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6733501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9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00668.X

申请日:

20110421

公开号:

CN102217571A

公开日:

2011101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7/04

主分类号:

A01K67/04

申请人:

江苏科技大学

发明人:

孙平江,徐安英,李木旺,钱荷英,张月华,李龙,宋红生

地址:

212003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江苏科技大学

优先权:

CN201110100668A

专利代理机构: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沈卫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保存方法以微量注射器为注射工具,以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的稀释液为注射液,采用在蚕蛹期注射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使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产下非遗传性的滞育卵,在冬季得到保存。本发明的保存方法克服了传统的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需要全年不间断地进行饲养才可以继代保存,特别是每年冬季没有桑叶生产给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的保存带来的困难。不仅降低了品种保存成本,而且避免了不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的不同而给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冬季保种带来的风险。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微量注射器为注射工具,以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的稀释液为注射液,采用在蚕蛹期注射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使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产下非遗传性的滞育卵,在冬季得到保存;保存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控制条件如下:⑴、选择注射时期:在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进行桑叶饲养至最后一个蚕期的蛹期进行;⑵、蛹期经过时间的确定: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在环境温度为25.5℃的条件下,蛹期经过9天,蜇中经过11天;待熟蚕吐丝完毕结成茧后,削开尚未化蛹的蚕茧,平铺于恒温箱中,温度控制在25℃-26℃,相对湿度70%-75%,观察并记载每头蚕的实际化蛹时间,以备注射所用,雄性蚕蛹正常保护,供化蛾交配用,以小时计算雌蛹在化蛹后所经过的时间;⑶、配制注射液:在注射前采用无菌水稀释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配制成有效成分含量为0.5μg/μl的注射液;昆虫滞育激素原剂需在-70℃的条件下保存,配制稀释液时要将原剂缓慢解冻后,再现配现用;⑷、注射:将已选出的在有效注射期内的雌蚕蛹,用经体积百分含量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将整个蚕蛹体擦拭消毒,同时消毒实验用具和双手,然后选用10μl的微量注射器进行注射,注射有效期为从化蛹后经过18h至120h,个体注射有效剂量在0.5μg/蛹至2μg/蛹之间,用微量注射器抽取滞育激素稀释液,注射器针头对准蚕蛹腹部的第四和第五腹节间平行刺入蚕蛹体内,刺入深度约1cm,定量注入注射液后缓慢拔出针头,然后再对蚕蛹体的注射伤口用经体积百分含量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进行消毒;⑸、注射滞育激素液后的蚕蛹及蚕卵的保护:将已注射滞育激素液后的蚕蛹分摊于消过毒的透气容器盒内,在25℃-26℃的温度和70-75%的相对湿度条件下保护至羽化,与正常雄蛾交配,产下的非遗传性滞育蚕卵,按常规方法进行保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为一种多肽激素,由2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C末端酰胺化,氨基酸序列为H-Thr-Asp-Met-Lys-Asp-Glu-Ser-Asp-Arg-Gly-Ala-His-Ser-Glu-Arg-Gly-Ala-Leu-Cys-Phe-Gly-Pro-Arg-Leu-NH2,分子量为26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稀释人工合成昆虫滞育激素的无菌水采用三角瓶装蒸馏水,并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灭菌控制条件:压力:103.4KPa,温度:121℃,时间:2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射时期选择化蛹后经过24h至86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蚕蛹个体注射剂量为0.5μg/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蚕蛹个体注射剂量为2μg/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蚕蛹个体注射剂量为1μg/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射时期选择化蛹后经过24h,蚕蛹个体注射剂量为2μg/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射时期选择化蛹后经过55h,蚕蛹个体注射剂量为2μg/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射时期选择化蛹后经过86h,蚕蛹个体注射剂量为2μg/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禽类、鱼类、昆虫的管理,具体是指一种采用人工注射滞育激素方法,使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能够产下滞育卵,从而达到高效、安全保存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

技术背景

家蚕为卵态滞育,在自然条件下,按照一年中发生世代不同分为一化、二化和多化性品种。多化性蚕品种又分为有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和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有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在各个世代均有部分卵滞育,而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发育快,生活周期短,各世代均产无滞育卵,全年需要不间断地饲养7~8代才能继代保存。由于地理气候原因,全国大部分地区每年只能用桑叶养蚕4~5次,在当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没有桑叶生产期,只能利用家蚕人工饲料进行饲养继代保存,给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的保存带来很大困难。而且利用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要求高、成本高,以及不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不同,用人工饲料饲养保存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存在很大风险。因此,有必要在不影响保存品种的化性、主要特征特性和经济性状的条件下,对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冬季的保存技术进行创新,以保证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冬季能够得到安全、高效的保存;且能减少2-3次的养蚕次数,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大提高保存工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冬季保存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在蚕蛹期采用注射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diapause hormone,DH),使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产下非遗传性的滞育卵,在冬季能够得到安全、高效保存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

本发明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以微量注射器为注射工具,以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的稀释液为注射液,采用在蚕蛹期注射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使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产下非遗传性的滞育卵,在冬季得到保存;保存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控制条件如下:

1、选择注射时期:在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进行桑叶饲养至最后一个蚕期的蛹期进行;

2、蛹期经过时间的确定: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在环境温度为25.5℃的条件下,蛹期经过9天左右,蜇中经过11天左右;待熟蚕吐丝完毕结成茧后,削开尚未化蛹的蚕茧,平铺于恒温箱中,温度控制在25℃-26℃,相对湿度70%-75%,观察并记载每头蚕的实际化蛹时间,以备注射所用,雄性蚕蛹正常保护,供化蛾交配用,以小时计算雌蛹在化蛹后所经过的时间;

