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外胎通道的漏气保用轮胎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特别是一种能够在漏气的情况下延续其机动性的充气轮胎。
针对充气的漏气保用轮胎,这里已经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轮胎构造,那就是该轮胎能在充满气的状态下正常行驶但也能够允许在一种漏气的状态下实现一定的有限行驶。这种轮胎的构造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绕设置在每个胎缘上的一个或多个胎缘金属丝径向翻起的外胎所构成的。为了在漏气行驶地状况下能达到预期的机动性,许多这样的轮胎中还使用了侧壁结构,其都是通过在外胎层之间或是在外胎层与轮胎内层插入物之间置入附加的橡胶材料层来被加固和加厚的。在图1中表示了一个这种轮胎的例子。
使一正在漏气行驶的轮胎能保持固定于该轮辋上也是同样重要的。曾经提出过许多种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有机械式的胎缘锁闭装置,特殊的轮辋轮廓或是有拉长横截面的胎缘金属丝束。在图1中所示的上一种情形中,该拉长的胎缘金属丝束同时起到了将该外胎固定于该胎缘上以抵抗产生于外胎中的拉伸力并在漏气行驶过程中将胎缘保持在该轮辋上的作用。在设计过程中这两种性能之间的协调是很必要的。
具有绕胎缘金属丝翻起的外胎的轮胎在其一个或多个外胎的翻起部分的径向最上部边界处必然要具有一间断。当该翻起部分被沿轴向设置于该轮胎横断面的中轴线的外部时,该轮胎的翻起部分被置于一种压缩应力的状态,使得该胎缘部分产生变形。这种应力状态和前面提到的间断使轮胎的性能需要在充气和漏气状态之间进行协调,导致了结构的设计受到了限制。
申请人为Oare等的第5,263,526号美国专利和申请人为Willard的第5,511,599号美国专利都涉及到了带有多层外胎的漏气行驶轮胎,其中至少有一层外胎绕胎缘金属丝翻起。Oare等公开了一种带有两个加固外胎的轮胎,它们都是绕该胎缘的金属丝翻起,至少一个外胎的翻起部分沿径向延伸到了轮胎的赤道圆处,并且该下侧壁部分包括有多层的加固层。在上下文中,短语“轮胎赤道圆”定义了相对于有最大宽度点的或是该轮胎外部表面的轴向边界的径向位置。Willard公开了一种具有三层胎线加固外胎的轮胎,其中第一层外胎在轴向和径向上终止于该胎缘的内边界,第二层外胎绕着胎缘翻起并且在下侧壁的外部沿轴向与第三外胎层交叠在一起。两篇文献都没有能消除在翻起部分的压应力是由于胎缘结构的外侧在轴向上的位置。结论是,产品的胎缘区域的几何学布置方式和安装方式必须具有能适应于循环的拉伸一压缩应力的耐用性。这样,哪个轮胎在设计上能摆脱这些限制,则它就能够同时更好的适应轮胎充气和漏气形态的全过程。
发明概述
本发明中的轮胎具有一独特的最外层外胎通道,其设计是为能使轮胎的侧壁和胎缘部分的拉应力限度达到最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个用于将单个或多个外胎固定于胎缘部分和用于在漏气行驶过程中将胎缘保持在轮辋上的胎缘部分。并且所述外胎固定装置同时简化了对所描述的外胎的外形轮廓的维护与保养。
本发明所涉及的轮胎胎缘处包括有至少一个固定于轮胎每个侧面的轴向最外层外胎,该胎缘具有一底座,其用于安装在轮胎设计的装配轮辋上,每个胎缘都通过一侧壁部分沿径向向上延伸,其中该侧壁部分与一胎面部分相接。
相对于轮胎轴向最里层表面和轴向最外层表面之间的中间位置的点所形成的轨迹定义了一中间参考轮廓线,
