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6873004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2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602969.4

申请日:

20180612

公开号:

CN108934256A

公开日:

201812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B79/02

主分类号:

A01B79/02

申请人: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发明人:

闫伟平,边少锋,王立春,张丽华,赵洪祥,谭国波,陈宝玉,王洪君,曹铁华,梁煊赫,孟祥盟,孙宁

地址: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彩宇大街1363号

优先权:

CN201810602969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刘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一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一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一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或覆盖于农田地表,旋耕一次;(2)第二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二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二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二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二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3)第三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三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三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三作物的秸秆,翻耕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三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所述第二作物分别与第一作物和第三作物不同。本发明的方法可显著改良土壤,增产效果明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一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一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一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或覆盖于地表,旋耕一次;所述第一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2)第二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二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二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二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二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3)第三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三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三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三作物的秸秆,翻耕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三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所述第二作物分别与第一作物和第三作物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至步骤(3)所述深松的深度独立地为25~4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至步骤(3)所述粉碎的粒径独立地为5~2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至步骤(2)所述深翻的深度独立地为31~4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翻耕的深度为20~30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禾本科作物为玉米时,铺设滴灌带时还包括铺设地膜过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至步骤(3)所述深松使用的深松铲为前置切割刀式深松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至步骤(3)所述播种的方式包括宽窄行和均匀垄播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至步骤(3)所述镇压、深松、播种、铺设滴灌带、粉碎、深翻、翻耕和旋耕为机械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栽培方法应用于作物一年一季产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东北平原地区由于气候因素,一般一年仅种植一季作物,常规栽培方法主要为连作,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作物病原菌累积严重,病虫害发生频繁,并逐渐加重。尤其是土传病害不断发生,病原菌逐渐进化加强,防治困难,成为生产的主要威胁,作物减产严重。耕层土壤变劣造成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微生物群落失调,养分分解作用下降。土壤中单一养分消耗较大,多年累积消耗恢复较难,随栽培年限的延长,土壤含盐量提高,并逐渐向表层聚集,pH失衡加重。多年单一作物的连作,造成耕层土壤板结、理化性恶化,pH值增高,犁底层加深变硬严重,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多年连续生产,容易导致农田土壤结构恶化严重,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差,遇到降雨容易形成地表径流,易形成小水沟,水份渗入少,造成灌溉和降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农田土壤风蚀与水土流失较重。农田土壤容易形成坚硬的犁底层,硬化的犁底层逐渐加厚,犁底层养分、水分匮乏,微生物大量减少,有机质含量下降较大,土壤的透水、透气性能衰减严重,作物根系下扎困难,严重影响地上作物的生长。

而且东北地区每年收获后,大部分作物秸秆留置农田,部分地区第二年春季甚至还存在焚烧秸秆的行为,造成大量的秸秆浪费,即便是有相应的秸秆还田作业,秸秆的有机转化程度也低。

目前,并没有一种可以起到改良土壤的秸秆高效综合还田作物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土壤改良作用的作物栽培方法,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墒情。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一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一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一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或覆盖于地表,旋耕一次;所述第一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

(2)第二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二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二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二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二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

(3)第三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三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三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三作物的秸秆,翻耕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三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

所述第二作物分别与第一作物和第三作物不同。

优选的,步骤(1)至步骤(3)所述深松的深度为25~45cm。

优选的,步骤(1)至步骤(3)所述粉碎的粒径独立地为5~25cm。

优选的,步骤(1)至步骤(2)所述深翻的深度独立地为31~45cm。

优选的,步骤(3)所述翻耕的深度为20~30cm。

优选的,当所述禾本科作物为玉米时,铺设滴灌带时还包括铺设地膜过程。

优选的,步骤(1)至步骤(3)所述深松使用的深松铲为前置切割刀式深松铲。

优选的,步骤(1)至步骤(3)所述播种的方式包括宽窄行和均匀垄播种。

优选的,步骤(1)至步骤(3)所述镇压、深松、播种、铺设滴灌带、粉碎、深翻、翻耕和旋耕为机械操作。

优选的,所述作物栽培方法应用于作物一年一季产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利用两种或更多种作物形成轮作关系,并且秸秆还田,配合镇压、深松、滴灌、粉碎、深翻、翻耕和旋耕技术,适时提高耕层土壤温度,提前播种时间,建造适宜的土壤墒情和土壤温度环境,促进提前播种和出苗,延长作物生长时间,增加产量:玉米增产率在5~21%,大豆增产率4%~18%,麦子增产率5%~16%;改良土壤结构,促进秸秆腐解:速效氮增加30~50%,钾增加10~24%,磷增加21~33%,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13~0.22%,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7~18.7%;提高土壤蓄水、储水能力,增加土壤水库蓄水量,促进水分有效利用量,提高土壤抗旱能力,降低冗余灌溉用水,节约灌溉用水,降低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多种作物秸秆间隔或混合还田,利于多元化土壤养分组成,易于提高秸秆腐解效果,为下茬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结构和养分组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案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1完成三季作物栽培后的土壤秸秆分层图;

图3为实施例2完成三季作物栽培后的土壤秸秆分层图;

图4为实施例3完成三季作物栽培后的土壤秸秆分层图;

图5为实施例4完成三季作物栽培后的土壤秸秆分层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一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一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一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或覆盖于地表,旋耕一次;所述第一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

(2)第二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二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二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二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二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

(3)第三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三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三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三作物的秸秆,翻耕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三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

所述第二作物分别与第一作物和第三作物不同。

本发明提供的作物栽培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

本发明在进行栽培时,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一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一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一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或覆盖于地表,旋耕一次;所述第一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本发明所述深松优选为机械操作,所述机械优选为深松机,所述深松机优选的包括宽窄行条带深松机、均匀行条带深松机、宽窄行复式条带深松机或全方位深松机,所述深松机优选包括深松铲。本发明所述深松铲优选的包括前置切割刀式深松铲,更优选的包括前置等边三角形切割刀刃、直角三角形切割刀刃。在本发明中,当所述深松机为宽窄行条带深松机时,所述深松的深度优选为25~45cm,更优选的为30~40cm,最优选的为35cm。本发明所述宽窄行条带深松机优选的包括条带深松铲和镇压装置,所述镇压装置包括镇压轮或镇压辊。当所述深松机为均匀行条带深松机时,所述均匀行条带深松机优选的包括条带深松铲和镇压装置,所述深松铲的深度优选为25~45cm,更优选为32~38cm,最优选为35cm。当所述深松机为宽窄行复式深松机时,所述宽窄行复式深松机优选的包括复式条带深松铲和镇压装置,所述复式条带深松铲优选的包括长铲和短铲,本发明所述长铲的深度优选为31~45cm,更优选为35~42cm,最优选为40cm;本发明所述短铲的深度优选为20~30cm,更优选为22~28cm,最优选为25cm。当所述深松机为全方位深松机时,所述全方位深松机优选的包括全方位深松铲、铲翼和镇压装置,所述全方位深松铲的深度优选为25~45cm,更优选为30~40cm,最优选为37cm。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镇压装置优选的包括镇压轮或镇压辊,可把深松和土缝压实作业结合起来并同时完成。本发明在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一作物,所述第一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本发明所述第一作物的播种方式优选的包括宽窄行播种和均匀行播种,禾本科植物优选的包括玉米、小麦、荞麦或燕麦,其中,当所述第一作物为玉米时,优选采用宽窄行播种方式,所述宽窄行播种分别为宽行80cm,窄行50cm。本发明在玉米播种完成后,铺设滴灌带,优选的还包括铺设地膜。本发明对铺设滴灌带和地膜的方法及规格并没有特殊限定,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即可,优选的在膜下铺设滴灌带。本发明在铺设滴灌带时优选的通过地膜覆盖和滴灌毛管铺设一体机同时进行地膜和滴灌毛管的铺设。本发明在玉米生长过程如遇干旱气候,可直接使用铺设的滴灌带进行抗旱补水,减少旱灾损失,玉米拔节期的追肥使用铺设的滴灌带进行水肥同补,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促进作物养分吸收和利用,地膜的铺设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地膜铺设后可促进作物生长,能有效缓解玉米生育期低温的危害,可预防低温冷害,降低冷害损失。秋季玉米收获后,本发明将玉米秸秆直接粉碎,所述粉碎的粒径优选的为5~15cm,更优选为7~10cm,最优选为8cm。本发明将粉碎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深翻的深度优选为31~40cm,更优选为32~38cm,最优选为35cm。本发明对深翻的方式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通过机械进行,所述机械优选的为翻转犁。本发明在所述深翻后,旋耕一次,所述旋耕优选的在农田上层进行,打碎上层的大块土。本发明对所述旋耕的方式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通过机械进行。