3、配制注射液:在注射前采用无菌水稀释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diapause hormone,DH),配制成有效成分含量为0.5μg/μl的注射液;昆虫滞育激素原剂需在-70℃的条件下保存,配制稀释液时要将原剂缓慢解冻后,再现配现用;

4、注射:将已选出的在有效注射期内的雌蚕蛹,用经体积百分含量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将整个蚕蛹体擦拭消毒,同时消毒实验用具和双手,然后选用10μl的微量注射器进行注射,注射有效期为从化蛹后经过18h至120h,个体注射有效剂量在0.5μg/蛹至2μg/蛹之间,用微量注射器抽取滞育激素稀释液,注射器针头对准蚕蛹腹部的第四和第五腹节间平行刺入蚕蛹体内,刺入深度约1cm,定量注入注射液后缓慢拔出针头,然后再对蚕蛹体的注射伤口用经体积百分含量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进行消毒;

5、注射滞育激素液后的蚕蛹及蚕卵的保护:将已注射滞育激素液后的蚕蛹分摊于消过毒的透气容器盒内,在25℃-26℃的温度和70-75%的相对湿度条件下保护至羽化,与正常雄蛾交配,产下的非遗传性滞育蚕卵,按常规方法进行保护。

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diapause hormone,DH),是一种多肽激素,由2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C末端酰胺化,氨基酸序列为H-Thr-Asp-Met-Lys-Asp-Glu-Ser-Asp-Arg-Gly-Ala-His-Ser-Glu-Arg-Gly-Ala-Leu-Cys-Phe-Gly-Pro-Arg-LeuNH2,分子量为2645。稀释人工合成昆虫滞育激素的无菌水采用三角瓶装蒸馏水,并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灭菌控制条件:压力:103.4KPa,温度:121℃,时间:20分钟。注射消毒药棉为经体积百分含量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注射器为10μl的微量注射器。

注射的最佳时期为化蛹后经过24h至86h。根据实验结果,0.5μg/蛹为注射滞育激素的个体有效剂量的最低值,0.5μg/蛹剂量和1μg/蛹剂量的滞育卵率,分别平均为57.61%和69.52%;2μg/蛹剂量的滞育率基本可以达到94%以上。经注射滞育激素后对所产卵的滞育性和滞育卵后代的性状的调查,滞育激素注射对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后代的化性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仍然保持着其固有的无滞育期多化性的特性。

当进行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时,选择在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进行桑叶饲养至最后一个蚕期的蛹期为注射时期。在注射期内,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在环境温度为25.5℃的条件下,蛹期经过9天左右,蜇中经过11天左右;待熟蚕吐丝完毕结成茧后,削开尚未化蛹的蚕茧,平铺于恒温箱中,温度控制在25℃-26℃,相对湿度70%-75%;观察并记载每头蚕的实际化蛹时间,以备注射所用,雄性蚕蛹正常保护,供化蛾交配用;以小时计算雌蛹在化蛹后所经过的时间。在注射前,采用无菌水稀释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diapause hormone,DH),配制成有效成分含量为0.5μg/μl的注射液;昆虫滞育激素原剂需在-70℃的条件下保存,配制稀释液时要将原剂缓慢解冻后,再现配现用。配制好注射液后,将已选出的在有效注射期内的雌蚕蛹,用经体积百分比含量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将整个蚕蛹体擦拭消毒,同时消毒实验用具和双手,然后选用10μl的微量注射器进行注射,注射有效期为从化蛹后经过18h至120h,个体注射有效剂量在0.5μg/蛹至2μg/蛹之间,用微量注射器抽取滞育激素稀释液,注射器针头对准蚕蛹腹部的第四和第五腹节间平行刺入蚕蛹体内,刺入深度约1cm,定量注入注射液后缓慢拔出针头,然后再对蚕蛹体的注射伤口用经体积百分比含量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进行消毒。注射滞育激素液完毕后,将已注射滞育激素液后的蚕蛹分摊于消过毒的透气容器盒内,在温度为25℃-26℃和相对湿度为70-75%的条件下保护至羽化,与正常雄蛾交配,产下的非遗传性滞育蚕卵,按常规方法进行保护。完成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工作。

本发明的优点就在于采用人工注射滞育激素的方法,使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在冬季能够得到高效、安全的保存。克服了传统的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需要全年不间断地进行饲养才可以继代保存,特别是每年冬季没有桑叶生产给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的保存带来的很大困难。不仅降低了品种保存成本,而且避免了不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的不同而给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冬季保种带来的风险。本发明利用蚕卵的滞育性是在蛹体卵巢成熟过程中决定的特性,给雌蚕蛹注射昆虫滞育激素(diapausehormone,DH),得到非遗传性的滞育卵,有利于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的继代保存。同时,在不影响品种的化性及特征特性和经济性状的条件下,既能够降低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保存风险,而且还减少了2-3次的养蚕次数,大幅度地提高了工效,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本发明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冬季保存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的方法,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

采用本发明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保存方法以微量注射器为注射工具,以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的稀释液为注射液,采用在蚕蛹期注射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使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产下非遗传性的滞育卵,在冬季得到保存。保存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控制条件如下:

1、选择注射时期:在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进行桑叶饲养至最后一个蚕期的蛹期进行;

2、蛹期经过时间的确定: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在环境温度为25.5℃的条件下,蛹期经过9天左右,蜇中经过11天左右;待熟蚕吐丝完毕结成茧后,削开尚未化蛹的蚕茧,平铺于恒温箱中,温度控制在25℃-26℃,相对湿度70%-75%,观察并记载每头蚕的实际化蛹时间,以备注射所用,雄性蚕蛹正常保护,供化蛾交配用,以小时计算雌蛹在化蛹后所经过的时间;

