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酸奶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6865717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0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67381.0

申请日:

20120731

公开号:

CN102812998B

公开日:

2013100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C9/13

主分类号:

A23C9/13

申请人:

安徽省天旭茶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四新

地址:

241205 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峨桥国际茶城甲3-1.2

优先权:

CN201210267381A

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余成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红茶酸奶,其实有由下列原料:鲜牛奶、红茶、枸杞、瓜萎叶、甘蔗叶、乳酸菌、明胶、香菇多糖、低聚果糖、异麦芽低聚糖、水通过红茶汁的制备、杀菌、调配和接种发酵等步骤制备而成。本发明的红茶酸奶中鲜牛奶和红茶搭配比例适中,红茶参与酸奶发酵,茶香纯正、奶味浓郁,口感细腻而润滑,红茶香与酸奶香味融合较好,容易为人接受,长期饮用有助于身体健康,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红茶酸奶,其特征在于,每1000重量份红茶酸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鲜牛奶680-800、红茶15-25、枸杞10-20、瓜萎叶10-15、甘蔗叶10-15、乳酸菌0.5-1、明胶5-10、香菇多糖0.1-0.25、低聚果糖10-15、异麦芽低聚糖10-15、余量为水。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酸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红茶汁的制备将红茶、枸杞、瓜萎叶、甘蔗叶浸入适量的80-90℃水中,浸泡20-30 min,然后离心分离,过滤,弃去浸渣即得红茶汁;(2)杀菌对鲜牛奶和红茶汁进行杀菌,温度控制在85-90℃,保温20-30 min;(3)调配将杀菌后的鲜牛奶和红茶汁送入配料罐,再按上述配方将明胶、香菇多糖、低聚果糖、异麦芽低聚糖放入配料罐中,并搅拌使之混合均匀;(4)接种发酵将调配好的料液冷却至42-45℃,把乳酸菌接种到冷却后的混合乳中,分装后在4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6 h即得最终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茶酸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为先经200目双联过滤器过滤,再经硅藻过滤机精滤以除去其中的杂质及不溶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酸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酸奶通常以鲜牛奶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经均质、巴氏杀菌,乳酸菌发酵等工艺制备的一种富含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酸奶是很好的养生饮品,它具有克服乳糖不适应症、降低胆固醇、调节便秘预防细菌性、抑制癌症、美容养颜等功效。酸奶中还含有很多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B2都有益于眼睛;酸奶中的氨基酸有益于头发;同时,由于酸奶能够改善消化功能,防止便秘,抑制有害物质如酚吲哚及胺类化合物在肠道内产生和积累,因而能防止细胞老化,使皮肤白晰而健美。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具有提神消疲、生津清热、利尿强心、消炎杀毒、强壮骨骼、养胃护胃、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多种功效。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酸奶多为水果类酸奶,比如草莓酸奶、苹果酸奶等,茶类酸奶很少见到,特别是添加红茶的酸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口感新颖、营养丰富的红茶酸奶及其制备方法,以提高酸奶的保健功能价值并丰富了酸奶的品种。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红茶酸奶,其特征在于,每1000份红茶酸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鲜牛奶680-800、红茶15-25、枸杞10-20、瓜萎叶10-15、甘蔗叶10-15、乳酸菌0.5-1、明胶5-10、香菇多糖10-15、低聚果糖10-15、异麦芽低聚糖10-15、余量为水。

所述的红茶酸奶中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如下表中各配方之一:

    红茶酸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红茶汁的制备

    将红茶、枸杞、瓜萎叶、甘蔗叶浸入适量的80-90℃水中,浸泡20-30 min,然后离心分离,过滤,弃去浸渣即得红茶汁;

(2)杀菌

对鲜牛奶和红茶汁进行杀菌,温度控制在85-90℃,保温20-30 min;

(3)调配

将杀菌后的鲜牛奶和红茶汁送入配料罐,再按上述配方将明胶、香菇多糖、低聚果糖、异麦芽低聚糖放入配料罐中,并搅拌使之混合均匀;

(4)接种发酵

    将调配好的料液冷却至42-45℃,把乳酸菌接种到冷却后的混合乳中,分装后在4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6 h即得最终产品。

