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花蝽的人工繁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小花蝽的人工繁殖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331868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05.25 CN 101331868 B *CN101331868B* (21)申请号 200810118204.X (22)申请日 2008.08.07 A01K 67/033(2006.01) A01G 31/00(2006.01) A23K 1/18(2006.01) A01M 99/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西郊板井村 (72)发明人 张帆 王广鹏 张君明 王兵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龚。
2、燮英 CN 101167533 A,2008.04.30, 全文 . 张安盛等 . 东亚小花蝽若虫对西花蓟马成虫 的捕食作用 .昆虫天敌 .2007, 第 29 卷 ( 第 3 期 ),108-112. 王广鹏等 . 小花蝽人工大量饲养研究进 展. 昆虫天敌 .2005,第27卷(第2期),83-90. (54) 发明名称 一种小花蝽的人工繁殖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花蝽的人工繁殖方法, 包括 : 产卵基质的培育 ; 寄主的饲养 ; 生产工具的 制备 ; 人工饲料的配制 ; 制种 ; 在 25、 RH75、 16L : 8D 光照条件下, 以芸豆芽作为产卵基质, 以 朱砂叶螨或。
3、人工饲料饲养 ; 先将产有小花蝽卵的 芸豆芽放入大托盘中, 再穿插放入带有适量朱砂 叶螨的芸豆苗, 根据小花蝽的龄期来确定适当的 叶螨数量 ; 然后带托盘一起置于养虫笼中饲养小 花蝽。从卵发育到成虫需要 12 16d, 一个生产 周期大约 30d。很适合大量饲养和推广, 为小花蝽 的大量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生物防冶提供 了很大的便利。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王霞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4 页 CN 101331868 B1/2 页 2 1. 一种小花蝽的人工繁殖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4、 1) 产卵基质的培育 配土 : 黑土、 蛭石与草炭土以 1 1 1 的比例混合 ; 种植与培养 : 将配好的土装入育苗钵 (6) 中, 浇足水, 将芸豆种子的种胚向下埋入土 中, 定期浇水, 待出芽后真叶未展开前放入产卵箱 (2 ) 中 ; 2) 寄主的饲养 : 芸豆苗真叶展开后, 去掉顶芽, 接入朱砂叶螨, 在以 25、 RH 75、 16L : 8D 光照条件下, 养虫笼 (1 ) 中饲养, 5 7d 即可供饲 ; 3) 人工饲料的配制 : 以花粉、 水、 柞蚕蛹内含物比例为 1 4 16 配成, 在总量中加入 0.04的山梨酸钾, 以脱脂棉作为载体饲喂 ; 4) 制种 : 将采集来的小。
5、花蝽, 室内以豆蚜繁殖续代, 收集单头饲养 3 代后的小花蝽成 虫, 成虫交尾复壮, 收集小花蝽卵作为生产种子 ; 5) 小花蝽的饲养 : 以芸豆芽作为产卵基质, 以朱砂叶螨和人工饲料饲养 ; 先将产有小花蝽卵的芸豆芽连同育苗钵 (6) 放入大托盘 (7) 中, 再穿插放入带新接种 朱砂叶螨的芸豆苗, 朱砂叶螨成螨与小花蝽卵的数量比为 2 1 ; 然后带托盘 (6) 一起置于 养虫笼 (1 ) 中 ; 在 25-27、 RH 75、 16L : 8D 光照的饲养室内饲养, 定期浇水并补充饲料, 10 15d 即可采收成虫 ; 然后, 将成虫移入产卵箱进行产卵 ; 6) 成虫交尾复壮 : 用吸虫。
