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院骨科一种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锁片式髓内钉。
背景技术
临床上股骨骨折病例很多,有股骨颈基底骨折,大粗隆和小粗隆间骨折,大粗隆下骨折,同侧股骨近端、股骨干骨折,肿瘤及病理性骨折发病率逐年提高。临床上对治疗股骨及股骨髁间骨折都采用股骨髓内钉内固定的方式,髓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理论,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早期负重,防止骨的短缩,避免骨折的轴向和旋转畸形。现有技术中与本实用新型最为接近的背景技术为专利申请号:201020616039.3,授权公告号:CN201861740U。
不足之处在于:临床操作不是很方便,体积大使骨质流失较大,易向外松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锁片式髓内钉,使其方便临床操作,减少骨质损失,避免髓内钉的旋转及传统钉产生的Z效应,可提供可控制的滑动加压效果以便减少骨组织的生长应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锁片式髓内钉,材质为钛镍合金,其包括:纵向钉、横向钉和锁片;所述横向钉外侧面上设计有一凹槽;所述锁片穿插在凹槽中;所述横向钉与纵向钉相贯,穿插在纵向钉内;所述横向钉包含:头部、体部和尾部,所述头部、体部和尾部连成一体,所述横向钉头部呈圆椎状,所述体部呈圆柱状,所述尾部有一六角形内凹,所述体部中间致头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凹槽的中心线与横向钉中心线异面;所述凹槽截面为一梯形,开口端为梯形的上底;所述锁片横截面也为一梯形,且梯形下底面与凹槽下底面相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方便临床操作,减少骨质损失,避免髓内钉的旋转及Z效应,可提供可控制的滑动加压效果,可减少骨组织生长所产生的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锁片式髓内钉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尾部7的截面放大图;
图3是图1中锁片3的截面放大图;
其中,1、纵向钉;2、横向钉;3、锁片;4、凹槽;5、头部;6、体部;7、尾部;8、内凹;9、外螺纹;10、凹槽中心线;11、横向钉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锁片式髓内钉,材质为钛镍合金,其包括:纵向钉1、横向钉2和锁片3;所述横向钉2外侧面上设计有一凹槽4;所述锁片3穿插在凹槽4中;所述横向钉2与纵向钉1相贯,横向钉2穿插在纵向钉1内;所述横向钉2包含:头部5、体部6和尾部7,所述头部5、体部6和尾部7连成一体,所述横向钉2头部5呈圆椎状,所述体部6呈圆柱状,所述尾部7有一六角形内凹8,所述体部6中间致头部5设有外螺纹9;所述凹槽中心线10与横向钉中心线11异面;所述凹槽4截面为一梯形,开口端为梯形的上底;所述锁片3横截面也为一梯形,且梯形下底面与凹槽4下底面相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锁片式髓内钉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图1-3中,手术时将骨折复位钻孔穿入纵向钉1后,将横向钉2旋入纵向钉1内,再将锁片3穿插入横向钉2的凹槽4内,最后软组织缝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锁片式髓内钉,避免了传统钉产生的Z效应,同时又可在可控范围内负重滑动,体积大大减少,大大降低了骨质的流失,同时又避免了髓内钉的转动且临床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