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组件.pdf

上传人:zhu****69 文档编号:4230593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0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48954.8

申请日:

2014.12.01

公开号:

CN104690150A

公开日:

2015.06.1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21D 28/26登记生效日:2018031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格林利德事隆公司变更后权利人:德事隆创新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美国伊利诺斯州变更后权利人:美国罗德岛|||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1D 28/26申请日:20141201|||公开

IPC分类号:

B21D28/26; B21D28/34

主分类号:

B21D28/26

申请人:

格林利德事隆公司

发明人:

威廉·弗雷德里克·努德林

地址:

美国伊利诺斯州

优先权:

61/910,733 2013.12.02 US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代理人:

陆弋; 金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持组件。尤其是,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组件包括冲头和夹持组件。该冲头包括具有前端和后端的本体。该前端具有切削刃。通道延伸穿过该本体,并且靠近该本体的第二端处设有埋头孔。该夹持组件包括彼此枢转地附接的第一和第二夹爪。每个夹爪包括主体,该主体具有从其前表面延伸的鼻部。该鼻部具有外表面,该外表面的直径小于主体的外径。当该夹持组件与冲头配合时,所述鼻部置放在埋头孔内,且主体的前表面与冲头的本体的后端抵靠接合。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组件,包括:
冲头,所述冲头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前 端中具有能够用来切削相关工件的刃;以及通道,所述通道具有预定 直径并穿过所述本体从所述前端延伸至所述后端,所述通道具有靠近 所述本体的所述后端的埋头孔;和
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围绕枢轴彼此枢 转地附接,每个所述夹爪均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外表面、与外表 面相反的内表面、在所述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延伸的前表面、以及从 所述前表面延伸的鼻部,所述鼻部具有外表面、内表面以及在所述鼻 部的所述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延伸的前表面,所述鼻部的所述外表面 的直径小于所述主体的外径,
其中,在使用中,当所述夹爪与所述冲头配合时,所述鼻部置放 在所述埋头孔内,并且所述主体的所述前表面与所述冲头的所述本体 的后端抵靠接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 爪之间的弹簧,所述弹簧将所述夹爪偏置到闭合位置,在所述闭合位 置,所述夹爪与所述冲头相互配合。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每个所述夹爪的所述外表面 上均设有抓握表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夹爪包括至少一个 耳部且所述第二夹爪包括至少一个耳部,所述第一夹爪的所述至少一 个耳部与所述第二夹爪的所述至少一个耳部接合,并且所述枢轴包括 至少一个销,所述至少一个销被插入穿过所述第一夹爪的所述至少一 个耳部和所述第二夹爪的所述至少一个耳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每个所述前表面均包括锥面, 且所述冲头包括靠近所述埋头孔的倒角部,所述倒角部与所述锥面接 合。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每个所述鼻部的所述内表面 和每个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上均形成有多个交替的凹槽和凸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件,还包括牵引螺柱,所述牵引螺柱的 外表面上形成有多个交替的凹槽和凸部,所述鼻部上和所述主体上的 所述交替的凹槽和凸部与所述牵引螺柱上的所述交替的凹槽和凸部啮 合。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件,其中,在使用中,所述牵引螺柱延 伸穿过所述冲头的所述通道,所述鼻部的所述内表面临近所述牵引螺 柱,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牵引螺柱配合。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件,其中,在使用中,所述鼻部的所述 内表面与所述牵引螺柱接合。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件,其中,形成在所述牵引螺柱上的 所述凹槽和凸部是环形的,形成在所述鼻部和所述主体上的所述交替 的凹槽和凸部是半环形的。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每个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表 面上均形成有多个交替的凹槽和凸部。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件,还包括牵引螺柱,所述牵引螺柱 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多个交替的凹槽和凸部,所述主体上的所述交替的 凹槽和凸部与所述牵引螺柱上的所述交替的凹槽和凸部啮合。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件,其中,形成在所述牵引螺柱上的 所述凹槽和凸部是环形的,形成在所述主体上的所述交替的凹槽和凸 部是半环形的。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件,其中,在使用中,所述牵引螺柱 延伸穿过所述冲头的所述通道,所述鼻部的所述内表面临近所述牵引 螺柱,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牵引螺柱配合。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件,其中,在使用中,所述鼻部的所 述内表面与所述牵引螺柱接合。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还包括冲模。

