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69101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73086.X

申请日:

2014.09.17

公开号:

CN104210378A

公开日:

2014.12.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L 11/18申请日:20140917|||公开

IPC分类号:

B60L11/18; B60L3/00

主分类号:

B60L11/18

申请人:

武汉理工大学

发明人:

付翔; 吴森; 刘帅; 龙成冰; 黄斌; 王红雷; 王玉刚; 褚少威

地址: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代理人:

王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计算每辆电动汽车白天所消耗总电能;计算每辆电动汽车所需累计最少充电时长;依据增车数计算每辆电动车容许的最长充电时长;根据两个时长关系得出增车数和动力电池容量之间的关系式,根据此关系式计算不同增车数下动力电池容量取值范围;依照实际条件选定增车数和确定合适动力电池;依据增车数和动力电池容量,计算白天所需充电桩数、充电桩最大充电功率以及晚间所需充电桩数。本发明得到纯电动汽车所需配备动力电池容量和增车数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了不同增车数下动力电池容量范围,以此确定最佳动力电池容量和增车数,最大程度减少了所需动力电池的容量,减轻了车重和能耗,以此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定线路里程数L、每公里平均耗电量q、以及平均车速V计算出每辆电动汽车白天所消耗总电能W:
W=(k*L*q+L/V*P)*N  (1),
式中,P为车载空调平均功率,N为每辆电动汽车每天运行趟数;k为加权系数;
k=m1+Q/wM---(2),]]>
其中m1为电动汽车裸车车重,w为动力电池模块比能,Q为动力电池容量,M为电动汽车整车总质量,电动汽车整车总质量为电动汽车裸车车重与动力电池质量的总和;
S2、根据每辆电动汽车白天所消耗总电能W、Q为动力电池容量、动力电池最低SOC值b、以及动力电池的间歇式脉冲充电倍率x,计算出每辆电动汽车所需累计最少充电时长tm
tm=[W-Q*(1-b)]*60Q*x---(3);]]>
S3、根据该线路增车数Z、充电所需操作时间tc、每辆电动汽车每天运行趟数N、以及理论发车间隙时间T计算每辆电动汽车容许的最长充电时长t:
t=(z*T-tc)*(N-1)  (4);
S4、根据计算所得所需累计最少充电时长tm和容许的最长充电时长t可得:
tm≤t  (5);
S5、将公式(1)、(2)、(3)、(4)代入公式(5),得到Q与Z的关系式:
Q≥60*w*L*N*(q*m1*V+P*M)V*[60*M*w*(1-b)+M*w*x*(Z*T-tc)*(N-1)-60*L*q*N]--(6);]]>
S6、增车数Z为正整数,根据公式(6)计算出相应Z所对应的动力电池容量Q的范围,再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增车数Z,即可得到动力电池容量Q的取值范围,从而选定合适的动力电池。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公里平均耗电量q和平均车速V由实车在该定线路上试验所得。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7、确定白天所需充电桩数ZZ和充电桩的最大充电功率PZ,其计算公式如下:
ZZ=Z+1  (7),
PZ=Q*x  (8)。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8、确定晚间所需充电桩数Zn,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Tn为晚间容许的最短充电时长,Pn为所配充电桩的额定功率,Y为定线路理论要求在线运行车辆数。

