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681742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00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92592.0

申请日:

2004.11.16

公开号:

CN1622244A

公开日:

2005.06.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H13/18; H01H13/20; H01H13/02

主分类号:

H01H13/18; H01H13/20; H01H13/02

申请人: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发明人:

武田昌之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3.11.28 JP 2003-398597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刘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可以与高负载区域及微小区域的两方面相对应,且高负载时不容易产生电弧的消耗,可得到稳定的接触的开关装置。在可动接点(7)上形成与共用固定接点(2)滑动接触的第1接点部(7b)、与单独固定接点(3)滑动接触的第2及第3接点部(7c、7d),在单独固定接点(3)上沿着与驱动部件(9)的升降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先与第2接点部(7c)接触的电弧消耗用的第1接触部(3c)、和之后与第3接点部(7d)接触的第2接触部(3d),将第2接触部(3d)的下面侧作为与第3接点部(7d)的滑动接触面,同时在第1接触部(3c)的下面侧的与第2接点部(7c)的滑动接触的轨迹上形成与第2接点部(7c)脱离的非导通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具有收纳部的壳体、从上述收纳部的内底面竖立设置的共用固定接点及单独固定接点、可升降地收容在上述壳体中的驱动部件、和保持在该驱动部件上并随着驱动部件的升降移动而与上述共用固定接点及单独固定接点滑动接触的可动接点;
在上述可动接点上形成有与上述共用固定接点滑动接触的第1接点部、和与上述单独固定接点滑动接触的第2及第3接点部,在上述单独固定接点上沿着与上述驱动部件的升降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有先与上述第2接点部接触的电弧消耗用的第1接触部、和在其之后与上述第3接点部接触的第2接触部,并将该第2接触部的下面侧设成与上述第3接点部的滑动接触面,同时在上述第1接触部的下面侧的与上述第2接点部的滑动接触的轨迹上形成与上述第2接点部脱离的非导通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单独固定接点上形成与上述第1接触部的下面侧相连续的切口部,由该切口部形成上述非导通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的收纳部的内底面上,沿着与上述驱动部件的升降方向正交的方向并排配置上述共用固定接点和上述单独固定接点。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单独固定接点的上述第1接触部和上述第2接触部形成为阶梯状,形成使上述第1接触部比上述第2接触部向上面侧突出。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可动接点的上述第1及第2、第3的接点部上固定有由贵金属构成的接点片,通过这些固定有接点片的上述可动接点来从两面侧夹持上述共用固定接点及上述单独固定接点进行滑动接触。