17.  一种用于夹紧牵引螺柱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围绕枢轴彼此枢 转地附接;
所述第一夹爪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外表面、与外表面相反的 内表面、在所述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延伸的前表面、以及从所述前表 面延伸的鼻部,所述鼻部具有外表面、内表面以及在所述鼻部的所述 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延伸的前表面,所述鼻部的所述外表面的直径小 于所述主体的外径;
所述第二夹爪包括主体,所述第二夹爪的所述主体具有外表面、 与该外表面相反的内表面、在该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延伸的前表面、 以及从所述第二夹爪的所述前表面延伸的鼻部,所述第二夹爪的所述 鼻部具有外表面、内表面以及在所述鼻部的所述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 延伸的前表面,所述第二夹爪的所述鼻部的所述外表面的直径小于所 述第二夹爪的所述主体的外径;以及
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之间,所述弹簧 将所述夹爪偏置到闭合位置。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夹持组件,其中,每个所述夹爪的所述 外表面上均设有抓握表面。

19.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夹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夹爪包括至 少一个耳部且所述第二夹爪包括至少一个耳部,所述第一夹爪的所述 至少一个耳部与所述第二夹爪的所述至少一个耳部接合,并且所述枢 轴包括至少一个销,所述至少一个销被插入穿过所述第一夹爪的所述 至少一个耳部和所述第二夹爪的所述至少一个耳部。

20.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夹持组件,其中,每个所述鼻部的所述 内表面和每个所述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上均形成有多个交替的凹槽和凸 部。