6、管吸取一养虫笼 (1 ) 中的雌成虫, 放入小养虫笼中, 再吸取 另一养虫笼 (1 ) 中的雄成虫放入同一小养虫笼中, 待交尾后两天内将所有成虫移入产卵 箱 (2 ) 透光室 (5) 中, 并放入产卵基质及适量饲料, 每天收集一次产卵基质储存或继续扩 繁 ; 7)成虫的贮存 : 采收的小花蝽成虫在温度15, 光照8L : 16D的条件下预处理7d, 其雌 成虫可以在 10的冰箱中存活 46d, 在 15, 12D : 12L 的预处理 4d, 其雌成虫可以在 5的 冰箱中存活 98d ; 8) 卵的收集贮存 : 连同寄主植物一起收集小花蝽卵, 将产卵基质中的小花蝽卵在 5 条件下冷藏 ; 9)。
7、 田间应用 : 将卵以小袋分装, 放置于植物上, 或将带有芸豆芽的成虫直接放置于植 物上, 用于生物防治。 2. 权利要求 1 的繁殖方法, 其中步骤 2) 所述的朱砂叶螨饲养要控制其生长速度, 使叶 螨卵期与小花蝽 1 龄若虫期相遇。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殖方法, 其中步骤6)所述的成虫交尾复壮是指野外采集的小花 蝽成虫, 室内饲养繁殖后代经鉴定后繁殖, 与原有品系互交复壮。 4.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繁殖方法, 其中步骤 8) 所述的产卵基质是活体, 要定期浇水保证 其存活, 以保证小花蝽卵的正常孵化。 5.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繁殖方法, 其中步骤 9) 所述的田间应用要选择植被好、 。
8、避光的地 点, 早、 晚放置。 6. 权利要求 1 或 5 所述的繁殖方法, 其中步骤 9) 所述的田间应用是以卵放置, 并且保 证小花蝽孵化后在其孵化点附近有适量的饲料。 7. 权利要求 1 或 5 所述的繁殖方法, 其中步骤 9) 所述的田间应用是以成虫于傍晚放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331868 B2/2 页 3 置, 并且放入适量的芸豆芽, 以增加成虫在田间的繁殖数量。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331868 B1/8 页 4 一种小花蝽的人工繁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花蝽科昆虫的人工繁殖方法, 特别涉及一种小花蝽的人工繁殖方 法, 属于病虫害生物防治。
9、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带来的农药残留、 环境污染及害虫抗药性等一系列问题, 日益 受到社会关注。1993 年美国政府颁布减少农药使用的政令, 瑞典已成功实施减少农药使用 量 50的计划, 丹麦和荷兰分别限制了 1997 2000 减少农药使用量 50的 “行动计划” 和 “长期作物保护计划” 。我国 “绿色食品和生物农药” 已被政府列为 21 世纪优先发展议程, 并制定了限制部分剧毒农药的使用及农药在食品及饲料中最高残留量的规定。 农作物病虫 害的生物防治、 综合治理是实现大幅度降低化学农药使用的主要途径。 0003 人们对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且价格高。
10、, 从而刺激了绿色农业的 快速发展, 绿色食品生产企业骤然增多, 其防治手段一般以生物防治为主其它防治方法为 辅, 势必对天敌昆虫有强烈的要求, 因此加速天敌昆虫人工规模饲养与商品化生产具有重 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0004 近年来, 由于对化学农药的过度依赖和不合理使用, 造成一些小型次要害虫如蓟 马、 蚜虫、 螨类和粉虱等的爆发性发生, 并且难以控制。而小花蝽恰好对这些小型昆虫具有 较好的防治效果。 同时, 小花蝽属为花蝽科中最大也是包含种类最多的一个属, 遍布世界各 地, 具有分布范围广、 适应性好、 数量多、 捕食性强等特点, 被认为是一类很有利用价值的天 敌昆虫。 0005 基于上述。
