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以及室间隔缺损是小儿比较常见的先天性 心脏病,这三者大约占了整个先天性心脏病的80%。在70年代之前,堵闭 手段主要依赖外科手术;在70年代中期,研究者开始设计并试用了新的非 开胸关闭动脉导管及房间隔缺损的方法获得成功,20多年来,先后有多种 堵闭装置适用于动物以及临床试验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目前临床上使用 比较成熟的是蘑菇或双盘伞形的堵闭装置,其操作比较便捷,但由于该装 置金属含量过大,而且金属直接与机体接触,金属在体内的长期毒副作用 很难确定,金属过硬容易造成对血管的慢性损伤和机械性刺激,从而导致 长期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装置,该装 置毒副作用极小,使用非常安全。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装置,包 括由直径在0.0031-0.0033寸之间的镍钛合金丝网编制而成的工型支架, 该工型支架上下两头的两外侧均设有若干凸粒,在工型支架内填充有聚脂 纤维,在工型支架的金属丝外包覆有一层聚乌拉坦泡沫胶。
优选的,所述工型支架所用材料为TiNi形状记忆合金,其直径为 0.0031-0.0035寸之间的任意尺寸。
优选的,所述在工型支架的金属丝外包覆有一层聚丙烯酸酯胶。
由于在支架的金属丝外包覆了一层可降解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使 可降解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与机体组织接触,避免了金属丝过硬造成的 对机体的损伤和刺激,高分子材料将金属丝与组织隔离,从而隔离了金属 本身的毒性,减少甚至完全杜绝了封堵装置在体内的长期的毒副作用,而 工型金属支架的结构又保证了封堵装置的机械强度。
本发明经动物试验表明,与传统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装置相比,其金属 毒副作用大大降低,对血管的慢性损伤和机械性刺激非常的小,没有出现 一例患者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等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发明外观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工型支架;2、凸粒;3、聚脂纤维;4、聚乌拉坦泡沫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由图1可知,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封堵装置,包括由直径在0.0031-0.0033 寸之间的镍钛合金丝网编制而成的工型支架1,该工型支架1上下两头的两 外侧均设有若干凸粒2,该凸粒能增加和机体组织的接触性;在工型支架1 内填充有聚脂纤维3,在工型支架1的金属丝外包覆有一层聚乌拉坦泡沫胶 4。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工型支架1所用材料为TiNi形状记忆合金,其直 径为0.0031-0.0035寸之间的任意尺寸。该合金具有超弹性能,其耐疲劳 性和耐腐蚀性也大大优于不锈钢,采用TiNi形状记忆合金为内支撑,将其 直径拉小并在保证整个支架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TiNi形状记忆合金在整 个装置中的含量。以尽可能减少金属的毒副作用。
优选的,所述在工型支架的金属丝外包覆有一层聚丙烯酸酯胶。
由于在支架的金属丝外包覆了一层聚丙烯酸酯胶或聚乌拉坦泡沫胶4,可降 解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使可降解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与机体组织接 触,避免了金属丝过硬造成的对机体的损伤和刺激,高分子材料将金属丝 与组织隔离,从而隔离了金属本身的毒性,减少甚至完全杜绝了封堵装置 在体内的长期的毒副作用,而工型金属支架的结构又保证了封堵装置的机 械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