    所述的过滤为先经200目双联过滤器过滤,再经硅藻过滤机精滤以除去其中的杂质及不溶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红茶酸奶中鲜牛奶和红茶搭配比例适中,红茶参与酸奶发酵,茶香纯正、奶味浓郁,口感细腻而润滑,红茶香与酸奶香味融合较好,容易为人接受,长期饮用有助于身体健康,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2、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生产成本低,便于普遍推广,易于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工厂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每1000份红茶酸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鲜牛奶695、红茶15、枸杞12、瓜萎叶11、甘蔗叶10、乳酸菌0.6、明胶5、香菇多糖0.2、低聚果糖10、异麦芽低聚糖10、余量为水。

    红茶酸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红茶汁的制备

    将红茶、枸杞、瓜萎叶、甘蔗叶浸入适量的90℃水中,浸泡30 min,然后离心分离,过滤,弃去浸渣即得红茶汁;

(2)杀菌

对鲜牛奶和红茶汁进行杀菌,温度控制在85℃,保温25 min;

(3)调配

将杀菌后的鲜牛奶和红茶汁送入配料罐,再按上述配方将明胶、香菇多糖、低聚果糖、异麦芽低聚糖放入配料罐中,并搅拌使之混合均匀;

(4)接种发酵

    将调配好的料液冷却至45℃,把乳酸菌接种到冷却后的混合乳中,分装后在4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6 h即得最终产品。

所述的过滤为先经200目双联过滤器过滤,再经硅藻过滤机精滤以除去其中的杂质及不溶物。

实施例2

    每1000份红茶酸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鲜牛奶734、红茶20、枸杞15、瓜萎叶13、甘蔗叶12、乳酸菌0.7、明胶6、香菇多糖0.2、低聚果糖11、异麦芽低聚糖11、余量为水。红茶酸奶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每1000份红茶酸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鲜牛奶766、红茶22、枸杞17、瓜萎叶13、甘蔗叶13、乳酸菌0.7、明胶8、香菇多糖0.3、低聚果糖13、异麦芽低聚糖12、余量为水。红茶酸奶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每1000份红茶酸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鲜牛奶792、红茶25、枸杞18、瓜萎叶15、甘蔗叶14、乳酸菌0.8、明胶8、香菇多糖0.4、低聚果糖13、异麦芽低聚糖14、余量为水。红茶酸奶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随机抽取100人根据红茶酸奶的香味、口感、组织状态等对本发明的红茶酸奶对进行感官评分,感官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红茶酸奶感官评分标准

100人的打分结果如下:

分数 5 4 3 2 1 人数 36 54 8 2 0

由上述打分结果可知,本发明的红茶酸奶的平均分为4.24,说明本发明能够符合大众的需求,成为一款口感新颖、营养丰富的红茶酸奶。

红茶酸奶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红茶酸奶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红茶酸奶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茶酸奶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茶酸奶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812998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10.09 CN 102812998 B *CN102812998B* (21)申请号 201210267381.0 (22)申请日 2012.07.31 A23C 9/13(2006.01) (73)专利权人 安徽省天旭茶业有限公司 地址 241205 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峨桥国际 茶城甲 3-1.2 (72)发明人 徐四新 (74)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余成俊 CN 101731388 A,2010.06.16, 全文 . CN 102007967 A,2011.0。

2、4.13, 全文 . CN 102038035 A,2011.05.04, 全文 . CN 101223911 A,2008.07.23, 全文 . 利健霭 . 明胶在酸奶制品中的应用 .中国 乳业 .2008,( 第 9 期 ),52. 王辉 等 . 红茶酸奶制作工艺条件的优 化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第 40 卷 ( 第 4 期 ),275-277. (54) 发明名称 红茶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红茶酸奶, 其实有由下列原 料 : 鲜牛奶、 红茶、 枸杞、 瓜萎叶、 甘蔗叶、 乳酸菌、 明胶、 香菇多糖、 低聚果糖、 异麦芽低聚糖、 水通过 红茶汁的制备、。

