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湿结构和使用该吸湿结构的吸湿穿戴物品.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6877422 上传时间:2019-09-11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78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00086.7

申请日:

20120127

公开号:

CN102762179A

公开日:

2012103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F13/49,A61F13/53

主分类号:

A61F13/49,A61F13/53

申请人: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菊池响,若杉庆,大桥直人,石川修

地址:

日本爱媛县

优先权:

2011-01925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苏娟;李瑞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湿结构和使用该吸湿结构的吸湿穿戴物品。该吸湿结构具有通过使得该结构的形状具有非均匀厚度并具有整体上大体相等的刚度来保证的高吸收效率。一种吸湿结构(17)包括第一区域(51)、第二区域(52)和在第一区域(51)和第二区域(52)之间延伸的中央区域(53)。第一区域(51)和部分中央区域(53)由厚段(55)形成。第二区域(52)由厚度尺寸小于厚段(55)的厚度尺寸的薄段(57)形成。在厚段(55)和薄段(57)之间,厚度倾斜段(56)的厚度尺寸从第一区域(51)一侧向着第二区域(52)逐渐减小。薄段(57)和厚度倾斜段(56)的至少一个邻近薄段(57)的区域形成凹陷。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吸湿穿戴物品的吸湿结构,所述吸湿结构具有纵向方向和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并包括至少一个体液吸收芯,其中,所述体液吸收芯包括厚段、厚度尺寸小于所述厚段的厚度尺寸的薄段以及厚度倾斜段,所述厚度倾斜段在所述厚段和所述薄段之间,其厚度尺寸从所述厚段到所述薄段逐渐减小,其中,所述厚度倾斜段的至少一个邻近所述薄段的区域形成有多个凹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湿结构,其中,所述薄段形成有包括多个凹陷的第一凹陷区,所述厚度倾斜段形成有包括多个凹陷的第二凹陷区,其中,凹陷在所述第一凹陷区中排列得比在所述第二凹陷区中紧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湿结构,其中,所述体液吸收芯是单层体液吸收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湿结构,其中,所述单层体液吸收芯被包裹在液体分散片中。 5.如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其中,沿所述横向方向上给定尺寸的厚段的变截面弯曲刚度值和沿所述横向方向上给定尺寸的薄段的变截面弯曲刚度值之间的差小于等于0.04N。 6.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其中,所述厚段中的体液吸收芯的定量高于所述薄段中的体液吸收芯的定量,所述厚度倾斜段中的体液吸收芯的定量取决于厚度斜坡的梯度。 7.如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其中,所述吸湿结构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在大约320mm到大约450mm的范围内,所述厚度倾斜段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在大约20mm到大约150mm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湿结构,其中,所述薄段的定量在所述厚段的定量的大约50%到大约85%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其中,所述体液吸收芯还包括从所述薄段沿着所述纵向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厚段,其中,所述第一厚段的厚度尺寸等于所述第二厚段的厚度尺寸。 10.如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其中,所述薄段占所述体液吸收芯的总面积的35%到45%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其中,所述厚度倾斜段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在20mm到150mm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其中,所述厚度倾斜段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在50mm到110mm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其中,所述吸湿结构的长度在320mm到450mm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其中,所述吸湿结构在相对侧边缘上具有内弯段,其中,所述吸湿结构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延伸的中央区域,所述中央区域被限定为在所述相对侧边缘的内弯段之间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和部分所述中央区域由所述厚段形成,所述厚度倾斜段伸进所述中央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这两个区域中。 15.一种包括本体的吸湿穿戴物品,所述本体包括顶片、底片和夹在所述顶片和所述底片之间的、如权利要求1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所述吸湿穿戴物品进一步包括:所述本体限定了前腰区域、后腰区域和在所述前腰区域和所述后腰区域之间延伸的胯部区域,其中,所述吸湿结构从所述前腰区域延伸到所述后腰区域;并且所述吸湿结构的第一区域更靠近所述前腰区域,所述吸湿结构的第二区域更靠近所述后腰区域,所述吸湿结构的中央区域对应于所述胯部区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吸湿穿戴物品的吸湿结构,更具体地说,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诸如一次性尿布、月经巾和失禁垫等一次性穿 戴物品的吸湿结构。

背景技术

按照现有技术,形状为具有不均匀厚度的吸湿结构和使用这种 吸湿结构的吸湿物品是公知的。例如JP2004-65929A(PTL 1)公开 了一种具有较厚段和较薄段的吸湿结构以及使用这种吸湿结构的吸 湿物品。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JP2004-65929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PTL 1中公开的吸湿物品设有在较厚段具有局部高吸收能力的 吸湿结构,这种较厚段可以被设置在有较大量体液排放的区域中, 以充分利用这个区域的吸收能力。另一方面,较薄段可以被设置在 有较少量体液排放的区域中,由此可以提高该结构的整体吸收效率。

然而,在较厚段和较薄段之间形成了台阶边界,这种台阶边界 会对穿戴者造成不舒适的感觉。另外,台阶边界可能会局部开裂而 造成体液泄漏。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湿结构以及使用这种吸湿结 构的吸湿穿戴物品,该吸湿结构具有通过将该结构成形为具有不均 匀厚度而保证的高吸收效率,并且总体上具有大体相等的刚度。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吸湿穿戴物品的吸湿 结构,所述吸湿结构具有纵向方向和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横向方 向,并包括至少一个体液吸收芯,其中,

所述体液吸收芯包括厚段、厚度尺寸小于所述厚段的薄段以及 厚度倾斜段,所述厚度倾斜段在所述厚段和所述薄段之间,其厚度 尺寸从所述厚段到所述薄段逐渐减小,其中,所述厚度倾斜段的至 少一个邻近所述薄段的区域形成有多个凹陷。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本体的吸湿穿戴物 品,所述本体包括具有顶片、底片和夹在二者之间的吸湿结构。

所述吸湿穿戴物品进一步包括:

所述本体限定了前腰区域、后腰区域和在所述前腰区域和所述 后腰区域之间延伸的胯部区域,其中,

所述吸湿结构从所述前腰区域延伸到所述后腰区域,并且

所述吸湿结构的第一区域更靠近所述前腰区域,所述吸湿结构 的第二区域更靠近所述后腰区域,所述吸湿结构的中央区域对应于 所述胯部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透视图,以一次性尿布的形式为例显示了使用根据本发 明的吸湿结构的吸湿穿戴物品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尿布打开后的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截取的尿布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吸湿结构的俯视图,其中,尿布的外部形状用虚 线表示。

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图1的尿布的侧视图,部分地说明制造吸湿结构的工艺。

图7是说明凹陷形成辊形成图1的吸湿结构的侧视图。

图8是类似图4的视图,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 中的吸湿结构。

图9是沿着图8的IX-IX线截取的吸湿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2,尿布10具有纵向轴线P-P、垂直于纵向轴线的 横向轴线Q-Q、平行于纵向轴线P-P延伸的纵向方向Y、平行于横 向轴线Q-Q延伸的横向方向X,并包括本体14,本体14限定了前 腰区域11、后腰区域12和在前腰区域11和后腰区域12之间延伸的 胯部区域13。

本体14包括前端部14a、后端部14b、在胯部区域13中向内 弯曲凹入的相对侧边缘14c和14d、位于面向皮肤侧的顶片15以及 限定尿布10的外表面并位于非面向皮肤侧的不透液的底片16,其 中,吸湿结构17夹置在顶片15和底片16之间。而且,在顶片15 和吸湿结构17之间夹置中间片18,一对保持片20相对于纵向轴线 P-P对称地设置在尿布10的面向皮肤侧上。

顶片15可以用透液的例如定量在大约15到大约45g/m2范围 内的透气纤维无纺织物的纤维无纺织物或者多孔塑料薄膜或其叠片 形成。

底片16可以用已知的诸如纺粘无纺织物、点粘无纺织物、SMS (纺粘/熔吹/纺粘)无纺织物等定量都在大约10到大约40g/m2范围 内的不透液纤维无纺织物、不透液塑料薄膜或者其叠片形成。

中间片18可以用已知的能呼吸的透液纤维无纺织物形成,例 如定量在大约15到大约45g/m2范围内的透气无纺织物,用来为穿戴 者的皮肤改善缓冲效果,并通过使顶片15和吸湿结构17保持相互 分开防止体液意外分散,防止体液意外向着顶片15流回。应该注意 到尿布10可以不包含中间片18。

优选地,保持片20可以用疏水性纤维无纺织物、透湿的和塑 料薄膜或者其叠片形成,其中,例如,定量在大约10到大约30g/m2 范围内的SMS纤维无纺织物或纺粘纤维无纺织物可以作为用作此目 的的无纺织物使用。

吸湿结构17包括液体吸收芯和液体分散片。通过将超吸湿聚 合物颗粒(SAP)、絮状木浆纤维以及可选用的热塑合成纤维(人造 短纤维)按预定形状成形,可以获得液体吸收芯。液体分散片可以 例如用透液纤维无纺织物片制成,用来包裹液体吸收芯,并因此改 善液体吸收芯的形状保持和液体分散能力。吸湿结构17在其底面上 设有由不透液或阻液纤维无纺织物形成的阻挡片25。应当注意,如 下面描述的,利用由液体吸收芯单独形成的吸湿结构17就可以实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阻挡片25可以用能呼吸的塑料薄膜、定量在大约10到大约 30g/m2范围内的阻液SMS(纺粘/熔吹/纺粘)纤维无纺织物、纺粘纤 维无纺织物或其叠片形成。

