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缓冲铰链领域,具体涉及一体式马桶盖缓冲铰链。
背景技术
传统的马桶盖缓冲铰链,存在如下缺点:1.必须在缓冲铰链芯的外表面套设 衬套,再在衬套外固定一个金属外壳,在金属外壳上设置有与马桶盖连接的接 头,其结构复杂、原材料成本高、产品的体积大并且重量太重;2.零部件多,使 得组装及维修困难;3.缓冲力不足,随着使用次数增多,其缓冲力会越来越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马桶盖缓冲铰链,解决了现有技术传统马桶盖缓冲铰 链的缺陷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马桶盖缓冲铰链,包括壳体及铰链芯轴;所述铰链芯轴包括伸出于壳 体一端的连接轴、设置于壳体内的缓冲轴及定位轴,所述定位轴位于缓冲轴顶 端,所述定位轴在壳体另一端的定位孔内定位;所述连接轴与壳体接触处设置 有密封槽及处于密封槽内的密封圈;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缓冲轴配合缓 冲用的两个对立的腔室分割板,所述分隔板将壳体内部分割成两个腔室;其中, 所述缓冲轴上设置有两个缓冲肋板及配合缓冲肋板的两个阻流片,所述两个缓 冲肋板处于壳体的不同腔室内;所述壳体内部腔室自密封槽处的端部至腔室另 一端部的孔径逐渐减小,所述缓冲轴自密封槽端至缓冲轴顶端的截面半径也逐 渐减小,所述壳体内部腔室的倾斜角度与缓冲轴的倾斜角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阻流片整体包围缓冲肋板的一侧面;在缓冲肋板另一侧面上 阻流片不完全包围缓冲肋板,并留有阻尼液通过的孔道,以使马桶盖打开或下 降时,阻尼液在腔室之间流动的速度不同,从而引起马桶盖打开及下降的速度 不同。
进一步,所述每个缓冲肋板包括数个沿缓冲轴径向排列的L型及倒L型隔 板,所述阻流片为一整体结构并可与所述隔板卡合,所述隔板与阻流片配合后 的整体的顶部倾斜角度与缓冲轴倾斜角度相同;所述隔板与阻流片配合后在阻 流片底部存在胶体流动的间隙。
进一步,所述隔板与缓冲轴一体成型,使得加工方便、提高效率、降低成 本。
进一步,所述壳体与壳体内部的腔室分割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阻流片为塑料一体成型结构,减少了阻流片与隔板之间的磨 损,减少了缓冲铰链的零部件数量,提高了组装效率。
进一步,所述连接轴连接马桶盖,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马桶圈的连接端。
更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有连接马桶座的接头,以减少铰链芯轴的部件, 直接将带有铰链芯轴的外壳固定在马桶座上。
使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使得阻尼液在由腔室分割板分开的两个腔 室之间缓慢流动,处于密封状况下的阻尼液由于一直处于挤压的运动中,处于 缓冲轴截面半径大的部位的阻尼液会向缓冲轴截面半径小的方向挤压,由此增 加了阻尼液的的阻力,从而增加了缓冲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中铰链壳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中铰链芯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中铰链芯轴与壳体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中铰链芯轴与壳体组装后的轴向截面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 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见附图1、2及附图4,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中,一种马桶盖缓冲铰链, 包括壳体1、铰链芯轴2。其中壳体1包括壳体内部前端的定位孔12,在壳体内 部腔室壁上设置有两个对立的腔室分割板10、11,腔室分割板10、11将壳体腔 室分为第一腔室13和第二腔室14,其中,腔室分割板11与壳体1优选一体成 型的结构。
如图2所示,铰链芯轴2包括连接外部马桶盖的连接轴21,设置于壳体1 内的缓冲轴22及定位轴23,其中定位轴23位于缓冲轴22前端面。为增强壳体 1与铰链芯轴2之间的密封性,在铰链芯轴2连接轴21与壳体1后端接触处设 置密封槽24,密封槽24内安装橡胶密封圈241。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中,铰链芯轴2的缓冲轴22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缓 冲肋板221、222,其中第一缓冲肋板221位于第一腔室13中,第二缓冲肋板 222位于第二腔室14内。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两个缓冲肋板221、222分别 与两个可拆卸的阻流片25、26配合,以对壳体1腔室内的阻尼液进缓冲阻碍。
