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穿刺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节穿刺针.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99070.8 (22)申请日 2014.12.17 A61B 17/34(2006.01) A61B 17/56(2006.01) (71)申请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地址 51012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路 151 号 (72)发明人 何二兴 尹知训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44288 代理人 石伍军 (54) 发明名称 分节穿刺针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分节穿刺针, 包括针管、 内芯和 手柄, 手柄内开有贯穿该手柄并供内芯穿过的插 孔, 内芯一端设为卡挡。
2、, 该卡挡与手柄的一端相 抵, 针管的一端设为锥形管头, 针管的另一端与手 柄的另一端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 ; 内芯的另一端 设为锥形针头, 该内芯依次插入插孔、 针管后通过 锥形针头由锥形管头中伸出。 本发明能拆卸手柄, 避免其它相邻穿剌针抵触影响, 以便多针并排穿 剌。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9045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8 CN 104490456 A 1/1 页 2 1.分节穿刺针, 其特征在于 : 包括针管、 内芯和手柄, 手柄内。
3、开有贯穿该手柄并供内芯 穿过的插孔, 内芯一端设为卡挡, 该卡挡与手柄的一端相抵, 针管的一端设为锥形管头, 针 管的另一端与手柄的另一端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 ; 内芯的另一端设为锥形针头, 该内芯依 次插入插孔、 针管后通过锥形针头由锥形管头中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分节穿刺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手柄包括握持部及由该握持 部的一侧伸出的安装筒, 握持部内开有贯穿该握持部的通孔, 该通孔与安装筒的筒孔同轴 且相通, 该通孔和安装筒的筒孔组成所述插孔。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分节穿刺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安装筒的筒口设有径向延伸 的铰接轴, 该铰接轴的两端固定于安装筒的内。
4、壁 ; 所述针管的另一端开有劈槽, 该劈槽将针 管的另一端分隔形成第一固定瓣和第二固定瓣, 第一固定瓣的底部一侧开有与劈槽贯通的 第一半圆孔, 远离第一半圆孔的第二固定瓣的底部一侧开有与劈槽贯通的第二半圆孔, 该 第二半圆孔与第一半圆孔同轴, 该第二半圆孔与第一半圆孔组成与铰接轴铰接配合的铰接 孔。 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分节穿刺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固定瓣顶部设有由外向 内倾斜的第一导斜面, 所述第二固定瓣的顶部设有由外向内倾斜的第二导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 3 或 4 所述的分节穿刺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安装筒的筒口侧壁设有 用于分别避空第一固定瓣、 第二固定瓣的两个斜。
5、口。 6.根据权利要求 3 或 4 所述的分节穿刺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安装筒的筒底向筒口伸 出导向管, 该导向管与所述通孔连通, 所述内芯穿过该导向管后插入针管。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90456 A 2 1/3 页 3 分节穿刺针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 特别涉及分节穿刺针。 背景技术 0002 穿刺针是用于经皮肤皮下组织向椎弓根穿剌达椎体的一种医疗器械, 其作用是通 过针管向椎弓根及椎体内放入导针, 以便沿导针行经皮椎弓根扩孔、 攻丝、 置针。一般的穿 刺针的手柄和针管一体设计, 在相邻椎弓根同时穿剌时, 手柄过大而相互抵触, 影响操作。 发明内容 。
