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6693325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0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38659.X

申请日:

20110526

公开号:

CN102198172B

公开日:

201211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59,A61K9/14,A61P29/00,A61P19/02

主分类号:

A61K36/59,A61K9/14,A61P29/00,A61P19/02

申请人:

哈尔滨怡康药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仁久

地址:

150069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哈尔滨市经济开发区哈平集中区黄海路39号

优先权:

CN201110138659A

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韩末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它属于风湿痹阻症药剂领域。本发明解决现有治疗风湿痹症药物存在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包括药袋和医用胶贴,药袋的透气性材料和不透气性材料的周缘部分相粘接且中间彼此分离形成空腔,空腔内装有药粉。本发明采用提取纯化工艺,浓缩、过滤,去除无效成分,将青风藤、粉防己中有效成分富集,装在透气性材料和不透气性材料的空腔中,得到药袋,将药袋与医用胶贴包装在一起;即制成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本发明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作用时间长;且药物缓慢释放,药效持久;可避免胃肠道刺激、吸收不良、肝首过效应、代谢物的副作用;可明显减少给药次数,并且不污染衣物。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它包括药袋(1)和医用胶贴(2),其特征在于所述药袋(1)由透气性材料(1-1)、药粉(1-2)和不透气性材料(1-3)构成;其中所述透气性材料(1-1)和不透气性材料(1-3)的周缘部分相粘接且中间彼此分离形成空腔,空腔内装有药粉(1-2);所述药粉(1-2)是由青风藤和防己经提取纯化后喷雾干燥得到的,其中青风藤和防己质量比为1~3∶1;将青风藤和防己按1~3∶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然后向混合料内加入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乙醇溶液是混合料质量的8倍,浸泡3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5小时,然后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0.5~1倍,冷藏滤过,得浓缩液A;向浓缩液A中加水,水用量是浓缩液A质量的4~6倍,搅拌30分钟,冷藏48小时,过滤后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0.5~1倍,冷藏滤过,然后加入糊精,糊精与防己质量比为15∶8~36,搅拌至糊精完全溶解,调整pH值为4.0~7.0,喷雾干燥后得到药粉(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其特征在于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还包括药用复合膜袋(3),药用复合膜袋(3)置于药袋(1)的外部,并将药袋(1)密闭于药用复合膜袋(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性材料(1-1)为热合无纺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气性材料(1-3)为纸塑复合膜、铝塑复合膜或塑料复合膜。 5.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一、将青风藤和防己按1~3∶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然后向混合料内加入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乙醇溶液是混合料质量的8倍,浸泡3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5小时,然后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0.5~1倍,冷藏滤过,得浓缩液A;二、向步骤一得到的浓缩液A中加水,水用量是浓缩液A质量的4~6倍,搅拌30分钟,冷藏48小时,过滤后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0.5~1倍,冷藏滤过,然后加入糊精,糊精与防己质量比为15∶8~36,搅拌至糊精完全溶解,调整pH值为4.0~7.0,喷雾干燥后得到药粉(1-2),将药粉(1-2)封装在透气性材料(1-1)和不透气性材料(1-3)的空腔中,得到药袋(1);三、将药袋(1)与医用胶贴(2)包装在一起;即制成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药袋(1)密封在药用复合膜袋(3)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透气性材料(1-1)为热合无纺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不透气性材料(1-3)为纸塑复合膜、铝塑复合膜或塑料复合膜。 9.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治疗风湿痹症贴剂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一、将青风藤和防己按1~3∶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然后向混合料内加入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乙醇溶液是混合料质量的8倍,浸泡3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5小时,然后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0.5~1倍,冷藏滤过,得浓缩液A;二、向步骤一得到的浓缩液A中加水,加入糊精,糊精与防己质量比为15∶8~36,搅拌至糊精完全溶解,调整pH值为4.0~7.0,喷雾干燥后得到药粉(1-2),将药粉(1-2)封装在透气性材料(1-1)和不透气性材料(1-3)的空腔中,得到药袋(1);三、将药袋(1)与医用胶贴(2)包装在一起;即制成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湿痹阻症药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及其制备 方。

背景技术

风湿及类风湿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早在《素问·痹论》中就有“风寒湿三气 杂至,合而为痹”之说。阐明了痹证是由于体质素虚,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 风寒湿邪侵犯人体,伏于筋骨,经脉闭阻,气血瘀滞,从而引起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一 类疾病。病程长,缠绵难愈,致残率高,晚期可致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丧失 劳动力,对患者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等均带来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发明处方来源于《普济方》,采用外敷散和固定贴的形式应用与患者,直接作用于 患处,达到祛风除湿,利水消肿之功效。

明代朱梓所著的《普济方》中叙述风湿痹阻痛可用青藤根三两,防己一两,右釜咀, 酒瓶煮。徐徐服之。

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叙述:青风藤,生台州天台山中。其苗蔓 延木上,四时常青。土人采茎用。并再次引用《普济方》的方子,转述为:风湿痹阻痛症 可用青藤根三两,防己一两,釜咀,入酒一瓶煮饮。

普济方中所载治疗风湿痹症药方为酒煮制口服汤剂,患者服用顺应性较差,且服用量 较大。而现有外敷散剂多采用水或其他溶媒将药物粉末润湿,涂布于患处,比较容易污染 衣物,且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存在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了一 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作用的中 药外敷散剂,它具有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药物缓慢释放,药效持久;可以避免胃肠道刺 激、吸收不良、肝首过效应、代谢物的副作用;可明显减少给药次数,并且不污染衣物等 特点。

本发明中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包括药袋和医用胶贴,所述药袋由透气性材料、药 粉和不透气性材料构成;其中所述透气性材料和不透气性材料的周缘部分相粘接且中间彼 此分离形成空腔,空腔内装有药粉;所述药粉1-2是由青风藤和防己经提取纯化后再喷雾 干燥得到的,其中青风藤和防己质量比为1~3∶1。

本发明中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还包括药用复合膜袋,药用复合膜袋置于药袋的外 部,并将药袋密闭于药用复合膜袋内。

本发明中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

一、将青风藤和防己按1~3∶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然后向混合料内加入体积 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乙醇溶液是混合料质量的8倍,浸泡3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 3次,每次提取1.5小时,然后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0.5~1倍, 冷藏滤过,得浓缩液A;