11、, 近年来国内外对小花蝽的生物学特性做了大量的研究。小花蝽为不全 变态昆虫, 其生活史经历卵 - 若虫 - 成虫三个阶段, 小花蝽若虫一般 3 5 龄。通过对小花 蝽一系列的研究, 人们便尝试着进行大规模饲养。 0006 虽然, 国外对小花蝽的研究应用较早, 但主要内容集中在生物学、 分类学和分子生 物学等方面, 人工饲养方面研究相对较少, 尚未具备大量饲养小花蝽的能力。同时, 由于技 术保护的缘故, 我们很难掌握国外的饲养技术。 因此, 为了适应绿色农业的发展对小花蝽的 需求, 急需摸索出一套可行的大量饲养小花蝽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通过借鉴前人经验, 展开了对小花蝽大量繁殖相。
12、关技术的研究, 因此, 摸索 出了一种小花蝽大量繁殖的生产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0008 1) 产卵基质的培育 0009 配土 : 黑土、 蛭石与草炭土以 1 1 1 的比例混合 ; 0010 种植与培养 : 将配好的土装入育苗钵 6 中, 浇足水, 将芸豆种子的种胚向下埋入土 中, 定期浇水, 待出芽后真叶未展开前放入产卵箱 2 中 ; 0011 2) 寄主的饲养 : 芸豆苗真叶展开后, 去掉顶芽, 接入朱砂叶螨, 在以 25、 RH 说 明 书 CN 101331868 B2/8 页 5 75、 16L:8D 光照条件下, 养虫笼 1 中饲养, 大约 5 7d 即可供饲 ; 0012 。
13、3) 人工饲料的配制 : 以花粉、 水、 柞蚕蛹内含物比例为 1 4 16 配成, 在总量中 加入 0.04的山梨酸钾, 以脱脂棉作为载体饲喂 ; 0013 4) 制种 : 将采集来的小花蝽, 室内以豆蚜繁殖续代, 收集单头饲养 3 代后的小花蝽 成虫, 成虫交尾复壮, 收集小花蝽卵作为生产种子 ; 0014 5) 小花蝽的饲养 : 0015 以芸豆芽作为产卵基质, 以朱砂叶螨和人工饲料饲养 ; 0016 先将产有小花蝽卵的芸豆芽连同育苗钵 6 放入大托盘 7 中, 再穿插放入带新接种 朱砂叶螨的芸豆苗, 朱砂叶螨成螨与小花蝽卵的数量比为 2 1 ; 然后带托盘 6 一起置于养 虫笼 1 中 。
14、; 在 25 27、 RH 75、 16L:8D 光照的饲养室内饲养, 定期浇水并补充饲料, 约 10 15d 即可采收成虫 ; 然后, 将成虫移入产卵箱进行产卵 ; 0017 6) 成虫交尾复壮 : 用吸虫管吸取一养虫笼 1 中的雌成虫, 放入小养虫笼中, 再吸 取另一养虫笼 1 中的雄成虫放入同一小养虫笼中, 待交尾后两天内将所有成虫移入产卵箱 2 透光室 5 中, 并放入产卵基质及适量饲料, 每天收集一次产卵基质储存或继续扩繁 ; 0018 7) 成虫的贮存 : 采收的小花蝽成虫在温度 15, 光照 8L:16D 的条件下预处理 7d, 其雌成虫可以在 10的冰箱中存活 46d, 在 1。
15、5, 12D:12L 的预处理 4d, 其雌成虫可以在 5的冰箱中存活 98d ; 0019 8) 卵的收集贮存 : 连同寄主植物一起收集小花蝽卵, 将产卵基质中的小花蝽卵在 5条件下冷藏 ; 0020 9) 田间应用 : 将卵以小袋分装, 放置于植物上, 或将带有芸豆芽的成虫直接放置 于植物上, 用于生物防治。 0021 步骤 5) 所述小花蝽的饲养是指直接将小花蝽卵放入无土栽培养虫笼 1” 中的芸豆 苗上, 再穿插放入带有适量朱砂叶螨的芸豆苗, 朱砂叶螨的数量根据小花蝽的龄期来确定 ; 在 25 27、 RH 75、 16L:8D 光照的饲养室内饲养, 定期浇水并补充饲料, 约 10 15。
16、d 即 可采收成虫 ; 然后, 将成虫移入产卵箱进行产卵。 0022 步骤 2) 所述的朱砂叶螨饲养要适当控制其生长速度, 尽量使叶螨卵期与小花蝽 1 龄若虫期相遇。 0023 步骤 5) 所述小花蝽的龄期为小花蝽 1 至 2 龄若虫, 所述若虫与朱砂叶螨的比例为 1 10。 0024 步骤 5) 所述的小花蝽龄期为小花蝽 1 龄若虫, 且所述的朱砂叶螨为卵期叶螨。 0025 步骤 6) 所述的成虫交尾复壮是指野外采集的小花蝽成虫, 室内饲养繁殖后代经 鉴定后繁殖, 与原有品系互交复壮。 0026 步骤 8) 所述的产卵基质是活体, 要定期浇水保证其存活, 以保证小花蝽卵的正常 孵化。 002。