6、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分节穿刺针, 能拆卸手柄, 避免 其它相邻穿剌针抵触影响, 以便多针并排穿剌。 0004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 0005 分节穿刺针, 包括针管、 内芯和手柄, 手柄内开有贯穿该手柄并供内芯穿过的插 孔, 内芯一端设为卡挡, 该卡挡与手柄的一端相抵, 针管的一端设为锥形管头, 针管的另一 端与手柄的另一端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 ; 内芯的另一端设为锥形针头, 该内芯依次插入插 孔、 针管后通过锥形针头由锥形管头中伸出。 0006 优选地, 所述手柄包括握持部及由该握持部的一侧伸出的安装筒, 握持部内开有 贯穿该握持部的通孔, 。
7、该通孔与安装筒的筒孔同轴且相通, 该通孔和安装筒的筒孔组成所 述插孔。 0007 优选地, 所述安装筒的筒口设有径向延伸的铰接轴, 该铰接轴的两端固定于安装 筒的内壁 ; 所述针管的另一端开有劈槽, 该劈槽将针管的另一端分隔形成第一固定瓣和第 二固定瓣, 第一固定瓣的底部一侧开有与劈槽贯通的第一半圆孔, 远离第一半圆孔的第二 固定瓣的底部一侧开有与劈槽贯通的第二半圆孔, 该第二半圆孔与第一半圆孔同轴, 该第 二半圆孔与第一半圆孔组成与铰接轴铰接配合的铰接孔。 0008 优选地, 所述第一固定瓣顶部设有由外向内倾斜的第一导斜面, 所述第二固定瓣 的顶部设有由外向内倾斜的第二导斜面。 0009 优。
8、选地, 所述安装筒的筒口侧壁设有用于分别避空第一固定瓣、 第二固定瓣的两 个斜口。 0010 优选地, 所述安装筒的筒底向筒口伸出导向管, 该导向管与所述通孔连通, 所述内 芯穿过该导向管后插入针管。 0011 相比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 0012 本发明的内芯、 手柄、 针管分节设置 ( 即非一体化 ), 锥形针头由针管中伸出, 利于 刺入皮肤、 皮下组织及椎弓根后方骨壁。穿刺完毕后, 从针管中拔出内芯, 并从针管上拆除 手柄, 仅留下针管, 以免影响相邻椎弓根穿刺针同时穿剌, 在透视后装回手柄, 继续穿剌, 穿 剌满意后沿针管放入导针, 取出针管, 实现方便、 可靠的穿刺操作。
9、。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 明 书 CN 104490456 A 3 2/3 页 4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为本发明分节穿刺针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 0015 图 2 为本发明分节穿刺针的剖视图 ; 0016 图 3 为本发明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 0017 图 4 为本发明针管另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5 为本发明内芯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 : 1、 针管 ; 11、 锥形管头 ; 12、 劈槽 ; 13、 第一固定瓣 ; 131、 第一导斜面 ; 14、 第 二固定瓣 ; 141、 第二导斜面 ; 15、 第一半圆孔 ; 1。
10、6、 第二半圆孔 ; 2、 内芯 ; 21、 卡挡 ; 22、 锥形 针头 ; 3、 手柄 ; 301、 插孔 ; 31、 握持部 ; 311、 通孔 ; 32、 安装筒 ; 321、 铰接轴 ; 322、 斜口 ; 323、 导向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如图 1 2、 图 5 所示的分节穿刺针, 包括针管 1、 内芯 2 和手柄 3, 手柄 3 内开有贯 穿该手柄 3 并供内芯 2 穿过的插孔 301, 内芯 2 一端设为卡挡 21, 该卡挡 21 与手柄 3 的一 端相抵, 针管1的一端设为锥形管头11, 针管1的另一端与手柄3的另一端以可拆卸的方式 固定 ; 内芯 2 的另一端设为。