说明书

说明书夹持组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3年12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910,733 的优先权,该美国临时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在此通过引入的方式并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顶出式冲头(knockout punch)一起使用的夹持 组件。
背景技术
顶出式冲头通常用来在诸如设于电器盒上的金属片材的薄材料层 中产生孔。该顶出式冲头与牵引螺柱(draw stud)、滑块(ram)及冲 模结合使用,它们一起用来冲孔。
使用者大致在最终的孔所需处于的区域的中心处钻出一个导向 孔。已经附接到滑块的牵引螺柱使冲模滑过其自由端,直至该冲模抵 接所述滑块。随后,牵引螺柱的自由端首先被插入穿过导向孔,直至 该冲模抵靠在片状材料的一侧上。具有带内螺纹的中心孔的所述顶出 式冲头被旋拧到牵引螺柱的其上具有匹配形状的外螺纹的自由端上。 该过程持续进行,直至所述顶出式冲头撞击到片状材料的与冲模所处 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结果,该片状材料在两侧被所述冲模和冲头紧紧 地夹住。最后,滑块被致动,使得所述牵引螺柱和顶出式冲头被朝向 该滑块拉动,从而向顶出式冲头提供足够的力以穿透并切断所述片状 材料且产生最终的孔。
所使用的滑块通常是机械驱动或液压驱动的,但也可通过其他方 式来驱动。总的来说,这种设备运转良好,然而,最耗时的任务是将 顶出式冲头旋拧到牵引螺柱上,取决于牵引螺柱的长度,这可能需要 长达30至60秒来完成。当然,这对于使用者来说可能是令人沮丧、 效率低下的,尤其是当需要冲出大量孔时。因此,需要找到一种将顶 出式冲头以更快的方式联接到牵引螺柱的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某些示例性实施例的组件包括冲头和夹持组件。该冲头包括 具有前端和后端的本体。该前端具有切削刃。一个通道延伸穿过该本 体,并且,靠近该本体的第二端处设置有埋头孔。该夹持组件包括彼 此枢转地附接的第一和第二夹爪。每个夹爪均包括主体,该主体具有 从其前表面延伸的鼻部。该鼻部具有外表面,该外表面的直径小于主 体的外径。当该夹持组件与冲头配合时,鼻部置放在所述埋头孔内, 并且,该主体的前表面与冲头的本体的后端抵靠接合。
所提供的本发明内容部分仅是为了概述某些示例性实施例,以提 供对本公开内容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因此,应当理解,上述示例 性实施例仅仅是示例,不应解释为以任何方式缩小本公开的范围或精 神。从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中,其他实施例、方面以及所公 开的各种实施例的优点将变得很明显,这些附图通过举例的方式示出 了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的原理。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可以最好地理解所公开的实 施例的操作和结构的组织和方式以及其进一步的目的和优点,这些附 图不必按比例绘制,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是夹持组件的透视图,其包括某些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并安 装在牵引螺柱上;
图2是夹持组件、牵引螺柱、工件、冲模和冲头的透视图;
图3是牵引螺柱的侧视图;
图4是牵引螺柱的一个端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5是冲头的横截面图;
图6是夹持组件的侧视图;
图7是夹持组件的透视图;
图8是夹持组件的一个夹爪的透视图;
图9是图8的夹爪的侧视图;
图10是图8的夹爪的透视图;
图11是图8的夹爪的后视图;
图12是图8的夹爪的截面图;
图13是夹持组件的端视图;
图14是形成夹持组件的一部件的弹簧的侧视图;
图15是夹持组件和牵引螺柱的侧视图;并且