二、向步骤一得到的浓缩液A中加水,水用量是浓缩液A质量的4~6倍,搅拌30分 钟,冷藏48小时,过滤后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0.5~1倍,冷藏滤过,然后加入糊精,糊 精与防己质量比为15∶8~36,搅拌至糊精完全溶解,调整pH值为4.0~7.0,喷雾干燥后 得到药粉,将药粉封装在透气性材料和不透气性材料的空腔中,得到药袋;

三、将药袋与医用胶贴包装在一起;即制成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

本发明所述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制备方法的步骤二还可以按下述操作进行:向 向步骤一得到的浓缩液A中加入糊精,糊精与防己质量比为15∶8~36,搅拌至糊精完全 溶解,调整pH值为4.0~7.0,喷雾干燥后得到药粉,将药粉封装在透气性材料和不透气 性材料的空腔中,得到药袋;

上述方法在步骤三之前将药袋密封在药用复合膜袋内。

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防己利湿消肿。透气性材料直接与患处接触,采用固定贴将 药袋固定于患处即可发挥疗效,避免胃肠道刺激、吸收不良、肝首过效应、代谢物的副作 用等;出现不良反应可立即停药。本发明的干粉状态药物有利于吸收局部患处分泌物或汗 液;药粉吸收患处分泌物或汗液后,药物湿润、溶解并透过透气性材料通过皮肤吸收进入 机体发挥药效作用;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作用时间长;而且药物缓慢释放,药效持久; 可明显减少给药次数,口服汤剂给药一天至少三次,而本发明的外敷散剂每天仅给药一次 即可达到疗效;易于保存,携带方便,使用比较方便,不污染衣物。本发明采用醇提水沉 纯化工艺,浓缩、过滤,去除无效成分,将青风藤、粉防己中有效成分富集,在保证疗效 的前提下,减少了药材用量,同时药物外敷增加了患者的应用顺应性。本发明以一古方制 成便于使用的外敷散剂,达到了药物外用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功效。通过小鼠热板法、 大鼠压足法等镇痛实验和大鼠棉球所致肉芽肿试验、大鼠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试验及大 鼠佐剂性关节炎等抗炎实验,证明青藤防己外敷散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于一般性炎症 及免疫性炎症均有治疗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药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药袋密封于药用复合膜袋中的示意图;图3是揭防粘纸 示意图;图4将药袋贴于医用胶贴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 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包括药 袋1和医用胶贴2,所述药袋1由透气性材料1-1、药粉1-2和不透气性材料1-3构成;其 中所述透气性材料1-1和不透气性材料1-3的周缘部分相粘接且中间彼此分离形成空腔, 空腔内装有药粉1-2;所述药粉1-2是由青风藤和防己经提取纯化后喷雾干燥得到的,其 中青风藤和防己质量比为1~3∶1。

本实施方式的干粉状态药物有利于吸收局部患处分泌物或汗液;药粉吸收患处分泌物 或汗液后,药物湿润、溶解并透过透气性材料通过皮肤吸收进入机体发挥药效作用;使药 物直接作用于患处,作用时间长;而且药物缓慢释放,药效持久;可明显减少给药次数, 口服汤剂给药一天至少三次,而本发明的外敷散剂每天仅给药一次即可达到疗效;易于保 存,携带方便,使用比较方便,不污染衣物。

将医用胶贴2(粘接在一起的防粘纸2-1和胶贴2-2的组成)的防粘纸撕开(参见图 3所示),然后将药袋1置于医用胶贴2的固定贴中心(如图4所示),贴于患处,保证透 气性材料贴于皮肤。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 还包括药用复合膜袋3,药用复合膜袋3置于药袋1的外部(见图2),并将药袋1密闭于 药用复合膜袋3内。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采用药用复合膜袋防止了药物吸潮。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所述透气性材料1-1 为热合无纺布。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不同的是:所述不透气性材料1-3为 纸塑复合膜、铝塑复合膜或塑料复合膜。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中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 行的:

一、将青风藤和防己按1~3∶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然后向混合料内加入体积 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乙醇溶液是混合料质量的8倍,浸泡3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 3次,每次提取1.5小时,然后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0.5~1倍, 冷藏滤过,得浓缩液A;

二、向步骤一得到的浓缩液A中加水,水用量是浓缩液A质量的4~6倍,搅拌30分 钟,冷藏48小时,过滤后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0.5~1倍,冷藏滤过,然后加入糊精,糊 精与防己质量比为15∶8~36,搅拌至糊精完全溶解,调整pH值4.0~7.0,喷雾干燥后得 到药粉1-2,将药粉1-2封装在透气性材料1-1和不透气性材料1-3的空腔中,得到药袋 1;

三、将药袋1与医用胶贴2包装在一起;即制成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不同的是:步骤三之前将药袋1密 封在药用复合膜袋3内。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或六不同的是:步骤二所述透气性材 料1-1为热合无纺布。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或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不同的是:步骤二所述不透气性材料 1-3为纸塑复合膜、铝塑复合膜或塑料复合膜。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中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 行的:

一、将青风藤和防己按1~3∶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然后向混合料内加入体积 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乙醇溶液是混合料质量的8倍,浸泡3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 3次,每次提取1.5小时,然后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0.5~1倍, 冷藏滤过,得浓缩液A;

二、向步骤一得到的浓缩液A加入糊精,糊精与防己质量比为15:8~36,搅拌至糊 精完全溶解,调整pH值4.0~7.0,喷雾干燥后得到药粉1-2,将药粉1-2封装在透气性材 料1-1和不透气性材料1-3的空腔中,得到药袋1;

三、将药袋1与医用胶贴2包装在一起;即制成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九不同的是:步骤三之前将药袋1封 装在药用复合膜袋3内。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不同的是:步骤二所述透气性材料 1-1为热合无纺布。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不同的是:步骤二所述不透气性材 料1-3为纸塑复合膜、铝塑复合膜或塑料复合膜。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三:本实施方式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包括药袋1和医用胶贴2, 所述药袋1由透气性材料1-1、药粉1-2和不透气性材料1-3构成,所述透气性材料1-1 和不透气性材料1-3的周缘部分相粘接且中间彼此分离形成空腔,空腔内装有药粉1-2, 所述药粉1-2是由青风藤和防己经提取纯化后再喷雾干燥得到的,其中青风藤和防己质量 比为3∶1;其中所述透气性材料1-1为热合无纺布,所述不透气性材料1-3为纸塑复合膜。

