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加工设备.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6661359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753208.0

申请日:

20150924

公开号:

CN205040579U

公开日:

2016022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F3/06

主分类号:

A23F3/06

申请人:

惠州市杰普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健,黄治家,成学平

地址: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仲恺高新科技产业园惠风东二路16号B202-1

优先权:

CN201520753208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翠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白茶加工设备,包括摊放装置;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包括网箱,所述网箱包括箱体、若干储物格、若干第一过滤格、若干第二过滤格、集尘格、入风口及箱门,若干所述储物格、若干所述第一过滤格、若干所述第二过滤格以及所述集尘格开设于所述箱体内;冷冻装置;真空装置;发酵装置;揉茶装置。上述白茶加工设备,通过对新鲜采摘的茶叶进行在室温下摊放并在温度冷冻后再进行加工成为成品茶叶,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茶叶外观的扁、平、直要求,并且,生产出来的茶叶色、香、味均衡,提高了茶叶的利用率,节省茶叶资源。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白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设置的摊放装置、除尘装置、冷冻装置、真空装置、发酵装置及揉茶装置;摊放装置,用于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均匀置于预设的摊放工具上;所述除尘装置包括网箱及除尘风扇,所述网箱包括箱体、若干储物格、若干第一过滤格、若干第二过滤格、集尘格、入风口及箱门,若干所述储物格、若干所述第一过滤格、若干所述第二过滤格以及所述集尘格开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过滤格中容置第一过滤网,且所述第一过滤网为滤纸层过滤网;冷冻装置,其包括冷冻室,用于将摊放后的茶叶冷冻;真空装置,用于将冷冻后的茶叶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有限加热;发酵装置,用于将真空加热后的茶叶在预设的发酵工具上进行发酵;揉茶装置,用于采用脉冲激光进行照射,将发酵后的茶叶加工成为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摊放工具为木制料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摊放工具为编织网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茶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揉茶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蒸干设备、揉捻设备、激光设备、炒干设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白茶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茶叶的加工方式多种多样。茶叶的鲜叶经采用不同的机械设备和不 同的加工工艺制成的干茶种类也不相同。例如,例如,白茶为经采摘后,经过 微发酵茶,且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

并且,用不同的机械又可制成不同外形的茶,如用扁茶炒制机可做成龙井 茶(扁形茶);用眉茶炒制机可做成眉茶(眉形茶)等。涉及的工艺及设备基本 为鲜叶平输、立输、过渡平输等茶叶运输机,茶叶杀青机、冷却装置、揉捻机、 茶叶烘干机、烘干机出料振动槽、炒干机、圆筛机、风力选别机、滚动匀堆机。 所以在机械设备选型配备方面,主要应考虑采用何种适合当地特点的制茶工艺 进行选择,做什么茶选什么茶机。

申请号为201410726035.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叶制备工艺,该制 备方法为:步骤一:挑选鲜叶:色泽:选择深绿色;叶型大小:中小叶为宜; 步骤二:初制:(A)、杀青;(B)、揉捻;(C)、干燥。该制备工艺简单,操作简 便,提高茶叶的质量,节省时间,效率高。

申请号为201410669911.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叶加工方法,该加 工工艺包括下述步骤:选叶、萎凋、初揉捻、发酵、二次揉捻、杀青、二次杀 青、三次杀青、抛光、烘干、包装成品。该加工工艺出的茶叶克服了传统方式 加工出的茶叶发酵不均匀、发酵过度、光泽度不够等问题。具有清澈明亮、无 苦涩味等有益效果。

然而,上述两公开实用新型专利的工艺及设备制成的产品的扁、平、直等 指标达不到高品级茶叶外观的要求,并且,制成的产品的色、香、味差异大, 价值高低悬殊,原料浪费多。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 一种白茶加工设备。

一种白茶加工设备,包括顺序设置的摊放装置、除尘装置、冷冻装置、真 空装置、发酵装置及揉茶装置;摊放装置,用于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均匀置于预 设的摊放工具上;所述除尘装置包括网箱及除尘风扇,所述网箱包括箱体、若 干储物格、若干第一过滤格、若干第二过滤格、集尘格、入风口及箱门,若干 所述储物格、若干所述第一过滤格、若干所述第二过滤格以及所述集尘格开设 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过滤格中容置第一过滤网,且所述第一过滤网为滤纸 层过滤网;冷冻装置,其包括冷冻室,用于将摊放后的茶叶冷冻;真空装置, 用于将冷冻后的茶叶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有限加热;发酵装置,用于将真空加热 后的茶叶在预设的发酵工具上进行发酵;揉茶装置,用于采用脉冲激光进行照 射,将发酵后的茶叶加工成为成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摊放工具为木制料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摊放工具为编织网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揉茶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蒸干设备、揉捻设备、 激光设备、炒干设备。

上述白茶加工设备,通过对新鲜采摘的茶叶进行在室温下摊放并在温度冷 冻后再进行加工成为成品茶叶,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茶叶外观的扁、 平、直要求,并且,生产出来的茶叶色、香、味均衡,各种有效成分的保留率 高,提高了茶叶的利用率,节省茶叶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白茶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摊放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4为除尘步骤中所使用的网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冷冻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6为揉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 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 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 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 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例如,白茶加工设备,包括顺序设置的摊放装置、除尘装置、冷冻装置、 真空装置、发酵装置及揉茶装置;摊放装置,用于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均匀置于 预设的摊放工具上;所述除尘装置包括网箱及除尘风扇,所述网箱包括箱体、 若干储物格、若干第一过滤格、若干第二过滤格、集尘格、入风口及箱门,若 干所述储物格、若干所述第一过滤格、若干所述第二过滤格以及所述集尘格开 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过滤格中容置第一过滤网,且所述第一过滤网为滤 纸层过滤网;冷冻装置,其包括冷冻室,用于将摊放后的茶叶冷冻;真空装置, 用于将冷冻后的茶叶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有限加热;发酵装置,用于将真空加热 后的茶叶在预设的发酵工具上进行发酵;揉茶装置,用于采用脉冲激光进行照 射,将发酵后的茶叶加工成为成品。

请参阅图1,采用所述白茶加工设备的白茶加工方法包括:摊放步骤S01、 冷冻步骤S02、真空步骤S03、发酵步骤S04、揉茶步骤S05。新鲜采摘的茶叶 经过上述五个步骤后被制成成品,并进行后续的包装加工处理。例如,所述新 鲜采摘的茶叶为新鲜采摘的白茶备选茶叶,用于制备白茶。

为了除去茶叶上残留的灰尘,例如,在所述摊放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除尘步骤:将新鲜采摘的茶叶装入预先成的网箱中,利用除尘风扇对茶叶进行 10~30分钟的吹风。例如,所述除尘步骤在一个相对湿度为130%~150%的室内 进行。例如,将新鲜采摘的茶叶用编织网袋装袋,利用除尘风扇对该装有茶叶 的编织网袋进行10~30分钟的吹风。优选的,除尘风扇对该装有茶叶的编织网 袋进行20分钟的吹风,以避免茶叶水分过度流失。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除去残 留在茶叶上的灰尘,以达到从茶叶加工之前保证茶叶原料的高质量,从而在加 工之后得到较高质量的成品。

摊放步骤前,抽样测得茶叶中主要化学成份的各组分的平均含量如下表1:

其中,

蛋白质(15%-23%)包括:谷蛋白、球蛋白、精蛋白。

氨基酸(1%-5%)包括:茶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

生物碱(3%-5%)包括:咖啡碱、茶碱、可可碱。

茶多酚(20%-25%)包括:儿茶素。

糖类(20%-25%)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茶皂素、脂多糖、葡 萄糖、麦芽糖。

有机酸(3%)包括:苹果酸、柠檬酸、草酸、脂肪酸、没食子酸。

脂类(8%左右)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硫脂和糖脂。

酶(3%左右)包括:水解酶、磷酸化酶、裂解酶、氧化还原酶、同功酶。

色素(1%左右)包括: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黄铜类物质、花青素、 茶多酚的氧化产物。

芳香物质(0.005%-0.03%)包括:以含醇类及部分醛类、酸类化合物。

维生素(0.6%-1.0%)包括:维生素C、A、E、D、B1、B2、B3、B5、 B11、K、P和肌醇。

例如,摊放步骤S01具体为: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均匀置于预设的摊放工具 上,控制该室内温度于9℃~12℃之间,控制摊放时间于2~6小时之间。例如, 所述摊放工具为木制料斗。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摊放工具也可以为其它的具 有使得空气由摊放工具一侧面流通至另一侧面的编织物。

