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果树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果树尤其是栽植后结果晚、进入盛果期慢的树种(如苹果、梨等)的 常规栽培管理模式,一般为第一年定干、长出3—5个骨干枝,第二年进一 步扩冠,第三年才初步进入初果期,根据管理水平不同,亩产量仅在500 —1500斤左右。要达到亩产量3000—5000斤,一般要在5年以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果树快速进入盛果期的栽 培方法,以提高果树的产量。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使果树快速进入盛果期的栽培方法,所述 的栽培方法包括,
1)栽植时间为春季;
2)苗木高度应在1.3m以上,芽子饱满,枝条充实,二年生;
3)挖出的树穴60-80cm见方,避免出现上口大下口小的问题;
4)在树穴的中央栽植4-5株苗木,在地面以上25—35cm处将各棵苗 木绑缚在一起,再在地面以上45—55cm处进行绑缚,栽植后立即浇一次透 水;
5)水渗下后培土,树穴底层培入作物秸秆,下层培入有机肥和表层熟 土,中层培入有机肥以及化肥和表层熟土,上层培入表层熟土,每层厚18 —22cm;每填一层都要踏实,上层的表层熟土上面覆盖地膜,以保墒、提 高地温;
6)树穴内栽植4株树苗时,中间1株地面以上85—95cm处定干,将 其余3株向外牵拉,使其与中间的1株成75°—80°角,作为3大主枝, 在需要留侧枝部位通过刻芽来培养侧枝;树穴内栽植5株树苗时,中间1 株85—95cm处定干,将其余4株向外牵拉,使其与中间的1株成75°— 80°角,作为4大主枝,在需要留侧枝部位通过刻芽来培养侧枝。
采用这种栽培方法,苹果、梨等结果晚的树种的苗木第一年就可基本 成形,第二年初步形成产量,第三年就可进入盛果期,果树的产量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栽植时间选择在春季,是因为秋季栽植易发生冻害抽干、野兔啃食等 情况。
果树根系的生长环境取决于树穴的大小及树穴的质量。如果树穴外的 土壤结构没有通过挖穴而得到改善,不利于果树根系的生长,即使成活也 长不旺,更无法实现早花、早果、早丰产。只有挖大穴,才能优化土壤结 构,改善土壤的气体、温度、湿度、微生物、肥力等因子。挖穴时应结合 回填施入土杂肥、作物秸秆、无机肥,这对脊薄山地、易板结的黏土地、 盐碱地等尤为重要。作物秸秆应采用易腐烂、肥力高的秸秆,如麦草等。 挖树穴时注意将表层熟土与下部生土分开放置,便于将熟土回填。树穴的 深度约为60-90cm。
回填质量决定了土壤的肥力、通透性及果树的成活率。结合回填,施 入较多的优质土杂肥及麦草等,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通 透性。正确回填处理后应使树穴底层“通透”(作物秸秆等)、下层“改良” (有机肥、表层熟土)、中层“均匀”(有机肥、化肥、表层熟土)、上层“精 细”(表层熟土)。中层使用的有机肥可为精细的有机肥,化肥可采用利于 所栽植果树生长的氮、磷、钾肥以及复合肥等。化肥、有机肥的加入量以 不会对树苗产生“烧伤”为宜。
栽植时应注意掌握栽正、栽直,以使苗木根系充分舒展,不可栽得过 深。栽后应立即浇一次透水。
定干后将其余几株树苗向外牵拉时,将拉绳的一端连接在树苗上,另 一端固定在地面上。“使其与中间的1株成75°—80°角”,是指地面以上 45—55cm处进行了绑缚的部位以上的树苗与中间的1株树苗之间的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