分别在吸湿结构17的前端部17a和后端部17b的外侧,本体 14具有沿着横向方向X延伸的前端部翼片27和后端部翼片28;分 别在吸湿结构17的沿着横向方向X的相对侧边缘17c、17d的外侧, 本体14具有一对侧翼片29、30。前端部翼片27和后端部翼片28 是由保持片20、顶片15、阻挡片25和底片16沿着纵向方向Y向外 延伸超过吸湿结构17的前端部17a和后端部17b并相互叠合的各延 伸部分形成的。侧翼片29、30是由顶片15、保持片20、阻挡片25 和底片16沿着横向方向X向外延伸超过吸湿结构17的相对侧边缘 17c、17d并相互叠合的各延伸部分形成的。

在由后端部翼片28和相应侧翼片29、30之间的交叉部位限定 的各后耳状部32中,成对的带紧固件接头34中相应带紧固件接头 的近侧段被夹置在保持片20和底片16的相应侧向部分之间,并利 用涂在片16、20相应内表面上的热熔粘结剂固定在二者之间。这些 带紧固件接头34的沿着横向方向X向外延伸超过相应侧边缘(即后 腰区域12的侧边缘)的各远侧段34b设有第一紧固元件35,第一紧 固元件35具有用于机械紧固件的钩。在尿布10穿在穿戴者身体上 时,第一紧固元件35可拆开地紧固到第二紧固元件36,这时,限定 了腰开口37和一对腿开口38(见图1),第二紧固元件36在前腰 区域11的外表面上沿着横向方向X延伸,并具有用于该机械紧固件 的圈。

在都部分地限定了前端部翼片27和后端部翼片28的顶片15 和阻挡片25之间,夹置了腰带40,腰带40由用具有互连单元的聚 氨酯泡沫等制成的弹性带形成。在都部分地限定了侧翼片29、30的 底片16和每一个保持片20之间,夹置了两个由弹性绳或弹性线形 成的腿弹性元件41,腿弹性元件41在拉伸状态下以在纵向方向Y 上可收缩的方式用施加到这些片16、20的相应内表面的热熔粘结剂 (未示出)粘结在二者之间。

这些保持片20分别具有部分地限定了侧翼片29、30的近侧边 缘42、前端部段43、后端部段44和远侧边缘45。前端部段43和后 端部段44用热熔粘结剂粘结到前腰区域11和后腰区域12中的顶片 15的面向皮肤侧以及底片16的沿着横向方向X向外延伸超过顶片 15侧边缘的延伸部的面向皮肤侧。远侧边缘45在前固定端部段43 和后固定端部段44之间沿纵向方向Y延伸,并通过向内折叠相应保 持片20的内侧边缘形成。远侧边缘45分别设有多个弹性元件46, 这些弹性元件由弹性绳或弹性线形成,沿着纵向方向Y延伸,并在 拉伸状态下以沿着纵向方向Y可收缩的方式结合到远侧边缘45。在 尿布穿在穿戴者身体上时,远侧边缘45在弹性元件46收缩的情况 下向上离开顶片15的面向皮肤侧,从而形成了一对适合于防止身体 废物侧漏的阻挡件。

在胯部区域13,阻挡片25的面向吸湿结构17的非面向皮肤 侧的内表面设有沿着纵向方向Y延伸的多个线性指示器装置50。指 示器装置50由墨水层形成,这种墨水层适合于当被尿等体液浸湿时 变色,于是可以从外面通过视觉识别这种变色。尽管没有示出,但 可以在指示器装置50和阻挡片25之间夹置浸渍了需要量表面活性 剂的盖片,由此,便于指示器装置50通过视觉识别。

参见图3到图5,吸湿结构具有位于前腰区域11附近处的前 区域(第一区域)51、后区域(第二区域)52和中央区域53。中央 区域53在前区域51和后区域52之间延伸,并限定在相对侧边缘17c、 17d的内弯段之间。在吸湿结构17中,前区域51比后区域52厚, 更具体地说,吸湿结构17包括从前区域51延伸到中央区域53的较 厚段55、从较厚段55向后延伸以朝着吸湿结构17的底侧逐渐倾斜 的厚度倾斜段56以及从厚度倾斜段56延伸到后端部17b的较薄段 57。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湿结构17由连续地沿着纵向方向Y延伸 的单层形成,但是,较厚段55可以用两层形成,以使得这个段55 比其余的段厚,或者可以用两个以上的层形成含有较薄段57的整体 吸湿结构17。

但是,应该注意,就形状保持来说,由单层整体形成的吸湿结 构17,根据该图示实施例,比由两个以上层形成的结构更具有优越 性,因为絮状木浆纤维和选择性添加的热塑性纤维很好地混合。

虽然吸湿性单层结构17可以用已知方法或设备成形,但是, 吸湿结构17还可以替代地用下面描述的方法进行成形。

<制造厚段55、厚度倾斜段56和薄段57的方法>

一种设备(未示出)包括管道和转鼓,管道用来供应诸如絮状 木浆纤维和/或超吸湿聚合物颗粒等吸湿材料,转鼓形成有用于积聚 的多个凹陷,适合于在管道下方沿着机器方向进行传送,吸湿材料 从管道供应到凹陷的用于积聚的模具中,使得吸湿材料可以积聚在 相应模具中以形成聚合体(或块体)(即液体吸收芯)。鼓是网孔 结构,这样,各模具的底部形成有多个开口,吸湿材料可通过这些 开口被吸进模具中并积聚在其中。每个用于积聚的模具的深度尺寸 (从每个模具的上表面到每个用于积聚的模具的底部的长度尺寸) 取决于每个模具是用来形成厚段55、厚度倾斜段56还是薄段57。 更具体地说,吸湿结构17的厚段55形成在都具有较小深度尺寸的 模具中,薄段57形成在都具有较大深度尺寸的模具中,而厚度倾斜 段56形成在布置于厚段55和薄段57之间并且都具有倾斜深度的一 组模具中。在包括都具有大深度尺寸的模具的区域中,网孔开口间 隔优选地被调整为大于在包括都具有小深度尺寸的模具的区域中 的,以保证相应地更小和希望数量的吸湿材料可积聚其中。在包括 用于形成厚度倾斜段56的都具有倾斜底部的模具的区域中,优选的 是连续地改变相应模具的网孔开口间隔。

如上所述,吸湿结构17整体上具有由不均匀厚度限定的特殊 形状,其中,体液(主要是穿戴者排出的尿)可以在前腰区域11上 具有要求吸收能力的厚段55中被可靠地吸收。排泄的体液量通常小 于前腰区域11的后腰区域12用薄段57形成,所以,吸湿结构17 的基本所有段作为整体用来吸收体液。于是,根据本发明的吸湿结 构比成形和布置为具有均匀吸收能力的传统吸湿结构具有更高的吸 收效率。此外,用于液体吸收芯的吸湿材料的量可以被减少到必要 的最小量,由此相应地保持制造成本低下。

形成厚度倾斜段56和薄段57使得吸湿结构17的厚度从胯部 区域13朝着后腰区域12逐渐减小,因此后腰区域12顺着穿戴者身 体形状平滑变形,使得后腰区域12可以匹配穿戴者身体,改善了穿 戴者对尿布的感觉。而且,尿布10作为整体其厚度减小了,因此单 个尿布10可以对折,于是,前腰区域11和后腰区域12可放平在一 起,不会变得庞大,得以将一组尿布10整洁地存放。

在包括直接相邻并相互连着的厚段55和薄段57的传统吸湿结 构17中,厚度方向的突然改变造成了在厚段55和薄段57之间的显 著刚度差和台阶边界。结果,这种台阶边界可能对穿戴者造成不适 的感觉,此外,吸湿结构17可能部分弯曲和/或扭曲而引起体液泄漏。 相比之下,根据本实施方式,厚度倾斜段56形成在厚段55和薄段 57之间,由此厚度尺寸缓和地改变,避免了由于厚度尺寸突变造成 的显著刚度差和台阶边界。按此方式,这种结构不会产生对于穿戴 者来说不适的感觉,不会弯曲和/或扭曲而引起体液在相应段55、56、 57的边界附近泄漏。

薄段57优选地形成在没有暴露到大量排泄体液的区域。具体 地说,吸湿结构17的薄段优选地形成在尿布10的从后腰区域12开 始延伸的区S中,使得薄段57可占吸湿结构17的总面积的35%到 45%之间。为了防止由于厚度突变而形成的刚度差和台阶边界可能 对穿戴者造成不适感觉的这个问题,厚度倾斜段56在纵向方向Y上 的长度尺寸L2优选地在大约20到大约15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 在大约50到大约110mm的范围内,假定吸湿结构17在纵向方向Y 上的长度尺寸L1在大约320到大约450mm的范围内。如果小于大约 20mm,厚度倾斜段56在纵向方向Y上的长度尺寸L2将不足以在厚 段55和薄段57之间形成缓坡,因此不足以消除这两段之间的厚度 差。结果,在厚段55和厚度倾斜段56之间的边界附近可能产生台 阶,因而对穿戴者产生不适的感觉。如果厚度倾斜段56在纵向方向 Y上的长度尺寸L2超过150mm,吸湿结构17中厚段55的面积整体 上变得不足以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具体来说,不足以基本上通 过厚段55保证希望的体液吸收能力。