其制备方法如下:一、将青风藤和防己按3∶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然后向混合 料内加入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乙醇溶液是混合料质量的8倍,浸泡30分钟,再 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5小时,然后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至混合料的0.5 倍,冷藏滤过,得浓缩液A;

二、向步骤一得到的浓缩液A中加水,水用量是浓缩液A质量的4倍,搅拌30分钟, 冷藏48小时,过滤后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0.5倍,冷藏滤过,然后加入糊精,糊精与防 己质量比为15∶14,搅拌至糊精完全溶解,用冰乙酸调整pH值4.5,喷雾干燥后得到 药粉1-2,将药粉1-2封装在透气性材料1-1和不透气性材料1-3的空腔中,得到药袋1;

三、将药袋1与医用胶贴2包装在一起;即制成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

将医用胶贴2(粘接在一起的防粘纸2-1和胶贴2-2的组成)的防粘纸撕开,然后将 药袋1置于医用胶贴2的胶贴中心,贴于患处,热合无纺布贴于皮肤一侧。

90g青风藤和30g防己能制成8个外敷散剂。

具体实施方式十四:本实施方式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包括药袋1和医用胶贴2, 所述药袋1由透气性材料1-1、药粉1-2和不透气性材料1-3构成,所述透气性材料1-1 和不透气性材料1-3的周缘部分相粘接且中间彼此分离形成空腔,空腔内装有药粉1-2, 所述药粉1-2是由青风藤和防己经提取纯化再喷雾干燥得到的,其中青风藤和防己质量比 为3∶1;其中所述透气性材料1-1为热合无纺布,所述不透气性材料1-3为纸塑复合膜。

其制备方法如下:一、将青风藤和防己按3∶1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然后向混合 料内加入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乙醇溶液是混合料质量的8倍,浸泡30分钟,再 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5小时,然后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至混合料的0.5 倍,冷藏滤过,得浓缩液A;

二、向步骤一得到的浓缩液A加入糊精,糊精与防己质量比为15∶14,搅拌至糊精 完全溶解,喷雾干燥后得到药粉1-2,将药粉1-2封装在透气性材料1-1和不透气性材料 1-3的空腔中,得到药袋1;

三、将药袋1与医用胶贴2包装在一起;即制成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

将医用胶贴2(粘接在一起的防粘纸2-1和胶贴2-2的组成)的防粘纸撕开,然后将 药袋1置于医用胶贴2的胶贴贴中心,贴于患处,热合无纺布贴于皮肤一侧。

药效学试验

1、镇痛试验

1.1、发明所述的治疗风湿痹阻痛的外敷散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

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在随机条件下分为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 不含药的空白外敷散,贴于足底;正清风痛宁组(196.6μg/g·d-1)每日灌胃1次;万通筋 骨贴组(8mm2),每日贴敷一次,贴于足底;青藤防己外敷散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 为16mm2、8mm2、4mm2外敷散,每日贴敷一次,贴于足底;各组连续给药七天,末次 给药后30min分别将小鼠放到事先加热至55℃的金属板上,以舔后足作为“疼痛”反应的 指标。用秒表记录小白鼠投入热板至出现舔后足的反应时间(潜伏期)作为痛阈的指标。 并计算疼痛抑制率。试验结果见表1。

表1镇痛(热板致小鼠足底疼痛)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青藤防己外敷散高、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均具有明显镇痛作用, 与阳对照药组比较差异显著;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意义,镇痛作用比高、 中剂量组弱。

1.2、发明所述的治疗风湿痹阻痛的外敷散对大鼠压痛的影响。

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在随机的条件下分为6组,每组10只。分组及给药 均同1.1。各组连续给药7d,第7d给药后用Randall-Selitto反应测定仪,给鼠后足施 加连续递增的压力,足回缩时显示器的压力值为痛阈指标,用以评价药效。取给药前间隔 5分钟测定两次所得数值的均数为基础痛阈。结果见表2。

表2镇痛(大鼠压痛)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青藤防己外敷散高、中、低剂量组,均有明显镇痛作用。高、中剂量 组与阳对照药组差异显著,作用强于两个阳性对照药;低剂量组镇痛作用不及口服阳对照 组。

2、抗炎试验

2.1、发明所述的治疗风湿痹阻痛的外敷散对棉球所致肉芽肿的影响。

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在随机的条件下分为6组,每组10只。空白组大鼠 用乙醚麻醉,在背部切开小口,用眼科镊将已称重的20mg的灭菌棉球从小切口植入皮下, 随即缝合皮肤。其它各试验组均同样造模,在手术次日开始给药,连续7天,分组及给药 均同1.1。于第8日处死大鼠,打开原切口,将棉球连同周围结缔组织一起取出,剔除脂 肪组织,放烘箱中50℃烘干12h,称干重,减去棉球原重量即得肉芽肿的重量,计算抑制 率。结果见表3。

表3棉球所致肉芽肿的抗炎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青藤防己外敷散高、中、低剂量组,均具有明显抗炎作用。

2.2、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试验

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在随机的条件下分为6组,每组10只。分组及给药 均同1.1。模型对照组给相同质膜材,各组连续给药7天,并在末次给药后30min于左右 后足底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1ml)/只),分别测定注射后30min,1h,2h,4h和6h 的足容积,以观察足肿胀程度,分别计算肿胀度。结果见表4。

表4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抗炎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青藤防己外敷散高、中、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明显抗炎作用, 高、中剂量组2小时以后与阳对照药组差异显著。说明青藤防己外敷散作用持久,疗效更 优。与外敷散剂阳对照组比较,作用显著,说明青藤防己外敷散起作用较万通筋骨贴疗效 更优。

2.3、发明所述的治疗风湿痹阻痛的外敷散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

Wister雄性大鼠60只,在随机的条件下分成6组,每组10只。分组及给药均同1.1。 模型组大鼠右后足趾内皮内注射Freunds完全佐剂0.1ml致炎,注射一侧致炎后18h右脚 肿胀度达峰值,持续3天后逐渐减轻,8天后再度肿胀;继发性反应出现于第12天,表 现为对侧(左后肢)和前肢足肿胀,耳和尾出现“关节炎”小结。给药组按前述方法于造 模后第17天给药连续10天,同时以容积法测定左、右后足的容积,计算肿胀度,记录其 他部位病变情况。第27天处死大鼠,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取脾脏、胰腺,计算 肝脏及胰腺指数;取足部关节病变部位进行病理学测定。

