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药用过渡容器及配药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配药用过渡容器及配药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267290.0 (22)申请日 2016.03.31 (73)专利权人 成都杰仕德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610213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 道北段1700号3栋3单元16层1610号 (72)发明人 郑永强 柏轲 (74)专利代理机构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代理人 王芸 韩洋 (51)Int.Cl. A61J 1/05(2006.01) A61J 1/2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配药用过渡容器及配药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
2、了一种配药用过渡容器及 配药装置, 其中配药用过渡容器包括本体, 本体 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本体上还设有分别用于连 接两个气泵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配药装置包括过 渡容器, 其中过渡容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连 接两个气泵, 进液口连通进液管及针头一, 出液 口连通出液管及针头二。 该过渡容器在本体上分 别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 形成独立的进气通道和 出气通道, 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避免了现有过渡 容器采用的一个接口实现反复循环的进气和出 气造成不同药液后期交互感染的风险; 该配药装 置可用于对现有的安瓿瓶或西林瓶进行配药, 两 个气泵在连接前后不同过渡容器时, 不会因为药 液挥发气体残留对后。
3、续药液造成交互感染, 可靠 性高, 适应性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206102968 U 2017.04.19 CN 206102968 U 1.一种配药用过渡容器(1), 包括本体(11), 所述本体(11)设有进液口(14)和出液口 (15),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11)上还设有分别用于连接两个气泵的进气口(12)和出气口 (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药用过渡容器(1),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口(12)和出 气口(13)均设于所述本体(11)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药用过渡容器(1),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口(12)和出 气口(。
4、13)处均设有过滤隔膜网(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药用过渡容器(1),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液口(14)设于 所述本体(11)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药用过渡容器(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液口(15)位于 所述过渡容器(1)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配药用过渡容器(1),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11)的底部 为漏斗形的锥形端面(16)。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配药用过渡容器(1),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液口 (14)、 出液口(15)、 进气口(12)和出气口(13)均为相对所述本体(11)表面朝外成凸起形状。 8.一种配药装置, 。
5、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配药用过渡容器 (1), 所述过渡容器(1)的进气口(12)和出气口(13)分别连接气泵一(6)和气泵二(7), 所述 进液口(14)连通进液管(2)及针头一(4), 所述出液口(15)连通出液管(3)及针头二(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配药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容器(1)、 进液管(2)、 出 液管(3)、 针头一(4)和针头二(5)为一体成型结构。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102968 U 2 一种配药用过渡容器及配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领域, 特别是一种配药用过渡容器。
