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18099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7CN104218099A21申请号201410162956122申请日20140422201311312420130529JPH01L29/861200601H01L21/32920060171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72发明人藤井秀纪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代理人何立波张天舒54发明名称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57摘要本发明得到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使ESD耐量提高,并且使对温度的灵敏度提高。在半导体衬底(1)的正面上形成有氧化膜(16)。在该氧化膜(16)上形成有温感二。
2、极管(17)。形成有从半导体衬底(1)的正面向内部延伸的沟槽(25)。在该沟槽(25)内隔着氧化膜(26)填入有沟槽电极(27)。沟槽电极(27)与温感二极管(17)连接。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8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18099ACN104218099A1/2页2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半导体衬底;第1绝缘膜,其形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正面上;温感二极管,其形成在所述第1绝缘膜上;以及沟槽电极,其隔着第2绝缘膜而填入在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所述正面向内部延伸的沟槽内,并与。
3、所述温感二极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二极管及所述沟槽电极由多晶硅或非晶硅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绝缘膜的厚度比所述第1绝缘膜的厚度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半导体装置还具有半导体元件,该半导体元件形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所述沟槽电极与所述温感二极管相比,配置在所述半导体元件的附近。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二极管具有N型层、P型层及N型层,所述沟槽电极与所述N型层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二极管具有N型层、P型层及N型。
4、层,所述沟槽电极与P型层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二极管具有N型层、P型层及N型层,所述沟槽电极与所述N型层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电极与所述N型层一体地形成。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电极与所述P型层一体地形成。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电极与所述N型层一体地形成。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二极管具有N型层、P型层及N型层,所述沟槽电极具有与所述N型层一体地形成的第1沟槽电极;与所述P型层一体地形成的第2沟槽电极;以及与所述N型。
5、层一体地形成的第3沟槽电极。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二极管具有N型层、P型层及N型层,所述沟槽电极配置在所述P型层和所述N型层之间的PN结的正下方,所述PN结延伸至所述沟槽电极内。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二极管具有N型层、P型层及N型层,所述沟槽电极配置在所述N型层和所述N型层之间的NN结的正下方,权利要求书CN104218099A2/2页3所述NN结延伸至所述沟槽电极内。14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工序在半导体衬底的正面上形成第1绝缘膜的工序;形成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所述正面向内部延伸的沟槽的工序;在。
6、所述第1绝缘膜上及所述沟槽内,隔着第2绝缘膜形成多晶硅膜的工序;所述多晶硅膜具有以所述沟槽为界而分成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向所述多晶硅膜的所述第1区域注入第1杂质的工序;向所述多晶硅膜的所述第2区域注入第2杂质的工序;对所述沟槽部分的所述多晶硅膜进行局部的RTA即快速热退火处理,使所述第1杂质和所述第2杂质向所述沟槽的深度方向扩散而形成结的工序。权利要求书CN104218099A1/5页4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对半导体衬底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感二极管的0002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背景技术0003在IPM(INTELLIGENTPOWERMODULE)等功率模块中。
7、,在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中内置有多晶硅或非晶硅的温感二极管。对该温感二极管的VF特性进行监视,进行动作温度的管理、保护。0004当前,通过在衬底上形成较厚的氧化膜,在其上形成多晶硅并进行离子注入,由此形成了具有P型层/N型层/N型层的温感二极管。因此,温感二极管形成在较厚的氧化膜上,并且,在布局上配置为远离作为热发生源的发射极区域,因此,对半导体内部的温度的灵敏度差。对此,提出了在沟槽内形成有P型和N型多晶硅的温度检测温感二极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33970号公报0006沟槽宽度越宽,在沟槽内填入的多。
8、晶硅需要越厚,但如果多晶硅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M,则存在处理能力的问题或产生异物等的问题。因此,需要使沟槽的宽度变窄,或使沟槽的深度变浅。如果沟槽的宽度较窄,则与上部电极的接触面积不能较大,因此,不能流过大电流。如果沟槽的深度较浅,则对半导体内部的温度的灵敏度降低。0007另外,如果将沟槽内壁的氧化膜设为较厚,则针对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的绝缘耐量提高,但不能承受由ESD引起的浪涌电流,因此,其结果,导致ESD耐量下降。因此,由于氧化膜较厚而使得对半导体内部的温度的灵敏度下降。发明内容0008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使ESD耐量。
