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 本发明涉及到一个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一个乱动证实标志,且只有断开一个连接元件,才能松开此电连接器的连接状态。
为了给出电连接被松开了的证据,在电器元件之间往往需要一个乱动证实电连接器,若未经许可而乱动电连接,则从此乱动证实电连接上能够看得出,该电连接在防止偶然断开连接方面也是有用的。
在除了维护目的以外必须保持电路畅通的场合,一个乱动证实电连接器是非常有用的,例如,允许电脑内存重复原,或使一电容式电存储器有准备地释放电荷以避免电击。
例如,为了通过一启动开关来启动一电器,连接到开关这一侧的电路上的连接器与连接到电器这一侧电路上的连接器相连接,使两连接器上的电极建立起电接触,在合上开关而送出启动信号后,电器就开始运行。
在这种装置中,当连接器处于分离状态时,由于电极沿连接器的连接面朝外部暴露,所以就有外部杂物进入母连接器内部的可能性,且这些外部杂物便附着在公电极上。
这样,就希望护盖着连接器的连接面以达到保护它们的目的,并且当必要时还可以取掉护套,可以设想用一护套,该护套夹紧在连接器上以保护连接器的连接面,但是仅夹紧护套可能还不够安全,还有,尽管可以设想在护套上用一锁紧臂,且该锁紧臂与连接器相配合以锁定其上的护盖,以防分离,但由于锁定元件也可被打开,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由于有意或无意松开该锁定装置,总有护套被分离下来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在传统的装置中,没有合适的装置确保相应于连接器中与电极相连的连接部分的装配状态,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确保相应于连接器中与电极相连的连接部分的配合状态。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个电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一个电极和一个装到上述连接器体上的装配件,采用该装配件来护盖上述的电极,并且通过上述的电极使电路接通,装配件和连接器体具有单向锁定装置,该装置可沿锁紧轴线装配,因此装配件和连接器体装在一起而不分开,上述的锁定装置有一易断的连接,该连接可以被断开从而允许连接器体和装配件分开,并断开上述的电连接。
单向锁件保证了连接器的电极受到装配件的护盖,从而防止了从外部接近这电极,为了接近该电极就需要断开该锁定件,这样就防止了无意接近和未经许可的乱动,另外,该电极本身也阻止了外部杂物之类进入。
应优先考虑的是,锁定装置应包括一保留装置以保留其上的易断部分,由于凹座被堵塞了,可防止连接中的连接器体或装配件被更换,在这一方面是有优越性的,另外也防止了不希望有的游离件,另一个优点是通过检查就可以揭示此线路是否接通,在这种情况下,也许可看出锁定件根本就没有正确地连接过,这对查错是非常有用的。
此锁定装置可以用在任何两个相配电连接器上,或用在电连接器和护套上,在后一种情况下,护套上可以包括一短电极,以使电连接器的电路接通。
下面仅通过实例,介绍几个附图中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其它方面也就显而易见了。
图1是一立体图,它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母盒与一护套连接前的状态;
图2是从下方看图1中各元件的视图;
图3是图1中各元件的剖视图;
图4是从下方看实施例1的母盒与护套处于连接状态的视图;
图5是实施例1的母盒与护套处于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从下方看实施例1的母盒与护套处于脱离状态的视图;
图7是实施例1的母盒与护套处于脱离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从下方看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母盒与护套连接前的状态的视图;
图9是图8中各元件的剖视图;
