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型拟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蝮蛇型拟饵.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06996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9.25 CN 203206996 U *CN203206996U* (21)申请号 201320170510.4 (22)申请日 2013.04.08 A01K 8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石狮市巨帝北洋钓具有限公司 地址 362700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灵秀镇华 山村华东一区 20 号 (72)发明人 蔡奕微 (54) 实用新型名称 蝮蛇型拟饵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蝮蛇型拟饵, 具有拟 饵本体, 在拟饵本体上安装有鱼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拟饵本体是宽度尺寸大于高度尺寸的。
2、板状结 构, 拟饵本体在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形成俯视方向 为前、 后端小中间大的纺锤形外轮廓 ; 在靠近拟 饵本体鱼头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向内凹的凹槽, 在两凹槽至鱼嘴之间的鱼头部形成仿蛇头形, 在 两凹槽至鱼尾之间的拟饵本体顶面设置有向下凹 陷的槽。本实用新型打破了现有拟饵本体在鱼身 的侧面看为纺锤形、 并且鱼身宽度尺寸小于高度 尺寸的传统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表面轮廓较为平 滑, 其高度尺寸小, 当鱼线拖动拟饵本体时, 拟饵 本体很容易处于同一水层, 使拟饵容易被该水层 的鱼群所感知, 从而成功引诱鱼类。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
3、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06996 U CN 203206996 U *CN203206996U* 1/1 页 2 1. 一种蝮蛇型拟饵, 具有拟饵本体, 在拟饵本体上安装有鱼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拟饵 本体是宽度尺寸大于高度尺寸的板状结构, 拟饵本体在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形成俯视方向为 前、 后端小中间大的纺锤形外轮廓。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蝮蛇型拟饵, 其特征在于 : 在靠近拟饵本体鱼头部的两侧对 称设置有向内凹的凹槽, 在两凹槽至鱼嘴之间的鱼头部形成仿蛇头形, 在两凹槽至鱼尾之 间的拟饵本。
4、体顶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槽。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蝮蛇型拟饵,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槽的边缘靠近拟饵本体的外 轮廓边缘并且两者的外边缘形状相似, 所述槽的底面为下凹弧面。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蝮蛇型拟饵,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拟饵本体的下方对称设置 有两片羽翼, 两片羽翼的尾端向下翘突。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蝮蛇型拟饵,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羽翼的一端通过螺栓贯穿所 述鱼头部的鱼眼处, 用螺母拴住, 使羽翼与鱼头部紧固, 羽翼的尾端接近拟饵本体的鱼尾。 6.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5 任一种所述的蝮蛇型拟饵,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拟饵本体的鱼尾 端设置有安装鱼线别。
5、针的鱼线安装孔, 在拟饵本体的鱼嘴端设置有安装鱼钩的鱼钩安装 孔。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206996 U 2 1/3 页 3 蝮蛇型拟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诱捕器械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仿生的蝮蛇型拟饵。 背景技术 0002 在钓鱼活动中为了吸引大型鱼类咬钩, 除了精制饵料之外, 通常还会采用各式各 样的拟饵, 将鱼钩设在拟饵本体上, 以诱导鱼类咬钩。但是, 目前普通的拟饵本体大多为仿 鱼形结构, 即从鱼身的侧面看为纺锤形, 拟饵本体的高度尺寸大于宽度尺寸, 当鱼线拖动拟 饵本体时, 拟饵本体不位于同一水层, 不容易被同水层的鱼群所感知。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6、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蝮蛇型拟饵, 其打破了传统的拟饵 本体形状, 当鱼线拖动拟饵本体时, 拟饵本体较容易处于同一水层, 易被该水层的鱼群所感 知, 从而成功引诱鱼类。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05 一种蝮蛇型拟饵, 具有拟饵本体, 在拟饵本体上安装有鱼钩, 所述拟饵本体是宽度 尺寸大于高度尺寸的板状结构, 拟饵本体在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形成俯视方向为前、 后端小 中间大的纺锤形外轮廓。 0006 进一步地, 在靠近拟饵本体鱼头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向内凹的凹槽, 在两凹槽至 鱼嘴之间的鱼头部形成仿蛇头形 ; 在两凹槽至鱼尾之间的拟饵本体顶面。
