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颈椎假体.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6851645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57518.8

申请日:

20150519

公开号:

CN104983488B

公开日:

201701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F2/44

主分类号:

A61F2/44

申请人:

南方医科大学

发明人:

张晋元,欧阳钧,房亚峰,孙培栋,毕振宇

地址:

510515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号

优先权:

CN201510257518A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胡济元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颈椎假体,该人工颈椎假体包括对称布置的上盖板和下盖板、夹置在两盖板之间的两支撑柱和四枚紧固螺钉;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均对称开有两沉孔;所述支撑柱通过其两端的圆柱凸台与所述沉孔配合,并使用紧固螺钉固定紧;所述支撑柱的侧面横向设有椎弓根螺钉孔,以椎弓根螺钉穿过支撑柱上的螺钉孔与次全切的椎体的椎弓根部连接。本发明所述人工颈椎假体具有椎弓根螺钉进钉角度和进钉高度可调节的优点,能较好的适应人体颈椎不同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并且该人工颈椎假体配合现有的椎间盘假体可以实现多椎体次全切后的动态固定。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人工颈椎假体,该人工颈椎假体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的两个支撑柱;其中,所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均为左右对称结构,其对称中心线的两边对称设有两圆形的沉孔,且,所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前侧面均设有一个螺钉孔;所述的支撑柱两端分别设有同轴的与所述沉孔相匹配的凸台,该凸台的端面上设有螺钉孔;位于支撑柱一头的凸台穿设在上盖板的沉孔内,位于支撑柱另一头的凸台穿设在下盖板的沉孔内,且,所述的沉孔中分别穿设有固定在所述螺钉孔内的沉头螺钉,将上盖板与下盖板固定在所述凸台根部的轴肩上;所述支撑柱的侧面横向设有两个沿所述支撑柱的轴线方向排布的沉头的椎弓根螺钉孔,其中一个椎弓根螺钉孔离开与其同侧的轴肩的距离大于另一个椎弓根螺钉孔离开与其同侧的轴肩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颈椎假体,其特征在于,每一支撑柱所设的两个椎弓根螺钉孔的沉头的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人工颈椎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沿其对称中心线方向开设有通槽,该通槽与所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的螺钉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人工颈椎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的下盖板的下表面均密布有微小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工颈椎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的下盖板的下表面均密布有微小凸起。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移植到体内的用于脊骨的假体,该假体适用于与椎间盘假体配合行颈椎前路次全切生理性内固定手术。

背景技术:

颈椎兼具稳定性和活动性,一种理想的颈椎内固定装置应该具有上述特点。术后可恢复患者的颈椎功能,或者尽可能保留原有颈椎功能。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后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手术时次全切除致病椎体的中间部分、全切除相邻的椎间盘,减压后通过植骨的方式使病椎与相邻两椎体融合为一体,达到静态稳定的目的,然而此种手术方式牺牲了病椎与相邻椎体的活动能力,加重了邻近节段的运动负荷,使邻近节段退变加速,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人工椎间盘假体的出现,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1352377B的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一种“椎间盘假体”,实现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的动态固定的装置也陆续出现。又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1843519A的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新型颈椎动态内固定装置”,该内固定装置包括人工椎体和人工椎间盘,所述人工椎体上对称设有一对螺钉孔,使用椎弓根螺钉穿过所述螺钉孔固定在病椎的椎弓根部。再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1828979A的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一种人工颈椎椎体与椎间盘复合体”,所述人工颈椎椎体与椎间盘复合体包括一安装在人体颈椎体手术中缺损部位的人工假体和上、下位椎间盘假体;所述人工假体具有“口”字形固定结构。

然而,上述颈椎假体往往只能实现单椎体次全切手术减压后的动态固定。 同时由于未充分考虑人体颈椎的个体差异,即人体颈椎在不同个体以及同一个体不同节段间所存在的高度上的差异性,颈椎假体结构固定,可调节范围小,在手术过程中为了成功植入假体往往需要对人体颈椎进行不必要的修切。又由于椎弓根螺钉角度和高度固定,使得螺钉在植入过程中对不同椎体的适应性差,导致人工椎体的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上存在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工颈椎假体,该假体适用于与现有的椎间盘假体配合行颈椎前路次全切生理性内固定手术,而且对不同椎体的适应性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人工颈椎假体,该人工颈椎假体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的两个支撑柱;其中,