11、锥形针头 22, 该内芯 2 依次插入插孔 301、 针管 1 后通过锥形针 头 22 由锥形管头 11 中伸出。 0021 锥形针头 22 由针管 1 中伸出, 利于用锥形针头 22 来刺入皮肤、 皮下组织, 而且, 在 刺入皮下组织时, 针管 1 通过锥形管头 11 起到导向作用, 锥形针头 22 又可封堵锥形管头 11, 防止堵塞而影响穿刺, 穿刺一定深度后, 从针管 1 中拔出内芯 2, 并从针管 1 中拆除手柄 3, 仅留置针管 1, 同法作相邻椎弓根穿刺针经皮穿剌后透视, 根据透视情况, 安回手柄 3 分 别调整并加深穿入, 直至穿剌满意时, 拔出内芯 2, 放入导针, 引导椎弓根。
12、扩孔、 攻丝、 置钉, 同时避免了多处穿刺时相邻手柄 3 受到的阻碍和干涉。 0022 其中, 穿刺时, 卡挡 21 抵压在手柄 3 的一端, 结合手柄 3 的作用力, 通过锥形针头 22 和锥形管头 11 可较容易地进入皮下组织。 0023 为对内芯 2 进行可靠导向和稳定支撑, 防止内芯 2 弯折或偏移, 如图 2 所示, 手柄 3 包括握持部 31 及由该握持部 31 的一侧伸出的安装筒 32, 握持部 31 内开有贯穿该握持部 31 的通孔 311, 该通孔 311 与安装筒 32 的筒孔同轴且相通, 该通孔 311 和安装筒 32 的筒孔 组成所述插孔 301, 内芯 2 在插孔 3。
13、01 中得到了有效导向作用。本例的握持部 31 呈椭圆球 形, 也可以设为圆球形等其它任意形状。 0024 如图 2 4 所示, 为方便手柄 3 与针管 1 的装拆, 安装筒 32 的筒口设有径向延伸 的铰接轴321, 该铰接轴321的两端固定于安装筒32的内壁 ; 所述针管1的另一端开有劈槽 12, 该劈槽 12 将针管 1 的另一端分隔形成第一固定瓣 13 和第二固定瓣 14, 第一固定瓣 13 的底部一侧开有与劈槽12贯通的第一半圆孔15, 远离第一半圆孔15的第二固定瓣14的底 部一侧开有与劈槽 12 贯通的第二半圆孔 16, 该第二半圆孔 16 与第一半圆孔 15 同轴, 该第 二半。
14、圆孔 16 与第一半圆孔 15 组成与铰接轴 321 铰接配合的铰接孔 ( 图中未标出 )。需要 拆除手柄3时, 可先拔出内芯2, 此时铰接孔与铰接轴321铰接配合, 通过旋转一定角度的手 柄 3, 由于第一半圆孔 15、 第二半圆孔 16 均无法完全限制铰接轴 321, 且第一半圆孔 15、 第 说 明 书 CN 104490456 A 4 3/3 页 5 二半圆孔 16 均与劈槽 12 相贯通, 则铰接轴 321 将进入劈槽 12, 实现与铰接孔的脱离, 进而 便捷拆除手柄 3。另外, 第一固定瓣 13 和第二固定瓣 14 在劈槽 12 的分离下可产生相互的 弹性作用力, 以紧贴在安装筒 。
15、32 的内壁, 以保证铰接方式整体的平稳。 0025 如图 4 所示, 第一固定瓣 13 顶部设有由外向内倾斜的第一导斜面 131, 所述第二 固定瓣 14 的顶部设有由外向内倾斜的第二导斜面 141。第一导斜面 131 和第二导斜面 141 利于内芯 2 穿入针管 1 时被导向对中进入针管 1 的管孔内, 可防止内芯 2 的锥形针头 22 被 碰撞损坏。 0026 如图 1、 图 3 所示, 安装筒 32 的筒口侧壁设有用于分别避空第一固定瓣 13、 第二固 定瓣 14 的两个斜口 322。两个斜口 322 的设置, 利于手柄 3 转动时, 第一固定瓣 13、 第二固 定瓣 14 在两个斜口。
16、 322 处得到一定角度的外张, 从而加大劈槽 12 的宽度利于铰接轴 321 滑入劈槽 12 而顺利脱离铰接孔。 0027 为进一步对内芯 2 进行可靠、 有效的导向, 防止内芯 2 的锥形针头 22 被碰撞损坏, 如图 2 3 所示, 安装筒 32 的筒底向筒口伸出导向管 323, 该导向管 323 与所述通孔 311 连 通, 所述内芯 2 穿过该导向管 323 后插入针管 1。 0028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 要求保护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104490456 A 5 1/3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0456 A 6 2/3 页 7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0456 A 7 3/3 页 8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90456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