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个要冷却的电气元件的电路装置.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8672 上传时间:2018-03-0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6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8104737.6

申请日:

1988.07.27

公开号:

CN1031167A

公开日:

1989.02.1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审定||||||公开

IPC分类号:

H05K7/20; H02M1/00

主分类号:

H05K7/20; H02M1/00

申请人:

H·A·施拉特尔公司

发明人:

埃米尔·登茨勒

地址:

瑞士旋利伦

优先权:

1987.08.03 CH 02975/87-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曹济洪;许新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将低电阻高功率源中要冷却的电气元件(111-138)经由电导体(9、211、311、10、215、315、……)中的冷却通道(60-63、66、67、70-72、76-80)作为平行冷却循环系统连接到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上。电路装置的整个机械设计取层状结构,形成一个在电动力学上稳定、省空间的布局方式,在各要冷却的元件之间无需另设附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多个要冷却的元件(111-138)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要冷却的元件(111-138)的至少一部分电导体(9、211、311、21
2: 312、……)具有冷却通道(60-6
3: 66、67、70-72、76-80),其中各冷却通道系平行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公用的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具有一进口空腔(11)和一隹诳涨唬?2),冷却通道(60-63、66、67、70-72、76-80)即平行连接到该两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电路装置的其中一个电导体或若干导体联合作为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进行设计,供并行冷却所有要冷却的电气元件(111-138)之用。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呈层状结构方式构成,同时电气元件(111-138)及其电导体(9、211、311、212、312)具在这样的冷却通道(60-63、66、67、70-72、76-80),从而使冷却介质可以无需通过在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和导体(9、211、311、212、312、……)上另设附件就可以流动。
5: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电气元件(111-138)系配置在两个配备有冷却通道(60、61、70-72、76-80)的板形导体(211、311、212、312、……)之间,且电气元件(111-138)系与这些导体(211、311、212、312、……)沿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成一行或若干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冷却介质、电位不同的毗邻电导体(8、9、10、211、311、212、312、……)彼此用密封薄片或板(51、52、711、712、……)绝缘,各薄片或板上有孔(74,75)通过,供冷却介质流通之用。 7、根据2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要冷却的电气元件(111-138)至少成一排配置,且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具有一第一空腔,在该排或数排元件(1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作为冷却介质的入口,与第一空腔分开又有一第二空腔(12),在该排或数排元件的整个长度延伸,作为冷却介质的出口,冷却介质即从该出口平行分配到各元件(111-138)并从各元件离开。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介质分配线路的横截面系设计成矩形条(8)的形形,空腔(11、12)处在条(8)两端,可冷却的元件(111-138)则成排配置在条(8)两侧,与条(8)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电路装置,具有一多相变压器(4)或一若干单相用的变压器(4)和要冷却的故流元件(111-138),该电路装置的特征在于,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的一边以能导电的方式靠在多相变压器(4)或供若干单相用的变压器的中间抽头(13)上,且冷却介质分配条(8)垂直于分配条(8)的两个侧向表面上装有整流元件(111-138)。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整流电压导体(9、10、211、212、……)只在条(8)两侧用电绝缘隔离薄片(51、52)与条(8)隔开,该薄片(51、52)上有相应的配置孔通过其中,供冷却介质流通之用。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半导体二极管(111至138)形成的各整流元件固定在两板形导体(211、311、212、312、……)之间,各板形导体具有带若干处于平行于二极管阻挡层的平面上的绕组的冷却通道(72,80),冷却通道(72,80)的一端与第一空腔(1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空腔(12)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3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和所有带冷却通道(60-63、66、67、70-72、76-80)的导体(9、10、211、311、212、312、……)都是由其表面在压力作用下具有可塑 性的导电材料制成,特别是电解铜。 13、根据1至12其中一个权利要求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与冷却介质接触的导体都是用铜和铜合金制成。
6: 6
