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式粮食风干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电加热式粮食风干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1091434.3 (22)申请日 2015.12.25 A23B 9/08(2006.01) (73)专利权人 重庆冠群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地址 402660 重庆市潼南县梓潼街道办事处 石院大厦 A 幢 (72)发明人 范树洪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1548 代理人 李静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电加热式粮食风干机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加热式粮食风干机, 包括加热器、 热风管道、 螺旋给料机和烘干器主 体, 加热器通过热风进口连接热风管道, 热风管道 安装。
2、在烘干器主体内部, 螺旋给料机的上方设置 有进粮口, 烘干器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热风出口, 热 风出口的上端设置有引风机, 烘干器主体的右下 端设置有出粮口 ;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 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 可使粮食在烘干器主体内 部翻滚风干, 杀死虫卵, 同时可保持粮食原物的色 香味及其营养成分, 而且保质期长, 使用方便, 便 于操作, 稳定性好, 可靠性高。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5358019 U 2016.07.06 CN 20。
3、5358019 U 1.一种电加热式粮食风干机, 包括加热器、 热风管道、 螺旋给料机和烘干器主体, 其特 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通过热风进口连接热风管道, 所述热风管道安装在烘干器主体内部, 所 述烘干器主体的左上方设置有螺旋给料机, 所述螺旋给料机的左侧设置有动力机构, 所述 螺旋给料机的上方设置有进粮口, 所述烘干器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热风出口, 所述热风出口 的上端设置有引风机, 所述烘干器主体的右下端设置有出粮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式粮食风干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机构由电机 和减速器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式粮食风干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粮口的。
4、底端设 置有出口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式粮食风干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干器主体的底 面为一种倾斜结构, 所述烘干器主体底面的倾斜角度为2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式粮食风干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风管道的左端 连接热风进口, 所述热风管道的上端连接热风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加热式粮食风干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风管道在烘干 器主体内循环往复的布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358019 U 2 一种电加热式粮食风干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加热式粮食风干机, 属于粮食烘干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5、 0002 粮食收获后的水分含量无论对其商用或种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理想的粮食含 水量是将粮食干燥至储粮微生物生长的临界点附近,在这一水分条件下,可以保障粮食的 储藏安全,最大限度地维持粮食的新鲜度和食用品质,同时也可最大限度地维持粮食的发 芽率和种用品质。 0003 水分与温度都是影响粮食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但二者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 制约的。 在粮食水分含量底时, 温度对呼吸的影响很小; 当粮食水分增高, 温度所引起的呼 吸强度变化非常激烈。 根据实验, 水分仪为18%23%的粮食在5055 C温度下,呼吸急剧上 升后骤然减弱。 但水分为14%16%的粮食在同样温度下经过几昼夜,。
6、 呼吸能力几乎没有变 化。 0004 现有技术中, 粮食的风干大部分集中在农村, 玉米等粮食在入库之前必须经过脱 水干燥, 达到安全含水量, 才能防止储藏过程中霉烂变质。 过去, 粮食干燥主要靠自然风干, 占用场地较大, 时间较长, 损失较多, 干燥质量不均, 难以满足粮食集中储运的需要。 现在市 面上的机械烘干是把粮食通过烘干塔, 使粮食受热而脱水, 这种方式需要大型设备, 并且要 消耗大量煤电能源, 对环境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加热式粮食风干机, 以 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 便于操作, 。
7、稳定性好, 可靠性高。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加热式粮 食风干机, 包括加热器、 热风管道、 螺旋给料机和烘干器主体, 所述加热器通过热风进口连 接热风管道, 所述热风管道安装在烘干器主体内部, 所述烘干器主体的左上方设置有螺旋 给料机, 所述螺旋给料机的左侧设置有动力机构, 所述螺旋给料机的上方设置有进粮口, 所 述烘干器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热风出口, 所述热风出口的上端设置有引风机, 所述烘干器主 体的右下端设置有出粮口。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动力机构由电机和减速器构成。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出粮口的底端设置有出口阀门。 000。
8、9 进一步地, 所述烘干器主体的底面为一种倾斜结构, 所述烘干器主体底面的倾斜 角度为20 。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热风管道的左端连接热风进口, 所述热风管道的上端连接热风出 口。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热风管道在烘干器主体内循环往复的布置。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加热式粮食风干机, 工作人员可将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358019 U 3 将所需风干晾晒的粮食从进粮口依次倒入螺旋给料机中, 然后工作人员可启动加热器, 调 节螺旋给料机, 使之达到合适速度上粮, 加热器工作, 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量, 在引风机 的作用下, 热风从热风进。
9、口进入热风管道, 并在热风管道内流动, 最终从热风出口吹出, 使 粮食在烘干器主体内部翻滚风干, 杀死虫卵, 同时可保持粮食原物的色香味及其营养成分, 而且保质期长, 使用方便, 便于操作, 稳定性好, 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13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 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加热式粮食风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 1-加热器、 2-电加热管、 3-热风进口、 4-热风管道、 5-出口阀门、 6-出粮口、 7-烘干器主体、 8-热风出口、 9-引风机、 10-螺旋给料机、 11-进粮口、。
10、 12-动力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 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7 请参阅图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电加热式粮食风干机, 包括加热 器1、 热风管道4、 螺旋给料机10和烘干器主体7, 加热器1通过热风进口3连接热风管道4, 热 风管道4安装在烘干器主体7内部, 烘干器主体7的左上方设置有螺旋给料机10, 螺旋给料机 10的左侧设置有动力机构12, 螺旋给料机10的上方设置有进粮口11, 烘干器主体7的上端设 置有热风出口8, 热风出口8的上端设置有引风机9, 烘干器主。
11、体7的右下端设置有出粮口6。 0018 动力机构12由电机和减速器构成, 出粮口6的底端设置有出口阀门5, 烘干器主体7 的底面为一种倾斜结构, 烘干器主体7底面的倾斜角度为20 , 热风管道4的左端连接热风进 口3, 热风管道4的上端连接热风出口8, 热风管道4在烘干器主体7内循环往复的布置。 0019 做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工作人员可将将所需风干晾晒的粮食从进粮口11 依次倒入螺旋给料机10中, 然后工作人员可启动加热器1, 调节螺旋给料机10, 使之达到合 适速度上粮, 加热器1工作, 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量, 在引风机9的作用下, 热风从热风进 口3进入热风管道4, 并在热风管。
12、道4内流动, 最终从热风出口8吹出, 使粮食在烘干器主体7 内部翻滚风干, 杀死虫卵, 同时可保持粮食原物的色香味及其营养成分, 而且保质期长, 待 粮食风干之后, 在出粮口6放置粮食编织袋, 然后开启出口阀门5, 将风干的粮食装入粮食编 织袋中, 待此粮食编织袋装满之后, 换下一个粮食编织袋, 直至将所需晾晒的粮食全部风干 装袋为止, 本实用新型一次处理的粮食粮比市面上的大部分的粮食风干装置多, 且需要的 人手少, 节约大量人力物力。 002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且在不。
13、背离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因此, 无论 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 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 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358019 U 4 要求。 0021 此外,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358019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5358019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