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6855110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754299.0

申请日:

20131125

公开号:

CN203554994U

公开日:

2014042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33/00,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G33/00,A01K61/00

申请人:

上海海洋大学

发明人:

张建伟,何培民,霍元子,温文科,刘媛媛,吴建勇,陈中伟,贾书磊,杨欣欣,张林慧,吴青,周玲杰

地址: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999号

优先权:

CN201320754299U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韩国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包括成藻礁和幼苗礁,所述成藻礁包括一实心底座,实心底座上表面镶嵌一形状和大小与上表面相同的金属框架,金属框架内设有贝壳网袋,上表面中心处镶嵌一金属立杆,立杆上端焊接一钢环,金属框架和钢环之间固定若干苗绳,所述幼苗礁紧固在成藻礁实心底座的侧面,幼苗礁上附有海藻幼苗。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保证了海藻的附着效果,缩短了海藻场的修复周期,提高了藻场修复与重建的成功率,增加了幼苗的附着率,幼苗礁牢固、耐用,且幼苗礁小巧轻便便于搬运;利用废弃贝壳制作的网袋放入金属框架内,通过苗绳上藻体的孢子放散与附着可构成亲生物性礁体。废弃贝壳的资源化利用,具有经济、简便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包括成藻礁和幼苗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藻礁包括一实心底座,实心底座上表面镶嵌一形状和大小与上表面相同的金属框架,金属框架内设有贝壳网袋,上表面中心处镶嵌一金属立杆,立杆上端焊接一钢环,金属框架和钢环之间固定若干苗绳,所述幼苗礁紧固在成藻礁实心底座的侧面,幼苗礁上附有海藻幼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工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底座为三棱台,四棱台或多棱台,所述幼苗礁为与实心底座侧面大小和形状一致的梯形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工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底座侧面带有螺栓,所述幼苗礁带有与螺栓位置对应的中心孔,幼苗礁通过所述螺栓固定在实心底座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工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幼苗礁的中心孔内嵌PVC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工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幼苗礁表面镶嵌有贝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工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苗绳上夹有海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工藻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底座和幼苗礁均有混凝土浇筑而成。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藻移植与幼苗附苗相结合复合型人工藻礁。

背景技术

藻场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多种海洋生物提供栖息环 境、产卵、育幼、索饵和避敌的场所,对改善周围流场环境、减少海水营 养负荷、抑制赤潮生物、提高海洋固碳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然而, 我国近岸天然藻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严重退化,主要起因于围海造地、 陆源污染、不合理的渔业生产等。因此,藻场的修复和重建工作刻不容缓。 人工藻礁的投放是藻场修复和重建的重要措施,近年来人们针对礁体的材 料、形状、功能等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

目前普遍使用的藻礁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石块和钢材;形状多为箱 形、圆柱形、三角形等;功能设计集中在增加孢子的附着面、提高海藻的 附着能力、防止藻食性生物的摄食等。由于混凝土与海藻幼苗的亲和性较 低,所以表面为混凝土的藻礁幼苗附着率较低;为了增加孢子的附着面积, 多数藻礁被设计成体积很大的圆柱形或箱型不便于搬运,且大部分藻礁仍 是采用单一的幼苗附着或成藻移植的形式,对藻场的修复和重建效率和成 功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 包括成藻礁和幼苗礁,所述成藻礁包括实心底座和若干苗绳,所述幼苗礁 为附在成藻礁上的若干块体,所述幼苗礁上附有海藻幼苗,所述幼苗礁紧 固在成藻礁上。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包括成藻礁和幼苗礁,所述成藻礁包括一实心 底座,实心底座上表面镶嵌一形状和大小与上表面相同的金属框架,金属 框架内设有贝壳网袋,上表面中心处镶嵌一金属立杆,立杆上端焊接一钢 环,金属框架和钢环之间固定若干苗绳,所述幼苗礁紧固在成藻礁实心底 座的侧面,幼苗礁上附有海藻幼苗。