一在所述胎缘上的轮辋参考点R被定义为具有一相当于标准宽度一半的轴向坐标和一相当于装配轮辋标准直径一半的径向坐标,
一胎缘参考点Z被定义在轮胎最外层表面与一从轮辋参考点R的径向坐标向外偏移一段距离的水平线的交叉点上,
一胎面参考点N被定义在轮胎的最外层表面上,在轮胎的胎面和侧壁部分的交接处,
一侧壁参考点P被定义在轮胎侧壁的最外层表面处,并且位于参考点Z和N之间;
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轴向的最外层外胎,对应于在所述侧壁参考点P和所述胎面参考点N之间的径向位置,沿轴向设置于所述中间参考轮廓线的外侧,
其中所述的至少一个轴向最外层外胎与所述的中间参考轮廓线交叉于一点Q,所述点Q具有一在所述参考点Z和所述参考点P之间的径向位置,并且对应于在所述点Q以内的径向位置该外胎随之沿轴向被设置到所述中间参考轮廓线的内侧;
其中对应于每个在所述侧壁参考点P以内的径向位置,所述的至少一个轴向的最外层外胎的每个轴向坐标都具有一相应的单值径向坐标,
并且所述轮胎还包括有一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外胎固定于胎缘上的第一胎缘加固件,和一在漏气行驶过程中用于装配轮辋上向胎缘提供保持力的第二胎缘加固件。
本发明只是描述性地介绍了一个独特的外胎通道,其是这样被定义的,其中的至少有一个轴向的最外层外胎,它首先从一个胎面部分和轮胎侧壁部分的接合点,沿轴向经过轮胎最内层与最外层之间的中间位置的外部,再经过该中间轮廓线的内部,最终达到一个胎缘上特定的点。照这样,在遍及轮胎侧壁和胎缘部分的范围内,轴向最外层外胎中的拉伸应力在程度上被最大化。本发明的外胎通过加固件而被固定在胎缘上,该加固件在侧面上界定了外胎的边缘以致于能抵抗在车辆的充气或是漏气的行驶过程中外胎所产生的压力。该外胎将加固件固定于胎缘上,其包括有本质为圆周导向的胎线或者是其它的不一定具有胎线的加固件。与常规的趋向于仅在漏气状态下使用的轮胎相比较,该轮胎趋向于利用附加的设计约束来延伸漏气行驶以在漏气行驶过程当中确保胎缘在装配轮辋上的保持力。本发明引进了一种第二胎缘加固件,其沿轴向设置于该外胎的外侧,该外胎固定着一个有规定几何位置的加固件,以在漏气行驶过程当中向装配轮辋上的胎缘提供一合适的保持力,并且同时让轮胎在一有标准轮廓的轮辋上具有安装简易性。本发明中的胎缘保持力加固件能够包括有任何一种适合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去抵抗应力和温度变化的材料,例如圆周导向胎线或细丝,金属缆线,弹性材料,纤维加固的树脂基质及其等价物。
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中,轮胎具有一独立的径向导向的胎线加固的外胎,其在轮胎侧壁处具有一通道并且胎缘适合于轮胎厚度中轴线,使得侧壁和外胎的胎缘部分在程度范围上得到最大化,该外胎在充气或漏气行驶过程中能够保持合适的压力。一个或多个月牙形的加固元件被设置在外胎与轮胎轴向最内层表面之间的轮胎侧壁上,使得在漏气行驶过程中轮胎能够支持车辆的操作力和操作力矩。为了在每个胎缘处固定外胎,在至少一侧表面上,该外胎在轴向上通过至少一个由圆周导向的胎线构成的线圈而被划定边界,该胎线合并于置于外胎和圆周导向的外胎固定胎线之间的橡胶材料层之中。一胎缘保持力加固件沿轴向位于该外胎和外胎固定加固件的外侧。一个弹性的胎缘填充件沿径向设置于胎缘保持力加固件的外侧,并且沿轴向位于该外胎和轮胎轴向最外层表面之间。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轮胎具有至少两个外胎,第一外胎沿轴向和径向被设置于第二外胎的外侧。