所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均为左右对称结构,其对称中心线的两边对称设有两圆形的沉孔,且,所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前侧面均设有一个螺钉孔;

所述的支撑柱两端分别设有同轴的与所述沉孔相匹配的凸台,该凸台的端面上设有螺钉孔;位于支撑柱一头的凸台穿设在上盖板的沉孔内,位于支撑柱另一头的凸台穿设在下盖板的沉孔内,且,所述的沉孔中分别穿设有固定在所述螺钉孔内的沉头螺钉,将上盖板与下盖板固定在所述凸台根部的轴肩上;所述支撑柱的侧面横向设有两个沿所述支撑柱的轴线方向排布的沉头的椎弓根螺钉孔,其中一个椎弓根螺钉孔离开与其同侧的轴肩的距离大于另一个椎弓根螺钉孔离开与其同侧的轴肩的距离。

由于每一支撑柱所设的椎弓根螺钉孔为两个,而当二者的距离较近时,如果所述的沉头的方向相同,两个沉头就必然连通而削弱支撑柱的强度。为了避 免上述情况出现,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是,所述的椎弓根螺钉孔的沉头的方向相反。

目前,市售的椎间盘假体主要有ProDisc和Bryan两种椎间盘假体,而且上下端面上有的设有锯齿状凸起,有的则没有。为了满足所述锯齿状凸起的配合要求,本发明的另一个改进方案是,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沿其对称中心线方向开设有贯穿盖板的通槽,且,与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的螺钉孔连通。这样,上下表面对称中心线上所设的锯齿状凸起即可插入所述的通槽内,并由穿设在所述螺钉孔的螺钉挤紧。

本发明的再一个改进方案是,所述上盖板的上表面和所述下盖板的下表面均密布有微小凸起,该微小凸起可以增加人工颈椎假体与椎间盘假体之间的摩擦力,增加连接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所述的支撑柱两端分别设有同轴的与所述沉孔相匹配的凸台,该凸台的端面上设有螺钉孔,因此,手术时可根据不同颈椎的个体,先调整好椎弓根螺钉的进钉角度再用螺钉固定;此外,所述支撑柱的侧面横向设有两个沿所述支撑柱的轴线方向排布的沉头的椎弓根螺钉孔,其中一个椎弓根螺钉孔离开与其同侧的轴肩的距离大于另一个椎弓根螺钉孔离开与其同侧的轴肩的距离,因此可通过选择不同的椎弓根螺钉孔或/和调换支撑柱的上下头的方法,保证椎弓根螺钉不会露出椎弓根。综上分析可见,本人工颈椎假体显著提高了对不同颈椎的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4为本发明所述人工颈椎假体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图1为主视图,图2为左视图,图3为图1中A-A向视图(剖视),图4为图3中B-B向视图(剖视)。

图5为图1~4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8为图1~4所示实施例中上盖板(或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为主视图,图7为左视图(剖视),图8为俯视图(半剖视)。

图9~11为图1~4所示实施例中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为主视图,图10为左视图(剖视),图11为俯视图。

图12~13为图1~4所示人工颈椎假体配合现有ProDisc椎间盘假体实现单椎体次全切减压后动态固定的示意图,其中,图12为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3为ProDisc颈椎假体与上盖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所述人工颈椎假体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15和16为图14所示人工颈椎假体配合现有Bryan椎间盘假体实现两椎体次全切减压后动态固定的示意图,其中,图15为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6为Bryan椎间盘假体与上盖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例1

参见图1~5,本例中的人工颈椎假体包括上盖板1、下盖板3、两根支撑柱2和四枚紧固螺钉4。

参见图6~8,所述上盖板1和下盖板3为左右对称结构,沿其对称中心线方向设有一条通槽6,该通槽6的两边对称设有两沉孔8;所述上盖板1的上表面和所述下盖板3的下表面都密布有微小凸起5,二者的前侧面正对着通槽6的位置设有一个螺钉孔7。

参见图9~11,所述的支撑柱2两端分别设有同轴的与所述沉孔8相匹配的凸台9,该凸台9的端面上设有螺钉孔10。所述支撑柱2的侧面偏离中部位置设有两个沉头方向相反的椎弓根螺钉孔11,且,沿所述支撑柱2的轴线方向排布;其中在上的一个椎弓根螺钉孔11离开与其同侧的轴肩15的距离a小于在下的另一个椎弓根螺钉孔11离开与其同侧的轴肩15的距离b。

