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饵.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7097251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3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754464.6

申请日:

20160718

公开号:

CN206118866U

公开日:

2017042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85/14

主分类号:

A01K85/14

申请人:

唐力

发明人:

唐力

地址:

408000 重庆市涪陵区马武镇桦榕街888号

优先权:

CN201620754464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刘哲源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拟饵。所述拟饵为鱼形,所述拟饵设置有用作鱼眼的第一通孔。上述拟饵解决了现有拟饵上的鱼眼呆板、不生动,不能够较好地诱鱼上钩;拟饵鱼眼易脱落、磨损、褪色等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拟饵,所述拟饵为鱼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拟饵设置有用作鱼眼的第一通孔;所述拟饵为片状;所述拟饵包括鱼头部、鱼身部和鱼尾部;沿所述鱼头部向鱼尾部方向,所述鱼头部厚度递增;所述鱼身部的底端靠近所述鱼头部设置有凸出的鱼鳍部;沿所述鱼头部向鱼尾部方向,所述鱼鳍部厚度递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身部的顶端设置有鱼线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线连接部为设置在鱼身部的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尾部设置有鱼钩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钩连接部为设置在鱼尾部的第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身部的底端设置有鱼钩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拟饵表面设置有荧光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诱捕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拟饵。

背景技术

钓鱼活动中,常常使用拟饵模拟小鱼在水中游动来诱导大鱼上钩,所以形象生动的拟饵往往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拟饵的眼睛一般为人工粘贴,或在拟饵本体上绘制鱼眼。这样的拟饵模拟小鱼在水中游动时,鱼眼呆板、不生动,不能够较好地诱鱼上钩。同时,拟饵在水中游动时,人工粘贴的鱼眼容易脱落;绘制在拟饵本体上的鱼眼容易发生磨损或褪色,从而影响拟饵的生动性。

另外,加工拟饵时,拟饵的本体和鱼眼分开制作,浪费生产成本和工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拟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拟饵的鱼眼呆板、不生动,不能够较好地诱鱼上钩;鱼眼易脱落或磨损、褪色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拟饵,所述拟饵为鱼形,所述拟饵设置有用作鱼眼的第一通孔。

优选地,所述拟饵为片状。

优选地,所述拟饵包括鱼头部、鱼身部和鱼尾部;沿所述鱼头部向鱼尾部方向,所述鱼头部厚度递增。

优选地,所述鱼身部的底端靠近所述鱼头部设置有凸出的鱼鳍部;沿所述鱼头部向鱼尾部方向,所述鱼鳍部厚度递减。

优选地,所述鱼身部的顶端设置有鱼线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鱼线连接部为设置在鱼身部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鱼尾部设置有鱼钩接部。

优选地,所述鱼钩连接部为设置在鱼尾部的第三通孔。

优选地,所述鱼身部的底端设置有鱼钩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拟饵表面设置有荧光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拟饵,拟饵形状为鱼形。拟饵对应鱼眼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人操作鱼竿,通过鱼线作用在拟饵上,使拟饵在水中呈现各种游鱼的动作吸引鱼群。拟饵在水中时,水流穿过第一通孔,鱼眼的颜色随外界环境改变;同时,第一通孔处有气泡产生,仿佛真的小鱼吐出的气泡,从而使拟饵更加生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拟饵,在拟饵上设置第一通孔来作为鱼眼,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鱼眼易脱落、磨损和褪色等问题。同时,加工拟饵的鱼眼时,直接在拟饵对应鱼眼的位置设置第一通孔,无需使拟饵的本体和鱼眼分开制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拟饵生动形象、工艺简单,节省工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实施方式1提供的拟饵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拟饵的侧视图;

图3为实施方式2提供的拟饵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拟饵的另一种替代方式示意图;

图5为实施方式3提供的拟饵的侧视图;

图6为图5中拟饵的另一种替代方式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鱼头部;

20-鱼身部;

30-鱼尾部;

11-第一通孔;

31-鱼钩连接部;

21-鱼鳍部;

22-鱼线连接部;

23-鱼线挂耳;

24-鱼钩挂耳;

25-钢珠;

26-空腔;