6、及配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医院中进行静脉输液配药时, 通常是利用人工操作先用注射器从一个或多 个针剂瓶内抽取药液, 再注入输液瓶中, 供其输液用。 上述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 尤其对需 要大量配置药液的时候, 对护士的劳动强度高, 且效率低下。 0003 为此,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248512A公开了一种安瓿瓶用配药方法及单向阀式配 药装置, 如图1所示, 包括单向阀一6、 单向阀二7, 该单向阀一6一端, 单向阀二7一端分别连 接导管一6、 导管二7, 单向阀一6另一端、 单向阀二7另一端分别连接在过渡容器5的的接口 一、 接口二上, 其中单向阀一6的流向是流体从导管一6。
7、流向过渡容器5, 单向阀二7的流向是 流体从过渡容器5流向导管二7, 过渡容器5通过接口三连接气泵; 导管一6端部设有针头一 3, 导管二7端部设有针头二4; 配药时, 向去帽安瓿瓶101和输液袋2分别插针, 将安瓿1内药 液通过单向阀一8抽吸至过渡容器5中, 然后再将过渡容器5内药液通过单向阀二7注入输液 袋2中, 拔针完成配药。 0004 使用该专用配药装置, 确实提高了安瓿瓶配药的便利性, 但是由于该配药装置的 过渡容器5只通过一个接口连接气泵, 该接口不仅是气体从气泵进入过渡容器5内的通道, 也是气体从过渡容器5被抽出的通道, 该进气和出气公用一个通道, 带来的不足是, 气体与 过渡容。
8、器5内的药液挥发气体混合在一起进 入气泵残留后, 后续的配药装置在接入气泵抽 吸配药时, 上一次药液挥发气体很容易再次被气泵吹气时一起吹入后续配药装置的过渡容 器中, 对后续的配药装置的药液挥发气体混合, 造成对后续配药的污染, 增大了后续配药交 互感染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现有配药装置的过渡容器只通过 一个通道与气泵相连接, 带来的上一次配药装置过渡容器内药液挥发物进入气泵后, 再进 行后续配药时, 其药液挥发物进入后续配药装置的过渡容器内, 造成不同药液挥发气体混 合的交互感染风险的上述不足, 提供一种配药用过渡容器, 同时还提供了应用该。
9、过渡容器 的配药装置。 0006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配药用过渡容器, 包括本体, 所述本体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本体上还设 有分别用于连接两个气泵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0008 该配药用过渡容器, 在本体上分别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 其中进气口用于连接一 个气泵并且作用在于只提供气体进入的通道, 出气口用于连接另一个气泵并且作用在于只 提供气体抽出的通道, 形成一个在气体在过渡容器内单向流动的通道, 被气泵通过出气口 抽出的气体即使有药液挥发气体混合, 也不会通过进气口再次进入过渡容器, 而是直接被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0。
10、6102968 U 3 该连接的气泵排出, 而从进气口进入的气体是通过另一个气泵提供的干净消毒过后的, 并 不会对后续的药液配置造成交互感染; 该过渡容器划分了独立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 结 构简单、 使用方便, 避免了现有过渡容器采用的一个接口实现反复循环的进气和出气造成 的不同药液后期交互感染的风险, 可靠性高, 适用于现有临床注射药剂药液的配置。 0009 优选地, 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于所述本体顶部。 0010 气体从本体顶部进入, 能够有效对过渡容器内药液形成正压或负压, 便于药液流 出或注入, 也避免药液在过渡容器内时, 避免进入进气口或出气口造成流失。 0011 优选地, 所述。
11、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均设有过滤隔膜网。 0012 该过滤隔膜网能够能够阻止液体从进气口进入过渡容器内污染药液, 以及阻止药 液从过渡容器内被气流带走进入出气口造成流失, 而能够提供气体顺利的从进气口进入过 渡容器内, 以及提供气体从过渡容器内被抽吸进入出气口。 0013 优选地, 所述进液口设于所述本体的侧面。 0014 将进液口设于本体侧面, 相对过渡容器底部较高位置, 有助于需要配置的药液在 流入过渡容器内后, 在过渡容器正压作用下, 避免药液通过进液口回流。 0015 优选地, 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过渡容器底部, 便于药液顺利流出。 0016 优选地, 所述本体的底部为漏斗形的锥形端面。 00。
12、17 本体的底部为漏斗形锥形端面, 出液口位于锥形端面最底部, 提高药液流出效率, 保证不残留, 提高配药的精度。 0018 优选地, 所述进液口、 出液口、 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为相对所述本体表面朝外成凸起 形状, 便于连接进液管、 出液管, 以及两个气泵。 0019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配药装置, 包括上述的一种配药用过渡容器, 所述过渡 容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连接两个气泵, 所述进液口连通进液管及针头一, 所述出液口 连通出液管及针头二。 0020 该配药装置, 采用了上述的过渡容器, 并连接两个气泵、 进液管、 出液管、 针头一和 针头二, 形成一整套配药装置, 可用于对现有的安瓿瓶或。