为了达到较佳的茶叶摊放效果,例如,采用若干摊放工具。例如,将各个 摊放工具均匀排列。例如,将各个摊放工具成矩阵排列。优选的,每一个摊放 工具的表面积为25平方米。布置好摊放工具后,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均匀置于各 个摊放工具上。例如,铺设于摊放工具的茶叶的平均厚度为4~5厘米。例如, 将置于各个摊放工具上的茶叶抖散,使得茶叶呈现出较蓬松的状态,以便于空 气在茶叶中流通,一方面使得茶叶与空气充分接触便于茶叶的初步氧化,提高 的茶叶的柔软度,另一方面使得空气带走茶叶之间的水分,从而进行简单的脱 水。这样,提高了茶叶的摊放效果,提高整个茶叶加工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茶叶的摊放效果,例如,控制该摊放温度于9℃~12℃之间, 即摊放的室内温度于9℃~12℃之间。也就是说,控制室内温度以防止茶叶水分 过度流失。例如,所述控制该室内温度于9℃~12℃之间具体为:控制该室内温 度于10℃~11℃之间。优选为,控制该室内温度于10℃。例如,在控制该室内 温度的同时控制室内空气的流通量,从而带走茶叶上的水分。这样,在温度为9℃ ~12℃之间的室内下,茶叶可以充分地与空气接触氧化,使得茶叶变得柔软以便 于后续的加工处理。并且,通过控制室内空气的流通,可以及时带走茶叶上的 水分,由于室温底,其水分不易过度流失,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茶叶的摊放效 果。

例如,控制摊放时间于2~6小时之间。例如,所述控制摊放时间于2~6小 时之间具体为:控制摊放时间于3~6小时之间。也可以理解为,当茶叶在室内 摊放时间过久,其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的时间就相应增加,并且,由于室内通 风透气,茶叶中的水分过度流失,导致茶叶过度失水氧化柔软,不利以后续的 加工处理。优选的,每一个摊放工具(25平方米大小)上摊放的茶叶控制在约 3个小时的时间内。当摊放工具面积较小茶叶又较多时,适当增加摊放的时间。 当摊放工具面积较大茶叶又较少时,适当减少摊放的时间。并且,在摊放的过 程中,不应过多的翻动茶叶,防止捣碎茶叶。这样,提高了摊放后的茶叶的质 量。

摊放步骤结束后,再次抽样测得茶叶中主要化学成份的各组分的平均含量 如下表2:

这样,从该表2可知,摊放步骤后茶叶中的水分适当蒸发,酶发生了氧化 反应,含量减小在预计范围内。

例如,冷冻步骤S02具体为:将摊放后的茶叶于-25℃~-21℃温度的条件下 冷冻3~5个小时。优选的,将摊放后的茶叶于-23℃~-22℃的条件下冷冻4小时, 这样可以绝大部分的保持住了茶叶中的有机物含量,例如,保持了茶叶中的酶 含量。例如,新鲜采摘的茶叶在采摘完成后3小时内进行摊放并于12小时内进 行处理。

为达到较佳的摊放与冷冻效果,例如,重复摊放步骤和冷冻步骤3至4次, 即在茶叶在摊放结束后进行冷冻,在冷冻结束后摊放,这样,重复3至4次, 使得茶叶的含水率在45%-60%之间,这样,钝化了茶叶中各种氧化酶的活性, 防止了有效成分的氧化,保持了茶叶原有的色泽、滋味、香气,尤其是新鲜度。

为避免冷冻后低温的茶叶表面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水分液化导致茶叶表面 沾有水分,例如,冷冻步骤前还包括:真空包装步骤:将摊放后的茶叶放置在 预设的真空装置后,再将真空装置内的空气抽出。例如,真空装置为真空袋。 优选的,将摊放后的茶叶放入成方形状的真空袋中,茶叶填充进该真空袋后, 再将真空袋内的空气抽出,使得整个真空袋的形状成扁平状,以避免在将真袋 内的空气抽出的过程中损伤茶叶。例如,真空装置为真空玻璃容器。可以理解, 将茶叶真空包装后再进行冷冻处理,可以避免在将冷冻后的茶叶取出时,在与 空气中的水分接触水分液化导致茶叶表面沾有水分,影响后续的加工处理。

例如,冷冻步骤中的冷冻方式为:利用冷库或低温冰箱对所需干燥的茶叶 进行冻结,冻结至-25℃~-21℃,并维持2h(小时)以上。又如,直接利用真空 冷冻干燥机对所需干燥的茶叶进行冻结。这样,保证了冷冻后茶叶的成茶品质。

冷冻步骤结束后,再次抽样测得茶叶中主要化学成份的各组分的平均含量 如下表3:

这样,从该表3可知,将摊放后的茶叶于-22℃~-23℃的条件下冷冻4小时, 绝大部分的保持住了茶叶中的有机物含量,例如,保持了茶叶中的酶含量。

例如,真空步骤S03:将冷冻后的茶叶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有限加热,具体为: 将冷冻后的茶叶送入茶叶真空冷冻干燥机的真空冷冻干燥室内,然后,在高真 空状态下进行有限加热,使冷冻后的茶叶中所含水分直接由固态冰升华为气态 的水蒸气被蒸发,达到除去水分而干燥的目的。由于茶叶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 中,茶条内外温度始终控制在较低状态下,香气物质和营养成分获得最大限度 保留,能使干燥后的成茶保持原汁原味,色泽绿翠鲜艳,色、香、味、形良好, 并且干燥均匀、充分。干茶的含水率甚至可达3%以下,显著提高了茶叶加工品 质和延长了产品保质期。同时,因茶叶中的水分在蒸发干燥前已被冻结,升华 蒸发后在茶叶内部留下很多肉眼几乎难于看到的海绵状微孔,成茶冲泡时,水 分将很容易浸人茶叶微孔,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真空步骤结束后,再次抽样测得茶叶中主要化学成份的各组分的平均含量 如下表4:

这样,从该表4可知,水分减为真空步骤前的一半,可知,冷冻后的茶叶 送入茶叶真空冷冻干燥机的真空冷冻干燥室内,在高真空状态下进行有限加热, 使茶叶中所含水分直接由固态冰升华为气态的水蒸气被蒸发,达到除去水分而 干燥的目的。并且,由于茶叶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茶叶内外温度始终控制 在较低状态下,香气物质和营养成分获得最大限度保留,能使干燥后的成茶保 持原汁原味,色泽绿翠鲜艳,色、香、味、形良好。并且干燥均匀、充分。

例如,发酵步骤S04具体为:将真空加热后的茶叶在预设的发酵工具上进 行发酵。例如,通过摇青机或手工搅拌的摩擦运动,擦破叶缘细胞,从而促进 酶促氧化作用,使茶叶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例如,在摇青机或手工搅拌 的摩擦运动过程中,通过摇、凉(即动、静)反复进行4-5次,历时1~2小时,使 叶子由硬变软,从而完成一个发酵过程。

例如,将真空加热后的茶叶在预设的发酵工具上进行两次发酵,其中,第 一次将茶叶进行表面的轻微摩擦10分钟并在摩擦10分钟后在继续摩擦的条件 下利用发酵工具摇晃茶叶,例如,进行180度的往复摇晃20分钟;第二次将摇 晃后的茶叶静置20分钟,并在静置过程中,控制茶叶的温度为20摄氏度,在 静置20分钟后,利用发酵工具对茶叶进行历时30分钟的往复循环的两圈的360 度逆时针旋转以及三圈的360度顺时针的旋转,即每一循环包括两圈的360度 逆时针旋转以及三圈的360度顺时针旋转,在30分钟内不断执行该循环,从而 完成较为轻微的发酵。例如,每一循环耗时为2~3分钟,又如,每一圈耗时1 分钟,每一循环耗时为5分钟。

例如,揉茶步骤S05具体为:将冷冻后的茶叶加工成为成品。例如,所述 加工成为成品包括:加工工艺和包装工艺。例如,加工工艺具体为:将冷冻后 的茶叶于90℃~120℃温度蒸干10分钟,在蒸干过程中前5分钟内连续翻动两次, 后5分钟内翻动一次,直至蒸干后的茶叶的重量为蒸干前的茶叶的重量的 70%~0.80%即可将蒸干后的茶叶抖散摊开放置;将蒸干后的茶叶进行3个小时 的揉捻,并且,在揉捻过程中采用脉冲激光对该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照射,并在 脉冲激光的照射下进行如下方式的揉捻:第一次揉捻为30分钟的无压力揉捻, 第二次揉捻为30分钟的无压力揉捻,第三次揉捻为30分钟的半压力揉捻,第 四次揉捻为20分钟的略重压力揉捻,第五次揉捻为20分钟的重压力揉捻;将 揉捻后的茶叶烘干30~50分钟,再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炒干10~30分钟。