3、配制注射液:在注射前采用无菌水稀释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diapause hormone,DH),配制成有效成分含量为0.5μg/μl的注射液;昆虫滞育激素原剂需在-70℃的条件下保存,配制稀释液时要将原剂缓慢解冻后,再现配现用;

4、注射:将已选出的在有效注射期内的雌蚕蛹,用经体积百分含量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将整个蚕蛹体擦拭消毒,同时消毒实验用具和双手,然后选用10μl的微量注射器进行注射,注射有效期为从化蛹后经过18h至120h,个体注射有效剂量在0.5μg/蛹至2μg/蛹之间,用微量注射器抽取滞育激素稀释液,注射器针头对准蚕蛹腹部的第四和第五腹节间平行刺入蚕蛹体内,刺入深度约1cm,定量注入注射液后缓慢拔出针头,然后再对蚕蛹体的注射伤口用经体积百分比含量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进行消毒;

5、注射滞育激素液后的蚕蛹及蚕卵的保护:将已注射滞育激素液后的蚕蛹分摊于消过毒的透气容器盒内,在25℃-26℃的温度和70-75%的相对湿度条件下保护至羽化,与正常雄蛾交配,产下的非遗传性滞育蚕卵,按常规方法进行保护。

对采用材料的说明

1、蚕品种来源及特性: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近几年从国外引进保存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共13份(见表1),具有耐高温高湿、体质强健、发育经过短等特点。

表1、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保存的无滞育多化性蚕品种

  品种编号  品种名  品种编号  品种名  品种编号  品种名  7018  尼斯  7024  SR4  7029  尼斯塔里二号  7019  尼斯塔里  7025  SR5  7030  迈索尔二号  7020  N4  7026  NL  7031  清迈  7021  SR1  7027  崀奈  7023  SR3  7028  Cam

2、注射剂来源及特性:

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diapause hormone,DH),是一种多肽激素,由2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C末端酰胺化。氨基酸序列为H-Thr-Asp-Met-Lys-Asp-Glu-Ser-Asp-Arg-Gly-Ala-His-Ser-Glu-Arg-Gly-Ala-Leu-Cys-Phe-Gly-Pro-Arg-LeuNH2,分子量为2645(为公知公用材料,参考文献:Imai K,Konno T,Nakazawa Y,et al.1991.Proc.JapanAcad.67(B),98-101.)。通过对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雌蚕蛹进行注射,能够使无滞育期多化性家蚕蛾产下滞育卵。使用该方法得到的滞育卵不具有遗传性,其后代解除滞育后又恢复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特性。

3、无菌水、注射消毒药棉的浸渍酒精和微量注射器的技术要求:

稀释人工合成昆虫滞育激素的无菌水采用三角瓶装蒸馏水,然后用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Kpa,121℃,20分钟)灭菌。

注射消毒药棉为经体积百分比含量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

注射器为10μl的微量注射器。

当进行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时,选择在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进行桑叶饲养至最后一个蚕期的蛹期为注射时期。在注射期内,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在环境温度为25.5℃的条件下,蛹期经过9天左右,蜇中经过11天左右;待熟蚕吐丝完毕结成茧后,削开尚未化蛹的蚕茧,平铺于恒温箱中,温度控制在25℃-26℃,相对湿度70%-75%;观察并记载每头蚕的实际化蛹时间,以备注射所用,雄性蚕蛹正常保护,供化蛾交配用;以小时计算雌蛹在化蛹后所经过的时间。在注射前,采用无菌水稀释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diapause hormone,DH),配制成有效成分含量为0.5μg/μl的注射液;昆虫滞育激素原剂需在-70℃的条件下保存,配制稀释液时要将原剂缓慢解冻后,再现配现用。配制好注射液后,将已选出的在有效注射期内的雌蚕蛹,用经体积百分比含量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将整个蚕蛹体擦拭消毒,同时消毒实验用具和双手,然后选用10μl的微量注射器进行注射,注射有效期为从化蛹后经过18h至120h,个体注射有效剂量在0.5μg/蛹至2μg/蛹之间,用微量注射器抽取滞育激素稀释液,注射器针头对准蚕蛹腹部的第四和第五腹节间平行刺入蚕蛹体内,刺入深度约1cm,定量注入注射液后缓慢拔出针头,然后再对蚕蛹体的注射伤口用经体积百分比含量浓度为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进行消毒。注射滞育激素液完毕后,将已注射滞育激素液后的蚕蛹分摊于消过毒的透气容器盒内,在温度为25℃-26℃和相对湿度为70-75%的条件下保护至羽化,与正常雄蛾交配,产下的非遗传性滞育蚕卵,按常规方法进行保护。完成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工作。

实验结果显示,0.5μg/蛹即为注射DH的有效剂量的最低值。从化蛹后经过18h至120h,其个体DH注射剂量在2μg/蛹至0.5μg/蛹之间,都能够产生数量不等的滞育卵。而产生滞育卵的数量的多少,又与其注射剂量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在化蛹后经过24h~86h内,DH注射的剂量越大,则得到的滞育卵率就越高。2μg/蛹剂量注射区,除了72h的滞育率最低为86.9%之外,其余时间段的滞育率均达到了94%以上。0.5μg/蛹剂量注射区和1μg/蛹剂量注射区的滞育卵率,分别平均为57.61%和69.52%。但是,在化蛹后经过107h的注射区,结果相反,即DH注射的剂量越大,得到的滞育卵率越低。