与拉力相符合的最外层外胎的通道使最佳实施例中的轮廓线得到最优化。此实施例具有至少两个月牙形的加固元件,其中第一个设置于第一和第二外胎层之间,第二个设置于第二外胎层和轮胎径向最里层的表面之间。在胎缘部分,该两层外胎可以具有一共同的圆周校准线,也可以在邻近处沿着圆周校准线行进。外胎通过本质为圆周导向胎线的线圈而被固定于胎缘上,该胎线沿轴向划定了各自外胎的界限。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这里使用了一胎缘加固件和一弹性的胎缘填充橡胶材料。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该轮胎具有至少三个外胎,第一外胎沿轴向和径向被设置在第二和第三外胎的最外层,第三外胎在轴向上被设置在第二外胎的内侧。符合一压力值的至少是最外侧外胎的通道使相似于本最佳实施例的轮廓线得到优化。这个实施例具有至少三个月牙形的加固元件,第一个元件置于第一和第二外胎层之间,第二个元件置于第二和第三外胎层之间,第三个元件置于第三外胎层和轮胎径向最里层表面之间。这些外胎通过至少一个由本质为圆周导向的胎线构成的线圈而被固定在胎缘上的,这些胎线分别沿轴向界定了外胎的边缘。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和第三外胎在胎缘区域有一个共同的圆周校准线,并且第二和第三外胎层的胎线稠密度少于第一外胎层。作为选择,三个外胎层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仅在临近处沿着圆周校准线行进,其中每个外胎层的胎线稠密度是分别独立的。如同第一实施例一样,这里使用了一胎缘加固件和一弹性的胎缘填充橡胶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参考基准轮胎的局部剖视图,其是沿通过转轴的子午面剖开的。
图2是一与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相对应的漏气行驶轮胎的局部剖面图,其是沿通过转轴的子午面剖开的。
图3a是一与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相对应的漏气行驶轮胎的局部剖面图,其是沿通过转轴的子午面剖开的。为了清楚起见,一些轮胎零件被从图面中删除。
图3b是图3a中所表示的轮胎的一放大视图,其表明了在该轮胎侧壁部分的外胎轮廓的细节。为了清楚起见,一些轮胎零件被从图面中删除。
图3c是图3a中所表示的轮胎的一放大视图,其表明了在该轮胎下侧壁部分和胎缘部分的外胎轮廓的细节。为了清楚起见,一些轮胎零件被从图面中删除。
图4是一本发明所述漏气行驶轮胎的下侧壁和胎缘部分的放大视图,其是沿通过转轴的子午面剖开的,并表明了弹性胎缘填装物的配置情况。
图5a是一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相对应的漏气行驶轮胎的局部剖面图,其是沿通过转轴的子午面剖开的,并且具有两个在胎边上对齐一共同环形的胎体。
图5b是一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相对应的漏气行驶轮胎的胎缘部分的局部剖面图,其是沿通过转轴的子午面剖开的,并且具有两个在其胎缘上带有共同圆周对齐的胎体。
图6是一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相对应的漏气行驶轮胎的局部剖面图,其是沿通过转轴的子午面剖开的,并且具有三个外胎。
