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保水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保水袋.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6190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11.06 CN 203261905 U *CN203261905U* (21)申请号 201320293402.6 (22)申请日 2013.05.24 A01G 23/04(2006.01) A01G 29/00(2006.01) (73)专利权人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地址 361012 福建省厦门市嘉禾路 780 号 (72)发明人 林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 有限公司 35204 代理人 连耀忠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保水袋 (57) 摘要 本实。
2、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 分的造林保水袋, 包括一袋子, 袋子为全封口结 构, 袋内装有若干含可重复使用的高倍吸水保水 材料的粉状体或粒状体或纤维状体, 袋子的一面 设有许多透孔, 袋子的另一面设为密闭状或单向 透水膜, 在所述袋子的一面还设有条形的易撕口 结构。 采用该结构后, 既能够延长袋子内高倍吸水 保水材料的水分向土壤缓慢渗透的时间, 又能够 对透孔的大小进行调节以适应于需要快速渗水的 场景下使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
3、)授权公告号 CN 203261905 U CN 203261905 U *CN203261905U* 1/1 页 2 1. 一种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保水袋, 其特征在于 : 包括一袋子, 袋子为全封 口结构, 袋内装有若干含可重复使用的高倍吸水保水材料的粉状体或粒状体或纤维状体, 袋子的一面设有许多透孔, 袋子的另一面设为密闭状或单向透水膜, 在所述袋子的一面还 设有条形的易撕口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保水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条 形的易撕口结构设在所述袋子的一面的中部。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保水袋, 其特。
4、征在于 : 所述袋 子的一面的许多透孔均匀分布在易撕口结构与所述袋子的边缘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保水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透孔为圆形或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保水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透孔为矩形或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保水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透孔的孔径小于 1 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保水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袋子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保水。
5、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袋子为圆形或椭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保水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袋子为三角形或多边形。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261905 U 2 1/4 页 3 一种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保水袋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技术应用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 的造林保水袋。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及工业生产对木材原料的大量应用, 造成了我国 森林覆盖面积越来越少, 从而影响到人们的生存环境。 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一方面需 大量种植树木, 增加森林的覆盖面,。
6、 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庭院花草苗木的花园式种植, 来增 加城市和集镇的绿化面积。在现有技术的植物栽培过程中, 为了提高植树成活率和实现植 物节水浇灌, 一般都有采用保水剂来保持土壤湿润以达到使苗木生根、 立根提高植树成活 率和实现节水浇灌的目的, 保水剂其实就是粉状体或粒状体或纤维状体的高吸水树脂。在 先申请 (申请号 200410013773.X) 一种交换器式造林保水袋, 是由不透水膜组成的袋体, 在 袋体的底部和侧壁装有多个交换器, 所述的交换器是镶在袋体壁上的饼型体, 其边沿为与 袋相连接的排水裙边, 饼型体的内外膜是一种复合膜, 复合膜由两层透排水材料夹保水材 料的复合, 在饼型体内腔。
