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业上的害虫、害螨。
背景技术
稻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主要有三个 方面:1.刺吸水稻汁液。稻飞虱的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稻丛下部,用刺吸口器刺 进水稻茎杆组织内吸食汁液,并且在取食时唾腺分泌一种有毒物质,破坏稻株 组织,被害茎杆上出现许多褐色斑点,危害严重时,禾丛基部呈黑褐色,并渐 渐全株枯死。虫量大时,常在短期内使水稻青枯而死,稻田成片死杆倒伏。在 水稻生长后期大量发生危害时,若孕穗期受害,往往不能出穗或成空粒穗;若 抽穗后被害,则影响稻谷饱满度,千粒重减轻,瘪谷率增加。2.产卵刺伤。稻 飞虱雌虫产卵时,以尖锐的产卵管刺入叶鞘与茎杆组织造成大量伤口,破坏输 导组织,阻碍营养物质的输送。3.引起病害发生。稻飞虱是某些水稻病毒病的 传播媒介,并且通过取食、产卵造成的伤口,有利于某些水稻病害的侵染。
在水稻害虫防治药剂选择上,许多高毒、高残留的有机磷农药被国家明令 禁止使用。长期以来,稻飞虱的防治依赖吡虫啉、扑虱灵等高效、持效期长的 药剂。遗憾的是,据农业部病虫害抗药性监测实验室多年的调查与研究,部分 地区的稻飞虱对吡虫啉等药剂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效果很差。
烟粉虱、白粉虱、叶蝉、蚜虫等同翅目害虫,由于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 快,繁殖数量多,世代重叠严重,防治起来很困难,同时容易产生抗药性。
因此,寻找具有预防和延缓抗性产生并能有效对付抗性害虫的防治办法显 得尤为重要。
用没有交互抗性的新农药来防治害虫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但目前开发一 个新农药需筛选1万~1.2万个化合物,耗资1.2~1.5亿美元,开发周期为5~10 年,很难赶上害虫产生抗性的速度。其他的方法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 换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难真正起到明显的效果。
丁烯氟虫腈是在氟虫腈基础上开发的新化合物,属苯基吡唑类杀虫剂。丁 烯氟虫腈杀虫谱甚广,对众多害虫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如半翅目、鳞翅目、缨 翅目、鞘翅目等害虫。同时,对环戊二烯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 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亦十分有效。丁烯氟虫腈的活性与氟虫腈相当,对水生生 物的毒性相对降低。
哒螨灵又名速螨灵、哒螨酮、牵牛星等,为高效、广谱杀螨剂,无内吸性, 对叶螨、全爪螨、小爪螨、合瘿螨等食植性害螨均具有明显防治效果,而且对 卵、若螨、成螨均有效,对成螨的移动期亦有效。
目前,丁烯氟虫腈和哒螨灵复配应用于防治害虫尚无人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的农 药组合物。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农药组合物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农药组合物,其中的活性成分为丁烯氟虫腈和哒螨灵。
上述农药组合物在防治农业害虫、害螨上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丁烯氟虫腈和哒螨灵作为活性成分, 添加一定辅料配制成一定剂型的农药组合物,产生了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 明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极好的增效作用,组合物的杀虫效果比单剂 有了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施药用工和成本,也减小了对环 境的不良影响和农药残留;(2)本发明组合物中的两种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不同, 组合物的应用能延缓或克服害虫的抗药性,延长单剂的使用寿命;(3)本发明 组合物防治害虫的同时能兼治害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 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申请人在对稻飞虱抗药性研究中,发现丁烯氟虫腈对抗吡虫啉的稻 飞虱活性高,通过进一步将丁烯氟虫腈与其它已知农药成分复配,发现了丁烯 氟虫腈与哒螨灵复配,对飞虱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发明组 合物可以用来防治多种植物上的害虫并兼治害螨,尤其是同翅目害虫,更尤其 是稻飞虱、叶蝉、烟粉虱和白粉虱等同翅目害虫。
本发明组合物以丁烯氟虫腈和哒螨灵为活性成分,丁烯氟虫腈与哒螨灵的 重量份数比在30∶1~1∶50,进一步优选为1∶5~1∶3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 用的辅料,制剂中有效成分丁烯氟虫腈和哒螨灵累积量为组合物总重量的 5~70%,优选11~51%。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将含这些有效成分丁烯氟虫腈和哒螨灵 的原药与适当的辅料制成农业上可用的任意剂型;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 可以根据所需防治的作物、所处环境条件、防治方法、防治成本等各类因素, 优选的剂型是可湿性粉剂、水乳剂、乳油、微乳剂、水分散粒剂(或水分散片 剂)、悬浮剂。
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辅料包括溶剂、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稳定剂、增 稠剂、pH调节剂、防冻剂、赋形剂、填料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 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根据需要选择不同辅料配制成相应剂型。上述辅料都 是农药制剂中常用的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