经多年的实验得出,从蚕蜕皮化蛹开始计时,化蛹后经过18h~120h,是注射家蚕滞育激素(diapause hormone,DH)的有效时期,能够使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蚕蛹,在羽化交配后产下非遗传性滞育卵。如果对化蛹后经过至18h以前蚕蛹进行注射,则极易使蛹体破裂而造成出血过多死亡或感染病菌死亡或者会导致蚕蛹停止发育,不能羽化而死亡。对化蛹后经过超过107h的雌蛹进行DH注射,所产卵的滞育卵率则显著下降,最高为30%;当化蛹后经过超过149h,注射DH则完全无效果,即不产生滞育卵。由此确定DH注射的最佳时期为化蛹后经过24h至86h。当需要多品种大批量注射时,其有效期的确定,应在盛上蔟后的第3天至第5天。(详见表2)

表2、DH注射雌蚕蛹的试验结果调查表

注:1.调查项目的数据为多次实验的平均数。2.非滞育卵中包含再出卵及转青死卵。

对注射DH后所产卵的滞育性调查:将经注射DH的雌蚕蛹羽化后的蚕蛾与未经注射处理的雄蚕蛾交配,所产卵在25℃-26℃条件下保护10天左右,调查蚕卵的滞育与否。此时若转青和孵化的即为非滞育性蚕卵,而仅转色不转青和孵化的则为滞育性蚕卵。

对滞育卵后代的性状调查:将得到的滞育性蚕卵继续在25℃-26℃条件下保护2个月左右,然后用15℃保护1-2天,最后移到5℃-2.5℃下冷藏3个月左右。至次年4月进行正常的催青、收蚁、饲养至上蔟结茧,化蛾后自交产卵,其蚕卵(滞育卵的F1代)均为非滞育性卵;然后,将滞育卵的F1代按常规方法继代至F2代,所产卵也全部为非滞育卵而孵化。说明DH注射对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后代的化性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仍然保持着其固有的无滞育期多化性的特性。在饲养滞育卵的后代过程中,调查了处理品种的有关性状,与对照区进行比较,没有产生明显的差异(以7025为例,详见表3)。

表3、F2代主要性状比较表

  项目  经注射处理区  未经注射处理区  品种  SR5(7025)  SR5(7025)  卵色  淡黄色  淡黄色  卵壳色  乳白色  乳白色  单蛾平均产卵粒数(粒)  376  385  普通孵化率(%)  94.41  92.47  蚁蚕体色  黑褐色  黑褐色  5龄经过(d:h)  8:00  7:12  全龄经过(d:h)  25:12  25:00  壮蚕体色  青白  青白  壮蚕斑纹  系  系  茧色  金黄  金黄  茧形  长椭  长椭  全茧量(g)  1.020  1.058  茧层量(g)  0.140  0.143  茧层率(%)  13.73  13.52  下代卵滞育情况  不滞育  不滞育

由于采用人工注射滞育激素的方法,使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在冬季能够得到高效、安全的保存。克服了传统的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需要全年不间断地进行饲养才可以继代保存,特别是每年冬季没有桑叶生产给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的保存带来的很大困难。不仅降低了饲养成本,而且避免了不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的不同而给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冬季保种带来的风险。

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1757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10.19 CN 102217571 A *CN102217571A* (21)申请号 201110100668.X (22)申请日 2011.04.21 A01K 67/04(2006.01) (71)申请人 江苏科技大学 地址 212003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 2 号江苏 科技大学 (72)发明人 孙平江 徐安英 李木旺 钱荷英 张月华 李龙 宋红生 (74)专利代理机构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2107 代理人 沈卫平 (54) 发明名称 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 法 (57) 摘要 。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 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 保存方法以微量注射器为 注射工具, 以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的稀释液 为注射液, 采用在蚕蛹期注射人工合成的昆虫滞 育激素, 使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产下非遗传性 的滞育卵, 在冬季得到保存。 本发明的保存方法克 服了传统的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需要全年不间 断地进行饲养才可以继代保存, 特别是每年冬季 没有桑叶生产给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的保存带 来的困难。 不仅降低了品种保存成本, 而且避免了 不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的不同而给无滞育 期多化性蚕品种冬季保种带来的风险。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

3、(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CN 102217579 A1/2 页 2 1. 一种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 其特征在于以微量注射器为注 射工具, 以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的稀释液为注射液, 采用在蚕蛹期注射人工合成的昆 虫滞育激素, 使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产下非遗传性的滞育卵, 在冬季得到保存 ; 保存方法 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控制条件如下 : 、 选择注射时期 : 在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进行桑叶饲养至最后一个蚕期的蛹期 进行 ; 、 蛹期经过时间的确定 : 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在环境温度为 25.5的条件下, 蛹期经过 9 天, 蜇中经过 11。

4、 天 ; 待熟蚕吐丝完毕结成茧后, 削开尚未化蛹的蚕茧, 平铺于恒 温箱中, 温度控制在 25 26, 相对湿度 70 75, 观察并记载每头蚕的实际化蛹时 间, 以备注射所用, 雄性蚕蛹正常保护, 供化蛾交配用, 以小时计算雌蛹在化蛹后所经过的 时间 ; 、 配制注射液 : 在注射前采用无菌水稀释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 配制成有效成分 含量为 0.5g/l 的注射液 ; 昆虫滞育激素原剂需在 -70的条件下保存, 配制稀释液时要 将原剂缓慢解冻后, 再现配现用 ; 、 注射 : 将已选出的在有效注射期内的雌蚕蛹, 用经体积百分含量浓度为 75% 的酒精 浸渍的酒精药棉, 将整个蚕蛹体擦拭消。

