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重轮.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70531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95016.X

申请日:

2014.06.26

公开号:

CN104071243A

公开日:

2014.10.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2D 55/14申请公布日:201410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D 55/14申请日:20140626|||公开

IPC分类号:

B62D55/14; B62D55/15

主分类号:

B62D55/14

申请人:

昆山土山建设部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邹建良; 葛建东

地址:

215312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石牌镇开发区长江北路东侧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连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支轴、卡拉,卡拉内侧配合有浮封环和浮封胶圈,支轴内部设有润滑油道,支重轮体内部设有铁套合件,铁套合件外侧设有第一密封圈。支轴上设有轴台阶,铁套合件与支轴之间设有铜套,铜套朝向轴台阶一端设有凸缘;支重轮体内部设有轮台阶,铁套合件设有与轮台阶端面配合的凸起;浮封环与支轴配合的面设有第一油槽,铜套与铁套合件配合面设有第二油槽;铁套合件与支重轮体配合的表面设有储油腔,储油腔与第二油槽连通。本发明安装时仅需从一端组装,组装效率高,组装劳动强度低,维修容易,浮封使用寿命长,支轴表面的油膜降低支轴和铜套的磨损,储油腔能够更换较高油温的润滑油提高支重轮寿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设置于所述支重轮体内部的支轴、设置于支轴两端的卡拉,所述卡拉内侧的支轴上过盈配合有用于密封的浮封环和浮封胶圈,所述支轴内部设有润滑油道,所述润滑油道的端部设有油塞,所述浮封环之间的支重轮体内部过盈配合有两个铁套合件,所述铁套合件外侧与支重轮体的配合处设有第一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铁套合件之间的支轴上设有轴台阶,所述铁套合件与支轴之间设有铜套,所述铜套与支轴间隙配合,所述铜套朝向轴台阶一端设有与轴台阶端面间隙配合的凸缘,所述凸缘与铁套合件通过止动销连接;所述支重轮体内部一端设有轮台阶,所述铁套合件与所述轮台阶配合的一端设有与轮台阶端面配合的凸起;所述支重轮体未设有轮台阶的一端设有卡簧,所述卡簧内侧与铁套合件端面贴合;所述浮封环与支轴配合的面设有第一油槽,所述铜套与铁套合件配合面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油槽的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通过所述轴台阶与所述支重轮体的间隙互相连通,所述支轴设有连通润滑油道和第一油槽的通孔;所述铁套合件与支重轮体配合的表面设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与所述第二油槽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是,所述每个铁套合件上至少设有两个储油腔,铁套合件与支重轮体表面设有连通所述储油腔的环形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是,所述铜套与所述 支轴单边间隙为0.2-0.3mm。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是,所述铜套与所述支轴单边间隙为0.2m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是,所述凸缘与所述轴台阶端面装配间隙为0.3-0.7mm。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是,所述凸缘与所述轴台阶端面装配间隙为0.5mm。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是,所述支轴表面淬火硬度为HRC52-58。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是,所述卡拉与所述支轴配合处设有第二密封圈。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是,所述卡拉与所述支轴端部配合处设有防止所述卡拉轴向移动的钢丝销。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是,所述浮封环为镍铬合金,所述浮封环经离心浇注而成,表面硬度达HRC62-67。