27-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用新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及附图中结构间的相对位置,表示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结构特有的属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拟饵,拟饵为鱼形,拟饵对应鱼眼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拟饵上连接鱼钩和鱼线,人操作鱼竿,通过鱼线作用在拟饵上,使拟饵在水中模拟小鱼的游动来吸引鱼群。下面给出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拟饵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拟饵,上述拟饵为片状,包括鱼头部10、鱼身部20和鱼尾部30,如图1所示。

具体地,拟饵对应鱼眼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11。当拟饵模拟小鱼在水中游动时,水流穿过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的颜色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当水流缓慢穿过第一通孔11时,第一通孔11处产生气泡,仿佛真的小鱼吐出的气泡,从而使拟饵更加生动。晴天或有光线透过第一通孔11时,第一通孔11处发光、闪烁,能够吸引鱼类咬饵。当水流沿平行于第一通孔11的轴向方向流动时,部分水流在第一通孔11处流出,因此拟饵在水流的冲击下不易翻滚,从而使拟饵的泳姿更加平稳。相比于拟饵上人工粘贴的鱼眼或拟饵本体上绘制鱼眼,上述在拟饵上设置第一通孔11作为鱼眼,使得拟饵在水中的游动更加平稳、形象更加接近实物,更易于吸引鱼群咬饵。另外,从加工工艺上考虑,拟饵对应鱼眼的位置设置为第一通孔11,此种制作鱼眼的方法无需使拟饵的本体和鱼眼分开制作,简单、节省工时。同时,在使用拟饵时,不用考虑鱼眼的脱落、磨损、褪色等情况,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拟饵能够较长时间使用。

进一步地,第一通孔11的形状可设置为圆形、椭圆形等。第一通孔11的形状、大小可根据小鱼的种类和拟饵在水中模拟小鱼的游动情况来设定,以使拟饵在水中的游动形象接近真实的小鱼。

具体地,沿第一通孔11所在的轴向方向上,与鱼身部20、鱼尾部30相比较,鱼头部10厚度的增加。鱼头部10的厚度增加,使拟饵的比重增加。抛掷拟饵使其在空中飞行,拟饵的重心位于拟饵的鱼头部10附近。相比于鱼头部10、鱼身部20和鱼尾部30厚度相同的片状拟饵,鱼头部10厚度的增加,提升了拟饵抛投的定向精度,能够将拟饵抛掷到较远的水面上。同时,拟饵落入水中后能够漂浮在预定的水层。

进一步地,沿鱼头部10向鱼尾部30方向,鱼头部10的厚度均匀增加。鱼头部10厚度均匀增加,使拟饵的鱼头部10接近真实小鱼;同时,拟饵游动时,水流从鱼头部10的顶端向鱼身部20和鱼尾部30方向流动,使拟饵能够快速地游动前进,同时游动时更加平稳。

鱼身部20的两侧的底端靠近鱼头部10设置有凸出的鱼鳍部21。如图2所示,鱼鳍部21和鱼头部10连接,且沿着鱼身部20向鱼尾部30的方向,厚度递减。上述拟饵的鱼鳍部21凸出的造型相比于片状结构的拟饵更加接近真实小鱼的形象。同时,拟饵在模拟小鱼在水中游动时,水流从鱼头部10向鱼身部20两侧的鱼鳍部21流动,由于沿鱼身部20向鱼尾部30的方向,鱼鳍部21厚度减少,水流在鱼鳍部21厚度减少的部分形成涡流;水流从凸出的鱼鳍部21向鱼身部20两侧平面微凹的部分流动时,在鱼鳍部21与鱼身部20两侧微凹的部分的交界处造成水阻,对水流有留滞作用。拟饵游动时,水流在鱼身部20平面微凹部和突出的鱼鳍部21造成颤动,产生水波。上述水波和涡流使拟饵游动时能够快速地颤抖式前进。拖动拟饵时,拟饵身体的颤动产生的水波能够被附近的鱼感知,从而吸引鱼群咬饵。

鱼身部20的顶端设置有鱼线连接部22,上述鱼线连接部22用于连接鱼线。

进一步地,鱼线连接部22为设置在鱼身部20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数量不少于一个,且沿鱼头部10向鱼身部20方向依次排列。鱼线通过连接到第二通孔的不同位置上,来调节拟饵的重心和游动的速度,如当鱼线连接到靠近鱼头部10的第二通孔,拟饵的重心在鱼头部10附近,拟饵能实现速游动;当鱼线连接到靠近鱼尾部30的第二通孔,拟饵的重心在鱼尾部30附近,拟饵实现低速游动。拖拽拟饵时,通过调节鱼线位置来调节拟饵在水中的震动频率和游动的速度。