5、毒, 同时消毒实验用具和双手, 然后选用 10l 的微 量注射器进行注射, 注射有效期为从化蛹后经过 18h 至 120h, 个体注射有效剂量在 0.5g/ 蛹至 2g/ 蛹之间, 用微量注射器抽取滞育激素稀释液, 注射器针头对准蚕蛹腹部的第四和 第五腹节间平行刺入蚕蛹体内, 刺入深度约 1cm, 定量注入注射液后缓慢拔出针头, 然后再 对蚕蛹体的注射伤口用经体积百分含量浓度为 75% 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进行消毒 ; 、 注射滞育激素液后的蚕蛹及蚕卵的保护 : 将已注射滞育激素液后的蚕蛹分摊于消 过毒的透气容器盒内, 在2526的温度和70-75%的相对湿度条件下保护至羽化, 与正 常雄蛾交。

6、配, 产下的非遗传性滞育蚕卵, 按常规方法进行保护。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使用的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为一种多肽激素, 由 24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C 末端酰胺 化, 氨基酸序列为 H-Thr-Asp-Met-Lys-Asp-Glu-Ser-Asp-Arg-Gly-Ala-His-Ser-Glu-Arg- Gly-Ala-Leu-Cys-Phe-Gly-Pro-Arg-Leu-NH2, 分子量为 2645。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 其特征在于 稀释人工合成昆虫滞育激素的无菌水。

7、采用三角瓶装蒸馏水, 并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灭 菌控制条件 : 压力 : 103.4KPa, 温度 : 121, 时间 : 20 分钟。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 其特征在于 注射时期选择化蛹后经过 24h 至 86h。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 其特征在于 蚕蛹个体注射剂量为 0.5g/ 蛹。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 其特征在于 蚕蛹个体注射剂量为 2g/ 蛹。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 其特征在。

8、于 蚕蛹个体注射剂量为 1g/ 蛹。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 其特征在于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17571 A CN 102217579 A2/2 页 3 注射时期选择化蛹后经过 24h, 蚕蛹个体注射剂量为 2g/ 蛹。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 其特征在于 注射时期选择化蛹后经过 55h, 蚕蛹个体注射剂量为 2g/ 蛹。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 其特征在 于注射时期选择化蛹后经过 86h, 蚕蛹个体注射剂量为 2g/ 蛹。 权 。

9、利 要 求 书 CN 102217571 A CN 102217579 A1/7 页 4 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禽类、 鱼类、 昆虫的管理, 具体是指一种采用人工注射滞育激素方法, 使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能够产下滞育卵, 从而达到高效、 安全保存的家蚕无滞育期多 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 技术背景 0002 家蚕为卵态滞育, 在自然条件下, 按照一年中发生世代不同分为一化、 二化和多化 性品种。多化性蚕品种又分为有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和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有滞育期多化 性品种在各个世代均有部分卵滞育, 而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发育快, 生活周期。

10、短, 各世代 均产无滞育卵, 全年需要不间断地饲养 7 8 代才能继代保存。由于地理气候原因, 全国大 部分地区每年只能用桑叶养蚕 4 5 次, 在当年的 11 月至次年 3 月没有桑叶生产期, 只能 利用家蚕人工饲料进行饲养继代保存, 给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的保存带来很大困难。而 且利用人工饲料养蚕技术要求高、 成本高, 以及不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不同, 用人工 饲料饲养保存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存在很大风险。因此, 有必要在不影响保存品种的化 性、 主要特征特性和经济性状的条件下, 对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冬季的保存技术进行创 新, 以保证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冬季能够得到安全、 高效的保存 。

11、; 且能减少 2-3 次的养蚕次 数, 节约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大大提高保存工效。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冬季保存存在的问 题, 提供一种在蚕蛹期采用注射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 (diapause hormone, DH), 使无滞 育期多化性蚕品种产下非遗传性的滞育卵, 在冬季能够得到安全、 高效保存的家蚕无滞育 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 0004 本发明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以微量注射器为注射工 具, 以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的稀释液为注射液, 采用在蚕蛹期注射人工合成的昆虫滞 育激素, 使无滞育期多化性。

12、蚕品种产下非遗传性的滞育卵, 在冬季得到保存 ; 保存方法的具 体实施步骤和控制条件如下 : 0005 1、 选择注射时期 : 在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进行桑叶饲养至最后一个蚕期的蛹 期进行 ; 0006 2、 蛹期经过时间的确定 : 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在环境温度为 25.5的条件 下, 蛹期经过 9 天左右, 蜇中经过 11 天左右 ; 待熟蚕吐丝完毕结成茧后, 削开尚未化蛹的蚕 茧, 平铺于恒温箱中, 温度控制在25-26, 相对湿度70-75, 观察并记载每头蚕的实 际化蛹时间, 以备注射所用, 雄性蚕蛹正常保护, 供化蛾交配用, 以小时计算雌蛹在化蛹后 所经过的时间 ; 0007 。

13、3、 配制注射液 : 在注射前采用无菌水稀释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 (diapause hormone, DH), 配制成有效成分含量为 0.5g/l 的注射液 ; 昆虫滞育激素原剂需在 -70 说 明 书 CN 102217571 A CN 102217579 A2/7 页 5 的条件下保存, 配制稀释液时要将原剂缓慢解冻后, 再现配现用 ; 0008 4、 注射 : 将已选出的在有效注射期内的雌蚕蛹, 用经体积百分含量浓度为 75的 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 将整个蚕蛹体擦拭消毒, 同时消毒实验用具和双手, 然后选用 10l 的微量注射器进行注射, 注射有效期为从化蛹后经过 18h 至 120。