说明书

一种支重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体,特别涉及一种支重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规模的基建项目不断实施,在基建项目中都要用到挖掘机,因此挖掘机也成为了破损率很高的设备,其中挖掘机支重轮是挖掘机零部件最容易损坏的零件,支重轮是履带式挖掘机行走和支撑系统的重要部件,通常情况下,支重轮是承受整体机械重量的载体,技术要求较高,现有的支重轮在装配时通过在两边压合铁套合件使得组装、使用和维修麻烦,寿命低,安装过程中需耗费大量人力,且危险系数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重轮,安装时仅需从一端组装,组装效率高,组装劳动强度低,维修容易,浮封使用寿命长,支轴表面的油膜降低支轴和铜套的磨损,储油腔能够更换较高油温的润滑油提高支重轮寿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设置于所述支重轮体内部的支轴、设置于支轴两端的卡拉,所述卡拉内侧的支轴上过盈配合有用于密封的浮封环和浮封胶圈,所述支轴内部设有润滑油道,所述润滑油道的端部设有油塞,所述浮封 环之间的支重轮体内部过盈配合有两个铁套合件,所述铁套合件外侧与支重轮体的配合处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铁套合件之间的支轴上设有轴台阶,所述铁套合件与支轴之间设有铜套,所述铜套与支轴间隙配合,所述铜套朝向台阶一端设有与台阶端面间隙配合的凸缘,所述凸缘与铁套合件通过止动销连接;所述支重轮体内部一端设有轮台阶,所述铁套合件与所述轮台阶配合的一端设有与轮台阶端面配合的凸起;所述支重轮体未设有轮台阶的一端设有卡簧,所述卡簧内侧与铁套合件端面贴合;所述浮封环与支轴配合的面设有第一油槽,所述铜套与铁套合件配合面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油槽的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通过所述轴台阶与所述支重轮体的间隙互相连通,所述支轴设有连通润滑油道和第一油槽的通孔;所述铁套合件与支重轮体配合的表面设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与所述第二油槽连通。
上述设计中,采用轮台阶作为铁套合件的单边限位,在组装时只需从单边安装,提高组装效率,降低组装劳动强度,维修容易。所述润滑油道以及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有助于润滑油在支重轮体内的循环提高润滑油的润滑效果,储油腔能够替换温度较高的润滑油防止润滑油温度较高润滑不佳。
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每个铁套合件上至少设有两个储油腔,铁套合件与支重轮体表面设有连通所述储油腔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有助于储油腔之间的润滑油交换提高润滑油的润滑效果。
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铜套与所述支轴单边间隙为0.2-0.3mm。
作为本设计的优选方案,所述铜套与所述支轴单边间隙为0.2mm。所述铜套与支轴的间隙控制有助于在铜套与支轴间形成油膜提高支重轮寿命,同时防止铜套挤压变形。
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凸缘与所述轴台阶端面装配间隙为0.3-0.7mm。
作为本设计的优选方案,所述凸缘与所述轴台阶端面装配间隙为0.5mm。所述凸缘与轴台阶间的间隙控制避免浮封胶圈烧毁以及提高浮封胶圈的密封性能。
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支轴表面淬火硬度为HRC52-58。所述支轴表面的硬度控制能够提高支轴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卡拉与所述支轴配合处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避免卡拉与支轴配合处的泄漏。
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卡拉与所述支轴端部配合处设有防止所述卡拉轴向移动的钢丝销。
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浮封环为镍铬合金,所述浮封环经离心浇注而成,表面硬度达HRC62-67。浮封环的材料选用在保证浮封环强度的情况下提高浮封环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安装时仅需从一端组装,组装效率高,组装劳动强度低,维修容易,浮封使用寿命长,支轴表面的油膜降低支轴和铜套的磨损,储油腔能够更换较高油温的润滑油提高支重轮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钢丝销,2.卡拉,3.浮封环,4.铁套合件,5.支重轮体,6.止动销,7.轴台阶,8.环形槽,9.卡簧,10.铜套,11.第一油槽,12.储油腔,13.第一密封圈,14.浮封胶圈,15.第二密封圈,16.油塞,17.润滑油道,18.支轴,19.凸缘,20.轮台阶,21.凸起,22.第二油槽,2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所示,所述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5、设置于所述支重轮体5内部的支轴18、设置于支轴18两端的卡拉2,所述卡拉2内侧的支轴18上过盈配合有用于密封的浮封环3和浮封胶圈14,所述支轴18内部设有润滑油道17,所述润滑油道17的端部设有油塞16,所述浮封环3之间的支重轮体5内部过盈配合有两个铁套合件4,所述铁套合件4外侧与支重轮体5的配合处设有第一密封圈13。所述铁套合件4之间的支轴18上设有轴台阶7,所述铁套合件4与支轴18之间设有铜套10,所述铜套10与支轴18间隙配合,所述铜套10朝向轴台阶7一端设有与轴台阶7端面间隙配合的凸缘19,所述凸缘19与铁套合件4通过止动销6连接;所述支重轮体5内部一端设有轮台阶20,所述铁套合件4与所述轮台阶20配合的一端设有与轮台阶20端 面配合的凸起21;所述支重轮体5未设有轮台阶20的一端设有卡簧9,所述卡簧9内侧与铁套合件4端面贴合;所述浮封环3与支轴18配合的面设有第一油槽11,所述铜套10与铁套合件4配合面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油槽11的第二油槽22,所述第二油槽22通过所述轴台阶7与所述支重轮体5的间隙互相连通,所述支轴18设有连通润滑油道17和第一油槽11的通孔23;所述铁套合件4与支重轮体5配合的表面设有储油腔12,所述储油腔12与所述第二油槽22连通。
上述设计中,采用轮台阶20作为铁套合件4的单边限位,在组装时只需从单边安装,提高组装效率,降低组装劳动强度,维修容易。所述润滑油道17以及第一油槽11和第二油槽22有助于润滑油在支重轮体5内的循环提高润滑油的润滑效果,储油腔12能够替换温度较高的润滑油防止润滑油温度较高润滑不佳。
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每个铁套合件4上至少设有两个储油腔12,铁套合件4与支重轮体5表面设有连通所述储油腔12的环形槽8。所述环形槽8有助于储油腔12之间的润滑油交换提高润滑油的润滑效果。
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铜套10与所述支轴18单边间隙为0.2-0.3mm。
作为本设计的优选方案,所述铜套10与所述支轴18单边间隙为0.2mm。所述铜套10与支轴18的间隙控制有助于在铜套10与支轴18间形成油膜提高支重轮寿命,同时防止铜套10挤压变形。
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凸缘19与所述轴台阶7端面装配 间隙为0.3-0.7mm。
作为本设计的优选方案,所述凸缘19与所述轴台阶7端面装配间隙为0.5mm。所述凸缘19与轴台阶7间的间隙控制避免浮封胶圈14烧毁以及提高浮封胶圈14的密封性能。
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支轴18表面淬火硬度为HRC52-58。所述支轴18表面的硬度控制能够提高支轴18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卡拉2与所述支轴18配合处设有第二密封圈15。第二密封圈15避免卡拉2与支轴18配合处的泄漏。
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卡拉2与所述支轴18端部配合处设有防止所述卡拉2轴向移动的钢丝销1。
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浮封环3为镍铬合金,所述浮封环经离心浇注而成,表面硬度达HRC62-67。浮封环3的材料选用在保证浮封环3强度的情况下提高浮封环3的使用寿命。
装配时,将支重轮体5未设有轮台阶20的一端向上,将铁套合件4与铜套10压合,将组装后的一个铁套合件4通过支重轮体5顶端自上而下压合在支重轮体5设有轮台阶20一端;然后将支轴18自支重轮体5向上一端放入支重轮体5内,再然后将组合的第二个铁套合件4自支重轮体5向上一端压合到支重轮体5内;最后将卡拉2套在支轴18两端并通过钢丝销1锁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 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一种支重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支重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支重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支重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支重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71243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1CN104071243A21申请号201410295016X22申请日20140626B62D55/14200601B62D55/1520060171申请人昆山土山建设部件有限公司地址215312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石牌镇开发区长江北路东侧72发明人邹建良葛建东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代理人连平54发明名称一种支重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支轴、卡拉,卡拉内侧配合有浮封环和浮封胶圈,支轴内部设有润滑油道,支重轮体内部设有铁套合件,铁套合件外侧设有第一密封圈。支轴上设有轴台阶,。