3、 杀菌、 调配和接种发酵等步骤制备 而成。本发明的红茶酸奶中鲜牛奶和红茶搭配比 例适中, 红茶参与酸奶发酵, 茶香纯正、 奶味浓郁, 口感细腻而润滑, 红茶香与酸奶香味融合较好, 容 易为人接受, 长期饮用有助于身体健康, 可以提高 人体免疫力。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毕晓华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812998 B CN 102812998 B *CN102812998B* 1/1 页 2 1. 一种红茶酸奶, 其特征在于, 每 1000。

4、 重量份红茶酸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 鲜 牛奶 680-800、 红茶 15-25、 枸杞 10-20、 瓜萎叶 10-15、 甘蔗叶 10-15、 乳酸菌 0.5-1、 明胶 5-10、 香菇多糖 0.1-0.25、 低聚果糖 10-15、 异麦芽低聚糖 10-15、 余量为水。 2. 一种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红茶酸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1) 红茶汁的制备 将红茶、 枸杞、 瓜萎叶、 甘蔗叶浸入适量的 80-90水中, 浸泡 20-30 min, 然后离心分 离, 过滤, 弃去浸渣即得红茶汁 ; (2) 杀菌 对鲜牛奶和红茶汁进行杀菌, 温度控制在 85-90。

5、, 保温 20-30 min ; (3) 调配 将杀菌后的鲜牛奶和红茶汁送入配料罐, 再按上述配方将明胶、 香菇多糖、 低聚果糖、 异麦芽低聚糖放入配料罐中, 并搅拌使之混合均匀 ; (4) 接种发酵 将调配好的料液冷却至 42-45, 把乳酸菌接种到冷却后的混合乳中, 分装后在 42 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5-6 h 即得最终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茶酸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过滤为先经200目 双联过滤器过滤, 再经硅藻过滤机精滤以除去其中的杂质及不溶物。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12998 B 2 1/4 页 3 红茶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

6、发明涉及一种红茶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酸奶通常以鲜牛奶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 经均质、 巴氏杀菌, 乳酸菌发酵等工艺制 备的一种富含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 酸奶是很好的养生饮品, 它具有克服乳糖不适应症、 降 低胆固醇、 调节便秘预防细菌性、 抑制癌症、 美容养颜等功效。 酸奶中还含有很多维生素, 其 中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B2 都有益于眼睛 ; 酸奶中的氨基酸有益于头发 ; 同时, 由于酸奶能够 改善消化功能, 防止便秘, 抑制有害物质如酚吲哚及胺类化合物在肠道内产生和积累, 因而 能防止细胞老化, 使皮肤白晰而健美。 0003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 。

7、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 经过萎凋、 揉捻、 发酵、 干燥等典型 工艺过程精制而成。 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 故名红茶。 红茶具有提神消 疲、 生津清热、 利尿强心、 消炎杀毒、 强壮骨骼、 养胃护胃、 抗氧化、 延缓衰老等多种功效。目 前市场上常见的酸奶多为水果类酸奶, 比如草莓酸奶、 苹果酸奶等, 茶类酸奶很少见到, 特 别是添加红茶的酸奶。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供一种口感新颖、 营养丰 富的红茶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以提高酸奶的保健功能价值并丰富了酸奶的品种。 0005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06 红茶酸奶, 其特。

8、征在于, 每 1000 份红茶酸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 鲜牛奶 680-800、 红茶 15-25、 枸杞 10-20、 瓜萎叶 10-15、 甘蔗叶 10-15、 乳酸菌 0.5-1、 明胶 5-10、 香 菇多糖 10-15、 低聚果糖 10-15、 异麦芽低聚糖 10-15、 余量为水。 0007 所述的红茶酸奶中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如下表中各配方之一 : 0008 说 明 书 CN 102812998 B 3 2/4 页 4 0009 红茶酸奶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0010 (1) 红茶汁的制备 0011 将红茶、 枸杞、 瓜萎叶、 甘蔗叶浸入适量的80-90水。