7: 70-72、76-80),其中各冷却通道系平行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公用的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具有一进口空腔(11)和一隹诳涨唬?2),冷却通道(60-63、66、67、70-72、76-80)即平行连接到该两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电路装置的其中一个电导体或若干导体联合作为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进行设计,供并行冷却所有要冷却的电气元件(111-138)之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呈层状结构方式构成,同时电气元件(111-138)及其电导体(9、211、311、212、312)具在这样的冷却通道(60-63、66、67、70-72、76-80),从而使冷却介质可以无需通过在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和导体(9、211、311、212、312、……)上另设附件就可以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电气元件(111-138)系配置在两个配备有冷却通道(60、61、70-72、76-80)的板形导体(211、311、212、312、……)之间,且电气元件(111-138)系与这些导体(211、311、212、312、……)沿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成一行或若干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冷却介质、电位不同的毗邻电导体(
8: 9、10、211、311、212、312、……)彼此用密封薄片或板(51、52、711、712、……)绝缘,各薄片或板上有孔(74,75)通过,供冷却介质流通之用。 7、根据2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要冷却的电气元件(111-138)至少成一排配置,且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具有一第一空腔,在该排或数排元件(1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作为冷却介质的入口,与第一空腔分开又有一第二空腔(12),在该排或数排元件的整个长度延伸,作为冷却介质的出口,冷却介质即从该出口平行分配到各元件(111-138)并从各元件离开。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介质分配线路的横截面系设计成矩形条(8)的形形,空腔(11、12)处在条(8)两端,可冷却的元件(111-138)则成排配置在条(8)两侧,与条(8)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电路装置,具有一多相变压器(4)或一若干单相用的变压器(4)和要冷却的故流元件(111-138),该电路装置的特征在于,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的一边以能导电的方式靠在多相变压器(4)或供若干单相用的变压器的中间抽头(13)上,且冷却介质分配条(8)垂直于分配条(8)的两个侧向表面上装有整流元件(111-138)。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整流电压导体(9、10、211、212、……)只在条(8)两侧用电绝缘隔离薄片(51、52)与条(8)隔开,该薄片(51、52)上有相应的配置孔通过其中,供冷却介质流通之用。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半导体二极管(111至138)形成的各整流元件固定在两板形导体(211、311、212、312、……)之间,各板形导体具有带若干处于平行于二极管阻挡层的平面上的绕组的冷却通道(72,80),冷却通道(72,80)的一端与第一空腔(1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空腔(12)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3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和所有带冷却通道(60-63、66、67、70-72、76-80)的导体(9、10、211、311、212、312、……)都是由其表面在压力作用下具有可塑 性的导电材料制成,特别是电解铜。 13、根据1至12其中一个权利要求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与冷却介质接触的导体都是用铜和铜合金制成。
9: 211、311、212、312、……)具有冷却通道(60-63、66、67、70-72、76-80),其中各冷却通道系平行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公用的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具有一进口空腔(11)和一隹诳涨唬?2),冷却通道(60-63、66、67、70-72、76-80)即平行连接到该两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电路装置的其中一个电导体或若干导体联合作为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进行设计,供并行冷却所有要冷却的电气元件(111-138)之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呈层状结构方式构成,同时电气元件(111-138)及其电导体(9、211、311、212、312)具在这样的冷却通道(60-63、66、67、70-72、76-80),从而使冷却介质可以无需通过在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和导体(9、211、311、212、312、……)上另设附件就可以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电气元件(111-138)系配置在两个配备有冷却通道(60、61、70-72、76-80)的板形导体(211、311、212、312、……)之间,且电气元件(111-138)系与这些导体(211、311、212、312、……)沿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成一行或若干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冷却介质、电位不同的毗邻电导体(8、9、
10: 211、311、212、312、……)彼此用密封薄片或板(51、52、711、712、……)绝缘,各薄片或板上有孔(74,75)通过,供冷却介质流通之用。 7、根据2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要冷却的电气元件(111-138)至少成一排配置,且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具有一第一空腔,在该排或数排元件(1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作为冷却介质的入口,与第一空腔分开又有一第二空腔(12),在该排或数排元件的整个长度延伸,作为冷却介质的出口,冷却介质即从该出口平行分配到各元件(111-138)并从各元件离开。