图10是实施例2的母盒与护套处于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从下方看实施例2处于脱离状态的视图;
图12是实施例2处于脱离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从下方看实施例3的母盒与护套连接前的状态;
图14是图13中各元件的剖视图;
图15是实施例3处于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实施例3处于脱离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3详细情况的局部剖视图;
图18是从下方看实施例4的母盒与护套连接前的状态的视图;
图19是图18中各元件的剖视图;
图20是实施例4处于连接状态的剖视图;
图21是从下方看实施例4处于脱离状态的视图;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可参考图1至图7。
一个接线器包括一个母盒10、一个护套20A和一个连接支承件30,其中的母盒10和护套20A被加工成分离件,而连接支承件30与护套20A加工成一体的。
母盒10上有四个孔11,分为两层,每层两个横向分布,每个孔11内有一母接线柱12,它是从位于母盒10的后端面的插口中插入的,凸尖13可以阻止母接线柱12向后退出,孔11的前端朝母盒10的前端面开口,当有相应的接线器与母盒10相连时,此开口14允许该接线器的公接线柱(图中未标出)插入,当公接线柱和母接线柱12装配到一起时,它们就接通了,母盒10的前端面就是连接面15。
母盒10的底面是非常平的,在其后部有一用于安装连接支承件30的接纳件16,该接纳件16是盒子形状的,且只有其前部开口的,连接支承件30就是从此开口的一面插入的,接纳件16的左右内表面有一对左右止动件17,这对止动件17与连接支承件30上的突起块33配合,因此当连接支承件30插入后,它相对于接纳件16处于不可移动的位置。
护套20A是一个完整的形状,其前面开口,安装此护套以便盖着母盒10的连接面15和外表面,从而使其与外界隔开。
护套20A的底板上的连接支承件30是与该底板一体的,以便使其与母盒10保持配合的状态。护套20A的底板的前端切出槽,使其成为一长方形的形状,板状的连接支承件30从槽35的底端伸出成外悬式,槽35的内端与连接支承件30的底端由一左右易断件31连接,该易断件31的厚度比连接支承件30的底板的厚度薄,当一工具(图中未画)插入易断件31之间的工具插口32时,按设计要求该易断件31就断开,当易断件31断开后,连接支承件30就与护套20A分离,另一方面,虽然这些易断件31比较薄,但它具有足够的强度支持连接支承件30,并相对于护套20A处于稳定的位置,如图所示。
在使用时,当护套20A安装在母盒10上时,连接支承件30的突出端进入接纳件16,插入接纳件16的那一部分的左右两边有一对沿两边突出的止动凸块33,当这止动凸块33插入接纳件16的止动块17时,就阻止了连接支承件30从接纳件16中退出。
另一方面,在止动凸块33的附近,连接支承件30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窄长槽34,当连接支承架装入接纳件16时,止动凸块33引起该槽34变得更窄并向里凹,从而使止动块17顺利通过,止动凸33的前端相对于安装方向有一斜度,从而使安装容易进行。
护套20A有一短路接线柱21,它使位于母盒10上层的两个母接线柱12短路,短路接线柱21有两个接头片21A,它们从护套20A的底部空间内伸出,当护套20A安装在母盒10上时,此两接线片21A与两母接线柱12接触,从而使两母接线柱12之间的电路接通。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操作使用。当护套20A安装到母盒10上时,随着护套20A盖上母盒的连接面15,连接支承件30也沿着母盒的底面滑进,当护套和母盒处于正确的安装位置时,连接支承件30的前部分便装入接纳件16,并且止动凸块33与止动块17相配合,因为止动凸块33和止动块的配合,使护套20A和母盒10处于锁定的连接状态,底端壁16A是盲面,所以可以防止断开的部分从连接方向移走。