在本发明中,当所述第一作物为小麦时,优选采用均匀行播种。本发明所述均匀行播种的行宽65cm。本发明在小麦播种完成后,铺设滴灌带。本发明对铺设滴灌带的规格并没有特殊限定,利用常规滴灌带即可,优选的用浅埋的方法铺设,所述浅埋的深度优选为地表面以下5cm。本发明在铺设滴灌带后,对播种后的麦田进行一次滴灌补水,对农田土壤进行增墒,提高麦田0~20cm深土壤的湿度,促进麦种的萌发、出苗。麦子整个的生长过程均使用滴灌设备进行补水抗旱,降低或避免干旱导致的麦子减产。麦子生长过程中的施肥也使用滴灌设备进行,提高麦子对水肥的利用。待麦子收获后,本发明将麦秸粉碎,所述粉碎的粒径优选为16~25cm,更优选为18~23cm,最优选为20cm。本发明在将所述粉碎后的麦秸深翻入土壤前,优选的还包括打捆、收堆和腐熟的过程,本发明对所述打捆和收堆的过程及方法并没有特殊限定,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即可。本发明所述腐熟优选的为向收堆后的麦秸堆上喷洒秸秆腐熟剂,对秸秆进行快速腐熟,所述腐熟的时间优选为8~20d,更优选为15~18d,最优选为17d。本发明将腐熟后的麦秸覆盖到农田地表面,然后深翻入土壤,所述深翻的深度优选为30~45cm,更优选为35~40cm,最优选为38cm。本发明对深翻的方式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通过机械进行,所述机械优选的为翻转犁。本发明在所述深翻后,旋耕一次,所述旋耕优选的在农田上层进行,打碎上层的大块土。本发明对所述旋耕的方式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通过机械进行。

在本发明中,当所述第一作物为燕麦时,优选采用均匀行播种方式,所述均匀行播种的行宽65cm。本发明在燕麦播种完成后,铺设滴灌带。本发明对铺设滴灌带的规格并没有特殊限定,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滴灌带即可,优选的用浅埋的方法铺设。本发明在铺设滴灌带后,对播种后的燕麦田进行一次滴灌补水,对农田土壤进行增墒,提高燕麦田0~20cm深度土壤的湿度,促进麦种的萌发、出苗。燕麦整个的生长过程均使用滴灌设备进行补水抗旱,降低或避免干旱导致的燕麦减产。燕麦生长过程中的施肥也使用滴灌设备进行,提高燕麦对水肥的利用。待燕麦收获后,本发明将燕麦秸粉碎,所述粉碎的粒径优选为10~25cm,更优选为18~23cm,最优选为20cm。本发明在将所述粉碎后的燕麦秸深翻入土壤前,优选的还包括打捆、收堆和腐熟的过程,本发明对所述打捆和收堆的过程及方法并没有特殊限定,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即可。本发明所述腐熟优选的为向收堆后的燕麦秸堆上喷洒秸秆腐熟剂,对燕麦秸进行快速腐熟,所述腐熟的时间优选为8~20d,更优选为15~18d,最优选为17d。本发明将腐熟后的燕麦秸覆盖到农田地表面,然后深翻入土壤,所述深翻的深度优选为35~45cm,更优选为37~40cm,最优选为38cm。本发明对深翻的方式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通过机械进行,所述机械优选的为翻转犁。本发明在所述深翻后,旋耕一次,所述旋耕优选的在农田上层进行,打碎上层的大块土,并闭合翻耕产生的土壤裂缝。本发明对所述旋耕的方式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通过机械进行。

当所述第一作物为大豆时,优选采用均匀行播种方式,所述均匀行播种的行宽65cm。本发明对铺设滴灌带的规格并没有特殊限定,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滴灌带即可,优选的用浅埋的方法铺设,所述浅埋的深度优选为5cm。待大豆收获后,本发明将大豆秸秆粉碎,所述粉碎的粒径优选为8~20cm,更优选为10~15cm,最优选为13cm。本发明优选将粉碎的大豆秸秆均匀铺在农田地表,深翻入土壤,所述深翻的深度优选为25~40cm,更优选为28~35cm,最优选为30cm。本发明对深翻的方式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通过机械进行,所述机械优选的为翻转犁。本发明在所述深翻后,旋耕一次,所述旋耕优选的在农田上层进行,打碎上层的大块土,并闭合翻耕产生的土壤裂缝。本发明对所述旋耕的方式并没有特殊限定,优选通过机械进行。

本发明在第二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二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二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二作物的秸秆,深翻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二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本发明所述深松为深松第一作物的秸秆还田后的土壤,且在本发明中,所述深松、镇压、播种、铺设滴灌带、收获、粉碎、深翻以及旋耕的方法均于第一作物相同。本发明所述第二作物与第一作物的种类不同,在土地上形成不同作物的轮作。本发明所述深松可增加土壤与翻埋秸秆的空气流通,促进土壤和秸秆的深度混合及接触,这样可提高翻埋秸秆的分解率和分解速度。本发明在所述深松后优选的还包括一次旋耕,所述旋耕能充分打散大块土和平整土地,封闭合拢深松产生的土缝,粉碎第一作物的根茬。

本发明在第三年,深松土壤后镇压,播种第三作物,铺设滴灌带,待第三作物收获后,粉碎第三作物的秸秆,翻耕入土壤,旋耕一次;所述第三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本发明所述深松为深松第二作物的秸秆还田后的土壤,且在本发明中,所述深松、镇压、播种、铺设滴灌带、收获、粉碎以及旋耕的方法均与第一作物相同。本发明所述翻耕的深度优选为20~30cm。本发明所述第三作物与第二作物的种类不同,在土地上形成不同作物的轮作。本发明所述深松可增加土壤与翻埋秸秆的空气流通,促进土壤和秸秆的深度混合及接触,这样可提高翻埋秸秆的分解率和分解速度。

本发明所述栽培方法适用于作物一年一季产区,优选包括东三省地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该栽培方法应用于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旱灾时常发生,耕作层土壤较薄,土壤肥力较低。

第1年种植玉米,春季玉米播种前使用宽窄行条带深松机对农田土壤进行宽窄行的条带深松,深松深度30cm,条带深松机尾部携带镇压轮,将条带深松和土缝压实作业结合并同时完成。使用玉米宽窄行播种机,进行机械精量播种和作行作业。最后使用地膜覆盖和滴灌毛管铺设一体机,同时进行地膜和滴灌毛管的铺设。生育期使用铺设的滴灌管进行追肥作业。秋季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直接粉碎成8cm颗粒,使用旋转犁对农田进行深翻,深翻还田入30cm的土壤中。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后,在农田上层旋耕一次,将上层大块土粉碎打散。

第2年春季清明前轮作种植小麦,在播种前对已进行玉米秸秆深翻还田的农田进行一次条带深松,深松深度在35cm,两个条带深松铲距离65cm。条带深松完毕后在农田地表面进行一次旋耕,然后使用镇压辊进行一次镇压。镇压完成后使用麦子播种机对轮作的麦子进行播种作业。麦子播种后,使用拖拉机对滴灌毛管进行浅埋铺设,铺设完毕后对播种后的麦田进行一次滴灌补水。生育期使用铺设的滴灌管进行追肥作业。秋季麦子收获后,将麦秸粉碎15cm,粉碎后打捆、收堆,在麦秸堆上喷洒秸秆腐熟剂,对秸秆进行快速腐熟,腐熟后覆盖到农田地表面,然后使用翻耕机将地表麦秸翻耕还入25cm深度的土壤中,然后使用旋耕机在农田土壤表面进行一次旋耕。最后使用镇压辊对土壤进行压实,此次作业完成。

第3年轮作种植玉米。春季玉米播种前使用宽窄行条带深松机,深松装置尾部挂带镇压装置,对农田土壤进行一次宽窄行的条带深松,深松深度约为35cm。使用玉米宽窄行播种机,进行机械精量播种和作行。最后使用地膜覆盖和滴灌毛管铺设一体机,同时进行地膜和滴灌毛管的铺设。生育期使用铺设的滴灌管进行追肥作业。秋季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直接粉碎8cm,翻耕还田入20cm深度的土壤中,玉米秸秆还田后在农田土壤上层进行旋耕,将上层大块土粉碎打散。

