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吹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电吹风.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40758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09.05 CN 202407584 U *CN202407584U* (21)申请号 201220009238.7 (22)申请日 2012.01.10 A45D 20/08(2006.01) (73)专利权人 上海奔腾企业 ( 集团 ) 有限公司 地址 201613 上海市松江区文翔东路 99 号 (72)发明人 龙晓荣 邓跃胜 曾文礼 刘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211 代理人 潘诗孟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电吹风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吹风, 包括前。
2、壳体、 后壳体、 开关限位柱、 左右滑动入风网、 释放按钮、 按钮开关、 压线块和微动开关, 其中 : 开关限位柱 与微动开关一一配对成组, 形成双向限位开关, 以 左右滑动入风网为基体分二端布置 ; 释放按钮与 按钮开关配对成组, 形成冷风开关和限位压块, 以 左右滑动入风网为基体设在其中间位置 ; 左右滑 动入风网、 开关限位柱、 释放按钮、 按钮开关、 压线 块和微动开关组成滑动入风网组件, 并装配于前 壳体和后壳体内构成组合件, 组成电吹风本体。 本 实用新型电吹风的入风网和电源开关都隐藏在本 体内的旋转机构中, 入风网整合在本体中间部位, 并使电源开关在闭合、 张开时使用一体式全新的。
3、 控制方式和结构。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1 页 2 1.一种电吹风, 其特征是, 包括前壳体(1)、 后壳体(7)、 开关限位柱(2)、 左右滑动入风 网 (3)、 释放按钮 (4)、 按钮开关 (5)、 压线块 (6) 和微动开关 (8), 其中 : 开关限位柱 (2) 与 微动开关 (8) 一一配对成组, 形成双向限位开关, 以左右滑动入风网 (3) 为基体分二端布 置 ; 释放按钮 (4) 与按钮开关 (5) 配对成组, 。
4、形成冷风开关和限位压块, 以左右滑动入风网 (3)为基体设在其中间位置 ; 左右滑动入风网(3)、 开关限位柱(2)、 释放按钮(4)、 按钮开关 (5)、 压线块 (6) 和微动开关 (8) 组成滑动入风网组件, 并装配于前壳体 (1) 和后壳体 (7) 内构成组合件, 组成电吹风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 其特征是, 组合件沿前壳体(1)和后壳体(7)的滑槽 滑动, 实现左右滑动入风网 (3) 的张开与闭合。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407584 U 2 1/2 页 3 一种电吹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吹风。 背景技术 0002 中国专利 CN10。
5、1991267A 于 2011 年 03 月 30 日公开了了一种电吹风, 包括微型风 机 (6)、 电热丝 (5) 和隔热筒, 其特征在于, 隔热筒包括内筒 (7A) 和外筒 (7B), 内筒 (7A) 将 电热丝 (5) 罩住, 微型风机吹来的风通过内筒 (7A) 和外筒 (7B) 形成两道气流吹向出风口 ; 出风口设有可拆卸的环形聚风嘴, 该聚风嘴由内聚风嘴(8)与外聚风嘴(9)组合而成, 内聚 风嘴 (8) 与外聚风嘴 (9) 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 微型电机 (6)、 内筒 (7A) 与内聚风嘴 (8) 形 成一气流流道 ; 微型电机 (6)、 外筒 (7B) 和内、 外聚风嘴之间形成。
6、的气流通道构成另一气流 通道。 0003 目前, 包括前述中国专利在内的电吹风一般都在手柄上具有一个电源开关, 在电 吹风壳体后部有一个入风网, 其结构形式基本上都是左右壳加入风网和手柄并在手柄上加 一个电源开关。此种结构形式的电吹风在外观上不够流畅和美观。在放置上易掉落导致损 坏和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和结构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外 观更流畅美观, 结构和使用形式更简单、 装配效率明显提高的带伸缩入风网和一体式电源 开关的电吹风。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吹风, 包括前壳体、 后壳体、 开关限 位柱、 左右滑。