为提高溶于茶水中的单宁酸的含量,例如,在将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的揉捻 的过程中,采用波长为100λ、脉冲周期为0.02s、光强为230cd、照射时间3小 时的脉冲激光对该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照射。为节省照射时间,可增大脉冲激光 的能量,例如,在将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的揉捻的过程中,采用波长为300λ、脉 冲周期为0.03s、光强为430cd、照射时间1小时的脉冲激光对该蒸干后的茶叶 进行照射。如此,有效地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提高溶于茶水中的单宁酸的含 量,提高了黄茶茶叶成品的产品质量。

为进一步提高质量,例如,在将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的揉捻的过程中,首先, 采用波长为100λ、脉冲周期为0.02s、光强为230cd的脉冲激光对该蒸干后的茶 叶进行照射2小时后,然后,关闭脉冲激光,并将茶叶送至无光环境放置30分 钟,最后,将茶叶用波长为300λ、脉冲周期为0.03s、光强为430cd的脉冲激光 对茶叶进行1小时的照射。如此,在2小时的脉冲激光照射后转为无光环境并 保存30分钟,并最后再用较强能量的脉冲激光照射1小时,在30分钟的无光 环境下,为茶叶内有机酸,例如单宁酸提供缓冲环境,避免因照射发生其它不 可预料的化学反应,使得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进一步地提高茶叶的质量。

为对比脉冲激光照射对茶叶质量的影响,在一个实施例的揉茶步骤中 70%~0.80%采用脉冲激光照射,并按正常的步骤完成茶叶成品的生产。然后, 对该成品进行了正常茶叶的冲泡,并对冲泡后的茶水进行了有机酸的检测,得 到如下表5所示的成分:

琥珀酸 莽草酸 柠檬酸 单宁酸 12.90% 34.90% 23.30% 20.70%

在又一个实施例的揉茶步骤中采用脉冲激光照射,并按正常的步骤完成茶 叶成品的生产。然后,对该成品进行了正常茶叶的冲泡,并对冲泡后的茶水进 行了有机酸的检测,得到如下表5所示的成分:

琥珀酸 莽草酸 柠檬酸 单宁酸 22.90% 45.90% 33.30% 50.70%

对比表5和表6可知,采用脉冲激光揉制后的茶叶,其溶于茶水中的单宁 酸含量明显提高,并且其他可溶性物质也分别提高了,可以理解,随着有机酸, 特别是单宁酸的含量的增加,可以使茶叶的品尝口感比传统方法揉制的茶叶味 道更加浓郁。

例如,正常的揉捻压力值为A,则第一次以零压力揉捻30分钟,第二次也 是以零压力揉捻30分钟,第三次为1/2A压力揉捻30分钟,第四次以2/3A的 压力揉捻20分钟,第五次以4/5A的压力揉捻20分钟;然后,将揉捻后的茶叶 烘干40分钟,再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炒干20分钟。这样,保证了茶叶的扁、 平、直等指标达,使得制成的产品的色、香、味均衡,各种有效成分的保留率 高,提高了茶叶的利用率,节省茶叶资源。

例如,包装工艺具体为:将加工后的茶叶成品进行真空包装,以便于保存 成品的茶叶。例如,真空包装的方式可以为铝箔包装、玻璃器皿、塑料及其复 合材料包装等方式。优选的,采用玻璃器皿进行真空包装,以尽可能地保持成 品的茶叶外观的扁、平、直的要求,减小成品茶叶的碎品率。这样,真空步骤 结束后,得到的茶叶的外形光亮、扁平、直、均匀并且色泽油润明亮,质量较 高。

真空步骤结束后,将刚加工后的茶叶用100摄氏度的开水经降温成80摄氏 度后,用80摄氏度的次高温水进行常规的冲泡,并对冲泡后的茶水进行测量, 并将测量得出的水浸出物、维生素C及氨基酸等含量百分比与新鲜采摘的茶叶 进行对比,得到如表7:

水浸出物 维生素C 氨基酸 98.90% 97.90% 95.30%

将刚加工后的茶叶真空包装后,放置在冷库贮藏7个月后,再次用100摄 氏度的开水经降温成80摄氏度后,用80摄氏度的次高温水进行常规的冲泡, 并对冲泡后的茶水进行测量,得到如表8:

水浸出物 维生素C 氨基酸 96.80% 93.90% 91.30%

结合表7和表8可知,经过上述步骤加工的茶叶,以及将加工后的茶叶进 行冷库贮藏,保存了茶叶原有的色泽、滋味、香气,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的茶 叶加工以及保鲜方法。

请参阅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白茶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例如, 所述白茶加工设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加工方法实现。例如,白茶加工设备 10包括:摊放装置100、冷冻装置200、真空装置300、发酵装置400、揉茶装 置500。新鲜采摘的茶叶经过摊放装置100的摊放,再放入冷冻装置200进行冷 冻,在真空装置300的真空条件下进行有限加热、然后,在发酵装置400的发 酵下,最后在揉茶装置500的加工下制成成品,并进行后续的包装加工处理。

请参阅图3,其为摊放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例如,摊放装置100包括: 摊放工具110和温度控制器120。例如,摊放装置用于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均匀置 于预设的摊放工具110上,控制摊放温度于9℃~12℃之间,控制摊放时间于2~6 小时之间。例如,温度控制器120控制摊放温度于9℃~12℃之间。例如,温度 控制器120控制摊放时间于2~6小时之间。

为了除去茶叶上残留的灰尘,例如,白茶加工设备还包括除尘装置。所述 除尘装置用于除去茶叶上残留的灰尘。例如,所述除尘装置用于将新鲜采摘的 茶叶装入预先制成的网箱中,利用除尘风扇对茶叶进行10~30分钟的吹风。例 如,除尘装置包括网箱010和除尘风扇。例如,网箱用于收集茶叶,即将新鲜 采摘的茶叶装入网箱中。例如,除尘风扇用于对网箱进行送风,利用风与茶叶 表面的摩擦将茶叶上残留的灰尘带离茶叶表面。例如,所述网箱所处室内的相 对湿度为130%~150%。优选的,除尘风扇用于对网箱进行送风的时间控制在20 分钟内,以避免茶叶水分过度流失。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除去残留在茶叶上的 灰尘,以达到从茶叶加工之前保证茶叶原料的高质量,从而在加工之后得到较 高质量的成品。

请参阅图4,其为所述除尘步骤中所使用的网箱的结构示意图,例如,网箱 010包括箱体011、若干储物格012、若干第一过滤格013、若干第二过滤格014、 集尘格015、入风口016及箱门(图未示)。若干储物格、若干第一过滤格、若 干第二过滤格以及集尘格开设于箱体内。

例如,所述摊放工具为塑料垫子。又如,所述摊放工具为竹席。又如,所 述摊放工具为编织网袋。又如,所述摊放工具为木制料斗。

例如,入风口与除尘风扇的输风口连通,便于除尘风扇对网箱进行送风。

例如,储物格用于放置茶叶。优选的,茶叶经用编织网袋装袋后放置于储 物格内。优选的,编织网袋的茶叶的体积占编织网袋的容积的60%,使得茶叶 在编织网袋中成松散状态,便于空气在茶叶间的流通。

例如,第一过滤格用于放置第一过滤网。例如,第一过滤网为棉花制成的 过滤网,以吸收来自储物格的空气中的灰尘。也就是说,第一过滤网进行第一 次除尘过滤。

例如,所述第一过滤格中容置第一过滤网,且所述第一过滤网为滤纸层过 滤网。例如,第二过滤格用于放置第二过滤网。例如,第一过滤网为pp滤料、 玻纤滤料和可清洗PET的高效滤纸经打折注胶成型构成。第一过滤网主要用于 吸收烟尘、花尘、粉尘等0.1-0.3um的颗粒,也就是说,第二过滤网进行第二次 除尘过滤,从而第二次使箱内的空气得到全面的净化。

例如,集尘格用于放置吸尘物质,如棉花,并且,集尘格底部开设有出风 口,以使箱内空气流通并维持箱内大气压强平衡。

例如,箱门用于遮盖各个储物格、各个第一过滤格、各个第二过滤格和集 尘格,以保证箱内空气由入风口流经各个储物格、各个第一过滤格、各个第二 过滤格和集尘格后由出风口流出,从而使得箱内的空气充分与茶叶接触,以将 茶叶上的残留的灰尘除出。