对比例

当年春季播种前,使用机耕耙将上茬作物残留秸秆攒堆运出农田(或直接将秸秆在田间焚烧碳化),然后进行漫灌增墒。等拖拉机可进地时,使用常规旋耕机平整土地,打散大块土、粉碎上茬作物收获后所留残茬等,使用拖拉机重新作行,然后进行机械播种。作物生长过程如遇干旱天气,有条件的地块进行漫灌补水,可避免或降低旱灾影响。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肥料追施则使用拖拉机进行,先将颗粒肥均匀施入行间,然后使用拖拉机与土混合,肥料需等待降雨或灌溉才能容入土壤。秋季收获后,将剩余秸秆等暂时存放在田间,当年作业完毕,等第二年春季播种前统一处理。

利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三轮作物栽培结束后,土层中作物秸秆分层还田,如图2所示,能有效的打破犁底层,使土壤容重降低0.18g/cm3左右,土壤孔隙度增加5%左右,可增加土壤团粒0.5%左右;深松使雨水和灌溉水更好的下渗,比不深松地块多蓄水16m3/亩左右,0~2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比传统耕作增加4.3%左右;深松使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16%左右;膜下滴灌的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2%左右;春季低温期间地膜覆盖白天阳光照射后,0~10cm深的土壤提高温度5℃左右,夜间地膜下的土壤温度比露地高1.5℃左右;较干旱的情况下,膜下0~25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比露地高35%左右;速效氮含量为88.25mg/kg,与对比例的土壤相比,增加35%左右;速效钾含量为118.06mg/kg,增加14%左右;速效磷含量为40.16mg/kg,增加23%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478g/kg,增加0.14%左右;土壤微生物增加7%左右;膜下滴灌条件肥料的利用率提高10%左右。

与对比例相比,玉米增产44.8kg/亩左右,增产率在8%左右;麦子增产58.5kg/亩左右,增产率9%左右。

实施例2

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旱灾时常发生,耕作层土壤较薄,土壤肥力较低。

第1年种植玉米。春季玉米播种前使用均匀行条带深松机对农田土壤进行条带深松,深松深度在30cm,条带深松机尾部携带镇压辊,将条带深松和土缝压实作业结合并同时完成。使用玉米均匀行播种机,进行机械精量播种和作行作业。最后使用地膜覆盖和滴灌毛管铺设一体机,同时进行地膜和滴灌毛管的铺设。玉米生长过程如遇干旱气候,可直接使用铺设的滴灌管进行抗旱补水,减少旱灾损失。玉米拔节期的追肥使用铺设的滴灌管进行水肥同补,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秋季玉米收获后,直接将秸秆打捆、收堆,喷洒秸秆快速腐熟剂进行秸秆堆腐。

第2年轮作种植燕麦。春季清明节前后燕麦播种前,对农田进行一次均匀行的条带深松,深松位置为行间,深松深度为35cm,两个条带深松铲距离65cm。深松镇压完成后,将腐熟好的玉米秸秆沿行向均匀铺设入行间内,铺设完成后使用燕麦播种机对轮作的燕麦进行播种作业。播种完毕后,使用拖拉机将滴灌管浅埋入土壤,然后开始第一次灌溉。秋季燕麦收获后,将燕麦秸粉碎20cm,粉碎后打捆、收堆,在燕麦秸堆上喷洒秸秆腐熟剂,对秸秆进行15天左右的快速腐熟,腐熟后将秸秆覆盖到农田表面,然后使用翻转犁将地表燕麦秸和第1年的玉米秸秆共同深翻入35cm以下的土壤。深翻完毕后,使用旋耕机在翻耕土壤上进行一次旋耕作业。

第3年轮作种植玉米。春季玉米播种前使用宽窄行条带深松机进行一次深松,深松深度为40cm,深松机尾部挂带镇压装置,条带深松和土缝压实同时完成。使用玉米宽窄行播种机,进行机械精量播种和镇压等作业。最后使用地膜覆盖和滴灌毛管铺设一体机,同时进行地膜和滴灌毛管的铺设。秋季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直接粉碎8cm,均匀铺在农田表面。翻耕还入25cm的土壤中。玉米秸秆还田后在农田上层旋耕一次。

应用本发明,三轮作物栽培结束后,土层中作物秸秆分层还田,如图3所示,能有效的打破犁底层,使土壤容重降低0.29g/cm3左右,土壤孔隙度增加8%左右,可增加土壤团粒1.2%左右;深松使雨水和灌溉水更好的下渗,比不深松地块多蓄水19m3/亩左右,0~2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比传统耕作增加5.5%左右;深松使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23%左右;膜下滴灌的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6%左右;春季低温期间地膜覆盖白天阳光照射后,0~10cm深的土壤提高温度6℃左右,夜间地膜下的土壤温度比露地高1.5℃左右;较干旱的情况下,膜下0~25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比露地高35%左右;速效氮含量为90.86mg/kg,与对比例的土壤相比,增加39%左右;速效钾含量为122.20mg/kg,增加18%左右;速效磷含量为41.47mg/kg,增加27%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480g/kg,增加0.16%左右;土壤微生物增加11%左右;膜下滴灌条件肥料的利用率提高19%左右。

与对比例相比,玉米增产68kg/亩左右,增产率在11%左右;燕麦增产67.2kg/亩左右,增产率11%左右。

实施例3

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旱灾时常发生,耕作层土壤较薄,土壤肥力较低。

第1年种植玉米。春季玉米播种前使用宽窄行复式条带深松机对农田土壤进行条带深松,深松深度分别为35cm和25cm,长铲与短铲间距离为130cm,复式深松机尾部携带镇压装置,将复式深松和土缝压实作业结合并同时完成。使用玉米宽窄行播种机,进行机械精量播种和作行作业。然后使用地膜覆盖和滴灌毛管铺设一体机,同时进行地膜和滴灌毛管的铺设。生育期使用铺设的滴灌管进行追肥作业。秋季玉米收获后,直接将秸秆打捆、收堆,喷洒秸秆腐熟剂进行秸秆快速堆腐。

第2年轮作种植大豆。春季大豆播种前将腐熟好的玉米秸秆均匀覆盖到农田土壤表面,使用大型旋转犁对农田进行深翻,将玉米秸秆翻埋到农田35cm土壤处。深翻完成后,使用旋耕机在农田土壤表面进行一次旋耕,旋耕将深翻时产生大土块打散,使农田地面平整、土壤松软。使用均匀行的条带深松机尾部携带镇压辊,对农田进行均匀行的条带深松,深松深度为30cm,两个条带深松铲间距65cm。深松镇压完成后,使用均匀行作行机械进行机械作行,然后使用大豆播种机进行机械精量播种。秋季大豆收获后,将大豆秸秆直接粉碎10cm,将粉碎的大豆秸秆均匀铺在农田地表,使用翻耕机将粉碎的大豆秸秆翻埋入30cm的土壤,最后使用旋耕机将农田大块土打散,当年整地完成。

第3年轮作种植麦子。春季清明节前后麦子播种前,对已进行秸秆翻埋还田的农田进行一次条带的间隔深松,深松深度在35cm,两个条带深松铲间距130cm。深松完成后在农田地表面进行旋耕,旋耕后使用镇压辊对农田土壤进行压实,然后使用麦子播种机对轮作的麦子进行播种。麦子播种完成,使用拖拉机对滴灌毛管进行浅埋铺设。秋季麦子收获后,将麦秸均匀收入行间,等待下一年春季到来,在下茬玉米播种前将麦秸全量翻耕入20cm的土壤。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三轮作物栽培结束后,土层中作物秸秆分层还田,如图4所示,能有效的打破犁底层,使土壤容重降低0.33g/cm3左右,土壤孔隙度增加10%左右,可增加土壤团粒1.5%左右;深松使雨水和灌溉水更好的下渗,比不深松地块多蓄水22m3/亩左右,0~2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比传统耕作增加7.2%左右;深松使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30%左右;膜下滴灌的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21%左右;春季低温期间地膜覆盖白天阳光照射后,0~10cm深的土壤提高温度8℃左右,夜间地膜下的土壤温度比露地高2℃左右;较干旱的情况下,膜下0~25cm深的土壤含水量比露地高55%左右;速效氮含量为98.06mg/kg,与对比例的土壤相比,增加50%左右;速效钾含量为128.42mg/kg,增加24%左右;速效磷含量为43.43mg/kg,增加33%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488g/kg,增加0.22%左右;土壤微生物增加18.7%左右;膜下滴灌条件肥料的利用率提高28%左右。