图16是夹持组件、牵引螺柱、冲头和冲模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本发明可以有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附图中仅示出了一个特 定实施例并将在此详细描述该特定实施例,但应理解,该公开内容应 视为本发明原理的一个范例,并非旨在将本发明局限于本文所例示和 描述的内容。因此,除非另外指出,本文所公开的特征可以组合在一 起,以形成出于简化目的而未示出的其他组合。还应理解,在某些实 施例中,附图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的一个或多个元件可在本公开的范 围内被省略和/或用替代的实施例代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驱动顶出式冲头组件22的夹持组件20。 该顶出式冲头组件22包括冲模24和冲头26。夹持组件20附接到牵引 螺柱28,以将冲头26容易地迅速固定到牵引螺柱28上。
牵引螺柱28是在每一端上均设有附接结构的细长圆柱体,并具有 其上未设有任何附接结构的中心部分33。每一端上的附接结构均可以 采用常规螺纹的形式,然而如图3所示,该附接结构采用了如下形式: 即,在其一个端部上形成的常规螺纹形状30(例如螺旋形)以及在其 另一个端部上形成的开槽端32,该开槽端32由多个交替的环形凹槽 32a、32b、32c、32d、32e和环形凸部34a、34b、34c、34d、34e形成。 牵引螺柱28的位于螺纹端30和开槽端32之间的部分33没有螺纹。
凹槽32a、32b、32c、32d、32e彼此被凸部34a、34b、34c、34d 隔开。凸部34a、34b、34c、34d与牵引螺柱28的无螺纹部分33具有 相同的外径。由于本文所述的原因,牵引螺柱28的端部处的位于最后 面的凹槽32e后方的凸部34e相对于其前方的凸部34a、34b、34c、34d 和牵引螺柱28的无螺纹部分33具有减小的直径(如尺寸36所示)。 另外,由于本文所述的原因,凸部34e的长度比凸部34a、34b、34c、 34d大(如尺寸38所示)。每个凹槽32a、32b、32c、32d都具有从各 自的相邻凸部(例如在凸部34a和凸部34b之间)相对于牵引螺柱28 的中心线44以一定角度倾斜的前部分40和后部分42、以及与牵引螺 柱28的中心线44平行的中间部分46。每个中间部分46具有相同的直 径。凹槽32e具有:第一前部分48,该第一前部分48从凸部34d相对 于牵引螺柱28的中心线44以一定角度(例如45°)倾斜;第二前部分 50,该第二前部分50从第一前部分48相对于牵引螺柱28的中心线44 以一定角度倾斜;第一后部分52,该第一后部分52从凸部34e相对于 牵引螺柱28的中心线44以一定角度(例如45°)倾斜;第二后部分54, 该第二后部分54从第一后部分52相对于牵引螺柱28的中心线44以 一定角度倾斜;以及中间部分56,该中间部分56平行于牵引螺柱28 的中心线44。该中间部分56的直径与中间部分46相同。
如图2所示,冲模24被常规地形成,并包括基壁58以及从基壁 58的外周延伸的圆形侧壁60。侧壁60的内表面和基壁58限定了一个 凹部(未示出),并且该凹部与穿过基壁58延伸的中心通道62连通。 中心通道62的直径稍大于牵引螺柱28的无螺纹部分33的直径。
如图5最佳地示出的,冲头26包括具有圆形壁64的本体,该圆 形壁64具有前端65和后端67。前端65上设有本领域中已知的切削刃 /冲孔刃66。中心通道68被设置为穿过壁64的中心,并具有比牵引螺 柱28的无螺纹部分33的直径稍大的直径。中心线69被限定为穿过该 中心通道68。中心通道68的后端具有沿所述壁的后端67延伸的倒角 部72以及从倒角部72向内延伸的埋头孔73。埋头孔73具有平行于中 心线69的圆形侧壁73a和垂直于中心线69的端壁73b。
如图6-图14所示,夹持组件20包括一对夹爪70、70’、与夹爪 70、70’接合的一对圆柱形辊销74、以及安装在销74上并在夹爪70、 70’之间的扭力弹簧80。当被结合在一起时,夹爪70、70’形成本文所 描述的插口142。插口142限定了组装好的夹爪70、70’的中心线143。 如本文所述,夹持组件20附接到牵引螺柱28的开槽端32,以将冲头 24快速容易地固定到牵引螺柱28上。夹持组件20的夹爪70、70’被相 同地形成。因此,此处仅描述一个夹爪70,另一个夹爪70’用类似的附 图标记示出,但其附图标记带有上撇号。
夹爪70由本体82、从本体82延伸的抓握部84以及从抓握部84 向下延伸的耳部86、88、90形成。
