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热疗熏蒸双用治疗医疗内科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中医热疗熏蒸双用治疗医疗内科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530630.9 (22)申请日 2016.07.07 (71)申请人 孙惠芝 地址 266200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城马路 160号 (72)发明人 孙惠芝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代理人 李娜 (51)Int.Cl. A61H 33/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中医热疗熏蒸双用治疗医疗内科装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医热疗熏蒸双用治疗 医疗内科装置, 包括底座板和外壳, 所述底座板 的上表面中部设有隔板, 。
2、所述隔板前侧的底座板 上设有电源和气泵, 该中医热疗熏蒸双用治疗医 疗内科装置设置了加热垫和添加中药的加热箱, 使热疗和熏蒸能够交替进行而不用更换设备, 适 合四肢的理疗, 将肢体放入内弧板内, 控制气泵 改变第一气囊将内弧板上的加热垫移动到贴合 皮肤的位置, 电源给加热垫供能进行热疗作业, 熏蒸时调整第二气囊至内弧板不再贴合皮肤并 留有一定空腔, 使加热箱工作进行熏蒸理疗, 该 中医热疗熏蒸双用治疗医疗内科装置结构简单, 不用更换设备, 就能对肢体进行热疗和熏蒸的理 疗作业, 使用方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106176185 A 2016.12.07 CN 1061。
3、76185 A 1.一种中医热疗熏蒸双用治疗医疗内科装置, 包括底座板(1)和外壳(2),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板(1)的上表面中部设有隔板(3), 所述隔板(3)前侧的底座板(1)上设有电源(5) 和气泵(6), 所述隔板(3)后侧的底座板(1)上设有加热箱(7), 所述加热箱(7)的侧面设有进 药管(8), 所述进药管(8)上设有阀门(9), 所述外壳(2)内腔设有内弧板(10), 所述内弧板 (10)表面设有加热垫(11), 所述加热垫(11)通过贯穿外壳(2)的导热管(20)与加热箱(7)的 出口连接, 所述内弧板(10)与外壳(2)之间设有第一气囊(13), 所述外壳(2)两侧端面。
4、上设 有第二气囊(14), 所述第一气囊(13)的第一导气管(15)和第二气囊(14)的第二导气管(16) 分别贯穿外壳(2)与第一电磁三通阀(17)的两个接口相连, 所述第一电磁三通阀(17)的另 一接口通过管路与第二电磁三通阀(18)的一个接口相连, 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18)的另两 个接口分别与排气管(19)和增压管(21)相连, 所述增压管(21)与气泵(6)的接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热疗熏蒸双用治疗医疗内科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隔板(3)的上端设有把手(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热疗熏蒸双用治疗医疗内科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内弧板(10)。
5、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内弧板(10)为半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热疗熏蒸双用治疗医疗内科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两内 弧板(10)的端部通过弹性绳(12)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176185 A 2 一种中医热疗熏蒸双用治疗医疗内科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内科理疗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中医热疗熏蒸双用治疗医疗内科 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中药热疗和熏蒸是一种集热疗、 药物渗透等于一身的物理疗法。 在中医的临床医 疗中适用范围广, 疗效较好, 使用频率高, 深受大多数患者的青睐。 现在普遍使用的是传统 的中药熏蒸装置, 但传统的中。
