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背痈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背痈的中药.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618952.X (22)申请日 2014.11.07 A61K 36/8962(2006.01) A61P 17/00(2006.01) A61P 31/04(2006.01) A61K 33/24(2006.01) A61K 33/28(2006.01) A61K 33/36(2006.01) A61K 35/65(2015.01) A61K 35/56(2015.01) A61K 35/64(2015.01) (71)申请人 马守银 地址 222300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镇 柳汪村 10-6 (72)发明人 马守银。
2、 (74)专利代理机构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代理人 刘喜莲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背痈的中药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背痈的中药, 是由中 草药黄堇、 苦檀子、 老婆子针线、 白饭树根、 黎辣 根、 胡桃油、 桐皮、 皱叶羊蹄、 雌黄、 银朱、 藤黄、 烟 草、 蟾蜍、 密陀僧、 葱汁、 翼首草、 藕、 虾蟆、 酱、 三颗 针、 甜瓜子、 竹蜂组成。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 为原料, 标本兼治, 疗效确切、 无毒副作用, 不易复 发。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56。
3、16889 A 2016.06.01 CN 105616889 A 1/1 页 2 1. 一种治疗背痈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 中药组份为黄堇 5-20、 苦檀子 5-20、 老婆子针线 5-20、 白饭树根 8-30、 黎辣根 8-30、 胡桃油 5-20、 桐皮 5-20、 皱叶羊蹄 5-20、 雌黄 3-15、 银朱 5-20、 藤黄 3-15、 烟草 3-15、 蟾蜍 5-20、 密陀僧 5-20、 葱汁 8-30、 翼首草 3-15。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背痈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 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 配比的原料 : 藕 8-30、 虾蟆 8-30、 酱 8-3。
4、0、 三颗针 5-20、 甜瓜子 8-30、 竹蜂 3-15。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治疗背痈的中药, 其特征在于 : 各味药的重量份配比为 黄堇 12 g、 苦檀子 15 g、 老婆子针线 10 g、 白饭树根 15 g、 黎辣根 15 g、 胡桃油 12 g、 桐皮 12 g、 皱叶羊蹄 10 g、 雌黄 8 g、 银朱 12 g、 藤黄 10 g、 烟草 8 g、 蟾蜍 15 g、 密陀僧 12 g、 葱 汁 15 g、 翼首草 8 g、 藕 25 g、 虾蟆 15 g、 酱 20 g、 三颗针 12 g、 甜瓜子 15 g、 竹蜂 5g。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56。
5、16889 A 2 1/2 页 3 一种治疗背痈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背痈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背痈是指发生于背部的感染性疾患, 发病原因是由于抗病能力低下, 糖尿病日久 失治, 金黄色葡萄球菌乘虚侵入毛囊, 沿皮下脂肪柱蔓延至皮下组织, 受感染的毛囊与皮质 腺相互融合, 进而形成痈毒。 背痈的典型症状是, 未溃者背部病灶处红肿高大, 质地较硬、 边 缘清楚、 疼痛剧烈、 壮热畏寒、 口渴、 心烦、 恶心呕吐、 神志恍惚、 软弱无力、 食后即吐、 咳嗽、 胸痛。已溃者先渗黄白稠脓 ; 次流桃花色脓, 再出淡红色水液, 有热象, 疼痛随脓出而减。
6、, 四 周硬块渐消, 腐肉日脱、 新肉渐出。对于慢性的背部疼痛, 热敷比冷敷疗效更佳。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新的治疗背痈的中 药, 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 标本兼治, 疗效确切、 无毒副作用, 不易复发。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治 疗背痈的中药, 其特点是 : 中药组份为黄堇 5-20、 苦檀子 5-20、 老婆子针线 5-20、 白饭树 根 8-30、 黎辣根 8-30、 胡桃油 5-20、 桐皮 5-20、 皱叶羊蹄 5-20、 雌黄 3-15、 银朱 5-20、 藤黄 3-15。
7、、 烟草 3-15、 蟾蜍 5-20、 密陀僧 5-20、 葱汁 8-30、 翼首草 3-15。 0005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背痈的中药, 进一步地 : 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 料 : 藕 8-30、 虾蟆 8-30、 酱 8-30、 三颗针 5-20、 甜瓜子 8-30、 竹蜂 3-15。 0006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背痈的中药, 进一步地 : 各味药的重量份配比为黄堇12 g、 苦檀子 15 g、 老婆子针线 10 g、 白饭树根 15 g、 黎辣根 15 g、 胡桃油 12 g、 桐皮 12 g、 皱叶 羊蹄 10 g、 雌黄 8 g、 银朱 12 g、 藤黄 10 g、 烟草。