本体82由主部95限定,主部95具有在其前端92处的突出锁定 鼻部97。主部95具有:前锥形表面100,该前锥形表面100从锁定鼻 部97向上并向外延伸;外表面96,该外表面96在锥形表面100和主 部95的后端94之间延伸;以及内表面98,该内表面98在前端92和 后端94之间延伸。外表面96是拱形的。内表面98具有第一部分102 和第二部分104以及在第一部分102和第二部分104之间延伸的中央 拱形部分106。第一部分102和第二部分104彼此共面。
如图7、10最佳地示出的,锁定鼻部97是半环形的,从而该鼻部 97形成半个圆,并且,该锁定鼻部97具有从锥形表面100向外延伸的 外表面97a和内表面97b以及在外表面97a和内表面97b之间延伸的端 面97c。端面97c的端部99可以是弯曲的。
如图12最佳地示出的,锁定鼻部97的内表面97a和主部95的中 央拱形部分106具有用于将夹爪70附接到牵引螺柱28的附接结构。 如图所示,该附接结构可以采用设在该附接结构上的多个交替的凹槽 112、112a、112b、112c、112d、112e和凸部114a、114b、114c、114d、 114e的形式。夹爪70上的凸部114a与牵引螺柱28上的凹槽32a的形 状互补;夹爪70上的凸部114b与牵引螺柱28上的凹槽32b的形状互 补;夹爪70上的凸部114c与牵引螺柱28上的凹槽32c的形状互补; 夹爪70上的凸部114d与牵引螺柱28上的凹槽32d的形状互补;并且 夹爪70上的凸部114e与牵引螺柱28上的凹槽32e的形状互补。夹爪 70上的凹槽112与牵引螺柱28上的无螺纹部分33的端部的形状互补; 夹爪70上的凹槽112a与牵引螺柱28上的凸部34a的形状互补;夹爪 70上的凹槽112c与牵引螺柱28上的凸部34c的形状互补;夹爪70上 的凹槽112d与牵引螺柱28上的凸部34d的形状互补;夹爪70上的凹 槽112e基本与牵引螺柱28上的凸部34e的形状互补。凹槽112e大于 凸部34e,从而在凹槽112e与凸部34e之间提供了一个空间。
抓握部84由从本体82的后端94延伸的前端116、与本体82的 前端92平行的后表面118、在前端116和后表面118之间延伸的外表 面120、以及在前端116和后表面118之间延伸的内表面122限定。外 表面120是拱形的,并优选具有设在外表面120上的多个凸脊121,以 便使用者能够容易地抓住抓握部84。内表面122相对于本体82的第一 和第二部分102、104所处的平面成一定角度(如尺寸124所示),优 选为30°的角度。在内表面122的中间部位上,设置有沟槽126。结果, 内表面122的第一部分128被限定在沟槽126的一侧,而内表面122 的第二部分130被限定在沟槽126的另一侧。
耳部86、88从第一部分128向下延伸并彼此间隔开。耳部90从 第二部分130向下延伸。耳部86、88、90从本体82和抓握部84向下 延伸。每个耳部86、88、90均具有拱形的外表面和穿过所述耳部延伸 的开孔132、134、136。开孔132、134、136相互对准。这些开孔中的 某些预定的开孔可以大于其余的开孔。内表面122的位于一对间隔开 的耳部86、88之间的区域138被弯曲,以适应另一个夹爪70’上的耳 部90’的形状。内表面122的位于耳部90两侧的区域138、140被弯曲, 以适应另一个夹爪70’上的一对间隔开的耳部86’、88’的形状。
夹爪70、70’彼此啮合在一起,使得夹爪70的本体82的第一和第 二部分102、104抵靠夹爪70’的本体82’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并且抓握 部84、84’的内表面122、122’彼此面对。中心线160形成在相互配合 的夹爪70、70’之间。夹爪70上的耳部90置放在夹爪70’上的耳部86’、 88’之间并邻接夹爪70’上的弯曲区域(与区域138相同),而夹爪70’ 上的耳部90’置放在夹爪70上的耳部86、88之间并邻接夹爪70上的 弯曲区域138。贯穿耳部86、90’、88、88’、90、86’的开孔132、134、 136(和贯穿耳部86’、88’、90’设置的开孔)彼此对准。沟槽126、126’ 彼此对准。当夹爪70、70’啮合在一起时,在本体82、82’之间提供了 一个插口142,如上文所讨论的,环形凹槽32a、32b、32c、32d和凸 部34a、34b、34c、34d位于该插口142内。
