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作马铃薯大垄保墒密植高产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作马铃薯大垄保墒密植高产栽培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282699.5 (22)申请日 2014.06.23 A01G 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云南旺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650231 云南昆明市北市区银河片区银 河大道西侧郡城小区 14 幢 2 单元第 4 层 401 号 (72)发明人 于德才 许永超 倪石建 邵梅 张红骥 (74)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代理人 李云 CN 103548511 A,2014.02.05, CN 102246645 A,2011.11.23, CN 102257917 A,2011.11.30,。
2、 CN 102487684 A,2012.06.13, CN 103563639 A,2014.02.12, KR 100614533 B1,2006.08.22, DE 19964141 C2,2001.05.23, 王永胜 . 左云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 内蒙 古农业科技 .2009,( 第 6 期 ), 第 115-116 页 . 汤圆仙仙 . 谈膜下滴灌技术的应 用效果 (种植马铃薯) .360doc 个人 图书馆 http:/ ent/11/0518/15/4258152_117677560. shtml .2011, (54) 发明名称 冬作马铃薯大垄保墒密植高产栽培方法 (57。
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冬作马铃薯大垄保墒密植高 产栽培方法, 属于马铃薯种植技术领域。 发明充分 利用了南方冬季的气候特点及病害的发病规律提 出了 “大垄高墒密植” 的栽培新理念, 同时该技术 又能够实现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 大幅度降低 成本、 提高产量, 增加了农民的效益, 是一项切实 可行的栽培方式。 发明包括选地及整地、 种薯选择 及处理、 施肥播种、 苗期覆土、 田间管理、 收获等具 体田间操作步骤, 技术具有易管理、 成本低、 产量 高等优点。 本发明通过大垄双行种植模式, 苗期覆 土, 高密度种植等重要措施, 增加亩保苗数, 提高 商品率, 降低青头率, 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
4、(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吴艳艳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4041280 B 2016.03.30 CN 104041280 B 1/1 页 2 1.一种冬作马铃薯大垄保墒密植高产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一、 选地及整地 : 选择气候适宜、 水源充足、 结构疏松偏酸性的沙壤土地块, 用大型 拖拉机犁地后再用微耕机开沟, 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方式栽培, 垄距为 1.2m, 大行距为 80cm, 小行距为 40cm, 垄上种植 2 行马铃薯, 株距为 20cm, 种植密度为 55。
5、00 株每亩 ; 步骤二、 种薯选择及处理 : 选用脱毒种薯, 在播前2-3天将大于100g的薯块进行切块处 理, 保持每个薯块有 1-2 个芽眼 ; 种薯选用丽薯 6 号 ; 步骤三、 施肥播种 : 在种植沟里施有机肥 1.5 吨 / 亩及种肥, 施好肥后按 20cm 株距摆 种, 然后覆土 8-10cm ; 种肥为 : 复合肥 15:15:1520kg/ 亩, 硫酸钾 16kg/ 亩, 尿素 : 10kg/ 亩 ; 步骤四、 苗期覆土 : 当出苗率达到 40-50时, 对马铃薯苗进行覆土 5cm ; 步骤五、 田间管理 : 马铃薯播种后 12 天左右浇水, 如采用滴管方式将滴灌带置于两行 。
6、马铃薯中间, 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 60-65, 出苗后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 土壤的湿度状况、 气候条件及时进行合理灌溉和追肥, 全生育灌水次数在 10 次左右, 追肥次数在 4 次左右 ; 步骤六、 收获 : 当马铃薯植株茎叶变黄, 生育期达到 110 天以上, 及时进行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冬作马铃薯大垄保墒密植高产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步骤四苗期覆土中, 当首次覆土后苗的株高达到 10cm 时, 再次对其苗覆土 5cm。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041280 B 2 1/3 页 3 冬作马铃薯大垄保墒密植高产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马铃薯种。
7、植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冬作马铃薯大垄保墒密植高产栽 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马铃薯是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粮菜兼用型作物。国家积极实施马铃薯开发战略 , 把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确立为促进高寒山区农民脱贫增收、 奔小康的重要措施。 近几年, 冬作 马铃薯在南方地区迅速发展, 马铃薯反季节上市价格高、 效益好, 受到了农民和政府的极大 关注。但由于传统的栽培技术落后, 导致冬作马铃薯产量较低, 平均在 2500 公斤左右, 远远 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且商品率低, 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效益, 目前栽培技术已经成为制约冬 作马铃薯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加速冬季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实现现有技术的集成。
