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链排式禾杆输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链排式禾杆输送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41663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2.05 CN 203416632 U (21)申请号 201320311533.2 (22)申请日 2013.05.31 A01D 61/04(2006.01) (73)专利权人 成都市刚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经济开发区 宏业大道北段 33 号 (72)发明人 张勇刚 唐军 李建琼 杜有洪 徐一 邓宏 谭先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 事务所 51213 代理人 马林中 (54) 实用新型名称 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链排式禾杆输 送装置 (57) 摘要。
2、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 合收割机链排式禾杆输送装置, 包括壳体 (1) 以 及刮板 (2) ,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壳体 (1) 上设有 驱动刮板 (2) 转动的链排装置。本实用新型不仅 结构简单, 而且成本低廉, 还不易与禾杆缠绕, 从 而不易产生因与禾杆缠绕而发生堵塞的现象, 即 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效率, 进而提高了收割 机的作业效率, 因此适合推广使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4166。
3、32 U CN 203416632 U 1/1 页 2 1. 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链排式禾杆输送装置, 包括壳体 (1) 以及刮板 (2) , 其 特征在于 : 在所述壳体 (1) 上设有驱动刮板 (2) 转动的链排装置, 所述链排装置包括分别设 置在壳体 (1) 上的从动轴 (3) 以及能转动的主动轴 (4) , 通过主动轮 (5) 连接在主动轴 (4) 上并通过从动轮 (6) 连接在从动轴 (3) 上且能转动的链条 (7) ; 所述刮板 (2) 则连接在链条 (7) 上。 2.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链排式禾杆输送装置, 其特征 在于 : 所述主动轴 (4。
4、) 通过轴承装置连接在壳体 (1) 上。 3. 按照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链排式禾杆输送装置, 其特征 在于 : 所述轴承装置包括设置在主动轴 (4) 上的主动轴承 (8) 、 套在该主动轴承 (8) 上的轴 承座 (9) 、 套在主动轴 (4) 上并与轴承座 (9) 相配合的轴承盖 (10) , 所述轴承座 (9) 与轴承 盖 (10) 配合后通过连接螺栓 (11) 固定在壳体 (1) 上。 4.按照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链排式禾杆输送装 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从动轴 (3) 通过调节装置连接在壳体 (1) 上并能上下移动, 且所述从 。
5、动轮 (6) 则通过从动轴承 (12) 连接在从动轴 (3) 上。 5. 按照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链排式禾杆输送装置, 其特 征在于 :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贯穿壳体 (1) 并与从动轴 (3) 相连接且能上下移动的安装螺栓 (13) 、 套在该安装螺栓 (13) 上并与壳体 (1) 相连接的安装座 (14) , 所述安装座 (14) 与安装 螺栓 (13) 相配合并与安装螺栓 (13) 同步运动。 6. 按照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链排式禾杆输送装置, 其特征 在于 : 在所述壳体 (1) 上设有与安装螺栓 (13) 相配合的调节孔 (15) , 。
