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底排污系统.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7096972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9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913253.2

申请日:

20160822

公开号:

CN206101328U

公开日:

2017041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3/04

主分类号:

A01K63/04

申请人: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扎西拉姆

地址:

850000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金珠西路147号

优先权:

CN201620913253U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向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池底排污系统,包括设于池底中央的排污孔,排污孔处设拦鱼网,排污孔下设排污管道,排污管道包括上口段和下口段,下口段设于上口段下方,拦鱼网嵌于排污管道的上口段,沿所述排污管道下口段的出口处向下延伸设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内设潜水泵。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养鱼池实际情况,在池底排污管道的出口处增设污水处理池,能缩短排污管道的管道长度,降低管道清理难度和维护成本,同时,在污水处理池内设潜水泵,将池内的污染物带走,避免因污染物多堆积形成堵塞的情况,经实践证明,该排污系统操作方便,易维护,能大幅度的提高污染物的流动性,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及良好的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池底排污系统,包括设于池底中央的排污孔(1),排污孔(1)处设拦鱼网(2),排污孔(1)下设排污管道(3),排污管道(3)包括上口段(301)和下口段(302),下口段(302)设于上口段(301)下方,拦鱼网(2)嵌于排污管道(3)的上口段(301),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排污管道(3)下口段(302)的出口处向下延伸设污水处理池(4),污水处理池(4)内设潜水泵(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底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道(3)下口段(302)倾斜设置,下口段(302)出口处低于下口段(302)入口处,倾斜角度呈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底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池底埋设高压水管,高压水管的出口对应排污孔(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底排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道(3)上口段(301)为顶部孔径大于底部孔径的漏斗形管状结构,所述拦鱼网(2)嵌于上口段(301)的顶部,所述排污管道(3)下口段(302)接于上口段(301)的底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池底排污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能改善养鱼池池底污染物堵塞情况的排水系统,属于水产养殖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养鱼池的排污系统对池塘里水质的好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使用过程中,若发生污水排不净,会造成大量污染物聚集于池底中央腐烂,使水体受到污染,导致各种鱼病的爆发等问题,严重影响水产养殖。

图1为现有养殖池塘的排污系统。如图1所示,池塘呈锅型结构,进水口设于池塘侧壁,池塘底部具有0.5%的坡度,排污口位于池塘底部最低中央处,排污管道埋藏在池底下方,排污管道分上口段与下口段,上、下口段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下口段低于上口段,在排污口设有拦鱼网,排污管道上口段与拦鱼网为镶嵌关系。污染物在新进水的冲力及承载作用下沿着池底流向池底中央最低处,经过拦鱼网流向排污管道,最终从排污管道下口段流走。现有养殖池塘的排污系统存在以下问题:1)当池塘进水量不足时,会发生污染物积满排污管道造成污染物堵塞;2)当污染物量较多、拦鱼网被杂物和鱼体堵塞或池塘养殖鱼数量较多时,易发生排污口污染物堵塞;3)排污管道的管径大小、拦鱼网网眼大小以及排污管道上、下口段高度差设置不合理时,会影响污染物的排放,形成堵塞; 4)污染物长时间停留在排污管道,会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膨胀,加大排污困难。

现有专利文献CN104012450A(一种鱼苗养殖池排污系统,2014.09.03)公开了一种设于池底底部中央的排污口上的带有多个排污孔的排污管柱及回水溢水管,筛网设于排污管柱的排污孔上,排污口与回水溢水管之间设有排污管,回水溢水管上侧设有溢水口,溢水口出口下设有排污池。由于水产养殖池池体池底为锅型便于污水汇聚,设于底部中央的排污口上的排污管柱通过设于其上排污孔,将污水排出,排污孔上设有筛网,防止养殖水产进入排污孔,此种柱式多排污孔结构,可有效的防止污水堵塞排污孔,利于污水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池底排污系统,根据养鱼池实际情况,在池底排污管道的出口处增设污水处理池,能缩短排污管道的管道长度,降低管道清理难度和维护成本,同时,在污水处理池内设潜水泵,将池内的污染物带走,避免因污染物多堆积形成堵塞的情况,经实践证明,该排污系统操作方便,易维护,能大幅度的提高污染物的流动性,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及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池底排污系统,包括设于池底中央的排污孔,排污孔处设拦鱼网,排污孔下设排污管道,排污管道包括上口段和下口段,下口段设于上口段下方,拦鱼网嵌于排污管道的上口段,沿所述排污管道下口段的出口处向下延伸设污水处理池,污水处理池内设潜水泵。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设计,例如,具有多个养鱼池的养殖场,可仅设置一个污水处理池,将多个养鱼池排污管道的下口段出口汇集于污水处理池,同时,在污水处理池底内设置潜水泵,将池内的污染物直接抽走,彻底解决养鱼池排污不干净的情况。