说明书

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用开关装置,尤其涉及使用在汽车的车门开关时点灯用的开关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开关装置的结构,由于需要灯负载的切换,所以使用一种可以在高负载的区域使用的微型开关型的检测开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以下,根据附图对车载用的现有的微型开关型的开关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现有的微型开关型的开关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在图9中,开关装置由底座52和盖53构成壳体51。在底座52上插入有触头56、57、58,并其一端向外面突出而形成连接触头60、61、62。另外,触头57、58相对向地配置在上下位置。
在触头56上固定有可动触头64的一端,且可动触头64由金属薄片以折回的状态配置,在另一端的上下侧设有球型触头65。该球型触头65位于触头57和58之间,上侧与触头58相接触。
在盖53的上面的开口66内引导设有可动的开关按杆67。开关按杆67上具有被水平支持的杠杆68,该杠杆68通过可动触头64的弹簧作用被推向上方、从而保持在盖53的正下方。
另外,盖53的开口66的周边装配有橡胶皱纹管72,并该橡胶皱纹管72和开关按杆67的上方部相嵌合、从而开关内被密封。
当开关按杆67动作时,可动触头64被向下方按压,超过切换点时可动触头64翻转从而球型触头65向下方移动而与触头57相接触、从而接点被切换。当从该状态打开开关时,可动触头64再次翻转回到最初的状态。
【专利文献1】特开平7-73776号公报
以前,作为使用在汽车的车门开关时点灯用的开关装置,用高负载区域的微型开关型开关装置进行对应,但是在过去由于汽车市场也随着电子化的发展,出现了对可以在微小区域使用的开关装置的要求。这时,由于接触可靠性的问题而不能在微小区域中使用高负载区域的微型开关型开关装置,所以使用了另外的在微小区域专用的开关装置。
因此,产生了:必须根据各自的用途而使用专用的开关装置,在车的产品更新等时需要重新检讨使用的开关装置,并且当发生从高负载区域到微小区域的变更时、不得不进行较大的变更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与高负载区域及微小区域的两方面相对应,并且,高负载时不容易产生电弧的消耗、能够得到稳定的接触的开关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作为第1解决方案的开关装置的构成,包括:具有收纳部的壳体、和从上述收纳部的内底面竖立设置的共用固定接点及单独固定接点、和可升降地收容在上述壳体中的驱动部件、和保持在该驱动部件上并随着驱动部件的升降移动而与上述共用固定接点及单独固定接点滑动接触的可动接点;在上述可动接点上形成有与上述共用固定接点滑动接触的第1接点部、和与上述单独固定接点滑动接触的第2及第3接点部,在上述单独固定接点上沿着与上述驱动部件的升降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有先与上述第2接点部接触的电弧消耗用的第1接触部、和在其之后与上述第3接点部接触的第2接触部,将该第2接触部的下面侧作为与上述第3接点部的滑动接触面,同时在上述第1接触部的下面侧的与上述第2接点部的滑动接触的轨迹上形成与上述第2接点部脱离的非导通部。
另外,作为第2解决方案的构成,在上述单独固定接点上形成与上述第1接触部的下面侧相连续地切口部,并由该切口部形成上述非导通部。
还有,作为第3解决方案的构成,在上述壳体的收纳部的内底面上,沿着与上述驱动部件的升降方向正交的方向并排配置上述共用固定接点和上述单独固定接点。
另外,作为第4解决方案的构成,将上述单独固定接点的上述第1接触部和上述第2接触部形成为阶梯状,形成使上述第1接触部比上述第2接触部向上面侧突出。
还有,作为第5解决方案的构成,在上述可动接点的上述第1及第2、第3的接点部上固定有由贵金属构成的接点片,通过这些固定接点片的上述可动接点来从两面侧夹持上述共用固定接点及上述单独固定接点进行滑动接触。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由于包括:具有收纳部的壳体、和从收纳部的内底面竖立设置的共用固定接点及单独固定接点、和可升降地收容在壳体上的驱动部件、和保持在驱动部件上并随着驱动部件的升降移动而与共用固定接点及单独固定接点滑动接触的可动接点;在可动接点上形成与共用固定接点滑动接触的第1接点部、和与单独固定接点滑动接触的第2及第3接点部,在单独固定接点上沿着与驱动部件的升降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先与第2接点部接触的电弧消耗用的第1接触部、和在其之后与第3接点部接触的第2接触部,将第2接触部的下面侧作为与第3接点部的滑动接触面,同时在第1接触部的下面侧的与第2接点部的滑动接触的轨迹上形成与第2接点部脱离的非导通部,所以即使在高负载上使用时,由于作为切换接点时发生的电弧的对应来设置了电弧消耗用的接触部,因此减少进行切换时的通常在接触部上产生的消耗从而可以得到稳定的接触,可以谋求接点的长寿命。