在这连接状态中,由于接纳件16的作用,止动凸块33和止动块17的配合是处于与外界隔开的空间内,止动凸块33和止动块17的配合不能从外面使其松开,例如,虽然一薄板状工具沿着连接支承架30的底面插入接纳件16,但是由于止动凸块33是在侧面上,由于受到止动凸块33的阻碍,工具不能沿使配合松开的方向移动。进一步说,即使沿着连接支承件30的侧面插入的工具顺着对角线方向扭转以试图使止动凸块33沿配合松开的方向移动,但是由于位于连接支承件30的侧面和护套20A的底板之间的逢隙很窄,工具不能扭转,因此通过这些方法都不能使止动凸块33和止动块17之间的配合松开。还有,若使工具通过接纳件的前边和护套20的前边之间的空间,从而使工具从横向移到连接支承件30的侧面,但由于此工具作用的位置离止动凸块33较远,止动凸块33不能移动足够的距离,因此配合不会被松开,而护套20A和母盒10之间仍然保持连接。
若要使护套20A和母盒之间的连接松开,可以将工具(图中未画出)插入工具插口32,从而破坏易损件31,这样做后由于连接支承件30与护套20A分离,连接状态被松开,一旦此连接被松开后,护套20A便可和母盒分开,还有当把护套20A从母盒10上撤下后,由于止动凸块33和止动块17之间的配合不能松开,与护套20A分离的连接支承件30仍保留在母盒10内,因此没有游离的部件。
如上所述,对于本实施例,一旦护套20A装到母盒10上后,连接支承件30上的止动凸块33和母盒10上的止动块17就锁定了且不能被松开,所以除非断开易断件31,此连接状态就不会松开,所以就可以确保护套20A和母盒10之间的连接状态。
还有,若当护套20A装到母连接器10上后连接被松开,连接支承件30就不可避免地留在母盒10内,因此只要能证实在护套20A和母盒10处于分离状态时,连接支承件30是否留在母盒10内,就可能决定护套20A是在安装后被撤下的还是从来就没有安装过。
由于安装护套20A是为了盖住母盒10的连接面15,位于母盒10的前端面的孔11的开口14就与外界隔开,并保护了母盒10的整个前端面,所以就确保了防止杂物从开口14进入孔11。
还有,在护套20A安装到母盒10的情况下,由于护套20A上的短路接线柱21与母接线柱12接触,从而使两个母接线柱12短路,从电学上讲,连接母盒10的电路就处于稳定状态。
接着,下面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2,可参考图8至图1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护套20B与母盒40的连接结构不同,且母盒40的结构也不同,由于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其它方面都相同,所以对每一相似的构件都用与实施例1一致的相同的数字,并且关于结构、操作和作用等也都省略了,另外,尽管护套20B上的一部分与实施例1中的护套20A不同,但其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因此对护套20B也用一致相同的数字并且关于它的说明等也都省略了。
在本实施例的母盒40上加工出两个横向对齐的孔41,每一个孔41中装有一个母接线柱(图中未画出),该接线柱是从位于母盒40的后端面的插入口插入的,并且由凸尖43阻挡该接线柱退出,孔41的前端开口在母盒40的前端面,当一相应的电连接器(图中未画出)与母盒40连接时,上述的开口44允许此连接器的公接线柱(图中未画出)插入,母盒40的前端对应于连接面45,该连接面位于朝向接线柱的位置。
母盒40的基面是平面形状,且其后端上加工有一接纳件46,此接纳件46是一桥的形状并向左右方向延伸,一个连接支承件50装入此接纳件46以便可以重新取出,接纳件46上加工出一止动凸块47,它从母盒40的基面上突出,该止动凸块47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从剖视图看它是一直角三角形的形状,止动凸块47的前面(面向连接支承件50的面)相对于连接支承件50的插入方向是倾斜的,以便连接支承件50更容易插入,其后面相对于连接支承件50的插入方向成直角以便靠紧连接支承件50上的凸尖51,由于止动凸尖51与止动凸块47的靠紧,从而阻止了连接支承件50从接纳件46中退出方向的运动。
护套20B的整体结构与实施例1是相同的,所以关于它的说明就省略了,在护套20B上所提供的连接支承件与护套是一体的,连接支承件50的形状像一皮带,它从护套20B的基面的前端向前伸出,它的上表面(面对母盒的基面)有许多止动凸尖51,它们被加工成具有相同的节距,当从其截面看,这些止动凸尖51加工成直角三角形的形状,这与止动凸块47的一样的,并且其前面相对于插入接纳件46的方向成倾斜状,这使得止动凸块47能容易地通过,其后面成直角形状以确保与止动凸块47靠紧。