说明书

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纯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电动汽车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但由于充电设施的不足和车用动力电池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使得纯电动汽车在市场推广上具备很大的的难度。
定线路是指车辆在规定的两点往返运行,如公交车、通勤车、城际公交等。由于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有限,使其很适合在定线路上进行推广和试运行。通过增加运行车辆的数量来延长纯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充电时长,减小整车所配备动力电池容量,以此来减小成本和能耗,同时满足定线路的实际需求和减小对充电设备的要求,是纯电动汽车在定线路上进行推广的最佳方案。因此,如何在定线路上确定最佳的所配动力电池容量和增车数是一个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问题,对纯电动汽车在定线路上的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能够得出纯电动汽车应用于定线路时的最佳所配动力电池容量和增车数。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定线路里程数L、每公里平均耗电量q、以及平均车速V计算出每辆电动汽车白天所消耗总电能W:
W=(k*L*q+L/V*P)*N  (1),
式中,P为车载空调平均功率,N为每辆电动汽车每天运行趟数;k为加权系数;
k=m1+Q/wM---(2),]]>
其中m1为电动汽车裸车车重,w为动力电池模块比能,Q为动力电池容量,M为电动汽车整车总质量,电动汽车整车总质量为电动汽车裸车车重与动力电池质量的总和;
S2、根据每辆电动汽车白天所消耗总电能W、Q为动力电池容量、动力电池最低SOC值b、以及动力电池的间歇式脉冲充电倍率x,计算出每辆电动汽车所需累计最少充电时长tm
tm=[W-Q*(1-b)]*60Q*x---(3);]]>
S3、根据该线路增车数Z、充电所需操作时间tc、每辆电动汽车每天运行趟数N、以及理 论发车间隙时间T计算每辆电动汽车容许的最长充电时长t:
t=(z*T-tc)*(N-1)  (4);
S4、根据计算所得所需累计最少充电时长tm和容许的最长充电时长t可得:
tm≤t  (5);
S5、将公式(1)、(2)、(3)、(4)代入公式(5),得到Q与Z的关系式:
Q≥60*w*L*N*(q*m1*V+P*M)V*[60*M*w*(1-b)+M*w*x*(Z*T-tc)*(N-1)-60*L*q*N]--(6);]]>
S6、增车数Z为正整数,根据公式(6)计算出相应Z所对应的动力电池容量Q的范围,再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增车数Z,即可得到动力电池容量Q的取值范围,从而选定合适的动力电池。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每公里平均耗电量q和平均车速V由实车在该定线路上试验所得。
按上述方案,还包括S7、确定白天所需充电桩数ZZ和充电桩的最大充电功率PZ,其计算公式如下:
ZZ=Z+1  (7),
PZ=Q*x  (8)。
按上述方案,还包括S8、确定晚间所需充电桩数Zn,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Tn为晚间容许的最短充电时长,Pn为所配充电桩的额定功率,Y为定线路理论要求在线运行车辆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计算出了纯电动汽车应用于定线路时所需配备的动力电池和增车数之间的关系式,计算不同增车数下对应的动力电池容量的取值范围,以此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动力电池容量和增车数,最大程度减少了所需动力电池的容量,减轻了车重,减少了能耗,降低了对充电设备的要求,以此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纯电动汽车应用于定线路的可行性。
2、基于动力电池最小容量和增车数,得出所需充电设备的基本参数和数量,从而合理的布设充电设备,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图1中第一计算模块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动力电池SOC值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它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定线路里程数L、每公里平均耗电量q、以及平均车速V计算出每辆电动汽车白天所消耗总电能W:
W=(k*L*q+L/V*P)*N  (1),
式中,P为车载空调平均功率,N为每辆电动汽车每天运行趟数;k为加权系数;
k=m1+Q/wM---(2),]]>
其中m1为电动汽车裸车车重,w为动力电池模块比能,Q为动力电池容量,M为电动汽车整车总质量,电动汽车整车总质量为电动汽车裸车车重与动力电池质量的总和;
S2、根据每辆电动汽车白天所消耗总电能W、Q为动力电池容量、动力电池最低SOC值b、以及动力电池的间歇式脉冲充电倍率x,计算出每辆电动汽车所需累计最少充电时长tm
tm=[W-Q*(1-b)]*60Q*x---(3);]]>
S3、根据该线路增车数Z(正整数)、充电所需操作时间tc、每辆电动汽车每天运行趟数N、以及理论发车间隙时间T计算每辆电动汽车容许的最长充电时长t:
t=(z*T-tc)*(N-1)  (4);
S4、根据计算所得所需累计最少充电时长tm和容许的最长充电时长t可得:
tm≤t  (5);
S5、将公式(1)、(2)、(3)、(4)代入公式(5),得到Q与Z的关系式:
Q≥60*w*L*N*(q*m1*V+P*M)V*[60*M*w*(1-b)+M*w*x*(Z*T-tc)*(N-1)-60*L*q*N]--(6);]]>
S6、增车数Z为正整数,根据公式(6)计算出相应Z所对应的动力电池容量Q的范围,再根据实际情况选定最佳增车数Z,即可得到动力电池容量Q的取值范围,从而选定合适的动力电池。
优选的,每公里平均耗电量q和平均车速V由实车在该定线路上试验所得。
优选的,还包括S7、确定白天所需充电桩数ZZ和充电桩的最大充电功率PZ,其计算公式如下:
ZZ=Z+1  (7),
PZ=Q*x  (8)。
优选的,还包括S8、确定晚间所需充电桩数Zn,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Tn为晚间容许的最短充电时长,Pn为所配充电桩的额定功率,Y为定线路理论要求在线运行车辆数。
优选的,以上各个参数的单位如下:L(km)、q(kwh/km)、V(km/h)、W(kwh)、P(kw)、m1(kg)、w(kwh/kg)、Q(kw h)、M(kg)、b(%)、x(C)、tm(min)、tc(min)、T(min)、t(min)、PZ(kw)、Tn(h)、Pn(kw),其他未标注单位的均为常数。
本实施例以武汉公交线路579路(车站路粤汉码头-沌口体育中心停车场)为基础计算。579公交车最终停靠在沌口体育中心停车场内,与车城北路充电站紧邻,可以将通过车城北路充电站将充电桩修至沌口体育中心停车场内,使得公交车能够依靠终点站内充电桩充电,适合在该定线路上推行纯电动公交,属于单点充电型。
所需参数如表1所示:

参数取值参数取值q(kwh/km)1V(km/h)20L(km)46P(kw)10N6tc(min)2Y21T(min)7b(%)30X(C)1m1(kg)11000M(kg)12500w(kwh/kg)0.12Tn(h)8Pn(kw)60  

表1
令Z=1,2,3,4,5;将以上参数代入式(6)计算所得不同增车数Z下的动力电池容量Q的取值范围如下表2所示。
Z12345Q/kwh[408,+∞﹚[251,408﹚[181,251﹚[142,181﹚[117,147﹚

表2
从表2中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增车数为2或3时,较为合理。若增车数Z为3,则动力电池容量Q不小于181kwh;若增车数Z为2,则动力电池容量Q不小于251kwh。考虑到实际行驶过程中动力电池电量要留有一定的余量和对充电时长留有一定的余量以及尽量少配动力电池以减轻车重来节能,确定Z和Q如下:
Z=3,Q=200kw,
则:k1=1.014,tm=83.304min
每次间隙单次要求充电时长t1:t1=16.66min
故车辆在充电过程中,间隙时长有21min,只要保证16.66min的充电时长即可;不需要每次间隔充电时间严格达到充电时长,只要保证总时长达到83.304min即可,这样就不必严格要求车辆按照理论作息时间达到充电地点,允许车辆到车电有一定的延时或提前,增大了纯电动汽车在该线路上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由计算模块-2可得:
白天所需充电桩数ZZ=Z+1=4,预留一个多的充电接口备用。
充电桩的最大充电功率PZ=Q*x=200kw
晚间所需充电桩数
本发明一实例中公交车理论发车时间表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多配备3辆车,使得车辆的最晚运行时间延迟,这也使得有部分车辆不需运行6趟,实际上拓宽了该线路的运行时长。
本发明一实例中动力电池SOC值变化曲线图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SOC值最低值高于40%,使得其还有一定放电能力,同时放电平均速度较慢,充电速度较快,每次充电时动力电池的SOC值处于中间位置,该充电模式有利于增加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表3

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10378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7CN104210378A21申请号201410473086X22申请日20140917B60L11/18200601B60L3/0020060171申请人武汉理工大学地址430070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72发明人付翔吴森刘帅龙成冰黄斌王红雷王玉刚褚少威74专利代理机构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代理人王丹54发明名称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计算每辆电动汽车白天所消耗总电能;计算每辆电动汽车所需累计最少充电时长;依据增车数计算每。

2、辆电动车容许的最长充电时长;根据两个时长关系得出增车数和动力电池容量之间的关系式,根据此关系式计算不同增车数下动力电池容量取值范围;依照实际条件选定增车数和确定合适动力电池;依据增车数和动力电池容量,计算白天所需充电桩数、充电桩最大充电功率以及晚间所需充电桩数。本发明得到纯电动汽车所需配备动力电池容量和增车数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了不同增车数下动力电池容量范围,以此确定最佳动力电池容量和增车数,最大程度减少了所需动力电池的容量,减轻了车重和能耗,以此降低成本。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

3、CN104210378ACN104210378A1/1页21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定线路里程数L、每公里平均耗电量Q、以及平均车速V计算出每辆电动汽车白天所消耗总电能WWKLQL/VPN1,式中,P为车载空调平均功率,N为每辆电动汽车每天运行趟数;K为加权系数;其中M1为电动汽车裸车车重,W为动力电池模块比能,Q为动力电池容量,M为电动汽车整车总质量,电动汽车整车总质量为电动汽车裸车车重与动力电池质量的总和;S2、根据每辆电动汽车白天所消耗总电能W、Q为动力电池容量、动力电池最低SOC值B、以及动力电池的间歇式脉冲充电倍率X,计算出每辆。