另外,由于在电弧接触点的下面侧即滑动接触轨迹上形成与接点部的非导通部,所以可以防止由电弧消耗而产生的接点彼此间的切削而提高耐久性。
并且,由于在单独固定接点上形成与第1接触部的下面侧相连续的切口部,由该切口部形成非导通部,所以通过切掉电弧接触点的下面侧的滑动接触轨迹,可以以简单的结构防止由电弧消耗而产生的接点彼此间的切削。
还有,由于在壳体的收纳部的内底面上,沿着与驱动部件的升降方向正交的方向并排配置共用固定接点和单独固定接点,所以延长设置固定接点和可动接点的接点部的滑动接触面,从而可以进行长行程对应,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另外,由于将单独固定接点的第1接触部和第2接触部形成为阶梯状,并形成使第1接触部比第2接触部向上面侧突出,所以可以以简单的结构形成电弧消耗用的接触部,且可以得到稳定的接触。
还有,在可动接点中,由于在第1及第2、第3的接点部上固定有由贵金属构成的接点片,通过这些固定有接点片的可动接点从两面侧夹持共用固定接点及单独固定接点地进行滑动接触,所以通过设置接点片也可以与由高负载时的电弧的消耗相对应,且由于是两面滑动结构,所以在微小区域中也接触稳定而提高可靠性。另外,由于用一个开关可以与高负载区域和微小区域两方面进行对应,所以可以容易进行产品更新时的变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要部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可动接点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可动接点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弧消耗用的接触部接通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切换用的接触部接通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从本发明的电弧消耗用的接触部断开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现有的开关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1-壳体,1a-收纳部,1b-弹簧卡扣部,1c-安装孔,2-共用固定接点,2a-滑动接触部,3-单独固定接点,3a-第1滑动接触部,3b-第2滑动接触部,3c-第1接触部,3d-第2接触部,3e-切口部(非导通部),4-电线束,5-包覆部件,6-复位弹簧,7-可动接点,7a-基部,7b-第1接点部,7c-第2接点部,7d-第3接点部,8-接点片,9-驱动部件,9a-保持部,9b-弹簧卡扣部,9c-按压部,10-盖体,10a-开口,11-密封部件,11a-拱部,12-罩部件,12a-贯通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图1~图8来表示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从开关装置的不同的方向观察的要部剖视图,图3是壳体的剖视图,图4是可动接点的俯视图,图5是可动接点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电弧消耗用的接触部接通的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切换用的接触部接通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从电弧消耗用的接触部断开的状态的剖视图。
在图1~图3中,壳体1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而成、并形成为在内部具有收纳部1a的上面开口状的箱型。在该壳体1的收纳部1a的内底面上朝向开口部竖立设置形成由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的平板状的共用固定接点2、及单独固定接点3。另外,共用固定接点2和单独固定接点3沿着内底面(与后述的驱动部件9的升降方向正交的方向)并排配置。
上述共用固定接点2的基部通过镶嵌成形等方法镶嵌在壳体1的内底部中,并具有突出在收纳部1a内的长条状的滑动接触部2a和向壳体1的外方导出的输出端子部(未图示)。该共用固定接点2的表面上镀有银等良导性的贵金属。
上述单独固定接点3,同样地其基部通过镶嵌成形等方法镶嵌在壳体1的内底部中,并具有突出在收纳部1a内的略“Z”字状的第1及第2滑动接触部3a、3b和向壳体1的外方导出的输出端子部(未图示)。该单独固定接点3的表面上也镀有银等良导性的贵金属。
在上述单独固定接点3上相互平行设有上述第1及第2滑动接触部3a、3b,该第1及第2滑动接触部3a、3b的前端分别形成为第1及第2接触部3c、3d。另外,在上述单独固定接点3的第1接触部3c及第1滑动接触部3a的下面侧上设有切口部3e。通过设置该切口部3e,第1滑动接触部3a的滑动接触范围变得比第2滑动接触部3b的滑动接触范围短。