如图1所示的壳体,壳体1内部腔室的孔径自密封槽24处的端部至定位孔 12处端部逐渐减小。如图2所示的铰链芯轴2,缓冲轴22也自密封槽24处至 另一端的截面半径逐渐减小,其中壳体1内部腔室的孔径与缓冲轴22的斜率相 同,由此使得缓冲轴22恰好安装在壳体1内部。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中,壳体1内部腔室的孔径及缓冲轴22打破了传 统缓冲铰链中壳体内部腔室圆柱形及铰链芯轴截面半径相同的思维,而是使得 两者均有一定斜率,使得马桶盖下降或上升时,孔径大的腔室附近的阻尼液受 到挤压后会向孔径小的一方挤压流动,增大了缓冲铰链芯轴横向及纵向的缓冲 力。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中的缓冲铰链适应于具体实施例二中的缓冲铰 链。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中,正视缓冲轴22的结构,阻流片25、 26整体包围缓冲肋板221、222的一侧面,在缓冲肋板另一侧面上不是完全包围, 而是留有阻尼液通过的孔道27。当缓冲轴2超不同方向转动时,阻尼液作用于 缓冲肋板221、222上的力及方向不同,从而使得阻尼液通过阻流片25、26与 缓冲肋板221、22之间间隙的速度不同,即缓冲铰链的缓冲力不同。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中,马桶盖缓冲铰链的工作原理是:当马桶盖下 降时,缓冲铰链中缓冲轴2的转动方向如图4所示,其中在第一腔室13中,缓 冲轴2中的阻流片25挤压下部的阻尼液,阻尼液对阻流片25施加向上的力, 使得缓冲肋板221与阻流片25之间卡和更加严密,它们之间的间隙变小,阻尼 液通过阻流片25的速度缓慢;并且阻尼液同时将朝向孔径小的腔室一面流动挤 压,又再一次增大了阻流片的受力,使得缓冲肋板221与阻流片25之间的间隙 更小,阻尼液通过阻流片25的速度进一步缓慢,从而使得马桶盖下降速度越来 越慢。其中在另一腔室14中,缓冲肋板与阻流片的缓冲原理相同,在此不赘述。
相反,当马桶盖提起时,缓冲铰链中缓冲轴2的转动方向与图4所示恰好 相反,此时,在第一腔室13中,缓冲肋板221向上挤压阻尼液,阻尼液同时给 缓冲肋板及阻流片25施加压力,而由于阻流片25在缓冲肋板221受压的一面 上未完整卡合缓冲肋板221,使得阻尼液通过缓冲肋板221上的孔道27冲击阻 流片,并使得阻流片25与缓冲肋板221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相对增大了阻尼 液通过阻流片25的速度;同时在孔径较小的壳体1腔室位置的阻尼液由于在马 桶盖下降过程中产生的阻尼液压力大,因此,此时会将阻尼液挤压到孔径较大 的腔室位置处,使得阻尼液通过阻流片25的速度进一步增大,从而使得打开马 桶盖的速度提高。位于第二腔室14中的缓冲肋板222及阻流片26的缓冲原理 与第一腔室内相同,在此也不赘述。
本实用新型体实施例二中,每个缓冲肋板221、222均包括数个沿缓冲轴22 径向排列的数个L及倒L型隔板3,阻流片25、26为一整体结构并可与隔板3 卡合,隔板3与阻流片25、26配合后的整体的顶部倾斜角度与缓冲轴22倾斜 角度相同;其中,隔板3与阻流片25、26配合后在阻流片25、26底部存在阻 尼液流动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中,隔板3与缓冲轴22为一体成型结构。当然, 壳体1与壳体内部的腔室分割板10、11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以提高缓冲铰 链的生产效率及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中,阻流片25、26为塑料一体成型结构,以降低 阻流片25、26的磨损并容易安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中,连接轴21连接马桶盖(未视出),壳 体的另一端部的连接端15可连接马桶圈(未视出),其中连接端15带有内螺纹, 显然也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当然,依据实际需求,连接轴21可连接马桶圈, 而壳体1连接端15可连接马桶盖,以便使得马桶圈及马桶盖均可缓冲降落。本 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铰链芯轴2可直接与金属壳体1组装并配合完成缓冲 作用,使得缓冲铰链成品重量轻、零部件少,生产成本明细下降。
并且,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中,壳体1上设有连接马桶座的接头17, 以减少缓冲铰链的部件,可直接将带有铰链芯轴2的外壳1固定在马桶座上。 其中,接头17可以是带有内螺纹的接头,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与马桶座固定。 由此避免了铰链芯轴必须配合衬套,衬套再固定安装金属壳体的繁琐步骤及多 个零部件。
使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使得阻尼液在由腔室分割板11分开的两个 腔室之间缓慢流动,处于密封状况下的阻尼液由于一直处于挤压的运动中,处 于缓冲轴截面半径大的部位的阻尼液会向缓冲轴截面半径小的方向挤压,由此 增加了阻尼液的的阻力,从而增加了缓冲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