请参阅图5,其为冷冻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例如,冷冻装置200包括: 冷冻室210和温控设备220。摊放后的茶叶放置于冷冻室210,温控设备220控 制冷冻室210的温度介于-25℃~-21℃之间,即冷冻装置用于将摊放后的茶叶于 -25℃~-21℃温度的条件上冷冻3~5个小时。优选的,温控设备220控制冷冻室 210将摊放后的茶叶于-22℃~-23℃的条件下冷冻4小时,这样可以绝大部分的 保持住了茶叶中的有机物含量,例如,保持了茶叶中的酶含量。例如,新鲜采 摘的茶叶在采摘完成后3小时内进行摊放并于12小时内进行处理。

请参阅图6,其为揉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揉茶装置500包括相连接的: 蒸干设备310、揉捻设备320、激光设备330、炒干设备340。冷冻后的茶叶经 过蒸干设备310、揉捻设备320、激光设备330、炒干设备340等设备的加工后 成为成品,即所述揉茶装置用于将冷冻后的茶叶加工成为成品。

例如,蒸干设备包括蒸干件和翻动件。例如,所述蒸干件用于将冷冻后的 茶叶于90℃~120℃温度蒸干10分钟。例如,翻动件用于在蒸干过程中对茶叶在 前5分钟内翻动两次,在后5分钟内翻动一次,直至蒸干后的茶叶的重量为蒸 干前的茶叶的重量的0.7~0.8倍即可取出并将茶叶抖散摊开放置。这样,通过蒸 干设备可以使得茶叶中的活性酶失活。需要说明的是,冷冻设备中的保持茶叶 中的酶含量是为了保持茶叶的新鲜,防止茶叶在还未进入蒸干设备进行蒸干(也 称蒸青)操作就变质。茶叶中的活性酶在蒸干设备中失活时,可以保持茶叶的 新鲜度,从而提高了成品茶叶的品质。

例如,揉捻设备包括揉捻件和控制该揉捻件的揉捻时间和揉捻压力的揉捻 控制器。例如,揉捻件在揉捻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对蒸干后的茶叶进行多次揉 捻。例如,将蒸干后的茶叶进行3个小时的揉捻。例如,将蒸干后的茶叶进行3 个小时的揉捻,并且,在揉捻过程中采用脉冲激光对该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照射, 并在脉冲激光的照射下进行如下方式的揉捻:例如,第一次揉捻为30分钟的无 压力揉捻。例如,第二次揉捻为30分钟的无压力揉捻。例如,第三次揉捻为30 分钟的半压力揉捻。例如,第四次揉捻为20分钟的略重压力揉捻。例如,第五 次揉捻为20分钟的重压力揉捻。这样,使得揉捻后的茶叶的成紧结弯曲的外形, 从而提升改善了茶叶的品质。

例如,炒干设备包括烘干件和炒干件。例如,所述烘干件用于将揉捻后的 茶叶烘干30~50分钟,例如,炒干件用于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炒干10~30分钟。

这样,上述白茶加工方法,通过对新鲜采摘的茶叶进行在9℃~12℃的室温 下摊放并在-25℃~-21℃温度冷冻后再进行加工成为成品茶叶,从而使得生产出 来的产品满足茶叶外观的扁、平、直要求,并且,生产出来的茶叶色、香、味 均衡,提高了茶叶的利用率,节省茶叶资源。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摊放工具为木制料斗。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摊放 装置还用于控制该室内温度于10℃~11℃之间。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摊放装置 还用于控制摊放时间于5~7小时之间。

例如,选择新鲜、匀净、无其它植物和杂物的茶叶并采摘,采摘后置于室 内摊放至含水率为80%,控制该室内温度于9℃~12℃之间,控制摊放时间于5~7 小时之间。将摊放后的茶叶于-25℃~-21℃温度的条件下冷冻3~5个小时。将经 冷冻后的茶叶送入蒸汽杀青机上,蒸汽杀青机工艺参数:蒸汽温度98℃,杀青 时间70秒;然后先用90℃热风干燥机,将茶叶干燥15分钟,使其含水率降到 65%,之后采用揉捻机不加压揉捻3分钟,使茶叶卷紧成条形,采用90℃热风 干燥机将茶叶干燥60分钟,使其含水率降低至45%;采用连续式微波杀青干燥 机烘干,微波功率为4kw,微波传送速度为150转/分,使其含水率降低至13%, 然后摊放至室温后,再用65℃热风烘焙至含水率为6%。

例如,茶叶按要求采摘,采摘后置于室内摊放至含水率为80%,控制该室 内温度于10℃~11℃之间;将摊放后的茶叶于-22℃~-23℃的条件下冷冻4小时; 将经冷冻后的茶叶送入蒸汽杀青机上,蒸汽杀青机工艺参数:蒸汽温度100℃, 杀青时间80秒;然后先用90℃热风干燥机将茶叶干燥20分钟,使其含水率降 到50%;之后采用揉捻机不加压揉捻5分钟,使茶叶卷紧成条形;之后采用90℃ 热风干燥机将茶叶干燥40分钟,使其含水率降低至48%;之后采用微波干燥微 波功率为4kw,微波传送速度为250转/分,使其含水率降低至15%,然后摊放 至室温后,再用70℃热风烘焙至含水率为5%。

例如,茶叶按要求采摘,采摘后置于室内摊放至含水率为75%,控制该室 内温度于15℃,控制摊放时间于2~6小时之间;将摊放后的茶叶于-22℃~-23℃ 的条件下冷冻4小时;将经冷冻后的茶叶送入蒸汽杀青机上,蒸汽杀青机工艺 参数:蒸汽温度98℃,杀青时间75秒;然后先用100℃热风干燥机将茶叶干燥 18分钟,使其含水率降到55%;之后采用揉捻机不加压揉捻4分钟,使茶叶卷 紧成条形;之后采用90℃热风干燥机将茶叶干燥50分钟,使其含水率降低至 46%,之后采用微波干燥微波功率为4kw,微波传送速度为250转/分,使其含 水率降低至14%,然后摊放至室温后,再用热风烘焙至含水率为5%。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 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 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 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 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 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白茶加工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白茶加工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白茶加工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茶加工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茶加工设备.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753208.0 (22)申请日 2015.09.24 A23F 3/06(2006.01) (73)专利权人 惠州市杰普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仲 恺高新科技产业园惠风东二路 16 号 B202-1 (72)发明人 刘健 黄治家 成学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张翠茹 (54) 实用新型名称 白茶加工设备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白茶加工设备, 包括摊 放装置 ; 除尘装置 ; 所述除尘装置包括网箱, 所述 网箱包括箱体、 。

2、若干储物格、 若干第一过滤格、 若 干第二过滤格、 集尘格、 入风口及箱门, 若干所述 储物格、 若干所述第一过滤格、 若干所述第二过 滤格以及所述集尘格开设于所述箱体内 ; 冷冻装 置 ; 真空装置 ; 发酵装置 ; 揉茶装置。上述白茶加 工设备, 通过对新鲜采摘的茶叶进行在室温下摊 放并在温度冷冻后再进行加工成为成品茶叶, 从 而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茶叶外观的扁、 平、 直 要求, 并且, 生产出来的茶叶色、 香、 味均衡, 提高 了茶叶的利用率, 节省茶叶资源。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

3、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2页 CN 205040579 U 2016.02.24 CN 205040579 U 1/1 页 2 1.一种白茶加工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顺序设置的摊放装置、 除尘装置、 冷冻装置、 真 空装置、 发酵装置及揉茶装置 ; 摊放装置, 用于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均匀置于预设的摊放工具上 ; 所述除尘装置包括网箱及除尘风扇, 所述网箱包括箱体、 若干储物格、 若干第一过滤 格、 若干第二过滤格、 集尘格、 入风口及箱门, 若干所述储物格、 若干所述第一过滤格、 若干 所述第二过滤格以及所述集尘格开设于所述箱体内, 所述第一过滤格中容置第一过滤网, 且所述第一。

4、过滤网为滤纸层过滤网 ; 冷冻装置, 其包括冷冻室, 用于将摊放后的茶叶冷冻 ; 真空装置, 用于将冷冻后的茶叶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有限加热 ; 发酵装置, 用于将真空加热后的茶叶在预设的发酵工具上进行发酵 ; 揉茶装置, 用于采用脉冲激光进行照射, 将发酵后的茶叶加工成为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白茶加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摊放工具为木制料斗。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白茶加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摊放工具为编织网袋。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白茶加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揉茶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 : 蒸干设备、 揉捻设备、 激光设备、 炒干设备。 权 利 要 求 。