当夹爪70、70’如上文所述地结合在一起且夹爪70、70’处于闭合 位置时,锁定鼻部97、97’大致形成如图7所示的一个圆。如图6清楚 地示出的,当夹爪70、70’处于闭合位置时,锁定鼻部97、97’的外表 面97a、97a’限定了一个外径,该外径小于由主体95、95’的外表面96、 96’限定的外径。锁定鼻部97、97’的外表面97a、97a’相对于主体95、 95’的前表面100、100’成一定角度。锁定鼻部97、97’的外表面97a、 97a’可围绕锁定鼻部97、97’的直径平行于中心线143。
如之前所述,凸部114a与凹槽32a的形状互补,凸部114b与凹 槽32b的形状互补;凸部114c与凹槽32c的形状互补,凸部114d与凹 槽32d的形状互补,凸部114e与凹槽32e的形状互补,并且凹槽112 与牵引螺柱28上的无螺纹部分33的端部的形状互补,凹槽112a与凸 部34a的形状互补;凹槽112c与凸部34c的形状互补;凹槽112d与凸 部34d的形状互补;凹槽112e基本与凸部34e的形状互补。每个夹爪 70、70’上的凸部114a、114b、114c、114d、114e均处于从中心线160 算起的相同半径上。每个凹槽112、112a、112b、112c、112d、112e 具有:前部分和后部分,该前部分和后部分从各自的相邻凸部(例如 凸部114a和凸部114b之间)相对于中心线160以一定的角度倾斜; 以及中间部分,该中间部分平行于中心线160。每个夹爪70、70′上的 各个凹槽112、112a、112b、112c、112d、112e的中间部分均处于从中 心线160算起的相同半径上。另外,凹槽112e的长度大于凹槽112、 112a、112b、112c、112d。
扭力弹簧80具有中央卷绕部分144、从卷绕部分144的一端延伸 的第一直线部分146、以及从卷绕部分144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二直线部 分148。当夹爪70、70’啮合在一起时,中心卷绕部分144置放在耳部 88、88’之间。第一直线部分146置放在夹爪70中的沟槽126内,而第 二直线部分148置放在夹爪70’中的沟槽126’内。
夹爪70、70’被配合在一起,使得耳部86、90’、88相互啮合。销 74被安装成使得该销74延伸穿过耳部86、90’、88并延伸到扭力弹簧 80的中心卷绕部分144中。销74首先被插入到耳部86中的开孔内, 然后被锤击入位,直至它与耳部86的外表面齐平。销74被安装成使 得它延伸穿过耳部86’、90、88’并延伸到扭力弹簧80的中心卷绕部分 144中。销74首先被插入到耳部86’中的开孔内,然后被锤击入位,直 至它与耳部86’的外表面齐平。替代地,可以使用单个销。夹爪70、70’ 能够绕此处所述的销74枢转。内表面98、98’与锁定鼻部97、97’的内 表面形成一个孔口,牵引螺柱28被插入到该孔口中。
在其正常状态下,扭力弹簧80将夹爪70、70’偏置在闭合位置, 在该闭合位置,本体82、82’相互压靠。使用者通过按压抓握部84、84’ 的外表面,能够使夹爪70、70’移动至打开位置。当按压抓握部84、84’ 时,扭力弹簧80的力被克服,使得抓握部84、84’的内表面122、122’ 朝着彼此移动,因而,本体82、82’彼此远离地移动。
一旦组装完毕,夹持组件20能够以下述方式与牵引螺柱28一起 使用。首先,使用者在工件152中钻出一个导向孔150。牵引螺柱28 的螺纹端30被旋拧到相关的滑块(未显示)中。牵引螺柱28的开槽 端32穿过冲模24,然后穿过导向孔150以准备冲孔。接下来,冲头 26滑过开槽端32,直至该冲头26位于无螺纹部分33上。冲头26的 切削刃/冲孔刃66面向工件152,并且所述埋头孔73靠近开槽端32。 然后,夹持组件20被移动至其打开位置,且牵引螺柱28的开槽端32 插入到插口142中。本体82、82′的锁定鼻部97、97′插入到冲头26的 埋头孔73中,并且冲头26的倒角部72与夹爪70、70’的锥形表面100、 100’抵靠接合。锁定鼻部97、97’的外表面97a、97a’临近侧壁73a,并 且端面97c、97c’临近端壁73b。埋头孔73大于锁定鼻部97、97’的外 径,从而,当夹爪70、70’位于稍微打开的位置时,锁定鼻部97、97’ 能够插入在该埋头孔73中。抓握部84、84’上的压力然后被移除,这 使得扭力弹簧80恢复至自然状态并使夹持组件20闭合到开槽端32上。 凹槽112与无螺纹部分33的端部啮合。鼻部97、97’中的附接结构可 以取消,以便鼻部97、97’不附接到牵引螺柱28。夹持组件20上的凹 槽112a、112b、112c、112d、112e及凸部114a、114b、114c、114d、 114e与牵引螺柱28上的环形凹槽32a、32b、32c、32d、32e及环形凸 部34a、34b、34c、34d、34e相互啮合,以将夹持组件20牢固地附接 到牵引螺柱28。