9、提高,并且,使对温度的灵敏度提高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0009本发明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半导体衬底;第1绝缘膜,其形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正面上;温感二极管,其形成在所述第1绝缘膜上;以及沟槽电极,其隔着第2绝缘膜而填入在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所述正面向内部延伸的沟槽内,并与所述温感二极管连接。0010发明的效果0011根据本发明,能够使ESD耐量提高,并且,使对温度的灵敏度提高。附图说明0012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俯视图。0013图2是沿图1的的剖面图。0014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温感二极管的俯视图。说明书CN104218099A2/5页50。
10、015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温感二极管的变形例1的俯视图。0016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温感二极管的变形例2的俯视图。0017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剖面图。0018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变形例1的剖面图。0019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变形例2的剖面图。0020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变形例3的剖面图。0021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剖面图。0022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0023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
11、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0024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0025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0026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变形例1的剖面图。0027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变形例2的剖面图。0028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变形例的剖面图。0029标号的说明00301半导体衬底,15IGBT(半导体元件),16氧化膜(第1绝缘膜),17温感二极管,18N型层,19P型层,20N型层,25沟槽,26氧化膜(第2绝缘膜),27、2。
12、7A、27B、27C、27D、27E沟槽电极具体实施方式0031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对于相同或相应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有时省略重复说明。0032实施方式10033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的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温感二极管的俯视图。0034在由N型硅形成的半导体衬底1的正面,依次形成有N型层2、P型基极层3。在P型基极层3内形成有N型发射极层4和P型接触层5。在半导体衬底1的正面侧形成有沟槽6,在该沟槽6内,隔着栅极绝缘膜7形成有由N型多晶硅构成的沟槽栅极8。0035在沟槽栅极8上形成有。
13、氧化膜9。沟槽栅极8经由AL配线10与栅极焊盘11连接。P型接触层5与由AL构成的发射极电极12连接。在半导体衬底1的背面形成有N型缓冲层13和P型集电极层14。通过上述结构,构成IGBT15(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0036在半导体衬底1的正面上形成有厚度为的由SIO2构成的氧化膜16。在该氧化膜16上形成有温感二极管17。温感二极管17具有从中央朝向外侧以同心圆状配置的N型层18、P型层19、及N型层20。N型层18经由AL配线21与阴极焊盘22连接,P型层19经由AL配线23与阳极焊盘24连接。0037在IGBT15的附近,形成有从半导体衬底1的正。
14、面向内部延伸的沟槽25。在该沟槽25内隔着氧化膜26填入有沟槽电极27。沟槽电极27经由AL配线21与温感二极管17的说明书CN104218099A3/5页6N型层18连接。温感二极管17以及沟槽电极27由多晶硅或非晶硅构成。氧化膜26的厚度比氧化膜16的厚度薄。0038以覆盖温感二极管17的方式形成有氧化膜28。氧化膜28及AL配线10、21、23被保护膜29覆盖。保护膜29是在厚度且折射率为2227的SINSIN半绝缘膜上层叠厚度为且折射率为1822的绝缘膜而形成的。0039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在半导体衬底1上堆叠氧化膜16并形成厚度为的多晶硅膜,向整个面以1E12。
15、1E141/CM2注入磷或砷,确定N型层20的浓度。通过照相制版,对多晶硅膜进行图案化,而形成温感二极管17的构造。0040对半导体衬底1进行蚀刻至深度2M10M而形成沟槽25。在沟槽25的内壁利用热氧化而形成厚度的氧化膜26,形成厚度的多晶硅膜并填入在沟槽25内,由此形成沟槽电极27。0041在P型层19的部分,以1E131E161/CM2注入硼,在N型层18的部分,以1E131E161/CM2注入磷或砷,利用热处理(9001200,30分钟120分钟)进行活性化。0042进行厚度为的氧化膜28的堆叠,并使接触部分开口后,利用蒸镀或溅射形成厚度为1M10M的AL膜。将AL膜进行图案化而形成A。
16、L配线10、21、23。接着,形成保护膜29,将进行导线配线的发射极电极12或栅极焊盘11等上的保护膜29去除。最后,将半导体衬底1的背面研磨为期望的厚度,在半导体衬底1的背面,通过离子注入和热处理,形成N型缓冲层13和P型集电极层14。0043在本实施方式中,温感二极管17并不在沟槽内部,而是在没有构造方面的限制的半导体衬底1上。因此,能够构成大面积的温感二极管17,能够提高ESD耐量。0044另外,氧化膜16上的温感二极管17配置为远离作为热发生源的IGBT15的发射极区域,但沟槽电极27能够配置在发射极区域的附近。因此,通过将向半导体衬底1内部延伸的沟槽电极27与温感二极管17连接,能够。
17、提高对半导体衬底1内部温度的灵敏度。因此,即使在由于异常动作等而IGBT15的温度急剧上升的情况下,也能够瞬间追随。0045另外,沟槽25内壁的氧化膜26厚度是温感二极管17之下的氧化膜16厚度的1/21/3,导热性良好。因此,经由沟槽电极27接受热量的温感二极管17,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性良好。0046另外,沟槽电极27与N型层18连接,因此,能够使瞬间流过温感二极管17的浪涌电流逃向沟槽电极27,ESD耐量提高,并且,能够进行高速响应。0047另外,温感二极管17、沟槽电极27及沟槽栅极8能够利用相同的多晶硅膜同时形成,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此外,代替多晶硅,也可以使用掺杂多晶硅或非晶硅。0。