5、书 CN 205040579 U 2 1/10 页 3 白茶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生产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白茶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茶叶的加工方式多种多样。茶叶的鲜叶经采用不同的机械设备和不同的加 工工艺制成的干茶种类也不相同。 例如, 例如, 白茶为经采摘后, 经过微发酵茶, 且经过晒或 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 0003 并且, 用不同的机械又可制成不同外形的茶, 如用扁茶炒制机可做成龙井茶 ( 扁 形茶) ; 用眉茶炒制机可做成眉茶(眉形茶)等。 涉及的工艺及设备基本为鲜叶平输、 立输、 过渡平输等茶叶运输机, 茶叶杀青机、 冷却装置、 揉捻机、。

6、 茶叶烘干机、 烘干机出料振动槽、 炒干机、 圆筛机、 风力选别机、 滚动匀堆机。 所以在机械设备选型配备方面, 主要应考虑采用 何种适合当地特点的制茶工艺进行选择, 做什么茶选什么茶机。 0004 申请号为 201410726035.3 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叶制备工艺, 该制备方 法为 : 步骤一 : 挑选鲜叶 : 色泽 : 选择深绿色 ; 叶型大小 : 中小叶为宜 ; 步骤二 : 初制 : (A)、 杀 青 ; (B)、 揉捻 ; (C)、 干燥。该制备工艺简单, 操作简便, 提高茶叶的质量, 节省时间, 效率高。 0005 申请号为 201410669911.3 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

7、了一种茶叶加工方法, 该加工工 艺包括下述步骤 : 选叶、 萎凋、 初揉捻、 发酵、 二次揉捻、 杀青、 二次杀青、 三次杀青、 抛光、 烘 干、 包装成品。该加工工艺出的茶叶克服了传统方式加工出的茶叶发酵不均匀、 发酵过度、 光泽度不够等问题。具有清澈明亮、 无苦涩味等有益效果。 0006 然而, 上述两公开实用新型专利的工艺及设备制成的产品的扁、 平、 直等指标达不 到高品级茶叶外观的要求, 并且, 制成的产品的色、 香、 味差异大, 价值高低悬殊, 原料浪费 多。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因此, 为了解决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 茶加工设备。 0008 。

8、一种白茶加工设备, 包括顺序设置的摊放装置、 除尘装置、 冷冻装置、 真空装置、 发 酵装置及揉茶装置 ; 摊放装置, 用于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均匀置于预设的摊放工具上 ; 所述 除尘装置包括网箱及除尘风扇, 所述网箱包括箱体、 若干储物格、 若干第一过滤格、 若干第 二过滤格、 集尘格、 入风口及箱门, 若干所述储物格、 若干所述第一过滤格、 若干所述第二过 滤格以及所述集尘格开设于所述箱体内, 所述第一过滤格中容置第一过滤网, 且所述第一 过滤网为滤纸层过滤网 ; 冷冻装置, 其包括冷冻室, 用于将摊放后的茶叶冷冻 ; 真空装置, 用于将冷冻后的茶叶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有限加热 ; 发酵装置, 用。

9、于将真空加热后的茶叶在 预设的发酵工具上进行发酵 ; 揉茶装置, 用于采用脉冲激光进行照射, 将发酵后的茶叶加工 成为成品。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摊放工具为木制料斗。 说 明 书 CN 205040579 U 3 2/10 页 4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摊放工具为编织网袋。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揉茶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 : 蒸干设备、 揉捻设备、 激光 设备、 炒干设备。 0012 上述白茶加工设备, 通过对新鲜采摘的茶叶进行在室温下摊放并在温度冷冻后再 进行加工成为成品茶叶, 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茶叶外观的扁、 平、 直要求, 并且, 生 产。

10、出来的茶叶色、 香、 味均衡, 各种有效成分的保留率高, 提高了茶叶的利用率, 节省茶叶资 源。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 0014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白茶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 0015 图 3 为摊放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 0016 图 4 为除尘步骤中所使用的网箱的结构示意图 ; 0017 图 5 为冷冻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 0018 图 6 为揉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

11、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 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 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 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 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 例如, 白茶加工设备, 包括顺序设置的摊放装置、 除尘装置、 冷冻装置、 真空装置、 发酵装置及揉茶装置 ; 摊放装置, 用于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均匀置于预设的摊放工具上 ; 所 述除尘装置包括网箱及除尘风扇, 所述网箱包括箱体、 若干储物格、 若干第一过滤格、 若干 第二过滤格、 集尘格、 入风口及箱门, 若干所述储物格、 若干所述第一过滤格、 若干所述第 二过滤格以及所述集尘格。

12、开设于所述箱体内, 所述第一过滤格中容置第一过滤网, 且所述 第一过滤网为滤纸层过滤网 ; 冷冻装置, 其包括冷冻室, 用于将摊放后的茶叶冷冻 ; 真空装 置, 用于将冷冻后的茶叶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有限加热 ; 发酵装置, 用于将真空加热后的茶叶 在预设的发酵工具上进行发酵 ; 揉茶装置, 用于采用脉冲激光进行照射, 将发酵后的茶叶加 工成为成品。 0021 请参阅图 1, 采用所述白茶加工设备的白茶加工方法包括 : 摊放步骤 S01、 冷冻步 骤 S02、 真空步骤 S03、 发酵步骤 S04、 揉茶步骤 S05。新鲜采摘的茶叶经过上述五个步骤后 被制成成品, 并进行后续的包装加工处理。 例如。

13、, 所述新鲜采摘的茶叶为新鲜采摘的白茶备 选茶叶, 用于制备白茶。 0022 为了除去茶叶上残留的灰尘, 例如, 在所述摊放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 除尘 步骤 : 将新鲜采摘的茶叶装入预先成的网箱中, 利用除尘风扇对茶叶进行 10 30 分钟的 吹风。例如, 所述除尘步骤在一个相对湿度为 130 150的室内进行。例如, 将新鲜采 摘的茶叶用编织网袋装袋, 利用除尘风扇对该装有茶叶的编织网袋进行 10 30 分钟的吹 说 明 书 CN 205040579 U 4 3/10 页 5 风。优选的, 除尘风扇对该装有茶叶的编织网袋进行 20 分钟的吹风, 以避免茶叶水分过度 流失。 这样, 可以。

14、尽可能的除去残留在茶叶上的灰尘, 以达到从茶叶加工之前保证茶叶原料 的高质量, 从而在加工之后得到较高质量的成品。 0023 摊放步骤前, 抽样测得茶叶中主要化学成份的各组分的平均含量如下表 1 : 0024 0025 其中, 0026 蛋白质 (15 23 ) 包括 : 谷蛋白、 球蛋白、 精蛋白。 0027 氨基酸 (1 5 ) 包括 : 茶氨酸, 天门冬氨酸、 谷氨酸等。 0028 生物碱 (3 5 ) 包括 : 咖啡碱、 茶碱、 可可碱。 0029 茶多酚 (20 25 ) 包括 : 儿茶素。 0030 糖类 (20 25 ) 包括 :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果胶、 茶皂素、 脂多糖、。

15、 葡萄糖、 麦芽 糖。 0031 有机酸 (3 ) 包括 : 苹果酸、 柠檬酸、 草酸、 脂肪酸、 没食子酸。 0032 脂类 (8左右 ) 包括 : 脂肪、 磷脂、 甘油脂、 硫脂和糖脂。 0033 酶 (3左右 ) 包括 : 水解酶、 磷酸化酶、 裂解酶、 氧化还原酶、 同功酶。 0034 色素 (1左右 ) 包括 : 叶绿素、 叶黄素、 胡萝卜素、 黄铜类物质、 花青素、 茶多酚的 氧化产物。 0035 芳香物质 (0.005 0.03 ) 包括 : 以含醇类及部分醛类、 酸类化合物。 0036 维生素 (0.6 1.0 ) 包括 : 维生素 C、 A、 E、 D、 B1、 B2、 B3。

16、、 B5、 B11、 K、 P 和肌醇。 0037 例如, 摊放步骤 S01 具体为 : 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均匀置于预设的摊放工具上, 控制 该室内温度于 9 12之间, 控制摊放时间于 2 6 小时之间。例如, 所述摊放工具为木 制料斗。在其它实施例中, 所述摊放工具也可以为其它的具有使得空气由摊放工具一侧面 流通至另一侧面的编织物。 0038 为了达到较佳的茶叶摊放效果, 例如, 采用若干摊放工具。例如, 将各个摊放工具 均匀排列。例如, 将各个摊放工具成矩阵排列。优选的, 每一个摊放工具的表面积为 25 平 方米。布置好摊放工具后, 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均匀置于各个摊放工具上。例如, 铺设于摊。