图7是一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相对应的漏气行驶轮胎的胎缘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其表明了该第二和第三外胎敷设层的共同的圆周位置。
发明具体描述
当装配在轮辋上的轮胎满载地支撑在地面上时,在轮胎的行驶过程中,特别是在漏气行驶的过程中,其需经受变形,这增加或者是减少了产生于外胎中的压力。在常规设计的情形下,不论是在外胎翻起或是一个或多个外胎被沿轴向设置的时候,上文提到的变形现象都会使该外胎进入一个具有压缩应力的状态。这种具有压缩应力的状态有可能是出现于当一外胎侧面被设置于外胎结构中的中性弯曲轴线和中性轴线曲率原点之间的任意位置的时候。相反,一个沿轴向设置并且在径向上从中性轴线和其曲率原点向外布置的外胎侧面会屈服于在变形过程中增加了的压力。普通用于轮胎外胎加固的材料对于循环拉应力的抵抗能力一般大于对循环压应力的抵抗能力。参考图1中所示的轮胎20,在行驶中,并且特别是在漏气行驶过程中,该轮胎的变形会使外胎在该轮胎上侧壁部分屈服于压应力,至少是在最里层的外胎12处,或者是在最外层外胎10的下侧壁部分处,或者是在一第二外胎11的翻起部分处。这些压应力的环带的减少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用性,特别是在漏气行驶过程当中。作为选择,这些压应力环带的减少使外胎加固材料的利用成为可能,这种材料有利于在压力下使用,并具有可提高轮胎性能和减小轮胎质量等潜在的益处。
本发明所示轮胎相对于常规的漏气行驶设计布局具有一种可使外胎中的压应力减低的布局形式。此效果是通过设置了一最外层外胎通道来实现的,其使得轮胎在载重量下的变形趋向于在该轮胎的侧壁和胎缘部分增加外胎的压力。此种结果的实现对外胎在胎缘处的固定没有损害。这个最外层外胎通道在侧壁部分处,外胎被沿轴向设置于位于弯曲中性轴线外的子午面处,并且在胎缘部分处,外胎被沿轴向设置于位于弯曲中性轴线以内。在靠近该侧壁和胎缘部分的接合点的位置,该外胎侧面与弯曲中性轴线相交。该交叉点在轴向和径向的位置与弯曲过渡环带是相对应的。在从该过渡环带沿径向向外的侧壁部分处,挠曲的轮胎趋向于进一步地增加该外胎层的曲率。在从该过渡环带沿径向向内的下侧壁和胎缘部分处,由于该胎缘部分受装配轮辋轮缘侧面的影响被迫弯曲,以致外胎层的曲率再一次地增加。
本发明中的轮胎为将外胎固定于该胎缘并且将该胎缘保持于轮辋上,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独立的结构。本发明中的这个独特的胎缘结构给了轮胎布局设计者以更大的设计灵活性,使其可以确保所有的外胎在胎缘区域都能具有通道,其沿轴向设置并位于从中性轴线向内尽量远处,但同时,该外胎具有胎缘结构,其能够在漏气行驶过程中使胎缘在轮辋上有足够的保持力。
图2表示了根据本发明制造的轮胎100。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轮胎100是一种客车轮胎,其具有一在胎面部分的侧边缘处终结于肩状部分105的与地面结合的胎面部分101。侧壁部分106从肩状部分105径向地延伸至胎缘部分107。轮胎100还进一步具有一外胎110,其从胎面部分101处经过侧壁部分106延伸至该胎缘部分107。外胎110被本质为径向导向的胎线所加固,例如人造纤维,聚酯,钢铁,芳族聚酰胺或任何其他适合于作为轮胎外胎加固剂的材料。外胎加固剂具有最高的拉伸模数,例如钢铁或芳族聚酰胺就适合用于制造具有单层外胎的轮胎。这些材料适合于在此公开的任何一个实施例。轮胎100可以包括一常规的内层衬垫或者其他用于构成抵抗空气扩散的轮胎的内层表面108的材料。在外胎110外侧并沿经向设置和在胎面部分101内侧并沿径向设置的是一胎面加固结构。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此胎面加固结构包括至少两个胎线加固的带状体103和104,其具有一些以一个相对于该轮胎中圆周面的角度定向的胎线。该带状体103中的胎线加固结构在方向定位关系上与带状体104正相反,它们并不一定要以同样的角度倾斜定向。一至少为第三层的胎面加固结构102径向地设置于带状体103的外侧,并且被实质为圆周定向的胎线加固。
