加红薯淀粉,拌匀,调节米粉水分含量为 36%,红薯淀粉与早籼米的质量比为13:87;
(4)限制性发酵:分别用32℃纯净水保温浸泡乳酸菌和酵母菌28min得乳 酸菌悬液和酵母菌悬液,将乳酸菌悬液加入米浆混匀,于38℃恒温密闭发酵1.8h, 然后将酵母菌悬液加入米浆后充分拌匀,于36℃恒温发酵3.0h,得到限制性发 酵米浆;其中酵母菌菌种的添加量为2.8×109cfu/100g米粉,乳酸菌的添加量为 2.0×1010cfu/100g米粉;
(5)挤压:将拌好的物料通过双螺杆挤压机进行榨粉;
(6)老化:将榨出的米粉条送入温度46℃、湿度90%的环境中老化22h;
(7)复蒸:将老化后的米粉条送入蒸柜里,复蒸2min;
(8)梳洗:将复蒸后的米粉条放入水池内浸泡2min,清除米粉上残留的吐 浆,悬挂梳理;
(9)热风干燥:热风温度为50℃干燥至直条米粉含水量为10%;
(10)直条米粉切割、包装。
实施例4:
(1)原料浸泡:选取早籼米,淘洗3遍,36℃水中浸泡3h;
(2)粉碎:用60目网筛锤片式粉碎机粉碎,米粉过80目网筛,得到米浆;
(3)添加红薯淀粉:往米浆中添加红薯淀粉,拌匀,调节米粉水分含量为 36%,红薯淀粉与早籼米的质量比为13:87;
(4)限制性发酵:分别用32℃纯净水保温浸泡乳酸菌和酵母菌28min得乳 酸菌悬液和酵母菌悬液,将乳酸菌悬液加入米浆混匀,于38℃恒温密闭发酵1.8h, 然后将酵母菌悬液加入米浆后充分拌匀,于36℃恒温发酵3.0h,得到限制性发 酵米浆;其中酵母菌菌种的添加量为2.8×109cfu/100g米粉,乳酸菌的添加量为 2.0×1010cfu/100g米粉;
(5)挤压:将拌好的物料通过双螺杆挤压机进行榨粉;
(6)老化:将榨出的米粉条送入温度46℃、湿度90%的环境中老化22h;
(7)复蒸:将老化后的米粉条送入蒸柜里,复蒸2min;
(8)梳洗:将复蒸后的米粉条放入水池内浸泡2min,清除米粉上残留的吐 浆,悬挂梳理;
(9)真空-红外协同干燥:将米粉置于红外线场中,调节干燥室中真空度为 0.06MPa,红外线波长3μm,红外线热源温度500℃,热源与米粉相距10cm, 干燥至直条米粉含水量为18%。
(10)微波脉冲联合干燥:微波强度28w/g,温度控制为66℃,间歇时间为 2min,干燥至直条米粉含水量为10%。
(11)直条米粉切割、包装。
指标测定及效果分析:
断条率(%) 吐浆率(%) 复水率 感官综合评价(1-10分) 实施例1 3.6 6.9 2.0 7.1 实施例2 3.1 5.8 2.2 7.3 实施例3 3.0 5.7 3.2 8.2 实施例4 2.9 5.1 3.8 9.2
对比实施例1和2的指标测定结果可知,加入红薯淀粉后,米粉的持水率增 加,吐浆率和断条率下降。
对比实施例2和3的指标测定结果可知,米粉进行酵母菌-乳酸菌复合菌发 酵发酵后,产生的乙醇在双螺杆挤压过程中迫使米粉产生孔洞结构,乙醇在榨粉 和干燥时逸出,有助于米粉形成孔洞结构,显著提升了米粉的复水性能和感官品 质。
对比实施例3、4可知,采用真空-红外协同干燥与微波脉冲干燥后,产品质 量进一步提升(吐浆率降低、复水性增强、感官品质更佳)。在实施例3中,热 风干燥容易在米粉表面形成“硬壳”(即干燥层)、阻碍了米饭内部水分的逸出和 孔洞结构的形成,空化效果不佳。实施例4采用真空-红外协同干燥与微波脉冲 干燥,具有空化作用,避免了加热不均等现象,对于提高方便米粉的感官品质和 复水性能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