17、放 工具的茶叶的平均厚度为 4 5 厘米。例如, 将置于各个摊放工具上的茶叶抖散, 使得茶叶 呈现出较蓬松的状态, 以便于空气在茶叶中流通, 一方面使得茶叶与空气充分接触便于茶 叶的初步氧化, 提高的茶叶的柔软度, 另一方面使得空气带走茶叶之间的水分, 从而进行简 单的脱水。这样, 提高了茶叶的摊放效果, 提高整个茶叶加工效率。 0039 为了进一步提高茶叶的摊放效果, 例如, 控制该摊放温度于 9 12之间, 即摊 放的室内温度于 9 12之间。也就是说, 控制室内温度以防止茶叶水分过度流失。例 说 明 书 CN 205040579 U 5 4/10 页 6 如, 所述控制该室内温度于 9 。

18、12之间具体为 : 控制该室内温度于 10 11之间。 优选为, 控制该室内温度于 10。例如, 在控制该室内温度的同时控制室内空气的流通量, 从而带走茶叶上的水分。这样, 在温度为 9 12之间的室内下, 茶叶可以充分地与空气 接触氧化, 使得茶叶变得柔软以便于后续的加工处理。并且, 通过控制室内空气的流通, 可 以及时带走茶叶上的水分, 由于室温底, 其水分不易过度流失, 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茶叶的 摊放效果。 0040 例如, 控制摊放时间于 2 6 小时之间。例如, 所述控制摊放时间于 2 6 小时之 间具体为 : 控制摊放时间于 3 6 小时之间。也可以理解为, 当茶叶在室内摊放时间过。

19、久, 其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的时间就相应增加, 并且, 由于室内通风透气, 茶叶中的水分过度流 失, 导致茶叶过度失水氧化柔软, 不利以后续的加工处理。优选的, 每一个摊放工具 (25 平 方米大小)上摊放的茶叶控制在约3个小时的时间内。 当摊放工具面积较小茶叶又较多时, 适当增加摊放的时间。当摊放工具面积较大茶叶又较少时, 适当减少摊放的时间。并且, 在 摊放的过程中, 不应过多的翻动茶叶, 防止捣碎茶叶。这样, 提高了摊放后的茶叶的质量。 0041 摊放步骤结束后, 再次抽样测得茶叶中主要化学成份的各组分的平均含量如下表 2 : 0042 0043 这样, 从该表 2 可知, 摊放步骤后茶叶。

20、中的水分适当蒸发, 酶发生了氧化反应, 含 量减小在预计范围内。 0044 例如, 冷冻步骤 S02 具体为 : 将摊放后的茶叶于 -25 -21温度的条件下冷冻 3 5 个小时。优选的, 将摊放后的茶叶于 -23 -22的条件下冷冻 4 小时, 这样可以绝 大部分的保持住了茶叶中的有机物含量, 例如, 保持了茶叶中的酶含量。例如, 新鲜采摘的 茶叶在采摘完成后 3 小时内进行摊放并于 12 小时内进行处理。 0045 为达到较佳的摊放与冷冻效果, 例如, 重复摊放步骤和冷冻步骤 3 至 4 次, 即在茶 叶在摊放结束后进行冷冻, 在冷冻结束后摊放, 这样, 重复 3 至 4 次, 使得茶叶的。

21、含水率在 45 -60之间, 这样, 钝化了茶叶中各种氧化酶的活性, 防止了有效成分的氧化, 保持了茶 叶原有的色泽、 滋味、 香气, 尤其是新鲜度。 0046 为避免冷冻后低温的茶叶表面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水分液化导致茶叶表面沾有 水分, 例如, 冷冻步骤前还包括 : 真空包装步骤 : 将摊放后的茶叶放置在预设的真空装置 后, 再将真空装置内的空气抽出。例如, 真空装置为真空袋。优选的, 将摊放后的茶叶放入 成方形状的真空袋中, 茶叶填充进该真空袋后, 再将真空袋内的空气抽出, 使得整个真空袋 的形状成扁平状, 以避免在将真袋内的空气抽出的过程中损伤茶叶。 例如, 真空装置为真空 玻璃容器。 。

22、可以理解, 将茶叶真空包装后再进行冷冻处理, 可以避免在将冷冻后的茶叶取出 说 明 书 CN 205040579 U 6 5/10 页 7 时, 在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水分液化导致茶叶表面沾有水分, 影响后续的加工处理。 0047 例如, 冷冻步骤中的冷冻方式为 : 利用冷库或低温冰箱对所需干燥的茶叶进行冻 结, 冻结至 -25 -21, 并维持 2h( 小时 ) 以上。又如, 直接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机对所需 干燥的茶叶进行冻结。这样, 保证了冷冻后茶叶的成茶品质。 0048 冷冻步骤结束后, 再次抽样测得茶叶中主要化学成份的各组分的平均含量如下表 3 : 0049 0050 这样, 从该表 3 。

23、可知, 将摊放后的茶叶于 -22 -23的条件下冷冻 4 小时, 绝大 部分的保持住了茶叶中的有机物含量, 例如, 保持了茶叶中的酶含量。 0051 例如, 真空步骤 S03 : 将冷冻后的茶叶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有限加热, 具体为 : 将冷 冻后的茶叶送入茶叶真空冷冻干燥机的真空冷冻干燥室内, 然后, 在高真空状态下进行有 限加热, 使冷冻后的茶叶中所含水分直接由固态冰升华为气态的水蒸气被蒸发, 达到除去 水分而干燥的目的。由于茶叶在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 茶条内外温度始终控制在较低状态 下, 香气物质和营养成分获得最大限度保留, 能使干燥后的成茶保持原汁原味, 色泽绿翠鲜 艳, 色、 香、 味、。

24、 形良好, 并且干燥均匀、 充分。 干茶的含水率甚至可达3以下, 显著提高了茶 叶加工品质和延长了产品保质期。 同时, 因茶叶中的水分在蒸发干燥前已被冻结, 升华蒸发 后在茶叶内部留下很多肉眼几乎难于看到的海绵状微孔, 成茶冲泡时, 水分将很容易浸人 茶叶微孔, 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0052 真空步骤结束后, 再次抽样测得茶叶中主要化学成份的各组分的平均含量如下表 4 : 0053 0054 这样, 从该表 4 可知, 水分减为真空步骤前的一半, 可知, 冷冻后的茶叶送入茶叶 真空冷冻干燥机的真空冷冻干燥室内, 在高真空状态下进行有限加热, 使茶叶中所含水分 直接由固态冰升华为气态的水蒸气被。

25、蒸发, 达到除去水分而干燥的目的。 并且, 由于茶叶在 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 茶叶内外温度始终控制在较低状态下, 香气物质和营养成分获得最 大限度保留, 能使干燥后的成茶保持原汁原味, 色泽绿翠鲜艳, 色、 香、 味、 形良好。 并且干燥 说 明 书 CN 205040579 U 7 6/10 页 8 均匀、 充分。 0055 例如, 发酵步骤 S04 具体为 : 将真空加热后的茶叶在预设的发酵工具上进行发酵。 例如, 通过摇青机或手工搅拌的摩擦运动, 擦破叶缘细胞, 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 使茶叶 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例如, 在摇青机或手工搅拌的摩擦运动过程中, 通过摇、 凉 ( 即 动。

26、、 静 ) 反复进行 4-5 次, 历时 1 2 小时, 使叶子由硬变软, 从而完成一个发酵过程。 0056 例如, 将真空加热后的茶叶在预设的发酵工具上进行两次发酵, 其中, 第一次将茶 叶进行表面的轻微摩擦10分钟并在摩擦10分钟后在继续摩擦的条件下利用发酵工具摇晃 茶叶, 例如, 进行 180 度的往复摇晃 20 分钟 ; 第二次将摇晃后的茶叶静置 20 分钟, 并在静 置过程中, 控制茶叶的温度为 20 摄氏度, 在静置 20 分钟后, 利用发酵工具对茶叶进行历时 30 分钟的往复循环的两圈的 360 度逆时针旋转以及三圈的 360 度顺时针的旋转, 即每一循 环包括两圈的 360 度。

27、逆时针旋转以及三圈的 360 度顺时针旋转, 在 30 分钟内不断执行该循 环, 从而完成较为轻微的发酵。 例如, 每一循环耗时为23分钟, 又如, 每一圈耗时1分钟, 每一循环耗时为 5 分钟。 0057 例如, 揉茶步骤 S05 具体为 : 将冷冻后的茶叶加工成为成品。例如, 所述加工成为 成品包括 : 加工工艺和包装工艺。例如, 加工工艺具体为 : 将冷冻后的茶叶于 90 120 温度蒸干 10 分钟, 在蒸干过程中前 5 分钟内连续翻动两次, 后 5 分钟内翻动一次, 直至蒸干 后的茶叶的重量为蒸干前的茶叶的重量的 70 0.80即可将蒸干后的茶叶抖散摊开放 置 ; 将蒸干后的茶叶进行。