所述实心底座为三棱台,四棱台或多棱台,所述幼苗礁为与实心底座 侧面大小和形状一致的梯形体。

所述实心底座侧面带有螺栓,所述幼苗礁带有与螺栓位置对应的中心 孔,幼苗礁通过所述螺栓固定在实心底座侧面。

所述幼苗礁的中心孔内嵌PVC管。

所述幼苗礁表面镶嵌有贝壳。

所述苗绳上夹有海藻。

所述实心底座和幼苗礁均有混凝土浇筑而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幼苗附着与成藻移植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幼苗礁附着 幼苗和苗绳夹苗移植成藻,保证了海藻的附着效果,缩短了海藻场的修复 周期,提高了藻场修复与重建的成功率;利用与海藻亲和性较高的贝壳镶 嵌于礁体表面,增加了幼苗的附着率;采用幼苗礁与起固定作用的底座分 开的形式,幼苗礁用螺丝固定在底座上,牢固、耐用,且幼苗礁小巧轻便 便于搬运;利用废弃贝壳制作的网袋放入金属框架内,通过苗绳上藻体的 孢子放散与附着可构成亲生物性礁体。废弃贝壳的资源化利用,具有经济、 简便的特点,且牡蛎和贻贝的贝壳取自天然,是良好的生物附着基。

本实用新型利用贝类表面粗糙、多孔结构以及贝壳间的空隙,为微生 物、饵料生物等提供良好的栖息地,也可以为海藻扎根提供最佳环境,最 终形成鱼、贝类的栖息地。当海藻繁殖到一定程度时可产生大量氧气,降 低二氧化碳,起到净化水质防止赤潮发生的作用,以促进底栖生物资源及 海洋生态环境的回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型人工藻礁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型人工藻礁成藻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型人工藻礁幼苗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型人工藻礁贝壳网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4,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人工藻礁,包括成藻礁和幼苗礁,成藻礁包括一 四棱台实心底座100,实心底座上表面镶嵌一形状和大小与上表面相同的金 属框架200,贝壳网袋300放于金属框架内,为孢子提供良好的固着基,并 为底栖生物提供生息环境。实心底座上表面中心处镶嵌一金属立杆400,金 属杆顶端焊接一钢环500,苗绳600一端固定在钢环上,另一端固定在金属 框架上,呈辐射状均匀排列,苗绳上固定有海藻601。幼苗礁700紧固在成 藻礁实心底座的侧面,幼苗礁表面镶嵌有贝壳701,幼苗礁上附有海藻幼苗。 幼苗礁采用梯形体结构,可和四面棱台各侧面贴合。底座侧面垂直固定一 凸起螺栓101,幼苗礁设置一中心孔702,与底座固定的凸起螺栓相对应, 幼苗礁通过螺栓和螺帽固定在实心底座侧面。为方便幼苗礁通过中心孔与 底座上的螺栓连接,中心孔内嵌以PVC管。

实心底座和幼苗礁均有混凝土浇筑而成。将幼苗礁浸入含有海藻生殖 细胞的育苗池中,待海藻生殖细胞成功附着于幼苗礁上,长成幼苗,再通 过螺母将幼苗礁固定到四棱台底座上。成藻礁的苗绳上固定海藻成藻,然 后即可投放到海底。大范围设置上述复合型人工藻礁,从而形成人工藻礁 场。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实用新型不应该局限 于该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原理下完 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55499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4.23 CN 203554994 U (21)申请号 201320754299.0 (22)申请日 2013.11.25 A01G 33/00(2006.01) A01K 6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上海海洋大学 地址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 999 号 (72)发明人 张建伟 何培民 霍元子 温文科 刘媛媛 吴建勇 陈中伟 贾书磊 杨欣欣 张林慧 吴青 周玲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31227 代理人 韩国辉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复合。