与对比例相比,玉米可增产82kg/亩左右,增产率在21%左右;大豆可增产26kg/亩左右,增产率18%左右;麦子可增产76kg/亩左右,增产率16%左右。

实施例4

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旱灾时常发生,耕作层土壤较薄,土壤肥力较低。

第1年种植玉米。春季玉米播种前使用宽窄行全方位深松机对农田土壤进行宽窄行的全方位深松,深松深度为40cm,全方位深松机尾部携带镇压装置,将全方位深松和土缝压实作业结合并同时完成。使用玉米宽窄行播种机,进行机械精量播种和作行作业。使用地膜覆盖和滴灌毛管铺设一体机,同时进行地膜和滴灌毛管的铺设。秋季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直接粉碎8cm,使用旋转犁深翻还田入40cm的土壤中。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后,使用旋耕机进行一次农田上层旋耕,将上层大块土粉碎打散。

第2年轮作种植麦子。春季清明节前后麦子播种前,对已进行玉米秸秆深翻还田的农田进行一次全方位深松,深松深度在45cm,两个深松铲距离为65cm。深松完毕后在农田地表面进行旋耕,然后使用镇压辊进行镇压。镇压完成后使用麦子播种机对轮作的麦子进行播种作业。麦子播种后,使用拖拉机对滴灌毛管进行浅埋铺设,生育期使用铺设的滴灌管进行追肥作业。秋季麦子收获后,将麦秸粉碎20cm,粉碎后打捆、收堆,在麦秸堆上喷洒秸秆腐熟剂,对秸秆进行快速腐熟,腐熟后将秸秆覆盖到农田地表面,然后使用翻耕机将地表麦秸翻耕还入25cm土壤。

第3年轮作种植玉米。春季玉米播种前使用旋耕机在农田土壤表面旋耕一次,旋耕机尾部挂带镇压辊进行初步镇压。使用宽窄行全方位深松机进行一次深松,深松深度为45cm,深松机尾部挂带镇压辊,对农田土壤进行全方位深松和土缝压实。使用玉米宽窄行播种机,进行机械精量播种和镇压等作业。最后使用地膜覆盖和滴灌毛管铺设一体机,同时完成地膜和滴灌毛管的铺设。秋季玉米收获后,将玉米秸秆直接粉碎8cm,均匀铺在农田地表面进行直接地面覆盖还田。

应用本发明方法,三轮作物栽培结束后,土层中作物秸秆分层还田,如图5所示,能有效的打破犁底层,使土壤容重降低0.1g/cm3左右,土壤孔隙度增加4%左右,可增加土壤团粒0.5%左右;深松使雨水和灌溉水更好的下渗,比不深松地块多蓄水11m3/亩左右,0~2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比传统耕作增加2.3%左右;深松使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8%左右;膜下滴灌的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0%左右;春季低温期间地膜覆盖白天阳光照射后,0~10cm深的土壤提高温度4℃左右,夜间地膜下的土壤温度比露地高1℃左右;较干旱的情况下,膜下0~25cm深的土壤含水量比露地高30%左右;速效氮含量为84.98mg/kg,与对比例的土壤相比,增加30%左右;速效钾含量为113.92mg/kg,增加10%左右;速效磷含量为39.51mg/kg,增加21%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476g/kg,增加0.13%左右;土壤微生物增加7%左右;膜下滴灌条件肥料的利用率提高10%左右。

与对比例相比,玉米可增产45kg/亩左右,增产率在5%左右;大豆可增产18kg/亩左右,增产率4%左右;麦子可增产42kg/亩左右,增产率5%左右。

综上所述,利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使土壤容重降低0.05~0.36g/cm3,土壤孔隙度增加3~10%,可增加土壤团粒0.5~1.5%;

深松可使雨水和灌溉水更好的下渗,一般比不深松地块可多蓄水11~22m3/亩,0~2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比传统耕作条件一般增加2.3%~7.2%;深松可使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8~30%;膜下滴灌的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0~21%;

春季低温期间地膜覆盖白天阳光照射后,0~10cm深的土壤一般可提高温度1~8℃,夜间地膜下的土壤温度比露地高1~2℃;较干旱的情况下,0~25cm深的土壤含水量一般比露地高30~55%,随着土层的加深,水分差异逐渐减小;

可使土壤中速效氮增加30~50%,钾增加10~24%,磷增加21~33%,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13~0.22%;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7~18.7%;膜下滴灌条件下可使肥料的利用率提高10~28%。

本技术方法(因地力、区域等而异)适应各种土质,对中低产田作业效果更为明显。与对比例相比,玉米可增产45~82kg/亩,增产率在5~21%;大豆可增产18~26kg/亩,增产率4%~18%;麦子增产42~76kg/亩左右,增产率5%~1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602969.4 (22)申请日 2018.06.12 (71)申请人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彩宇大街1363 号 (72)发明人 闫伟平 边少锋 王立春 张丽华 赵洪祥 谭国波 陈宝玉 王洪君 曹铁华 梁煊赫 孟祥盟 孙宁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代理人 刘奇 (51)Int.Cl. A01B 79/0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土壤的。

2、作物栽培方 法, 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 骤: (1)深松土壤后镇压, 播种第一作物, 铺设滴 灌带, 待第一作物收获后, 粉碎第一作物的秸秆, 深翻入土壤或覆盖于农田地表, 旋耕一次; (2)第 二年, 深松土壤后镇压, 播种第二作物, 铺设滴灌 带, 待第二作物收获后, 粉碎第二作物的秸秆, 深 翻入土壤, 旋耕一次; 所述第二作物包括禾本科 作物或豆科作物; (3)第三年, 深松土壤后镇压, 播种第三作物, 铺设滴灌带, 待第三作物收获后, 粉碎第三作物的秸秆, 翻耕入土壤, 旋耕一次; 所 述第三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 所述第 二作物分别与第一作物和第三作物不。

3、同。 本发明 的方法可显著改良土壤, 增产效果明显。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附图3页 CN 108934256 A 2018.12.07 CN 108934256 A 1.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深松土壤后镇压, 播种第一作物, 铺设滴灌带, 待第一作物收获后, 粉碎第一作物的 秸秆, 深翻入土壤或覆盖于地表, 旋耕一次; 所述第一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 (2)第二年, 深松土壤后镇压, 播种第二作物, 铺设滴灌带, 待第二作物收获后, 粉碎第 二作物的秸秆, 深翻入土壤, 旋耕一次; 所述第二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 (3)第三年, 深松土壤后。

4、镇压, 播种第三作物, 铺设滴灌带, 待第三作物收获后, 粉碎第 三作物的秸秆, 翻耕入土壤, 旋耕一次; 所述第三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 所述第二作物分别与第一作物和第三作物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至步骤(3)所述深松的深 度独立地为254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至步骤(3)所述粉碎的粒 径独立地为52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至步骤(2)所述深翻的深 度独立地为314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3。

5、)所述翻耕的深度为20 30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禾本科作物为玉米时, 铺 设滴灌带时还包括铺设地膜过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至步骤(3)所述深松使用 的深松铲为前置切割刀式深松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至步骤(3)所述播种的方 式包括宽窄行和均匀垄播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1)至步骤(3)所述镇压、 深 松、 播种、 铺设滴灌带、 粉碎、 深翻、 翻耕和旋耕为机械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物栽培方法, 其特。

6、征在于, 所述作物栽培方法应用于作物 一年一季产区。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934256 A 2 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东北平原地区由于气候因素, 一般一年仅种植一季作物, 常规栽培方法主要为连 作,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低。 作物病原菌累积严重, 病虫害发生频繁, 并逐渐加重。 尤其是土 传病害不断发生, 病原菌逐渐进化加强, 防治困难, 成为生产的主要威胁, 作物减产严重。 耕 层土壤变劣造成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 微生物群落失调, 养分分解作用下降。 土。