2.3.1、发明所述的治疗风湿痹阻痛的外敷散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所致的足趾肿胀度 的影响。

以毛细管放大足趾容积法测定造模后18、20、22、24、26天的右后足趾容积,计算 肿胀率。结果见表5。

表5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肿胀度抗炎试验结果

由以上数据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有明显的足趾肿胀抑制作用;与口 服阳性对照药正清风痛宁组比较,在给药初期,青藤防己外敷散高、中剂量组与其差异显 著,疗效高,认为是由于本品外用给药,直接作用于患处,消肿作用明显,给药后期作用 与口服阳对照药组接近;与外敷散剂阳性对照药万通筋骨贴组比较,高、中剂量组效果显 著,低剂量与其比较,初期显著,后期接近。近一步证明了,本品直达患处,起效快的特 点。

2.3.2、发明所述的治疗风湿痹阻痛的外敷散对佐剂性关节炎所致的脾脏指数、胸腺 指数的影响。

动物处死后,取脾脏及胸腺,按体重计算指数,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见表6。

表6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胸腺指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只有正清风痛宁组可明显减小脾脏和胸腺指数,青藤防己 外敷散高、中剂量组及万通筋骨贴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免疫系统有轻微的抑制作用, 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3、发明所述的治疗风湿痹阻痛的外敷散对佐剂性关节炎所致的血流变学的影响。

各组动物处死,取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分别为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 胞压积、还原粘度。试验结果表明,本品能明显降低全血粘度和还原粘度。说明本品可改 善大鼠血液流变性而具有行气活血、通利关节的作用。但对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无明显 影响,认为可能是通过提高红细胞行为能力和降低聚集程度来降低全血粘度和还原粘度。 测定结果见表7。

表7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还原粘度的影响

通过小鼠的热板、大鼠的压足试验表明,发明所述的治疗风湿痹阻痛的青藤防己外敷 散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棉球肉芽肿、角叉菜胶足肿胀、佐剂性关节炎试验表明,发明所 述的治疗风湿痹阻痛的外敷散对于一般性炎症及免疫性炎症均有治疗作用。

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及其制备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198172 B (45)授权公告日 2012.11.07 CN 102198172 B *CN102198172B* (21)申请号 201110138659.X (22)申请日 2011.05.26 A61K 36/59(2006.01) A61K 9/14(2006.01) A61P 29/00(2006.01) A61P 19/02(2006.01) (73)专利权人 哈尔滨怡康药业有限公司 地址 150069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哈尔 滨市经济开发区哈平集中区黄海路 39 号 (72)发明人 张仁久 (74)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 务。

2、所 23109 代理人 韩末洙 CN 1586542 A,2005.03.02, 全文 . CN 1401343 A,2003.03.12, 全文 . CN 1923230 A,2007.03.07, 全文 . 寇秋爱等 . 类风湿浸膏免疫调节作用的研 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280-281.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及其制备方 法, 它属于风湿痹阻症药剂领域。本发明解决现 有治疗风湿痹症药物存在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 题。包括药袋和医用胶贴, 药袋的透气性材料和 不透气性材料的周缘部分相粘接且中间彼此分离。

3、 形成空腔, 空腔内装有药粉。本发明采用提取纯 化工艺, 浓缩、 过滤, 去除无效成分, 将青风藤、 粉 防己中有效成分富集, 装在透气性材料和不透气 性材料的空腔中, 得到药袋, 将药袋与医用胶贴包 装在一起 ; 即制成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本 发明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 作用时间长 ; 且药物 缓慢释放, 药效持久 ; 可避免胃肠道刺激、 吸收不 良、 肝首过效应、 代谢物的副作用 ; 可明显减少给 药次数, 并且不污染衣物。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张倩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1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

4、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1 页 附图 2 页 1/2 页 2 1.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 它包括药袋(1)和医用胶贴(2), 其特征在于所述药 袋 (1) 由透气性材料 (1-1)、 药粉 (1-2) 和不透气性材料 (1-3) 构成 ; 其中所述透气性材料 (1-1) 和不透气性材料 (1-3) 的周缘部分相粘接且中间彼此分离形成空腔, 空腔内装有药 粉 (1-2) ; 所述药粉 (1-2) 是由青风藤和防己经提取纯化后喷雾干燥得到的, 其中青风藤和 防己质量比为 1 3 1 ; 将青风藤和防己按 1 3 1 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 然后向混合料内加入体积浓 度为 70的乙醇溶。

5、液, 乙醇溶液是混合料质量的 8 倍, 浸泡 30 分钟, 再加热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提取 1.5 小时, 然后合并提取液, 过滤, 减压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 0.5 1 倍, 冷藏滤 过, 得浓缩液 A ; 向浓缩液 A 中加水, 水用量是浓缩液 A 质量的 4 6 倍, 搅拌 30 分钟, 冷藏 48 小时, 过滤后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 0.5 1 倍, 冷藏滤过, 然后加入糊精, 糊精与防己质量比为 15 8 36, 搅拌至糊精完全溶解, 调整 pH 值为 4.0 7.0, 喷雾干燥后得到药粉 (1-2)。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 其特征在于治疗风湿痹。

6、阻症 外敷散剂还包括药用复合膜袋 (3), 药用复合膜袋 (3) 置于药袋 (1) 的外部, 并将药袋 (1) 密闭于药用复合膜袋 (3) 内。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 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性 材料 (1-1) 为热合无纺布。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 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气性材 料 (1-3) 为纸塑复合膜、 铝塑复合膜或塑料复合膜。 5. 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 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 : 一、 将青风藤和防己按 1 3 1 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 然后向混合。