2、型人工藻礁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 包 括成藻礁和幼苗礁, 所述成藻礁包括一实心底座, 实心底座上表面镶嵌一形状和大小与上表面相同 的金属框架, 金属框架内设有贝壳网袋, 上表面中 心处镶嵌一金属立杆, 立杆上端焊接一钢环, 金属 框架和钢环之间固定若干苗绳, 所述幼苗礁紧固 在成藻礁实心底座的侧面, 幼苗礁上附有海藻幼 苗。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保证了海藻的附着效 果, 缩短了海藻场的修复周期, 提高了藻场修复 与重建的成功率, 增加了幼苗的附着率, 幼苗礁牢 固、 耐用, 且幼苗礁小巧轻便便于搬运 ; 利用废弃 贝壳制作的网袋放入金属框架内, 通过苗绳上藻 体的。

3、孢子放散与附着可构成亲生物性礁体。废弃 贝壳的资源化利用, 具有经济、 简便的特点。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554994 U CN 203554994 U 1/1 页 2 1. 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 包括成藻礁和幼苗礁, 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藻礁包括一实心底 座, 实心底座上表面镶嵌一形状和大小与上表面相同的金属框架, 金属框架内设有贝壳网 袋, 上表面中心处镶嵌一金属立。

4、杆, 立杆上端焊接一钢环, 金属框架和钢环之间固定若干苗 绳, 所述幼苗礁紧固在成藻礁实心底座的侧面, 幼苗礁上附有海藻幼苗。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复合型人工藻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实心底座为三棱台, 四棱 台或多棱台, 所述幼苗礁为与实心底座侧面大小和形状一致的梯形体。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复合型人工藻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实心底座侧面带有螺栓, 所述幼苗礁带有与螺栓位置对应的中心孔, 幼苗礁通过所述螺栓固定在实心底座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人工藻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幼苗礁的中心孔内嵌PVC 管。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复合型人工藻礁, 其特。

5、征在于, 所述幼苗礁表面镶嵌有贝壳。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复合型人工藻礁, 其特征在于, 所述苗绳上夹有海藻。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复合型人工藻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实心底座和幼苗礁均有 混凝土浇筑而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554994 U 2 1/2 页 3 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藻移植与幼苗附苗相结合复合型人工藻礁。 背景技术 0002 藻场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为多种海洋生物提供栖息环境、 产卵、 育 幼、 索饵和避敌的场所, 对改善周围流场环境、 减少海水营养负荷、 抑制赤潮生物、 提高海洋 固碳能力。

6、等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然而, 我国近岸天然藻场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严重退 化, 主要起因于围海造地、 陆源污染、 不合理的渔业生产等。 因此, 藻场的修复和重建工作刻 不容缓。人工藻礁的投放是藻场修复和重建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人们针对礁体的材料、 形 状、 功能等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 0003 目前普遍使用的藻礁材料包括钢筋混凝土、 石块和钢材 ; 形状多为箱形、 圆柱形、 三角形等 ; 功能设计集中在增加孢子的附着面、 提高海藻的附着能力、 防止藻食性生物的摄 食等。 由于混凝土与海藻幼苗的亲和性较低, 所以表面为混凝土的藻礁幼苗附着率较低 ; 为 了增加孢子的附着面积, 多数藻礁被设。

7、计成体积很大的圆柱形或箱型不便于搬运, 且大部 分藻礁仍是采用单一的幼苗附着或成藻移植的形式, 对藻场的修复和重建效率和成功率较 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 包括成藻 礁和幼苗礁, 所述成藻礁包括实心底座和若干苗绳, 所述幼苗礁为附在成藻礁上的若干块 体, 所述幼苗礁上附有海藻幼苗, 所述幼苗礁紧固在成藻礁上。 0005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06 一种复合型人工藻礁, 包括成藻礁和幼苗礁, 所述成藻礁包括一实心底座, 实心底 座上表面镶嵌一形状和大小与上表面相同的金属框架, 金属框架内设有贝壳网袋, 上表面 。