13、西林瓶内药 液配置至输液袋, 作 为一次性用品的配药装置, 两个气泵在连接前后不同的过渡容器时, 不会因为前面药液挥 发气体残留对后续药液造成交互感染, 可靠性高, 适应性广。 0021 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过渡容器、 进液管、 出液管、 针头一和针头二为一体成型结构。 0022 该一体成型的结构, 便于在配药完成后, 将该结构进行一次性整体更换, 装配更加 简单方便、 能够节约更换时间。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24 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配药用过渡容器, 在本体上分别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 其中 进气口用于连接一个气泵并且作用在于只提供气体进入的通道, 出气口。
14、用于连接另一个气 泵并且作用在于只提供气体抽出的通道, 形成一个在气体在过渡容器内单向流动的通道, 被气泵通过出气口抽出的气体即使有药液挥发气体混合, 也不会通过进气口再次进入过渡 容器, 而是直接被该连接的气泵排出, 而从进气口进入的气体是通过另一个气泵提供的干 净消毒过后的, 并不会对后续的药液配置造成交互感染; 该过渡容器划分了独立的进气通 道和出气通道, 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避免了现有过渡容器采用的一个接口实现反复循环的 进气和出气造成的不同药液后期交互感染的风险, 可靠性高, 适用于现有临床注射药剂药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206102968 U 4 液的配置; 00。
15、25 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配药用过渡容器, 在本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均设有过滤隔 膜网, 该过滤隔膜网能够能够阻止液体从进气口进入过渡容器内污染药液, 以及阻止药液 从过渡容器内被气流带走进入出气口造成流失, 而能够提供气体顺利的从进气口进入过渡 容器内, 以及提供气体从过渡容器内被抽吸进入 出气口; 0026 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配药用过渡容器, 将进液口设于本体侧面, 相对过渡容器底 部较高位置, 有助于需要配置的药液在流入过渡容器内后, 在过渡容器正压作用下, 避免药 液通过进液口回流; 0027 4、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配药用过渡容器, 将本体的底部为漏斗形锥形端面, 出液口 位于锥。
16、形端面最底部, 提高药液流出效率, 保证不残留, 提高配药的精度; 0028 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配药装置, 采用了上述的过渡容器, 并连接两个气泵、 进液 管、 出液管、 针头一和针头二, 形成一整套配药装置, 可用于对现有的安瓿瓶或西林瓶内药 液配置至输液袋, 作为一次性用品的配药装置, 两个气泵在连接前后不同的过渡容器时, 不 会因为前面药液挥发气体残留对后续药液造成交互感染, 可靠性高, 适应性广。 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所述单向阀式配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配药用过渡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配药装置的结构。
17、示意图; 0032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配药装置连接输液袋和安瓿瓶配药的示意图。 0033 图1中标记: 0034 1、 安瓿瓶, 2、 输液袋, 3、 针头一, 4、 针头二, 5、 过渡容器, 6、 单向阀一, 7、 单向阀二, 8、 导管一, 9、 导管二; 0035 图2-4中标记: 0036 101、 安瓿瓶, 102、 输液袋, 1、 过渡容器, 11、 本体, 12、 进气口, 13、 出气口, 14、 进液 口, 15、 出液口, 16、 锥形端面, 17、 过滤隔膜网, 2、 进液管, 3、 出液管, 4、 针头一, 5、 针头二, 6、 气泵一, 7、 气泵二, 8、 。
18、控制件一, 81、 夹紧件一, 9、 控制件二, 91、 夹紧件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但不应将此 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 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8 实施例1 0039 如图2所示, 一种配药用过渡容器1, 包括本体11, 所述本体11设有进液口14和出液 口15, 所述本体11上还设有分别用于连接两个气泵的进气口12和出气口13。 0040 上述的进气口12和出气口13均设于本体11顶部, 可以保证气体从本体11顶部进 入, 能够有效对过渡容器1内药液形。
19、成正压或负压, 便于药液流出或注入, 也避免药液在过 渡容器1内时, 避免进入进气口12或出气口13造成流失。 另外, 在进气口12和出气口13处均 设有过滤隔膜网17, 该过滤隔膜网17能够能够阻止液体从进气口12进入过渡容器1内污染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206102968 U 5 药液, 以及阻止药液从过渡容器1内被气流带走进入出气口13造成流失, 而能够提供气体顺 利的从进气口12进入过渡容器1内, 以及提供气体从过渡容器1内被抽吸进入出气口13。 0041 上述的进液口14设于本体11的侧面, 即将进液口14设置在相对过渡容器1底部较 高位置, 有助于需要配置的药液在流入。