参见图1~11,上盖板1与下盖板3呈上下对称布设,将支撑柱2夹设在二者之间,并通过紧固螺钉4将上盖板1和下盖板2固定在两支撑柱2的轴肩15上。

以下结合图12和13简要说明本例所述人工颈椎假体结合现有ProDisc椎间盘假体实现单椎体次全切减压后动态固定的方法。

参见图12~13,本例配合现有ProDisc椎间盘假体实现了单椎体次全切减压后的动态固定,首先行颈椎前路手术次全切除病椎的中间部分,全部切除病椎相邻的两个椎间盘,以达到消除致病椎及致病椎间盘对脊髓、椎动脉或神经根等的压迫的目的,并在次全切除的椎体的缺损部分的表面,选取合适位置、合适角度钻设椎弓根螺钉孔,在相邻完好椎体上开设椎间盘假体融合槽。然后进行人工颈椎假体的组装,组装时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椎弓根螺钉孔位,并调整好椎弓根螺钉12的进钉角度。

用椎弓根螺钉12将人工颈椎假体固定到病椎上,以ProDisc椎间盘假体13代替切除的椎间盘重新连接人工颈椎假体和相邻两完好椎体,实现此三节段的动态固定。上位ProDisc椎间盘假体13的下支撑板和下位ProDisc椎间盘假体13的上支撑板上的锯齿状凸起插入所述通槽6中,并,以销钉14穿过螺钉孔7顶紧锯齿状凸起。上位ProDisc椎间盘假体13的上支撑板与下位ProDisc椎间盘假体13的下支撑板通过所述支撑板上的锯齿状凸起与所述椎间盘假体融合槽融合固定。

例2

由于有的椎间盘假体的上下端面没有锯齿状凸起,因此本例与例1的区别在于省略了上盖板1和下盖板3上的通槽6,其它结构与例1相同。

以下结合图14~16简要说明本例所述人工颈椎假体结合现有Bryan椎间盘假体实现两椎体次全切减压后动态固定的方法。

参见图15,本例配合现有Bryan椎间盘假体实现了相邻两椎体次全切减压后的动态固定,首先行颈椎前路手术次全切除两相邻病椎的中间部分,全部切除两病椎相邻的三个椎间盘,以达到消除致病椎及致病椎间盘对脊髓、椎动脉或神经根等的压迫的目的。在次全切除的椎体的缺损部分表面,选取合适位置、合适角度钻取椎弓根螺钉孔。然后进行人工颈椎假体的组装,组装时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椎弓根螺钉孔位,并调整好椎弓根螺钉12的进钉角度。

分别用椎弓根螺钉12将两人工颈椎假体固定到两病椎上,以Bryan椎间盘假体13代替切除的椎间盘重新连接两人工颈椎假体和相邻两完好椎体,实现此四节段的动态固定,Bryan椎间盘假体13的上、下支撑板均通过销钉14与人工颈椎假体的上盖板1、下盖板3或相邻两完好椎体连接。并在各接触面之间植入骨粉,促进Bryan椎间盘假体与完好椎体以及Bryan椎间盘假体与人工颈椎假体之间的融合,增加动态固定的稳定性。

一种人工颈椎假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种人工颈椎假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种人工颈椎假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人工颈椎假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人工颈椎假体.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257518.8 (22)申请日 2015.05.19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98348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10.21 (73)专利权人 南方医科大学 地址 510515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 路1023号 (72)发明人 张晋元 欧阳钧 房亚峰 孙培栋 毕振宇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44244 代理人 胡济元 (51)Int.Cl. A61F 2/44(2006.01) 审查员 王萌萌 。

2、(54)发明名称 一种人工颈椎假体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颈椎假体, 该人工颈椎 假体包括对称布置的上盖板和下盖板、 夹置在两 盖板之间的两支撑柱和四枚紧固螺钉; 所述上盖 板和下盖板上均对称开有两沉孔; 所述支撑柱通 过其两端的圆柱凸台与所述沉孔配合, 并使用紧 固螺钉固定紧; 所述支撑柱的侧面横向设有椎弓 根螺钉孔, 以椎弓根螺钉穿过支撑柱上的螺钉孔 与次全切的椎体的椎弓根部连接。 本发明所述人 工颈椎假体具有椎弓根螺钉进钉角度和进钉高 度可调节的优点, 能较好的适应人体颈椎不同个 体间存在的差异性。 并且该人工颈椎假体配合现 有的椎间盘假体可以实现多椎体次全切后的动 态固定。 。