9、中, 浸泡20-30 min, 然后离心 分离, 过滤, 弃去浸渣即得红茶汁 ; 0012 (2) 杀菌 0013 对鲜牛奶和红茶汁进行杀菌, 温度控制在 85-90, 保温 20-30 min ; 0014 (3) 调配 0015 将杀菌后的鲜牛奶和红茶汁送入配料罐, 再按上述配方将明胶、 香菇多糖、 低聚果 糖、 异麦芽低聚糖放入配料罐中, 并搅拌使之混合均匀 ; 0016 (4) 接种发酵 0017 将调配好的料液冷却至 42-45, 把乳酸菌接种到冷却后的混合乳中, 分装后在 4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5-6 h 即得最终产品。 0018 所述的过滤为先经 200 目双联过滤器过滤, 再。

10、经硅藻过滤机精滤以除去其中的杂 质及不溶物。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 0020 1、 本发明的红茶酸奶中鲜牛奶和红茶搭配比例适中, 红茶参与酸奶发酵, 茶香纯 正、 奶味浓郁, 口感细腻而润滑, 红茶香与酸奶香味融合较好, 容易为人接受, 长期饮用有助 于身体健康, 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0021 2、 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 易操作, 生产成本低, 便于普遍推广, 易于实现标准化、 规 范化、 工厂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 实施例 1 0024 每 1000 份红茶酸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 鲜牛奶 695、 红茶 。

11、15、 枸杞 12、 瓜萎 叶 11、 甘蔗叶 10、 乳酸菌 0.6、 明胶 5、 香菇多糖 0.2、 低聚果糖 10、 异麦芽低聚糖 10、 余量为 说 明 书 CN 102812998 B 4 3/4 页 5 水。 0025 红茶酸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26 (1) 红茶汁的制备 0027 将红茶、 枸杞、 瓜萎叶、 甘蔗叶浸入适量的 90水中, 浸泡 30 min, 然后离心分离, 过滤, 弃去浸渣即得红茶汁 ; 0028 (2) 杀菌 0029 对鲜牛奶和红茶汁进行杀菌, 温度控制在 85, 保温 25 min ; 0030 (3) 调配 0031 将杀菌后的鲜牛奶和红茶。

12、汁送入配料罐, 再按上述配方将明胶、 香菇多糖、 低聚果 糖、 异麦芽低聚糖放入配料罐中, 并搅拌使之混合均匀 ; 0032 (4) 接种发酵 0033 将调配好的料液冷却至 45, 把乳酸菌接种到冷却后的混合乳中, 分装后在 42 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5-6 h 即得最终产品。 0034 所述的过滤为先经 200 目双联过滤器过滤, 再经硅藻过滤机精滤以除去其中的杂 质及不溶物。 0035 实施例 2 0036 每 1000 份红茶酸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 鲜牛奶 734、 红茶 20、 枸杞 15、 瓜萎 叶 13、 甘蔗叶 12、 乳酸菌 0.7、 明胶 6、 香菇多糖 0.2、 。

13、低聚果糖 11、 异麦芽低聚糖 11、 余量为 水。红茶酸奶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 1。 0037 实施例 3 0038 每 1000 份红茶酸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 鲜牛奶 766、 红茶 22、 枸杞 17、 瓜萎 叶 13、 甘蔗叶 13、 乳酸菌 0.7、 明胶 8、 香菇多糖 0.3、 低聚果糖 13、 异麦芽低聚糖 12、 余量为 水。红茶酸奶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 1。 0039 实施例 4 0040 每 1000 份红茶酸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 鲜牛奶 792、 红茶 25、 枸杞 18、 瓜萎 叶 15、 甘蔗叶 14、 乳酸菌 0.8、 明胶 8、 香菇多糖 0.4、 。

14、低聚果糖 13、 异麦芽低聚糖 14、 余量为 水。红茶酸奶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 1。 0041 实施例 5 0042 随机抽取 100 人根据红茶酸奶的香味、 口感、 组织状态等对本发明的红茶酸奶对 进行感官评分, 感官评分标准见表 1。 0043 表 1 红茶酸奶感官评分标准 0044 说 明 书 CN 102812998 B 5 4/4 页 6 0045 100 人的打分结果如下 : 0046 分数543 2 1 人数36 54 8 2 0 0047 由上述打分结果可知, 本发明的红茶酸奶的平均分为 4.24, 说明本发明能够符合 大众的需求, 成为一款口感新颖、 营养丰富的红茶酸奶。 说 明 书 CN 102812998 B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