7、料内加入体 积浓度为 70的乙醇溶液, 乙醇溶液是混合料质量的 8 倍, 浸泡 30 分钟, 再加热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提取 1.5 小时, 然后合并提取液, 过滤, 减压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 0.5 1 倍, 冷藏 滤过, 得浓缩液 A ; 二、 向步骤一得到的浓缩液A中加水, 水用量是浓缩液A质量的46倍, 搅拌30分钟, 冷藏 48 小时, 过滤后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 0.5 1 倍, 冷藏滤过, 然后加入糊精, 糊精与防 己质量比为 15 8 36, 搅拌至糊精完全溶解, 调整 pH 值为 4.0 7.0, 喷雾干燥后得到 药粉 (1-2), 将药粉 (1-2) 封装在透气性材料 (1。

8、-1) 和不透气性材料 (1-3) 的空腔中, 得到 药袋 (1) ; 三、 将药袋 (1) 与医用胶贴 (2) 包装在一起 ; 即制成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将药 袋 (1) 密封在药用复合膜袋 (3) 内。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或 6 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二所述透气性材料 (1-1) 为热合无纺布。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步骤 二所述不透气性材料 (1-3) 为纸塑复合膜、 铝塑复合膜或塑料复合膜。 9. 。

9、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治疗风湿痹症贴剂的制备方 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98172 B 2 2/2 页 3 一、 将青风藤和防己按 1 3 1 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 然后向混合料内加入体 积浓度为 70的乙醇溶液, 乙醇溶液是混合料质量的 8 倍, 浸泡 30 分钟, 再加热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提取 1.5 小时, 然后合并提取液, 过滤, 减压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 0.5 1 倍, 冷藏 滤过, 得浓缩液 A ; 二、 向步骤一得到的浓缩液 A 中加水, 加入糊精, 糊精与防己质量比为 15 8 36, 搅 拌至糊精完全溶。

10、解, 调整 pH 值为 4.0 7.0, 喷雾干燥后得到药粉 (1-2), 将药粉 (1-2) 封 装在透气性材料 (1-1) 和不透气性材料 (1-3) 的空腔中, 得到药袋 (1) ; 三、 将药袋 (1) 与医用胶贴 (2) 包装在一起 ; 即制成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98172 B 3 1/11 页 4 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风湿痹阻症药剂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及其制 备方。 背景技术 0002 风湿及类风湿疾病属于中医 “痹证” 范畴, 早在 素问痹论 中就有 “风寒湿三气 杂至。

11、, 合而为痹” 之说。 阐明了痹证是由于体质素虚, 阳气不足, 腠理不密, 卫外不固, 风寒湿 邪侵犯人体, 伏于筋骨, 经脉闭阻, 气血瘀滞, 从而引起关节疼痛、 屈伸不利等一类疾病。病 程长, 缠绵难愈, 致残率高, 晚期可致关节强直、 畸形和功能障碍, 甚至丧失劳动力, 对患者 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等均带来不良影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0003 本发明处方来源于 普济方 , 采用外敷散和固定贴的形式应用与患者, 直接作用 于患处, 达到祛风除湿, 利水消肿之功效。 0004 明代朱梓所著的 普济方 中叙述风湿痹阻痛可用青藤根三两, 防己一两, 右釜咀, 酒瓶煮。徐徐服之。 0005。

12、 明代李时珍所著的 本草纲目 中有这样的叙述 : 青风藤, 生台州天台山中。其苗 蔓延木上, 四时常青。土人采茎用。并再次引用 普济方 的方子, 转述为 : 风湿痹阻痛症可 用青藤根三两, 防己一两, 釜咀, 入酒一瓶煮饮。 0006 普济方中所载治疗风湿痹症药方为酒煮制口服汤剂, 患者服用顺应性较差, 且服 用量较大。 而现有外敷散剂多采用水或其他溶媒将药物粉末润湿, 涂布于患处, 比较容易污 染衣物, 且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存在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 而提供 了一种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具有祛风除湿、 消肿止痛作。

13、用 的中药外敷散剂, 它具有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 药物缓慢释放, 药效持久 ; 可以避免胃肠道 刺激、 吸收不良、 肝首过效应、 代谢物的副作用 ; 可明显减少给药次数, 并且不污染衣物等特 点。 0008 本发明中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包括药袋和医用胶贴, 所述药袋由透气性材 料、 药粉和不透气性材料构成 ; 其中所述透气性材料和不透气性材料的周缘部分相粘接且 中间彼此分离形成空腔, 空腔内装有药粉 ; 所述药粉 1-2 是由青风藤和防己经提取纯化后 再喷雾干燥得到的, 其中青风藤和防己质量比为 1 3 1。 0009 本发明中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还包括药用复合膜袋, 药用复合膜袋置于药袋。

14、 的外部, 并将药袋密闭于药用复合膜袋内。 0010 本发明中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 : 0011 一、 将青风藤和防己按 1 3 1 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 然后向混合料内加入 体积浓度为 70的乙醇溶液, 乙醇溶液是混合料质量的 8 倍, 浸泡 30 分钟, 再加热回流提 说 明 书 CN 102198172 B 4 2/11 页 5 取 3 次, 每次提取 1.5 小时, 然后合并提取液, 过滤, 减压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 0.5 1 倍, 冷藏滤过, 得浓缩液 A ; 0012 二、 向步骤一得到的浓缩液 A 中加水, 水用量是浓缩液 A 质量的 4 6 倍。

15、, 搅拌 30 分钟, 冷藏 48 小时, 过滤后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 0.5 1 倍, 冷藏滤过, 然后加入糊精, 糊精 与防己质量比为 15 8 36, 搅拌至糊精完全溶解, 调整 pH 值为 4.0 7.0, 喷雾干燥后 得到药粉, 将药粉封装在透气性材料和不透气性材料的空腔中, 得到药袋 ; 0013 三、 将药袋与医用胶贴包装在一起 ; 即制成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 0014 本发明所述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制备方法的步骤二还可以按下述操作进 行 : 向向步骤一得到的浓缩液 A 中加入糊精, 糊精与防己质量比为 15 8 36, 搅拌至糊 精完全溶解, 调整 pH 值为 4.0 7。