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制剂的加工工艺,采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是农药制剂加 工工艺中常用的方法。
本发明所描述的产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 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 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实施例1
将原药(本申请文件中原药指丁烯氟虫腈和哒螨灵,以下不再赘述)、各种 助剂及填料等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配制成可湿性粉剂。例如如下 配方:
丁烯氟虫腈 20%
哒螨灵 1%
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 2%
白碳黑(填充剂) 5%
乙烯吡咯烷酮(粘合剂) 3%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 6%
凹凸棒石(填料) 补足至100%。
实施例2
除配方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配制方法基本相同。配方如下:
丁烯氟虫腈 2%
哒螨灵 68%
茶枯粉(表面活性剂) 5%
聚乙烯醇(分散粘合剂) 8%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 9%
膨润土(填料) 补足至100%
实施例3
分别加入溶剂、原药、乳化剂,混合均匀,必要时用热水浴加热溶解,即 得到透明状丁烯氟虫腈·哒螨灵乳油。例如如下配方:
丁烯氟虫腈 1%
哒螨灵 15%
农乳500号(乳化剂) 8%
农乳700号(乳化剂) 3%
乙醇(助溶剂) 8%
二甲苯(溶剂) 补足至100%
实施例4
除配方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配制方法基本相同。配方如下:
丁烯氟虫腈 1%
哒螨灵 10%
农乳500号(乳化剂) 6%
乙醇(助溶剂) 7%
农乳2201号(乳化剂) 3%
二甲苯(溶剂) 补足至100%
实施例5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和共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 抗冻剂等混合一起,成为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到油相或将油 相加入到水相,形成分散性良好的水乳剂。例如如下配方:
丁烯氟虫腈 3%
哒螨灵 15%
聚乙烯醇(分散粘合剂) 2%
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乳化剂) 3.5%
农乳2201号(乳化剂) 5%
二甲基甲酰胺(溶剂) 12%
乙二醇(防冻剂) 4%
有机硅(消泡剂) 0.4%
水 补足至100%
实施例6
将原药与粉状载体、润湿展着剂及粘结剂等进行混合粉碎,再经水捏合后, 加入装有一定规格筛网的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再经干燥、筛分(按筛网范 围)即得丁烯氟虫腈·哒螨灵水分散粒剂。例如如下配方:
丁烯氟虫腈 45%
哒螨灵 1.5%
乙醇(助溶剂) 5%
农乳500号(乳化剂) 1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FC(渗透剂) 10%
正丁醇(溶剂) 补足至100%
实施例7
除配方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配制方法基本相同。配方如下:
丁烯氟虫腈 1%
哒螨灵 50%
乙醇 3%
农乳500号(乳化剂) 5%
农乳600号(乳化剂) 3%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FC(渗透剂) 7%
正丁醇(溶剂) 补足至100%
实施例8
以水为介质,将原药、分散剂、助悬剂和防冻剂等加入到砂磨釜中,进行 研细,制成丁烯氟虫腈·哒螨灵悬浮剂。例如如下配方:
丁烯氟虫腈 0.5%
哒螨灵 20%
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分散剂) 6%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 3%
硅酸镁铝(助悬剂) 0.5%
乙二醇(防冻剂) 7%
磷酸三丁酯(消泡剂) 2%
硅油(消泡剂) 0.2%
水 补足至100%
实施例9
除配方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配制方法基本相同。配方如下:
丁烯氟虫腈 0.5%
哒螨灵 10%
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分散剂) 4%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 3%
硅酸镁铝(助悬剂) 0.5%
乙二醇(防冻剂) 5%
磷酸三丁酯(消泡剂) 2%
硅油(消泡剂) 0.2%
水 补足至100%
实施例10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等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加入到水中,搅 拌均匀,制成丁烯氟虫腈·哒螨灵微乳剂。例如如下配方:
丁烯氟虫腈 5%
哒螨灵 0.5%
乙醇(溶剂) 4%
农乳500号(乳化剂) 2%
可溶性淀粉(乳化剂) 1%
环氧大豆油(稳定剂) 0.5%
蓖麻油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乳化剂) 0.5%
水 补足至100%
实施例11
除配方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配制方法基本相同。配方如下:
丁烯氟虫腈 5%
哒螨灵 5%
乙醇(溶剂) 7%
农乳500号(乳化剂) 8%
尿素(密度调节剂) 1%
有机硅油(消泡剂) 0.5%
蓖麻油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乳化剂) 2%
水 补足至100%
生物活性测定