另外,也可以在上述单独固定接点3的第1接触部3c及第1滑动接触部3a的下面侧利用绝缘性材料设置非导电性的区域来代替设置上述切口部3e,这时,可以通过向上述切口部3e中在成形时一体填充与上述壳体1的材料相同的合成树脂而形成非导电部。这时,由于滑动接触上述第1滑动接触部3a的后述的可动接点7的第2接点部7c不会掉进切口部3e,所以运行感觉良好。
并且,上述单独固定接点3的上述第1接触部3c和第2接触部3d被形成为阶梯状,上述第1接触部3c比上述第2接触部3d更向上面侧突出地形成。通过这样在单独固定接点3的第1及第2接触部3c、3d上设置阶梯差,可以使后述的可动接点7的接触部所接触时的接触时间不相同。
另外,在上述壳体1的导出输出端子部(未图示)的底面侧上配设有与该输出端子部相连接的电线束4,检测信号通过该电线束4输出。并且壳体1的底面侧上固定有包覆部件5,以包覆上述电线束4及输出端子部。
还有,上述壳体1的收纳部1a上设有弹簧卡扣部1b,在该弹簧卡扣部1b上卡扣有线圈状的复位弹簧6的一端侧。另外,壳体1的一侧部上形成有安装孔1c,并在该安装孔1c内插入螺丝,将开关装置适当地安装在规定的地方。
如图4及图5所示,可动接点7通过冲压锻造具有弹性的导电性的金属板而形成夹子状。该可动接点7,具有弯折呈方形的环状连结的栈部而对向的基部7a、和从这些基部7a延伸设置并分别以具有弹力的状态对接形成的第1及第2、第3接点部7b、7c、7d。
另外,在这些第1及第2、第3接点部7b、7c、7d的前端固定有由银或银合金等的贵金属而形成的接点片8。
上述可动接点7,与竖立设置在上述收纳部1a中的上述共用固定接点2及单独固定接点3滑动接触,上述第1接点部7b与共用固定接点2的滑动接触部2a滑动接触,上述第2接点部7c与单独固定接点3的第1滑动接触部3a滑动接触,上述第3接点部7d与单独固定接点3的第2滑动接触部3b滑动接触。
驱动部件9,以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可升降地收容在上述壳体1的收纳部1a中。在该驱动部件9,形成有保持上述可动接点7的保持部9a和卡扣上述复位弹簧6的另一端侧的弹簧卡扣部9b,在保持可动接点7的状态下被复位弹簧6的弹力而推向上方。另外,在驱动部件9的上面侧上设有按压部9c,且该按压部9c向壳体1的上面侧外方突出。
盖体10,由合成树脂等的绝缘材料形成为略方形的平板状,以封闭上述壳体1的收纳部1a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另外,在上述盖体10上设有开口10a,上述驱动部件9的按压部9c穿过该开口10a而突出。
并且,上述盖体10的上面侧上安装有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密封部件11。在该密封部件11的上面侧上形成具有挠性的拱部11a,该拱部11a的前端固定在上述驱动部件9的按压部9c的上端侧。还有,在该按压部9c被按压时,通过上述拱部11a的弯曲而按压部9c可以升降移动,同时,可以密封上述盖体10的开口10a和按压部9c之间的间隙。
另外,壳体1的上面侧上嵌有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为下面开口的箱型的罩部件12。该罩部件12上形成有使上述驱动部件9的按压部9c及密封部件11的拱部11a突出来的贯通插孔12a,以从该贯通插孔12a突出按压部9c及拱部11a的状态嵌在壳体1的上面。这时,上述密封部件11成为被壳体1和罩部件12弹性夹持的状态,从而确保收纳部1a内的密闭性。
下面,利用图6~图8,对上述结构的开关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1所示的初期状态(驱动部件9的按压部9c没有被按压的状态),驱动部件9通过复位弹簧6的弹性力被推向上方。该状态下,可动接点7的第1接点部7b与共用固定接点2的滑动接触部2a相接触,第2及第3接点部7c、7d与单独固定接点3分离,而电路断开。
从该状态中,如图6所示,驱动部件9的按压部9c被按压时,驱动部件9克服复位弹簧6的推力而向下方移动,可动接点7也向下方移动。并且,第1接点部7b沿共用固定接点2的滑动接触部2a向下方滑动接触,同时,第2接点部7c与单独固定接点3的第1接触部3c相接触,从而电路接通。这时,连接在开关装置上的负载电路为高负载区域时,会在该接触点上发生电弧。
其次,如图7所示,按压部9c进一步被按压时,随着可动接点7的第2接点部7c沿单独固定接点3的第1滑动接触部3a向下方滑动接触,可动接点7的第3接点部7d接触在单独固定接点3的第2接触部3b上。这时,由于可动接点7的第2接点部7c和单独固定接点3的第1滑动接触部3a已经接触,所以在该接触点上不发生电弧。并且,电路维持接通状态。
然后,如图8所示,按压部9c更进一步被按压时,随着可动接点7的第3接点部7d沿单独固定接点3的第2滑动接触部3b向下方滑动接触,可动接点7的第2接点部7c沿单独固定接点3的第1滑动接触部3a向下方滑动接触,向设在下面侧的切口部3e移动。并且,按压部9c再被按压时,可动接点7的第2接点部7c以离开单独固定接点3的第1滑动接触部3a的状态沿上述切口部3e内移动。
该状态下,由可动接点7的第1接点部7b和第3接点部7d连接共用固定接点2和单独固定接点3,电路维持接通状态。