现在将在下面描述如何形成吸湿结构17的各个段55、56、57。 厚段55的厚度尺寸在大约2.7到大约3.3mm的范围内,在这个段55 中的液体吸收芯可以由定量在大约220到大约260g/m2范围内的絮状 木浆纤维和定量在大约140到大约180g/m2范围内的SAP(超吸湿聚 合物颗粒)的混合物形成。薄段56的厚度尺寸在大约2.2到大约 2.8mm的范围内,在这个段56中的液体吸收芯可以由定量在大约180 到大约220g/m2范围内的絮状木浆纤维和定量在大约140到大约 180g/m2范围内的SAP的混合物形成。在这种方式中,薄段57中的 定量低于厚段55中的。具体地说,薄段57中的液体吸收芯的定量 优选地在厚段55的定量的大约50到大约85%的范围内,以实现本 发明的上述效果。

吸湿结构17中各段的厚度尺寸可以使用PEACOCK厚度测试 仪进行测量(测量压力:12.5g/cm2)。更具体地说,可以将吸湿结 构17从尿布10中取出来,接着结构17的分别对应于厚段55和薄 段57的区域被切割成纵向方向Y上为大约50mm,横向方向X上为 大约50mm的尺寸,以获得测试件,然后通过该厚度测试仪测量各 测试件的中间段的厚度。

如从图4中会看到的那样,在吸湿结构17的后区域52中,薄 段57形成有第一凹陷区61,其中,从吸湿结构17的纵向方向Y看 去时多个凹陷大致排列成“之”字形,而厚度倾斜段56的与薄段57 相邻的区域62形成有第二凹陷区63,其中,从吸湿结构17的纵向 方向Y看去时多个凹陷大致排列成“之”字形。在第一凹陷区61和 第二凹陷区63的作用下,薄段57和厚度倾斜段56的与薄段57相 邻的区域62的刚度分别高于如果它们不按此方式形成凹陷而具有的 相应刚度。

如前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吸湿结构17的厚度可以调节倾 斜以限定吸湿能力相互不同的段,而如果没有采取任何合适措施, 那么,这种布置可能导致每对相邻段之间的刚度差。为了减小这种 刚度差,在厚段55和薄段57之间形成厚度倾斜段,另外,形成第 一凹陷区61和第二凹陷区63以增强薄段57和厚度倾斜段56与薄 段57相邻的相邻区域62的刚度,于是,可以进一步可靠地防止由 于吸湿结构17的部分开裂造成的吸湿结构17的变形和/或形状坍塌。 否则的话,在包括薄段57的吸湿结构17中,在使用这种吸湿结构 的过程中,这种薄段的形状会容易坍塌,造成体液泄漏。但是,这 种薄段57可以事先形成凹陷,以避免这种不利的情形。

限定第一凹陷区61和第二凹陷区63的多个凹陷60具有大体 均匀尺寸的圆形形状,在第一凹陷区61中紧密排列在一起,而在第 二凹陷区63中不那么紧密地排列在一起。于是,凹陷60在整个第 一凹陷区61的总占有面积百分比高于凹陷62在整个第二凹陷区63 的总占有面积百分比。具体来说,凹陷60在第一凹陷区61的总占 有面积百分比在大约12%到大约18%的范围内,而凹陷60在第二 凹陷区63的总占有面积百分比在大约5.0%到大约9.0%的范围内。 各凹陷60在厚度方向Z上的长度尺寸(即深度)在大约0.2到大约 0.5mm的范围内。应当明白,总占有面积百分比的具体数值可以适 当改变,形成凹陷的样式不限于“之”字形,而是可以从各种样式 中适当选择,而且凹陷60的形状也不限于圆形的形状,而是可以从 诸如椭圆、菱形和芦笛形状等各种形状中适当选择,只要能够保证 上述的相互关系。

如上所述,在第一凹陷区61,凹陷60比在第二凹陷区63排 列更加紧密,相应地有更高的总占有面积百分比,以区分薄段57中 发生的刚度变化和厚度倾斜段56的与薄段57相邻的相邻区域62中 发生的刚度变化,使得薄段57和厚度倾斜段56的与其相邻的相邻 区域62的刚度值可以被调整为基本上彼此相等。按此方式,分别在 薄段57和厚度倾斜段56的与其相邻的相邻区域62中形成的第一凹 陷区61和第二凹陷区63,使得吸湿结构17整体的刚度值基本上均 匀。在尿布10穿在穿戴者身体上的情况下,吸湿结构17因此比没 有这种结构更加能抵抗褶皱和变形或扭曲,即使胯部区域13由于穿 戴者腿部运动而发生褶皱。

虽然根据厚度倾斜段56和薄段57的各刚度值以及/或者这两 段和厚段55之间的刚度差,可以适当设计要分别形成第一凹陷区61 和第二凹陷区63的区域,但是,第一凹陷区61和第二凹陷区63之 中的任意一个优选地形成在胯部区域13和后腰区域12之间的边界 线65附近,沿着纵向跨过该边界线65。原因是这样的:吸湿结构 17位于胯部区域13中的部分总是保持接触穿戴者的大腿和腹股沟 区域,容易由于穿戴者身体的运动受到外力的影响。换言之,可以 根据经验预测:吸湿结构17在上述部分和后腰区域12之间的边界 线65附近最可能变形或扭曲。因此,为了保证刚度足以防止厚度倾 斜段56和/或薄段57在边界线65附近变形或扭曲,优选的是在吸湿 结构17的上述限定部分中形成凹陷。

参见图6,示出有可以用来执行凹陷加工以提供本发明的吸湿 结构的设备和方法。对应于多个吸湿结构17的连续吸湿结构71由 输送辊(未示出)沿着加工方向MD进行输送。通过用液体吸收芯 包裹片包裹单层或多层液体吸收芯形成该连续吸湿结构71,其中各 部分71a对应于薄段57,各部分71b对应于厚段55。

形成凹陷的步骤包括顺时针转动在连续吸湿结构71上方的凹 陷形成辊72和逆时针转动设置成面对凹陷形成辊72并具有光滑外 周面的砧辊73。凹陷形成辊72的外周面部分形成有沿周向厚度逐渐 增加的隆起部位74和从这个隆起部位74的表面伸出的多个凹陷形 成销75。凹陷形成销75分成第一组凹陷形成销77和第二组凹陷形 成销80,第一组凹陷形成销77形成在对应于单个吸湿结构17的第 一凹陷区61的隆起部位74的厚子部位76中,第二组凹陷形成销80 形成在对应于单个吸湿结构17的第二凹陷区63的隆起部位74的薄 子部位78中,其中,第二组凹陷形成销80比第一组凹陷形成销77 排列得更为宽松。为了保证连续吸湿结构71稳定地形成凹陷60,可 以在适当控制的温度下加热凹陷形成销75,使得构成连续吸湿结构 71的片状构件不会绕着凹陷形成销75被密封。

凹陷形成辊72的转动速度和连续吸湿结构71的传送速度被控 制相互同步,使得隆起部位74可以可靠地面对连续吸湿结构71的 对应于厚度倾斜段56和薄段57的相应部分71a。按此方式,布置在 隆起部位74的厚子部位76中的第一组凹陷形成销77压对应于薄段 57的区域而形成第一凹陷区61,布置在隆起部位74的薄子部位78 中的第二组凹陷形成销80压对应于厚度倾斜段56的区域而形成第 二凹陷区63。凹陷形成辊72和砧辊73相互隔开的尺寸被调整为使 凹陷形成辊72的外周面没有形成隆起部位74的部分可被保持不接 触连续吸湿结构71的对应于厚段55的部分71b。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同一个凹陷形成辊72形成有隆起部位74, 使得具有不同样式的第一凹陷区61和第二凹陷区62可以同时形成, 因此与针对各凹陷区61、63使用两个凹陷形成辊的情况相比,简化 了制造工艺。另外,隆起部位74的厚度根据连续吸湿结构71待压的 相应区域的形状而改变,因此,不用担心厚度倾斜段56可能被以较 高压力压而具有超过需要的高刚度。薄段57受压于隆起部位74的厚 子部位76,使得薄段57可具有希望的刚度,并以希望的小厚度形成。

形成凹陷的步骤可以由具有上述凹陷形成辊布置之外的布置 的凹陷形成辊执行。具体来说,可以使用这样的凹陷形成辊,其中 如果考虑凹陷形成销75,就总占有面积百分比而言,第一组凹陷形 成销77和第二组凹陷形成销80彼此类似,但在考虑到凹陷形成销 的长度尺寸时二者彼此不同,更具体地说,在第一组凹陷形成销77 中的凹陷形成销75的长度尺寸大于在第二组凹陷形成销80中的凹 陷形成销75的长度尺寸,对应地产生的刚度大于第二组凹陷形成销 80中的凹陷形成销75产生的刚度。还可以使用分别具有不同凹陷形 成样式的两个凹陷形成辊,使得对应于第一凹陷区61和第二凹陷区 63的范围由凹陷形成辊之一形成凹陷,接着对应于第一凹陷区61 的区域由凹陷形成辊中的另一个进一步形成凹陷。

<吸湿结构17的各段55、57的弯曲刚度测量方法>

吸湿结构17中各段55、57的弯曲刚度可用变截面弯曲刚度测 试仪测量。具体来说,可将吸湿结构17从尿布10中取出,然后从 结构17的分别对应于厚段55和薄段57的区域中,切取大体矩形的 件,每个件的尺寸在纵向方向Y上为大约70mm,在横向方向X上 为大约38.1mm,从而获得了测试件。使用该测试仪,在测试件沿横 向方向X弯曲的情况下可测量各段的变截面弯曲刚度。

下段中的表1显示了在吸湿结构17中纸浆纤维和SAP的组成 比例变化的情况下测量的厚段55和薄段57的刚度值(N)、这些刚 度值之间的刚度差(N),以及基于吸湿结构中开裂和/或撕裂情况 的程度得到的形状保持测试结果。