更进一步,在离壳端比离止动凸尖51更近的位置上加工出一对左右翅状件52,翅状件52从两侧面伸出,翅状件52的位置应这样来定,当止动凸尖51与止动块47配合时,翅状件应可以与接纳件的前端面接触。
在离底端比离翅状件52更近处加工出一易断件53,此易断件的上表面加工出一球形的凹槽使其变薄,此易断件具有一空间,当护套20B与母盒40连接后,上述空间允许一工具(图中未画出)从母盒40的底面下插入,当工具插入该空间并且扭转,按设计要求,此易断件53就破裂,另一方面,尽管易断件51设计得比较薄,但它相对于护套20B来说,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支承连接支承件50。
接着描述本实施例的操作,当连接支承件50沿着母盒的底面滑入时,护套20B便盖上了母盒40上的连接件45,连接支承件50的前端通过接纳件46的内部,且止动凸尖51与止动块47啮合,由于止动凸尖51与止动块47的配合,护套20B和母盒40处于锁定的连接状态。
在此连接状态中,由于止动凸尖51与止动块47的配合位于被接纳件46保护而与外界隔开的区域内,所以不可能从外部使止动凸尖51与止动块47的配合松开。
当要护套20B与母连接器40的连接松开时,可在易断件53和母盒40的底面间的空间中插入一工具,从而断开易断件53,当这一操作完成后,连接支承件50就和护套20B分离,从而松开连接状态,当连接被松开后,护套20B便可从母盒上撤下。
此外,由于止动凸尖51与止动块47的配合,从母盒20B撤下的连接支承件50不能沿撤出的方向退出,进一步讲,即使试图沿退出的方向将连接支承件51拉出,与接纳件46的前端接触的翅状件也阻挡它退出,其结果是连接支承件50不能从接纳件46中取出,而是留在母盒40内。
这样,正像实施例1中一样,确保了护套20B和母盒40间的连接,根据母盒40中是否有连接支承件50,就可能决定护套20B是否曾安装到母盒40上过,另外也防止了外部杂物从开口44进入孔41。
接着,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3,可参考图13至图1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护套20C与母盒40的连接结构不同,由于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其它方面都相同,所以对每一相似的构件都用与实施例2一致的相同的数字,并且关于结构、操作和作用等的说明也都省略了。
母盒40底面的后端有一盒状接纳件60,其上有一孔,且孔的开口在接纳件的前面,该接纳件60有一椭圆形状的装配孔61,其孔的开口朝底面,护套20C的底板上有一连接支承件70,它通过一铰链状的易断件71与护套连成一体,易断件71是薄的且很容易弯曲,连接支承件70的前端有一对突出的足状件72,其形状是半圆形的以便与装配孔61的半圆边相配,每一足状件72的伸出端有一大约为四分之一圆的止动突出块73,足状件72可以向内弯曲,正由于这种可弯曲的能力,使得止动突出块73能够通过装配孔51的孔边。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操作,当护套20C装到母盒上以便护盖连接件45后,连接支承件70也被从下方推入与接纳件60相配合,当这完成后,止动突块73通过装配孔61而被装入接纳件60,并被装配孔61的边止住,因此连接支承件70相对于接纳件60是不可移动的,且护套20C和母盒40被锁定在连接状态,由于在连接状态时,60A处的接纳件把止动突块73和装配孔61的配合区域与外界隔开,因此不能从外部使止动突块73和装配孔61的配合松开。所以就保持住了护套20C与母盒40的连接状态。
当要松开护套20C与母盒40的连接时,可把一工具(图中未画出)插入易断件71和母盒40的底面间的空间,并破坏易断件71,从而分开护套20C和连接支承件70,因为突出块73和装配孔61的配合,从护套20C分离下来的连接支承件就留在母盒40里了。