17、7 步骤 9) 所述的田间应用要选择植被好、 避光的地点, 早、 晚放置。 0028 步骤 9) 所述的田间应用是以卵放置, 并且保证小花蝽孵化后在其孵化点附近有 适量的饲料。 0029 步骤 9) 所述的田间应用是以成虫放置, 并且放入适量的芸豆芽, 以增加成虫在田 间的繁殖数量, 最好傍晚放置。 说 明 书 CN 101331868 B3/8 页 6 0030 本发明所述的繁殖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 0031 1、 本发明所述繁殖方法, 提高了小花蝽若虫的存活率和发育速度 ; 0032 2、 本发明所述繁殖方法, 增加了小花蝽成虫获得率和产卵量 ; 0033 3、 本发明所述繁殖方法使小花蝽。
18、的饲养更方便, 成虫获得率相对增加 ; 0034 4、 本发明所述繁殖方法, 使产卵量也相对提高 ; 0035 5、 本发明所使用饲料中各营养成分的比例是通过长期摸索的结果, 饲料的配比及 其各营养成分的调配更合理, 对小花蝽的生长发育及产卵更加有利 ; 0036 6、 本发明采用的产卵基质更利于小花蝽的发育生长及产卵 ; 0037 7、 本发明所述繁殖方法采用的饲养密度相对而言更加合理, 更适于小花蝽的饲 养。如 : 在 25、 RH 75、 16L:8D 光照条件下, 以芸豆芽作为产卵基质, 以朱砂叶螨或人工 饲料饲养, 从卵发育到成虫需要 12 16d, 一个生产周期大约 30d。每饲养。
19、室 (10m2) 内一 次可繁殖小花蝽 20 万头左右。 0038 8、 本发明所述的繁殖方法, 掌握的田间放养时间、 采取的相应措施, 保证了小花蝽 卵及成虫的利用率和成活率。 0039 9、 本发明所述的繁殖方法中还采取了相应的复壮措施, 从而小花蝽的后代个体更 优良, 更利于小花蝽的大量繁殖。 0040 10、 本发明所述的繁殖方法很适合大量饲养和推广, 为小花蝽的大量生产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为生物防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0041 图 1 是小花蝽大量繁殖流程图 ; 0042 图 2 是本发明饲养小花蝽的养虫笼示意图 ; 0043 图 3 是本发明饲养小花蝽的产卵箱示意图 ;。
20、 0044 图 4 是本发明饲养小花蝽的无土栽培养虫笼示意图 ; 0045 图 5 是 4 种产卵基质对小花蝽单雌产卵量的影响 ; 0046 图 6 是 4 种产卵基质对小花蝽雌成虫寿命的影响 ; 0047 图 7 是 4 种产卵基质对小花蝽卵孵化率的影响 ; 0048 图 8 是 4 种产卵基质对小花蝽产卵前期的影响 ; 0049 图 9 是 4 种产卵基质对小花蝽产卵期的影响 ; 0050 图 10 是 4 种产卵基质上的日平均产卵量曲线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实施例 1 0052 1、 生产工具 0053 1) 吸虫管 : 0054 大吸虫管 : 一次吸入多头成虫或若虫。取内直径。
21、为 2.5cm、 高为 10cm 的有机玻璃 管和两个大小与管口相匹配的橡皮塞, 在每个橡皮塞的中央打一个8mm的孔, 然后将2ml的 移液管分别插入两个橡皮塞内, 插入的方法一个是将移液管的尖端从橡皮塞直径小的一端 插入, 另一个是将移液管的尖端从橡皮塞直径大的一端插入, 将前者的移液管尖端在直径 说 明 书 CN 101331868 B4/8 页 7 为 4mm 处切断 ( 以利于吸虫 ), 插入有机玻璃管作为吸虫的一端 ; 后者是用刀贴着橡皮塞将 移液管的尖端切断, 用 120 目的纱网包住橡皮塞直径小的一端插入有机玻璃管 ( 防止将虫 吸入口内 ), 将医用橡皮管套在移液管末端上, 作。