鱼尾部30设置有鱼钩连接部31,上述鱼钩连接部31用于连接鱼钩。

进一步地,鱼钩连接部31为设置在鱼尾部30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数量不少于一个,且沿鱼身部20向鱼尾部30方向依次排列。通过将鱼钩连接到第三通孔的不同位置上,可以调节拟饵的重心,使拟饵的游动更加平稳。

鱼身部20的底端也可以设置有鱼钩连接部31,使鱼能够在拟饵的多个方向咬饵。优选地,鱼身部20底端的鱼钩连接部31为通孔结构。

可替代地,鱼线连接部22和鱼钩连接部31为挂耳。上述挂耳通过连接环与鱼线连接时,安装或拆卸鱼线只需将连接环与拟饵连接或分离;同理,当通过连接环与鱼钩连接时,安装或拆卸鱼钩只需将连接环与拟饵连接或分离。

进一步地,鱼身部20的底端设置有亮片结构,在亮片结构上设置鱼钩连接部31。

鱼尾部30和鱼身部20的底端的鱼钩连接部31除连接鱼钩外,也可以连接口哨、彩尾、亮片、噪音旋浆等挂件,或将鱼钩和上述挂件组合后,再与鱼钩连接部31连接。口哨、噪音旋浆等挂件能够在水中发出声音;彩尾、亮片等挂件在水中能够不断摆动、闪烁。通过上述挂件的摆动或产生的声响来吸引大鱼咬饵。

鱼身部20上设置有模拟鱼鳞的纹路,使拟饵的形象更加生动。鱼鳞的纹路可以为交叉的条状、凸起、波纹状等。拟饵上设置模拟鱼鳞的纹路能够将光线分散,使拟饵能够产生忽明忽暗的效果,来吸引鱼群。

拟饵的材料可以为塑料、金属等。当拟饵材料为金属时,优选地,拟饵的材料采用镀铝锌钢板。镀铝锌钢板表面呈银白的金属光泽,拟饵模拟小鱼在水中游动时,能够自然地反光。同时,镀铝锌钢板表面有具有凹凸的纹路,不用再对拟饵上进行装饰,便能够得到模拟鱼鳞的自然纹路。镀铝锌钢板具有耐腐蚀性能,能够较长时间使用。镀铝锌钢板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易加工成型,对于本实施例的片状拟饵可以一体成型。同时,在拟饵对应鱼眼的位置设置第一通孔11时,加工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拟饵上涂有荧光层,夜晚垂钓时,拟饵发光能够吸引大鱼咬饵。

本实施例提供的片状拟饵,对应拟饵对应鱼眼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11,上述加工拟饵的方法简单,且拟饵在水中的游动形象生动。通过鱼身部20、鱼尾部30的鱼线连接部22和鱼钩连接部31的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的设置,能够调整拟饵的重心位置、游速和泳姿,使拟饵取得良好的诱鱼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拟饵与实施例1的拟饵主要区别在于,拟饵为仿真的立体型,如图3所示。

具体地,上述拟饵包括:鱼头部10、鱼身部20和鱼尾部30。仿真的立体型拟饵在外观生更加接近于真实的鱼类。

进一步地,拟饵的鱼线连接部22和鱼钩连接部31可以为挂耳,对应分别为鱼线挂耳23、鱼钩挂耳24。鱼线挂耳23和鱼钩挂耳24通过连接环分别与鱼线、鱼钩连接。

鱼身部20内设置有空腔26,空腔26内设置有钢珠25。钢珠25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可根据拟饵所在的泳层设定钢珠25的数量。当拟饵模拟小鱼在水中的各种游姿时,钢珠25与空腔26碰撞,或两个、多个钢珠25碰撞,发出声响,被周围的鱼群感知,吸引鱼群前来咬饵。对于轻质材料的拟饵,钢珠25增加了拟饵的比重,使得在抛掷拟饵时,由于惯性力的作用,能将拟饵抛掷到较远的水面上;落入水中时,拟饵能够漂浮在预定的水层。