6、所述安装螺栓 (13) 与 调节孔 (15) 相配合后通过安装座 (14) 固定在壳体 (1) 上。 7. 按照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链排式禾杆输送装置, 其特征 在于 : 所述调节孔 (15) 为腰型孔。 8.按照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链排式禾杆输送装 置,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壳体 (1) 上还设有固定座 (16) , 在所述固定座 (16) 上则设有与安装 座 (14) 相配合并能上下移动的调节螺栓 (17) 。 9. 按照权利要求 8 所述的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链排式禾杆输送装置, 其特征 在于 : 在所述主动轮 (5) 上还。
7、设有防缠筒 (18)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416632 U 2 1/4 页 3 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链排式禾杆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禾杆输送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 链排式禾杆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的禾杆输送装置均采用滚筒式输送, 在收割 过程中, 因其结构所致输送过程中极易产生堵塞, 从而导致整机负荷瞬间极具增大, 因此极 易损坏其它相关传动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使用的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的禾杆输 送装置在使用时极易被堵塞, 从而导致整机。
8、负荷瞬间极具增大, 因此极易损坏其它相关传 动部件的缺陷, 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 而且成本低廉, 还不易被禾杆缠绕, 因此不易产生 堵塞的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链排式禾杆输送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 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链排式 禾杆输送装置, 包括壳体以及刮板, 在所述壳体上设有驱动刮板转动的链排装置。 0005 进一步的, 所述链排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壳体上的从动轴以及能转动的主动轴, 通过主动轮连接在主动轴上并通过从动轮连接在从动轴上且能转动的链条 ; 所述刮板则连 接在链条上。 0006 再进一步的, 所述主动轴通过轴承装置连接在壳体上。 00。
9、07 更进一步的, 所述轴承装置包括设置在主动轴上的主动轴承、 套在该主动轴承上 的轴承座、 套在主动轴并与轴承座相配合的轴承盖, 所述轴承座与轴承盖配合后通过连接 螺栓固定在壳体上。 0008 为了便于张紧链条, 所述从动轴通过调节装置连接在壳体上并能上下移动, 且所 述从动轮则通过从动轴承连接在从动轴上。 0009 为了满足需要,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贯穿壳体并与从动轴相连接且能上下移动的安 装螺栓、 套在该安装螺栓上并与壳体相连接的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与安装螺栓相配合并与 安装螺栓同步运动。 0010 同时, 在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安装螺栓相配合的调节孔, 所述安装螺栓与调节孔相 配合后通过安装。
10、座固定在壳体上。 0011 为了便于上下移动安装螺栓, 从而上下调整从动轴, 以便于根据需要张紧链条, 所 述调节孔为腰型孔。 0012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在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固定座, 在所述固定座上则设 有与安装座相配合并能上下移动的调节螺栓。 0013 为了满足需要, 在所述主动轮上还设有防缠筒。 0014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 说 明 书 CN 203416632 U 3 2/4 页 4 0015 (1) 本实用新型的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链排式禾杆输送装置, 包括壳体 以及刮板, 在所述壳体上设有驱动刮板转动的链排装置, 使用时通过链排装置。