22、为吸气的一端。 0055 用途 : 主要用于吸取数量较多的小花蝽若虫或成虫个体。 0056 小吸虫管 : 一次吸入一头成虫或若虫。取 2ml 的移液管一支, 将其尖端在直径为 4mm 处切断, 末端用 120 目的纱网包住将医用橡皮管套上即可。 0057 用途 : 主要是吸取一头小花蝽若虫或成虫个体时使用。 0058 2) 养虫笼 : 0059 由于小花蝽的生长发育和存活依赖于活体植物, 而以往的饲养工具仅为小型的器 具不能满足活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空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在试验中设计了一种便 于操作的养虫笼 1 如图 2(A) 所示, 由铝合金框为支架, 上部用玻璃密封以利于透光, 为。
23、了 便于操作前面采用玻璃拉门 1, 为了防止小花蝽若虫爬出, 在拉门的槽中放入海绵垫, 另外, 为了方便移动用硬塑板将底部密封, 其余各面以尼龙纱网 2 密封。使用中的养虫笼 1 如图 2(B) 所示。将产有卵的芸豆芽连同育苗钵 6 放入大托盘 7 中, 然后带托盘一起置于养虫笼 1 中, 随后将养虫笼 1 摆放在饲养室内的架子上。这样子放置主要是为便于统一管理和流 水线操作。 0060 小养虫笼 : 制作工艺同大养虫笼相同, 仅仅是大小上不同。 0061 3) 产卵箱 : 0062 发明人根据小花蝽成虫的趋光性, 同时制作了一种更便于操作的产卵箱 2 , 使用 中的产卵箱 2 如图 3 所示。
24、。该产卵箱 2 分为暗室 4 和透光室 5, 为了操作方便, 两室均采 用玻璃拉门 1, 暗室的门用黑膜粘上。透光室 5 其他各面蒙尼龙纱网, 暗室 4 用不透光黑布 封严。两室之间挂黒布帘, 布帘只有上部固定在两室之间的支架上, 下部可以自由移动。使 用时将成虫和产卵基质放入透光室 5, 将带有卵和少量成虫的产卵基质移入暗室 4, 将产卵 基质直接通过中间的布帘移入暗室 4, 这样可以避免成虫的逃逸。 0063 4) 饲养条件 0064 在温度 25 30, 相对湿度 (RH)50 70, 光照大约为 14L:10D 的室内。控温 设备为 KFR-35GW/22 型海尔空调, 控湿设备为 D。
25、efensor 加湿器, 光照设备为普通日光灯。 0065 2、 生产方法 0066 大量繁殖生产的流程如图 1 所示。下面对小花蝽的饲养进行说明 : 0067 产卵基质的培育 0068 配土 : 黑土、 蛭石与草炭土以 1 1 1 的比例混合 ; 0069 种植与培养 : 将配好的土装入育苗钵 6 中, 浇足水, 将芸豆种子的种胚向下埋入土 中, 定期浇水, 待出芽后真叶未展开前放入产卵箱 2 中 ; 0070 寄主的饲养 : 芸豆苗真叶展开后, 去掉顶芽, 接入朱砂叶螨, 在以 25、 RH 75、 16L:8D 光照条件下, 养虫笼 1 中饲养, 大约 5 7d 即可供饲 ; 0071 。
26、在朱砂叶螨的饲养过程中要适当控制朱砂叶螨的龄期, 尽量使其卵期与小花蝽 1 龄若虫期相遇, 具体操作方法很多, 如 : 通过调节温、 湿度控制叶螨卵的孵化 ; 孵化后, 控制 喂养的饲料以前控制饲养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等, 采取诸如此类的措施都可达到预期的效 果。 说 明 书 CN 101331868 B5/8 页 8 0072 人工饲料的配制 : 以花粉、 水、 柞蚕蛹内含物比例为 1 4 16 配成, 在总量中加 入 0.04的山梨酸钾, 以脱脂棉作为载体饲喂 ; 0073 制种 : 将采集来的小花蝽, 室内以豆蚜繁殖续代, 收集单头饲养 3 代后的小花蝽成 虫, 成虫交尾复壮, 收集小花蝽卵。
27、作为生产种子 ; 0074 小花蝽的具体饲养 0075 在 25、 RH 75、 16L:8D 光照条件下, 以芸豆芽作为产卵基质, 即采用芸豆芽为 小花蝽大量饲养的产卵基质。以朱砂叶螨或人工饲料饲养。 0076 饲养过程中要注意 : 根据小花蝽的龄期来确定适当的叶螨数量, 防止其低龄若虫 被过多叶螨产生的丝粘住而死亡。适当控制朱砂叶螨的龄期, 尽量使其卵期与小花蝽 1 龄 若虫期相遇, 可以提高低龄小花蝽的成活率, 由于捕食过程中消耗能量少, 所以可以加快其 发育速度。 0077 将产有卵的芸豆芽 20 株连同育苗钵 6 放入大托盘 7 中, 穿插放入带有朱砂叶螨的 芸豆苗 10 株 ( 最。