8、 创新, 提高冬马铃薯整体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南方地处热带和亚热带 一年多熟制供作区, 光热充足 ; 到了冬季, 气候相对干燥, 病害发生较轻, 适合高密度种植。 因此该发明结合冬季特有的气候条件对栽培方式进行优化, 这在冬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研究领域具有显著的创新性, 对农民的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冬作马铃薯大垄保 墒密植高产栽培方法, 通过大垄双行种植模式, 苗期覆土, 高密度种植等措施, 来提高马铃 薯的产量和商品率。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 0005 一种冬作马铃。
9、薯大垄保墒密植高产栽培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06 步骤一、 选地及整地 : 选择气候适宜、 水源充足、 结构疏松偏酸性的沙壤土地块, 用 大型拖拉机犁地后再用微耕机开沟, 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方式栽培, 垄距为 1.2m, 大行距为 80cm, 小行距为 40cm, 垄上种植 2 行马铃薯, 株距为 20cm ; 0007 步骤二、 种薯选择及处理 : 选用早熟、 高产、 优质的脱毒种薯, 在播前 2-3 天将大于 100g 的薯块进行切块处理, 保持每个薯块有 1-2 个芽眼 ; 0008 步骤三、 施肥播种 : 在种植沟里施有机肥1.5吨/亩及种肥, 施好肥后按20cm株距 摆种。
10、, 然后覆土 8-10cm ; 0009 步骤四、 苗期覆土 : 当出苗率达到 40-50时, 对马铃薯苗进行覆土 5cm ; 0010 步骤五、 田间管理 : 马铃薯播种后 12 天左右浇水, 如采用滴管方式将滴灌带置于 两行马铃薯中间, 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 60-65, 出苗后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 土壤的湿度 状况、 气候条件及时进行合理灌溉和追肥。全生育灌水次数在 10 次左右, 追肥次数在 4 次 左右 ; 0011 步骤六、 收获 : 当马铃薯植株茎叶变黄, 生育期达到 110 天以上, 及时进行收获。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步骤一中, 种植密度为 5500 株每亩左右。 说 明。
11、 书 CN 104041280 B 3 2/3 页 4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步骤二中种薯选用丽薯 6 号。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步骤三中, 种肥为 : 复合肥 15:15:1520kg/ 亩, 硫酸钾 16kg/ 亩, 尿 素 : 10kg/ 亩。 0015 进一步的, 所述步骤四苗期覆土中, 当首次覆土后苗的株高达到 10cm 时, 再次对 其苗覆土 5cm。 0016 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冬作马铃薯大垄保墒密植高产栽培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 (1) 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方式, 便于农艺操作和田间管理, 适合大面积种植, 并且便于与农机 操作相结合。 0017 (2) 在马铃薯苗期。
12、进行覆土, 可提高土壤温度, 保持土壤墒情, 改善马铃薯植株的 微环境, 提高商品率, 降低青头率, 达到增产效果。 0018 (3) 合理提高种植密度, 每亩 5500 株的播种密度在马铃薯冬作区具有重要创新 型, 可有效保证出苗株数, 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 0020 一种冬作马铃薯大垄保墒密植高产栽培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0021 (1) 选地及整地 : 选择气候适宜、 水源充足、 结构疏松微酸性的沙壤土地块, 用大 型拖拉机犁地后再用微耕机开沟, 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方式, 垄距 1.2m, 大行距 80cm,。
13、 小行距 40cm, 垄上种植 2 行马铃薯, 株距为 20cm, 每亩种植密度达到 5558 株 ; 0022 (2) 种薯选择及处理 : 选用早熟、 高产、 优质的脱毒种薯丽薯 6 号, 在播前 2-3 天将 大于 100g 的薯块进行切块处理, 保持每个薯块有 1-2 个芽眼 ; 0023 (3) 施肥播种 : 在种植沟里施有机肥 1.5 吨 / 亩及种肥 ( 复合肥 15:15:1520kg/ 亩, 硫酸钾 16kg/ 亩, 尿素 : 10kg/ 亩 ), 施好肥后按 20cm 株距摆种, 然后覆土 8-10cm ; 0024 (4) 苗期覆土 : 当出苗率达到 45时, 对马铃薯苗进。
14、行覆土 5cm, 覆土后苗的株高 达到 10cm 时, 再次对其苗覆土 5cm ; 0025 (5)田间管理 : 马铃薯播种后12天左右进行滴灌, 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65, 出苗 后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 土壤的湿度状况、 气候条件及时进行灌溉和追肥。 全生育灌水次数 在 10 次左右, 追肥次数在 4 次左右 ; 0026 (6) 收获 : 当马铃薯植株茎叶已经变黄, 生育期达到 115 天, 进行收获。 0027 该方法 2012 年在云南省建水县种植实验区产量达 5.5 吨, 石屏实验区达 4.4 吨, 双江实验区达 4.3 吨。2013 年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允俸村进行了百亩示范、 千亩展。
15、示, 产 量比农民传统种植提高近 1000 公斤 / 亩, 平均产量为 3500 公斤 / 亩, 农民增收近 3000 元。 该技术得到农民广泛认可, 并自发采用此技术进行种植, 仅在一年内农民自发种植面积就 达到近千亩, 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0028 表 1 2012 年采用本发明方法与传统栽培方法于云南省不同地点种植马铃薯产量 的对比结果 0029 说 明 书 CN 104041280 B 4 3/3 页 5 0030 0031 表 2 2013 年云南省双江县采用本发明方法田间示范对比结果 0032 0033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 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 明 书 CN 104041280 B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