20、过渡容器1内后, 在过渡容器1正压作用下, 避免药液 通过进液口14回流。 0042 上述的出液口15位于过渡容器1底部, 便于药液顺利流出, 进一步的, 将本体11的 底部设计为漏斗形的锥形端面16, 其中出液口15位于锥形端面16最底部, 提高药液流出效 率, 保证不残留, 提高配药的精度。 0043 该进液口14、 出液口15、 进气口12和出气口13均为相对本体11表面朝外成凸起形 状, 便于连接进液管2、 出液管3, 以及两个气泵。 0044 该配药用过渡容器1, 在本体11上分别设置进气口12和出气口13, 其中进气口12用 于连接一个气泵并且作用在于只提供气体进入的通道, 出气口。
21、13用于连接另一个气泵并且 作用在于只提供气体抽出的通道, 形成一个在气体在过渡容器1内单向流动的通道, 被气泵 通过出气口13抽出的气体即使有药液挥发气体混合, 也不会通过进气口12再次进入过渡容 器1, 而是直接被该连接的气泵排出, 而从进气口12进入的气体是通过另一个气泵提供的干 净消毒过后的, 并不会对后续的药液配置造成交互感染; 该过渡容器1划分了独立的进气通 道和出气通道, 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避免了现有过渡容器1采用的一个接口实现反复循环 的进气和出气造成的不同药液后期交互感染的风险, 可靠性高, 适用于现有临床注射药剂 药液的配置。 0045 实施例2 0046 如图3所示。
2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配药装置, 包括使用如实施例1中的一种配 药用过渡容器1, 其中过渡容器1的进气口12和出气口13分别连接气泵一6和气泵二7, 其中 气泵一6将消毒后的干净气体通过正压从进气口12流入过渡容器1, 气泵二7通过负压将过 渡容器1内的气体从出气口13流出至气泵二7中, 最终被排放到大气中, 进液口14连通进液 管2及针头一4, 出液口15连通出液管3及针头二5。 配药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一般在进液 管2和出液管3设置单向阀或夹紧件来实现限流方向或截流。 0047 该配药装置, 采用了上述的过渡容器1, 并连接两个气泵、 进液管2、 出液管3、 针头 一4和针头二5,。
23、 形成一整套配药装置, 将针头一4插入安瓿瓶101或西林瓶, 将针头二5插入 输液袋102, 可分别实现对现有的安瓿瓶101或西林瓶内药液配置至输液袋102, 作为一次性 用品的配药装置, 两个气泵在连接前后不同的过渡容器1时, 并不会因为前面药液挥发气体 残留对后续药液造成交互感染, 可靠性高, 适应性广。 0048 进一步的, 上述过渡容器1、 进液管2、 出液管3、 针头一4和针头二5为一体成型结 构, 如采用医用级塑料制品。 该一体成型的结构, 便于在配药完成后, 将该结构进行一次性 整体更换, 装配更加简单方便、 能够节约更换时间。 0049 实施例3 0050 如图4所示, 一种安。
24、瓿瓶101用配药装置的配药方法, 采用如实施例2中的安瓿瓶 101配药装置, 配药时, 包括以下步骤: 0051 步骤一、 准备, 展开针头一4、 针头二5、 进液管2、 出液管3和过渡容器1的一体成型 结构, 将过渡容器1中的进气口12和出气口13分别连接气泵一6和气泵二7, 同时, 夹紧件一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206102968 U 6 81与导管一6适配, 夹紧件二91与导管二7适配; 0052 步骤二、 插针, 将针头一4插入安瓿瓶101并插至底部, 再将针头二5插入输液袋102 内; 0053 步骤三、 抽吸, 启动气泵二7吸气, 如图4中实线箭头所示为气泵一6吹气和。
25、气泵二7 吸气方向, 控制件二9控制夹紧件二91将出液管3夹紧, 控制件一8不对夹紧件一81作用, 使 进液管2保持畅通状态, 此时过渡容器1内形成负压, 使安瓿瓶101内药液通过进液管2抽吸 注入过渡容器1中; 0054 步骤四、 注入, 抽吸完成后气泵二7停止吸气, 控制件二9解除对夹紧件二91的作 用, 出液管3保持畅通状态, 控制件一8通过夹紧件一81对进液管2 进行夹紧; 启动气泵一6 吹气, 对过渡容器1内吹气, 过渡容器1内形成正压, 使过渡容器1内的药液通过进液管2注入 输液袋102中; 0055 步骤五、 拔针、 完成配药, 重复对过渡容器1抽吸和吹气, 使安瓿瓶101内的药。
26、液全 部转移至输液袋102中, 拔出针头一4和针头二5, 如完成最终配药。 005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上述 的软质输液袋替换为医用常见的硬质输液瓶也同样适用,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 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206102968 U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8 CN 206102968 U 8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9 CN 206102968 U 9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0 CN 206102968 U 10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1 CN 206102968 U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