7、壤中单一养 分消耗较大, 多年累积消耗恢复较难, 随栽培年限的延长, 土壤含盐量提高, 并逐渐向表层 聚集, pH失衡加重。 多年单一作物的连作, 造成耕层土壤板结、 理化性恶化, pH值增高, 犁底 层加深变硬严重, 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0003 多年连续生产, 容易导致农田土壤结构恶化严重,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差, 遇到降雨 容易形成地表径流, 易形成小水沟, 水份渗入少, 造成灌溉和降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农田土 壤风蚀与水土流失较重。 农田土壤容易形成坚硬的犁底层, 硬化的犁底层逐渐加厚, 犁底层 养分、 水分匮乏, 微生物大量减少, 有机质含量下降较大, 土壤的透水、 透气性能。

8、衰减严重, 作物根系下扎困难, 严重影响地上作物的生长。 0004 而且东北地区每年收获后, 大部分作物秸秆留置农田, 部分地区第二年春季甚至 还存在焚烧秸秆的行为, 造成大量的秸秆浪费, 即便是有相应的秸秆还田作业, 秸秆的有机 转化程度也低。 0005 目前, 并没有一种可以起到改良土壤的秸秆高效综合还田作物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0006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土壤改良作用的作物栽培方法, 改良 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土壤墒情。 0007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9、0009 (1)深松土壤后镇压, 播种第一作物, 铺设滴灌带, 待第一作物收获后, 粉碎第一作 物的秸秆, 深翻入土壤或覆盖于地表, 旋耕一次; 所述第一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 物; 0010 (2)第二年, 深松土壤后镇压, 播种第二作物, 铺设滴灌带, 待第二作物收获后, 粉 碎第二作物的秸秆, 深翻入土壤, 旋耕一次; 所述第二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 0011 (3)第三年, 深松土壤后镇压, 播种第三作物, 铺设滴灌带, 待第三作物收获后, 粉 碎第三作物的秸秆, 翻耕入土壤, 旋耕一次; 所述第三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 0012 所述第二作物分别与第一作物和第三作。

10、物不同。 0013 优选的, 步骤(1)至步骤(3)所述深松的深度为2545cm。 0014 优选的, 步骤(1)至步骤(3)所述粉碎的粒径独立地为525cm。 说 明 书 1/9 页 3 CN 108934256 A 3 0015 优选的, 步骤(1)至步骤(2)所述深翻的深度独立地为3145cm。 0016 优选的, 步骤(3)所述翻耕的深度为2030cm。 0017 优选的, 当所述禾本科作物为玉米时, 铺设滴灌带时还包括铺设地膜过程。 0018 优选的, 步骤(1)至步骤(3)所述深松使用的深松铲为前置切割刀式深松铲。 0019 优选的, 步骤(1)至步骤(3)所述播种的方式包括宽窄行。

11、和均匀垄播种。 0020 优选的, 步骤(1)至步骤(3)所述镇压、 深松、 播种、 铺设滴灌带、 粉碎、 深翻、 翻耕和 旋耕为机械操作。 0021 优选的, 所述作物栽培方法应用于作物一年一季产区。 002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 利用两种或更多种作物形成轮作关 系, 并且秸秆还田, 配合镇压、 深松、 滴灌、 粉碎、 深翻、 翻耕和旋耕技术, 适时提高耕层土壤 温度, 提前播种时间, 建造适宜的土壤墒情和土壤温度环境, 促进提前播种和出苗, 延长作 物生长时间, 增加产量: 玉米增产率在521, 大豆增产率418, 麦子增产率5 16; 改良土壤结构, 促进秸秆腐解:。

12、 速效氮增加3050, 钾增加1024, 磷增加21 33,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130.22, 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718.7; 提高土壤蓄水、 储水能力, 增加土壤水库蓄水量, 促进水分有效利用量, 提高土壤抗旱能力, 降低冗余灌溉 用水, 节约灌溉用水, 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多种作物秸秆间隔或混 合还田, 利于多元化土壤养分组成, 易于提高秸秆腐解效果, 为下茬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 壤结构和养分组成。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的方案流程图; 0024 图2为实施例1完成三季作物栽培后的土壤秸秆分层图; 0025 图3为实施例2完成三季作物栽培后的土壤秸秆分。

13、层图; 0026 图4为实施例3完成三季作物栽培后的土壤秸秆分层图; 0027 图5为实施例4完成三季作物栽培后的土壤秸秆分层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29 (1)深松土壤后镇压, 播种第一作物, 铺设滴灌带, 待第一作物收获后, 粉碎第一作 物的秸秆, 深翻入土壤或覆盖于地表, 旋耕一次; 所述第一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 物; 0030 (2)第二年, 深松土壤后镇压, 播种第二作物, 铺设滴灌带, 待第二作物收获后, 粉 碎第二作物的秸秆, 深翻入土壤, 旋耕一次; 所述第二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 0031 (3。

14、)第三年, 深松土壤后镇压, 播种第三作物, 铺设滴灌带, 待第三作物收获后, 粉 碎第三作物的秸秆, 翻耕入土壤, 旋耕一次; 所述第三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 0032 所述第二作物分别与第一作物和第三作物不同。 0033 本发明提供的作物栽培方法, 流程图如图1所示: 0034 本发明在进行栽培时, 深松土壤后镇压, 播种第一作物, 铺设滴灌带, 待第一作物 收获后, 粉碎第一作物的秸秆, 深翻入土壤或覆盖于地表, 旋耕一次; 所述第一作物包括禾 说 明 书 2/9 页 4 CN 108934256 A 4 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 本发明所述深松优选为机械操作, 所述机械优选为深松机。

15、, 所述深松 机优选的包括宽窄行条带深松机、 均匀行条带深松机、 宽窄行复式条带深松机或全方位深 松机, 所述深松机优选包括深松铲。 本发明所述深松铲优选的包括前置切割刀式深松铲, 更 优选的包括前置等边三角形切割刀刃、 直角三角形切割刀刃。 在本发明中, 当所述深松机为 宽窄行条带深松机时, 所述深松的深度优选为2545cm, 更优选的为3040cm, 最优选的为 35cm。 本发明所述宽窄行条带深松机优选的包括条带深松铲和镇压装置, 所述镇压装置包 括镇压轮或镇压辊。 当所述深松机为均匀行条带深松机时, 所述均匀行条带深松机优选的 包括条带深松铲和镇压装置, 所述深松铲的深度优选为2545。

16、cm, 更优选为3238cm, 最优 选为35cm。 当所述深松机为宽窄行复式深松机时, 所述宽窄行复式深松机优选的包括复式 条带深松铲和镇压装置, 所述复式条带深松铲优选的包括长铲和短铲, 本发明所述长铲的 深度优选为3145cm, 更优选为3542cm, 最优选为40cm; 本发明所述短铲的深度优选为20 30cm, 更优选为2228cm, 最优选为25cm。 当所述深松机为全方位深松机时, 所述全方位 深松机优选的包括全方位深松铲、 铲翼和镇压装置, 所述全方位深松铲的深度优选为25 45cm, 更优选为3040cm, 最优选为37cm。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所述镇压装置优选的包括 镇。

17、压轮或镇压辊, 可把深松和土缝压实作业结合起来并同时完成。 本发明在深松土壤后镇 压, 播种第一作物, 所述第一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物。 本发明所述第一作物的播种 方式优选的包括宽窄行播种和均匀行播种, 禾本科植物优选的包括玉米、 小麦、 荞麦或燕 麦, 其中, 当所述第一作物为玉米时, 优选采用宽窄行播种方式, 所述宽窄行播种分别为宽 行80cm, 窄行50cm。 本发明在玉米播种完成后, 铺设滴灌带, 优选的还包括铺设地膜。 本发明 对铺设滴灌带和地膜的方法及规格并没有特殊限定, 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即可, 优选的 在膜下铺设滴灌带。 本发明在铺设滴灌带时优选的通过地膜覆盖和滴灌毛管。

18、铺设一体机同 时进行地膜和滴灌毛管的铺设。 本发明在玉米生长过程如遇干旱气候, 可直接使用铺设的 滴灌带进行抗旱补水, 减少旱灾损失, 玉米拔节期的追肥使用铺设的滴灌带进行水肥同补, 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 促进作物养分吸收和利用, 地膜的铺设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 地膜铺 设后可促进作物生长, 能有效缓解玉米生育期低温的危害, 可预防低温冷害, 降低冷害损 失。 秋季玉米收获后, 本发明将玉米秸秆直接粉碎, 所述粉碎的粒径优选的为515cm, 更优 选为710cm, 最优选为8cm。 本发明将粉碎的秸秆深翻入土壤, 深翻的深度优选为31 40cm, 更优选为3238cm, 最优选为35cm。 本。