14、h, 个体注射有效剂量在 0.5g/ 蛹至 2g/ 蛹之间, 用微量注射器抽取滞育激素稀释液, 注射器针头对准蚕蛹腹部 的第四和第五腹节间平行刺入蚕蛹体内, 刺入深度约 1cm, 定量注入注射液后缓慢拔出针 头, 然后再对蚕蛹体的注射伤口用经体积百分含量浓度为 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进行 消毒 ; 0009 5、 注射滞育激素液后的蚕蛹及蚕卵的保护 : 将已注射滞育激素液后的蚕蛹分摊于 消过毒的透气容器盒内, 在 25 -26的温度和 70-75的相对湿度条件下保护至羽化, 与 正常雄蛾交配, 产下的非遗传性滞育蚕卵, 按常规方法进行保护。 0010 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 (diapaus。

15、e hormone, DH), 是一种多肽激素, 由 24 个氨 基酸残基组成, C 末端酰胺化, 氨基酸序列为 H-Thr-Asp-Met-Lys-Asp-Glu-Ser-Asp-Arg-G ly-Ala-His-Ser-Glu-Arg-Gly-Ala-Leu-Cys-Phe-Gly-Pro-Arg-LeuNH2, 分子量为2645。 稀 释人工合成昆虫滞育激素的无菌水采用三角瓶装蒸馏水, 并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灭菌 控制条件 : 压力 : 103.4KPa, 温度 : 121, 时间 : 20分钟。 注射消毒药棉为经体积百分含量浓 度为 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注射器为 10l 的微。

16、量注射器。 0011 注射的最佳时期为化蛹后经过 24h 至 86h。根据实验结果, 0.5g/ 蛹为注射滞 育激素的个体有效剂量的最低值, 0.5g/ 蛹剂量和 1g/ 蛹剂量的滞育卵率, 分别平均为 57.61和 69.52; 2g/ 蛹剂量的滞育率基本可以达到 94以上。经注射滞育激素后对 所产卵的滞育性和滞育卵后代的性状的调查, 滞育激素注射对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后代的 化性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仍然保持着其固有的无滞育期多化性的特性。 0012 当进行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时, 选择在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 品种进行桑叶饲养至最后一个蚕期的蛹期为注射时期。在注射期内, 家蚕无滞。

17、育期多化性 品种在环境温度为 25.5的条件下, 蛹期经过 9 天左右, 蜇中经过 11 天左右 ; 待熟蚕吐丝 完毕结成茧后, 削开尚未化蛹的蚕茧, 平铺于恒温箱中, 温度控制在 25 -26, 相对湿度 70 -75 ; 观察并记载每头蚕的实际化蛹时间, 以备注射所用, 雄性蚕蛹正常保护, 供化 蛾交配用 ; 以小时计算雌蛹在化蛹后所经过的时间。在注射前, 采用无菌水稀释人工合成 的昆虫滞育激素 (diapause hormone, DH), 配制成有效成分含量为 0.5g/l 的注射液 ; 昆虫滞育激素原剂需在 -70的条件下保存, 配制稀释液时要将原剂缓慢解冻后, 再现配现 用。配制好。

18、注射液后, 将已选出的在有效注射期内的雌蚕蛹, 用经体积百分比含量浓度为 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 将整个蚕蛹体擦拭消毒, 同时消毒实验用具和双手, 然后选用 10l的微量注射器进行注射, 注射有效期为从化蛹后经过18h至120h, 个体注射有效剂量 在0.5g/蛹至2g/蛹之间, 用微量注射器抽取滞育激素稀释液, 注射器针头对准蚕蛹腹 部的第四和第五腹节间平行刺入蚕蛹体内, 刺入深度约 1cm, 定量注入注射液后缓慢拔出针 头, 然后再对蚕蛹体的注射伤口用经体积百分比含量浓度为 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进 行消毒。注射滞育激素液完毕后, 将已注射滞育激素液后的蚕蛹分摊于消过毒的透气容器 盒。

19、内, 在温度为 25 -26和相对湿度为 70-75的条件下保护至羽化, 与正常雄蛾交配, 产下的非遗传性滞育蚕卵, 按常规方法进行保护。完成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 说 明 书 CN 102217571 A CN 102217579 A3/7 页 6 全保存工作。 0013 本发明的优点就在于采用人工注射滞育激素的方法, 使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在 冬季能够得到高效、 安全的保存。克服了传统的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需要全年不间断地 进行饲养才可以继代保存, 特别是每年冬季没有桑叶生产给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的保存 带来的很大困难。不仅降低了品种保存成本, 而且避免了不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

20、的 不同而给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冬季保种带来的风险。 本发明利用蚕卵的滞育性是在蛹体 卵巢成熟过程中决定的特性, 给雌蚕蛹注射昆虫滞育激素 (diapausehormone, DH), 得到非 遗传性的滞育卵, 有利于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的继代保存。 同时, 在不影响品种的化性及 特征特性和经济性状的条件下, 既能够降低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保存风险, 而且还 减少了 2-3 次的养蚕次数, 大幅度地提高了工效, 节约了人力、 物力和财力。因此本发明方 法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冬季保存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的方法, 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实施例 1, 家蚕无滞育期多化。