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介质分配线路的横截面系设计成矩形条(8)的形形,空腔(11、12)处在条(8)两端,可冷却的元件(111-138)则成排配置在条(8)两侧,与条(8)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电路装置,具有一多相变压器(4)或一若干单相用的变压器(4)和要冷却的故流元件(111-138),该电路装置的特征在于,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的一边以能导电的方式靠在多相变压器(4)或供若干单相用的变压器的中间抽头(13)上,且冷却介质分配条(8)垂直于分配条(8)的两个侧向表面上装有整流元件(111-138)。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整流电压导体(9、10、211、212、……)只在条(8)两侧用电绝缘隔离薄片(51、52)与条(8)隔开,该薄片(51、52)上有相应的配置孔通过其中,供冷却介质流通之用。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半导体二极管(111至138)形成的各整流元件固定在两板形导体(211、311、212、312、……)之间,各板形导体具有带若干处于平行于二极管阻挡层的平面上的绕组的冷却通道(72,80),冷却通道(72,80)的一端与第一空腔(1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空腔(12)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3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和所有带冷却通道(60-63、66、67、70-72、76-80)的导体(9、10、211、311、212、312、……)都是由其表面在压力作用下具有可塑 性的导电材料制成,特别是电解铜。 13、根据1至12其中一个权利要求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与冷却介质接触的导体都是用铜和铜合金制成。
11: 311、2
12: 312、……)具有冷却通道(60-63、66、67、70-72、76-80),其中各冷却通道系平行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公用的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具有一进口空腔(11)和一隹诳涨唬?2),冷却通道(60-63、66、67、70-72、76-80)即平行连接到该两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电路装置的其中一个电导体或若干导体联合作为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进行设计,供并行冷却所有要冷却的电气元件(111-138)之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呈层状结构方式构成,同时电气元件(111-138)及其电导体(9、211、311、212、312)具在这样的冷却通道(60-63、66、67、70-72、76-80),从而使冷却介质可以无需通过在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和导体(9、211、311、212、312、……)上另设附件就可以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电气元件(111-138)系配置在两个配备有冷却通道(60、61、70-72、76-80)的板形导体(211、311、212、312、……)之间,且电气元件(111-138)系与这些导体(211、311、212、312、……)沿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成一行或若干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权利要求5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冷却介质、电位不同的毗邻电导体(8、9、10、211、311、212、312、……)彼此用密封薄片或板(51、52、711、712、……)绝缘,各薄片或板上有孔(74,75)通过,供冷却介质流通之用。 7、根据2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要冷却的电气元件(111-138)至少成一排配置,且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具有一第一空腔,在该排或数排元件(1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作为冷却介质的入口,与第一空腔分开又有一第二空腔(12),在该排或数排元件的整个长度延伸,作为冷却介质的出口,冷却介质即从该出口平行分配到各元件(111-138)并从各元件离开。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介质分配线路的横截面系设计成矩形条(8)的形形,空腔(11、12)处在条(8)两端,可冷却的元件(111-138)则成排配置在条(8)两侧,与条(8)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电路装置,具有一多相变压器(4)或一若干单相用的变压器(4)和要冷却的故流元件(111-138),该电路装置的特征在于,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的一边以能导电的方式靠在多相变压器(4)或供若干单相用的变压器的中间抽头(13)上,且冷却介质分配条(8)垂直于分配条(8)的两个侧向表面上装有整流元件(111-138)。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整流电压导体(9、10、211、212、……)只在条(8)两侧用电绝缘隔离薄片(51、52)与条(8)隔开,该薄片(51、52)上有相应的配置孔通过其中,供冷却介质流通之用。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半导体二极管(111至138)形成的各整流元件固定在两板形导体(211、311、212、312、……)之间,各板形导体具有带若干处于平行于二极管阻挡层的平面上的绕组的冷却通道(72,80),冷却通道(72,80)的一端与第一空腔(1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空腔(12)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3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和所有带冷却通道(60-63、66、67、70-72、76-80)的导体(9、10、211、311、212、312、……)都是由其表面在压力作用下具有可塑 性的导电材料制成,特别是电解铜。
13: 根据1至12其中一个权利要求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与冷却介质接触的导体都是用铜和铜合金制成。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要冷却的元件的电路装置,其特征在于,要冷却的元件(111-138)的至少一部分电导体(9、211、311、212、312、……)具有冷却通道(60-63、66、67、70-72、76-80),其中各冷却通道系平行配置。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即使在低电阻高电流电路的情况下在电动力学上也是稳定的电路装置,这种电路装置确保各元件得到最佳状态和均匀的冷却,而且只需要一个冷却介质入口和一个冷却介质出口而无需另外敷设冷却质管路和附件。