19、发明对深翻的方式并没有特殊限定, 优选通过 机械进行, 所述机械优选的为翻转犁。 本发明在所述深翻后, 旋耕一次, 所述旋耕优选的在 农田上层进行, 打碎上层的大块土。 本发明对所述旋耕的方式并没有特殊限定, 优选通过机 械进行。 0035 在本发明中, 当所述第一作物为小麦时, 优选采用均匀行播种。 本发明所述均匀行 播种的行宽65cm。 本发明在小麦播种完成后, 铺设滴灌带。 本发明对铺设滴灌带的规格并没 有特殊限定, 利用常规滴灌带即可, 优选的用浅埋的方法铺设, 所述浅埋的深度优选为地表 面以下5cm。 本发明在铺设滴灌带后, 对播种后的麦田进行一次滴灌补水, 对农田土壤进行 增墒, 。

20、提高麦田020cm深土壤的湿度, 促进麦种的萌发、 出苗。 麦子整个的生长过程均使用 滴灌设备进行补水抗旱, 降低或避免干旱导致的麦子减产。 麦子生长过程中的施肥也使用 滴灌设备进行, 提高麦子对水肥的利用。 待麦子收获后, 本发明将麦秸粉碎, 所述粉碎的粒 径优选为1625cm, 更优选为1823cm, 最优选为20cm。 本发明在将所述粉碎后的麦秸深翻 说 明 书 3/9 页 5 CN 108934256 A 5 入土壤前, 优选的还包括打捆、 收堆和腐熟的过程, 本发明对所述打捆和收堆的过程及方法 并没有特殊限定, 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即可。 本发明所述腐熟优选的为向收堆后的麦秸 堆上喷。

21、洒秸秆腐熟剂, 对秸秆进行快速腐熟, 所述腐熟的时间优选为820d, 更优选为15 18d, 最优选为17d。 本发明将腐熟后的麦秸覆盖到农田地表面, 然后深翻入土壤, 所述深翻 的深度优选为3045cm, 更优选为3540cm, 最优选为38cm。 本发明对深翻的方式并没有特 殊限定, 优选通过机械进行, 所述机械优选的为翻转犁。 本发明在所述深翻后, 旋耕一次, 所 述旋耕优选的在农田上层进行, 打碎上层的大块土。 本发明对所述旋耕的方式并没有特殊 限定, 优选通过机械进行。 0036 在本发明中, 当所述第一作物为燕麦时, 优选采用均匀行播种方式, 所述均匀行播 种的行宽65cm。 本发。

22、明在燕麦播种完成后, 铺设滴灌带。 本发明对铺设滴灌带的规格并没有 特殊限定, 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滴灌带即可, 优选的用浅埋的方法铺设。 本发明在铺设滴灌带 后, 对播种后的燕麦田进行一次滴灌补水, 对农田土壤进行增墒, 提高燕麦田020cm深度 土壤的湿度, 促进麦种的萌发、 出苗。 燕麦整个的生长过程均使用滴灌设备进行补水抗旱, 降低或避免干旱导致的燕麦减产。 燕麦生长过程中的施肥也使用滴灌设备进行, 提高燕麦 对水肥的利用。 待燕麦收获后, 本发明将燕麦秸粉碎, 所述粉碎的粒径优选为1025cm, 更 优选为1823cm, 最优选为20cm。 本发明在将所述粉碎后的燕麦秸深翻入土壤前, 优。

23、选的还 包括打捆、 收堆和腐熟的过程, 本发明对所述打捆和收堆的过程及方法并没有特殊限定, 利 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即可。 本发明所述腐熟优选的为向收堆后的燕麦秸堆上喷洒秸秆腐熟 剂, 对燕麦秸进行快速腐熟, 所述腐熟的时间优选为820d, 更优选为1518d, 最优选为 17d。 本发明将腐熟后的燕麦秸覆盖到农田地表面, 然后深翻入土壤, 所述深翻的深度优选 为3545cm, 更优选为3740cm, 最优选为38cm。 本发明对深翻的方式并没有特殊限定, 优 选通过机械进行, 所述机械优选的为翻转犁。 本发明在所述深翻后, 旋耕一次, 所述旋耕优 选的在农田上层进行, 打碎上层的大块土, 并闭。

24、合翻耕产生的土壤裂缝。 本发明对所述旋耕 的方式并没有特殊限定, 优选通过机械进行。 0037 当所述第一作物为大豆时, 优选采用均匀行播种方式, 所述均匀行播种的行宽 65cm。 本发明对铺设滴灌带的规格并没有特殊限定, 利用本领域的常规滴灌带即可, 优选的 用浅埋的方法铺设, 所述浅埋的深度优选为5cm。 待大豆收获后, 本发明将大豆秸秆粉碎, 所 述粉碎的粒径优选为820cm, 更优选为1015cm, 最优选为13cm。 本发明优选将粉碎的大 豆秸秆均匀铺在农田地表, 深翻入土壤, 所述深翻的深度优选为2540cm, 更优选为28 35cm, 最优选为30cm。 本发明对深翻的方式并没有。

25、特殊限定, 优选通过机械进行, 所述机械 优选的为翻转犁。 本发明在所述深翻后, 旋耕一次, 所述旋耕优选的在农田上层进行, 打碎 上层的大块土, 并闭合翻耕产生的土壤裂缝。 本发明对所述旋耕的方式并没有特殊限定, 优 选通过机械进行。 0038 本发明在第二年, 深松土壤后镇压, 播种第二作物, 铺设滴灌带, 待第二作物收获 后, 粉碎第二作物的秸秆, 深翻入土壤, 旋耕一次; 所述第二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 物。 本发明所述深松为深松第一作物的秸秆还田后的土壤, 且在本发明中, 所述深松、 镇压、 播种、 铺设滴灌带、 收获、 粉碎、 深翻以及旋耕的方法均于第一作物相同。 本发明所述第。

26、二作 物与第一作物的种类不同, 在土地上形成不同作物的轮作。 本发明所述深松可增加土壤与 翻埋秸秆的空气流通, 促进土壤和秸秆的深度混合及接触, 这样可提高翻埋秸秆的分解率 说 明 书 4/9 页 6 CN 108934256 A 6 和分解速度。 本发明在所述深松后优选的还包括一次旋耕, 所述旋耕能充分打散大块土和 平整土地, 封闭合拢深松产生的土缝, 粉碎第一作物的根茬。 0039 本发明在第三年, 深松土壤后镇压, 播种第三作物, 铺设滴灌带, 待第三作物收获 后, 粉碎第三作物的秸秆, 翻耕入土壤, 旋耕一次; 所述第三作物包括禾本科作物或豆科作 物。 本发明所述深松为深松第二作物的秸。

27、秆还田后的土壤, 且在本发明中, 所述深松、 镇压、 播种、 铺设滴灌带、 收获、 粉碎以及旋耕的方法均与第一作物相同。 本发明所述翻耕的深度 优选为2030cm。 本发明所述第三作物与第二作物的种类不同, 在土地上形成不同作物的 轮作。 本发明所述深松可增加土壤与翻埋秸秆的空气流通, 促进土壤和秸秆的深度混合及 接触, 这样可提高翻埋秸秆的分解率和分解速度。 0040 本发明所述栽培方法适用于作物一年一季产区, 优选包括东三省地区, 本发明的 实施例中, 将该栽培方法应用于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 004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改良土壤的作物栽培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但是 不能把它们理解。

28、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0042 实施例1 0043 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 旱灾时常发生, 耕作层土壤较薄, 土壤肥力较低。 0044 第1年种植玉米, 春季玉米播种前使用宽窄行条带深松机对农田土壤进行宽窄行 的条带深松, 深松深度30cm, 条带深松机尾部携带镇压轮, 将条带深松和土缝压实作业结合 并同时完成。 使用玉米宽窄行播种机, 进行机械精量播种和作行作业。 最后使用地膜覆盖和 滴灌毛管铺设一体机, 同时进行地膜和滴灌毛管的铺设。 生育期使用铺设的滴灌管进行追 肥作业。 秋季玉米收获后, 将玉米秸秆直接粉碎成8cm颗粒, 使用旋转犁对农田进行深翻, 深 翻还田入30cm的土壤中。。