8、中心处镶嵌一金属立杆, 立杆上端焊接一钢环, 金属框架和钢环之间固定若干苗绳, 所述幼 苗礁紧固在成藻礁实心底座的侧面, 幼苗礁上附有海藻幼苗。 0007 所述实心底座为三棱台, 四棱台或多棱台, 所述幼苗礁为与实心底座侧面大小和 形状一致的梯形体。 0008 所述实心底座侧面带有螺栓, 所述幼苗礁带有与螺栓位置对应的中心孔, 幼苗礁 通过所述螺栓固定在实心底座侧面。 0009 所述幼苗礁的中心孔内嵌 PVC 管。 0010 所述幼苗礁表面镶嵌有贝壳。 0011 所述苗绳上夹有海藻。 0012 所述实心底座和幼苗礁均有混凝土浇筑而成。 0013 本实用新型采用幼苗附着与成藻移植相结合的形式, 。

9、利用幼苗礁附着幼苗和苗绳 夹苗移植成藻, 保证了海藻的附着效果, 缩短了海藻场的修复周期, 提高了藻场修复与重建 说 明 书 CN 203554994 U 3 2/2 页 4 的成功率 ; 利用与海藻亲和性较高的贝壳镶嵌于礁体表面, 增加了幼苗的附着率 ; 采用幼 苗礁与起固定作用的底座分开的形式, 幼苗礁用螺丝固定在底座上, 牢固、 耐用, 且幼苗礁 小巧轻便便于搬运 ; 利用废弃贝壳制作的网袋放入金属框架内, 通过苗绳上藻体的孢子放 散与附着可构成亲生物性礁体。废弃贝壳的资源化利用, 具有经济、 简便的特点, 且牡蛎和 贻贝的贝壳取自天然, 是良好的生物附着基。 0014 本实用新型利用贝。

10、类表面粗糙、 多孔结构以及贝壳间的空隙, 为微生物、 饵料生物 等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也可以为海藻扎根提供最佳环境, 最终形成鱼、 贝类的栖息地。当海 藻繁殖到一定程度时可产生大量氧气, 降低二氧化碳, 起到净化水质防止赤潮发生的作用, 以促进底栖生物资源及海洋生态环境的回复。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型人工藻礁装配后的示意图。 0016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型人工藻礁成藻礁示意图。 0017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型人工藻礁幼苗礁示意图。 0018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型人工藻礁贝壳网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实施例 : 0020 参见图 1-4, 0。

11、021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人工藻礁, 包括成藻礁和幼苗礁, 成藻礁包括一四棱台实心 底座 100, 实心底座上表面镶嵌一形状和大小与上表面相同的金属框架 200, 贝壳网袋 300 放于金属框架内, 为孢子提供良好的固着基, 并为底栖生物提供生息环境。 实心底座上表面 中心处镶嵌一金属立杆400, 金属杆顶端焊接一钢环500, 苗绳600一端固定在钢环上, 另一 端固定在金属框架上, 呈辐射状均匀排列, 苗绳上固定有海藻 601。幼苗礁 700 紧固在成藻 礁实心底座的侧面, 幼苗礁表面镶嵌有贝壳 701, 幼苗礁上附有海藻幼苗。幼苗礁采用梯形 体结构, 可和四面棱台各侧面贴合。底座侧面垂直固。

12、定一凸起螺栓 101, 幼苗礁设置一中心 孔 702, 与底座固定的凸起螺栓相对应, 幼苗礁通过螺栓和螺帽固定在实心底座侧面。为方 便幼苗礁通过中心孔与底座上的螺栓连接, 中心孔内嵌以 PVC 管。 0022 实心底座和幼苗礁均有混凝土浇筑而成。 将幼苗礁浸入含有海藻生殖细胞的育苗 池中, 待海藻生殖细胞成功附着于幼苗礁上, 长成幼苗, 再通过螺母将幼苗礁固定到四棱台 底座上。成藻礁的苗绳上固定海藻成藻, 然后即可投放到海底。大范围设置上述复合型人 工藻礁, 从而形成人工藻礁场。 0023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但本实用新型不应该局限于该实施例 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原理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 都落入本 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203554994 U 4 1/3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54994 U 5 2/3 页 6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54994 U 6 3/3 页 7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54994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