表1

参见表1,根据发明例1~3的吸湿结构17,纸浆纤维和SAP 在段55以及段57分别具有相互不同的定量(g/m2)。根据对比例1 的吸湿结构17在考虑其成分时类似于根据发明例1的吸湿结构17, 但是,厚度倾斜段56和薄段57都没有进行凹陷形成加工。根据对 比例2的吸湿结构17在考虑其成分时也类似于根据发明例1的吸湿 结构17,但是与其不同的是,厚度倾斜段56和薄段57以较高压力 形成凹陷,因而具有较高刚度值。

<测量形状保持的方法>

分别使用根据发明例1~3和对比例1、2的吸湿结构的尿布作 为测试样品,被放在10个测试对象上,然后观察在排尿后液体吸收 芯中诸如发生开裂和/或撕裂区域等形状坍塌的程度。测量是在10 个婴儿上进行的,每个婴儿的平均体重在大约6~大约11千克的范围 中,由5个女婴和5个男婴构成,这样男女比例可以是1∶1。测量结 果是如下所述通过视觉评估的:通过视觉既没有识别出部分开裂也 没有识别出部分撕开的液体吸收芯被评估为“好”;能观察到部分 开裂和/或部分撕开的液体吸收芯被评估为“一般”;液体吸收芯中, 开裂和/或撕开沿着横向方向X连续延伸,该芯实质上被分开了,该 液体吸收芯被评估为“差”。

如从表示测量结果的表1显而易见的,在发明例1~3中,厚段 55和薄段57间的刚度差无一例外地为0.01N,实际上是0,即使在 纸浆纤维和SAP分别具有相互不同的定量时,形状保持测试结果无 一例外地为“好”。在对比例1中,薄段57没有进行凹陷形成加工, 结果厚段55和薄段57间的刚度差大至0.05N,形状保持测试结果为 “差”。在对比例2中,薄段57的第一凹陷区61以较高压力加工, 结果,薄段57的刚度值超过厚段55的刚度值。具体来说,厚段55 和薄段57间的刚度差小至-0.04N(与其他发明例和对比例的情形相 比,这个负刚度差值由通过从厚段55的刚度值减去薄段57的刚度 值得到的值表示)。该形状保持测试结果为“一般”。

根据测量结果,为了防止液体吸收芯部分开裂和/或撕开,厚 段55和薄段57之间的悬臂弯曲阻力差优选地不大于0.04N。厚段 55和薄段57之间的悬臂弯曲阻力差可以按此方式设定为不大于 0.04N,从而不用担心液体吸收芯在尿布10的使用过程中会部分开 裂和/或撕开,由此可以防止薄段57变得不成形。穿戴者不会感到刚 度差,并获得好像穿在穿戴者身体上的吸湿结构具有基本均匀厚度 似的感觉。穿戴者可以从吸湿结构17可能由于薄段57薄而造成变 形和/或吸湿结构17的吸湿性能的焦虑感解放出来。

<将吸湿结构17分割成各段55、56、57>

下面将以举例的方式描述分割吸湿结构17以限定厚段55、厚 度倾斜段56和薄段57的方法。应注意,这里描述的方法适合于在 吸湿结构17受到凹陷形成加工之前执行,而且不是基于厚度尺寸而 是基于各段的定量。这种方法的效果得到了如下事实支持:在受到 凹陷加工的前、后,各段55、56、57的定量没有发生变化,此外, 如前面所述的,定量取决于厚度尺寸。

首先,沿纵向方向具有大约360mm长度尺寸的吸湿结构17被 分成十八(18)个部分。每个部分沿纵向方向Y都具有大约20mm 的长度尺寸。然后,针对十八(18)个部分中的每个部分测量定量 (g/m2)。将定量最高的那个部分的定量设定为1,并计算其他部分 的定量值与最大定量值1的比值,将这些算出来的值画在表中,在 该表中,部分1~部分18按顺序排列。在以此方式绘制的各个点中, 当连接某个点和在该点两侧的相邻点的两条线都限定出下降的梯度 时,这两个点被指定为边界点。位于厚段侧(对于最大定量值的定 量比值较大的那一侧)的边界点被指定为限定在厚段55和厚度倾斜 段56之间的第一边界点,位于靠近薄段(对于最大定量值的定量比 值较小的那一侧)的边界点被指定为第二边界点。以此方式,可以 将吸湿结构17分割成由长度尺寸在限定了各边界点的各段之间的段 限定的厚度倾斜段56、从第一边界点向着厚侧延伸的厚段55和从第 二边界点向着薄侧延伸的薄段57。

参见图8和9,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尿布10的基本结构类似于 第一实施方式,因此,下面将仅仅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特征。

根据该实施方式,吸湿结构17包括从前区域51向中央区域 53的后部延伸的第一厚段55A、限定在后区域52中的薄段57、在 第一厚段55A和薄段57之间延伸的厚度倾斜段56和位于薄段57和 吸湿结构17的后端部17b之间的第二厚段55B。

第二厚段55B具有的厚度尺寸基本上等于第一厚段55A或者 是厚段57的厚度尺寸的至少1.1以上,而且没有形成第一凹陷区61。 按照这种方式形成在后区域52的后端部17b一侧上、厚度尺寸基本 等于第一厚段55A的第二厚段55B,保证了没有被第二厚段55B附 近的薄段57充分吸收的一定数量的体液可以被第二厚段55B吸收并 保持,因此,能可靠地防止体液泄漏到后端部17b之外。

应该明白,根据这个发明的吸湿结构不仅可以用于一次性尿 布,也可以用于其他各种类型的体液吸收物品,像月经巾、失禁垫 和如厕训练短裤等。尿布10的组成构件不限于本说明书中描述的那 些,而是广泛用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其他各种材料都可以使用,没 有限制。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第一”和“第 二”只是用来区分类似的元件、类似的位置或者其他类似的手段。

本发明第一方面可以至少按下列特征的方式进行安排:

(1)一种用于吸湿穿戴物品的吸湿结构,具有纵向方向和与 之垂直的横向方向,并包括至少一个体液吸收芯,其中:

体液吸收芯包括厚段、厚度尺寸小于厚段厚度尺寸的薄段和位 于厚段和薄段之间、厚度尺寸从厚段向薄段逐渐减小的厚度倾斜段, 其中,厚度倾斜段的至少一个与薄段相邻的区域形成有多个凹陷。

在(1)中描述的本发明的方面可以至少包括下面的实施方式:

(i)薄段形成有包括多个凹陷的第一凹陷区,厚度倾斜段形 成有包括多个凹陷的第二凹陷区,其中,凹陷在第一凹陷区中排列 得比在第二凹陷区中紧密。

(ii)体液吸收芯是单层体液吸收芯。

(iii)单层体液吸收芯被包裹在液体分散片中。

(iv)沿横向方向上给定尺寸的厚段的变截面弯曲刚度值和沿 横向方向上给定尺寸的薄段的变截面弯曲刚度值之间的差小于等于 0.04N。

(v)厚段中的体液吸收芯的定量高于薄段中的体液吸收芯的 定量,厚度倾斜段中的体液吸收芯的定量取决于厚度斜坡的梯度。

(vi)吸湿结构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在大约320mm~大约 450mm的范围内,厚度倾斜段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在大约 20mm~大约150mm的范围内。

(vii)薄段定量在厚段定量的大约50%~大约85%的范围内。

(viii)体液吸收芯还包括从薄段沿着纵向方向向外延伸的第 二厚段,其中,第一厚段的厚度尺寸等于第二厚段的厚度尺寸。

(ix)薄段占体液吸收芯总面积的35%到45%之间。

(x)厚度倾斜段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在20mm到150mm之间。

(xi)厚度倾斜段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在50mm到110mm之 间。

(xii)吸湿结构的长度在320mm到450mm之间。

(xiii)吸湿结构在相对侧边缘上具有内弯段,其中,吸湿结 构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延伸的中 央区域,中央区域被限定为相对侧边缘的内弯段之间的区域,其中, 第一区域和部分中央区域由厚段形成,厚度倾斜段伸进中央区域和 第二区域这两个区域中。

(2)本发明第二方面可以至少按下列特征的方式进行安排:

一种吸湿穿戴物品,包括本体,本体具有顶片、底片和夹置在 二者之间的吸湿结构。

吸湿穿戴物品进一步包括:

本体限定了前腰区域、后腰区域和在前腰区域和后腰区域之间 延伸的胯部区域,其中:

吸湿结构从前腰区域延伸到后腰区域;并且

吸湿结构的第一区域更靠近前腰区域,吸湿结构的第二区域更 靠近后腰区域,中央区域对应于胯部区域。

所述方面和/或实施方式提供了一项以上的下面效果。

(a)厚度倾斜段形成为在厚段和薄段之间延伸,由此可以避 免由于厚度尺寸突变导致形成台阶边界。一部分厚度倾斜段和薄段 形成凹陷,以加强这些区域的刚度。因此,不会在整体上形成显著 的刚度差,因此,吸湿结构不会由于刚度变化或形成台阶边界而部 分开裂和/或撕开,即使吸湿结构在其使用过程中被弯曲。

(b)吸湿结构的厚段位于发生排尿的前腰区域中,于是,吸 湿结构可以充分地实施其吸湿性能。位于后腰区域中的薄段改善了 对于穿戴者臀部的贴合,并且还有助于改善吸湿结构整体的吸收效 率。