21、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 0015 采用本发明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方法。 保存方法以微量注射 器为注射工具, 以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的稀释液为注射液, 采用在蚕蛹期注射人工合 成的昆虫滞育激素, 使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产下非遗传性的滞育卵, 在冬季得到保存。 保 存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控制条件如下 : 0016 1、 选择注射时期 : 在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进行桑叶饲养至最后一个蚕期的蛹 期进行 ; 0017 2、 蛹期经过时间的确定 : 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在环境温度为 25.5的条件 下, 蛹期经过 9 天左右, 蜇中经过 11 天左右 ; 待熟蚕吐丝完毕结成茧后, 。

22、削开尚未化蛹的蚕 茧, 平铺于恒温箱中, 温度控制在25-26, 相对湿度70-75, 观察并记载每头蚕的实 际化蛹时间, 以备注射所用, 雄性蚕蛹正常保护, 供化蛾交配用, 以小时计算雌蛹在化蛹后 所经过的时间 ; 0018 3、 配制注射液 : 在注射前采用无菌水稀释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 (diapause hormone, DH), 配制成有效成分含量为 0.5g/l 的注射液 ; 昆虫滞育激素原剂需在 -70 的条件下保存, 配制稀释液时要将原剂缓慢解冻后, 再现配现用 ; 0019 4、 注射 : 将已选出的在有效注射期内的雌蚕蛹, 用经体积百分含量浓度为 75的 酒精浸渍的酒精药。

23、棉, 将整个蚕蛹体擦拭消毒, 同时消毒实验用具和双手, 然后选用 10l 的微量注射器进行注射, 注射有效期为从化蛹后经过 18h 至 120h, 个体注射有效剂量在 0.5g/ 蛹至 2g/ 蛹之间, 用微量注射器抽取滞育激素稀释液, 注射器针头对准蚕蛹腹部 的第四和第五腹节间平行刺入蚕蛹体内, 刺入深度约 1cm, 定量注入注射液后缓慢拔出针 头, 然后再对蚕蛹体的注射伤口用经体积百分比含量浓度为 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进 行消毒 ; 0020 5、 注射滞育激素液后的蚕蛹及蚕卵的保护 : 将已注射滞育激素液后的蚕蛹分摊于 消过毒的透气容器盒内, 在 25 -26的温度和 70-75的相。

24、对湿度条件下保护至羽化, 与 正常雄蛾交配, 产下的非遗传性滞育蚕卵, 按常规方法进行保护。 0021 对采用材料的说明 说 明 书 CN 102217571 A CN 102217579 A4/7 页 7 0022 1、 蚕品种来源及特性 : 0023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近几年从国外引进保存的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 种共 13 份 ( 见表 1), 具有耐高温高湿、 体质强健、 发育经过短等特点。 0024 表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保存的无滞育多化性蚕品种 0025 品种编号 品种名 品种编号 品种名 品种编号 品种名 7018 尼斯 7024 SR4 7029 尼斯塔里二号。

25、 7019 尼斯塔里 7025 SR5 7030 迈索尔二号 7020 N4 7026 NL 7031 清迈 7021 SR1 7027 崀奈 7023 SR3 7028 Cam 0026 2、 注射剂来源及特性 : 0027 人工合成的昆虫滞育激素 (diapause hormone, DH), 是一种多肽激素, 由 24 个 氨基酸残基组成, C 末端酰胺化。氨基酸序列为 H-Thr-Asp-Met-Lys-Asp-Glu-Ser-Asp -Arg-Gly-Ala-His-Ser-Glu-Arg-Gly-Ala-Leu-Cys-Phe-Gly-Pro-Arg-LeuNH2,分 子 量 为 。

26、2645( 为公知公用材料, 参考文献 : Imai K, Konno T, Nakazawa Y, et al.1991.Proc. JapanAcad.67(B), 98-101.)。通过对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雌蚕蛹进行注射, 能够使 无滞育期多化性家蚕蛾产下滞育卵。使用该方法得到的滞育卵不具有遗传性, 其后代解除 滞育后又恢复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特性。 0028 3、 无菌水、 注射消毒药棉的浸渍酒精和微量注射器的技术要求 : 0029 稀释人工合成昆虫滞育激素的无菌水采用三角瓶装蒸馏水, 然后用高压蒸汽灭菌 法 (103.4Kpa, 121, 20 分钟 ) 灭菌。 0030 注射。

27、消毒药棉为经体积百分比含量浓度为 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 0031 注射器为 10l 的微量注射器。 0032 当进行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全保存时, 选择在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 品种进行桑叶饲养至最后一个蚕期的蛹期为注射时期。在注射期内, 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 品种在环境温度为 25.5的条件下, 蛹期经过 9 天左右, 蜇中经过 11 天左右 ; 待熟蚕吐丝 完毕结成茧后, 削开尚未化蛹的蚕茧, 平铺于恒温箱中, 温度控制在 25 -26, 相对湿度 70 -75 ; 观察并记载每头蚕的实际化蛹时间, 以备注射所用, 雄性蚕蛹正常保护, 供化 蛾交配用 ; 以小时计算雌蛹在化蛹后所。

28、经过的时间。在注射前, 采用无菌水稀释人工合成 的昆虫滞育激素 (diapause hormone, DH), 配制成有效成分含量为 0.5g/l 的注射液 ; 昆虫滞育激素原剂需在 -70的条件下保存, 配制稀释液时要将原剂缓慢解冻后, 再现配现 用。配制好注射液后, 将已选出的在有效注射期内的雌蚕蛹, 用经体积百分比含量浓度为 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 将整个蚕蛹体擦拭消毒, 同时消毒实验用具和双手, 然后选用 10l的微量注射器进行注射, 注射有效期为从化蛹后经过18h至120h, 个体注射有效剂量 说 明 书 CN 102217571 A CN 102217579 A5/7 页 8 。