进一步地,拟饵的空腔26中设置有导轨27。如图4所示,导轨27的一端设置在鱼头部10的底端,导轨27的另一端延伸至鱼尾部30。导轨27内设置有与导轨27相匹配的钢珠25,钢珠25可沿着导轨27滚动。钢珠25滚动到导轨27不同位置时,拟饵的重心产生相应的移动。沿第一通孔11的轴向方向,导轨27设置于空腔26的中心,使拟饵模拟小鱼游动时,能够保持拟饵沿第一通孔11的轴向方向的重心平衡。钓鱼前,抛投拟饵,使拟饵在空中飞行,拟饵呈抛物线状飞出,钢珠25由于惯性的原因位于导轨27靠近鱼头部10的一端,使重心落在鱼身部20靠近鱼头部10的附近;拟饵处于抛物线的上升阶段,利于投掷于更远的位置;当拟饵超过抛物线的最高位置向下掉落时,钢珠25滑向鱼尾部30,此时重心落在鱼身部20靠近鱼尾部30。拟饵在空中上升和下降阶段的重心的改变,提升了拟饵抛投的定向精度和有效距离。同时,当沿鱼头部10方向拖动的拟饵突然停止时,拟饵停止游动,由于惯性力,滚钢珠25沿轨道向前至鱼头部10的一端,此时,拟饵会继续向前游动。因此,导轨27内的钢珠25增加了拟饵在水中的游动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拟饵的形状可根据所钓鱼的类型及所钓鱼类所在的泳层、泳姿来决定。在此并不限定拟饵的具体形状。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的拟饵与实施例1的拟饵区别在于,沿第一通孔11所在截面的垂面方向看,拟饵的鱼尾部30为弧形,如图5所示。上述拟饵游动时,鱼尾部30相对鱼身部20摆动,产生水波,从而吸引鱼群。

进一步地,拟饵的鱼身部20和鱼尾部30呈“S”形。如图6所示,上述拟饵在水中模拟小鱼的各种游姿时,拟饵的鱼身部20和鱼尾部30的产生相对摆动,使拟饵颤动式游动。同时,拟饵的拟饵颤动,使周围水产生震动,容易被周围的鱼群感知,从而吸引大鱼咬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拟饵,拟饵形状为鱼形。拟饵对应鱼眼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11。人操作鱼竿,通过鱼线作用在拟饵上,使拟饵在水中呈现各种游鱼的动作吸引鱼群。拟饵在水中时,第一通孔11的颜色随外界环境改变;水流穿过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有气泡产生,相比于拟饵上粘贴或人工绘制的鱼眼,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拟饵使加生动。另外,从加工工艺上考虑,拟饵对应鱼眼的位置设置为第一通孔11,此种制作鱼眼的方法无需使拟饵的本体和鱼眼分开制作,简单、节省工时。同时,在使用拟饵时,不用考虑鱼眼的脱落、磨损、褪色等情况,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拟饵能够较长时间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拟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拟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拟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拟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拟饵.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754464.6 (22)申请日 2016.07.18 (73)专利权人 唐力 地址 408000 重庆市涪陵区马武镇桦榕街 888号 (72)发明人 唐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刘哲源 (51)Int.Cl. A01K 85/1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拟饵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拟饵。 所述拟饵为鱼 形, 所述拟饵设置有用作鱼眼的第一通孔。 上述 拟饵解决了现有拟饵上的鱼。

2、眼呆板、 不生动, 不 能够较好地诱鱼上钩; 拟饵鱼眼易脱落、 磨损、 褪 色等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CN 206118866 U 2017.04.26 CN 206118866 U 1.一种拟饵, 所述拟饵为鱼形,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拟饵设置有用作鱼眼的第一通孔; 所 述拟饵为片状; 所述拟饵包括鱼头部、 鱼身部和鱼尾部; 沿所述鱼头部向鱼尾部方向, 所述 鱼头部厚度递增; 所述鱼身部的底端靠近所述鱼头部设置有凸出的鱼鳍部; 沿所述鱼头部 向鱼尾部方向, 所述鱼鳍部厚度递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饵, 其特征在于, 所述鱼身部的顶端设置有鱼线连接部。 3.根据权。

3、利要求2所述的拟饵, 其特征在于, 所述鱼线连接部为设置在鱼身部的第二通 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饵, 其特征在于, 所述鱼尾部设置有鱼钩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拟饵, 其特征在于, 所述鱼钩连接部为设置在鱼尾部的第三通 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饵, 其特征在于, 所述鱼身部的底端设置有鱼钩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饵,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拟饵表面设置有荧光层。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118866 U 2 拟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诱捕器械领域, 具体地, 涉及一种拟饵。 背景技术 0002 钓鱼活动中, 常常使用。