29、 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后, 在农田上层旋耕一次, 将上层大块土粉碎打 散。 0045 第2年春季清明前轮作种植小麦, 在播种前对已进行玉米秸秆深翻还田的农田进 行一次条带深松, 深松深度在35cm, 两个条带深松铲距离65cm。 条带深松完毕后在农田地表 面进行一次旋耕, 然后使用镇压辊进行一次镇压。 镇压完成后使用麦子播种机对轮作的麦 子进行播种作业。 麦子播种后, 使用拖拉机对滴灌毛管进行浅埋铺设, 铺设完毕后对播种后 的麦田进行一次滴灌补水。 生育期使用铺设的滴灌管进行追肥作业。 秋季麦子收获后, 将麦 秸粉碎15cm, 粉碎后打捆、 收堆, 在麦秸堆上喷洒秸秆腐熟剂, 对秸秆进行快速腐熟,。

30、 腐熟后 覆盖到农田地表面, 然后使用翻耕机将地表麦秸翻耕还入25cm深度的土壤中, 然后使用旋 耕机在农田土壤表面进行一次旋耕。 最后使用镇压辊对土壤进行压实, 此次作业完成。 0046 第3年轮作种植玉米。 春季玉米播种前使用宽窄行条带深松机, 深松装置尾部挂带 镇压装置, 对农田土壤进行一次宽窄行的条带深松, 深松深度约为35cm。 使用玉米宽窄行播 种机, 进行机械精量播种和作行。 最后使用地膜覆盖和滴灌毛管铺设一体机, 同时进行地膜 和滴灌毛管的铺设。 生育期使用铺设的滴灌管进行追肥作业。 秋季玉米收获后, 将玉米秸秆 直接粉碎8cm, 翻耕还田入20cm深度的土壤中, 玉米秸秆还田。

31、后在农田土壤上层进行旋耕, 将上层大块土粉碎打散。 0047 对比例 0048 当年春季播种前, 使用机耕耙将上茬作物残留秸秆攒堆运出农田(或直接将秸秆 在田间焚烧碳化), 然后进行漫灌增墒。 等拖拉机可进地时, 使用常规旋耕机平整土地, 打散 说 明 书 5/9 页 7 CN 108934256 A 7 大块土、 粉碎上茬作物收获后所留残茬等, 使用拖拉机重新作行, 然后进行机械播种。 作物 生长过程如遇干旱天气, 有条件的地块进行漫灌补水, 可避免或降低旱灾影响。 作物生长过 程中的肥料追施则使用拖拉机进行, 先将颗粒肥均匀施入行间, 然后使用拖拉机与土混合, 肥料需等待降雨或灌溉才能容入。

32、土壤。 秋季收获后, 将剩余秸秆等暂时存放在田间, 当年作 业完毕, 等第二年春季播种前统一处理。 0049 利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 三轮作物栽培结束后, 土层中作物秸秆分层还田, 如图2 所示, 能有效的打破犁底层, 使土壤容重降低0.18g/cm3左右, 土壤孔隙度增加5左右, 可 增加土壤团粒0.5左右; 深松使雨水和灌溉水更好的下渗, 比不深松地块多蓄水16m3/亩 左右, 02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比传统耕作增加4.3左右; 深松使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 16左右; 膜下滴灌的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2左右; 春季低温期间地膜覆盖白天阳 光照射后, 010cm深的土壤提高温度5左右, 夜间。

33、地膜下的土壤温度比露地高1.5左 右; 较干旱的情况下, 膜下025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比露地高35左右; 速效氮含量为 88.25mg/kg, 与对比例的土壤相比, 增加35左右; 速效钾含量为118.06mg/kg, 增加14左 右; 速效磷含量为40.16mg/kg, 增加23左右; 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478g/kg, 增加0.14 左右; 土壤微生物增加7左右; 膜下滴灌条件肥料的利用率提高10左右。 0050 与对比例相比, 玉米增产44.8kg/亩左右, 增产率在8左右; 麦子增产58.5kg/亩 左右, 增产率9左右。 0051 实施例2 0052 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 旱。

34、灾时常发生, 耕作层土壤较薄, 土壤肥力较低。 0053 第1年种植玉米。 春季玉米播种前使用均匀行条带深松机对农田土壤进行条带深 松, 深松深度在30cm, 条带深松机尾部携带镇压辊, 将条带深松和土缝压实作业结合并同时 完成。 使用玉米均匀行播种机, 进行机械精量播种和作行作业。 最后使用地膜覆盖和滴灌毛 管铺设一体机, 同时进行地膜和滴灌毛管的铺设。 玉米生长过程如遇干旱气候, 可直接使用 铺设的滴灌管进行抗旱补水, 减少旱灾损失。 玉米拔节期的追肥使用铺设的滴灌管进行水 肥同补, 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 秋季玉米收获后, 直接将秸秆打捆、 收堆, 喷洒秸秆快速腐熟 剂进行秸秆堆腐。 00。

35、54 第2年轮作种植燕麦。 春季清明节前后燕麦播种前, 对农田进行一次均匀行的条带 深松, 深松位置为行间, 深松深度为35cm, 两个条带深松铲距离65cm。 深松镇压完成后, 将腐 熟好的玉米秸秆沿行向均匀铺设入行间内, 铺设完成后使用燕麦播种机对轮作的燕麦进行 播种作业。 播种完毕后, 使用拖拉机将滴灌管浅埋入土壤, 然后开始第一次灌溉。 秋季燕麦 收获后, 将燕麦秸粉碎20cm, 粉碎后打捆、 收堆, 在燕麦秸堆上喷洒秸秆腐熟剂, 对秸秆进行 15天左右的快速腐熟, 腐熟后将秸秆覆盖到农田表面, 然后使用翻转犁将地表燕麦秸和第1 年的玉米秸秆共同深翻入35cm以下的土壤。 深翻完毕后,。

36、 使用旋耕机在翻耕土壤上进行一 次旋耕作业。 0055 第3年轮作种植玉米。 春季玉米播种前使用宽窄行条带深松机进行一次深松, 深松 深度为40cm, 深松机尾部挂带镇压装置, 条带深松和土缝压实同时完成。 使用玉米宽窄行播 种机, 进行机械精量播种和镇压等作业。 最后使用地膜覆盖和滴灌毛管铺设一体机, 同时进 行地膜和滴灌毛管的铺设。 秋季玉米收获后, 将玉米秸秆直接粉碎8cm, 均匀铺在农田表面。 翻耕还入25cm的土壤中。 玉米秸秆还田后在农田上层旋耕一次。 说 明 书 6/9 页 8 CN 108934256 A 8 0056 应用本发明, 三轮作物栽培结束后, 土层中作物秸秆分层还田。

37、, 如图3所示, 能有效 的打破犁底层, 使土壤容重降低0.29g/cm3左右, 土壤孔隙度增加8左右, 可增加土壤团粒 1.2左右; 深松使雨水和灌溉水更好的下渗, 比不深松地块多蓄水19m3/亩左右, 020cm 土壤平均含水量比传统耕作增加5.5左右; 深松使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23左右; 膜下滴 灌的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6左右; 春季低温期间地膜覆盖白天阳光照射后, 010cm 深的土壤提高温度6左右, 夜间地膜下的土壤温度比露地高1.5左右; 较干旱的情况下, 膜下025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比露地高35左右; 速效氮含量为90.86mg/kg, 与对比例的 土壤相比, 增加39左右。

38、; 速效钾含量为122.20mg/kg, 增加18左右; 速效磷含量为 41.47mg/kg, 增加27左右; 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480g/kg, 增加0.16左右; 土壤微生物 增加11左右; 膜下滴灌条件肥料的利用率提高19左右。 0057 与对比例相比, 玉米增产68kg/亩左右, 增产率在11左右; 燕麦增产67.2kg/亩左 右, 增产率11左右。 0058 实施例3 0059 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 旱灾时常发生, 耕作层土壤较薄, 土壤肥力较低。 0060 第1年种植玉米。 春季玉米播种前使用宽窄行复式条带深松机对农田土壤进行条 带深松, 深松深度分别为35cm和25cm, 。