11、带动刮板转 动, 从而使禾杆通过刮板进行输送。 本实用新型使用链排装置进行传动, 使禾杆不易缠绕在 该链排装置上, 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易被堵塞, 因此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 输送效率, 进而可提高收割机的作业效率。 0016 (2) 本实用新型的链排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壳体上的从动轴以及能转动的主动 轴, 通过主动轮连接在主动轴上并通过从动轮连接在从动轴上且能转动的链条 ; 所述刮板 则连接在链条上。通过设置在壳体上的主动轴与从动轴可带动链条转动, 从而带动刮板转 动, 进而可使刮板在转动的过程中输送禾杆 ; 同时使用链条传动的方式可防止禾杆缠绕在 连拍装置上。 0017 (3) 本实。
12、用新型的轴承装置包括设置在主动轴上的主动轴承、 套在该主动轴承上 的轴承座、 套在主动轴并与轴承座相配合的轴承盖, 所述轴承座与轴承盖配合后通过连接 螺栓固定在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轴通过主动轴承与轴承座以及轴承盖所组成的轴承 装置连接在壳体上, 使该主动轴既可相对壳体转动, 同时还可使壳体对主动轴形成一个支 撑的作用。 0018 (4) 本实用新型的从动轴通过调节装置连接在壳体上并能上下移动, 且所述从动 轮则通过从动轴承连接在从动轴上。本实用新型的从动轴在调节装置的作用下可上下移 动, 因此便于张紧链条, 从而提高链条的传递动力的能力 ; 而从动轮通过从动轴承连接在从 动轴上, 使从动。
13、轮能相对从动轴转动, 因此方便从动轮与链条配合后随链条一起转动。 0019 (5) 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包括贯穿壳体并与从动轴相连接且能上下移动的安装 螺栓、 套在该安装螺栓上并与壳体相连接的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与安装螺栓相配合并与安 装螺栓同步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螺栓能上下移动, 因此可带动从动轴上下移动, 即可调 节从动轴与主动轴之间的距离, 因此方便张紧链条 ; 同时, 在安装座的作用下可将安装螺栓 固定在壳体上, 从而将从动轮固定在壳体上。 0020 (6)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上设有与安装螺栓相配合的调节孔, 所述安装螺栓与调节 孔相配合后通过安装座固定在壳体, 在调节孔的作用下可调。
14、整安装螺栓的位置, 从而调节 从动轴与主动轴之间的距离, 即可张紧链条。 0021 (7) 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孔为腰型孔, 方便通过该腰型孔上下移动安装螺栓, 进而上 下移动从动轴。 0022 (8)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上还设有固定座, 在所述固定座上则设有与安装座相配合 并能上下移动的调节螺栓, 通过固定座可将调节螺栓固定在壳体上, 在调节螺栓上下移动 的作用下可压紧安装座, 因此可防止使用过程中安装螺栓因为振动而在壳体上发生位移, 从而不能张紧链条而影响本实用新型进行传动, 进而影响刮板输送禾杆。 0023 (9) 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轮上还设有防缠筒, 可进一步防止禾杆缠绕在链排装置上 而影响链。
15、排装置传动。 附图说明 0024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其中,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 说 明 书 CN 203416632 U 4 3/4 页 5 0026 1壳体, 2刮板, 3从动轴, 4主动轴, 5主动轮, 6从动轮, 7链条, 8主 动轴承, 9轴承座, 10轴承盖, 11连接螺栓, 12从动轴承, 13安装螺栓, 14安装 座, 15调节孔, 16固定座, 17调节螺栓, 18防缠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 0028 实施例 0029 如图 1 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二次切割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
16、链排式禾杆输送装置, 包括壳体 1, 所述壳体 1 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为了便于输送禾杆, 本实用新型的链排式禾 杆输送装置还包括刮板 2, 如图 1 所示。为了便于驱动刮板 2 转动, 以便于通过刮板 2 输送 禾杆, 在所述壳体 1 上还设有链排装置, 所述刮板 2 则通过链排装置连接在壳体 1 上。 0030 本实用新型的链排装置包括主动轴4, 所述主动轴4贯穿壳体1且其两端均延伸出 壳体 1 的外部。为了便于将主动轴 4 连接在壳体 1 上同时还使主动轴 4 能转动, 在所述主 动轴 4 的两端分别设有轴承装置。所述轴承装置包括套在主动轴 4 上并与该主动轴 4 相配 合的主动轴承 8。