接着,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4,可参考图18至图21,在本实施例中,是公连接器盒80(下面简称公盒)连接到母盒(连接器体)上的,本实施例的母盒与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母盒是一样的,并且公盒80与母盒40的连接结构与实施例1是一样的,所以对每一相似的构件都采用与实施例1一致的相同的数字,并且关于结构、操作和作用等的说明也都省略了。
在公盒80上加工有两个孔81以便横向对齐,每一个孔81中装有接线柱82,该接线柱是从公盒80的后端面上的插口插入的,并借助突尖83来阻挡该接线柱82向后退出,一个公薄片82A从位于孔61的前端的开口84中插入外壳件85中,公盒80装上后应使其外壳件85护盖住母盒40的连接件45。
此公盒80上加工出一个连接支承件30,以便从壳件85底板向前伸出,此连接支承件30与实施例1中的连接支承件30的结构是相同的,且其上有一对左右止动凸块33,还有一对左右易断件31,母盒40上有一个与实施例1中的接纳件16相同的接纳件16,在接纳件16中加工出止动件17,止动件17与止动凸块33相配合。
当公盒80与母盒40配合后,公薄片82A与母接线柱12接触,且公接线柱82和母接线柱12就连接起来了,进一步,母盒40上的连接件45由于受壳件85的护盖而与外界隔离,从而防止外界杂物进入,随着公盒80与母盒40的配合,连接支承件30也进入接纳件16,并且止动件17与止动凸块33配合到一起,结果公盒80和母盒40保持住了连接状态,在连接状态中由于止动件17与止动凸块33的配合不能从外部使其松开;所以就确保了这种连接状态。
当要使连接松开时,可破坏易断件31,则连接支承件30便与公盒80分离,分离下来的连接支承件30就留在母盒40中,并保持其与接纳件16的配合状态。
这样,本实施例以及实施例1中,公盒80与母盒40肯定能保持其连接状态,同时,通过检查母盒40中是否有连接支承件80,就可以确定公盒80是否曾与母盒40连接过,另外也能肯定防止外部杂物从开口44进入孔81。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面借助示意图描述的实施例,例如,下面描述的可能性仍是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并且除下述的可能性外,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目标,本发明还可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
1)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是这样设计的,当连接支承件被断开且其连接被松开后,连接支承件的遗留部分就留在连接器连接器体内,但是同样也可以这样来设计,在连接松开期间,连接支承件的遗留部分不保留在连接器体内。
2)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连接支承件被设计成与相应的连接件加工成一体,但是它也同样可以这样来设计,使连接支承件与连接器体加工成一体,这样,当破坏连接支承件而使连接松开时,由于被断开的部分仍留在其上,即使是在连接器体上的连接件处于松开状态的情况下,只要证实是否存在有断开了的部分就可能确定是否此相应的连接件曾连接过。
3)同样可以这样设计,使连接支承件、连接器体和相应的连接件成为彼此分离的零件,这样,当连接松开后留下的连接支承部分可以设计为留在相应的连接体内或不留在该连接体内。
4)同样可以这样设计,使连接支承件与连接器体加工成一体,而且还加工另一个连接支承件与相应的连接件成一体,这些连接支承件分别连接相应的连接件和连接器连接体。
5)同样可以这样设计,使连接支承件加工成与连接器体及相应的连接件都成为一体,所以当连接器体和相应的连接件相连接时,两个连接支承件相配合而成为不可分的,从而保持连接状态。
6)连接支承件和连接器主体的装配结构不必限制为象上述的实施例中描述的那样,只要这样来设计就可以:一旦装配后,就不可能从外部松开其配合。
7)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尽管所描述的连接器体是一母连接器,但本发明同样适用于连接器体是公连接器的情况。
8)在实施例1至3中,还同样可以设计成在护套中没有短路接线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