16、.0, 喷雾干燥后得到药粉, 将药粉封装在透气性材料和不 透气性材料的空腔中, 得到药袋 ; 0015 上述方法在步骤三之前将药袋密封在药用复合膜袋内。 0016 青风藤祛风湿、 通经络 ; 防己利湿消肿。透气性材料直接与患处接触, 采用固定贴 将药袋固定于患处即可发挥疗效, 避免胃肠道刺激、 吸收不良、 肝首过效应、 代谢物的副作 用等 ; 出现不良反应可立即停药。本发明的干粉状态药物有利于吸收局部患处分泌物或汗 液 ; 药粉吸收患处分泌物或汗液后, 药物湿润、 溶解并透过透气性材料通过皮肤吸收进入机 体发挥药效作用 ; 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 作用时间长 ; 而且药物缓慢释放, 药效持久 。

17、; 可 明显减少给药次数, 口服汤剂给药一天至少三次, 而本发明的外敷散剂每天仅给药一次即 可达到疗效 ; 易于保存, 携带方便, 使用比较方便, 不污染衣物。 本发明采用醇提水沉纯化工 艺, 浓缩、 过滤, 去除无效成分, 将青风藤、 粉防己中有效成分富集, 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 减 少了药材用量, 同时药物外敷增加了患者的应用顺应性。本发明以一古方制成便于使用的 外敷散剂, 达到了药物外用祛风除湿、 消肿止痛之功效。通过小鼠热板法、 大鼠压足法等镇 痛实验和大鼠棉球所致肉芽肿试验、 大鼠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试验及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等抗炎实验, 证明青藤防己外敷散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 对于。

18、一般性炎症及免疫性炎症均 有治疗作用。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药袋的结构示意图 ; 图2是药袋密封于药用复合膜袋中的示意图 ; 图3是揭 防粘纸示意图 ; 图 4 将药袋贴于医用胶贴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 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 任意组合。 0019 具体实施方式一 : 结合图 1 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包 括药袋 1 和医用胶贴 2, 所述药袋 1 由透气性材料 1-1、 药粉 1-2 和不透气性材料 1-3 构成 ; 其中所述透气性材料 1-1 和不透气性材料 1-3 的周缘部分相粘接且中间彼此分离。

19、形成空 腔, 空腔内装有药粉 1-2 ; 所述药粉 1-2 是由青风藤和防己经提取纯化后喷雾干燥得到的, 其中青风藤和防己质量比为 1 3 1。 0020 本实施方式的干粉状态药物有利于吸收局部患处分泌物或汗液 ; 药粉吸收患处分 说 明 书 CN 102198172 B 5 3/11 页 6 泌物或汗液后, 药物湿润、 溶解并透过透气性材料通过皮肤吸收进入机体发挥药效作用 ; 使 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 作用时间长 ; 而且药物缓慢释放, 药效持久 ; 可明显减少给药次数, 口服汤剂给药一天至少三次, 而本发明的外敷散剂每天仅给药一次即可达到疗效 ; 易于保 存, 携带方便, 使用比较方便, 。

20、不污染衣物。 0021 将医用胶贴 2( 粘接在一起的防粘纸 2-1 和胶贴 2-2 的组成 ) 的防粘纸撕开 ( 参 见图 3 所示 ), 然后将药袋 1 置于医用胶贴 2 的固定贴中心 ( 如图 4 所示 ), 贴于患处, 保证 透气性材料贴于皮肤。 0022 具体实施方式二 :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 : 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 散剂还包括药用复合膜袋 3, 药用复合膜袋 3 置于药袋 1 的外部 ( 见图 2), 并将药袋 1 密闭 于药用复合膜袋 3 内。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23 采用药用复合膜袋防止了药物吸潮。 0024 具体实施方式三 : 本实施。

21、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 : 所述透气性材料 1-1 为热合无纺布。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0025 具体实施方式四 :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不同的是 : 所述不透气性材料 1-3 为纸塑复合膜、 铝塑复合膜或塑料复合膜。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 同。 0026 具体实施方式五 : 本实施方式中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 骤进行的 : 0027 一、 将青风藤和防己按 1 3 1 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 然后向混合料内加入 体积浓度为 70的乙醇溶液, 乙醇溶液是混合料质量的 8 倍, 浸泡 30 分钟, 再加热回流提 取 3 。

22、次, 每次提取 1.5 小时, 然后合并提取液, 过滤, 减压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 0.5 1 倍, 冷藏滤过, 得浓缩液 A ; 0028 二、 向步骤一得到的浓缩液 A 中加水, 水用量是浓缩液 A 质量的 4 6 倍, 搅拌 30 分钟, 冷藏 48 小时, 过滤后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 0.5 1 倍, 冷藏滤过, 然后加入糊精, 糊精 与防己质量比为 15 8 36, 搅拌至糊精完全溶解, 调整 pH 值 4.0 7.0, 喷雾干燥后得 到药粉 1-2, 将药粉 1-2 封装在透气性材料 1-1 和不透气性材料 1-3 的空腔中, 得到药袋 1 ; 0029 三、 将药袋 1 与医用胶贴 。

23、2 包装在一起 ; 即制成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 0030 具体实施方式六 :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不同的是 : 步骤三之前将药袋 1 密封在药用复合膜袋 3 内。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0031 具体实施方式七 :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或六不同的是 : 步骤二所述透气 性材料 1-1 为热合无纺布。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或六相同。 0032 具体实施方式八 :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不同的是 : 步骤二所述不透气性 材料 1-3 为纸塑复合膜、 铝塑复合膜或塑料复合膜。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 同。 0033 具体实施方式九 : 本实施方式中治。

24、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 骤进行的 : 0034 一、 将青风藤和防己按 1 3 1 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 然后向混合料内加入 体积浓度为 70的乙醇溶液, 乙醇溶液是混合料质量的 8 倍, 浸泡 30 分钟, 再加热回流提 取 3 次, 每次提取 1.5 小时, 然后合并提取液, 过滤, 减压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 0.5 1 倍, 说 明 书 CN 102198172 B 6 4/11 页 7 冷藏滤过, 得浓缩液 A ; 0035 二、 向步骤一得到的浓缩液 A 加入糊精, 糊精与防己质量比为 15 : 8 36, 搅拌至 糊精完全溶解, 调整 pH 值 4.0 7.0,。

25、 喷雾干燥后得到药粉 1-2, 将药粉 1-2 封装在透气性 材料 1-1 和不透气性材料 1-3 的空腔中, 得到药袋 1 ; 0036 三、 将药袋 1 与医用胶贴 2 包装在一起 ; 即制成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 0037 具体实施方式十 :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九不同的是 : 步骤三之前将药袋 1 封装在药用复合膜袋 3 内。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0038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 :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不同的是 : 步骤二所述透气性 材料 1-1 为热合无纺布。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0039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 :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不同的。