6、药熏蒸装置造价高, 且结构十分复杂, 操作繁琐, 一旦操作错 误, 容易影响其疗效, 不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方便, 且传统的中药熏蒸装置体积较大, 移动 非常不方便, 而且加热速度慢, 且熏蒸的范围也非常有限, 从而既不能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治 疗, 又给医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难度, 同时现有的技术热疗和熏蒸转换需要更换设备, 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为此, 我们提出一种中医热疗熏蒸双用治疗医疗内科装置。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热疗熏蒸双用治疗医疗内科装置, 以解决上述背 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医热疗熏蒸双用治疗医疗。
7、内 科装置, 包括底座板和外壳, 所述底座板的上表面中部设有隔板, 所述隔板前侧的底座板上 设有电源和气泵, 所述隔板后侧的底座板上设有加热箱, 所述加热箱的侧面设有进药管, 所 述进药管上设有阀门, 所述外壳内腔设有内弧板, 所述内弧板表面设有加热垫, 所述加热垫 通过贯穿外壳的导热管与加热箱的出口连接, 所述内弧板与外壳之间设有第一气囊, 所述 外壳两侧端面上设有第二气囊, 所述第一气囊的第一导气管和第二气囊的第二导气管分别 贯穿外壳与第一电磁三通阀的两个接口相连, 所述第一电磁三通阀的另一接口通过管路与 第二电磁三通阀的一个接口相连, 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的另两个接口分别与排气管和增压 管。
8、相连, 所述增压管与气泵的接口相连。 0005 优选的, 所述隔板的上端设有把手。 0006 优选的, 所述内弧板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内弧板为半圆弧形。 0007 优选的, 两内弧板的端部通过弹性绳连接。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中医热疗熏蒸双用治疗医疗内科装置 设置了加热垫和添加中药的加热箱, 使热疗和熏蒸能够交替进行而不用更换设备, 适合四 肢的理疗, 将肢体放入内弧板内, 控制气泵改变第一气囊将内弧板上的药垫移动到贴合皮 肤的位置, 电源给加热垫供能进行热疗作业, 熏蒸时调整第二气囊至内弧板不再贴合皮肤 并留有一定空腔, 使加热箱工作进行熏蒸理疗, 该中医热疗。
9、熏蒸双用治疗医疗内科装置结 构简单, 不用更换设备, 就能对肢体进行热疗和熏蒸的理疗作业, 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6176185 A 3 0009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0 图中: 1底座板、 2外壳、 3隔板、 4把手、 5电源、 6气泵、 7加热箱、 8进药管、 9阀门、 10内 弧板、 11加热垫、 12弹性绳、 13第一气囊、 14第二气囊、 15第一导气管、 16第二导气管、 17第一 电磁三通阀、 18第二电磁三通阀、 19排气管、 20导热管、 21增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
10、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 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2 请参阅图1,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中医热疗熏蒸双用治疗医疗内科装 置, 包括底座板1和外壳2, 底座板1的上表面中部设有隔板3, 隔板3的上端设有把手4, 隔板3 前侧的底座板1上设有电源5和气泵6, 隔板3后侧的底座板1上设有加热箱7, 加热箱7的侧面 设有进药管8, 从进药管8加入中药, 进药管8上设有阀门9, 外壳2内腔设有内弧板10, 。
11、内弧板 10的数量为两个, 内弧板10为半圆弧形, 两内弧板10的端部通过弹性绳12连接, 内弧板10表 面设有加热垫11, 加热垫11通过贯穿外壳2的导热管20与加热箱7的出口连接, 将肢体放入 内弧板10内, 控制气泵6改变第一气囊13将内弧板10上的加热垫11移动到贴合皮肤的位置, 电源5给加热垫11供能进行热疗作业, 内弧板10与外壳2之间设有第一气囊13, 外壳2两侧端 面上设有第二气囊14, 第一气囊13的第一导气管15和第二气囊14的第二导气管16分别贯穿 外壳2与第一电磁三通阀17的两个接口相连, 第一电磁三通阀17的另一接口通过管路与第 二电磁三通阀18的一个接口相连, 第二。
12、电磁三通阀18的另两个接口分别与排气管19和增压 管21相连, 两个电磁三通阀配合使用调整气囊的大小, 增压管21与气泵6的接口相连, 熏蒸 时调整第二气囊14至内弧板10不再贴合皮肤并留有一定空腔, 使加热箱7工作进行熏蒸理 疗, 该中医热疗熏蒸双用治疗医疗内科装置结构简单, 不用更换设备, 就能对肢体进行热疗 和熏蒸的理疗作业, 使用方便。 001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 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 修改、 替换 和变型, 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6176185 A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106176185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