2、铁套合件与支轴之间设有铜套,铜套朝向轴台阶一端设有凸缘;支重轮体内部设有轮台阶,铁套合件设有与轮台阶端面配合的凸起;浮封环与支轴配合的面设有第一油槽,铜套与铁套合件配合面设有第二油槽;铁套合件与支重轮体配合的表面设有储油腔,储油腔与第二油槽连通。本发明安装时仅需从一端组装,组装效率高,组装劳动强度低,维修容易,浮封使用寿命长,支轴表面的油膜降低支轴和铜套的磨损,储油腔能够更换较高油温的润滑油提高支重轮寿命。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71243ACN104071243A1。

3、/1页21一种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设置于所述支重轮体内部的支轴、设置于支轴两端的卡拉,所述卡拉内侧的支轴上过盈配合有用于密封的浮封环和浮封胶圈,所述支轴内部设有润滑油道,所述润滑油道的端部设有油塞,所述浮封环之间的支重轮体内部过盈配合有两个铁套合件,所述铁套合件外侧与支重轮体的配合处设有第一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铁套合件之间的支轴上设有轴台阶,所述铁套合件与支轴之间设有铜套,所述铜套与支轴间隙配合,所述铜套朝向轴台阶一端设有与轴台阶端面间隙配合的凸缘,所述凸缘与铁套合件通过止动销连接;所述支重轮体内部一端设有轮台阶,所述铁套合件与所述轮台阶配合的一端设有与轮台阶端面配合的凸起;所述支重轮体未。

4、设有轮台阶的一端设有卡簧,所述卡簧内侧与铁套合件端面贴合;所述浮封环与支轴配合的面设有第一油槽,所述铜套与铁套合件配合面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油槽的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通过所述轴台阶与所述支重轮体的间隙互相连通,所述支轴设有连通润滑油道和第一油槽的通孔;所述铁套合件与支重轮体配合的表面设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与所述第二油槽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是,所述每个铁套合件上至少设有两个储油腔,铁套合件与支重轮体表面设有连通所述储油腔的环形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是,所述铜套与所述支轴单边间隙为0203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是,所述铜套与所述。