28、 3 个小时的揉捻, 并且, 在揉捻过程中采用脉冲激光对该蒸干后的 茶叶进行照射, 并在脉冲激光的照射下进行如下方式的揉捻 : 第一次揉捻为 30 分钟的无压 力揉捻, 第二次揉捻为 30 分钟的无压力揉捻, 第三次揉捻为 30 分钟的半压力揉捻, 第四次 揉捻为20分钟的略重压力揉捻, 第五次揉捻为20分钟的重压力揉捻 ; 将揉捻后的茶叶烘干 30 50 分钟, 再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炒干 10 30 分钟。 0058 为提高溶于茶水中的单宁酸的含量, 例如, 在将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的揉捻的过程 中, 采用波长为100、 脉冲周期为0.02s、 光强为230cd、 照射时间3小时的脉冲激光对该蒸。

29、 干后的茶叶进行照射。为节省照射时间, 可增大脉冲激光的能量, 例如, 在将蒸干后的茶叶 进行的揉捻的过程中, 采用波长为300、 脉冲周期为0.03s、 光强为430cd、 照射时间1小时 的脉冲激光对该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照射。 如此, 有效地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 提高溶于茶水 中的单宁酸的含量, 提高了黄茶茶叶成品的产品质量。 0059 为进一步提高质量, 例如, 在将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的揉捻的过程中, 首先, 采用波 长为 100、 脉冲周期为 0.02s、 光强为 230cd 的脉冲激光对该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照射 2 小时后, 然后, 关闭脉冲激光, 并将茶叶送至无光环境放置 30 分钟, 。

30、最后, 将茶叶用波长为 300、 脉冲周期为 0.03s、 光强为 430cd 的脉冲激光对茶叶进行 1 小时的照射。如此, 在 2 小时的脉冲激光照射后转为无光环境并保存 30 分钟, 并最后再用较强能量的脉冲激光照 射 1 小时, 在 30 分钟的无光环境下, 为茶叶内有机酸, 例如单宁酸提供缓冲环境, 避免因照 射发生其它不可预料的化学反应, 使得在可控制的范围内进一步地提高茶叶的质量。 0060 为对比脉冲激光照射对茶叶质量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的揉茶步骤中 70 0.80采用脉冲激光照射, 并按正常的步骤完成茶叶成品的生产。 然后, 对该成品进行了正 常茶叶的冲泡, 并对冲泡后的茶水。

31、进行了有机酸的检测, 得到如下表 5 所示的成分 : 0061 说 明 书 CN 205040579 U 8 7/10 页 9 琥珀酸莽草酸柠檬酸单宁酸 12.90 34.9023.3020.70 0062 在又一个实施例的揉茶步骤中采用脉冲激光照射, 并按正常的步骤完成茶叶成品 的生产。然后, 对该成品进行了正常茶叶的冲泡, 并对冲泡后的茶水进行了有机酸的检测, 得到如下表 5 所示的成分 : 0063 琥珀酸莽草酸柠檬酸单宁酸 22.90 45.9033.3050.70 0064 对比表5和表6可知, 采用脉冲激光揉制后的茶叶, 其溶于茶水中的单宁酸含量明 显提高, 并且其他可溶性物质也分。

32、别提高了, 可以理解, 随着有机酸, 特别是单宁酸的含量 的增加, 可以使茶叶的品尝口感比传统方法揉制的茶叶味道更加浓郁。 0065 例如, 正常的揉捻压力值为 A, 则第一次以零压力揉捻 30 分钟, 第二次也是以零压 力揉捻 30 分钟, 第三次为 1/2A 压力揉捻 30 分钟, 第四次以 2/3A 的压力揉捻 20 分钟, 第五 次以4/5A的压力揉捻20分钟 ; 然后, 将揉捻后的茶叶烘干40分钟, 再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 炒干 20 分钟。这样, 保证了茶叶的扁、 平、 直等指标达, 使得制成的产品的色、 香、 味均衡, 各 种有效成分的保留率高, 提高了茶叶的利用率, 节省茶叶资源。

33、。 0066 例如, 包装工艺具体为 : 将加工后的茶叶成品进行真空包装, 以便于保存成品的茶 叶。例如, 真空包装的方式可以为铝箔包装、 玻璃器皿、 塑料及其复合材料包装等方式。优 选的, 采用玻璃器皿进行真空包装, 以尽可能地保持成品的茶叶外观的扁、 平、 直的要求, 减 小成品茶叶的碎品率。这样, 真空步骤结束后, 得到的茶叶的外形光亮、 扁平、 直、 均匀并且 色泽油润明亮, 质量较高。 0067 真空步骤结束后, 将刚加工后的茶叶用 100 摄氏度的开水经降温成 80 摄氏度后, 用 80 摄氏度的次高温水进行常规的冲泡, 并对冲泡后的茶水进行测量, 并将测量得出的水 浸出物、 维生。

34、素 C 及氨基酸等含量百分比与新鲜采摘的茶叶进行对比, 得到如表 7 : 0068 水浸出物维生素 C氨基酸 98.9097.9095.30 0069 将刚加工后的茶叶真空包装后, 放置在冷库贮藏7个月后, 再次用100摄氏度的开 水经降温成80摄氏度后, 用80摄氏度的次高温水进行常规的冲泡, 并对冲泡后的茶水进行 测量, 得到如表 8 : 0070 水浸出物维生素 C氨基酸 96.8093.9091.30 0071 结合表7和表8可知, 经过上述步骤加工的茶叶, 以及将加工后的茶叶进行冷库贮 说 明 书 CN 205040579 U 9 8/10 页 10 藏, 保存了茶叶原有的色泽、 滋。

35、味、 香气, 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的茶叶加工以及保鲜方法。 0072 请参阅图 2, 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白茶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例如, 所述白 茶加工设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加工方法实现。例如, 白茶加工设备 10 包括 : 摊放装置 100、 冷冻装置 200、 真空装置 300、 发酵装置 400、 揉茶装置 500。新鲜采摘的茶叶经过摊放 装置 100 的摊放, 再放入冷冻装置 200 进行冷冻, 在真空装置 300 的真空条件下进行有限加 热、 然后, 在发酵装置400的发酵下, 最后在揉茶装置500的加工下制成成品, 并进行后续的 包装加工处理。 0073 请参阅图 3, 其为。

36、摊放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例如, 摊放装置 100 包括 : 摊放工具 110 和温度控制器 120。例如, 摊放装置用于将新鲜采摘的茶叶均匀置于预设的摊放工具 110 上, 控制摊放温度于 9 12之间, 控制摊放时间于 2 6 小时之间。例如, 温度控制 器 120 控制摊放温度于 9 12之间。例如, 温度控制器 120 控制摊放时间于 2 6 小 时之间。 0074 为了除去茶叶上残留的灰尘, 例如, 白茶加工设备还包括除尘装置。 所述除尘装置 用于除去茶叶上残留的灰尘。例如, 所述除尘装置用于将新鲜采摘的茶叶装入预先制成的 网箱中, 利用除尘风扇对茶叶进行 10 30 分钟的吹风。。

37、例如, 除尘装置包括网箱 010 和除 尘风扇。例如, 网箱用于收集茶叶, 即将新鲜采摘的茶叶装入网箱中。例如, 除尘风扇用于 对网箱进行送风, 利用风与茶叶表面的摩擦将茶叶上残留的灰尘带离茶叶表面。 例如, 所述 网箱所处室内的相对湿度为 130 150。优选的, 除尘风扇用于对网箱进行送风的时间 控制在 20 分钟内, 以避免茶叶水分过度流失。这样, 可以尽可能的除去残留在茶叶上的灰 尘, 以达到从茶叶加工之前保证茶叶原料的高质量, 从而在加工之后得到较高质量的成品。 0075 请参阅图 4, 其为所述除尘步骤中所使用的网箱的结构示意图, 例如, 网箱 010 包 括箱体011、 若干储物。

38、格012、 若干第一过滤格013、 若干第二过滤格014、 集尘格015、 入风口 016 及箱门 ( 图未示 )。若干储物格、 若干第一过滤格、 若干第二过滤格以及集尘格开设于 箱体内。 0076 例如, 所述摊放工具为塑料垫子。又如, 所述摊放工具为竹席。又如, 所述摊放工 具为编织网袋。又如, 所述摊放工具为木制料斗。 0077 例如, 入风口与除尘风扇的输风口连通, 便于除尘风扇对网箱进行送风。 0078 例如, 储物格用于放置茶叶。优选的, 茶叶经用编织网袋装袋后放置于储物格内。 优选的, 编织网袋的茶叶的体积占编织网袋的容积的 60, 使得茶叶在编织网袋中成松散 状态, 便于空气在。