所述排污管道下口段倾斜设置,下口段出口处低于下口段入口处,倾斜角度呈5~10°。

在所述池底埋设高压水管,高压水管的出口对应排污孔。

所述排污管道上口段为顶部孔径大于底部孔径的漏斗形管状结构,所述拦鱼网嵌于上口段的顶部,所述排污管道下口段接于上口段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养殖池塘的排污管道出口处设置污水处理池,其内设置潜水泵增加排污管道的出口压力,提高排污能力,避免采用垫高池底来增大管道上下口落差的方式,能缩短排污管道的管道长度,降低管道清理难度和维护成本,彻底解决养鱼池排污不干净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采用排污管道下口段倾斜设置的方式,使下口段出口处低于下口段入口处,利用高度差让流入下口段的污染物顺水流流入污水处理池,设计合理。

(3)本实用新型在池底设高压水管,可用于池塘污染物量多、拦鱼网被杂物和鱼体堵塞或池塘养殖鱼数量多时使用,利用高压管水管出口对排污孔冲水,稀释污染物,增加污染物的流动性。

(4)本实用新型将排污管道的上口段设置呈漏斗形状,使拦鱼网嵌于漏斗形状的顶部,同时拓宽了排污孔和拦鱼网的工作面积,方便更多的池底污染物由排污孔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养殖池塘的排污系统。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1—排污孔,2—拦鱼网,3—排污管道,301—上口段,302—下口段,4—污水处理池,5—潜水泵,6—池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池底排污系统,包括设于池底中央的排污孔1,排污孔1处设拦鱼网2,排污孔1下设排污管道3,排污管道3包括上口段301和下口段302,下口段302设于上口段301下方,拦鱼网2嵌于排污管道3的上口段301。为增加排污能力,如图2所示,排污管道3下口段302倾斜设置,下口段302出口处低于下口段302入口处,倾斜角度呈5~10°,本实施例采用倾斜角度为5°,沿排污管道3下口段302的出口处向下延伸设置有污水处理池4,污水处理池4内设潜水泵5,用于将池内污染物抽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压水管的设置,实际操作时,可在池底埋设高压水管,将高压水管的出口对应排污孔1,当池塘6污染物量增多、拦鱼网2被杂物和鱼体堵塞或池塘养殖鱼数量增多时,开启高压水管,利用高压管水管出口对排污孔1冲水,稀释污染物,增加污染物的流动性,避免堵塞。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排污管道3上口段301进行了限定,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将排污管道3上口段301设置为顶部孔径大于底部孔径的漏斗形管状结构,为便于安装和使用,将拦鱼网2嵌于上口段301的顶部,使排污管道3下口段302接于上口段301的底部,拓宽了排污孔1和拦鱼网2的工作面积,方便更多的池底污染物由排污孔1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池底排污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池底排污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池底排污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池底排污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池底排污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913253.2 (22)申请日 2016.08.22 (73)专利权人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 研究所 地址 850000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金珠西路 147号 (72)发明人 扎西拉姆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51211 代理人 向丹 (51)Int.Cl. A01K 63/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池底排污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池底排污系统, 包括 设于池底中央的排污孔, 排污孔处设拦。

2、鱼网, 排 污孔下设排污管道, 排污管道包括上口段和下口 段, 下口段设于上口段下方, 拦鱼网嵌于排污管 道的上口段, 沿所述排污管道下口段的出口处向 下延伸设污水处理池, 污水处理池内设潜水泵。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养鱼池实际情况, 在池底排污 管道的出口处增设污水处理池, 能缩短排污管道 的管道长度, 降低管道清理难度和维护成本, 同 时, 在污水处理池内设潜水泵, 将池内的污染物 带走, 避免因污染物多堆积形成堵塞的情况, 经 实践证明, 该排污系统操作方便, 易维护, 能大幅 度的提高污染物的流动性, 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及良好的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