7、中, 由两层透排水材料组成的分隔层, 将内腔分为三部分, 各自 填充保水材料, 在饼体内腔的四周边有环状导水膜, 这种结构的造林保水袋存在结构复杂, 生产成本高, 不适合大规模造林等弊端。 现有技术的一种土壤保湿袋, 则是将高吸水性树脂 的粉状体或粒状体或纤维状体装在封口的袋子里, 袋子的上下两面分别设有小孔, 使用时, 将土壤保湿袋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 浸泡一定时间, 让袋子内的高吸水树脂充分吸水, 然后 挖好树穴, 将吸满水的土壤保湿袋放在苗木根部下方或上方, 最后覆土, 并浇透水, 则袋子 内的高吸水树脂会通过袋子上下两面的小孔向土壤缓慢渗水, 达到对土壤保湿的目的, 但 是, 这种土壤。
8、保湿袋具有如下弊端 : 一是, 由于上下两面都有小孔, 致使袋子内的水分会从 上面的小孔蒸发出去, 不利于袋子内高吸水性树脂的水分向土壤缓慢渗透 ; 二是, 由于袋子 的透孔的大小为固定的, 当需要快速渗水时, 无法对透孔的大小进行调节, 从而局限了土壤 保湿袋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 提供一种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 造林保水袋, 通过对原有保湿袋结构的改进, 一方面, 能够延长袋子内高倍吸水保水材料的 水分向土壤缓慢渗透的时间, 另一方面, 能够对透孔的大小进行调节以适应于需要快速渗 水的场景下使用。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
9、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 造林保水袋, 包括一袋子, 袋子为全封口结构, 袋内装有若干含可重复使用的高倍吸水保水 材料的粉状体或粒状体或纤维状体, 袋子的一面设有许多透孔, 袋子的另一面设为密闭状 或单向透水膜, 在所述袋子的一面还设有条形的易撕口结构。 0005 所述条形的易撕口结构设在所述袋子的一面的中部。 说 明 书 CN 203261905 U 3 2/4 页 4 0006 所述袋子的一面的许多透孔均匀分布在易撕口结构与所述袋子的边缘之间。 0007 所述的粉状体或粒状体或纤维状体还包括有氮、 磷、 钾等植物所需的营养素。 0008 所述的透孔为圆形或椭圆形。 00。
10、09 所述的透孔为矩形或三角形。 0010 所述的透孔的孔径小于 1 毫米。 0011 所述的袋子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0012 所述的袋子为圆形或椭圆形。 0013 所述的袋子为三角形或多边形。 001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保水袋, 将其埋入土壤后, 不需 要微生物等外力作用即可缓慢释放水, 达到既能较长时期保持土壤湿润, 又不会使植物根 部腐烂的目的, 可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和实现植物节水浇灌。 001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保水袋, 是将高倍吸水保水材料 及微量的养料一起放置在一袋子内, 并且在袋子的一面开设有许多透孔, 另一面则为密闭 状或单向。
11、透水膜是不能透水或或单向透水的, 在有透孔的一面还设有条形的易撕口结构, 使用时, 将造林保水袋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 浸泡一定时间, 让袋子内的高吸水树脂充分吸 水, 袋子吸满水后, 当将吸满水的造林保水袋埋入土壤, 且造林保水袋的有透孔的一面朝 下, 则造林保水袋内的水凝胶水分可以通过袋子朝下的一面所开设的透孔缓慢向袋外所接 触的土壤挥发水分, 使土壤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一定湿度, 当将其用于植树造林时, 通过造 林保水袋缓慢释放水分的作用, 能提高土壤湿度和较长时期保持苗木根部局部湿润, 这样 可便于苗木生根、 立根, 进而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 ; 当将其用于植物节水浇灌时, 通过造林 保水袋。
12、缓慢释放水分的作用, 可以相应地减少浇水次数和浇水数量, 进而减轻植物种养的 劳动强度和实现节水效果。当使用的场景是需要快速渗水时, 可以将条形的易撕口结构打 开, 相当于增大了透水孔。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造林保水袋采用了一袋子, 且袋子为全封口结构, 袋内装有若干含可重复使用的高倍吸水保水材料的粉状体或粒状体或纤维状体, 袋子的一 面设有许多透孔, 袋子的另一面设为密闭状或单向透水膜, 在所述袋子的一面还设有条形 的易撕口结构。 这种造林保水袋既能够延长袋子内高倍吸水保水材料的水分向土壤缓慢渗 透的时间, 也能够对透孔的大小进行调节以适应于需要快速渗水的场景下使用。由于。
13、高倍 吸水保水材料是装在带透孔的袋子内, 这样既可避免因高倍吸水保水材料直接施入土壤时 所造成的失水速率过高、 保湿期短、 效果不佳和容易使植物根部腐烂的敝端 ; 又可使植物根 系沿透孔穿入袋子与保水剂直接接触, 使植物根系充分吸收到水份。由于装入造林保水袋 内的高倍吸水保水材料具有可逆性, 当土壤的湿度过大时, 如雨季或浇水时, 在湿度差的作 用, 造林保水袋内的高倍吸水保水材料会沿袋子的透孔将土壤的多余水分吸入, 这样可以 保持植物根部的湿度在一定范围内, 有利于防止烂根和避免对植物浇水过程的水量流失。 由于造林保水袋内还放置有养料, 可以使植物根部在保持湿润状态下, 还能够获得所需的 养。