5、支轴单边间隙为02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是,所述凸缘与所述轴台阶端面装配间隙为0307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是,所述凸缘与所述轴台阶端面装配间隙为05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是,所述支轴表面淬火硬度为HRC5258。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是,所述卡拉与所述支轴配合处设有第二密封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是,所述卡拉与所述支轴端部配合处设有防止所述卡拉轴向移动的钢丝销。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重轮,其特征是,所述浮封环为镍铬合金,所述浮封环经离心浇注而成,表面硬度达HRC6267。权利。

6、要求书CN104071243A1/3页3一种支重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轮体,特别涉及一种支重轮。背景技术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规模的基建项目不断实施,在基建项目中都要用到挖掘机,因此挖掘机也成为了破损率很高的设备,其中挖掘机支重轮是挖掘机零部件最容易损坏的零件,支重轮是履带式挖掘机行走和支撑系统的重要部件,通常情况下,支重轮是承受整体机械重量的载体,技术要求较高,现有的支重轮在装配时通过在两边压合铁套合件使得组装、使用和维修麻烦,寿命低,安装过程中需耗费大量人力,且危险系数高。发明内容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重轮,安装时仅需从一端组装,组装效率高,组装。

7、劳动强度低,维修容易,浮封使用寿命长,支轴表面的油膜降低支轴和铜套的磨损,储油腔能够更换较高油温的润滑油提高支重轮寿命。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设置于所述支重轮体内部的支轴、设置于支轴两端的卡拉,所述卡拉内侧的支轴上过盈配合有用于密封的浮封环和浮封胶圈,所述支轴内部设有润滑油道,所述润滑油道的端部设有油塞,所述浮封环之间的支重轮体内部过盈配合有两个铁套合件,所述铁套合件外侧与支重轮体的配合处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铁套合件之间的支轴上设有轴台阶,所述铁套合件与支轴之间设有铜套,所述铜套与支轴间隙配合,所述铜套朝向台阶一端设有与台阶端面间隙配合的凸缘,所。

8、述凸缘与铁套合件通过止动销连接;所述支重轮体内部一端设有轮台阶,所述铁套合件与所述轮台阶配合的一端设有与轮台阶端面配合的凸起;所述支重轮体未设有轮台阶的一端设有卡簧,所述卡簧内侧与铁套合件端面贴合;所述浮封环与支轴配合的面设有第一油槽,所述铜套与铁套合件配合面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油槽的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通过所述轴台阶与所述支重轮体的间隙互相连通,所述支轴设有连通润滑油道和第一油槽的通孔;所述铁套合件与支重轮体配合的表面设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与所述第二油槽连通。0005上述设计中,采用轮台阶作为铁套合件的单边限位,在组装时只需从单边安装,提高组装效率,降低组装劳动强度,维修容易。所述润滑油道以及。

9、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有助于润滑油在支重轮体内的循环提高润滑油的润滑效果,储油腔能够替换温度较高的润滑油防止润滑油温度较高润滑不佳。0006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每个铁套合件上至少设有两个储油腔,铁套合件与支重轮体表面设有连通所述储油腔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有助于储油腔之间的润滑油交换提高润滑油的润滑效果。0007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铜套与所述支轴单边间隙为0203MM。0008作为本设计的优选方案,所述铜套与所述支轴单边间隙为02MM。所述铜套与支轴说明书CN104071243A2/3页4的间隙控制有助于在铜套与支轴间形成油膜提高支重轮寿命,同时防止铜套挤压变形。0009作为本设计的较佳。

10、改进,所述凸缘与所述轴台阶端面装配间隙为0307MM。0010作为本设计的优选方案,所述凸缘与所述轴台阶端面装配间隙为05MM。所述凸缘与轴台阶间的间隙控制避免浮封胶圈烧毁以及提高浮封胶圈的密封性能。0011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支轴表面淬火硬度为HRC5258。所述支轴表面的硬度控制能够提高支轴的使用寿命。0012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卡拉与所述支轴配合处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避免卡拉与支轴配合处的泄漏。0013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卡拉与所述支轴端部配合处设有防止所述卡拉轴向移动的钢丝销。0014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浮封环为镍铬合金,所述浮封环经离心浇注而成,表面硬度。