    本发明即论及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本发明的优点主要是通过以下措施获得的:采用将电导体作为冷却介质循环路径的设计从而取消另设冷却介质设施的作法,具体体现在并行冷却方式将所有电路元件冷却到大致相同的温度,从而使各电路元件与热有关的电气效率保持在同等高度的水平。

    有利的一点是,冷却介质分配线路是集中在一个中间条上形成的,该条系作为通向各电路元件的出入口兼电导体,各电路元件和它们的导体在所有情况下都是以紧凑、简单装配和机械稳定地方式呈层状结构设置在中间条两侧,形成联合的冷却介质分配线路。

    下面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带一些半导体二极管的一个三相变压器的电路装置的电路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电路装置的示意透视图;

    图3是电路装置的一些压力板的侧视图;

    图4是在图2中带点划线的平面中在箭头Ⅳ方向的剖面。

    本发明的电路装置可用于直流电阻焊接机中。它包括一个具有初级绕组5、6、7和次级绕组1、2、3的三相大电流变压器4。次级绕组1、2、3各端连接到铜条101/102、201/202和301/302上,且在所有情况下次级绕组的各中间抽头则连接到中间抽头条13(由铜制成)上(图1、2、3)。条13上用螺钉(图中未示出)压接有一个中间条8,从而使条8和13以能导电、机械上稳定的方式连接起来。条101、201、301排成一行,平行于条13配置在条13的右侧,如图2所示,且与条13保持一段距离藉绝缘板53使其与条13绝缘(图2和3)。条102、202、302相应地成排配置在杆13左侧,藉绝缘板54与条13隔离。于是条13、101、102、201、202、301、302和绝缘板53、54就形成一个组件配置在变压器4的正面。绝缘薄片55和56配置在成排条101、201、301和/或102、202、302的表面之间,偏离变压器和下面即将谈到的电路装置的其它部分。

    在所有情况下,整流是由四个半导体二极管对各相的半波进行的。各二极管由细长板9、10形成的输出导体其输出电压的极性为正,但必要时可将所有二极管装进它们各相反极性的管座中使极性为负。

    二极管总共24个,配置成两行,每行十二个,各行设在中间条8的两侧,各二极管用1字开头的三位数字进行编号。第二个数字1至3表示相位,从1至4连续编号的第三个数字是给中间条8右侧的诸二极管编的号,5至8的连续编号是供中间条8左侧的诸二极管编的号。

    二极管111至138的散热是在诸电导体中通冷却水进行的。矩形的中间条8其下端表面各有一个接17、18,供冷却水流进和流出之用,直接通到其内部空腔11和12中。空腔11、12系设计成彼此相对的U字形切口,从而使图4中的空腔11向左开,空腔12向右开,两空腔之间彼此用横档19隔开,横档19的宽度足以容纳将中间条8固定到中间抽头13上用的螺钉(图中未示出)的螺孔。冷却水在空腔11中借助于设在中间条8与板10之间的密封绝缘薄片52在板10中密封起来,同样,空腔12借助于密封绝缘薄片51与板9密封起来。鉴于中间条8与两个板9和10的电位不同,因而密封绝缘薄片51?2既起电绝缘的作用也起对液体密封的作用。

    带薄片51的板9和带薄片52的板10各个系在中间条8的一侧与含二极管呈层状结构的一个组件用组件的四个螺钉20固定在一起。各组件由里向外包括一毗邻板9或10的内连接导线板、带弹性中间板的二极管、外连接导线板、一双导体、一外绝缘薄片和一压力板。