39、长铲与短铲间距离为130cm, 复式深松机尾部携带镇 压装置, 将复式深松和土缝压实作业结合并同时完成。 使用玉米宽窄行播种机, 进行机械精 量播种和作行作业。 然后使用地膜覆盖和滴灌毛管铺设一体机, 同时进行地膜和滴灌毛管 的铺设。 生育期使用铺设的滴灌管进行追肥作业。 秋季玉米收获后, 直接将秸秆打捆、 收堆, 喷洒秸秆腐熟剂进行秸秆快速堆腐。 0061 第2年轮作种植大豆。 春季大豆播种前将腐熟好的玉米秸秆均匀覆盖到农田土壤 表面, 使用大型旋转犁对农田进行深翻, 将玉米秸秆翻埋到农田35cm土壤处。 深翻完成后, 使用旋耕机在农田土壤表面进行一次旋耕, 旋耕将深翻时产生大土块打散, 使。

40、农田地面平 整、 土壤松软。 使用均匀行的条带深松机尾部携带镇压辊, 对农田进行均匀行的条带深松, 深松深度为30cm, 两个条带深松铲间距65cm。 深松镇压完成后, 使用均匀行作行机械进行机 械作行, 然后使用大豆播种机进行机械精量播种。 秋季大豆收获后, 将大豆秸秆直接粉碎 10cm, 将粉碎的大豆秸秆均匀铺在农田地表, 使用翻耕机将粉碎的大豆秸秆翻埋入30cm的 土壤, 最后使用旋耕机将农田大块土打散, 当年整地完成。 0062 第3年轮作种植麦子。 春季清明节前后麦子播种前, 对已进行秸秆翻埋还田的农田 进行一次条带的间隔深松, 深松深度在35cm, 两个条带深松铲间距130cm。 。

41、深松完成后在农 田地表面进行旋耕, 旋耕后使用镇压辊对农田土壤进行压实, 然后使用麦子播种机对轮作 的麦子进行播种。 麦子播种完成, 使用拖拉机对滴灌毛管进行浅埋铺设。 秋季麦子收获后, 将麦秸均匀收入行间, 等待下一年春季到来, 在下茬玉米播种前将麦秸全量翻耕入20cm的 土壤。 0063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 三轮作物栽培结束后, 土层中作物秸秆分层还田, 如图4所示, 能有效的打破犁底层, 使土壤容重降低0.33g/cm3左右, 土壤孔隙度增加10左右, 可增加 土壤团粒1.5左右; 深松使雨水和灌溉水更好的下渗, 比不深松地块多蓄水22m3/亩左右, 02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比传统耕作增。

42、加7.2左右; 深松使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30左 右; 膜下滴灌的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21左右; 春季低温期间地膜覆盖白天阳光照射 说 明 书 7/9 页 9 CN 108934256 A 9 后, 010cm深的土壤提高温度8左右, 夜间地膜下的土壤温度比露地高2左右; 较干旱 的情况下, 膜下025cm深的土壤含水量比露地高55左右; 速效氮含量为98.06mg/kg, 与 对比例的土壤相比, 增加50左右; 速效钾含量为128.42mg/kg, 增加24左右; 速效磷含量 为43.43mg/kg, 增加33左右; 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488g/kg, 增加0.22左右; 土壤微生 物增。

43、加18.7左右; 膜下滴灌条件肥料的利用率提高28左右。 0064 与对比例相比, 玉米可增产82kg/亩左右, 增产率在21左右; 大豆可增产26kg/亩 左右, 增产率18左右; 麦子可增产76kg/亩左右, 增产率16左右。 0065 实施例4 0066 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 旱灾时常发生, 耕作层土壤较薄, 土壤肥力较低。 0067 第1年种植玉米。 春季玉米播种前使用宽窄行全方位深松机对农田土壤进行宽窄 行的全方位深松, 深松深度为40cm, 全方位深松机尾部携带镇压装置, 将全方位深松和土缝 压实作业结合并同时完成。 使用玉米宽窄行播种机, 进行机械精量播种和作行作业。 使用地 。

44、膜覆盖和滴灌毛管铺设一体机, 同时进行地膜和滴灌毛管的铺设。 秋季玉米收获后, 将玉米 秸秆直接粉碎8cm, 使用旋转犁深翻还田入40cm的土壤中。 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后, 使用旋耕 机进行一次农田上层旋耕, 将上层大块土粉碎打散。 0068 第2年轮作种植麦子。 春季清明节前后麦子播种前, 对已进行玉米秸秆深翻还田的 农田进行一次全方位深松, 深松深度在45cm, 两个深松铲距离为65cm。 深松完毕后在农田地 表面进行旋耕, 然后使用镇压辊进行镇压。 镇压完成后使用麦子播种机对轮作的麦子进行 播种作业。 麦子播种后, 使用拖拉机对滴灌毛管进行浅埋铺设, 生育期使用铺设的滴灌管进 行追肥作业。。

45、 秋季麦子收获后, 将麦秸粉碎20cm, 粉碎后打捆、 收堆, 在麦秸堆上喷洒秸秆腐 熟剂, 对秸秆进行快速腐熟, 腐熟后将秸秆覆盖到农田地表面, 然后使用翻耕机将地表麦秸 翻耕还入25cm土壤。 0069 第3年轮作种植玉米。 春季玉米播种前使用旋耕机在农田土壤表面旋耕一次, 旋耕 机尾部挂带镇压辊进行初步镇压。 使用宽窄行全方位深松机进行一次深松, 深松深度为 45cm, 深松机尾部挂带镇压辊, 对农田土壤进行全方位深松和土缝压实。 使用玉米宽窄行播 种机, 进行机械精量播种和镇压等作业。 最后使用地膜覆盖和滴灌毛管铺设一体机, 同时完 成地膜和滴灌毛管的铺设。 秋季玉米收获后, 将玉米秸。

46、秆直接粉碎8cm, 均匀铺在农田地表 面进行直接地面覆盖还田。 0070 应用本发明方法, 三轮作物栽培结束后, 土层中作物秸秆分层还田, 如图5所示, 能 有效的打破犁底层, 使土壤容重降低0.1g/cm3左右, 土壤孔隙度增加4左右, 可增加土壤 团粒0.5左右; 深松使雨水和灌溉水更好的下渗, 比不深松地块多蓄水11m3/亩左右, 0 2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比传统耕作增加2.3左右; 深松使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8左右; 膜 下滴灌的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0左右; 春季低温期间地膜覆盖白天阳光照射后, 0 10cm深的土壤提高温度4左右, 夜间地膜下的土壤温度比露地高1左右; 较干旱的情况。

47、 下, 膜下025cm深的土壤含水量比露地高30左右; 速效氮含量为84.98mg/kg, 与对比例 的土壤相比, 增加30左右; 速效钾含量为113.92mg/kg, 增加10左右; 速效磷含量为 39.51mg/kg, 增加21左右; 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476g/kg, 增加0.13左右; 土壤微生物 增加7左右; 膜下滴灌条件肥料的利用率提高10左右。 0071 与对比例相比, 玉米可增产45kg/亩左右, 增产率在5左右; 大豆可增产18kg/亩 说 明 书 8/9 页 10 CN 108934256 A 10 左右, 增产率4左右; 麦子可增产42kg/亩左右, 增产率5左右。 。

48、0072 综上所述, 利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 使土壤容重降低0.050.36g/cm3, 土壤孔隙 度增加310, 可增加土壤团粒0.51.5; 0073 深松可使雨水和灌溉水更好的下渗, 一般比不深松地块可多蓄水1122m3/亩, 0 20cm土壤平均含水量比传统耕作条件一般增加2.37.2; 深松可使灌溉水的利用率 提高830; 膜下滴灌的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021; 0074 春季低温期间地膜覆盖白天阳光照射后, 010cm深的土壤一般可提高温度18 , 夜间地膜下的土壤温度比露地高12; 较干旱的情况下, 025cm深的土壤含水量一 般比露地高3055, 随着土层的加深, 水分差异逐渐减小; 0075 可使土壤中速效氮增加3050, 钾增加1024, 磷增加2133, 可使土壤有 机质含量增加0.130.22; 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718.7; 膜下滴灌条件下可使肥料 的利用率提高1028。 0076 本技术方法(因地力、 区域等而异)适应各种土质, 对中低产田作业效果更为明显。 与对比例相比, 玉米可增产4582kg/亩, 增产率在521; 大豆可增产1826kg/亩, 增产 率418; 麦子增产4276kg/亩左右, 增产率516。 007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