4、电动汽车所需累计最少充电时长TMS3、根据该线路增车数Z、充电所需操作时间TC、每辆电动汽车每天运行趟数N、以及理论发车间隙时间T计算每辆电动汽车容许的最长充电时长TTZTTCN14;S4、根据计算所得所需累计最少充电时长TM和容许的最长充电时长T可得TMT5;S5、将公式1、2、3、4代入公式5,得到Q与Z的关系式S6、增车数Z为正整数,根据公式6计算出相应Z所对应的动力电池容量Q的范围,再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增车数Z,即可得到动力电池容量Q的取值范围,从而选定合适的动力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公里平均耗电量Q和平均车速V由实车。

5、在该定线路上试验所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7、确定白天所需充电桩数ZZ和充电桩的最大充电功率PZ,其计算公式如下ZZZ17,PZQX8。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8、确定晚间所需充电桩数ZN,其计算公式如下其中TN为晚间容许的最短充电时长,PN为所配充电桩的额定功率,Y为定线路理论要求在线运行车辆数。权利要求书CN104210378A1/6页3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纯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

6、辆配比计算方法。背景技术0002现今电动汽车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但由于充电设施的不足和车用动力电池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使得纯电动汽车在市场推广上具备很大的的难度。0003定线路是指车辆在规定的两点往返运行,如公交车、通勤车、城际公交等。由于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有限,使其很适合在定线路上进行推广和试运行。通过增加运行车辆的数量来延长纯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充电时长,减小整车所配备动力电池容量,以此来减小成本和能耗,同时满足定线路的实际需求和减小对充电设备的要求,是纯电动汽车在定线路上进行推广的最佳方案。因此,如何在定线路上确定最佳的所配动力电池容量和增车数是一个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问题,。

7、对纯电动汽车在定线路上的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能够得出纯电动汽车应用于定线路时的最佳所配动力电池容量和增车数。0005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0006S1、根据定线路里程数L、每公里平均耗电量Q、以及平均车速V计算出每辆电动汽车白天所消耗总电能W0007WKLQL/VPN1,0008式中,P为车载空调平均功率,N为每辆电动汽车每天运行趟数;K为加权系数;00090010其中M1为电动汽车裸车车重,W为动力电池模块比能。

8、,Q为动力电池容量,M为电动汽车整车总质量,电动汽车整车总质量为电动汽车裸车车重与动力电池质量的总和;0011S2、根据每辆电动汽车白天所消耗总电能W、Q为动力电池容量、动力电池最低SOC值B、以及动力电池的间歇式脉冲充电倍率X,计算出每辆电动汽车所需累计最少充电时长TM00120013S3、根据该线路增车数Z、充电所需操作时间TC、每辆电动汽车每天运行趟数N、以及理论发车间隙时间T计算每辆电动汽车容许的最长充电时长T0014TZTTCN14;说明书CN104210378A2/6页40015S4、根据计算所得所需累计最少充电时长TM和容许的最长充电时长T可得0016TMT5;0017S5、将公。

9、式1、2、3、4代入公式5,得到Q与Z的关系式00180019S6、增车数Z为正整数,根据公式6计算出相应Z所对应的动力电池容量Q的范围,再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增车数Z,即可得到动力电池容量Q的取值范围,从而选定合适的动力电池。0020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每公里平均耗电量Q和平均车速V由实车在该定线路上试验所得。0021按上述方案,还包括S7、确定白天所需充电桩数ZZ和充电桩的最大充电功率PZ,其计算公式如下0022ZZZ17,0023PZQX8。0024按上述方案,还包括S8、确定晚间所需充电桩数ZN,其计算公式如下00250026其中TN为晚间容许的最短充电时长,PN为所配充电桩的额定功率,Y为。

10、定线路理论要求在线运行车辆数。00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00281、计算出了纯电动汽车应用于定线路时所需配备的动力电池和增车数之间的关系式,计算不同增车数下对应的动力电池容量的取值范围,以此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佳的动力电池容量和增车数,最大程度减少了所需动力电池的容量,减轻了车重,减少了能耗,降低了对充电设备的要求,以此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纯电动汽车应用于定线路的可行性。00292、基于动力电池最小容量和增车数,得出所需充电设备的基本参数和数量,从而合理的布设充电设备,节约成本。附图说明0030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流程图。0031图2为图1中第一计算模块的流程图。0032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动。

11、力电池SOC值变化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0033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003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定线路的纯电动汽车车辆配比计算方法,如图1和图2说明书CN104210378A3/6页5所示,它包括以下步骤0035S1、根据定线路里程数L、每公里平均耗电量Q、以及平均车速V计算出每辆电动汽车白天所消耗总电能W0036WKLQL/VPN1,0037式中,P为车载空调平均功率,N为每辆电动汽车每天运行趟数;K为加权系数;00380039其中M1为电动汽车裸。