8、 8 g、 蟾蜍 15 g、 密陀僧 12 g、 葱汁 15 g、 翼 首草 8 g、 藕 25 g、 虾蟆 15 g、 酱 20 g、 三颗针 12 g、 甜瓜子 15 g、 竹蜂 5g。 0007 本发明的单剂药量为 : 黄堇 12 g、 苦檀子 15 g、 老婆子针线 10 g、 白饭树根 15 g、 黎辣根 15 g、 胡桃油 12 g、 桐皮 12 g、 皱叶羊蹄 10 g、 雌黄 8 g、 银朱 12 g、 藤黄 10 g、 烟草 8 g、 蟾蜍 15 g、 密陀僧 12 g、 葱汁 15 g、 翼首草 8 g、 藕 25 g、 虾蟆 15 g、 酱 20 g、 三颗针 12 g、。
9、 甜瓜子15 g、 竹蜂5g。 配制及服用方法 : 水煎服, 每日一剂, 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 7 天为 一疗程。 0008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 黄堇 : 杀虫、 解毒、 清热、 利尿, 主治疥癣、 疮毒肿痛、 目赤、 流火、 暑热泻痢、 肺病咳血、 小儿惊风、 疮毒疥癣 ; 苦檀子 : 杀虫、 攻毒、 止痛, 主治疥疮、 癣、 癞、 痧气腹痛、 小儿疳积 ; 老 婆子针线 : 解毒杀虫, 主治疥疮、 黄水疮、 疮毒感染发热 ; 白饭树根 : 清热止痛、 杀虫拔脓, 主 治咳嗽、 黄脓白泡疮、 蛇伤 ; 黎辣根 : 清热利湿、 杀虫、 解毒, 主治疥疮、 癣、 癞、 疔疮、 麻风、 蛔 。
10、虫病 ; 胡桃油 : 治绦虫、 疥癣、 冻疮、 聤耳、 疥癣、 冻疮、 腋臭等 ; 桐皮 : 治痔疮、 淋病、 丹毒、 跌 打损伤, 主治恶疮、 小儿丹毒、 煎汁涂之 ; 皱叶羊蹄 : 杀虫、 清热、 凉血, 主治痈疮肿痛、 秃疮 说 明 书 CN 105616889 A 3 2/2 页 4 疥癣、 跌打肿痛 ; 雌黄 : 燥湿、 杀虫、 解毒, 主治疥癣、 恶疮、 蛇虫螫伤、 癫痫、 寒痰咳喘、 虫积 腹痛 ; 银朱 : 攻毒、 杀虫、 燥湿、 劫痰, 主治疥癣恶疮、 痧气心腹痛 ; 藤黄 : 消肿、 化毒、 止血、 杀 虫, 主治痈疽肿毒、 顽癣恶疮、 损伤出血、 牙疳蛀齿、 汤火伤 ; 。
11、烟草 : 行气止痛、 解毒杀虫, 主 治食滞饱胀、 气结疼痛、 痈疽、 疔疮、 疥癣、 蛇、 犬咬伤 ; 蟾蜍 : 破癥结、 行水湿、 化毒、 杀虫、 定 痛, 主治疔疮、 发背、 阴疽瘰疬、 恶疮、 癥瘕癖积、 臌胀、 水肿、 小儿疳积、 慢性气管炎, 主治黄 疸、 白带、 泻痢腹痛、 湿疹 ; 密陀僧 : 消肿杀虫、 收敛防腐、 坠痰镇惊, 主治痔疮、 肿毒、 溃疡、 湿疹、 狐臭、 创伤、 久痢、 惊痫 ; 葱汁 : 散瘀、 解毒 . 驱虫, 主治头痛、 衄血、 尿血、 虫积、 痈肿、 跌 打损伤、 散瘀血、 止衄止痛, 主治头痛耳聋、 消痔漏、 解众药毒 ; 翼首草 : 清热解毒、 祛。
12、风湿、 止痛, 主治感冒发烧及各种传染病所引起的热症、 心热、 血热等、 解毒抗菌, 主治痈疮疔毒、 流感麻疹 ; 藕 : 生用 : 清热、 凉血、 散瘀, 主治热病烦渴、 吐血、 衄血、 热淋、 熟用 : 健脾、 开胃、 益血、 生肌、 止泻 ; 虾蟆 : 清热解毒、 健脾消积, 主治痈肿、 热疖、 口疮、 瘰疬、 泻痢、 疳积 ; 酱 : 除热、 解毒, 主治蜂虿虫伤、 汤火伤 ; 三颗针 : 清热、 利湿、 散瘀, 主治赤痢、 黄疸、 咽痛、 目赤、 跌打损伤 ; 甜瓜子 : 散结、 消瘀、 清肺、 润肠, 主治腹内结聚、 肠痈、 咳嗽口渴 ; 竹蜂 : 清热化 痰、 定惊, 主治小儿惊。
13、风、 口疮、 咽痛。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 标本兼治, 疗效确切、 无毒副 作用, 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 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 本发明, 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0011 实施例 1, 一种治疗背痈的中药 : 中药组份为黄堇 5-20、 苦檀子 5-20、 老婆子针线 5-20、 白饭树根 8-30、 黎辣根 8-30、 胡桃油 5-20、 桐皮 5-20、 皱叶羊蹄 5-20、 雌黄 3-15、 银朱 5-20、 藤黄 3-15、 烟草 3-15、 蟾蜍 5-20、 密陀僧 5-20、 。
14、葱汁 8-30、 翼首草 3-15。 0012 实施例 2, 实施例 1 所述的一种治疗背痈的中药中 : 该中药还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 原料 : 藕 8-30、 虾蟆 8-30、 酱 8-30、 三颗针 5-20、 甜瓜子 8-30、 竹蜂 3-15。 0013 实施例3, 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治疗背痈的中药中 : 各味药的重量份配比为黄堇12 g、 苦檀子 15 g、 老婆子针线 10 g、 白饭树根 15 g、 黎辣根 15 g、 胡桃油 12 g、 桐皮 12 g、 皱 叶羊蹄 10 g、 雌黄 8 g、 银朱 12 g、 藤黄 10 g、 烟草 8 g、 蟾蜍 15 g、 密陀僧 12 g、 葱汁 15 g、 翼首草 8 g、 藕 25 g、 虾蟆 15 g、 酱 20 g、 三颗针 12 g、 甜瓜子 15 g、 竹蜂 5g。 说 明 书 CN 105616889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