28、好, 每次放入几株, 分期放入 ), 然后带托盘一起置于上述的养虫笼中, 在 25、 RH 75、 16L:8D 光照条件下饲养, 定期浇水并补充饲料, 大约 10 15d 即可采收成 虫。 0078 然后, 将带有可以采收成虫的芸豆苗移入产卵室 2 的暗室 4 中, 在暗室 4 中放入 忌避剂或在透光室 5 中放入引诱剂, 以促使成虫进入透光室 5 中, 并在透光室 5 中放入产卵 基质及适量饲料, 待大多数小花蝽回到透光室 5 后, 收集产卵基质, 将剩余的少量小花蝽用 吸虫管收集, 此时, 收集的成虫即可应用于田间防止害虫, 或者, 用吸虫管吸取部分成虫用 于成虫的交尾复壮, 从而用于再。
29、次繁殖。 0079 如此重复, 等成虫产卵后, 连同产卵基质一起收集小花蝽卵, 需要如此重复 10-13d, 一般产卵期大约十几天。 0080 从卵发育到成虫需要 12 16d, 一个生产周期大约 30d。每饲养室 (10m2) 内一次 可繁殖小花蝽 20 万头左右。 0081 3、 成虫交尾复壮 0082 用吸虫管吸取一养虫笼中的雌成虫, 取出放入小养虫笼中, 再吸取另一养虫笼中 的雄成虫放入同一养虫笼中, 待交尾后两天内将所有成虫移入产卵箱透光室中, 并放入产 卵基质及适量饲料, 每天收集一次产卵基质储存或继续扩繁。 0083 收产卵基质前先将产卵基质移入暗室中, 在透光室中放引诱剂或在暗。
30、室中放入忌 避剂, 待大多数小花蝽回到透光室后收集产卵基质, 将剩余的少量小花蝽用吸虫管收集后 放回透光室中, 再放入产卵基质和饲料, 如此重复 10-13d( 产卵期大约十几天 )。 0084 特别说明 : 一般同一养虫笼中的个体为同一品系, 为避免退化而去另一品系的成 虫交尾, 此外, 由于室内饲养时间过长易造成小花蝽品系退化而降低繁殖力, 故应定期野外 采集小花蝽成虫, 室内饲养繁殖后代经鉴定后繁殖, 补充种质资源 ( 品系 ), 与原有品系互 交复壮。 0085 4、 小花蝽成虫存放处理 0086 小花蝽成虫在温度15, 光照8L:16D的条件下预处理7d, 其雌成虫可以在10的 冰箱。
31、中存活 46d。在 15, 12D:12L 的预处理 4d, 其雌成虫可以在 5的冰箱中存活 98d。 0087 5、 小花蝽卵的收集与贮存 : 成虫产下卵后, 将所有卵一起收集起来, 连同产卵基质 说 明 书 CN 101331868 B6/8 页 9 及小花蝽卵在 5条件下冷藏, 15d 内其孵化率可以保持在 75以上。 0088 6、 田间应用 : 将卵以小袋分装置于植物上, 或将带有芸豆芽的成虫直接置于植物 上, 用于生物防治。 0089 实施例 2 0090 1、 生产工具 : 无土栽培养虫笼 0091 使用大养虫笼饲养小花蝽的过程中发现浇水的量很难控制, 且不便操作, 为此, 发 。
32、明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无土栽培养虫笼 1” , 使用中的无土养虫笼 1” 如图 4 所示。无土栽培 养虫笼 1” 的主体是铝合金框架, 整个养虫笼的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上面的部分是养虫 室, 其位于育苗孔上面的部分, 养虫室的顶部用玻璃封顶 ( 利于透光 ), 其中一侧面设有拉 门1, 所述拉门1的材料是有机玻璃, 并且拉门1上设有拉手, 所述的拉手上及框架上各设有 两个磁扣, 拉门 1 上的磁扣与框架上的磁扣相对应, 为了防止小花蝽的爬出, 在门的四边都 粘有海绵条, 养虫室的其余各侧面用尼龙纱网 2 密封。 0092 下面部分是营养液室, 即育苗孔以下的部分, 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用塑料。