如在各相关描述中讨论的那样,可以得到各实施方式的进一步 有利效果。

本申请要求日本申请第2011-019253号的权益,该文献的全部 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吸湿结构和使用该吸湿结构的吸湿穿戴物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吸湿结构和使用该吸湿结构的吸湿穿戴物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吸湿结构和使用该吸湿结构的吸湿穿戴物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湿结构和使用该吸湿结构的吸湿穿戴物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湿结构和使用该吸湿结构的吸湿穿戴物品.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6217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0.31 CN 102762179 A *CN102762179A* (21)申请号 201280000086.7 (22)申请日 2012.01.27 2011-019253 2011.01.31 JP A61F 13/49(2006.01) A61F 13/53(2006.01) (71)申请人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日本爱媛县 (72)发明人 菊池响 若杉庆 大桥直人 石川修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代理人 苏娟 李瑞海 (54) 发明名称 吸湿结构和使用该吸湿结构的吸湿。

2、穿戴物品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湿结构和使用该吸湿结 构的吸湿穿戴物品。该吸湿结构具有通过使得该 结构的形状具有非均匀厚度并具有整体上大体 相等的刚度来保证的高吸收效率。一种吸湿结构 (17) 包括第一区域 (51)、 第二区域 (52) 和在第 一区域 (51) 和第二区域 (52) 之间延伸的中央区 域 (53)。第一区域 (51) 和部分中央区域 (53) 由 厚段 (55) 形成。第二区域 (52) 由厚度尺寸小于 厚段 (55) 的厚度尺寸的薄段 (57) 形成。在厚段 (55) 和薄段 (57) 之间, 厚度倾斜段 (56) 的厚度 尺寸从第一区域 (51) 一侧向着第。

3、二区域 (52) 逐 渐减小。薄段 (57) 和厚度倾斜段 (56) 的至少一 个邻近薄段 (57) 的区域形成凹陷。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2.03.20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2/000551 2012.01.27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105211 EN 2012.08.09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0 页 附图 9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0 页 附图 9 页 1/2 页 2 1. 一种用于吸湿穿戴物品。

4、的吸湿结构, 所述吸湿结构具有纵向方向和垂直于所述纵向 方向的横向方向, 并包括至少一个体液吸收芯, 其中, 所述体液吸收芯包括厚段、 厚度尺寸小于所述厚段的厚度尺寸的薄段以及厚度倾斜 段, 所述厚度倾斜段在所述厚段和所述薄段之间, 其厚度尺寸从所述厚段到所述薄段逐渐 减小, 其中, 所述厚度倾斜段的至少一个邻近所述薄段的区域形成有多个凹陷。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吸湿结构, 其中, 所述薄段形成有包括多个凹陷的第一凹陷区, 所述厚度倾斜段形成有包括多个凹陷的第二凹陷区, 其中, 凹陷在所述第一凹陷区中排列 得比在所述第二凹陷区中紧密。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吸湿结构, 其。

5、中, 所述体液吸收芯是单层体液吸收芯。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吸湿结构, 其中, 所述单层体液吸收芯被包裹在液体分散片中。 5.如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 其中, 沿所述横向方向上给定尺寸的厚 段的变截面弯曲刚度值和沿所述横向方向上给定尺寸的薄段的变截面弯曲刚度值之间的 差小于等于 0.04N。 6.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 其中, 所述厚段中的体液吸收芯的定量 高于所述薄段中的体液吸收芯的定量, 所述厚度倾斜段中的体液吸收芯的定量取决于厚度 斜坡的梯度。 7.如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 其中, 所述吸湿结构在纵向方向上的长 度尺寸在大约 32。

6、0mm 到大约 450mm 的范围内, 所述厚度倾斜段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在 大约 20mm 到大约 150mm 的范围内。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吸湿结构, 其中, 所述薄段的定量在所述厚段的定量的大约 50到大约 85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 其中, 所述体液吸收芯还包括从所述薄 段沿着所述纵向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厚段, 其中, 所述第一厚段的厚度尺寸等于所述第二 厚段的厚度尺寸。 10. 如权利要求 1 到 9 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 其中, 所述薄段占所述体液吸收芯的 总面积的 35到 45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

7、 其中, 所述厚度倾斜段在纵向方向上 的长度在 20mm 到 150mm 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 其中, 所述厚度倾斜段在纵向方向上 的长度在 50mm 到 110mm 之间。 13. 如权利要求 1 到 12 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 其中, 所述吸湿结构的长度在 320mm 到 450mm 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 其中, 所述吸湿结构在相对侧边缘上 具有内弯段, 其中, 所述吸湿结构包括第一区域、 第二区域和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 域之间延伸的中央区域, 所述中央区域被限定为在所述相对侧边缘的内弯段之间的区域, 其中,。

8、 所述第一区域和部分所述中央区域由所述厚段形成, 所述厚度倾斜段伸进所述中央 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这两个区域中。 15. 一种包括本体的吸湿穿戴物品, 所述本体包括顶片、 底片和夹在所述顶片和所述底 片之间的、 如权利要求 1 到 14 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湿结构, 所述吸湿穿戴物品进一步包括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62179 A 2 2/2 页 3 所述本体限定了前腰区域、 后腰区域和在所述前腰区域和所述后腰区域之间延伸的胯 部区域, 其中, 所述吸湿结构从所述前腰区域延伸到所述后腰区域 ; 并且 所述吸湿结构的第一区域更靠近所述前腰区域, 所述吸湿结构的第二区域更靠近所述 后腰区。

9、域, 所述吸湿结构的中央区域对应于所述胯部区域。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62179 A 3 1/10 页 4 吸湿结构和使用该吸湿结构的吸湿穿戴物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吸湿穿戴物品的吸湿结构, 更具体地说,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 于诸如一次性尿布、 月经巾和失禁垫等一次性穿戴物品的吸湿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按照现有技术, 形状为具有不均匀厚度的吸湿结构和使用这种吸湿结构的吸湿物 品是公知的。例如 JP2004-65929A(PTL 1) 公开了一种具有较厚段和较薄段的吸湿结构以 及使用这种吸湿结构的吸湿物品。 0003 引用列表 0004 专利文献 0005 。

10、PTL 1 : JP2004-65929A 发明内容 0006 技术问题 0007 PTL 1 中公开的吸湿物品设有在较厚段具有局部高吸收能力的吸湿结构, 这种较 厚段可以被设置在有较大量体液排放的区域中, 以充分利用这个区域的吸收能力。另一方 面, 较薄段可以被设置在有较少量体液排放的区域中, 由此可以提高该结构的整体吸收效 率。 0008 然而, 在较厚段和较薄段之间形成了台阶边界, 这种台阶边界会对穿戴者造成不 舒适的感觉。另外, 台阶边界可能会局部开裂而造成体液泄漏。 0009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湿结构以及使用这种吸湿结构的吸湿穿戴物品, 该吸湿结构具有通过将该结构成形为具有。

11、不均匀厚度而保证的高吸收效率, 并且总体上具 有大体相等的刚度。 0010 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用于吸湿穿戴物品的吸湿结构, 所述吸湿结 构具有纵向方向和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的横向方向, 并包括至少一个体液吸收芯, 其中, 0012 所述体液吸收芯包括厚段、 厚度尺寸小于所述厚段的薄段以及厚度倾斜段, 所述 厚度倾斜段在所述厚段和所述薄段之间, 其厚度尺寸从所述厚段到所述薄段逐渐减小, 其 中, 所述厚度倾斜段的至少一个邻近所述薄段的区域形成有多个凹陷。 0013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提供了一种包括本体的吸湿穿戴物品, 所述本体包括具 有顶片、 底片和。

12、夹在二者之间的吸湿结构。 0014 所述吸湿穿戴物品进一步包括 : 0015 所述本体限定了前腰区域、 后腰区域和在所述前腰区域和所述后腰区域之间延伸 的胯部区域, 其中, 0016 所述吸湿结构从所述前腰区域延伸到所述后腰区域, 并且 0017 所述吸湿结构的第一区域更靠近所述前腰区域, 所述吸湿结构的第二区域更靠近 说 明 书 CN 102762179 A 4 2/10 页 5 所述后腰区域, 所述吸湿结构的中央区域对应于所述胯部区域。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是透视图, 以一次性尿布的形式为例显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吸湿结构的吸 湿穿戴物品的第一实施方式。 0019 图 2 是根据第一。

13、实施方式的尿布打开后的俯视图。 0020 图 3 是沿着图 2 的 III-III 线截取的尿布的剖视图。 0021 图 4 是图 1 的吸湿结构的俯视图, 其中, 尿布的外部形状用虚线表示。 0022 图 5 是沿着图 4 的 V-V 线截取的剖视图。 0023 图 6 是图 1 的尿布的侧视图, 部分地说明制造吸湿结构的工艺。 0024 图 7 是说明凹陷形成辊形成图 1 的吸湿结构的侧视图。 0025 图 8 是类似图 4 的视图, 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尿布中的吸湿结构。 0026 图 9 是沿着图 8 的 IX-IX 线截取的吸湿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参见图1。

14、和2, 尿布10具有纵向轴线P-P、 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横向轴线Q-Q、 平行于 纵向轴线P-P延伸的纵向方向Y、 平行于横向轴线Q-Q延伸的横向方向X, 并包括本体14, 本 体 14 限定了前腰区域 11、 后腰区域 12 和在前腰区域 11 和后腰区域 12 之间延伸的胯部区 域 13。 0028 本体 14 包括前端部 14a、 后端部 14b、 在胯部区域 13 中向内弯曲凹入的相对侧边 缘 14c 和 14d、 位于面向皮肤侧的顶片 15 以及限定尿布 10 的外表面并位于非面向皮肤侧 的不透液的底片 16, 其中, 吸湿结构 17 夹置在顶片 15 和底片 16 之间。而且, 在顶。