外胎110的径向最里层终结于胎缘部分107,且并未绕胎缘芯线或其他的胎缘加固结构翻起。也就是说,每个定义外胎110外形轮廓的轴向坐标都有一个唯一的径向位置,每个径向位置都小于轮胎的赤道圆。外胎110通过至少一个圆周方向的绕线线圈固定于胎缘部分107上,该线圈由在圆周方向上导向的胎线141或142构成,它们至少在一侧面定义了外胎110的侧面边界。在这里“固定”在胎缘部分意味着胎线线圈141或142在轮胎充气或泄气行驶过程当中抵抗产生于外胎110的压力,其是通过用胎线线圈粘着于该外胎侧面的加固胎线上,而不是将其缠绕在常规的胎缘芯线上。其它可选择的外胎固定结构或是胎缘部分外胎层的布置形式都已经在申请人为Herbelleauu等的第5,660,656号美国专利中公开了,其可结合于此作为参考。为了在轮胎的充气和漏气行驶过程中将胎缘保持在轮胎的安装轮辋上,一个本质为沿圆周导向的补足线圈145沿轴向布置在了外胎110的外侧。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侧壁部分106还包括有三个月牙形的加固元件131,132和133,它们沿轴向布置在外胎110和轮胎最内层表面108之间。月牙形的加固元件131,132和133可由相同或不同的橡胶成分组成,但该弹性模数最好在大约8 Mpa和14 Mpa之间。如果使用一样的橡胶成分,则轮胎100将仅具有一个单独的月牙形加固元件(未示出)。为了在此公开材料的特性,弹性的模数即指以10%延长的弹性拉伸模数。
参照图3a、3b和3c所示的轮胎侧壁和胎缘部分的局部视图,现在来详细说明外胎110的首选通道。如前面所公开的,当外胎布置在该外胎结构中的中性弯曲轴的表面上时,外胎的拉伸应力能达到最大程度。在此表面上是指该中性轴线的曲率半径的原点。由于将要详细地对外胎轨迹进行描述,在此将中性弯曲轴线的位置约计为一中间参考轮廓线150,其是由轮胎最内层表面和最外层表面之间的中间点形成的轨迹构成的。
在图3a、3b和3c中表示了位于轮胎100最外层表面上的三个参考点N、Z和P。一个第四参考点Q从功能上定义了外胎轮廓110和参考轮廓150的交叉点。一个第五参考点R定义了作为标准轮辋宽度W和标准轮辋直径D之间的函数的一个轮辋参考点。轮辋参考点R具有一个自轮胎赤道面测量起的轴向坐标W/2和一个自如图1中所示的轮胎的旋转轴线测量起的径向坐标D/2。参考点N、Z、P和R的空间位置是在轮胎安装在轮辋上并且充气至Tire and Rim Assicuation of Copley,Ohio中所规定的压力值的时候来定义的。胎面参考点N定位于胎面和轮胎100的侧壁部分之间的接合点处。胎面参考点N在轴向和径向上被定义为位于一条与轮胎的最外层表面相切且与水平面成30°角的直线上。现在参照附图3c,胎缘参考点Z被定义在轮胎100的轴向最外边界和自装配轮辋的标准半径沿径向偏移了Hz距离的一条水平线的交点上。胎缘参考点Z的径向位置被定义为沿径向从轮辋轮缘的径向最外边界向外估量调节一大约5mm至7mm的间隙距离。因此,在由Tire and Rim Assicuation“J”规定了轮辋轮廓情形下,即其定义了轮辋轮缘高度为17.5mm+/-1mm时,偏移量Hz的距离应为大约21.5mm至25.5mm。由附图中表示的该轮胎设计布局上的细节可见,参考点Z是对应于由轮胎侧壁部分凸出的最外层表面和胎缘部分凹入的轮廓线的相交点构成的顶点的。参考点Z和参考点N之间的曲线距离定义了侧壁部分106的长度L。