33、制成 的放置营养液的水槽 3, 水槽的正面有拉手以便于操作, 在架子上有供水槽来回滑动的滑 道, 营养液室水槽除外的其他部分均采用玻璃密封, 目的是减少水分蒸发。 0093 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泡沫板的四周和种苗孔的周围要用脱脂棉密封, 避免小花蝽 爬入营养液室。另外, 加水时要将水槽慢慢拉出少许, 避免伤到植物根部。 0094 2、 生产方法 : 繁殖生产的方法主要如图 1 所示。操作方法是先将小花蝽卵放置在 芸豆苗上, 卵孵化后, 在养虫室中穿插放入带有朱砂叶螨的芸豆苗10株(最好, 每次放入几 株, 分期放入 ), 除上述应注意事项外, 其它操作步骤与实施例 1 所述基本一致。 0095 。
34、使用无土栽培养虫笼, 更方便统一处理和操作, 即使生产规模再大也不会影响小 花蝽的成活率、 产卵率及其卵的孵化, 相反, 管理起来更省时省力, 很适合大量饲养和推广, 为小花蝽的大量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生物防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0096 实施例 3 对比实验处理 0097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0098 实验材料 : 选取四种产卵基质芸豆芽、 芸豆叶、 黄豆芽和蚕豆芽。 0099 特别说明 : 实验仪器用到体视显微镜 (Motic-SFC-11C-N2GG) : 麦克奥迪实业集团 有限公司生产, 其用于观察计数卵量, 除此之外的生产工具、 其它饲养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同 大量生产一致。 0。
35、100 2、 结果与分析 0101 1)4 种产卵基质的选择性 0102 小花蝽除了在黄豆芽和蚕豆芽上的日平均产卵量之间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外, 其余 处理间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在蚕豆芽上的日平均产卵量最少为 1.4 粒, 在芸豆芽上日 平均产卵量最多为 12.7 粒, 芸豆叶上为 7.8 粒, 蚕豆芽上为 1.7 粒, 具体如表 1 所示。 0103 表 1 小花蝽对 4 种产卵基质的选择性 0104 产卵基质 日均产卵量 ( 粒 ) 日均产卵量最大值 ( 粒 ) 日均产卵量最小值 ( 粒 ) 说 明 书 CN 101331868 B7/8 页 10 芸豆芽 12.71.5a 17.6 9.5。
36、 芸豆叶 7.80.8b 9.6 5.9 黄豆芽 1.70.3c 1.0 2.7 蚕豆芽 1.40.3c 0.2 2.2 0105 表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 统计分析使用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 不同处理间的 差异显著性 (P 0.05) 用数字后的不同字母表示。 0106 2)4 种产卵基质对小花蝽单雌产卵量的影响 0107 在4种产卵基质中, 芸豆芽上小花蝽的单雌产卵量最多, 为68.3粒, 黄豆芽上最少 为 48.4 粒, 且二者之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其它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小花蝽单雌产卵量 大小依次为 : 芸豆芽芸豆叶蚕豆芽黄豆芽, 说明可能芸豆芽的某些特征 ( 如表面结 构、 气味。
37、等 ) 更适于小花蝽产卵, 而黄豆芽的某些特征则不适于产卵或抑制产卵, 不适于作 为小花蝽的产卵基质, 具体如图 5 所示。 0108 3)4 种产卵基质对小花蝽雌成虫寿命的影响 0109 小花蝽雌成虫的寿命在 4 种产卵基质上差异不显著, 其中最长的表现在蚕豆芽上 为 15.9d, 最短的表现在芸豆芽和黄豆芽上均为 14.3d, 具体见表 2, 图 6 示。 0110 表 2 4 种产卵基质对产卵量、 产卵前期、 产卵期和成虫寿命的影响 0111 0112 表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 统计分析使用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 不同处理间的 差异显著性 (P 0.05) 用数字后的不同字母表示。 0。