15、片 15 和 吸湿结构 17 之间夹置中间片 18, 一对保持片 20 相对于纵向轴线 P-P 对称地设置在尿布 10 的面向皮肤侧上。 0029 顶片 15 可以用透液的例如定量在大约 15 到大约 45g/m2范围内的透气纤维无纺 织物的纤维无纺织物或者多孔塑料薄膜或其叠片形成。 0030 底片16可以用已知的诸如纺粘无纺织物、 点粘无纺织物、 SMS(纺粘/熔吹/纺粘) 无纺织物等定量都在大约 10 到大约 40g/m2范围内的不透液纤维无纺织物、 不透液塑料薄 膜或者其叠片形成。 0031 中间片 18 可以用已知的能呼吸的透液纤维无纺织物形成, 例如定量在大约 15 到 大约 45g。

16、/m2范围内的透气无纺织物, 用来为穿戴者的皮肤改善缓冲效果, 并通过使顶片 15 和吸湿结构 17 保持相互分开防止体液意外分散, 防止体液意外向着顶片 15 流回。应该注 意到尿布 10 可以不包含中间片 18。 0032 优选地, 保持片 20 可以用疏水性纤维无纺织物、 透湿的和塑料薄膜或者其叠片形 成, 其中, 例如, 定量在大约 10 到大约 30g/m2范围内的 SMS 纤维无纺织物或纺粘纤维无纺 织物可以作为用作此目的的无纺织物使用。 0033 吸湿结构 17 包括液体吸收芯和液体分散片。通过将超吸湿聚合物颗粒 (SAP)、 絮 状木浆纤维以及可选用的热塑合成纤维 ( 人造短纤。

17、维 ) 按预定形状成形, 可以获得液体吸 收芯。 液体分散片可以例如用透液纤维无纺织物片制成, 用来包裹液体吸收芯, 并因此改善 说 明 书 CN 102762179 A 5 3/10 页 6 液体吸收芯的形状保持和液体分散能力。吸湿结构 17 在其底面上设有由不透液或阻液纤 维无纺织物形成的阻挡片25。 应当注意, 如下面描述的, 利用由液体吸收芯单独形成的吸湿 结构 17 就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34 阻挡片 25 可以用能呼吸的塑料薄膜、 定量在大约 10 到大约 30g/m2范围内的阻液 SMS( 纺粘 / 熔吹 / 纺粘 ) 纤维无纺织物、 纺粘纤维无纺织物或其叠片形成。 。

18、0035 分别在吸湿结构17的前端部17a和后端部17b的外侧, 本体14具有沿着横向方向 X 延伸的前端部翼片 27 和后端部翼片 28 ; 分别在吸湿结构 17 的沿着横向方向 X 的相对侧 边缘 17c、 17d 的外侧, 本体 14 具有一对侧翼片 29、 30。前端部翼片 27 和后端部翼片 28 是 由保持片 20、 顶片 15、 阻挡片 25 和底片 16 沿着纵向方向 Y 向外延伸超过吸湿结构 17 的前 端部 17a 和后端部 17b 并相互叠合的各延伸部分形成的。侧翼片 29、 30 是由顶片 15、 保持 片 20、 阻挡片 25 和底片 16 沿着横向方向 X 向外延伸。

19、超过吸湿结构 17 的相对侧边缘 17c、 17d 并相互叠合的各延伸部分形成的。 0036 在由后端部翼片 28 和相应侧翼片 29、 30 之间的交叉部位限定的各后耳状部 32 中, 成对的带紧固件接头 34 中相应带紧固件接头的近侧段被夹置在保持片 20 和底片 16 的 相应侧向部分之间, 并利用涂在片 16、 20 相应内表面上的热熔粘结剂固定在二者之间。这 些带紧固件接头 34 的沿着横向方向 X 向外延伸超过相应侧边缘 ( 即后腰区域 12 的侧边 缘 ) 的各远侧段 34b 设有第一紧固元件 35, 第一紧固元件 35 具有用于机械紧固件的钩。在 尿布 10 穿在穿戴者身体上时。

20、, 第一紧固元件 35 可拆开地紧固到第二紧固元件 36, 这时, 限 定了腰开口37和一对腿开口38(见图1), 第二紧固元件36在前腰区域11的外表面上沿着 横向方向 X 延伸, 并具有用于该机械紧固件的圈。 0037 在都部分地限定了前端部翼片 27 和后端部翼片 28 的顶片 15 和阻挡片 25 之间, 夹置了腰带40, 腰带40由用具有互连单元的聚氨酯泡沫等制成的弹性带形成。 在都部分地 限定了侧翼片 29、 30 的底片 16 和每一个保持片 20 之间, 夹置了两个由弹性绳或弹性线形 成的腿弹性元件41, 腿弹性元件41在拉伸状态下以在纵向方向Y上可收缩的方式用施加到 这些片 。

21、16、 20 的相应内表面的热熔粘结剂 ( 未示出 ) 粘结在二者之间。 0038 这些保持片 20 分别具有部分地限定了侧翼片 29、 30 的近侧边缘 42、 前端部段 43、 后端部段 44 和远侧边缘 45。前端部段 43 和后端部段 44 用热熔粘结剂粘结到前腰区域 11 和后腰区域 12 中的顶片 15 的面向皮肤侧以及底片 16 的沿着横向方向 X 向外延伸超过顶 片 15 侧边缘的延伸部的面向皮肤侧。远侧边缘 45 在前固定端部段 43 和后固定端部段 44 之间沿纵向方向 Y 延伸, 并通过向内折叠相应保持片 20 的内侧边缘形成。远侧边缘 45 分 别设有多个弹性元件 46。

22、, 这些弹性元件由弹性绳或弹性线形成, 沿着纵向方向 Y 延伸, 并在 拉伸状态下以沿着纵向方向Y可收缩的方式结合到远侧边缘45。 在尿布穿在穿戴者身体上 时, 远侧边缘 45 在弹性元件 46 收缩的情况下向上离开顶片 15 的面向皮肤侧, 从而形成了 一对适合于防止身体废物侧漏的阻挡件。 0039 在胯部区域 13, 阻挡片 25 的面向吸湿结构 17 的非面向皮肤侧的内表面设有沿着 纵向方向Y延伸的多个线性指示器装置50。 指示器装置50由墨水层形成, 这种墨水层适合 于当被尿等体液浸湿时变色, 于是可以从外面通过视觉识别这种变色。 尽管没有示出, 但可 以在指示器装置50和阻挡片25之。

23、间夹置浸渍了需要量表面活性剂的盖片, 由此, 便于指示 器装置 50 通过视觉识别。 说 明 书 CN 102762179 A 6 4/10 页 7 0040 参见图 3 到图 5, 吸湿结构具有位于前腰区域 11 附近处的前区域 ( 第一区域 )51、 后区域 ( 第二区域 )52 和中央区域 53。中央区域 53 在前区域 51 和后区域 52 之间延伸, 并 限定在相对侧边缘 17c、 17d 的内弯段之间。在吸湿结构 17 中, 前区域 51 比后区域 52 厚, 更具体地说, 吸湿结构17包括从前区域51延伸到中央区域53的较厚段55、 从较厚段55向 后延伸以朝着吸湿结构 17 的。

24、底侧逐渐倾斜的厚度倾斜段 56 以及从厚度倾斜段 56 延伸到 后端部 17b 的较薄段 57。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湿结构 17 由连续地沿着纵向方向 Y 延伸 的单层形成, 但是, 较厚段55可以用两层形成, 以使得这个段55比其余的段厚, 或者可以用 两个以上的层形成含有较薄段 57 的整体吸湿结构 17。 0041 但是, 应该注意, 就形状保持来说, 由单层整体形成的吸湿结构 17, 根据该图示实 施例, 比由两个以上层形成的结构更具有优越性, 因为絮状木浆纤维和选择性添加的热塑 性纤维很好地混合。 0042 虽然吸湿性单层结构17可以用已知方法或设备成形, 但是, 吸湿结构17还可以。

25、替 代地用下面描述的方法进行成形。 0043 0044 一种设备 ( 未示出 ) 包括管道和转鼓, 管道用来供应诸如絮状木浆纤维和 / 或超 吸湿聚合物颗粒等吸湿材料, 转鼓形成有用于积聚的多个凹陷, 适合于在管道下方沿着机 器方向进行传送, 吸湿材料从管道供应到凹陷的用于积聚的模具中, 使得吸湿材料可以积 聚在相应模具中以形成聚合体 ( 或块体 )( 即液体吸收芯 )。鼓是网孔结构, 这样, 各模具 的底部形成有多个开口, 吸湿材料可通过这些开口被吸进模具中并积聚在其中。每个用于 积聚的模具的深度尺寸 ( 从每个模具的上表面到每个用于积聚的模具的底部的长度尺寸 ) 取决于每个模具是用来形成厚。

26、段55、 厚度倾斜段56还是薄段57。 更具体地说, 吸湿结构17 的厚段 55 形成在都具有较小深度尺寸的模具中, 薄段 57 形成在都具有较大深度尺寸的模 具中, 而厚度倾斜段 56 形成在布置于厚段 55 和薄段 57 之间并且都具有倾斜深度的一组模 具中。在包括都具有大深度尺寸的模具的区域中, 网孔开口间隔优选地被调整为大于在包 括都具有小深度尺寸的模具的区域中的, 以保证相应地更小和希望数量的吸湿材料可积聚 其中。在包括用于形成厚度倾斜段 56 的都具有倾斜底部的模具的区域中, 优选的是连续地 改变相应模具的网孔开口间隔。 0045 如上所述, 吸湿结构17整体上具有由不均匀厚度限定。