17、, 所述主动轴承 8 与主动轴 4 为紧配合, 即主动轴 4 紧固在主动轴承 8 的内 圈上, 且该主动轴 4 能转动。为了便于将主动轴承 8 连接在壳体 1 上, 所述轴承装置还包括 与主动轴承 8 相配合的轴承座 9, 所述轴承座 9 套在主动轴承 8 的外圈上, 且该轴承座 9 与 主动轴承 8 的外圈之间为紧配合, 即轴承座 9 紧固在主动轴承 8 的外圈上。同时, 在所述轴 承座 9 上还设有与该轴承座 9 相配合的轴承盖 10, 所述轴承盖 10 套在主动轴 4 上, 该轴承 盖 10 与主动轴 4 之间为间隙配合, 即主动轴 4 能相对轴承盖 10 转动。所述轴承盖 10 的端 。
18、面与轴承座 9 的端面配合后相互连接, 并使用连接螺栓 11 穿过轴承座 9 与轴承盖 10 后将 轴承座 9 与轴承盖 10 固定在壳体 1 上, 如图 1 所示, 从而将主动轴 4 连接在壳体 1 上。 0031 为了便于传动, 在所述主动轴4上还设有主动轮5, 所述主动轮5设为两个, 且该两 个主动轮 5 位于两个主动轴承 8 之间。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轮 5 固定在主动轴 4 上, 以便于 主动轴 4 转动时可带动主动轮 5 转动, 本实施例中的主动轮 6 与主动轴 4 为一体结构。 0032 同时, 所述链排装置还包括从动轴 3, 为了便于调节从动轴 3 与主动轴 4 之间的距 离, 在。
19、所述从动轴3的两端分别设有调节装置, 所述从动轴3则通过该调节装置连接在壳体 1 上。为了便于传动, 在所述从动轴 3 上还设有从动轮 6, 所述从动轮 6 与主动轮 5 一一对 应并相互匹配, 即该从动轮 6 也为两个, 且该从动轮 6 通过从动轴承 12 连接在从动轴 3 上, 即该从动轮 6 能相对从动轴 3 转动。在所述主动轮 5 与从动轮 6 上则套接有与该主动轮 5 以及从动轮 6 相配合的链条 7, 所述链条 7 也与主动轮 5 以及从动轮 6 一一配对, 所述刮板 2 则连接在该链条 7 上。 0033 使用时, 通过动力装置转动主动轴 4, 主动轮 5 则与主动轴 4 同步转。
20、动, 链条 7 在 主动轮 5 与从动轮 6 的张紧作用下跟随主动轮 5 同步转动, 并带动刮板 7 运动, 从而使刮板 7 能输送禾杆。为了防止禾杆缠绕在链排装置上, 在所述主动轮 5 上还设有防缠筒 18, 所述 防缠筒 18 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该两个主动轮 5 上, 即该防缠筒 18 位于所述两个主动轮 5 之 间, 如图 1 所示。 0034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安装螺栓13, 所述安装螺栓13为两个, 且该两个安装螺栓13位 于从动轴 3 的两端, 如图 1 所示。为了便于与安装螺栓 13 相连接, 从而便于将从动轴 13 连 说 明 书 CN 203416632 U 5 4/4 页 6 。
21、接在壳体 1 上, 在所述从动轴 13 的两端端面上分别设有与安装螺栓 13 相配合的螺纹孔, 所 述安装螺栓 13 则通过该螺纹孔连接在从动轴 3 上。同时, 该安装螺栓 13 贯穿壳体 1 的侧 壁后连接在壳体 1 上。为了便于调节从动轴 3 与主动轴 4 之间的间距, 从而便于张紧链条 7, 在所述壳体1上设有调节孔15, 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孔15为腰型孔, 所述安装螺栓13则通 过该调节孔 15 连接在壳体 1 上并能沿调节孔 15 上下移动。为了便于将安装螺栓 13 固定 在壳体 1 上, 以便于将从动轴 3 固定在壳体 1 上, 从而使链条 7 能正常的传递动力, 在所述 壳体 1 。
22、上还设有与安装螺栓 13 相配合的安装座 14。所述安装螺栓 13 穿过安装座 14 与壳 体 1 后旋入从动轴 3 上的螺纹孔中, 并在安装座 14 的作用下固定在壳体 1 上。 0035 为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振动而使安装螺栓 13 与安装座 14 发生位移, 即安装 螺栓 13 在壳体 1 上的调节孔 15 中移动, 从而防止链条 7 进行传动, 在所述壳体 1 上还设有 固定座 16, 如图 1 所示。所述固定座 16 由金属材料制成, 且该固定座 16 焊接在壳体 1 上。 在所述固定座16上还设有能旋动的调节螺栓17, 该调节螺栓17旋动时则可沿固定座16上 下移动。所述调节螺栓 17 与安装座 14 相配合, 即该调节螺栓 17 位于安装座 14 的上方并 紧贴在固定座 16 上, 从而给固定座 16 一个向下的作用力, 从而能防止使用时在链条 7 的张 紧力的作用下拉动从动轴 3 向上运动, 即可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可靠性。 003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3416632 U 6 1/1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416632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