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架联跨温室大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架联跨温室大棚.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48901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10.17 CN 202489017 U *CN202489017U* (21)申请号 201220068964.6 (22)申请日 2012.02.29 A01G 9/14(2006.01) (73)专利权人 雷克新 地址 448120 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新 生 2 组 (72)发明人 雷克新 (74)专利代理机构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 42107 代理人 裴作平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高架联跨温室大棚 (57) 摘要 一种高架联跨温室大棚, A 水槽 (2) 安装在立 柱 (1) 顶部, 立柱 (1。
2、) 为空心立柱, 立柱 (1) 一端 设有进水口(1-2), 侧面设有出水口(1-1), A水槽 (2) 的出水口与立柱 (1) 的进水口 (1-2) 相通, 弧 形撑杆 (3) 两端分别安装在左、 右两侧的 A 水槽 (2) 内, 横梁 (4) 安装在弧形撑杆 (3) 上, B 水槽 (5) 安装在立柱 (1) 的出水口 (1-1) 处, 塑料薄膜 (6)覆盖在大棚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 本实 用新型增加了大棚内的空间, 方便操作人员进行 种植, 大棚内的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
3、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 页 附图 3 页 1/1 页 2 1. 一种高架联跨温室大棚, 其特征在于它由大棚架和塑料薄膜 (6) 组成, 大棚架由若 干根立柱 (1)、 若干个 A 水槽 (2)、 若干根弧形撑杆 (3)、 若干根横梁 (4) 和若干个 B 水槽 (5) 组成, A 水槽 (2) 安装在立柱 (1) 顶部, 立柱 (1) 为空心立柱, 立柱 (1) 一端设有进水口 (1-2), 侧面设有出水口 (1-1), A 水槽 (2) 的出水口与立柱 (1) 的进水口 (1-2) 相通, 弧形 撑杆 (3) 两端分别安装在左、 右两侧的 A 水槽 (2) 。
4、内, 横梁 (4) 安装在弧形撑杆 (3) 上, B 水 槽 (5) 安装在立柱 (1) 的出水口 (1-1) 处, 塑料薄膜 (6) 覆盖在大棚架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489017 U 2 1/1 页 3 一种高架联跨温室大棚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大棚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高架联跨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现有的温室大棚多为若干弧形撑杆通过横梁连接而成, 其不足之处在于大 棚内的空间较小, 操作人员不方便在大棚内进行操作, 由于是弧形撑杆, 所以大棚内两侧的 空间较小, 不能种植作物, 使得大棚内的空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并且此类大棚的棚内温度 。
5、较低不利于作物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现有大棚内的空间较小, 操作人员不方便在大棚 内进行操作, 由于是弧形撑杆, 所以大棚内两侧的高度较低, 不能种植作物, 使得大棚内的 空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之不足, 而提供一种高架联跨温室大棚。 0004 本实用新型由大棚架和塑料薄膜组成, 大棚架由若干根立柱、 若干个 A 水槽、 若干 根弧形撑杆、 若干根横梁和若干个 B 水槽组成, A 水槽安装在立柱顶部, 立柱为空心立柱, 立 柱一端设有进水口, 侧面设有出水口, A 水槽的出水口与立柱的进水口相通, 弧形撑杆两端 分别安装在左、 右两侧的水槽内, 横梁安装在弧形。
6、撑杆上, B 水槽安装在立柱的出水口处, 塑 料薄膜覆盖在大棚架上。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 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大棚内的空间, 方便操作人员进行种植, 大棚内的空间得到了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0006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07 图 2 是图 1 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08 图 3 是立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本实用新型由大棚架和塑料薄膜 6 组成, 大棚架由若干根立柱 1、 若干个 A 水槽 2、 若干根弧形撑杆 3、 若干根横梁 4 和若干个 B 水槽 5 组成, A 水槽 2 安装在立柱 1 顶部, 立柱 1 为空心立柱, 立柱 1 一端设有进水。
7、口 1-2, 侧面设有出水口 1-1, A 水槽 2 的出水口与立柱 1 的进水口 1-2 相通, 弧形撑杆 3 两端分别安装在左、 右两侧的 A 水槽 2 内, 横梁 4 安装在弧 形撑杆 3 上, B 水槽 5 安装在立柱 1 的出水口 1-1 处, 塑料薄膜 6 覆盖在大棚架上。 0010 当大棚的塑料薄膜 6 上有积水时, 弧形撑杆 3 起到了引水作用, 积水从弧形撑杆 3 上流入至A水槽2内, 然后流进立柱1内, 最后积水从立柱1的出水口处流入至B水槽5内。 说 明 书 CN 202489017 U 3 1/3 页 4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489017 U 4 2/3 页 5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489017 U 5 3/3 页 6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489017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