12、车车重,W为动力电池模块比能,Q为动力电池容量,M为电动汽车整车总质量,电动汽车整车总质量为电动汽车裸车车重与动力电池质量的总和;0040S2、根据每辆电动汽车白天所消耗总电能W、Q为动力电池容量、动力电池最低SOC值B、以及动力电池的间歇式脉冲充电倍率X,计算出每辆电动汽车所需累计最少充电时长TM00410042S3、根据该线路增车数Z正整数、充电所需操作时间TC、每辆电动汽车每天运行趟数N、以及理论发车间隙时间T计算每辆电动汽车容许的最长充电时长T0043TZTTCN14;0044S4、根据计算所得所需累计最少充电时长TM和容许的最长充电时长T可得0045TMT5;0046S5、将公式1、。

13、2、3、4代入公式5,得到Q与Z的关系式00470048S6、增车数Z为正整数,根据公式6计算出相应Z所对应的动力电池容量Q的范围,再根据实际情况选定最佳增车数Z,即可得到动力电池容量Q的取值范围,从而选定合适的动力电池。0049优选的,每公里平均耗电量Q和平均车速V由实车在该定线路上试验所得。0050优选的,还包括S7、确定白天所需充电桩数ZZ和充电桩的最大充电功率PZ,其计算公式如下0051ZZZ17,0052PZQX8。0053优选的,还包括S8、确定晚间所需充电桩数ZN,其计算公式如下00540055其中TN为晚间容许的最短充电时长,PN为所配充电桩的额定功率,Y为定线路理论要求在线运。

14、行车辆数。0056优选的,以上各个参数的单位如下LKM、QKWH/KM、VKM/H、WKWH、PKW、说明书CN104210378A4/6页6M1KG、WKWH/KG、QKWH、MKG、B、XC、TMMIN、TCMIN、TMIN、TMIN、PZKW、TNH、PNKW,其他未标注单位的均为常数。0057本实施例以武汉公交线路579路车站路粤汉码头沌口体育中心停车场为基础计算。579公交车最终停靠在沌口体育中心停车场内,与车城北路充电站紧邻,可以将通过车城北路充电站将充电桩修至沌口体育中心停车场内,使得公交车能够依靠终点站内充电桩充电,适合在该定线路上推行纯电动公交,属于单点充电型。0058所需参。

15、数如表1所示0059参数取值参数取值QKWH/KM1VKM/H20LKM46PKW10N6TCMIN2Y21TMIN7B30XC1M1KG11000MKG12500WKWH/KG012TNH8PNKW600060表10061令Z1,2,3,4,5;将以上参数代入式6计算所得不同增车数Z下的动力电池容量Q的取值范围如下表2所示。0062Z12345Q/KWH408,251,408181,251142,181117,1470063表20064从表2中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0065增车数为2或3时,较为合理。若增车数Z为3,则动力电池容量Q不小于181KWH;若增车数Z为2,则动力电池容量Q不小。

16、于251KWH。考虑到实际行驶过程中动力电池电量要留有一定的余量和对充电时长留有一定的余量以及尽量少配动力电池以减轻车重来节能,确定Z和Q如下0066Z3,Q200KW,0067则K11014,TM83304MIN0068每次间隙单次要求充电时长T1T11666MIN说明书CN104210378A5/6页70069故车辆在充电过程中,间隙时长有21MIN,只要保证1666MIN的充电时长即可;不需要每次间隔充电时间严格达到充电时长,只要保证总时长达到83304MIN即可,这样就不必严格要求车辆按照理论作息时间达到充电地点,允许车辆到车电有一定的延时或提前,增大了纯电动汽车在该线路上的可行性和适。

17、用性。0070由计算模块2可得0071白天所需充电桩数ZZZ14,预留一个多的充电接口备用。0072充电桩的最大充电功率PZQX200KW0073晚间所需充电桩数0074本发明一实例中公交车理论发车时间表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多配备3辆车,使得车辆的最晚运行时间延迟,这也使得有部分车辆不需运行6趟,实际上拓宽了该线路的运行时长。0075本发明一实例中动力电池SOC值变化曲线图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SOC值最低值高于40,使得其还有一定放电能力,同时放电平均速度较慢,充电速度较快,每次充电时动力电池的SOC值处于中间位置,该充电模式有利于增加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0076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0077说明书CN104210378A6/6页80078表3说明书CN104210378A1/3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4210378A2/3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104210378A103/3页11图3说明书附图CN104210378A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