38、113 4)4 种产卵基质对小花蝽卵孵化率的影响 0114 由图 7 可以看出, 4 种产卵基质上小花蝽的卵的孵化率从高到低依次是芸豆芽 95、 芸豆叶 93、 蚕豆芽 81和黄豆芽 76。后两者孵化率相对较低的原因是 4d 以后 其中有些基质就开始出现腐烂或萎蔫现象 ( 其中腐烂较为严重 ), 因此其上的卵不能孵化, 孵化率降低。试验中芸豆芽未出现此种现象, 且其孵化率在 4 种产卵基质中最高, 虽然其孵 化高峰出现在第 3d 比芸豆叶迟 1d, 但是第 5d 时 2 种产卵基质上小花蝽卵的孵化率几乎相 同, 因此从卵的孵化时间和孵化率上评价芸豆芽亦是小花蝽大量饲养适宜的产卵基质。芸 豆叶上。
39、小花蝽卵的孵化高峰出现最早在第 2d, 这可能是由于叶脉较茎和芽要细, 所以温度 说 明 书 CN 101331868 B8/8 页 11 可能稍高, 因此孵化要早于其他 3 种基质 ; 另外, 芸豆叶在试验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萎蔫现 象, 但是由于卵主要产在主叶脉和叶柄上, 对小花蝽卵的孵化几乎没有影响, 具体如图 7 所 示。 0115 5)4 种产卵基质对小花蝽产卵前期的影响 0116 小花蝽的产卵前期由长到短依次为 : 蚕豆芽、 黄豆芽、 芸豆叶、 芸豆芽。 芸豆芽上最 短为 2.2d, 蚕豆芽上最长为 2.9d, 二者之间差异显著。此外, 芸豆叶上为 2.4d, 与蚕豆芽之 间差异也达。
40、到了显著水平。其余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 ( 表 2)。 0117 说明蚕豆芽上可能含有某种物质不利于东亚小花蝽的生殖发育产卵, 从而拖延其 产卵期, 在没有其他合适的产卵基质时只有被迫产卵, 这点正与选择性产卵的结果相吻合。 相比之下芸豆芽上不含有不利于产卵的物质, 产卵前期较短, 具体见图 8 示。 0118 6)4 种产卵基质对东亚小花蝽的产卵期的影响 0119 小花蝽在芸豆叶上产卵期最长为 11.0d, 在黄豆芽上最短为 10.4d, 但 4 种基质处 理间差异不显著 ( 表 2)。 0120 由图 9 可以看出黄豆芽上小花蝽产卵期最短, 可以说明表皮组织的硬度对小花蝽 的产卵有很大的影响。
41、, 小花蝽趋向于在嫩的地方产卵, 这一点与产卵部位观察得出了同样 的结论, 所以在大量饲养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保证产卵基质嫩的特性。 0121 7) 小花蝽在 4 种产卵基质上的日平均产卵量曲线比较 0122 由图 10 可以看出, 黄豆芽和蚕豆芽上出现了明显的双峰曲线, 而芸豆芽和芸豆叶 上基本上是单峰曲线, 东亚小花蝽在芸豆芽上的产卵高峰期最早出现在第 4d, 芸豆叶和蚕 豆芽均出现在第5d, 而后下降, 而黄豆芽上第4d8d的日平均产卵量除第6d略有下降外, 其它各天较为平稳, 最高点出现在第 8d。芸豆芽和黄豆芽上东亚小花蝽的日平均产卵量大 于 2 粒的产卵日期为第 3d 12d, 蚕豆芽为第 3d 13d, 芸豆叶为第 3d 14d。从产卵曲 线可以看出东亚小花蝽在芸豆芽上产卵较为集中, 但是 4 种产卵基质之间差异不明显。 说 明 书 CN 101331868 B1/4 页 12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331868 B2/4 页 13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331868 B3/4 页 14 图 5 图 6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331868 B4/4 页 15 图 9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