4、拟饵模拟小鱼在水中游动来诱导大鱼上钩, 所以形象生动 的拟饵往往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0003 现有技术中, 拟饵的眼睛一般为人工粘贴, 或在拟饵本体上绘制鱼眼。 这样的拟饵 模拟小鱼在水中游动时, 鱼眼呆板、 不生动, 不能够较好地诱鱼上钩。 同时, 拟饵在水中游动 时, 人工粘贴的鱼眼容易脱落; 绘制在拟饵本体上的鱼眼容易发生磨损或褪色, 从而影响拟 饵的生动性。 0004 另外, 加工拟饵时, 拟饵的本体和鱼眼分开制作, 浪费生产成本和工时。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拟饵,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拟饵的鱼眼呆 板、 不生动, 不能够较好地诱鱼上钩; 鱼眼易脱落。

5、或磨损、 褪色等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拟饵, 所述拟饵为鱼形, 所述拟饵设置有用作鱼眼的第一 通孔。 0007 优选地, 所述拟饵为片状。 0008 优选地, 所述拟饵包括鱼头部、 鱼身部和鱼尾部; 沿所述鱼头部向鱼尾部方向, 所 述鱼头部厚度递增。 0009 优选地, 所述鱼身部的底端靠近所述鱼头部设置有凸出的鱼鳍部; 沿所述鱼头部 向鱼尾部方向, 所述鱼鳍部厚度递减。 0010 优选地, 所述鱼身部的顶端设置有鱼线连接部。 0011 优选地, 所述鱼线连接部为设置在鱼身部的第二通孔。 0012 优选地, 所述鱼尾部设置有鱼钩接部。 0013 优选地, 所述鱼钩连接部为设置在。

6、鱼尾部的第三通孔。 0014 优选地, 所述鱼身部的底端设置有鱼钩连接部。 0015 优选地, 所述拟饵表面设置有荧光层。 001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拟饵, 拟饵形状为鱼形。 拟饵对应鱼眼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 人操作鱼竿, 通过鱼线作用在拟饵上, 使拟饵在水中呈现各种游鱼的动作吸引鱼群。 拟饵在 水中时, 水流穿过第一通孔, 鱼眼的颜色随外界环境改变; 同时, 第一通孔处有气泡产生, 仿 佛真的小鱼吐出的气泡, 从而使拟饵更加生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拟饵, 在拟饵上设置第一 通孔来作为鱼眼, 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鱼眼易脱落、 磨损和褪色等问题。 同时, 加工拟饵 的鱼眼时, 直接在拟饵对应鱼。

7、眼的位置设置第一通孔, 无需使拟饵的本体和鱼眼分开制作。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拟饵生动形象、 工艺简单, 节省工时。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206118866 U 3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 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 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 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 图1为实施方式1提供的拟饵的示意图; 0019 图2为图1中拟饵的侧视图; 0020 图3为实施方。

8、式2提供的拟饵的示意图; 0021 图4为图3中拟饵的另一种替代方式示意图; 0022 图5为实施方式3提供的拟饵的侧视图; 0023 图6为图5中拟饵的另一种替代方式示意图。 0024 其中, 附图标记为: 0025 10-鱼头部; 0026 20-鱼身部; 0027 30-鱼尾部; 0028 11-第一通孔; 0029 31-鱼钩连接部; 0030 21-鱼鳍部; 0031 22-鱼线连接部; 0032 23-鱼线挂耳; 0033 24-鱼钩挂耳; 0034 25-钢珠; 0035 26-空腔; 0036 27-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9、 完整地描述, 基于本实用新 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用 新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上” 、“下” 、“顶端” 、“底端” 等指示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及附图中结构间的相对位置, 表示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 是为了便于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 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结构特有的属性。 003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

10、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 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206118866 U 4 的具体含义。 0040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拟饵, 拟饵为鱼形, 拟饵对应鱼眼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 拟饵上连接鱼钩和鱼线, 人操作鱼竿, 通过鱼线作用在拟饵上, 使拟饵在水中模拟小鱼的游 动来吸引鱼群。 下面。