3、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8页 CN 104983488 B 2017.01.04 CN 104983488 B 1.一种人工颈椎假体, 该人工颈椎假体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夹在 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的两个支撑柱; 其中, 所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均为左右对称结构, 其对称中心线的两边对称设有两圆形的沉 孔, 且, 所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前侧面均设有一个螺钉孔; 所述的支撑柱两端分别设有同轴的与所述沉孔相匹配的凸台, 该凸台的端面上设有螺 钉孔; 位于支撑柱一头的凸台穿设在上盖板的沉孔内, 位于支撑柱另一头的凸台穿设在下 盖板的沉孔内, 且, 所述的沉孔中分别穿设有固定在所。

4、述螺钉孔内的沉头螺钉, 将上盖板与 下盖板固定在所述凸台根部的轴肩上; 所述支撑柱的侧面横向设有两个沿所述支撑柱的轴 线方向排布的沉头的椎弓根螺钉孔, 其中一个椎弓根螺钉孔离开与其同侧的轴肩的距离大 于另一个椎弓根螺钉孔离开与其同侧的轴肩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颈椎假体, 其特征在于, 每一支撑柱所设的两个椎弓 根螺钉孔的沉头的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人工颈椎假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 沿其对称中心线方向开设有通槽, 该通槽与所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的螺钉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人工颈椎假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盖板的上。

5、表面 和所述的下盖板的下表面均密布有微小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工颈椎假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盖板的上表面和所 述的下盖板的下表面均密布有微小凸起。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983488 B 2 一种人工颈椎假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能移植到体内的用于脊骨的假体, 该假体适用于与椎间盘假体配合行 颈椎前路次全切生理性内固定手术。 背景技术: 0002 颈椎兼具稳定性和活动性, 一种理想的颈椎内固定装置应该具有上述特点。 术后 可恢复患者的颈椎功能, 或者尽可能保留原有颈椎功能。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后植骨 融合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手。

6、术方式, 手术时次全切除致病椎体的中间部分、 全切除 相邻的椎间盘, 减压后通过植骨的方式使病椎与相邻两椎体融合为一体, 达到静态稳定的 目的, 然而此种手术方式牺牲了病椎与相邻椎体的活动能力, 加重了邻近节段的运动负荷, 使邻近节段退变加速, 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0003 随着人工椎间盘假体的出现, 如, 授权公告号为CN101352377B的发明专利申请所 公开的一种 “椎间盘假体” , 实现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的动态固定的装置也陆续出现。 又如, 申请公布号为CN101843519A的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 “新型颈椎动态内固定装置” , 该内固定装置包括人工椎体和人工椎。

7、间盘, 所述人工椎体上对称设有一对螺钉孔, 使用椎 弓根螺钉穿过所述螺钉孔固定在病椎的椎弓根部。 再如, 申请公布号为CN101828979A的发 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 “一种人工颈椎椎体与椎间盘复合体” , 所述人工颈椎椎体与椎间盘复 合体包括一安装在人体颈椎体手术中缺损部位的人工假体和上、 下位椎间盘假体; 所述人 工假体具有 “口” 字形固定结构。 0004 然而, 上述颈椎假体往往只能实现单椎体次全切手术减压后的动态固定。 同时由 于未充分考虑人体颈椎的个体差异, 即人体颈椎在不同个体以及同一个体不同节段间所存 在的高度上的差异性, 颈椎假体结构固定, 可调节范围小, 在手术过程中为了成。

8、功植入假体 往往需要对人体颈椎进行不必要的修切。 又由于椎弓根螺钉角度和高度固定, 使得螺钉在 植入过程中对不同椎体的适应性差, 导致人工椎体的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0005 鉴于现有技术上存在上述不足,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工颈椎 假体, 该假体适用于与现有的椎间盘假体配合行颈椎前路次全切生理性内固定手术, 而且 对不同椎体的适应性强。 0006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人工颈椎假体, 该人工颈椎假体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夹 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的两个支撑柱; 其中, 0008 所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均为左右对称结构, 其对称中。