    以下称靠在二极管各电极(阴极和阳极)的连接导线板为电极板。

    两电极板、弹性中间材料、两连接件、外绝缘薄片和压力板的命名仿照二极管用三个数字命名,因而二极管与板9或10之间的内电极板以2开头的数字编号,跟着而来的弹性中间板以7字开头,外电极板以3字开头,双导体以8字开头,外绝缘薄片以6字开头,压力板则以4字开头。由内电极板211、外电极板311、弹性中间板711、双导体811、外绝缘薄片611、压力板411和二极管111组成的组件用四个螺钉20与板9和密封绝缘薄片51固定在一起,固定到中间条8上,用压力板411作为副板。为获取使二极管111电接触良好所需的压力,压力板411具有一个带圆柱形头15的压力螺钉14、一个压力弹簧16和一个压力垫圈21。同样地,其余包括二极管112-114、121-124和131-134的组件系与板9及薄片51固定在一起,包括二极管115-118、125-128和135-138的组件则与板10及薄片52固定在一起,固定到中间条8的右侧或左侧。

    螺钉20都导电,且装在绝缘包皮中,从而使压力板411-438与中间条8同电位,且中间各部件与板411-438及条8绝缘。板9和10以及内电极板211、212……借助于绝缘薄片51和中间板711、712……与中间条8和外电极板311、312绝缘,它们的电位相同。电位相同的还有外电极板311、312……与双导体811、812……,它们借助于绝缘薄片611、612……与板411、412……绝缘,借助于中间板711、712……与内电极板211、212……绝缘。

    二极管111至114、121至124和131至134完全直接靠在有关各内电极板211至214、221至224和231至234上,该诸电极板又靠在板9上;其余的二极管115至118、125至128和135至138同样靠在板215、216……这些板又靠在板10上。板9和10同电位,彼此加以隔开仅仅是由于机械结构上的原因。

    二极管各阳极至与变压器4的次级绕组1、2、3相连的条101、102、201、202、301、302的电气连接是借助于双导体811、812……以及外电极板311、312……进行的。双导体811、812……用螺钉22固定到条101、102……上。四个二极管的阳极是逐条或逐个次级绕组101、102、201、202、301、302的各端进行连接的。因此,举例说,二极管111、112、113、114的阳极系借助于双导体811、812……和外电极板311、312固定到第一相绕组1的条101上。

    板9和10的宽度比中间条8的毗邻表面的宽度略宽一些(宽几毫米,图2),从而可借助于板状导体(图中未示出)将同电位的两个板9和10进行电气连接,而无需在其上和其上方与中间条8接触。

    整个层状结构设计使其可以将焊接机之类的用电设备与中间条8以及板9和10连接起来。中间条8和板9和10各侧已设有将接触条连接到用电设备所需用的钻孔(图中未示出),(在冷却水钻孔和空腔外侧)背向变压器4。

    现在按图4以二极管111和112的冷却介质管路为例说明二极管111-138的冷却介质管路。其它二极管的冷却介质管路按类似的方式装设。

    在层状结构组件方向走向的两个钻孔60和61系配置在图4所示的内电极板211的各上边和下边上。这些钻孔60和61在所有情况下通过板9经由与其在中间条8的方向上成一直线的钻孔62和63延续,且在所有情况下由中间条8上的钻孔64和65与板10上相应的钻孔66和67连接起来。钻孔64和钻孔65分别通过平行于横档19的切口68和69分别连接到空腔12和11。

    钻孔61系经由从内电极板211的边缘通过盖25径向走向的另一钻孔71与冷却通道72的内端连接,冷却通道72由一个具有若干处在平行于二极管的阻挡层的平面的绕组(例如螺旋形绕组)的槽构成,钻孔60则由钻孔70与同一个冷却通道72的外端相连。盖25盖住冷却通道72,盖25的末端接内电极板211,由此形成紧密的冷却水系统。钻孔70从内电极板211外边缘通到钻孔60的孔壁的部分以及钻孔71的相应部分都设有孔塞73。

    弹性中间板711的直径,与内电极板211上的钻孔60和61比较,在其轴线方蛏暇哂欣┐罅说淖昕?4和75。

    弹性中间板711上的钻孔74和75在外电极板311上沿同一个轴线方向延伸,分别终止于盲孔76和77上。

    钻孔79从电极板311上的盲孔77从电极板311的边缘通过其中径向延伸,盖26则通到,例如,螺旋形冷却通道80的内端,螺旋形冷却通道80则与冷却通道71在电极板211和盖25中的情况类似由一个槽构成。