18、048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温感二极管的变形例1的俯视图。沟槽电极27与P型层19连接。通过将距离发射极区域最远的P型层19与沟槽电极27连接,由此,元件内的温度均匀性变得良好,温度特性的波动降低。另外,能够向PN结附近传递温度,因此能够进行高速响应。说明书CN104218099A4/5页70049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温感二极管的变形例2的俯视图。沟槽电极27经由AL配线30与N型层20连接。由此,散热性提高,因此,能够高温动作,并且,进行高速响应。0050实施方式20051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剖面图。沟槽电极27配置在N型层18的正下方,与。
19、N型层18一体地形成。由此,易于传递热变动,高速响应性提高。另外,能够使瞬间流过温感二极管17的浪涌电流逃向沟槽电极27,因此,ESD耐量提高。0052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变形例1的剖面图。沟槽电极27配置在P型层19的正下方,与P型层19一体地形成。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变形例2的剖面图。沟槽电极27配置在N型层20的正下方,与N型层20一体地形成。0053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变形例3的剖面图。沟槽电极27具有与N型层18一体地形成的第1沟槽电极27A;与P型层19一体地形成的第2沟槽电极27B;以及与N型层20一体。
20、地形成的第3沟槽电极27C。在这些变形例13的情况下,也与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2同样地,高速响应性提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ESD耐量提高。0054实施方式30055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剖面图。沟槽电极27配置在P型层19和N型层20之间的PN结的正下方。PN结延伸至沟槽电极27内。0056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图11至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0057首先,如图11所示,在半导体衬底1的正面上形成氧化膜16。形成穿过氧化膜16而从半导体衬底1的正面向内部延伸的沟槽25。在氧化膜16上及沟槽25。
21、内,隔着氧化膜26而形成多晶硅膜31。向多晶硅膜31以1E131E161/CM2注入硼,并进行热处理,从而形成N型层20。0058接着,如图12所示,将多晶硅膜31利用氧化膜32覆盖,并在氧化膜32上形成开口。将该氧化膜32作为掩膜使用而向多晶硅膜31的一部分以1E131E161/CM2注入磷或砷并进行热处理,由此形成N型层18。0059接着,如图13所示,关于多晶硅膜31,在将沟槽25为界而分出的左侧区域开口,将右侧区域利用氧化膜33覆盖。将该氧化膜33作为掩膜使用,向多晶硅膜31的左侧以1E131E161/CM2注入磷或砷。0060接着,如图14所示,对沟槽25部分的多晶硅膜31进行局部的。
22、RTA(RAPIDTHERMALANNEALING,快速热退火)处理,使杂质向沟槽25的深度方向扩散而形成PN结。RTA处理例如具有激光退火、电子束退火、灯退火、脉冲灯退火等。RTA处理的温度为650950,RTA处理的功率为任意。0061在这里,多晶硅膜31较薄,因此,容易引起电场集中。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PN结延伸至沟槽电极27内,因此,能够用较小的空间而增大结的截面积。因此,ESD耐量提高。另外,散热性提高,因此,能够高温动作,并且还能高速响应。0062另外,在通常的RTA处理中杂质会扩散至多晶硅整体中,但通过进行局部的RTA处说明书CN104218099A5/5页8理,从而能够使。
23、杂质仅向深度方向扩散,形成截面积较大的PN结。而且,通过对RTA处理的时间、功率等条件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扩散的深度、即结面积进行调整,能够高精度地调整特性。0063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变形例1的剖面图。沟槽电极27配置在N型层20和N型层18之间的NN结的正下方,NN结延伸至沟槽电极27内。在这里,多晶硅膜31较薄,因此,容易引起电场集中。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NN结延伸至沟槽电极27内,因此,能够用较小的空间而增大结的截面积。因此,ESD耐量提高。另外,散热性提高,因此,能够进行高温动作,并且,还能高速响应。0064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半导体。
24、装置的变形例2的剖面图。沟槽电极27具有在P型层19和N型层20之间的PN结的正下方配置的沟槽电极27D;以及在N型层20和N型层18之间的NN结的正下方配置的沟槽电极27E。PN结延伸至沟槽电极27D内,NN结延伸至沟槽电极27E内。由此,能够得到图10的构造和图16的构造这两者的效果。0065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变形例的剖面图。形成将氧化膜16和多晶硅膜31覆盖的氧化膜34,在结部分形成开口。也可以将该氧化膜34作为掩膜使用而对多晶硅膜31进行局部的RTA处理。0066此外,半导体衬底1并不限定于由硅形成,也可以利用与硅相比带隙较宽的宽带隙半导体形成。。
25、宽带隙半导体例如是碳化硅、氮化镓类材料或金刚石。利用这种宽带隙半导体形成的半导体装置,耐压性、容许电流密度较高,因此能够小型化。通过使用该小型化的装置,也能够将组装有该装置的半导体模块小型化。另外,装置的耐热性高,因此,能够将散热器的散热片小型化,能够将水冷部进行空冷化,因此,能够进一步将半导体模块小型化。另外,装置的电力损耗降低、效率高,因此能够将半导体模块高效率化。说明书CN104218099A1/8页9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218099A2/8页10图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218099A103/8页11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4218099A114/8页12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4218099A125/8页13图10图11说明书附图CN104218099A136/8页14图12图13说明书附图CN104218099A147/8页15图14图15说明书附图CN104218099A158/8页16图16图17说明书附图CN104218099A16。