9、心线的两边对称设有两圆形 的沉孔, 且, 所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前侧面均设有一个螺钉孔; 0009 所述的支撑柱两端分别设有同轴的与所述沉孔相匹配的凸台, 该凸台的端面上设 有螺钉孔; 位于支撑柱一头的凸台穿设在上盖板的沉孔内, 位于支撑柱另一头的凸台穿设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4983488 B 3 在下盖板的沉孔内, 且, 所述的沉孔中分别穿设有固定在所述螺钉孔内的沉头螺钉, 将上盖 板与下盖板固定在所述凸台根部的轴肩上; 所述支撑柱的侧面横向设有两个沿所述支撑柱 的轴线方向排布的沉头的椎弓根螺钉孔, 其中一个椎弓根螺钉孔离开与其同侧的轴肩的距 离大于另一个椎弓根螺钉孔离开。

10、与其同侧的轴肩的距离。 0010 由于每一支撑柱所设的椎弓根螺钉孔为两个, 而当二者的距离较近时, 如果所述 的沉头的方向相同, 两个沉头就必然连通而削弱支撑柱的强度。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出现, 本 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是, 所述的椎弓根螺钉孔的沉头的方向相反。 0011 目前, 市售的椎间盘假体主要有ProDisc和Bryan两种椎间盘假体, 而且上下端面 上有的设有锯齿状凸起, 有的则没有。 为了满足所述锯齿状凸起的配合要求, 本发明的另一 个改进方案是, 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沿其对称中心线方向开设有贯穿盖板的通槽, 且, 与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的螺钉孔连通。 这样, 上下表面对称中心线上所。

11、设的锯齿状凸起 即可插入所述的通槽内, 并由穿设在所述螺钉孔的螺钉挤紧。 0012 本发明的再一个改进方案是, 所述上盖板的上表面和所述下盖板的下表面均密布 有微小凸起, 该微小凸起可以增加人工颈椎假体与椎间盘假体之间的摩擦力, 增加连接的 稳定性。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4 由于所述的支撑柱两端分别设有同轴的与所述沉孔相匹配的凸台, 该凸台的端面 上设有螺钉孔, 因此, 手术时可根据不同颈椎的个体, 先调整好椎弓根螺钉的进钉角度再用 螺钉固定; 此外, 所述支撑柱的侧面横向设有两个沿所述支撑柱的轴线方向排布的沉头的 椎弓根螺钉孔, 其中一个椎弓根螺钉孔离开与其同侧的轴肩的距离。

12、大于另一个椎弓根螺钉 孔离开与其同侧的轴肩的距离, 因此可通过选择不同的椎弓根螺钉孔或/和调换支撑柱的 上下头的方法, 保证椎弓根螺钉不会露出椎弓根。 综上分析可见, 本人工颈椎假体显著提高 了对不同颈椎的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0015 图14为本发明所述人工颈椎假体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图1为 主视图, 图2为左视图, 图3为图1中A-A向视图(剖视), 图4为图3中B-B向视图(剖视)。 0016 图5为图14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68为图14所示实施例中上盖板(或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图6为主视 图, 图7为左视图(剖视), 图8为俯视图(。

13、半剖视)。 0018 图911为图14所示实施例中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图9为主视图, 图10为 左视图(剖视), 图11为俯视图。 0019 图1213为图14所示人工颈椎假体配合现有ProDisc椎间盘假体实现单椎体次 全切减压后动态固定的示意图, 其中, 图12为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3为ProDisc颈椎假 体与上盖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0 图14为本发明所述人工颈椎假体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0021 图15和16为图14所示人工颈椎假体配合现有Bryan椎间盘假体实现两椎体次全切 减压后动态固定的示意图, 其中, 图15为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

14、16为Bryan椎间盘假体与 上盖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4983488 B 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例1 0023 参见图15, 本例中的人工颈椎假体包括上盖板1、 下盖板3、 两根支撑柱2和四枚 紧固螺钉4。 0024 参见图68, 所述上盖板1和下盖板3为左右对称结构, 沿其对称中心线方向设有 一条通槽6, 该通槽6的两边对称设有两沉孔8; 所述上盖板1的上表面和所述下盖板3的下表 面都密布有微小凸起5, 二者的前侧面正对着通槽6的位置设有一个螺钉孔7。 0025 参见图911, 所述的支撑柱2两端分别设有同轴的与所述沉孔8相匹配的凸台9, 该凸台。