7、动入风网、 释放按钮、 按钮开关、 压线块和微动开关, 其中 : 开关限位柱与微动 开关一一配对成组, 形成双向限位开关, 以左右滑动入风网为基体分二端布置 ; 释放按钮与 按钮开关配对成组, 形成冷风开关和限位压块, 以左右滑动入风网为基体设在其中间位置 ; 左右滑动入风网、 开关限位柱、 释放按钮、 按钮开关、 压线块和微动开关组成滑动入风网组 件, 并装配于前壳体和后壳体内构成组合件, 组成电吹风本体。 0006 本实用新型上述带伸缩入风网和一体式电源开关的电吹风中, 装配后的开关限位 柱由于微动开关自带的弹力, 促使微动开关在滑动入风网沿前后壳体运动的状态下实现电 源开关的接通和断开。。
8、 0007 本实用新型上述带伸缩入风网和一体式电源开关的电吹风中, 装配后的释放按钮 由于按钮开关自带的弹力, 在向下按释放按钮促使按钮开关进行通断转换使之控制电吹风 冷热风切换的同时, 控制滑动入风网内沿前后壳体运动的状态下实现滑动入风网的张开与 闭合。 0008 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电吹风的入风网和电源开关都隐藏在本体内的旋转 机构中, 入风网整合在本体中间部位, 并使电源开关在闭合、 张开时使用一体式全新的控制 方式和结构。本实用新型以二个微动开关和二个开关限位柱作为电源控制开关, 在前后壳 说 明 书 CN 202407584 U 3 2/2 页 4 体固定的导向位置进行滑动以。
9、控制电吹风电源的开启和关闭, 同时并控制入风网的张开和 关闭 ; 左右滑动入风网的张开和关闭都必须到初始设定的位置, 才能控制微动开关做闭合 运动以切断和接通电源。 本实用新型以一个释放按钮和按钮开关配合马达及风叶和发热丝 来控制电吹风冷热风的调节。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 性能可靠、 装配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在闭合状态下的主体剖面图。 0010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在张开使用状态下的主体剖面图。 0011 其中 : 1 为前壳体 ; 7 为后壳体 ; 2 为开关限位柱 ; 3 为左右滑动入风网 ; 4 为释放按 钮 ; 5 为按钮开关 ; 6 为压线块 ; 。
10、8 为微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 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 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 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 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 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13 如图 1-2 所示,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伸缩入风网和一体式电源开 关的电吹风, 包括前壳体 1、 后壳体 7、 开关限位柱 2、 左右滑动入风网 3、 释放按钮 4、 按钮开 关 5、 压线块 6 和微动开关 8, 其中 : 0014 开关限位柱2与微动开关。
11、8一一配对成组, 形成双向限位开关, 以左右滑动入风网 3 为基体分二端布置 ; 释放按钮 4 与按钮开关 5 配对成组, 形成冷风开关和限位压块, 以左 右滑动入风网 3 为基体设在其中间位置 ; 左右滑动入风网 3、 开关限位柱 2、 释放按钮 4、 按 钮开关 5、 压线块 6 和微动开关 8 组成滑动入风网组件, 并装配于前壳体 1 和后壳体 7 内构 成组合件, 组成电吹风本体 ; 装配后的开关限位柱 2 由于微动开关 8 自带的弹力, 促使微动 开关 8 在左右滑动入风网 3 沿前壳体 1 和后壳体 7 运动的状态下实现电源开关的接通和断 开。装配后的释放按钮 4 由于按钮开关 5。
12、 自带的弹力, 在向下按释放按钮促使按钮开关 5 进行通断转换使之控制电吹风冷热风切换的同时, 控制左右滑动入风网 3 内沿前壳体 1 和 后壳体 7 的滑槽滑动的状态下实现滑动入风网的张开与闭合。 0015 以下结合附图 1-2 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 0016 装配后的二组开关限位柱 2 与微动开关 8 在初始状态下微动开关 8 是断开的, 只 有当释放按钮 4 按下, 解开锁定, 滑动入风网组件滑动到前壳体 1 和后壳体 7 预设的位置 后, 在滑动入风网 3 完全张开后才能接通电源开关, 电吹风正常启动。 0017 装配后的释放按钮4与按钮开关5在电吹风闭合状态下起锁定滑动入风网并联接 前后壳体的功能, 在电吹风张开工作状态下起限制前后壳体自由沿滑动入风网滑动和冷热 风切换的功能。 说 明 书 CN 202407584 U 4 1/2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407584 U 5 2/2 页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407584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