7、设置有向下凹陷的 槽。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槽的边缘靠近拟饵本体的外轮廓边缘并且两者的外边缘形状相 似, 所述槽的底面为下凹弧面。 0008 进一步地, 在所述拟饵本体的下方对称设置有两片羽翼, 两片羽翼的尾端向下翘 突。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羽翼的一端通过螺栓贯穿所述鱼头部的鱼眼处, 用螺母拴住, 使羽 翼与鱼头部紧固, 羽翼的尾端接近拟饵本体的鱼尾。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拟饵本体的鱼尾端设置有安装鱼线别针的鱼线安装孔, 在拟饵本 体的鱼嘴端设置有安装鱼钩的鱼钩安装孔。 001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 0012 1、 拟饵本体是宽度尺。
8、寸大于高度尺寸的板状结构, 拟饵本体在俯视方向上呈前、 后端小中间大的纺锤形, 打破了现有拟饵本体在鱼身的侧面看为纺锤形、 并且鱼身宽度尺 寸小于高度尺寸的传统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拟饵本体为板状结构, 其上、 下表面轮廓较为平 滑, 其高度尺寸小, 当鱼线拖动拟饵本体时, 拟饵本体很容易处于同一水层, 使拟饵容易被 该水层的鱼群所感知, 从而成功引诱鱼类。 0013 2、 仿生蛇头形的鱼头部更加形象逼真, 而羽翼被巧妙地用螺栓、 螺母固定在鱼眼 处, 既用螺栓、 螺母装饰了鱼眼, 又将羽翼与拟饵本体连接, 两羽翼能够保持拟饵本体在空 说 明 书 CN 203206996 U 3 2/3 页 4。
9、 中和水流中的平衡, 羽翼的尾端向下翘突, 增大水流接触面积, 制造水花和扰流, 引起鱼类 的注意。 0014 3、 在鱼身的平板顶面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槽, 特别是与鱼身形状相似的下凹弧面 槽, 使得水流经过这种类似于瓢形的槽时被抛出水花, 并形成一定的扰流效果, 类似于真实 鱼类的活动, 吸引鱼类的注意, 提高诱鱼捕食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去掉鱼线别针和鱼钩) 。 0017 图 3 为图 2 的仰视图。 0018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被鱼线拖动时在空中的运动状态图 (鱼线未示出) 。 具。
10、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0 如图1至图4所示, 一种蝮蛇型拟饵, 具有拟饵本体1, 在拟饵本体1上安装有鱼钩 4, 所述拟饵本体1是宽度尺寸大于高度尺寸的板状结构, 拟饵本体1在水平方向延伸, 即板 形拟饵本体1的板厚方向在垂直的高度方向, 拟饵本体1的外轮廓在水平方向延伸, 拟饵本 体 1 的外轮廓在俯视方向上呈前、 后端小中间大的纺锤形, 这种纺锤形的外轮廓近似于鱼 形, 并且较平整的平面位于较薄鱼身的上、 下轮廓表面, 当鱼线拖动拟饵本体 1 时, 拟饵本 体 1 很容易处于同一水层, 使拟饵容易被该水层的鱼群所感知。 0021 拟。
11、饵本体 1 为仿生形状, 在靠近拟饵本体 1 鱼头部 11 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向内凹的 凹槽 12, 凹槽 12 从拟饵本体 1 的两侧边缘轮廓向内开设, 两凹槽 12 的槽底相对, 使两凹槽 12 槽底之间的拟饵本体 1 宽度变窄形成蛇颈部, 在两凹槽 12 往鱼头部 11 方向, 即两凹槽 12 至鱼嘴之间的鱼头部 11 形成仿蛇头形, 鱼头部 11 上设置有两个对称的鱼眼 111。在两 凹槽 12 至鱼尾之间的拟饵本体 1 的顶面设置有向下凹陷的槽 13, 槽 13 的边缘靠近拟饵本 体 1 的外轮廓边缘并且两者的外边缘形状相似, 所述槽 13 的底面为下凹弧面 ; 在鱼身的平 板顶面上设。
12、置有向下凹陷的槽 13, 特别是与鱼身形状相似的下凹弧面槽, 使得水流经过这 种类似于瓢形的槽 13 时被抛出水花, 并形成一定的扰流效果, 类似于真实鱼类的活动, 吸 引鱼类的注意, 提高诱鱼捕食的成功率。 0022 如图 1、 图 3 和图 4 所示, 在所述拟饵本体 1 的下方对称设置有两片羽翼 2, 所述羽 翼 2 的一端通过螺栓 6 贯穿所述鱼头部 11 的鱼眼处, 用螺母拴住, 使羽翼 2 与鱼头部 11 紧 固, 羽翼 2 向鱼尾延伸, 羽翼 2 的尾端接近拟饵本体 1 的鱼尾, 两片羽翼 2 在两凹槽 12 的位 置分别向上翻折延伸形成上翻部21, 上翻部21位于凹槽12中, 。
13、两片羽翼2的尾端向拟饵本 体 1 的下方翘突, 拟饵本体 1 的鱼尾端设置有安装鱼线别针 3 的鱼线安装孔 14, 鱼线别针 3 用于与拖拽拟饵本体 1 的鱼线相连接, 在拟饵本体 1 的鱼嘴端设置有安装鱼钩 4 的鱼钩安 装孔 15, 具有三个钩的三本钩型鱼钩 4 通过双圈环 5 与鱼钩安装孔 15 连接, 使鱼钩 4 安装 在拟饵本体 1 的鱼嘴端。 0023 如图 4 所示, 当本实用新型被鱼线拖动时 (鱼线未示出) , 两羽翼 2 能够保持拟饵本 体1在空中或水流中的平衡, 具有槽13的一面朝上, 该上表面较为平滑, 入水后当鱼线拖动 说 明 书 CN 203206996 U 4 3/。
14、3 页 5 拟饵本体 1 时, 拟饵本体 1 很容易处于同一水层, 使拟饵容易被该水层的鱼群所感知, 而具 有下凹弧面的槽 13 能抛出水花并形成一定的扰流效果, 类似于真实鱼类的活动, 两羽翼 2 的尾端靠近鱼线一端并向下翘突, 也能增大水流接触面积, 制造水花和扰流, 位于后端的蛇 头形鱼头仿真度极高, 易于诱惑鱼类, 提高捕食率。 00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3206996 U 5 1/2 页 6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06996 U 6 2/2 页 7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06996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