11、给出多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拟饵进行详细描述。 0041 实施例1 004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拟饵, 上述拟饵为片状, 包括鱼头部10、 鱼身部20和鱼尾部 30, 如图1所示。 0043 具体地, 拟饵对应鱼眼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11。 当拟饵模拟小鱼在水中游动时, 水流穿过第一通孔11, 第一通孔11的颜色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当水流缓慢穿过第一 通孔11时, 第一通孔11处产生气泡, 仿佛真的小鱼吐出的气泡, 从而使拟饵更加生动。 晴天 或有光线透过第一通孔11时, 第一通孔11处发光、 闪烁, 能够吸引鱼类咬饵。 当水流沿平行 于第一通孔11的轴向方向流动时, 部分水流在第。

12、一通孔11处流出, 因此拟饵在水流的冲击 下不易翻滚, 从而使拟饵的泳姿更加平稳。 相比于拟饵上人工粘贴的鱼眼或拟饵本体上绘 制鱼眼, 上述在拟饵上设置第一通孔11作为鱼眼, 使得拟饵在水中的游动更加平稳、 形象更 加接近实物, 更易于吸引鱼群咬饵。 另外, 从加工工艺上考虑, 拟饵对应鱼眼的位置设置为 第一通孔11, 此种制作鱼眼的方法无需使拟饵的本体和鱼眼分开制作, 简单、 节省工时。 同 时, 在使用拟饵时, 不用考虑鱼眼的脱落、 磨损、 褪色等情况, 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拟饵能 够较长时间使用。 0044 进一步地, 第一通孔11的形状可设置为圆形、 椭圆形等。 第一通孔11的形状、 。

13、大小 可根据小鱼的种类和拟饵在水中模拟小鱼的游动情况来设定, 以使拟饵在水中的游动形象 接近真实的小鱼。 0045 具体地, 沿第一通孔11所在的轴向方向上, 与鱼身部20、 鱼尾部30相比较, 鱼头部 10厚度的增加。 鱼头部10的厚度增加, 使拟饵的比重增加。 抛掷拟饵使其在空中飞行, 拟饵 的重心位于拟饵的鱼头部10附近。 相比于鱼头部10、 鱼身部20和鱼尾部30厚度相同的片状 拟饵, 鱼头部10厚度的增加, 提升了拟饵抛投的定向精度, 能够将拟饵抛掷到较远的水面 上。 同时, 拟饵落入水中后能够漂浮在预定的水层。 0046 进一步地, 沿鱼头部10向鱼尾部30方向, 鱼头部10的厚度。

14、均匀增加。 鱼头部10厚度 均匀增加, 使拟饵的鱼头部10接近真实小鱼; 同时, 拟饵游动时, 水流从鱼头部10的顶端向 鱼身部20和鱼尾部30方向流动, 使拟饵能够快速地游动前进, 同时游动时更加平稳。 0047 鱼身部20的两侧的底端靠近鱼头部10设置有凸出的鱼鳍部21。 如图2所示, 鱼鳍部 21和鱼头部10连接, 且沿着鱼身部20向鱼尾部30的方向, 厚度递减。 上述拟饵的鱼鳍部21凸 出的造型相比于片状结构的拟饵更加接近真实小鱼的形象。 同时, 拟饵在模拟小鱼在水中 游动时, 水流从鱼头部10向鱼身部20两侧的鱼鳍部21流动, 由于沿鱼身部20向鱼尾部30的 方向, 鱼鳍部21厚度减。

15、少, 水流在鱼鳍部21厚度减少的部分形成涡流; 水流从凸出的鱼鳍部 21向鱼身部20两侧平面微凹的部分流动时, 在鱼鳍部21与鱼身部20两侧微凹的部分的交界 处造成水阻, 对水流有留滞作用。 拟饵游动时, 水流在鱼身部20平面微凹部和突出的鱼鳍部 21造成颤动, 产生水波。 上述水波和涡流使拟饵游动时能够快速地颤抖式前进。 拖动拟饵 时, 拟饵身体的颤动产生的水波能够被附近的鱼感知, 从而吸引鱼群咬饵。 0048 鱼身部20的顶端设置有鱼线连接部22, 上述鱼线连接部22用于连接鱼线。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206118866 U 5 0049 进一步地, 鱼线连接部22为设置在鱼。