1、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试验药剂采用原药,用溶剂溶解后加入乳化剂,用水稀释到合适的浓度。 每个药剂处理设5~7个浓度梯度,并设空白清水对照。试验采用稻茎浸渍法。 稻茎浸渍在药液中的时间为30秒。待稻茎上的药液风干后将稻茎根部用棉花球 包裹保湿,放置于一次性塑料杯中。每处理三个重复,每个重复接20头三龄若 虫。接虫后,将稻茎置于16H/8H光照恒温培养箱中(27摄氏度)培养。药后 4天检查试验结果,统计死亡率。
以各个处理有效成份浓度(μg/m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抑制率转化成的 机率值为因变量Y,使用专业数据统计软件DPS处理,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式和 抑制中浓度LC50。
依孙云沛法计算出各药剂的毒力指数及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CTC≤80 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丁烯氟虫腈和哒螨灵在30∶ 1~1∶50之间混配,对稻飞虱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表1丁烯氟虫腈与哒螨灵复配对稻飞虱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及配比 致死中浓度LC50(ug/ml) 共毒系数(CTC) 丁烯氟虫腈(A) 3.58 / 哒螨灵(B) 18.96 / A∶B(30∶1) 3.02 121.73 A∶B(20∶1) 2.44 152.62 A∶B(10∶1) 1.78 217.14 A∶B(5∶1) 1.42 291.53 A∶B(1∶1) 2.17 277.55 A∶B(1∶5) 2.79 396.02 A∶B(1∶10) 3.25 419.53 A∶B(1∶20) 3.42 460.23 A∶B(1∶30) 4.18 398.37 A∶B(1∶40) 4.52 379.68 A∶B(1∶50) 4.78 365.83
2.田间防效试验
采用喷雾处理,于虫害发生始盛期开始施药,药后3天检查试验结果。防效 计算方法均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详见田间 防效实施例1-11。
田间防效试验1
防治对象为稻飞虱(田间褐飞虱与白背飞虱混合种群,其中褐飞虱比例约 为80%。试验地点为安徽怀宁,抗性监测的结果表明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高水 平抗性)。将实施例1配方按照4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效果为 96.27%,对照药剂5%丁烯氟虫腈乳油1000倍、20%哒螨灵乳油1000倍、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的防效分别为85.75%、76.39%和51.45%。
田间防效试验2
防治对象为水稻白翅叶蝉,试验地点为浙江东阳。将实施例2配方按照5000 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效果为95.18%,对照药剂5%丁烯氟虫腈乳油 1000倍、20%哒螨灵乳油1000倍的防效分别为86.32%、77.25%。
田间防效试验3
防治对象为水稻黑尾叶蝉,试验地点湖北荆州。将实施例3配方按照1000 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效果为94.35%,对照药剂5%丁烯氟虫腈乳油 1000倍和20%哒螨灵乳油1000倍的防效分别为86.24%和75.17%。
田间防效试验4
防治对象为豆角黑蓟马,试验地点海南三亚。将实施例3配方按照1500 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效果为96.23%,对照药剂5%丁烯氟虫腈乳油 1000倍和20%哒螨灵乳油1000倍的防效分别为85.41%和76.35%。
田间防效试验5
防治对象为水稻褐飞虱(试验地点广西合浦,抗性监测的结果表明对吡虫 啉产生中等抗性),将实施例5配方按照15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效 果为95.18%,对照药剂5%丁烯氟虫腈乳油1000倍、20%哒螨灵乳油1000倍、 5%吡虫啉乳油1000倍的防效分别为83.26%、74.69%和57.31%。
田间防效试验6
防治对象为茄子西花蓟马,试验地点海南陵水。将实施例6配方按照10000 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效果为97.31%,对照药剂5%丁烯氟虫腈乳油 1000倍和20%哒螨灵乳油1000倍的防效分别为87.52%和78.46%。
田间防效试验7
防治对象为温室黄瓜白粉虱,试验地点广东深圳龙岗。将实施例7配方按 照3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效果为95.43%,对照药剂5%丁烯氟虫 腈乳油1000倍和20%哒螨灵乳油1000倍的防效分别为84.67%和77.53%。
田间防效试验8
防治对象为黄瓜蚜虫和黄瓜红蜘蛛(同时发生),试验地点广东肇庆。将实 施例8配方按照15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对黄瓜蚜虫和黄瓜红蜘蛛防治 效果分别为94.17%和95.34%,对照药剂5%丁烯氟虫腈乳油1000倍对黄瓜蚜 虫的防效为81.36%、对照药剂20%哒螨灵1000倍对黄瓜红蜘蛛的防效分别为 83.28%。
田间防效试验9
防治对象为水稻蓟马,试验地点海南琼海。将实施例9配方按照800倍稀 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效果为97.39%,对照药剂5%丁烯氟虫腈乳油1000 倍和20%哒螨灵乳油1000倍的防效分别为88.47%和76.65%。
田间防效试验10
防治对象为番茄烟粉虱,试验地点浙江苍南。将实施例10配方按照1500 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效果为94.27%,对照药剂5%丁烯氟虫腈乳油 1000倍和20%哒螨灵1000倍的防效分别为83.75%和75.16%。
田间防效试验11
防治对象为黄曲条菜跳甲,试验地点广东深圳公明。将实施例11配方按照 2000倍稀释喷雾,药后72小时防治效果为94.15%,对照药剂5%丁烯氟虫腈 乳油1000倍和20%哒螨灵1000倍的防效分别为84.26%和71.28%。
以上试验表明,该配方的防治效果优于单剂品种,差异显著。表明该组合 物有优异的增效作用,同时能减少农药的施药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