侧壁参考点P定位于胎缘参考点Z和胎面参考点N之间的中间环带上的侧壁部分106。如图2中所示,侧壁部分106的厚度和外胎110在侧壁上的定位相对于此环带来讲都是不变的。侧壁参考点P是从胎缘参考点Z移置了一段延该轮胎最外层量取的曲线距离A,并且曲线距离A一般处于整体侧壁长度L的大致45%至65%之间。在参考点P处,轮胎100具有一轴向的厚度tp,外胎110具有一从轮胎外表面向内沿轴向测量得的轴向位置t2,使得t2≤tp/2,并且最好是t2大致相当于tp的8%至25%。在胎缘参考点Z处轮胎100具有一轴向的厚度t2,外胎110具有一从轮胎外表面沿轴向向内测量得的轴向位置t3,使得t3≥t2/2。最好是大致相当于轴向厚度t2的60%至80%。在轮辋参考点R处,轮胎100具有一轴向的厚度tB,外胎11O具有一从轮胎最外层表面沿轴向向内测量得的一轴向定位t1,使得t1≥tB/2。最好是t1大致为胎缘厚度tB的55%至85%。
当一轮胎在载重行驶过程当中发生偏斜时,特别是在漏气行驶中发生大幅度偏斜时,胎缘和下侧壁部分的变形能通过轮胎结构和轮辋轮缘的相互作用而得到控制。在径向上离轮辋很远处,轮胎的变形通过侧壁部分的弯曲而得到控制。参考点Q定义了这两种方式的过渡点。参考点Q的定位是外胎110在环带上对应于轮缘参考点Z的轴向定位t3的函数。参照附图3c,参考点Q位于子午面参考轮廓线150和具有一半径Rz的圆弧160的交叉点处,并且该圆弧的起始点位于轮缘参考点Z处。半径Rz一般大致是t3的90%至120%,其中Rz最好是t3的100%。外胎通道110中的元件已描述完全了。
轮缘装配在轮辋上的保持力和装配的简易性取决于沿轴向设置于外胎固定加固件141和/或142外侧的轮缘保持力加固件145的性能,在图3中轮缘部分的放大视图中表示了加固件141、142。在这个实施例中,轮缘保持力加固件145由至少一个线圈组成,线圈本质上是由埋入橡胶材料的沿圆周定向的胎线构成。在这个制造轮胎的实施例中具有埋入橡胶材料的钢铁拉索,在这种情形下该橡胶混合材料最好具有大于70的肖式A级硬度。然而,本发明中隐含地使用了其它的加固材料,如被紧密捆扎的钢铁元件,弹性的材料,或是作为选择,埋入热塑性的或热硬化性的树脂材料中的碳或芳族聚酰胺光纤材料。
定位于轮缘部分107中并且为侧壁106的径向内层部分的弹性填充件134沿轴向设置于外胎110的外侧,如附图4a所示。该填充件134从轮缘保持加固件145的外边界向上沿径向延伸直至侧壁106处,并且在轴向横截面宽度上逐渐减小。该填充件134沿径向延伸至轮辋参考点以上H1的距离。H1最好是相当于轮辋参考点R和参考点Q之间径向距离的130%至170%。在此实施例中H1最好是轮辋参考点R和参考点Q之间径向距离的150%。轮缘填充件134是由一具有大致60Mpa弹性模数的弹性材料构成,并且可包括有埋入人造橡胶中的补充的加固件。
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如附图5a所示,轮胎200包括至少两个外胎210和211。外胎210具有一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轮胎100的外胎110相同的通道。第二外胎211被轴向地设置于第一外胎210的内侧并且在侧壁206上具有一大致位于外胎210和轮胎内表面208中间的轨迹轮廓线。对附图5a的观察显示出侧壁部分206上的第二外胎211的轮廓线大致与径向上在参考点P外侧的上侧壁部分的轮胎200的中轴线相一致。一第一月牙形加固元件231设置于第一外胎210和第二外胎211之间,并且一第二月牙形加固元件232设置于第二外胎211和轮胎最里层表面208之间。