26、是 : 步骤二所述不透气 性材料 1-3 为纸塑复合膜、 铝塑复合膜或塑料复合膜。其它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 相同。 0040 具体实施方式十三 : 本实施方式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包括药袋 1 和医用胶贴 2, 所述药袋 1 由透气性材料 1-1、 药粉 1-2 和不透气性材料 1-3 构成, 所述透气性材料 1-1 和不透气性材料 1-3 的周缘部分相粘接且中间彼此分离形成空腔, 空腔内装有药粉 1-2, 所 述药粉 1-2 是由青风藤和防己经提取纯化后再喷雾干燥得到的, 其中青风藤和防己质量比 为 3 1 ; 其中所述透气性材料 1-1 为热合无纺布, 所述不透气性材料 1-3 为纸。

27、塑复合膜。 0041 其制备方法如下 : 一、 将青风藤和防己按 3 1 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 然后向 混合料内加入体积浓度为 70的乙醇溶液, 乙醇溶液是混合料质量的 8 倍, 浸泡 30 分钟, 再加热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提取 1.5 小时, 然后合并提取液, 过滤, 减压浓缩至混合料的 0.5 倍, 冷藏滤过, 得浓缩液 A ; 0042 二、 向步骤一得到的浓缩液A中加水, 水用量是浓缩液A质量的4倍, 搅拌30分钟, 冷藏 48 小时, 过滤后浓缩至混合料质量的 0.5 倍, 冷藏滤过, 然后加入糊精, 糊精与防己质 量比为 15 14, 搅拌至糊精完全溶解, 用冰乙酸调整 。

28、pH 值 4.5, 喷雾干燥后得到药粉 1-2, 将药粉 1-2 封装在透气性材料 1-1 和不透气性材料 1-3 的空腔中, 得到药袋 1 ; 0043 三、 将药袋 1 与医用胶贴 2 包装在一起 ; 即制成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 0044 将医用胶贴 2( 粘接在一起的防粘纸 2-1 和胶贴 2-2 的组成 ) 的防粘纸撕开, 然后 将药袋 1 置于医用胶贴 2 的胶贴中心, 贴于患处, 热合无纺布贴于皮肤一侧。 0045 90g 青风藤和 30g 防己能制成 8 个外敷散剂。 0046 具体实施方式十四 : 本实施方式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包括药袋 1 和医用胶贴 2, 所述药袋 1。

29、 由透气性材料 1-1、 药粉 1-2 和不透气性材料 1-3 构成, 所述透气性材料 1-1 和不透气性材料 1-3 的周缘部分相粘接且中间彼此分离形成空腔, 空腔内装有药粉 1-2, 所 述药粉 1-2 是由青风藤和防己经提取纯化再喷雾干燥得到的, 其中青风藤和防己质量比为 3 1 ; 其中所述透气性材料 1-1 为热合无纺布, 所述不透气性材料 1-3 为纸塑复合膜。 0047 其制备方法如下 : 一、 将青风藤和防己按 3 1 的质量比混合得到混合料, 然后向 混合料内加入体积浓度为 70的乙醇溶液, 乙醇溶液是混合料质量的 8 倍, 浸泡 30 分钟, 再加热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30、提取 1.5 小时, 然后合并提取液, 过滤, 减压浓缩至混合料的 0.5 倍, 冷藏滤过, 得浓缩液 A ; 0048 二、 向步骤一得到的浓缩液 A 加入糊精, 糊精与防己质量比为 15 14, 搅拌至糊 说 明 书 CN 102198172 B 7 5/11 页 8 精完全溶解, 喷雾干燥后得到药粉 1-2, 将药粉 1-2 封装在透气性材料 1-1 和不透气性材料 1-3 的空腔中, 得到药袋 1 ; 0049 三、 将药袋 1 与医用胶贴 2 包装在一起 ; 即制成治疗风湿痹阻症外敷散剂。 0050 将医用胶贴 2( 粘接在一起的防粘纸 2-1 和胶贴 2-2 的组成 ) 的防粘纸撕。

31、开, 然后 将药袋 1 置于医用胶贴 2 的胶贴贴中心, 贴于患处, 热合无纺布贴于皮肤一侧。 0051 药效学试验 0052 1、 镇痛试验 0053 1.1、 发明所述的治疗风湿痹阻痛的外敷散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的影响。 0054 昆明种小鼠60只, 雌雄各半, 在随机条件下分为6组, 每组10只。 空白对照组给予 不含药的空白外敷散, 贴于足底 ; 正清风痛宁组(196.6g/g d-1)每日灌胃1次 ; 万通筋骨 贴组 (8mm2), 每日贴敷一次, 贴于足底 ; 青藤防己外敷散高、 中、 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 16mm2、 8mm2、 4mm2外敷散, 每日贴敷一次, 贴于足底 ; 各组。

32、连续给药七天, 末次给药后 30min 分别将 小鼠放到事先加热至 55的金属板上, 以舔后足作为 “疼痛” 反应的指标。用秒表记录小白 鼠投入热板至出现舔后足的反应时间 ( 潜伏期 ) 作为痛阈的指标。并计算疼痛抑制率。试 验结果见表 1。 0055 表 1 镇痛 ( 热板致小鼠足底疼痛 ) 试验结果 0056 0057 试验结果表明, 青藤防己外敷散高、 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 均具有明显镇痛作 用, 与阳对照药组比较差异显著 ; 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 差异不具显著意义, 镇痛作用比 高、 中剂量组弱。 0058 1.2、 发明所述的治疗风湿痹阻痛的外敷散对大鼠压痛的影响。 0059 W。

33、istar 大鼠 60 只, 雌雄各半, 在随机的条件下分为 6 组, 每组 10 只。分组及给药 均同 1.1。各组连续给药 7d, 第 7d 给药后用 Randall-Selitto 反应测定仪, 给鼠后足施加 连续递增的压力, 足回缩时显示器的压力值为痛阈指标, 用以评价药效。取给药前间隔 5 分 钟测定两次所得数值的均数为基础痛阈。结果见表 2。 0060 表 2 镇痛 ( 大鼠压痛 ) 试验结果 说 明 书 CN 102198172 B 8 6/11 页 9 0061 0062 试验结果表明, 青藤防己外敷散高、 中、 低剂量组, 均有明显镇痛作用。高、 中剂量 组与阳对照药组差异显。