15、9的端面上设有螺钉孔10。 所述支撑柱2的侧面偏离中部位置设有两个沉头方向相反 的椎弓根螺钉孔11, 且, 沿所述支撑柱2的轴线方向排布; 其中在上的一个椎弓根螺钉孔11 离开与其同侧的轴肩15的距离a小于在下的另一个椎弓根螺钉孔11离开与其同侧的轴肩15 的距离b。 0026 参见图111, 上盖板1与下盖板3呈上下对称布设, 将支撑柱2夹设在二者之间, 并 通过紧固螺钉4将上盖板1和下盖板2固定在两支撑柱2的轴肩15上。 0027 以下结合图12和13简要说明本例所述人工颈椎假体结合现有ProDisc椎间盘假体 实现单椎体次全切减压后动态固定的方法。 0028 参见图1213, 本例配合现。

16、有ProDisc椎间盘假体实现了单椎体次全切减压后的 动态固定, 首先行颈椎前路手术次全切除病椎的中间部分, 全部切除病椎相邻的两个椎间 盘, 以达到消除致病椎及致病椎间盘对脊髓、 椎动脉或神经根等的压迫的目的, 并在次全切 除的椎体的缺损部分的表面, 选取合适位置、 合适角度钻设椎弓根螺钉孔, 在相邻完好椎体 上开设椎间盘假体融合槽。 然后进行人工颈椎假体的组装, 组装时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椎弓 根螺钉孔位, 并调整好椎弓根螺钉12的进钉角度。 0029 用椎弓根螺钉12将人工颈椎假体固定到病椎上, 以ProDisc椎间盘假体13代替切 除的椎间盘重新连接人工颈椎假体和相邻两完好椎体, 实现此三。

17、节段的动态固定。 上位 ProDisc椎间盘假体13的下支撑板和下位ProDisc椎间盘假体13的上支撑板上的锯齿状凸 起插入所述通槽6中, 并, 以销钉14穿过螺钉孔7顶紧锯齿状凸起。 上位ProDisc椎间盘假体 13的上支撑板与下位ProDisc椎间盘假体13的下支撑板通过所述支撑板上的锯齿状凸起与 所述椎间盘假体融合槽融合固定。 0030 例2 0031 由于有的椎间盘假体的上下端面没有锯齿状凸起, 因此本例与例1的区别在于省 略了上盖板1和下盖板3上的通槽6, 其它结构与例1相同。 0032 以下结合图1416简要说明本例所述人工颈椎假体结合现有Bryan椎间盘假体实 现两椎体次全切。

18、减压后动态固定的方法。 0033 参见图15, 本例配合现有Bryan椎间盘假体实现了相邻两椎体次全切减压后的动 态固定, 首先行颈椎前路手术次全切除两相邻病椎的中间部分, 全部切除两病椎相邻的三 个椎间盘, 以达到消除致病椎及致病椎间盘对脊髓、 椎动脉或神经根等的压迫的目的。 在次 全切除的椎体的缺损部分表面, 选取合适位置、 合适角度钻取椎弓根螺钉孔。 然后进行人工 颈椎假体的组装, 组装时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椎弓根螺钉孔位, 并调整好椎弓根螺钉12的进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4983488 B 5 钉角度。 0034 分别用椎弓根螺钉12将两人工颈椎假体固定到两病椎上, 以B。

19、ryan椎间盘假体13 代替切除的椎间盘重新连接两人工颈椎假体和相邻两完好椎体, 实现此四节段的动态固 定, Bryan椎间盘假体13的上、 下支撑板均通过销钉14与人工颈椎假体的上盖板1、 下盖板3 或相邻两完好椎体连接。 并在各接触面之间植入骨粉, 促进Bryan椎间盘假体与完好椎体以 及Bryan椎间盘假体与人工颈椎假体之间的融合, 增加动态固定的稳定性。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4983488 B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8 页 7 CN 104983488 B 7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8 页 8 CN 104983488 B 8 图5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3/8 页 9 CN 104983488 B 9 图8 图9 图10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 4/8 页 10 CN 104983488 B 10 图12 说 明 书 附 图 5/8 页 11 CN 104983488 B 11 图13 图14 说 明 书 附 图 6/8 页 12 CN 104983488 B 12 图15 说 明 书 附 图 7/8 页 13 CN 104983488 B 13 图16 说 明 书 附 图 8/8 页 14 CN 104983488 B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