39、茶叶间的流通。 0079 例如, 第一过滤格用于放置第一过滤网。例如, 第一过滤网为棉花制成的过滤网, 以吸收来自储物格的空气中的灰尘。也就是说, 第一过滤网进行第一次除尘过滤。 0080 例如, 所述第一过滤格中容置第一过滤网, 且所述第一过滤网为滤纸层过滤网。 例 如, 第二过滤格用于放置第二过滤网。例如, 第一过滤网为 pp 滤料、 玻纤滤料和可清洗 PET 的高效滤纸经打折注胶成型构成。第一过滤网主要用于吸收烟尘、 花尘、 粉尘等 0.1-0.3um 的颗粒, 也就是说, 第二过滤网进行第二次除尘过滤, 从而第二次使箱内的空气得到全面的 净化。 0081 例如, 集尘格用于放置吸尘物质。

40、, 如棉花, 并且, 集尘格底部开设有出风口, 以使箱 内空气流通并维持箱内大气压强平衡。 说 明 书 CN 205040579 U 10 9/10 页 11 0082 例如, 箱门用于遮盖各个储物格、 各个第一过滤格、 各个第二过滤格和集尘格, 以 保证箱内空气由入风口流经各个储物格、 各个第一过滤格、 各个第二过滤格和集尘格后由 出风口流出, 从而使得箱内的空气充分与茶叶接触, 以将茶叶上的残留的灰尘除出。 0083 请参阅图 5, 其为冷冻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例如, 冷冻装置 200 包括 : 冷冻室 210和温控设备220。 摊放后的茶叶放置于冷冻室210, 温控设备220控制冷冻。

41、室210的温度 介于 -25 -21之间, 即冷冻装置用于将摊放后的茶叶于 -25 -21温度的条件上 冷冻35个小时。 优选的, 温控设备220控制冷冻室210将摊放后的茶叶于-22-23 的条件下冷冻 4 小时, 这样可以绝大部分的保持住了茶叶中的有机物含量, 例如, 保持了茶 叶中的酶含量。例如, 新鲜采摘的茶叶在采摘完成后 3 小时内进行摊放并于 12 小时内进行 处理。 0084 请参阅图 6, 其为揉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揉茶装置 500 包括相连接的 : 蒸干 设备 310、 揉捻设备 320、 激光设备 330、 炒干设备 340。冷冻后的茶叶经过蒸干设备 310、 揉 捻。

42、设备320、 激光设备330、 炒干设备340等设备的加工后成为成品, 即所述揉茶装置用于将 冷冻后的茶叶加工成为成品。 0085 例如, 蒸干设备包括蒸干件和翻动件。例如, 所述蒸干件用于将冷冻后的茶叶于 90 120温度蒸干 10 分钟。例如, 翻动件用于在蒸干过程中对茶叶在前 5 分钟内翻动 两次, 在后 5 分钟内翻动一次, 直至蒸干后的茶叶的重量为蒸干前的茶叶的重量的 0.7 0.8 倍即可取出并将茶叶抖散摊开放置。这样, 通过蒸干设备可以使得茶叶中的活性酶失 活。 需要说明的是, 冷冻设备中的保持茶叶中的酶含量是为了保持茶叶的新鲜, 防止茶叶在 还未进入蒸干设备进行蒸干 ( 也称蒸。

43、青 ) 操作就变质。茶叶中的活性酶在蒸干设备中失活 时, 可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 从而提高了成品茶叶的品质。 0086 例如, 揉捻设备包括揉捻件和控制该揉捻件的揉捻时间和揉捻压力的揉捻控制 器。例如, 揉捻件在揉捻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对蒸干后的茶叶进行多次揉捻。例如, 将蒸干 后的茶叶进行 3 个小时的揉捻。例如, 将蒸干后的茶叶进行 3 个小时的揉捻, 并且, 在揉捻 过程中采用脉冲激光对该蒸干后的茶叶进行照射, 并在脉冲激光的照射下进行如下方式的 揉捻 : 例如, 第一次揉捻为 30 分钟的无压力揉捻。例如, 第二次揉捻为 30 分钟的无压力揉 捻。例如, 第三次揉捻为 30 分钟的半压力。

44、揉捻。例如, 第四次揉捻为 20 分钟的略重压力揉 捻。例如, 第五次揉捻为 20 分钟的重压力揉捻。这样, 使得揉捻后的茶叶的成紧结弯曲的 外形, 从而提升改善了茶叶的品质。 0087 例如, 炒干设备包括烘干件和炒干件。 例如, 所述烘干件用于将揉捻后的茶叶烘干 30 50 分钟, 例如, 炒干件用于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炒干 10 30 分钟。 0088 这样, 上述白茶加工方法, 通过对新鲜采摘的茶叶进行在 9 12的室温下摊 放并在 -25 -21温度冷冻后再进行加工成为成品茶叶, 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满 足茶叶外观的扁、 平、 直要求, 并且, 生产出来的茶叶色、 香、 味均衡, 提。

45、高了茶叶的利用率, 节省茶叶资源。 0089 在其它实施例中, 所述摊放工具为木制料斗。 在其它实施例中, 所述摊放装置还用 于控制该室内温度于 10 11之间。在其它实施例中, 所述摊放装置还用于控制摊放时 间于 5 7 小时之间。 0090 例如, 选择新鲜、 匀净、 无其它植物和杂物的茶叶并采摘, 采摘后置于室内摊放至 说 明 书 CN 205040579 U 11 10/10 页 12 含水率为 80, 控制该室内温度于 9 12之间, 控制摊放时间于 5 7 小时之间。将摊 放后的茶叶于 -25 -21温度的条件下冷冻 3 5 个小时。将经冷冻后的茶叶送入蒸 汽杀青机上, 蒸汽杀青机。

46、工艺参数 : 蒸汽温度 98, 杀青时间 70 秒 ; 然后先用 90热风干 燥机, 将茶叶干燥 15 分钟, 使其含水率降到 65, 之后采用揉捻机不加压揉捻 3 分钟, 使茶 叶卷紧成条形, 采用 90热风干燥机将茶叶干燥 60 分钟, 使其含水率降低至 45 ; 采用连 续式微波杀青干燥机烘干, 微波功率为4kw, 微波传送速度为150转/分, 使其含水率降低至 13, 然后摊放至室温后, 再用 65热风烘焙至含水率为 6。 0091 例如, 茶叶按要求采摘, 采摘后置于室内摊放至含水率为 80, 控制该室内温度于 10 11之间 ; 将摊放后的茶叶于 -22 -23的条件下冷冻 4 小。

47、时 ; 将经冷冻后的 茶叶送入蒸汽杀青机上, 蒸汽杀青机工艺参数 : 蒸汽温度 100, 杀青时间 80 秒 ; 然后先用 90热风干燥机将茶叶干燥 20 分钟, 使其含水率降到 50 ; 之后采用揉捻机不加压揉捻 5 分钟, 使茶叶卷紧成条形 ; 之后采用 90热风干燥机将茶叶干燥 40 分钟, 使其含水率降低 至 48 ; 之后采用微波干燥微波功率为 4kw, 微波传送速度为 250 转 / 分, 使其含水率降低 至 15, 然后摊放至室温后, 再用 70热风烘焙至含水率为 5。 0092 例如, 茶叶按要求采摘, 采摘后置于室内摊放至含水率为 75, 控制该室内温度于 15, 控制摊放时。

48、间于 2 6 小时之间 ; 将摊放后的茶叶于 -22 -23的条件下冷冻 4 小时 ; 将经冷冻后的茶叶送入蒸汽杀青机上, 蒸汽杀青机工艺参数 : 蒸汽温度 98, 杀青时 间 75 秒 ; 然后先用 100热风干燥机将茶叶干燥 18 分钟, 使其含水率降到 55 ; 之后采用 揉捻机不加压揉捻 4 分钟, 使茶叶卷紧成条形 ; 之后采用 90热风干燥机将茶叶干燥 50 分 钟, 使其含水率降低至 46, 之后采用微波干燥微波功率为 4kw, 微波传送速度为 250 转 / 分, 使其含水率降低至 14, 然后摊放至室温后, 再用热风烘焙至含水率为 5。 0093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 为使描述简洁, 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 然而, 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 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9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