34、著, 作用强于两个阳性对照药 ; 低剂量组镇痛作用不及口服阳对照 组。 0063 2、 抗炎试验 0064 2.1、 发明所述的治疗风湿痹阻痛的外敷散对棉球所致肉芽肿的影响。 0065 Wistar 大鼠 60 只, 雌雄各半, 在随机的条件下分为 6 组, 每组 10 只。空白组大鼠 用乙醚麻醉, 在背部切开小口, 用眼科镊将已称重的 20mg 的灭菌棉球从小切口植入皮下, 随即缝合皮肤。其它各试验组均同样造模, 在手术次日开始给药, 连续 7 天, 分组及给药均 同 1.1。于第 8 日处死大鼠, 打开原切口, 将棉球连同周围结缔组织一起取出, 剔除脂肪组 织, 放烘箱中 50烘干 12h。

35、, 称干重, 减去棉球原重量即得肉芽肿的重量, 计算抑制率。结果 见表 3。 0066 表 3 棉球所致肉芽肿的抗炎试验结果 0067 0068 0069 试验结果表明, 青藤防己外敷散高、 中、 低剂量组, 均具有明显抗炎作用。 说 明 书 CN 102198172 B 9 7/11 页 10 0070 2.2、 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试验 0071 Wistar 大鼠 60 只, 雌雄各半, 在随机的条件下分为 6 组, 每组 10 只。分组及给药 均同 1.1。模型对照组给相同质膜材, 各组连续给药 7 天, 并在末次给药后 30min 于左右后 足底皮下注射 1角叉菜胶 (0.1ml)/。

36、 只 ), 分别测定注射后 30min, 1h, 2h, 4h 和 6h 的足容 积, 以观察足肿胀程度, 分别计算肿胀度。结果见表 4。 0072 表 4 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抗炎影响 0073 0074 试验结果表明, 青藤防己外敷散高、 中、 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 具有明显抗炎作 用, 高、 中剂量组 2 小时以后与阳对照药组差异显著。说明青藤防己外敷散作用持久, 疗效 更优。 与外敷散剂阳对照组比较, 作用显著, 说明青藤防己外敷散起作用较万通筋骨贴疗效 更优。 0075 2.3、 发明所述的治疗风湿痹阻痛的外敷散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 0076 Wister 雄性大鼠 60 。

37、只, 在随机的条件下分成 6 组, 每组 10 只。分组及给药均同 1.1。模型组大鼠右后足趾内皮内注射 Freunds 完全佐剂 0.1ml 致炎, 注射一侧致炎后 18h 右脚肿胀度达峰值, 持续 3 天后逐渐减轻, 8 天后再度肿胀 ; 继发性反应出现于第 12 天, 表 现为对侧 ( 左后肢 ) 和前肢足肿胀, 耳和尾出现 “关节炎” 小结。给药组按前述方法于造模 后第17天给药连续10天, 同时以容积法测定左、 右后足的容积, 计算肿胀度, 记录其他部位 说 明 书 CN 102198172 B 10 8/11 页 11 病变情况。 第27天处死大鼠, 取血, 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 ;。

38、 取脾脏、 胰腺, 计算肝脏及胰腺指 数 ; 取足部关节病变部位进行病理学测定。 0077 2.3.1、 发明所述的治疗风湿痹阻痛的外敷散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所致的足趾肿 胀度的影响。 0078 以毛细管放大足趾容积法测定造模后 18、 20、 22、 24、 26 天的右后足趾容积, 计算 肿胀率。结果见表 5。 0079 表 5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肿胀度抗炎试验结果 0080 0081 0082 由以上数据表明,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各给药组均有明显的足趾肿胀抑制作用 ; 与 口服阳性对照药正清风痛宁组比较, 在给药初期, 青藤防己外敷散高、 中剂量组与其差异显 著, 疗效高, 认为是由于本。

39、品外用给药, 直接作用于患处, 消肿作用明显, 给药后期作用与口 服阳对照药组接近 ; 与外敷散剂阳性对照药万通筋骨贴组比较, 高、 中剂量组效果显著, 低 剂量与其比较, 初期显著, 后期接近。近一步证明了, 本品直达患处, 起效快的特点。 0083 2.3.2、 发明所述的治疗风湿痹阻痛的外敷散对佐剂性关节炎所致的脾脏指数、 胸 腺指数的影响。 0084 动物处死后, 取脾脏及胸腺, 按体重计算指数,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见表 6。 0085 表 6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脾脏、 胸腺指数的影响 说 明 书 CN 102198172 B 11 9/11 页 12 0086 0087 结果表明。

40、, 与模型组比较, 只有正清风痛宁组可明显减小脾脏和胸腺指数, 青藤防 己外敷散高、 中剂量组及万通筋骨贴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免疫系统有轻微的抑制作 用,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05)。 0088 2.3.3、 发明所述的治疗风湿痹阻痛的外敷散对佐剂性关节炎所致的血流变学的 影响。 0089 各组动物处死, 取血, 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 指标分别为血浆粘度、 全血粘度、 红细 胞压积、 还原粘度。试验结果表明, 本品能明显降低全血粘度和还原粘度。说明本品可改善 大鼠血液流变性而具有行气活血、 通利关节的作用。但对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影 响, 认为可能是通过提高红细胞行为能力和降低聚。

41、集程度来降低全血粘度和还原粘度。测 定结果见表 7。 0090 表 7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浆粘度、 全血粘度、 红细胞压积及还原粘度的影响 0091 说 明 书 CN 102198172 B 12 10/11 页 13 0092 通过小鼠的热板、 大鼠的压足试验表明, 发明所述的治疗风湿痹阻痛的青藤防己 外敷散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 棉球肉芽肿、 角叉菜胶足肿胀、 佐剂性关节炎试验表明, 发明 说 明 书 CN 102198172 B 13 11/11 页 14 所述的治疗风湿痹阻痛的外敷散对于一般性炎症及免疫性炎症均有治疗作用。 说 明 书 CN 102198172 B 14 1/2 页 1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98172 B 15 2/2 页 16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98172 B 1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