27、的特殊形状, 其中, 体液(主 要是穿戴者排出的尿 ) 可以在前腰区域 11 上具有要求吸收能力的厚段 55 中被可靠地吸 收。排泄的体液量通常小于前腰区域 11 的后腰区域 12 用薄段 57 形成, 所以, 吸湿结构 17 的基本所有段作为整体用来吸收体液。于是, 根据本发明的吸湿结构比成形和布置为具有 均匀吸收能力的传统吸湿结构具有更高的吸收效率。此外, 用于液体吸收芯的吸湿材料的 量可以被减少到必要的最小量, 由此相应地保持制造成本低下。 0046 形成厚度倾斜段 56 和薄段 57 使得吸湿结构 17 的厚度从胯部区域 13 朝着后腰区 域 12 逐渐减小, 因此后腰区域 12 顺着。

28、穿戴者身体形状平滑变形, 使得后腰区域 12 可以匹 配穿戴者身体, 改善了穿戴者对尿布的感觉。而且, 尿布 10 作为整体其厚度减小了, 因此单 个尿布 10 可以对折, 于是, 前腰区域 11 和后腰区域 12 可放平在一起, 不会变得庞大, 得以 将一组尿布 10 整洁地存放。 0047 在包括直接相邻并相互连着的厚段 55 和薄段 57 的传统吸湿结构 17 中, 厚度方向 说 明 书 CN 102762179 A 7 5/10 页 8 的突然改变造成了在厚段 55 和薄段 57 之间的显著刚度差和台阶边界。结果, 这种台阶边 界可能对穿戴者造成不适的感觉, 此外, 吸湿结构 17 可。

29、能部分弯曲和 / 或扭曲而引起体液 泄漏。相比之下, 根据本实施方式, 厚度倾斜段 56 形成在厚段 55 和薄段 57 之间, 由此厚度 尺寸缓和地改变, 避免了由于厚度尺寸突变造成的显著刚度差和台阶边界。 按此方式, 这种 结构不会产生对于穿戴者来说不适的感觉, 不会弯曲和 / 或扭曲而引起体液在相应段 55、 56、 57 的边界附近泄漏。 0048 薄段 57 优选地形成在没有暴露到大量排泄体液的区域。具体地说, 吸湿结构 17 的薄段优选地形成在尿布 10 的从后腰区域 12 开始延伸的区 S 中, 使得薄段 57 可占吸湿结 构 17 的总面积的 35到 45之间。为了防止由于厚度。

30、突变而形成的刚度差和台阶边界可 能对穿戴者造成不适感觉的这个问题, 厚度倾斜段 56 在纵向方向 Y 上的长度尺寸 L2 优选 地在大约 20 到大约 150mm 的范围内, 更优选地, 在大约 50 到大约 110mm 的范围内, 假定吸 湿结构 17 在纵向方向 Y 上的长度尺寸 L1 在大约 320 到大约 450mm 的范围内。如果小于大 约 20mm, 厚度倾斜段 56 在纵向方向 Y 上的长度尺寸 L2 将不足以在厚段 55 和薄段 57 之间 形成缓坡, 因此不足以消除这两段之间的厚度差。结果, 在厚段 55 和厚度倾斜段 56 之间的 边界附近可能产生台阶, 因而对穿戴者产生不。

31、适的感觉。如果厚度倾斜段 56 在纵向方向 Y 上的长度尺寸 L2 超过 150mm, 吸湿结构 17 中厚段 55 的面积整体上变得不足以实现本实施 方式的效果, 具体来说, 不足以基本上通过厚段 55 保证希望的体液吸收能力。 0049 现在将在下面描述如何形成吸湿结构17的各个段55、 56、 57。 厚段55的厚度尺寸 在大约 2.7 到大约 3.3mm 的范围内, 在这个段 55 中的液体吸收芯可以由定量在大约 220 到 大约 260g/m2范围内的絮状木浆纤维和定量在大约 140 到大约 180g/m2范围内的 SAP( 超吸 湿聚合物颗粒 ) 的混合物形成。薄段 56 的厚度尺。

32、寸在大约 2.2 到大约 2.8mm 的范围内, 在 这个段 56 中的液体吸收芯可以由定量在大约 180 到大约 220g/m2范围内的絮状木浆纤维 和定量在大约 140 到大约 180g/m2范围内的 SAP 的混合物形成。在这种方式中, 薄段 57 中 的定量低于厚段 55 中的。具体地说, 薄段 57 中的液体吸收芯的定量优选地在厚段 55 的定 量的大约 50 到大约 85的范围内, 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效果。 0050 吸湿结构 17 中各段的厚度尺寸可以使用 PEACOCK 厚度测试仪进行测量 ( 测量压 力 : 12.5g/cm2)。更具体地说, 可以将吸湿结构 17 从尿布 1。

33、0 中取出来, 接着结构 17 的分别 对应于厚段 55 和薄段 57 的区域被切割成纵向方向 Y 上为大约 50mm, 横向方向 X 上为大约 50mm 的尺寸, 以获得测试件, 然后通过该厚度测试仪测量各测试件的中间段的厚度。 0051 如从图 4 中会看到的那样, 在吸湿结构 17 的后区域 52 中, 薄段 57 形成有第一凹 陷区 61, 其中, 从吸湿结构 17 的纵向方向 Y 看去时多个凹陷大致排列成 “之” 字形, 而厚度 倾斜段56的与薄段57相邻的区域62形成有第二凹陷区63, 其中, 从吸湿结构17的纵向方 向 Y 看去时多个凹陷大致排列成 “之” 字形。在第一凹陷区 6。

34、1 和第二凹陷区 63 的作用下, 薄段 57 和厚度倾斜段 56 的与薄段 57 相邻的区域 62 的刚度分别高于如果它们不按此方式 形成凹陷而具有的相应刚度。 0052 如前所述, 根据本实施方式, 吸湿结构 17 的厚度可以调节倾斜以限定吸湿能力相 互不同的段, 而如果没有采取任何合适措施, 那么, 这种布置可能导致每对相邻段之间的刚 度差。为了减小这种刚度差, 在厚段 55 和薄段 57 之间形成厚度倾斜段, 另外, 形成第一凹 陷区 61 和第二凹陷区 63 以增强薄段 57 和厚度倾斜段 56 与薄段 57 相邻的相邻区域 62 的 说 明 书 CN 102762179 A 8 6。

35、/10 页 9 刚度, 于是, 可以进一步可靠地防止由于吸湿结构17的部分开裂造成的吸湿结构17的变形 和 / 或形状坍塌。否则的话, 在包括薄段 57 的吸湿结构 17 中, 在使用这种吸湿结构的过程 中, 这种薄段的形状会容易坍塌, 造成体液泄漏。但是, 这种薄段 57 可以事先形成凹陷, 以 避免这种不利的情形。 0053 限定第一凹陷区 61 和第二凹陷区 63 的多个凹陷 60 具有大体均匀尺寸的圆形形 状, 在第一凹陷区 61 中紧密排列在一起, 而在第二凹陷区 63 中不那么紧密地排列在一起。 于是, 凹陷 60 在整个第一凹陷区 61 的总占有面积百分比高于凹陷 62 在整个第。

36、二凹陷区 63 的总占有面积百分比。具体来说, 凹陷 60 在第一凹陷区 61 的总占有面积百分比在大约 12到大约 18的范围内, 而凹陷 60 在第二凹陷区 63 的总占有面积百分比在大约 5.0 到大约 9.0的范围内。各凹陷 60 在厚度方向 Z 上的长度尺寸 ( 即深度 ) 在大约 0.2 到大 约 0.5mm 的范围内。应当明白, 总占有面积百分比的具体数值可以适当改变, 形成凹陷的样 式不限于 “之” 字形, 而是可以从各种样式中适当选择, 而且凹陷 60 的形状也不限于圆形的 形状, 而是可以从诸如椭圆、 菱形和芦笛形状等各种形状中适当选择, 只要能够保证上述的 相互关系。 0。

37、054 如上所述, 在第一凹陷区 61, 凹陷 60 比在第二凹陷区 63 排列更加紧密, 相应地有 更高的总占有面积百分比, 以区分薄段 57 中发生的刚度变化和厚度倾斜段 56 的与薄段 57 相邻的相邻区域 62 中发生的刚度变化, 使得薄段 57 和厚度倾斜段 56 的与其相邻的相邻区 域 62 的刚度值可以被调整为基本上彼此相等。按此方式, 分别在薄段 57 和厚度倾斜段 56 的与其相邻的相邻区域62中形成的第一凹陷区61和第二凹陷区63, 使得吸湿结构17整体 的刚度值基本上均匀。在尿布 10 穿在穿戴者身体上的情况下, 吸湿结构 17 因此比没有这 种结构更加能抵抗褶皱和变形或。

38、扭曲, 即使胯部区域 13 由于穿戴者腿部运动而发生褶皱。 0055 虽然根据厚度倾斜段 56 和薄段 57 的各刚度值以及 / 或者这两段和厚段 55 之间 的刚度差, 可以适当设计要分别形成第一凹陷区 61 和第二凹陷区 63 的区域, 但是, 第一凹 陷区 61 和第二凹陷区 63 之中的任意一个优选地形成在胯部区域 13 和后腰区域 12 之间的 边界线 65 附近, 沿着纵向跨过该边界线 65。原因是这样的 : 吸湿结构 17 位于胯部区域 13 中的部分总是保持接触穿戴者的大腿和腹股沟区域, 容易由于穿戴者身体的运动受到外力 的影响。换言之, 可以根据经验预测 : 吸湿结构 17 。