由于凸部34e的长度大于其余的凸部34a、34b、34c、 34d,牵引螺柱28不会被错误地插入,因为牵引螺柱28上的凸部34a、 34b、34c、34d、34e必须匹配到夹持组件20中的相应凹槽112a、112b、 112c、112d、112e内以便该夹持组件20闭合。这确保了夹爪70、70’ 与牵引螺柱28在整个冲孔循环内的完全啮合。最后,使用者致动所述 滑块,这使得牵引螺柱28、夹持组件20和顶出式冲头26相对于冲模 24移动,从而使顶出式冲头组件22与工件152接合并产生一个孔154。 夹爪70、70’上的凹槽112a、112b、112c、112d、112e和凸部114a、 114b、114c、114d、114e与牵引螺柱28上的环形凹槽32a、32b、32c、 32d、32e和环形凸部34a、34b、34c、34d、34e分散了载荷,这允许 高达12000磅的冲压力。
一旦已经产生了孔154,使用者能够迅速容易地将夹持组件20与 冲头26及牵引螺柱28分离。冲头26被沿着牵引螺柱28轴向移动, 以将锁定鼻部97、97’从埋头孔73中释放。接下来,通过按压抓握部 84、84’,夹持组件20被移动至其打开位置,并从牵引螺柱28上移除。 随后,冲头26被从牵引螺柱28上移走,牵引螺柱28被从工件152中 移走,并且该牵引螺柱28被从所述滑块和冲模24上移走。由于凸部 34d的直径小于其余的凸部34a、34b、34c,当夹持组件20从牵引螺柱 28上移走时,这提供一种缓解措施,它克服了当夹爪70、70’旋转至打 开位置时可能会遇到的干涉。
锁定鼻部97、97’到埋头孔73内的接合有助于在该冲孔循环结束 且牵引螺柱28的拉力突然下降时防止夹持组件20从牵引螺柱28上 “弹”落。锁定鼻部97、97’在埋头孔73内的接合吸收了该冲孔循环结 束时释放的能量,而不允许夹持组件20从牵引螺柱28上“弹”落。当该 冲孔循环完成时,由于牵引螺柱28中的拉力降为零,存在一个突然的 能量释放。锁定鼻部97、97’与冲头26的接合避免了夹持组件20从牵 引螺柱28上“弹”落,因为在夹持组件20打开之前,必须先将冲头26 从夹持组件20上移离。
各种冲头/冲模尺寸都可用于该夹持组件20。冲头的轴向长度与冲 模的厚度互补,以便单个牵引螺柱的长度可适合于所有的冲头/冲模组 合。这最小化了部件数量(一个牵引螺柱)并避免了间隔件的使用。 通过优化用于所有冲头/冲模组合的牵引螺柱长度,也最小化了冲孔时 间。
虽然在附图中示出并参照附图描述了特定实施例,但可以想象,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构 思出各种变型。因此,应当理解,本公开的范围和所附权利要求不限 于在附图中示出并参照附图讨论的具体实施例,而是,所有变型和其 他实施例也旨在被包括在公开内容和附图的范围内。此外,尽管前述 说明和相关附图描述了在元件和/功能的特定示例组合的情况下的示例 性实施例,但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 的情况下,可通过替代的实施例来提供所述元件和/或功能的不同组合。

夹持组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夹持组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夹持组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夹持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夹持组件.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持组件。尤其是,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组件包括冲头和夹持组件。该冲头包括具有前端和后端的本体。该前端具有切削刃。通道延伸穿过该本体,并且靠近该本体的第二端处设有埋头孔。该夹持组件包括彼此枢转地附接的第一和第二夹爪。每个夹爪包括主体,该主体具有从其前表面延伸的鼻部。该鼻部具有外表面,该外表面的直径小于主体的外径。当该夹持组件与冲头配合时,所述鼻部置放在埋头孔内,且主体的前表面与冲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基本上无切削的金属机械加工;金属冲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