3、6101328 U 2017.04.19 CN 206101328 U 1.一种池底排污系统, 包括设于池底中央的排污孔 (1) , 排污孔 (1) 处设拦鱼网 (2) , 排 污孔 (1) 下设排污管道 (3) , 排污管道 (3) 包括上口段 (301) 和下口段 (302) , 下口段 (302) 设 于上口段 (301) 下方, 拦鱼网 (2) 嵌于排污管道 (3) 的上口段 (301) , 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排污 管道 (3) 下口段 (302) 的出口处向下延伸设污水处理池 (4) , 污水处理池 (4) 内设潜水泵 (5)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底排污系统, 其特征。

4、在于: 所述排污管道 (3) 下口段 (302) 倾斜设置, 下口段 (302) 出口处低于下口段 (302) 入口处, 倾斜角度呈51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底排污系统,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池底埋设高压水管, 高压水管的出口对应排污孔 (1)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底排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污管道 (3) 上口段 (301) 为顶部孔径大于底部孔径的漏斗形管状结构, 所述拦鱼网 (2) 嵌于上口段 (301) 的顶 部, 所述排污管道 (3) 下口段 (302) 接于上口段 (301) 的底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101328。

5、 U 2 一种池底排污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池底排污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能改善养鱼池池底污染物堵塞情 况的排水系统, 属于水产养殖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养鱼池的排污系统对池塘里水质的好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使用过程中, 若发生 污水排不净, 会造成大量污染物聚集于池底中央腐烂, 使水体受到污染, 导致各种鱼病的爆 发等问题, 严重影响水产养殖。 0003 图1为现有养殖池塘的排污系统。 如图1所示, 池塘呈锅型结构, 进水口设于池塘侧 壁, 池塘底部具有0.5%的坡度, 排污口位于池塘底部最低中央处, 排污管道埋藏在池底下 方, 排污管道分上口段与下口段, 上、 。

6、下口段具有一定的高度差, 下口段低于上口段, 在排污 口设有拦鱼网, 排污管道上口段与拦鱼网为镶嵌关系。 污染物在新进水的冲力及承载作用 下沿着池底流向池底中央最低处, 经过拦鱼网流向排污管道, 最终从排污管道下口段流走。 现有养殖池塘的排污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1) 当池塘进水量不足时, 会发生污染物积满排污 管道造成污染物堵塞; 2) 当污染物量较多、 拦鱼网被杂物和鱼体堵塞或池塘养殖鱼数量较 多时, 易发生排污口污染物堵塞; 3) 排污管道的管径大小、 拦鱼网网眼大小以及排污管道 上、 下口段高度差设置不合理时, 会影响污染物的排放, 形成堵塞; 4) 污染物长时间停留在 排污管道, 会因。

7、发生化学反应而膨胀, 加大排污困难。 0004 现有专利文献CN104012450A (一种鱼苗养殖池排污系统, 2014.09.03) 公开了一种 设于池底底部中央的排污口上的带有多个排污孔的排污管柱及回水溢水管, 筛网设于排污 管柱的排污孔上, 排污口与回水溢水管之间设有排污管, 回水溢水管上侧设有溢水口, 溢水 口出口下设有排污池。 由于水产养殖池池体池底为锅型便于污水汇聚, 设于底部中央的排 污口上的排污管柱通过设于其上排污孔, 将污水排出, 排污孔上设有筛网, 防止养殖水产进 入排污孔, 此种柱式多排污孔结构, 可有效的防止污水堵塞排污孔, 利于污水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

8、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池底排污系统, 根据养鱼池实际情况, 在池底排 污管道的出口处增设污水处理池, 能缩短排污管道的管道长度, 降低管道清理难度和维护 成本, 同时, 在污水处理池内设潜水泵, 将池内的污染物带走, 避免因污染物多堆积形成堵 塞的情况, 经实践证明, 该排污系统操作方便, 易维护, 能大幅度的提高污染物的流动性, 具 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及良好的社会效益。 0006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池底排污系统, 包括设于池底中央的排 污孔, 排污孔处设拦鱼网, 排污孔下设排污管道, 排污管道包括上口段和下口段, 下口段设 于上口段下方, 拦鱼网嵌于排污管道的上口段, 。