39、在上述部分和后腰区域 12 之间的边界线 65 附近最可能变形或扭曲。因此, 为了保证刚度足以防止厚度倾斜段 56 和 / 或薄段 57 在 边界线 65 附近变形或扭曲, 优选的是在吸湿结构 17 的上述限定部分中形成凹陷。 0056 参见图 6, 示出有可以用来执行凹陷加工以提供本发明的吸湿结构的设备和方法。 对应于多个吸湿结构 17 的连续吸湿结构 71 由输送辊 ( 未示出 ) 沿着加工方向 MD 进行输 送。通过用液体吸收芯包裹片包裹单层或多层液体吸收芯形成该连续吸湿结构 71, 其中各 部分 71a 对应于薄段 57, 各部分 71b 对应于厚段 55。 0057 形成凹陷的步骤包。

40、括顺时针转动在连续吸湿结构71上方的凹陷形成辊72和逆时 针转动设置成面对凹陷形成辊72并具有光滑外周面的砧辊73。 凹陷形成辊72的外周面部 分形成有沿周向厚度逐渐增加的隆起部位74和从这个隆起部位74的表面伸出的多个凹陷 形成销 75。凹陷形成销 75 分成第一组凹陷形成销 77 和第二组凹陷形成销 80, 第一组凹陷 形成销 77 形成在对应于单个吸湿结构 17 的第一凹陷区 61 的隆起部位 74 的厚子部位 76 中, 第二组凹陷形成销80形成在对应于单个吸湿结构17的第二凹陷区63的隆起部位74的 说 明 书 CN 102762179 A 9 7/10 页 10 薄子部位 78 中。

41、, 其中, 第二组凹陷形成销 80 比第一组凹陷形成销 77 排列得更为宽松。为 了保证连续吸湿结构71稳定地形成凹陷60, 可以在适当控制的温度下加热凹陷形成销75, 使得构成连续吸湿结构 71 的片状构件不会绕着凹陷形成销 75 被密封。 0058 凹陷形成辊 72 的转动速度和连续吸湿结构 71 的传送速度被控制相互同步, 使得 隆起部位 74 可以可靠地面对连续吸湿结构 71 的对应于厚度倾斜段 56 和薄段 57 的相应部 分 71a。按此方式, 布置在隆起部位 74 的厚子部位 76 中的第一组凹陷形成销 77 压对应于 薄段 57 的区域而形成第一凹陷区 61, 布置在隆起部位 。

42、74 的薄子部位 78 中的第二组凹陷 形成销 80 压对应于厚度倾斜段 56 的区域而形成第二凹陷区 63。凹陷形成辊 72 和砧辊 73 相互隔开的尺寸被调整为使凹陷形成辊72的外周面没有形成隆起部位74的部分可被保持 不接触连续吸湿结构 71 的对应于厚段 55 的部分 71b。 0059 根据这种实施方式, 同一个凹陷形成辊 72 形成有隆起部位 74, 使得具有不同样式 的第一凹陷区 61 和第二凹陷区 62 可以同时形成, 因此与针对各凹陷区 61、 63 使用两个凹 陷形成辊的情况相比, 简化了制造工艺。另外, 隆起部位 74 的厚度根据连续吸湿结构 71 待 压的相应区域的形状。

43、而改变, 因此, 不用担心厚度倾斜段 56 可能被以较高压力压而具有超 过需要的高刚度。薄段 57 受压于隆起部位 74 的厚子部位 76, 使得薄段 57 可具有希望的刚 度, 并以希望的小厚度形成。 0060 形成凹陷的步骤可以由具有上述凹陷形成辊布置之外的布置的凹陷形成辊执行。 具体来说, 可以使用这样的凹陷形成辊, 其中如果考虑凹陷形成销 75, 就总占有面积百分比 而言, 第一组凹陷形成销77和第二组凹陷形成销80彼此类似, 但在考虑到凹陷形成销的长 度尺寸时二者彼此不同, 更具体地说, 在第一组凹陷形成销77中的凹陷形成销75的长度尺 寸大于在第二组凹陷形成销 80 中的凹陷形成销。

44、 75 的长度尺寸, 对应地产生的刚度大于第 二组凹陷形成销 80 中的凹陷形成销 75 产生的刚度。还可以使用分别具有不同凹陷形成样 式的两个凹陷形成辊, 使得对应于第一凹陷区 61 和第二凹陷区 63 的范围由凹陷形成辊之 一形成凹陷, 接着对应于第一凹陷区 61 的区域由凹陷形成辊中的另一个进一步形成凹陷。 0061 0062 吸湿结构 17 中各段 55、 57 的弯曲刚度可用变截面弯曲刚度测试仪测量。具体来 说, 可将吸湿结构 17 从尿布 10 中取出, 然后从结构 17 的分别对应于厚段 55 和薄段 57 的 区域中, 切取大体矩形的件, 每个件的尺寸在纵向方向 Y 上为大约 。

45、70mm, 在横向方向 X 上为 大约38.1mm, 从而获得了测试件。 使用该测试仪, 在测试件沿横向方向X弯曲的情况下可测 量各段的变截面弯曲刚度。 0063 下段中的表 1 显示了在吸湿结构 17 中纸浆纤维和 SAP 的组成比例变化的情况下 测量的厚段 55 和薄段 57 的刚度值 (N)、 这些刚度值之间的刚度差 (N), 以及基于吸湿结构 中开裂和 / 或撕裂情况的程度得到的形状保持测试结果。 0064 表 1 0065 说 明 书 CN 102762179 A 10 8/10 页 11 0066 参见表 1, 根据发明例 1 3 的吸湿结构 17, 纸浆纤维和 SAP 在段 55。

46、 以及段 57 分 别具有相互不同的定量 (g/m2)。根据对比例 1 的吸湿结构 17 在考虑其成分时类似于根据 发明例 1 的吸湿结构 17, 但是, 厚度倾斜段 56 和薄段 57 都没有进行凹陷形成加工。根据对 比例2的吸湿结构17在考虑其成分时也类似于根据发明例1的吸湿结构17, 但是与其不同 的是, 厚度倾斜段 56 和薄段 57 以较高压力形成凹陷, 因而具有较高刚度值。 0067 0068 分别使用根据发明例 1 3 和对比例 1、 2 的吸湿结构的尿布作为测试样品, 被放 在10个测试对象上, 然后观察在排尿后液体吸收芯中诸如发生开裂和/或撕裂区域等形状 坍塌的程度。测量是在。

47、 10 个婴儿上进行的, 每个婴儿的平均体重在大约 6 大约 11 千克 的范围中, 由 5 个女婴和 5 个男婴构成, 这样男女比例可以是 1 1。测量结果是如下所述 通过视觉评估的 : 通过视觉既没有识别出部分开裂也没有识别出部分撕开的液体吸收芯被 评估为 “好” ; 能观察到部分开裂和 / 或部分撕开的液体吸收芯被评估为 “一般” ; 液体吸收 芯中, 开裂和 / 或撕开沿着横向方向 X 连续延伸, 该芯实质上被分开了, 该液体吸收芯被评 估为 “差” 。 0069 如从表示测量结果的表 1 显而易见的, 在发明例 1 3 中, 厚段 55 和薄段 57 间的 刚度差无一例外地为 0.0。

48、1N, 实际上是 0, 即使在纸浆纤维和 SAP 分别具有相互不同的定量 时, 形状保持测试结果无一例外地为 “好” 。在对比例 1 中, 薄段 57 没有进行凹陷形成加工, 结果厚段 55 和薄段 57 间的刚度差大至 0.05N, 形状保持测试结果为 “差” 。在对比例 2 中, 薄段 57 的第一凹陷区 61 以较高压力加工, 结果, 薄段 57 的刚度值超过厚段 55 的刚度值。 具体来说, 厚段 55 和薄段 57 间的刚度差小至 -0.04N( 与其他发明例和对比例的情形相比, 这个负刚度差值由通过从厚段 55 的刚度值减去薄段 57 的刚度值得到的值表示 )。该形状 保持测试结果。

49、为 “一般” 。 0070 根据测量结果, 为了防止液体吸收芯部分开裂和 / 或撕开, 厚段 55 和薄段 57 之间 的悬臂弯曲阻力差优选地不大于 0.04N。厚段 55 和薄段 57 之间的悬臂弯曲阻力差可以按 此方式设定为不大于 0.04N, 从而不用担心液体吸收芯在尿布 10 的使用过程中会部分开裂 和 / 或撕开, 由此可以防止薄段 57 变得不成形。穿戴者不会感到刚度差, 并获得好像穿在 穿戴者身体上的吸湿结构具有基本均匀厚度似的感觉。穿戴者可以从吸湿结构 17 可能由 于薄段 57 薄而造成变形和 / 或吸湿结构 17 的吸湿性能的焦虑感解放出来。 0071 0072 下面将以举例的方式描述分割吸湿结构 17 以限定厚段 55、 厚度倾斜段 56 和薄段 57 的方法。应注意, 这里描述的方法适合于在吸湿结构 17 受到凹陷形成加工之前执行, 而 说 明 书 CN 102762179 A 11 9/10 页 12 且不是基于厚度尺寸而是基于各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