在胎缘部分207的径向最里层边界处,第二外胎211具有一与第一外胎210的邻近的圆周向校准。在本实施例中外胎210和211分别通过圆周胎线加固元件241,242和243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线圈而被固定在胎缘处。如附图5a所示,这些圆周胎线加固元件中的线圈沿轴向相对于外胎210和211设置。为了确保胎缘在轮辋上具有改善的保持力和装配时的简易性,一胎缘保持力加固元件245被沿轴向设置于加固线圈242的外侧。一弹性的胎缘填充件234沿轴向设置在第一外胎210的外侧并且沿径向在胎缘保持力加固件245的外侧。该填充件234从胎缘保持力加固件245的径向外边界沿径向向上延伸至侧壁206处,并且在轴向横截面宽度上逐渐减小。第一实施例中的特殊加固材料也可以适用于这里的两个外胎,然而却没有必要使该外胎也使用相同的材料。
附图5b表示了一个本实施例的变形形式,其中第一和第二外胎在胎缘处具有一共同的圆周校准线。在此情况下,该第一外胎210能够具有与用于第一实施例中轮胎100相同的压力最大化轮廓线。在此变形形式中,外胎210和211通过至少是圆周胎线加固件的线圈241和242而被固定于胎缘部分。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如附图6所示,轮胎300具有三个外胎310,311和312。第一外胎310沿轴向设置于最外层并且在第一实施例中详细给出的侧壁部分306处具有一通道。第二和第三外胎311和312分别沿轴向设置于第一外胎310的内侧。同样的,三个月牙形的加固元件331,332和333被分别地设置于第一与第二外胎310和311之间,第二与第三外胎311和312之间,和第三外胎312与轮胎300的最里层表面308之间。通过将第二和第三外胎的径向最里层边界设置在一个共同的胎缘上的圆周校准线,从而体现了本实施例中三个外胎固定于胎缘部分的作用。该胎线在固定环带中的稠密度可根据能够实现合适的粘着性的最大胎线稠密度和胎缘的耐用性的需要而进行调整。正如附图7中所示,在每个第二外胎311和第三外胎312中的胎线稠密度都是小于在固定区域中的总体胎线稠密度的。举例来讲,如果该外胎311和312分别地由相互交叉的胎线构成,则相应外胎的平均稠密度将会是固定区域中胎线稠密度的一半。这种结构带来的有意效果是轮胎具有较低的整体质量和胎缘处减小的轴向厚度。其它具有不同的胎线稠密度的布置方式也是可以接受的。例如,第二和第三外胎可具有减少的胎线稠密度而并不具有在胎缘处的共同圆周校准线。如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外胎加固材料也可以被用于此具有三个外胎的轮胎,然而并没有必要使外胎本身也使用相同的材料。
常规的带有绕胎缘翻起的外胎的轮胎在补加的外胎中也可以具有减少的胎线稠密度。然而,由于这些常规的轮胎都是通过将多层涂有橡胶的织物叠置在一起形成的,所以它们在胎缘处不能够具有共同的圆周校准线。其结果就是一增加了轴向厚度的胎缘,该第一外胎层被沿轴向在胎缘处向外移置到最外层外胎的最优通道不能达到的边界处。
本发明中的第二和第三外胎的共同圆周校准线让所有的外胎层相对于没有这样一共同校准线的轮胎来讲可以被设置于一个沿轴向的更大的边界以内。该第二和第三外胎分别通过圆周向胎线加固件341和342的线圈来在侧面确定边界。第一外胎310的径向最内层边界的设置在轴向上是通过如图6中所示的圆周胎线加固件342和343来确定的。胎缘部分306也可以包括有胎缘保持力加固件345和一胎缘填充件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