9、沿所述排污管道下口段的出口处向下延伸 设污水处理池, 污水处理池内设潜水泵。 0007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设计, 例如, 具有多个养鱼池的养殖场, 可仅设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101328 U 3 置一个污水处理池, 将多个养鱼池排污管道的下口段出口汇集于污水处理池, 同时, 在污水 处理池底内设置潜水泵, 将池内的污染物直接抽走, 彻底解决养鱼池排污不干净的情况。 0008 所述排污管道下口段倾斜设置, 下口段出口处低于下口段入口处, 倾斜角度呈5 10 。 0009 在所述池底埋设高压水管, 高压水管的出口对应排污孔。 0010 所述排污管道上口段为顶部孔径。

10、大于底部孔径的漏斗形管状结构, 所述拦鱼网嵌 于上口段的顶部, 所述排污管道下口段接于上口段的底部。 0011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2 (1) 本实用新型在养殖池塘的排污管道出口处设置污水处理池, 其内设置潜水泵 增加排污管道的出口压力, 提高排污能力, 避免采用垫高池底来增大管道上下口落差的方 式, 能缩短排污管道的管道长度, 降低管道清理难度和维护成本, 彻底解决养鱼池排污不干 净的情况。 0013 (2) 本实用新型采用排污管道下口段倾斜设置的方式, 使下口段出口处低于下口 段入口处, 利用高度差让流入下口段的污染物顺水流流入污水处理池, 设计合理。

11、。 0014 (3) 本实用新型在池底设高压水管, 可用于池塘污染物量多、 拦鱼网被杂物和鱼体 堵塞或池塘养殖鱼数量多时使用, 利用高压管水管出口对排污孔冲水, 稀释污染物, 增加污 染物的流动性。 0015 (4) 本实用新型将排污管道的上口段设置呈漏斗形状, 使拦鱼网嵌于漏斗形状的 顶部, 同时拓宽了排污孔和拦鱼网的工作面积, 方便更多的池底污染物由排污孔排出。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现有养殖池塘的排污系统。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一) 。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二) 。 0019 其中, 1排污孔, 2拦鱼网, 3排污管道, 301上口段, 3。

12、02下口段, 4污水 处理池, 5潜水泵, 6池塘。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 限于此。 0021 实施例1: 0022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池底排污系统, 包括设于池底中央的排污孔1, 排污孔1处设 拦鱼网2, 排污孔1下设排污管道3, 排污管道3包括上口段301和下口段302, 下口段302设于 上口段301下方, 拦鱼网2嵌于排污管道3的上口段301。 为增加排污能力, 如图2所示, 排污管 道3下口段302倾斜设置, 下口段302出口处低于下口段302入口处, 倾斜角度呈510 , 本实 施例采用倾斜角度为5 , 沿。

13、排污管道3下口段302的出口处向下延伸设置有污水处理池4, 污 水处理池4内设潜水泵5, 用于将池内污染物抽出。 0023 实施例2: 002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压水管的设置, 实际操作时, 可在池底埋设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101328 U 4 高压水管, 将高压水管的出口对应排污孔1, 当池塘6污染物量增多、 拦鱼网2被杂物和鱼体 堵塞或池塘养殖鱼数量增多时, 开启高压水管, 利用高压管水管出口对排污孔1冲水, 稀释 污染物, 增加污染物的流动性, 避免堵塞。 0025 实施例3: 002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排污管道3上口段301进行了限定。

14、, 如图3所示, 本 实施例将排污管道3上口段301设置为顶部孔径大于底部孔径的漏斗形管状结构, 为便于安 装和使用, 将拦鱼网2嵌于上口段301的顶部, 使排污管道3下口段302接于上口段301的底 部, 拓宽了排污孔1和拦鱼网2的工作面积, 方便更多的池底污染物由排污孔1排出。 0027 以上所述, 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 制, 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 均落入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101328 U 5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6101328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