11、达HRC6267。浮封环的材料选用在保证浮封环强度的情况下提高浮封环的使用寿命。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安装时仅需从一端组装,组装效率高,组装劳动强度低,维修容易,浮封使用寿命长,支轴表面的油膜降低支轴和铜套的磨损,储油腔能够更换较高油温的润滑油提高支重轮寿命。附图说明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17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18在图中1钢丝销,2卡拉,3浮封环,4铁套合件,5支重轮体,6止动销,7轴台阶,8环形槽,9卡簧,10铜套,11第一油槽,12储油腔,13第一密封圈,14浮封胶圈,15第二密封圈,16油塞,17润滑油道,18支轴,19凸缘,20轮台阶。

12、,21凸起,22第二油槽,23通孔。具体实施方式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0020如图所示,所述支重轮包括支重轮体5、设置于所述支重轮体5内部的支轴18、设置于支轴18两端的卡拉2,所述卡拉2内侧的支轴18上过盈配合有用于密封的浮封环3和浮封胶圈14,所述支轴18内部设有润滑油道17,所述润滑油道17的端部设有油塞16,所述浮封环3之间的支重轮体5内部过盈配合有两个铁套合件4,所述铁套合件4外侧与支重轮体5的配合处设有第一密封圈13。所述铁套合件4之间的支轴18上设有轴台阶7,所述铁套合件4与支轴。

13、18之间设有铜套10,所述铜套10与支轴18间隙配合,所述铜套10朝向轴台阶7一端设有与轴台阶7端面间隙配合的凸缘19,所述凸缘19与铁套合件4通过止动销6连接;所述支重轮体5内部一端设有轮台阶20,所述铁套合件4与所述轮台阶20配合的一端设有与轮台阶20端面配合的凸起21;所述支重轮体5未设有轮台阶20的一端设有卡簧9,所述卡簧9内侧与铁套合件4端面贴合;所述浮封环3与支轴18配合的面设有第一油槽11,所述铜套10与铁套合件4配合面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油槽11的第二油槽22,所述说明书CN104071243A3/3页5第二油槽22通过所述轴台阶7与所述支重轮体5的间隙互相连通,所述支轴18设有连。

14、通润滑油道17和第一油槽11的通孔23;所述铁套合件4与支重轮体5配合的表面设有储油腔12,所述储油腔12与所述第二油槽22连通。0021上述设计中,采用轮台阶20作为铁套合件4的单边限位,在组装时只需从单边安装,提高组装效率,降低组装劳动强度,维修容易。所述润滑油道17以及第一油槽11和第二油槽22有助于润滑油在支重轮体5内的循环提高润滑油的润滑效果,储油腔12能够替换温度较高的润滑油防止润滑油温度较高润滑不佳。0022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每个铁套合件4上至少设有两个储油腔12,铁套合件4与支重轮体5表面设有连通所述储油腔12的环形槽8。所述环形槽8有助于储油腔12之间的润滑油交换提高。

15、润滑油的润滑效果。0023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铜套10与所述支轴18单边间隙为0203MM。0024作为本设计的优选方案,所述铜套10与所述支轴18单边间隙为02MM。所述铜套10与支轴18的间隙控制有助于在铜套10与支轴18间形成油膜提高支重轮寿命,同时防止铜套10挤压变形。0025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凸缘19与所述轴台阶7端面装配间隙为0307MM。0026作为本设计的优选方案,所述凸缘19与所述轴台阶7端面装配间隙为05MM。所述凸缘19与轴台阶7间的间隙控制避免浮封胶圈14烧毁以及提高浮封胶圈14的密封性能。0027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支轴18表面淬火硬度为HRC52。

16、58。所述支轴18表面的硬度控制能够提高支轴18的使用寿命。0028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卡拉2与所述支轴18配合处设有第二密封圈15。第二密封圈15避免卡拉2与支轴18配合处的泄漏。0029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卡拉2与所述支轴18端部配合处设有防止所述卡拉2轴向移动的钢丝销1。0030作为本设计的较佳改进,所述浮封环3为镍铬合金,所述浮封环经离心浇注而成,表面硬度达HRC6267。浮封环3的材料选用在保证浮封环3强度的情况下提高浮封环3的使用寿命。0031装配时,将支重轮体5未设有轮台阶20的一端向上,将铁套合件4与铜套10压合,将组装后的一个铁套合件4通过支重轮体5顶端自上而下压合在支重轮体5设有轮台阶20一端;然后将支轴18自支重轮体5向上一端放入支重轮体5内,再然后将组合的第二个铁套合件4自支重轮体5向上一端压合到支重轮体5内;最后将卡拉2套在支轴18两端并通过钢丝销1锁紧。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4071243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7124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