    在钻孔62、63、66、67终止在背向中间条8的表面上的出口处设有若干凹口,供装设可靠密封着孔接合处的密封环57之用。

    水从热交换器或冷水接头(图中未示出)的冷却介质进口接头17流入,从空腔11借助于平行的冷却循环路径分配到待冷却的各二极管,然后经由空腔12及其出口18引回到热交换器或废水管路中。这里再次以相对于中间条8对称配置的两个二极管111和115为例介绍冷却介质流到各二极管的情况。冷却水从空腔11流入切口69,在那里分支流入钻孔65往右拐,流到二极管111和115往左拐。右进的通路经过钻孔63、61,并经由钻孔71在冷却通道72的方向上分支入内电极板211,例如,在其沿螺旋路径通过其中的过程中冷却着二极管111的阴极,然后通过钻孔70、60、62、64和切口68经由空腔12流回到出口18。分支的另一流到电极板211的冷却水路径进一步经由钻孔61通到钻孔75、盲孔77和钻孔79到冷却水通道80,在这时冷却着二极管111的阳极,然后经由钻孔78、盲孔76、钻孔74流回,在钻孔60与阴极的冷却水汇合,然后沿上述路径流到出口18。左边路径从切口69经由钻孔65、67通到内电极板215中的分支,从而使二极管115的阴极和阳极如上所述受到冷却,冷却水则通过钻孔66、64和切口68流到空腔12。

    其它一些可冷却的电气元件,举例说电阻,可代替二极管111至138,与相应的经改装的电极板211至238和311至338装在一起。

    但在所有情况下也可以只采用1至3个半导体二极管,而不是在所有情况下对各相半波都采用四个二极管111至138。还可以将其它要冷却的电气元件,例如电阻,与相应的经改装的电极板211至238和311至338装在一起,以取代二极管111至138。

    三相大电流变压器4也可用三个单相大电流变压器代替,三个单相大电流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一侧接到铜条101/102、201/202和301/302上,且在所有情况下接到一中心抽头条13上。也可用桥式整流电路代替带二次侧中间抽头的三个单相大电流变压器,在此情况下,不用中间条8,直流导体的一个或两个板或空腔11或12各个承接空腔11、12,供冷却水流进或流出之用。还可以采用三相以下的开关装置。

    冷却水输送组件较好的材料是电解铜。历来都知道,不象,例如,铝那样,电解铜在以自来水作为冷却介质时不腐蚀或只轻微腐蚀。

    在进行本发明的一般情况下,我们意外地发现,一般(导电的)自来水可用作冷却材料。这是基于这样的研究结果,即电气上用绝缘材料51、52、711、712……加以绝缘但有相同的冷却介质在其上流动的各组件之间的电位差是极小的。对所有与冷却流体接触的导体采用铜和铜合金可以可靠地防止电化材料腐蚀,但采用例如,铝则会产生腐蚀。当然也可以采用象去离子水或油之类的导电能力差或绝缘的冷却流体而不用普通的自来水。

    冷却水的入口和出口17和18适宜设在中间条8的前下端,但也可以装在中间条8的上表面的端部而不致损害工作状态。

    当板9、10、211和215……是由电解铜(即软质材料)组成时,密封环57可以不同,而可将板9和10的表面和/或毗邻板211和215……的表面以皱纹搞粗,使它们以后通过上紧压力板411、412……与中间条8之间的螺钉20进行组装时形成一个密封。

具有多个要冷却的电气元件的电路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具有多个要冷却的电气元件的电路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具有多个要冷却的电气元件的电路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多个要冷却的电气元件的电路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多个要冷却的电气元件的电路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将低电阻高功率源中要冷却的电气元件(111-138)经由电导体(9、211、311、10、215、315、)中的冷却通道(60-63、66、67、70-72、76-80)作为平行冷却循环系统连接到冷却介质分配线路(8)上。电路装置的整个机械设计取层状结构,形成一个在电动力学上稳定、省空间的布局方式,在各要冷却的元件之间无需另设附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