16、身部20的第二通孔。 第二通孔的数量不少于 一个, 且沿鱼头部10向鱼身部20方向依次排列。 鱼线通过连接到第二通孔的不同位置上, 来 调节拟饵的重心和游动的速度, 如当鱼线连接到靠近鱼头部10的第二通孔, 拟饵的重心在 鱼头部10附近, 拟饵能实现速游动; 当鱼线连接到靠近鱼尾部30的第二通孔, 拟饵的重心在 鱼尾部30附近, 拟饵实现低速游动。 拖拽拟饵时, 通过调节鱼线位置来调节拟饵在水中的震 动频率和游动的速度。 0050 鱼尾部30设置有鱼钩连接部31, 上述鱼钩连接部31用于连接鱼钩。 0051 进一步地, 鱼钩连接部31为设置在鱼尾部30的第三通孔。 第三通孔的数量不少于 一个,。

17、 且沿鱼身部20向鱼尾部30方向依次排列。 通过将鱼钩连接到第三通孔的不同位置上, 可以调节拟饵的重心, 使拟饵的游动更加平稳。 0052 鱼身部20的底端也可以设置有鱼钩连接部31, 使鱼能够在拟饵的多个方向咬饵。 优选地, 鱼身部20底端的鱼钩连接部31为通孔结构。 0053 可替代地, 鱼线连接部22和鱼钩连接部31为挂耳。 上述挂耳通过连接环与鱼线连 接时, 安装或拆卸鱼线只需将连接环与拟饵连接或分离; 同理, 当通过连接环与鱼钩连接 时, 安装或拆卸鱼钩只需将连接环与拟饵连接或分离。 0054 进一步地, 鱼身部20的底端设置有亮片结构, 在亮片结构上设置鱼钩连接部31。 0055 。

18、鱼尾部30和鱼身部20的底端的鱼钩连接部31除连接鱼钩外, 也可以连接口哨、 彩 尾、 亮片、 噪音旋浆等挂件, 或将鱼钩和上述挂件组合后, 再与鱼钩连接部31连接。 口哨、 噪 音旋浆等挂件能够在水中发出声音; 彩尾、 亮片等挂件在水中能够不断摆动、 闪烁。 通过上 述挂件的摆动或产生的声响来吸引大鱼咬饵。 0056 鱼身部20上设置有模拟鱼鳞的纹路, 使拟饵的形象更加生动。 鱼鳞的纹路可以为 交叉的条状、 凸起、 波纹状等。 拟饵上设置模拟鱼鳞的纹路能够将光线分散, 使拟饵能够产 生忽明忽暗的效果, 来吸引鱼群。 0057 拟饵的材料可以为塑料、 金属等。 当拟饵材料为金属时, 优选地, 。

19、拟饵的材料采用 镀铝锌钢板。 镀铝锌钢板表面呈银白的金属光泽, 拟饵模拟小鱼在水中游动时, 能够自然地 反光。 同时, 镀铝锌钢板表面有具有凹凸的纹路, 不用再对拟饵上进行装饰, 便能够得到模 拟鱼鳞的自然纹路。 镀铝锌钢板具有耐腐蚀性能, 能够较长时间使用。 镀铝锌钢板具有良好 的工艺性能, 易加工成型, 对于本实施例的片状拟饵可以一体成型。 同时, 在拟饵对应鱼眼 的位置设置第一通孔11时, 加工简单方便。 0058 进一步地, 拟饵上涂有荧光层, 夜晚垂钓时, 拟饵发光能够吸引大鱼咬饵。 0059 本实施例提供的片状拟饵, 对应拟饵对应鱼眼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11, 上述加 工拟饵的方法。

20、简单, 且拟饵在水中的游动形象生动。 通过鱼身部20、 鱼尾部30的鱼线连接部 22和鱼钩连接部31的第二通孔、 第三通孔的设置, 能够调整拟饵的重心位置、 游速和泳姿, 使拟饵取得良好的诱鱼效果。 0060 实施例2 0061 本实施例中的拟饵与实施例1的拟饵主要区别在于, 拟饵为仿真的立体型, 如图3 所示。 0062 具体地, 上述拟饵包括: 鱼头部10、 鱼身部20和鱼尾部30。 仿真的立体型拟饵在外 观生更加接近于真实的鱼类。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206118866 U 6 0063 进一步地, 拟饵的鱼线连接部22和鱼钩连接部31可以为挂耳, 对应分别为鱼线挂 耳23。