29、在0.5g/蛹至2g/蛹之间, 用微量注射器抽取滞育激素稀释液, 注射器针头对准蚕蛹腹 部的第四和第五腹节间平行刺入蚕蛹体内, 刺入深度约 1cm, 定量注入注射液后缓慢拔出针 头, 然后再对蚕蛹体的注射伤口用经体积百分比含量浓度为 75的酒精浸渍的酒精药棉进 行消毒。注射滞育激素液完毕后, 将已注射滞育激素液后的蚕蛹分摊于消过毒的透气容器 盒内, 在温度为 25 -26和相对湿度为 70-75的条件下保护至羽化, 与正常雄蛾交配, 产下的非遗传性滞育蚕卵, 按常规方法进行保护。完成家蚕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冬季安 全保存工作。 0033 实验结果显示, 0.5g/ 蛹即为注射 DH 的有效剂量。

30、的最低值。从化蛹后经过 18h 至120h, 其个体DH注射剂量在2g/蛹至0.5g/蛹之间, 都能够产生数量不等的滞育卵。 而产生滞育卵的数量的多少, 又与其注射剂量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在化蛹后经过 24h 86h 内, DH 注射的剂量越大, 则得到的滞育卵率就越高。2g/ 蛹剂量注射区, 除了 72h 的 滞育率最低为 86.9之外, 其余时间段的滞育率均达到了 94以上。0.5g/ 蛹剂量注射 区和 1g/ 蛹剂量注射区的滞育卵率, 分别平均为 57.61和 69.52。但是, 在化蛹后经 过 107h 的注射区, 结果相反, 即 DH 注射的剂量越大, 得到的滞育卵率越低。 0034。

31、 经多年的实验得出, 从蚕蜕皮化蛹开始计时, 化蛹后经过 18h 120h, 是注射家蚕 滞育激素(diapause hormone, DH)的有效时期, 能够使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的蚕蛹, 在羽化 交配后产下非遗传性滞育卵。如果对化蛹后经过至 18h 以前蚕蛹进行注射, 则极易使蛹体 破裂而造成出血过多死亡或感染病菌死亡或者会导致蚕蛹停止发育, 不能羽化而死亡。对 化蛹后经过超过 107h 的雌蛹进行 DH 注射, 所产卵的滞育卵率则显著下降, 最高为 30; 当 化蛹后经过超过149h, 注射DH则完全无效果, 即不产生滞育卵。 由此确定DH注射的最佳时 期为化蛹后经过 24h 至 86h。。

32、当需要多品种大批量注射时, 其有效期的确定, 应在盛上蔟后 的第 3 天至第 5 天。( 详见表 2) 0035 表 2、 DH 注射雌蚕蛹的试验结果调查表 0036 说 明 书 CN 102217571 A CN 102217579 A6/7 页 9 0037 注 : 1.调查项目的数据为多次实验的平均数。 2.非滞育卵中包含再出卵及转青死 卵。 0038 对注射 DH 后所产卵的滞育性调查 : 将经注射 DH 的雌蚕蛹羽化后的蚕蛾与未经注 射处理的雄蚕蛾交配, 所产卵在25-26条件下保护10天左右, 调查蚕卵的滞育与否。 此 时若转青和孵化的即为非滞育性蚕卵, 而仅转色不转青和孵化的则为。

33、滞育性蚕卵。 0039 对滞育卵后代的性状调查 : 将得到的滞育性蚕卵继续在 25 -26条件下保护 2 个月左右, 然后用 15保护 1-2 天, 最后移到 5 -2.5下冷藏 3 个月左右。至次年 4 月进 行正常的催青、 收蚁、 饲养至上蔟结茧, 化蛾后自交产卵, 其蚕卵 ( 滞育卵的 F1 代 ) 均为非 滞育性卵 ; 然后, 将滞育卵的 F1 代按常规方法继代至 F2 代, 所产卵也全部为非滞育卵而孵 化。说明 DH 注射对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后代的化性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仍然保持着其固有 的无滞育期多化性的特性。 在饲养滞育卵的后代过程中, 调查了处理品种的有关性状, 与对 照区进行。

34、比较, 没有产生明显的差异 ( 以 7025 为例, 详见表 3)。 0040 表 3、 F2代主要性状比较表 说 明 书 CN 102217571 A CN 102217579 A7/7 页 10 0041 项目 经注射处理区 未经注射处理区 品种 SR5(7025) SR5(7025) 卵色 淡黄色 淡黄色 卵壳色 乳白色 乳白色 单蛾平均产卵粒数 ( 粒 ) 376 385 普通孵化率 ( ) 94.41 92.47 蚁蚕体色 黑褐色 黑褐色 5 龄经过 (d:h) 8:00 7:12 全龄经过 (d:h) 25:12 25:00 壮蚕体色 青白 青白 壮蚕斑纹 系 系 茧色 金黄 金黄 茧形 长椭 长椭 全茧量 (g) 1.020 1.058 茧层量 (g) 0.140 0.143 茧层率 ( ) 13.73 13.52 下代卵滞育情况 不滞育 不滞育 0042 由于采用人工注射滞育激素的方法, 使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在冬季能够得到高 效、 安全的保存。克服了传统的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需要全年不间断地进行饲养才可以 继代保存, 特别是每年冬季没有桑叶生产给无滞育期多化性蚕品种的保存带来的很大困 难。不仅降低了饲养成本, 而且避免了不同蚕品种对人工饲料适应性的不同而给无滞育期 多化性蚕品种冬季保种带来的风险。 说 明 书 CN 102217571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