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人工湿地的养殖系统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带人工湿地的养殖系统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7283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0.15 CN 203872832 U (21)申请号 201420242497.3 (22)申请日 2014.05.13 A01K 63/04(2006.01) C02F 3/32(2006.01) (73)专利权人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佳木斯路 265 号 专利权人 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72)发明人 黄薇 张根玉 骆志强 唐中文 顾利琴 曹世娟 阳彦华 金沁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代理人 欧阳俊立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带人工湿地的。
2、养殖系统装置 (57) 摘要 一种带人工湿地的养殖系统装置, 涉及水产 养殖池塘设施, 采用养殖池塘、 进 / 排水渠道和人 工湿地, 其特征是养殖池塘一边连接进水渠道, 另 一边连接排水渠道, 排水渠道连接人工湿地 ; 人 工湿地的排水渠道连接养殖池塘的进水渠道 ; 人 工湿地采用泥沙基质 ; 人工湿地面积不低于养殖 池塘面积的 5% 10% ; 人工湿地水深在 2.0 米 2.5 米, 人工湿地栽种挺水植物 ; 养殖池塘水深在 1.5 米以上 ; 进水渠道采用明渠, 排水渠道采用管 道。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
3、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72832 U CN 203872832 U 1/1 页 2 1. 一种带人工湿地的养殖系统装置, 采用养殖池塘、 进 / 排水渠道和人工湿地, 其特征 是养殖池塘一边连接进水渠道, 另一边连接排水渠道, 排水渠道连接人工湿地 ; 人工湿地的 排水渠道连接养殖池塘的进水渠道 ; 人工湿地采用泥沙基质 ; 人工湿地面积不低于养殖池 塘面积的 5% 10% ; 人工湿地水深在 2.0 米 2.5 米, 人工湿地栽种挺水植物 ; 养殖池塘水 深在 1.5 米以上 ; 进水渠道采用明渠, 排水渠道采。
4、用管道。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带人工湿地的养殖系统装置, 其特征是养殖池塘长宽 之比为 2:1 3:2 ; 池底平坦, 进水一侧向排水一侧倾斜, 落差在 40 60cm ; 塘埂坡比为 1:2.5 1:3.5 。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带人工湿地的养殖系统装置, 其特征是进水渠道采用 800mm800mm 的钢筋混泥土明渠, 排水渠道采用 400mm 600mm 的 PVC 波纹管道。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带人工湿地的养殖系统装置, 其特征是人工湿地栽种的 挺水植物芦苇、 互花米草按 1:1 混种。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带人工湿地的养殖系统。
5、装置, 其特征是人工湿地栽种挺 水植物芦苇、 黄菖蒲、 水葱按 1:1:1 混种。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872832 U 2 1/2 页 3 一种带人工湿地的养殖系统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池塘设施, 尤其是水产养殖场中养殖系统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水产养殖模式采用大排大灌大换水的手段调控水质。 在高温季节每月进行二 次以上大换水, 排掉养殖废水, 调换新鲜水体, 排出的养殖废水直接进入河道。每次换水量 为池塘水量的25%, 造成了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同时, 由于换进的水体是从河道直接引入, 没 有经过处理, 就无法保证水质的安全可靠, 因此发生病。
6、害的风险很高。此外, 由于养殖废水 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进入河道, 加剧了河道的富营养化和病菌的传播, 造成了渔业水 域环境的大面积污染, 由此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而现有的养殖循环水处理装置虽然有效 地解决了养殖废水中氨氮、 亚硝酸盐等问题, 但投入和运行成本偏高, 不适应推广利用。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 节水、 环保的池塘养殖用水循环利用装置, 即一种带人工湿地的养殖系统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养殖池塘、 进 / 排水渠道和人工湿地, 其特征是养殖 池塘一边连接进水渠道, 另一边连接排水渠道, 排水渠道连接人工湿地 ; 人工湿地的排水渠 。
7、道连接养殖池塘的进水渠道 ; 人工湿地采用泥沙基质 ; 人工湿地面积应不低于养殖池塘面 积的 5% 10% ; 人工湿地水深在 2.0 米 2.5 米, 人工湿地栽种挺水植物 ; 养殖池塘水深在 1.5 米以上 ; 进水渠道采用明渠, 排水渠道采用管道。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养殖池塘、 进排水渠道和人工湿地的合理构建, 形成一 个养殖生态循环系统, 以解决养殖排放水的达标排放和可循环利用问题。通过该系统装 置, 养殖排放水经排水渠道汇总到人工湿地, 再经人工湿地集中处理后, 水质各项指标符合 NY5051-2001, 可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保护了水域环境, 切断了因水源而引起的病。
8、害和污 染, 解决了养殖过程中大排大灌大换水问题, 可节约50%水资源, 养殖发病率降低10%以上, 保证了养殖水产品质量, 提高养殖效益 10 15%。 附图说明 0006 图 1 为人工湿地的结构示意图 ; 0007 图 2 为带人工湿地养殖系统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 0009 根据现有水产养殖场生产实际, 一般以靠近外部水源的池塘或者较宽阔的排水总 渠为基础, 建设人工湿地。占地面积在 300 亩以上的养殖场, 人工湿地面积应不低于养殖 池塘面积的 10% ; 占地面积在 300 亩以下的养殖场, 人工湿地面积应不低于养殖池。
9、塘面积的 说 明 书 CN 203872832 U 3 2/2 页 4 5% ; 人工湿地采用泥沙基质 3, 一方面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依附表面, 也为水生植物 提供载体和营养物质, 是湿地理化反应的主要界面。人工湿地水深在 2.0 米 2.5 米, 栽种 挺水植物, 选择耐污能力和抗寒能力强、 根系发达、 茎叶繁茂的挺水植物 2, 如低盐度海水采 用芦苇、 互花米草按 1:1 混种, 淡水采用芦苇、 黄菖蒲、 水葱按 1:1:1 混种, 以吸附不同的污 染物。养殖场进水口位于排水口上游, 水流 4 在人工湿地中从进水口 1 自然流向排水口 5, 在缓慢流动的过程中, 水体中的污染物被植物。
10、、 基质、 微生物吸收吸附, 从而达到净化效果。 人工湿地的排水渠道连接养殖池塘的进水渠道。 0010 人工湿地 6 和养殖池塘 8 通过进水渠道 7、 排水渠道 9 串联成循环系统 ; 人工湿 地进水口 1 外接养殖池塘排水渠道 9, 人工湿地排水口 5 外接养殖池塘进水渠道, 进、 排水 分开 ; 进水渠道一般采用 800mm800mm 的钢筋混泥土明渠, 排水渠道一般采用 400mm 600mm 的 PVC 波纹管道。 0011 养殖池塘 8 长宽之比为 2:1 3:2 ; 池底平坦, 进水一侧向排水一侧倾斜, 落差在 4060cm ; 塘埂坡比为1:2.51:3.5 ; 养殖池塘水深在。
11、1.5米以上 ; 养殖池塘易受水流冲 击的部分, 如进排水口周围, 应采取护坡措施, 护坡材料宜选用混凝土。 0012 养殖生产初期, 养殖用水由外部引入, 经人工湿地 6 处理后进入各养殖池塘 8。随 着养殖生产的进行, 池塘需要换水调节水环境。各池塘排放的废水经排水渠道进入人工湿 地, 经过 3 天以上的沉降、 吸附和吸收 (收获时清塘水需处理 7 天以上方可排出) , 人工湿地 中的水体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 NY5051-2001, 此时可以排放或者循环使用。 说 明 书 CN 203872832 U 4 1/1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72832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