这时,上述共用固定接点2和单独固定接点3,沿着与上述驱动部件9的升降方向正交的方向并排配置在壳体1的收纳部1a的内底面,通过这样并排配置共用固定接点2和单独固定接点3,可以延长共用固定接点2及单独固定接点3、与上述可动接点7的第1及第3接点部7b、7d的滑动接触面,从而可以对应长行程,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另外,上述单独固定接点3,由于将第1接触部3c和第2接触部3d形成阶梯状,形成使第1接触部3c比第2接触部3d更向上面侧突出,所以可以以简单的结构形成电弧消耗用的接触部,且可以得到稳定的接触。
并且,这时,作为由高负载电路的切换而发生电弧的接触点的、与单独固定接点3的第1接触部3c接触的可动接点7的第2接点部7c,由于在开关装置的切换时的移动行程中,从单独固定接点3的第1滑动接触部3a离开沿上述切口部3e内移动,所以可以防止由于电弧消耗变粗糙的接点表面彼此间滑动接触而引起过多的切削的情况,提高耐久性,同时可以得到良好的运行感觉。
另外,由于在作为电路切换用的、单独固定接点3的第2接触部3d及第2滑动接触部3b和、与其滑动接触的可动接点7的第3接点部7d上不发生电弧消耗,所以可以得到接点表面彼此间的良好的滑动,可以谋求接点的长寿命。
在从图8的状态解除对按压部9c的按压力时,驱动部件9由复位弹簧6的弹力而向上方移动,复位到图1所示的初期状态。这时,可动接点7也与驱动部件9一起移动到初期的位置,第2及第3的接点部7c、7d从单独固定接点3上分离,电路成断开状态。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的结构,在上述可动接点7上形成与上述共用固定接点2滑动接触的第1接点部7b、和与上述单独固定接点3滑动接触的第2及第3接点部7c、7d,在上述单独固定接点3上沿着与上述驱动部件9的升降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先与上述第2接点部7c接触的电弧消耗用的第1接触部3c、和在其之后与上述第3接点部7d接触的第2接触部3d,并将上述第2接触部3d的下面侧作为与上述第3接点部7d的滑动接触面,同时在上述第1接触部3c的下面侧的与上述第2接点部7c的滑动接触的轨迹上形成与上述第2接点部7c脱离的作为非导通部的上述切口部3e,因此即使在高负载使用时,由于对应接点的切换时发生的电弧来设置电弧消耗用的上述第1接触部3c,所以减少进行切换的通常在上述第2接触部3d上的消耗从而得到稳定的接触,可以谋求接点的长寿命。
另外,由于在电弧接触点的下面侧的滑动接触轨迹上形成切口部3e,所以可以防止由电弧消耗而产生的接点彼此间的切削并提高耐久性。
并且,在上述可动接点7的第1及第2、第3接点部7b、7c、7d上固定有由贵金属构成的接点片8,通过固定有这些接点片8的可动接点7从两面侧夹持地沿上述共用固定接点2及单独固定接点3滑动接触,因此通过设置接点片8可以与由高负载时的电弧的消耗相对应,还由于可动接点7是夹子状的两面滑动结构,所以即使在微小区域也接触稳定而可靠性提高。另外,由于用一个开关可以对高负载区域及微小区域的两方面进行对应,所以可以容易地进行客户产品更新时的变更。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上述单独固定接点3的第1滑动接触部3a的下面侧形成上述切口部3e,从而防止了由电弧消耗变粗糙的接点表面彼此间滑动而引起过多的切削的情况,但是代替该切口部3e,也可以在上述壳体1成形时通过在切口部3e一体填充与上述壳体1的材料相同的合成树脂而形成非导电部。
另外,作为切换时的电弧消耗用,将上述单独固定接点3的第1接触部3c和第2接触部3d设成阶梯状,形成使第1接触部3c和可动接点7的第2接点部7c的接触比第2接触部3d和可动接点7的第3接点部7d的接触更早,但是也可以不将单独固定接点3的第1及第2接触部3c、3d设成阶梯状,而改变可动接点7的第2及第3接点部7c、7d的长度来形成阶梯状。

开关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开关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开关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关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关装置.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可以与高负载区域及微小区域的两方面相对应,且高负载时不容易产生电弧的消耗,可得到稳定的接触的开关装置。在可动接点(7)上形成与共用固定接点(2)滑动接触的第1接点部(7b)、与单独固定接点(3)滑动接触的第2及第3接点部(7c、7d),在单独固定接点(3)上沿着与驱动部件(9)的升降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先与第2接点部(7c)接触的电弧消耗用的第1接触部(3c)、和之后与第3接点部(7d)接触的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