14、分。由于造林保水袋是在使用前通过其袋子的透孔进行吸水, 而在未使用前保水剂是干 品包装, 这样非常便于包装、 运输和使用, 有利于大大降低成本。 0017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 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 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保水袋不局限于实施例。 说 明 书 CN 203261905 U 4 3/4 页 5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 0019 图 2 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 0020 图 3 是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 0021 图 4 是图 3 中的 A 部的放大示意图 ; 0022 图 5 是实施例二本实用。
15、新型的俯视图 ; 0023 图 6 是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 0024 图 7 是图 6 中的 B 部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 保水袋, 包括一袋子 10, 袋子 10 为全封口结构, 袋内装有若干含可重复使用的高倍吸水保 水材料的粉状体或粒状体或纤维状体11, 袋子的一面12设有许多透孔13, 袋子的另一面14 设为密闭状, 当然, 也可以是单向透水膜, 在所述袋子的一面 12 还设有条形的易撕口结构 15 ; 其中, 高倍吸水保水材料可以为淀粉接枝聚丙烯酸盐, 或淀粉接枝聚丙烯酸 (盐) 丙。
16、烯酰 胺共聚物, 或聚丙烯酸盐, 或聚丙烯酸 (盐) 丙烯酰胺共聚物, 或吸水量可达20倍以上的其它 高倍吸水保水材料。 0026 所述条形的易撕口结构 15 设在所述袋子的一面 12 的中部。 0027 所述袋子的一面的许多透孔 13 均匀分布在易撕口结构 15 与所述袋子的边缘之 间。 0028 所述的粉状体或粒状体或纤维状体 11 还包括有氮、 磷、 钾等植物所需的营养素。 0029 所述的透孔 13 为圆形。 0030 所述的透孔 13 的孔径小于 1 毫米。 0031 所述的袋子 10 为正方形。 003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保水袋, 将其埋入土壤后, 不需 。
17、要微生物等外力作用即可缓慢释放水, 达到既能较长时期保持土壤湿润, 又不会使植物根 部腐烂的目的, 可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和实现植物节水浇灌。 0033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保水袋, 是将高倍吸水保水材料 及微量的养料一起放置在一袋子 10 内, 并且在袋子 10 的一面 12 开设有许多透孔 13, 另一 面 14 则为密闭状是不能透水的, 在有透孔的一面 12 还设有条形的易撕口结构 15, 使用时, 将造林保水袋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 浸泡一定时间, 让袋子内的高吸水树脂即粉状体或粒 状体或纤维状体 11 充分吸水, 袋子 10 吸满水后, 当将吸满水的造林保水袋埋入土。
18、壤, 且造 林保水袋的有透孔的一面 12 朝下, 则造林保水袋内的水凝胶水分可以通过袋子朝下的一 面所开设的透孔 13 缓慢向袋外所接触的土壤挥发水分, 使土壤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一定 湿度, 当将其用于植树造林时, 通过造林保水袋缓慢释放水分的作用, 能提高土壤湿度和较 长时期保持苗木根部局部湿润, 这样可便于苗木生根、 立根, 进而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 ; 当 将其用于植物节水浇灌时, 通过造林保水袋缓慢释放水分的作用, 可以相应地减少浇水次 数和浇水数量, 进而减轻植物种养的劳动强度和实现节水效果。当使用的场景是需要快速 说 明 书 CN 203261905 U 5 4/4 页 6 渗水时,。
19、 可以将条形的易撕口结构 15 打开, 相当于增大了透水孔。 0034 实施例二, 参见图 5 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保水 袋,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袋子 10 的形状为长方形。 0035 当然, 袋子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或三角形或多边形或其它的形状。 0036 实施例三, 参见图 6、 图 7 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 保水袋,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透孔 13 的形状为三角形。 0037 当然, 透孔形状也可以为椭圆形或矩形或其它的形状。 0038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重复吸收和释放水分的造林 保水袋, 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 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 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3261905 U 6 1/3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61905 U 7 2/3 页 8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61905 U 8 3/3 页 9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61905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