21、、 鱼钩挂耳24。 鱼线挂耳23和鱼钩挂耳24通过连接环分别与鱼线、 鱼钩连接。 0064 鱼身部20内设置有空腔26, 空腔26内设置有钢珠25。 钢珠25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可 根据拟饵所在的泳层设定钢珠25的数量。 当拟饵模拟小鱼在水中的各种游姿时, 钢珠25与 空腔26碰撞, 或两个、 多个钢珠25碰撞, 发出声响, 被周围的鱼群感知, 吸引鱼群前来咬饵。 对于轻质材料的拟饵, 钢珠25增加了拟饵的比重, 使得在抛掷拟饵时, 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能将拟饵抛掷到较远的水面上; 落入水中时, 拟饵能够漂浮在预定的水层。 0065 进一步地, 拟饵的空腔26中设置有导轨27。 如图4所示, 。

22、导轨27的一端设置在鱼头 部10的底端, 导轨27的另一端延伸至鱼尾部30。 导轨27内设置有与导轨27相匹配的钢珠25, 钢珠25可沿着导轨27滚动。 钢珠25滚动到导轨27不同位置时, 拟饵的重心产生相应的移动。 沿第一通孔11的轴向方向, 导轨27设置于空腔26的中心, 使拟饵模拟小鱼游动时, 能够保持 拟饵沿第一通孔11的轴向方向的重心平衡。 钓鱼前, 抛投拟饵, 使拟饵在空中飞行, 拟饵呈 抛物线状飞出, 钢珠25由于惯性的原因位于导轨27靠近鱼头部10的一端, 使重心落在鱼身 部20靠近鱼头部10的附近; 拟饵处于抛物线的上升阶段, 利于投掷于更远的位置; 当拟饵超 过抛物线的最高。

23、位置向下掉落时, 钢珠25滑向鱼尾部30, 此时重心落在鱼身部20靠近鱼尾 部30。 拟饵在空中上升和下降阶段的重心的改变, 提升了拟饵抛投的定向精度和有效距离。 同时, 当沿鱼头部10方向拖动的拟饵突然停止时, 拟饵停止游动, 由于惯性力, 滚钢珠25沿 轨道向前至鱼头部10的一端, 此时, 拟饵会继续向前游动。 因此, 导轨27内的钢珠25增加了 拟饵在水中的游动距离。 0066 需要说明的是, 拟饵的形状可根据所钓鱼的类型及所钓鱼类所在的泳层、 泳姿来 决定。 在此并不限定拟饵的具体形状。 0067 实施例3 0068 在本实施例中的拟饵与实施例1的拟饵区别在于, 沿第一通孔11所在截面。

24、的垂面 方向看, 拟饵的鱼尾部30为弧形, 如图5所示。 上述拟饵游动时, 鱼尾部30相对鱼身部20摆 动, 产生水波, 从而吸引鱼群。 0069 进一步地, 拟饵的鱼身部20和鱼尾部30呈 “S” 形。 如图6所示, 上述拟饵在水中模拟 小鱼的各种游姿时, 拟饵的鱼身部20和鱼尾部30的产生相对摆动, 使拟饵颤动式游动。 同 时, 拟饵的拟饵颤动, 使周围水产生震动, 容易被周围的鱼群感知, 从而吸引大鱼咬饵。 0070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拟饵, 拟饵形状为鱼形。 拟饵对应鱼眼的位置设置有 第一通孔11。 人操作鱼竿, 通过鱼线作用在拟饵上, 使拟饵在水中呈现各种游鱼的动作吸引 鱼。

25、群。 拟饵在水中时, 第一通孔11的颜色随外界环境改变; 水流穿过第一通孔11, 第一通孔 11有气泡产生, 相比于拟饵上粘贴或人工绘制的鱼眼,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拟饵使加生动。 另 外, 从加工工艺上考虑, 拟饵对应鱼眼的位置设置为第一通孔11, 此种制作鱼眼的方法无需 使拟饵的本体和鱼眼分开制作, 简单、 节省工时。 同时, 在使用拟饵时, 不用考虑鱼眼的脱 落、 磨损、 褪色等情况, 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拟饵能够较长时间使用。 0071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 制;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 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 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206118866 U 7 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206118866 U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9 CN 206118866 U 9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10 CN 206118866 U 10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1 CN 206118866 U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